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田丽娜[1](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戚宗惠[2](2021)在《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一个人的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童年,而童话则是儿童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之一,在儿童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童话它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童话能够为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一个精神层面的支撑作用。研究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童话课的过程中喜爱童话以及喜爱相关的文学作品,同时,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守护学生的童年,让同学们在学习童话的过程中体会到童话中的乐趣。此外,研究者还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使教师将关注到童话教学并且通过教师自己的不断探索与学习,能够对童话这一文体与其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方法、手段,从而使学生喜欢童话教学,爱上语文,提高童话教学的质量,促进童话教学的发展。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者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统编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学生、教学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研究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现状,并且根据对现状的分析为童话教学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研究的正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的概况。其次,调查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和学生对童话的看法,明确目前小学一、二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解析童话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最后,在综合分析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者的深入思考后,对一、二年级语文教师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并结合实习中记录的课堂实录进行分析。
杨文英[3](2021)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模块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听、说、读、写、演中得以训练,然而,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成为教师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内容为此提供了方向,评价建议中指出“第一学段文学作品阅读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文学作品阅读中练习想象。第一学段文学作品中,童话选文数量居多,其丰富的想象色彩,适合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其作为练习想象的阅读素材,同时,小学第一学段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因此,第一学段童话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本研究基于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问题,深入教学实践对一线教学现状展开调查研究。首先,通过对沈阳市三所小学52名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H小学6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了解第一学段教师在培养认识、内容、方法三个维度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培养认识较浅、培养内容缺乏针对性、培养方法缺乏针对性。存在的原因有:缺乏对童话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忽略部编版教材的文体教学意识、忽略童话文本中空白点和可延伸点的发掘、忽略对不同教学方法下学生想象力激发情况的分析。其次,使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想象力)》对H小学二年级六个班级学生进行想象力前测,选择其中前测结果相近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以培养想象力为重点的实验教学和不做处理的常规教学,一学期后使用前测量表收集学生想象力的后测数据。将前后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出结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想象力后测成绩均高于前测成绩,且实验班分数高于对照班。由此,得出结论:童话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尤其以培养想象力为重点童话教学更有利于提升学生想象力水平。最后,基于上述调查、访谈、实验结果,提出可行优化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进行针对性引导和训练。第一,在讲童话中培养想象力,让学生接力续说片段、自由讲述故事内容、联想复述故事情节;第二,在演童话中培养想象力,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和童话剧表演;第三,在编童话中培养想象力,让学生依托教材进行补白和仿编。
赵俊[4](2021)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幻想、快乐与游戏于一体的童话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童话反映了小学生绚烂多彩的梦想,可以说童话就是小学生的精神食粮。童话被编入教科书后也就肩负着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任。一方面童话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比较大,另一方面童话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童话知识和培养想象力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便是小学生与童话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而教师上好一堂童话课的前提是做好教学设计,所以教师应意识到教学设计的作用与意义。教学设计是教师对童话教学进行总体规划的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不少一线语文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不足。因此,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对童话文本的认识以及童话教学设计的现状非常必要,可以针对小学童话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的分析后,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这样有利于教师将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童话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统一,提高童话教学设计的质量,最终提高童话课堂教学效率。系统阅读了国内关于教学设计与童话教学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进行了概念界定,接着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到扬州市Y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且以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作为辅助,进一步深入问卷调查所调查出的问题。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童话教学目标设计缺乏文体意识、童话教学过程设计主观性较强、童话教学策略设计缺乏创新、童话教学评价设计单一化。在教学评价单一化中童话课堂评价语设计的匮乏是本研究与之前学者所研究相比的一个创新之处。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理论积累、优化童话教学目标设计、优化童话教学过程、优化童话策略设计、童话教学评价多元化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岳晓林[5](2021)在《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高段的诗歌阅读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了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相关理性认识。在明确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目标设计、实施、评价和保障四个方面,探究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有效策略,以培养学生在诗歌阅读中的发现学习能力,提高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效益。本文分四章论述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综述、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旨在建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认识框架。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实践模式与教学要求,明确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包括阅读诗歌文本的主动性、诗歌形象思维的启发性、提取诗歌信息的有效性、发现阅读过程的探究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要求,形成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路。第三章,旨在通过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现状调查,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围绕教师的理论认知、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制了师生问卷调查表。通过总结与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形式过度、师生定位不准、教师对发现学习过程的指导不足和学生的发现学习意识与能力薄弱等。第四章,旨在提出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策略。首先,结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完善目标设计策略。其次,根据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再其次,围绕教师和学生,形成评价策略。最后,为发现学习提供实施条件,优化保障策略。
