一、6%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蔚[1](2021)在《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大量失血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其治疗的关键措施是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恢复循环血容量和氧供。羟乙基淀粉(hydroxydthyl starch,HES)是临床上常用的复苏液之一,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无法为组织器官供氧。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是一类由无基质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通过化学修饰等方法制备的具有携释氧功能的红细胞代用品。过去国外临床研究发现HBOCs产品有高血压、氧化应激、凝血功能障碍等副作用。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Polymerized human cord hemoglobin,PolyCHb)属于HBOCs中的一种。在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中,将低浓度PolyCHb与HES联合制备成PolyCHb复苏液,救治失血性休克大鼠效果良好。目前尚未探究PolyCHb对凝血方面的影响,故本课题主要针对PolyCHb复苏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展开研究。目的:(1)探究PolyCHb复苏液中的PolyCHb及HES对体外凝血指标的影响。(2)探究PolyCHb复苏液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体外和体内两部分。体外部分使用生理盐水、HES、两种浓度的游离Hb,两种浓度的PolyCHb及含36%高铁Hb的PolyCHb分别与新鲜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等比混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P-选择素及纤溶程度。体内部分将32只SD大鼠均分为4组:(1)Sham(假手术)组:仅进行血管插管,不进行失血复苏;(2)HES组:大鼠插管后,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维持休克状态60min,随后用HES复苏;(3)2%PolyCHb组:模型建立同HES组,使用PolyCHb复苏液(Hb 20g/L)复苏;(4)7%PolyCHb组:模型建立同HES组,使用PolyCHb复苏液(Hb 70g/L)复苏。插管后实时监测动脉压、心率,并于基础、休克、复苏后0min和复苏后30min记录;于复苏后30min取血检测Hb、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数、PT、APT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蛋白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栓素B2、P-选择素和血栓弹力图。结果:体外部分:PolyCHb对凝血的影响与HES相似,主要为稀释作用。若PolyCHb中高铁含量过高,则会对凝血功能造成额外影响。体内部分:三种复苏液都能使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得到有效救治。复苏后,血液被稀释,血浆中凝血物质减少,凝血能力减弱。2%PolyCHb组与HES组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基本没有差异。7%PolyCHb组与HES组相比,FⅧ活性较低,血小板功能较弱,蛋白C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更高。结论:低浓度(Hb20g/L)PolyCHb复苏液对凝血的影响同HES(130/0.4)基本一致,主要为稀释作用。高浓度(Hb 70g/L)PolyCHb复苏液有抑制凝血功能的倾向。
何静维娜[2](2019)在《高分子替血白蛋白对犬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高分子替血白蛋白溶液(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HES)对犬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高分子替血白蛋白治疗犬失血性休克提供试验参考。方法:选择贵阳地区的本地狗12只,体重6.10±1.14 kg,将其随机分2组,高分子替血白蛋白溶液治疗组(HES组)、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0.9%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SC组),每组6只。犬眠宝(0.15 ml/kg)全身麻醉,手术前用彩色B超确定颈动脉位置,手术分离出颈动脉,用消毒好的Y型留置针做血管插管,缝合线固定留置针于颈动脉上,肝素钠抗凝,缝合肌肉和皮肤,最后用弹力绷带将留置针固定在颈部,供放血用。术后24h,在非麻醉状态下,30 min内从颈动脉快速放血,使失血量达犬全身血量的40%-50%,MAP维持在45±5mm Hg 1 h,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HES组先静脉滴注高分子替血白蛋白溶液(20 mL/kg),再按40 mL/kg静注生理盐水;SC组按60mL/kg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两种治疗方法用药前后血常规指标特别是红细胞相关参数、生化指标、电解质变化,连续检测用药中及用药后1 h血压的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犬的康复情况,判断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结果如下:1.颈动脉插管:术后24小时,颈动脉插管成功率为75%,可用于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制作。2.