王朝晖[6](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复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复述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高度,并且要在每堂课的语文学习中得到体现,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笔者所阅读的相关文献,大部分学者们都认为复述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思辨的能力、写作能力、记忆和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笔者的实习过程中发现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具体的教学策略使用不太熟练,大多数教师把复述放在语文教学“遗忘的角落”。本文的侧重点放在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复述教学方法,这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在阅读分析了相关文献基础之上,使用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两种方法,累计观察了30堂带有复述要求的语文课,与10位教师进行访谈,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点建议。笔者在实习期间的课堂实践中运用了复述教学的相关理论,将理论融于实践,希望能找到语文教学和复述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恰当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够给复述教学提供借鉴意义。本论文将分成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阐释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复述教学的概述。第三部分:根据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结果,对复述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得出复述教学观念上、方法上和评价上的问题。第四部分:对第三部分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一些笔者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主要从强化复述重视程度、具体复述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构建多元复述教学评价体系几方面具体探究如何让复述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小学生的复述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五部分:总结本文研究内容,反思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对复述教学有所帮助。
林雪[7](2021)在《小学诗歌教学中想象思维的培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是根据小学生固有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逐渐形成的重要教学方向与目标。随着我国创新社会的建设,想象思维已经成为了小学生未来发展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诗歌内容以典型的审美内涵、凝练的语言表达,以及丰富的情感内涵、文学意象,为小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因此,结合小学诗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探讨培养小学生想象思维的教学改进策略,不仅符合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本研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求以及诗歌内容对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价值和教学困境出发,探讨了此次研究的现实背景,并从想象思维和诗歌教学中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研究阐述了小学生想象思维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小学诗歌教学的概念、功能,以及其在促进小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的可行性。随后,本研究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的方法,探究了当前小学诗歌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根据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表明,小学诗歌对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想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的影响。根据研究,目前小学诗歌在促进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的方面,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分析不足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关键在于教师利用诗歌内容促进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的意识和经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首先需要深入剖析诗歌作品的审美内涵,为教学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诗歌作品中丰富的文学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进行充分的体验,从而扩展他们想象思维发展的因素,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资源,不断加强和引导学生的想象思维。
田艺[8](2020)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P学校为例》文中指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注重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思维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话题。科技快速发展时代下的创新思维训练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双重背景对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遵循课程改革理念,本文尝试将创新思维相关理论运用于语文课堂实践,为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义务教育课程与思维培养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必要。本文以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现状为前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其重要性表现在创新思维对当代社会科技、经济、教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阅读教学是创新思维的载体,创新思维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阅读文本内涵丰富,促进想象、联想、求异等创新思维要素的提升。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层面进行论述,尝试把创新思维相关内容运用于阅读教学课堂,其在教学运用中以小组竞赛、层级教学、巧搭台阶等为路径;以师者先行、打破思维定势、类比中出新意、多种思维协同发展等为方法,从多向角度对论题进行阐释,为当前语文阅读篇目的教学提供了范例。创新要素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为一线课堂注入了活力,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训练学生各类思维,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显着的意义。
申雪婷[9](2020)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以Q市四所小学为例》文中认为2019年5月7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一篇关于《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文章,强调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育人价值,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以及审美素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搜集梳理已有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之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古诗词教学、古诗词审美教学以及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研究,并确定古诗词教学、审美能力等相关核心概念。结合前人关于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已有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当前小学生审美能力现状以及教师的古诗词教学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较低,学生的审美鉴赏力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学生审美想象的个性化存在欠缺以及审美创造力薄弱,创造欲望不强。针对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主理解有限,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强;教师的美育意识薄弱,文学素养和审美素养都有待提高,在讲授古诗词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评价方式单一,学校对美育缺乏重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当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以及文学素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美的古诗词课堂;最后,学校应当有意识的开展课外活动,搭建审美能力发展的舞台,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连君[10](2020)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不仅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增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陶冶学生情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教学浅表化现象,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深度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阅读体验,强调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接受学习,而注重发展高阶思维、学习兴趣、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因此,深度学习能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浅表化现象,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研究主要以深度学习与阅读教学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探究深度学习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调查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并依此提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为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提供借鉴。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浅层化现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诉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这三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二是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旨在增强小学语文教师为深度学习而教的意识,以及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三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并评析已有研究以明晰本研究理论与实证方向;四是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五是相关概念界定,明确界定深度学习的概念,强调“深度”的四个标准,即高阶思维和积极情感投入、面向问题解决、自我反思与评价、身心健康发展。界定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强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展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的育人价值活动。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构成深度学习的理论基底,即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二是深度学习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性分析,强调二者的相互促进关系。三是阐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包含认知层面中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以及非认知层面的学习兴趣、内在动机、自我反思、人际交流。四是阐明促进深度学习的在众多研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七种有力策略,即深度学习的过程路线。第三部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考察。主要从认知层面与非认知层面来设计学生深度学习自我评价调查问卷。依据深度学习的过程路线、深度学习的产生条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来设计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察量表,同时设计教师访谈提纲以了解教师对学生深度学习的认识和评价,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得到的帮助。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整体现状,以及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现状,发现学生在应用维度、学习兴趣维度、内在动机维度表现较好。第四部分,考察结果分析。调查发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存在以下问题:知识加工浅表化,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虚假学习现象潜藏,交流与合作能力待加强。主要原因归为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学生层面:倾向“服从”教师与书本,“惰性”思维渐长。教师层面: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不足,追求“速效”课堂致学习疑难,重讲练而轻涵泳,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评价弱化。第五部分,结合深度学习理论研究和现实教学考察,提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第一,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即教师修炼语文学科素养与增强教育实践能力。第二,促进学生深度加工知识,应在教学前确立深度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第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同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第四,通过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增扩学生自主阅读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五,提升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以营造互相尊重与理解的氛围与构建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人际沟通、交流与合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关的实施要求 |
(二)小学语文教材的需要 |
(三)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1.“童话”内涵的相关研究 |
2.童话作用的相关研究 |
3.童话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1.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选文的相关研究 |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
3.中国学者对国外童话的研究 |
4.研究述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小学低段 |
(二)童话 |
(三)童话教学 |
五、理论基础 |
(一)认知发展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其他相关理论 |
1.情境教学法理论 |
2.快乐教学法理论 |
六、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课堂观察法 |
4.案例分析法 |
5.文本分析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童话的概况 |
一、童话篇数分析 |
二、童话类型分析 |
(一)主题划分 |
(二)形象划分 |
(三)国内外划分 |
(四)创作来源 |
三、童话特点分析 |
(一)幻想丰富 |
(二)写作手法 |
(三)趣味生动 |
(四)美的化身 |
四、童话价值分析 |
(一)童话对于儿童成长的价值 |
1.激发想象力 |
2.增知识养个性 |
3.调节心理 |
4.提高审美 |
(二)童话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 |
1.童话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2.童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