成功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MAP维持在45±5 mm Hg时,犬可视黏膜苍白,皮肤湿冷,脉搏频弱,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或神情淡漠,大便失禁。3.用药时血压变化:静脉滴注高分子替血白蛋白15分钟时MAP开始显着上升,输液结束时MAP上升至61.33±6.71 mm H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时,MAP升高不显着,只有DP在输液结束时显着升高;与SC组比较,HES组MAP升高较快,差异显着或极显着。4.用药后血压的变化:高分子替血白蛋白用药后60 min,MAP、SP、DP分别为75.17±3.60mm Hg、100.33±2.31mm Hg和67.00±3.61mm Hg,而生理盐水组MAP、SP、DP则分别为58.67±0.58 mm Hg、78.50±0.71mm Hg、52.00±0.00 mm Hg,两者相比,差异极显着。5.各时段血常规变化:HCT在休克时为,静脉滴注高分子替血白蛋白后1 h后为上升到34.00±3.25%,接近正常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极显着;同时,RBC也显着上升,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着。PLT在用药1 h后有所上升,显着上升;WBC极显着上升。6.用药后临床表现:高分子替血白蛋白用药后1 h,可视黏膜粉红,治疗后第2 d精神状态较好,未继续治疗而康复。生理盐水组用药后可视黏膜仍苍白,四肢冰凉,呼吸急促,呕吐,嗜睡,治疗后第2 d精神状态较差,不吃,仍需要继续治疗。7.生化及电解质变化:生化及电解质无异常。结论:高分子替血白蛋白溶液能持续上升休克犬的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快速恢复休克犬的红细胞压积,改善缺血状态,扩容效果稳定,对犬失血性休克有很好的疗效。
周云,原见春[3](2019)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限制性液体复苏"的观念深入人心,高渗液体的使用逐步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称为晶胶液,做为一种新型的血容量扩充药物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晶胶液平均分子量(130±20) KD,分子取代基为0.4,C2/C6比值>8,扩容效应可持
李红英[4](2019)在《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肺组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创伤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血容量锐减、氧供/需失衡、无氧代谢增加、细胞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恢复循环血容量和机体氧供平衡,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目前尚未有理想的具有携氧功能的复苏液适用于救治失血性休克患者。本课题组前期将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救治,结果表明其可以改善缺血组织的氧供和微循环障碍,减轻失血性休克肠损伤。然而,关于其对肺组织的影响研究较少,故本课题欲对此做以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控压模型,探讨不同浓度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控压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设置生理盐水组,不同浓度(2%、4%、6%)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PolyCHb)组;实验组大鼠通过失血,15 min内使血压降至30-40 mmHg,维持90 min后,回输上述复苏液。假手术组则仅行股动、静脉插管操作。检测并记录基础、休克、复苏后Oh、6 h的血压、心率、血气值,并于复苏后6 h抽血,进行血细胞记数和血气分析,计算PaO2/FiO2值,BC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浓度,测定右上叶肺湿干/重(W/D)比;取右下叶肺称重,按质量体积比1:9加入低温生理盐水,制备成10%的肺组织匀浆,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髓过氧化物酶(MPO)、氧自由基(ROS)水平;ELISA法检测肺组织和BALF中TNF-α、IL-1β、IL-6、IL-10的表达水平。另取右中叶肺,用10%甲醛溶液固定,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失血使大鼠血压和心率下降,液体复苏后0 h,大鼠的血压、心率和部分血气指标得到恢复,复苏后6h大鼠的血压有轻微降低,实验组中,和生理盐水组比,输注PolyCHb组的大鼠血压都升高。复苏后6h,BALF中蛋白浓度和肺W/D比随着PolyCHb浓度的增大而升高,Pa02/Fi02降低;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肺组织的病变程度随着PolyCHb使用浓度的升高而加重。使用PolyCHb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复苏后6h,低浓度(2%PolyCHb)组肺组织中GSH浓度比生理盐水组升高(P<0.05),而MPO活力、MDA浓度、ROS含量降低;此外,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肺组织和BALF中TNF-α、IL-1β和IL-6降低,但肺组织中IL-10表达升高。结论:PolyCHb可以有效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其中,使用低浓度的PolyCHb进行复苏时,复苏效果良好,优于高浓度,且可以减少肺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降低对肺组织的损伤,并可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的肺功能。
桑培培[5](2017)在《携氧代血浆用于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机体由于创伤、失血等各种原因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失血性休克,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灌注下降,微循环障碍,无氧代谢增加,组织酸中毒,甚至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液体复苏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一种有效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流灌注,改善组织氧供。目前的复苏液虽然具有扩容的能力,但没有携氧功能。血红蛋白类氧载体是一种红细胞代用品,主要应用于创伤急救及失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由于血红蛋白体积远小于红细胞,可以抵达普通红细胞无法通过的区域,高效地为组织供氧。因此,本课题组设计的携氧代血浆,将一种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多聚人胎盘血红蛋白)与羟乙基淀粉相结合,使其兼具扩容与携氧能力,前期研究发现携氧代血浆能够提高大鼠存活率并改善微循环障碍,因此本课题将进一步采用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深入研究携氧代血浆的复苏效果。目的:本文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研究携氧代血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组织氧分压、灌流量、炎症反应以及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酶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携氧代血浆组、大鼠红细胞组和羟乙基淀粉组。采取失血性休克控容模型,使大鼠失血至全身血容量的60%,并按照失血量等体积进行液体复苏,分别回输上述样品。记录并检测基础值、休克、输样末、输样后lh和输样后2h各组血压、心率以及血细胞计数的变化,并于复苏后2h取肝、肾、肺、肠组织进行称重,按照重量体积比1:9加入冷生理盐水制备成10%组织匀浆,测定各组织MDA和MPO 水平,并检测肠组织炎症因子TNF-a和IL-6 7水平。大鼠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酶学指标的检测,包括CK、LDH、AST、ALT、BUN、Cr,分别于基础值、休克、输样后2h和24h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离心后留取血浆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另外分别于基础值、休克、输样后24h监测各组灌流量和组织氧分压的变化。最后在复苏后24h,将大鼠处死,快速切取肝、肾和心脏组织,用10%甲醛固定,进行病理切片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导致机体血压急剧下降,液体复苏后,各组血压和血气水平均得到部分恢复,携氧代血浆组血压高于羟乙基淀粉组和红细胞组,Lac含量低于羟乙基淀粉组,组织氧分压和灌流量高于羟乙基淀粉组。携氧代血浆能够降低肠组织TNF-α、IL-6、MPO活性。在输样后2h和24h,携氧代血浆组CK和LDH含量均高于羟乙基淀粉组和大鼠红细胞组。三组AST和ALT含量在输样后2h变化不大,但在输样后24h明显升高,携氧代血浆组在输样后24h的ALI水平比其他两组高。与羟乙基淀粉组相比,输样后2h和24h,携氧代血浆组Cr含量较高。病理切片显示大鼠红细胞组心脏、肝脏和肾脏均无病变,携氧代血浆组和羟乙基淀粉组均出现肝脏和肾脏病理学改变,携氧代血浆组心脏也发生了轻度病理学变化。结论:携氧代血浆兼具扩容和携氧能力,能够维持较高的血压水平和组织灌注,将氧气运输到组织中,提高组织氧分压,改善组织氧供和代谢性酸中毒现象。采用携氧代血浆进行液体复苏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激活,降低肠组织炎症反应,但复苏后24h大鼠的心脏、肝脏和肾脏发生一定损伤。
陶建平[6](2016)在《目标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水孔蛋白、血气及血生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有30%的临床死亡是由失血性休克造成,而液体治疗是临床医生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将目标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用于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可防范围手术期不易发现的输液量不足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自由水的跨细胞运输,为水的高速转运提供孔道,平衡机体内的肺水及肠水。但目前尚不清楚目标液体治疗是否会影响水孔蛋白的表达,也不明白目标液体治疗是否会对血气及血生化造成影响。本实验旨在探讨:(1)、目标液体治疗是否会造成输液量增多并影响肺水孔蛋白1(AQP)及肠水孔蛋白3(AQP3)的变化;(2)、不同比例(1:3、1:2、1:1、2:1和3:1)的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LR/HES)的初期目标液体治疗是否会对失血性休克犬的达标时间、乳酸和肺A0P,及肠AQP3表达产生影响,从而寻找较为适合于失血性休克犬初期目标液体治疗的LR/HES比例;(3)、比例为1:3、1:2、1:1、2:1和3:1的LR/HES的后期目标液体治疗是否会对失血性休克犬的血气、血生化及肺水产生影响,从而寻找较为适合于失血性休克犬后期目标液体治疗的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比例。[方法](1)、将3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目标液体治疗组(G组),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组(C组)及定量输液组(Q组)。