3.童话丰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
第二章 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
一、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调查的编制 |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学生的问卷 |
1.学生喜爱童话的程度 |
2.小学生童话阅读途径 |
3.小学生童话学习的效果与主动性 |
4.调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
5.小学生视角下的教师童话教学情况 |
(二)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的调查 |
1.教师的童话理论素养调查 |
2.教师对童话教学的理解 |
3.对低段教师对于童话教学的过程的调查 |
4.教师对童话教学的建议与问题 |
第三章 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童话理论的认识 |
1.教师在童话教学的理论素养方面有所欠缺 |
2.教师对童话的文本解读不够充分 |
3.教师对童话教学的理解有所偏差 |
(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 |
1.教育功能过重 |
2.道德教化过重 |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
(四)课外童话阅读环节薄弱 |
1.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 |
2.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不够 |
3.教师很少和学生一起阅读 |
(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
二、小学低段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一)教师欠缺一定的童话理论素养 |
1.对童话文体把握不准 |
2.对教参依赖过重 |
(二)教师对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
1.忽视了想象力的培养 |
2.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
3.忽视学生的主体感知 |
(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
(四)教师忽视课外童话阅读的重要性 |
(五)学生自身的原因 |
1.生理原因 |
2.心理原因 |
第四章 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的课堂教学实录分析 |
一、案例一:《小蜗牛》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1.教材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 |
4.教学重难点 |
(二)课堂实施阶段 |
1.导入环节 |
2.整体感知 |
3.深入研读 |
4.总结升华 |
(三)课堂教学反思 |
二、案例二:《纸船和风筝》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1.教材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 |
4.教学重难点 |
(二)课堂实施阶段 |
1.导入环节 |
2.整体感知 |
3.深入研读 |
4.总结升华 |
(三)课堂教学反思 |
第五章 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的提升策略 |
一、提升教师童话理论素养 |
(一)提高童话理论知识的储备 |
(二)提高解读童话文本的能力 |
(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
1.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
2.转化“以生为本”的视角 |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
(一)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 |
(二)巧妙利用课文插图 |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
1.适当拓展童话形象 |
2.情境式教学 |
3.游戏教学法 |
4.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
三、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
(一)注重培养情感教育 |
(二)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
四、关注学生 |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 |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基于《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
(二)基于教科书童话选文情况的需求 |
(三)基于教育研习中问题的发现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童话 |
(二)童话教学 |
(三)想象力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童话教学内容与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
(二)关于童话教学资源与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
(三)关于童话教学方法与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
(四)关于童话教学作业与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
(五)研究总述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四)研究行动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结果分析 |
(一)培养认识方面的现状 |
(二)培养内容方面的现状 |
(三)培养方法方面的现状 |
二、存在的问题 |
(一)培养认识较浅 |
(二)培养内容缺乏针对性 |
(三)培养方法缺乏针对性 |
三、问题的成因 |
(一)缺乏对童话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
(二)忽略部编版教材的文体教学意识 |
(三)忽略童话文本中空白点、可延伸点的发掘 |
(四)忽略对不同教学方法下学生想象力激发情况的分析 |
第三章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
一、实验过程 |
(一)实验设计 |
(二)实验实施 |
二、实验结果分析 |
(一)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想象力前、后测差异情况分析 |
(三)实验结论整理分析 |
第四章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
一、讲童话 |
(一)接力续说 |
(二)自由讲述 |
(三)联想复述 |
二、演童话 |
(一)即兴表演 |
(二)童话剧 |
三、编童话 |
(一)补白 |
(二)仿编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想象力) |
附录四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材中童话课文文本解读 |
致谢 |
(4)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关于童话的研究 |
(二)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研究 |
(三) 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的思路 |
(二) 研究的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童话 |
(二) 童话教学设计 |
二、理论基础 |
(一) 快乐教学理论 |
(二) 情境教学理论 |
(三) 认知发展理论 |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依据 |
(一)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三) 依据童话文本的特殊性 |
第二章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 调查目的 |
(二) 研究设计 |
(三) 调查对象与实施 |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 |
(一) 童话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 |
(二) 童话教学过程设计的现状 |
(三) 童话教学策略设计的现状 |
(四) 童话教学评价设计的现状 |
第三章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童话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缺乏文体意识 |
(二) 童话教学过程设计主观性较强 |
(三) 童话教学策略设计形式化严重 |
(四) 童话教学评价设计单一化 |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童话教学设计理论基础薄弱 |
(二) 童话文本解读基础储备不足 |
(三)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
(四) 缺乏对教学评价的理性认识 |
第四章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加强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 |
(一) 明确课标对教学设计的要求 |
(二) 树立正确的教学设计文体意识 |
(三) 教学目标设计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 |
(四) 教学目标设计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 |
二、优化童话过程设计 |
(一) 丰富童话文本阅读 |
(二) 树立对童话文本解读的理性认识 |
(三) 加强童话文本解读的实践训练 |
三、优化童话策略设计 |
(一) 开展辩论,发散思维 |
(二) 角色朗读,强化语感 |
(三) 创编续写,发挥想象 |
(四) 戏剧表演,手脑并用 |
四、童话教学评价设计多元化 |
(一) 评价用语多元化 |
(二) 评价内容多元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有利于落实新课标对小学诗歌阅读教学的要求 |
1.1.2 有利于满足小学高段学生在诗歌阅读中发展想象力的需要 |