G组、C组和Q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维持休克状态60min,随后分别采用目标液体、定量输液和中心静脉压指导的输液方案行液体复苏并观察4h。用于液体复苏的乳酸林格氏液与羟乙基淀粉(LR/HES)的输液比例为1:1。实验结束后,记录复苏4h的输液量;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肺组织A0P1及肠组织AQP3的表达水平。(2)、将4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6组(n=8):1个假手术对照组(S组)及5个实验组。S组仅给予插管及观察。5个实验组犬被制作成失血性休克模型后,按液体复苏时输入LR/HES的比例不同又随机分为:3:1组、2:1组、1:1组、1:2组及1:3组。实验组的输液目标为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达到10~8%,输血目标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达到10.0~11.0g/dL。记录各组放血前的基础值(T0)、休克后1h(T1)、复苏2h(T2)及复苏4h(T4)时的血乳酸浓度。记录各组的每搏量变异度(SVV)及血红蛋白(Hb)达标时间。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犬的血浆渗透压。实验结束后取肺及结肠组织,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肺AQP,及肠AQP3的表达情况。(3)、将40只杂种犬制作成失血性休克模型后,按液体复苏时输入LR/HES的比例不同随机分为5组(n=8):3:1组、2:1组、1:1组、1:2组和1:3组。输液目标为每搏量变异度达到并维持在10~8%,输血目标为血红蛋白达到并维持在10.0~11.0g/dL。测定并记录基础值(Baseline,BL)、放血休克即时(Shock 0,S0)、开始复苏时(R0)、复苏2h时(R2)、复苏4h时(R4)及复苏24h时(R24)的血气(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剩余碱[BE])、血生化(血钠,血氯,血红蛋白,血浆肌酐清除率)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结果](1)、目标液体治疗组的输液量多于定量输液组和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组(P<0.05)。目标液体治疗组肺AQP1及肠AQP3的表达和定量输液组、中心静脉压及及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失血性休克犬行初期(4h)目标液体治疗后:1:3组及1:2组的乳酸少于3:1组(P<0.05)。1:3组及1:2组的每搏量变异度及血红蛋白的达标时间快于3:1组(P<0.05)。而3:1组的肺AQP1及肠AQP3的表达低于1:2组及1:3组,血浆渗透压也低于1:2组及1:3组(P<0.05)。(3)、在失血性休克犬的后期(24h)目标液体治疗中连续24h使用LR/HES为3:1的液体治疗可能引起肺水增加及低氧血症;而使用1:3和1:2的液体则可能造成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氯性酸中毒及肾功能减退。[结论](1)、单一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比例的目标液体治疗并不影响肺AQP1及肠AQP3的表达。(2)、在失血性休克犬的初期(4h)目标液体治疗中,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比例为1:3及1:2的目标液体治疗在乳酸、每搏量变异度及血红蛋白达标时间方面好于3:1。不同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比例的目标液体治疗会影响失血性休克犬肺AQP1及肠AQP3的表达。(3)、在失血性休克犬的后期(24h)目标液体治疗中使用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比例为2:1和1:1的液体在维持血气及血生化方面优于3:1,1:2及1:3。
赵沛,刘宝海[7](2016)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以往临床上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普遍采用输注全血及等渗液体,而高渗液体则应用极少且用量有限。近年来,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渗液体——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并应用于临床。现着重对其研究过程和应用特点综述如下。1 HH40的相关研究输液和输血是战伤救治和平时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将输注等渗液体作为治疗低血容量患者的标准疗法,一直被业内倡导和使用至今[1-2]。虽然等渗液
陶建平,韩洋,黄青青,史曼,杨家驹,思永玉,万林骏,苏美仙[8](2014)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肺水通道蛋白1、5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1、5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组(C组)及定量输液组(Q组).G组、C组和Q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维持休克状态60 min,随后分别采用GDFT、定量输液和中心静脉压指导的输液方案行液体复苏并观察4h.复苏液体乳酸林格氏液与羟乙基淀粉的输液比例为1:1.实验结束后,记录复苏4 h的输液量及尿量;测定肺组织的湿/干重量比(W/D);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结果 G组的输液量及尿量多于Q组和C组(P<0.05);G组肺组织的W/D高于S组、Q组和C组(P<0.05);G组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和S组、Q组及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犬的输液量增加,但不影响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5的表达.