1.1.3 有利于提高小学高段学生在诗歌阅读中的发现学习能力 |
1.1.4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在“发现”中传承诗歌文化的意识与能力 |
1.1.5 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诗歌阅读教学观念 |
1.1.6 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 |
1.2 关键词界定 |
1.2.1 发现学习理论 |
1.2.2 诗歌阅读教学 |
1.2.3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 |
1.2.4 应用研究 |
1.3 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发现学习理论的研究 |
1.3.2 关于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研究 |
1.3.3 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研究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1 明确发现学习理论应用于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理论问题 |
1.4.2 明确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
1.4.3 探索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个案研究法 |
1.5.3 访谈法 |
1.5.4 问卷调查法 |
2 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理论认知 |
2.1 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
2.1.1 自主学习 |
2.1.2 情境学习 |
2.1.3 探究学习 |
2.1.4 有意义学习 |
2.2 发现学习理论的实践模式与教学要求 |
2.2.1 发现学习理论的实践模式 |
2.2.2 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要求 |
2.3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与要求 |
2.3.1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 |
2.3.2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要求 |
2.4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路 |
2.4.1 以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核心 |
2.4.2 通过情境学习提升学生的诗歌探究能力 |
2.4.3 利用小学高段学生的想象力聚焦发现内容和方式 |
2.4.4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 |
3 发现学习理论视阈下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调查内容 |
3.2 现状描述 |
3.2.1 教师现状 |
3.2.2 学生现状 |
3.3 成因分析 |
3.3.1 教师方面 |
3.3.2 学生方面 |
4 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策略 |
4.1 目标设计策略 |
4.1.1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习惯和能力的目标设计 |
4.1.2 诗歌阅读中发现学习的一般性目标设计 |
4.1.3 不同类型诗歌的发现性教学目标设计 |
4.2 实施策略 |
4.2.1 自主诵读,品味诗歌韵律美 |
4.2.2 创设情境,探究诗歌意境美 |
4.2.3 探究学习,体验诗歌理趣美 |
4.2.4 评价反馈,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发现 |
4.2.5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迁移发现 |
4.3 评价策略 |
4.3.1 强化评价策略的三个特征 |
4.3.2 激活评价的多元主体 |
4.3.3 评价工具与方法 |
4.4 保障策略 |
4.4.1 学校的指导和规范策略 |
4.4.2 提升教师“引导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
4.4.3 重视学生的发现主体作用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教师版) |
附录二 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学生版) |
致谢 |
(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五、理论基础 |
第一章 复述教学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复述能力 |
二、复述与背诵、概括 |
三、语文复述教学 |
四、复述功能与类型文献综述 |
第二节 语文复述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一、根据文本类型确定复述教学方法 |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复述教学方法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复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复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
一、复述教学观念淡薄 |
二、复述教学备课不充分 |
三、复述教学方法单一 |
四、复述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复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对复述缺乏正确的认识 |
二、教师的复述教学理念陈旧 |
三、复述教学的方法局限于理论,缺乏实践 |
四、复述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系统性 |
第三章 强化重视复述的有效对策 |
第一节 提升教师复述教学的意识 |
一、多渠道强化对复述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
二、强化复述教学理论的把握 |
第二节 充分做好复述教学的备课准备 |
一、充分预习,夯实基础 |
二、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
第四章 复述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的运用 |
第一节 课文补白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课文补白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第二节 关键词提示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关键词提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第三节 表演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表演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第四节 编列提纲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编列提纲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第五节 借用插图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借用插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第六节 变叙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变叙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第五章 复述策略运用原则与复述教学评价体系 |
第一节 复述策略运用原则 |
一、读写结合,均衡发展 |
二、循序渐进,保证质量 |
三、根据文本类型,巧用方法 |
第二节 复述教学评价体系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评价内容具体化 |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小学诗歌教学中想象思维的培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想象思维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
1.1.2 诗歌是小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的丰富养料 |
1.1.3 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现实困境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综述小结 |
1.4 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诗歌教学 |
2.1.2 想象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思维科学 |
2.2.3 审美心理学 |
第三章 小学诗歌教学塑造学生想象思维的理性探讨 |
3.1 小学生想象思维 |
3.1.1 小学生想象思维的内涵 |
3.1.2 小学生想象思维的表现形式 |
3.1.3 小学生想象思维的特点 |
3.2 小学诗歌教学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可行性 |
3.2.1 小学诗歌教学 |
3.2.2 小学诗歌教学的功能 |
3.2.3 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想象思维训练的依据 |
3.2.4 运用诗歌教学促进小学生想象思维提升的可行性 |
3.3 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原则和教学思路 |
3.3.1 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想象思维训练的原则 |
3.3.2 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想象思维的教学思路 |
第四章 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现状分析 |
4.1 现状分析 |
4.1.1 小学诗歌教学培养想象思维的认知情况 |
4.1.2 小学诗歌教学培养想象思维的实施情况 |
4.1.3 小学诗歌培养想象思维的效果情况 |
4.2 小学诗歌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教学问题 |
4.2.1 针对学生想象思维的教学实施不够丰富 |
4.2.2 基于想象思维目标的诗歌教学模式有待发展 |
4.2.3 缺乏针对想象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分析 |
4.3 小学诗歌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教学问题的成因 |
4.3.1 教学方面的原因 |
4.3.2 教师方面的原因 |
第五章 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改进策略 |
5.1 小学诗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 |
5.1.1 丰富学生诗歌学习的体验环节与方法 |
5.1.2 细读文本、拓展教学元素 |
5.1.3 深刻剖析诗歌的审美与情感内涵 |
5.2 改进策略的效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课堂观察表 |
附录三:访谈实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P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一)写作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观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主要观点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小学生语文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
第二节 教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情况访谈 |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问题归因 |
第二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创新思维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联 |
第三节 阅读教学对创新思维诸要素的促进 |
第三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
第一节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原则 |
第二节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路径和方法 |
第三节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以Q市四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选题缘由 |
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及审美教育的强调 |
3.小学语文古诗词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古诗词教学 |
2.审美能力 |
(四)文献综述 |
1.关于古诗词教学的已有的研究 |
2.关于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已有研究 |
3.关于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已有研究 |
(五)理论基础 |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2.朱光潜的美育思想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案例分析法 |
(七)研究思路 |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
(一)古诗词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 |
(二)古诗词学习对小学生审美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三)调查方法及调查工具的编制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五)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1.学生审美感受力较低 |
2.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缺乏相应重视 |
3.学生审美想象的个性化欠缺 |
4.学生审美创造力薄弱,创造欲望不强 |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学生自主理解有限,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强 |
2.教师美育意识薄弱 |
3.教授古诗词方法比较单一 |
4.教师审美素养及文学素养有待提升 |
5.评价形式单一,对美育的关注程度不够 |
四、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三)提升教师素养,促进美育教学实施 |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美的古诗词课堂 |
(五)开展课外活动,搭建审美能力发展的舞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10)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浅层化现象 |
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诉求 |
3.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 |
2.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性研究 |
3.对已有研究内容的评析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深度学习 |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理论分析 |
(一)深度学习的理论基底 |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情境认知理论 |
4.元认知理论 |
5.分布式认知理论 |
(二)深度学习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性 |
1.深度学习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 |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具体学科探索 |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特征分析 |
1.认知层面 |
2.非认知层面 |
(四)深度学习的过程路线 |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考察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问题 |
2.研究对象 |
3.研究工具 |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整体性分析 |
1.认知层面 |
2.非认知层面 |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察分析 |
1.阅读目标厘定 |
2.阅读教材处理 |
3.阅读教学氛围 |
4.阅读教学过程 |
5.阅读教学评价 |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考察结果分析 |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
1.知识加工浅表化 |
2.问题意识较薄弱 |
3.虚假学习现象潜藏 |
4.交流与合作能力待加强 |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问题归因 |
1.学生层面 |
2.教师层面 |
五、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
(一)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 |
1.教师修炼语文学科素养 |
2.教师增强教育实践能力 |
(二)促进学生深度加工知识 |
1.确立深度学习目标 |
2.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1.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 |
2.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 |
(四)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 |
1.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
2.增扩学生自主阅读空间 |
(五)提升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
1.营造互相尊重与理解的氛围 |
2.构建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案例研究[D]. 田丽娜. 鲁东大学, 2021
- [2]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理州S小学为例[D]. 戚宗惠. 大理大学, 2021(08)
- [3]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 杨文英.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4]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研究[D]. 赵俊. 扬州大学, 2021(09)
- [5]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岳晓林.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培养研究[D]. 王朝晖.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7]小学诗歌教学中想象思维的培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 林雪. 伊犁师范大学, 2021
-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P学校为例[D]. 田艺.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以Q市四所小学为例[D]. 申雪婷.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D]. 连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