李田,田疄[9](2013)在《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护理进展》文中认为传统观点认为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该进行大剂量充分补液以纠正血压和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组织的血液灌注和氧供,这一传统复苏概念主要源于Wiggers控制性出血休克(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模型。但不同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有活动性出血在彻底止血前快速大量的液体输入,不但不能增加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相反随着大量的液体输入,影响了血管的收缩反应,可使失血加速,另外血液稀释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不易形成凝血块或使
闵维雄,徐亮,王育斌,袁世荧[10](2012)在《醋酸钠林格氏液对犬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比较醋酸钠林格氏液(AR)、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失血性休克犬碱剩余(BE)、乳酸(LAC)水平及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R组、LR组和NS组,用放血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放血前、复苏前和复苏后5、30、60min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和血乳酸值。结果平均动脉压(MAP)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AR组[(41.10±2.18)ml/kg、(28.15±0.29)min]较LR组[(54.17±2.97)ml/kg、(43.26±0.87)min]、NS组[(59.61±2.88)ml/kg、(48.19±1.23)min]所需输液量更少、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0min后,MAPAR组[(99.25±12.13)mmHg(1mmHg=0.133kPa)]较LR组[(84.25±11.87)mmHg]、NS组[(81.25±13.26)mmHg]明显升高,且AR组较其他组血液pH值、BE及LAC水平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液比乳酸林格氏液和生理盐水更适合失血性休克犬的早期紧急液体复苏治疗。
二、6%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失血性休克 |
1.2.2 液体复苏 |
1.2.2.1 晶体液 |
1.2.2.2 人工合成胶体液 |
1.2.2.3 血液及血液制品 |
1.2.2.4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 |
1.2.3 复苏液与凝血 |
1.2.4 HBOCs与凝血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二章: 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对人体外凝血功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2.3 血液采集 |
2.2.4 FHb及PolyCHb的制备 |
2.2.5 实验分组 |
2.2.6 样品准备 |
2.2.7 PT、APTT及凝血因子活性的检测 |
2.2.8 vWF的检测 |
2.2.9 CD62P的检测 |
2.2.10 LY30的检测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 |
2.4.1 PolyCHb、FHb及HES对PT、APTT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
2.4.2 PolyCHb、FHb及HES对vWF的影响 |
2.4.3 PolyCHb、FHb及HES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
2.4.4 PolyCHb与FHb对纤溶的影响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大鼠部分凝血指标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3.2.3 主要仪器设备 |
3.2.4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的建立 |
3.2.5 实验分组 |
3.2.6 大鼠基础生理指标的测定 |
3.2.7 大鼠基础凝血指标PT、APTT、TT与Fib的测定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结果 |
3.4.1 失血性休克大鼠失血量及其所占大鼠血容量百分比 |
3.4.2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前后MAP、HR变化 |
3.4.3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血液中Hb、Hct及Plt |
3.4.4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PT、APTT、TT与Fib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4.2.3 主要仪器设备 |
4.2.4 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液的制备 |
4.2.5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的建立 |
4.2.6 实验分组 |
4.2.7 失血性休克大鼠基础生理指标的测定 |
4.2.8 失血性休克大鼠PT、APTT、TT与Fib的测定 |
4.2.9 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因子活性的测定 |
4.2.10 失血性休克大鼠TXB2的测定 |
4.2.11 失血性休克大鼠P-选择素的测定 |
4.2.12 失血性休克大鼠TFPI及PC的测定 |
4.3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 |
4.4.1 失血性休克大鼠失血量及其所占大鼠血容量百分比 |
4.4.2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前后MAP、HR变化 |
4.4.3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血液中Hb、Hct及Plt |
4.4.4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PT、APTT、TT与Fib |
4.4.5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凝血因子活性 |
4.4.6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TXB2 |
4.4.7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P-选择素 |
4.4.8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TFPI和PC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液与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的血栓弹力图成像对比分析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动物 |
5.2.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5.2.3 主要仪器设备 |
5.2.5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的建立 |
5.2.6 实验分组 |
5.2.7 大鼠血栓弹力图的测定 |
5.3 统计学分析 |
5.4 结果 |
5.4.1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R时间 |
5.4.2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K时间 |
5.4.3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Angle |
5.4.4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MA |
5.4.5 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30min的LY30 |
5.5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后续工作建议 |
6.1 结论 |
6.2 后续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HBOCS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英语缩略词 |
二 硕士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三 硕士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2)高分子替血白蛋白对犬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1.2 试验材料 |
1.1.3 试验药品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前准备 |
1.2.2 颈动脉血管插管 |
1.2.3 失血性休克的制作、用药及血压监测 |
1.2.4 相关血液指标检测 |
1.3 拔出血管插管 |
1.4 统计学处理 |
2 试验结果 |
2.1 Y型留置针颈动脉插管 |
2.2 用药时血压的变化 |
2.3 用药后血压的变化 |
2.4 各时段血常规检测 |
2.5 用药前后电解质及生化变化 |
2.6 用药前后临床表现 |
3 讨论 |
3.1 血容量减少对犬机体的影响 |
3.2 Y型留置针插管颈动脉,放血形成失血性模型 |
3.3 犬失血量休克病例制作 |
3.4 犬失血性休克时血容量扩充药的选择 |
3.5 高分子替血白蛋白溶液对犬失血性休克血压的影响 |
3.6 高分子替血白蛋白溶液对犬失血性休克血常规的影响 |
3.7 高分子替血白蛋白溶液对电解质和生化的影响 |
3.8 试验过程中对犬保温的重要性 |
3.9 手术体会 |
4 结论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休克患者的使用 |
二、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 |
三、老年患者的应用 |
四、应用争议 |
(4)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肺组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复苏液种类 |
1.2.2 红细胞代用品 |
1.2.3 失血性休克与肺损伤 |
1.2.4 复苏与肺损伤 |
1.3 课题设计 |
第二章 PolyCHb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肺组织生理及病理指标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动物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2.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2.2.4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制备 |
2.2.5 实验分组 |
2.2.6 实验指标检测 |
2.3 统计分析 |
2.4 结果 |
2.4.1 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中失血量的变化 |
2.4.2 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
2.4.3 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前后血气的变化 |
2.4.4 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前后肺氧合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及肺湿/干重比的变化 |
2.4.5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
2.5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olyCHb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3.2.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3.2.4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制备 |
3.2.5 实验分组 |
3.2.6 大鼠肺组织取样 |
3.2.7 10%肺组织匀浆的制备 |
3.2.8 指标测定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结果 |
3.4.1 大鼠肺组织抗氧化物质的变化 |
3.4.2 大鼠肺组织氧化损伤标志物的变化 |
3.4.3 大鼠肺组织中氧化物质的变化 |
3.5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olyCHb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4.2.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4.2.4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制备 |
4.2.5 实验分组 |
4.2.6 大鼠血常规检测 |
4.2.7 10%肺组织匀浆的制备 |
4.2.8 指标检测 |
4.3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 |
4.4.1 大鼠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的变化 |
4.4.2 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
4.4.3 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
4.5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后续工作建议 |
5.1 结论 |
5.2 后续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英汉缩略词表 |
二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三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课题 |
致谢 |
(5)携氧代血浆用于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研究血液代用品的必要性 |
1.2.2 人工氧载体 |
1.2.3 血液代用品存在的问题 |
1.2.4 血液代用品应用前景展望 |
1.3 课题设计 |
第二章 携氧代血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组织氧分压和灌流量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试剂 |
2.2.4 实验分组 |
2.2.5 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及液体复苏 |
2.2.6 指标检测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 |
2.4.1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MAP的变化 |
2.4.2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细胞计数的变化 |
2.4.3 各组大鼠组织氧分压和灌流量的变化 |
2.5 讨论 |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携氧代血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各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试剂 |
3.2.4 60%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及液体复苏 |
3.2.5 血气测定和组织取样 |
3.2.6 10%组织匀浆的制备 |
3.2.7 指标检测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结果 |
3.4.1 血气分析 |
3.4.2 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 |
3.4.3 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 |
3.4.4 肠组织炎症因子 |
3.5 讨论 |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携氧代血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动物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试剂 |
4.2.4 实验分组 |
4.2.5 60%失血性休克模型的诱导及复苏 |
4.2.6 指标检测 |
4.3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 |
4.4.1 携氧代血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酶的影响 |
4.4.2 携氧代血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功能酶学的影响 |
4.4.3 携氧代血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
4.4.4 各组大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病理学改变 |
4.5 讨论 |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结论及后续工作建议 |
5.1 结论 |
5.2 后续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英汉缩略词 |
二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三 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致谢 |
(6)目标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水孔蛋白、血气及血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材料、药物和试剂 |
第一部分 目标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水孔蛋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不同比例的LR/HES初期目标液体治疗对休克犬达标时间、乳酸及水孔蛋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不同比例LR/HES的后期目标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气、血生化和肺水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果 |
结论 |
全文总结 |
研究的创新性和特色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件一.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件二. 科研课题、学术培训、获奖情况及参编教材 |
致谢 |
(7)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H40的相关研究 |
2 HH40的其他应用 |
(8)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肺水通道蛋白1、5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
1.2 实验步骤 |
1.2.1 休克前准备 |
1.2.2 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 |
1.2.3 液体复苏 |
1.3 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
1.4 AQP1及AQP5的检测 |
1.4.1 定量RT-PCR检测肺组织AQP1m RNA及AQP5m RNA表达 |
1.4.2 Western-blot免疫印迹分析AQP1及AQP5蛋白的表达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各组输液量 (晶体量+胶体量) 、放血量、输血量及尿量的比较 |
2.3 各组各时点HR、MAP、SV、SVV、CI及CVP的比较 |
2.4 各组血浆渗透压的比较 |
2.5 各组肺组织湿/干重量比 (W/D) 的比较 |
2.6 肺组织病理变化 |
2.7 各组肺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的比较 |
3 讨论 |
四、6%羟乙基淀粉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D]. 李佳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高分子替血白蛋白对犬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D]. 何静维娜. 贵州大学, 2019(09)
- [3]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J]. 周云,原见春. 云南医药, 2019(03)
- [4]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肺组织的影响[D]. 李红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5]携氧代血浆用于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的实验研究[D]. 桑培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6]目标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水孔蛋白、血气及血生化的影响[D]. 陶建平.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7]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赵沛,刘宝海. 人民军医, 2016(01)
- [8]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肺水通道蛋白1、5的影响[J]. 陶建平,韩洋,黄青青,史曼,杨家驹,思永玉,万林骏,苏美仙.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12)
- [9]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护理进展[J]. 李田,田疄. 中国基层医药, 2013(16)
- [10]醋酸钠林格氏液对犬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的影响[J]. 闵维雄,徐亮,王育斌,袁世荧.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