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小幽默”19则(论文文献综述)
朱晨静[1](2021)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校园短视频研究 ——主播视角下的《最有温度的大学》》文中研究指明
杨紫薇[2](2021)在《现实与理想交织的圆融世界 ——张之路儿童文学创作的主题研究》文中指出张之路在小说和影视领域都为中国儿童文学画上了鲜明的一笔。他的现实题材儿童小说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勇敢展露,也有对宏大历史下童年回忆的深度书写;在科幻题材儿童小说中,作家对现代科技进行深度思索,通过深入浅出的少年历险故事讲述人性是如何被科技异化,又是如何走向回归。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张之路的创作有着如此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呢?论文通过细读张之路的小说,结合主题学、叙事学、社会历史批评等文学理论,深挖张之路儿童文学创作的主题特征。张之路的小说主要有现实题材和科幻题材两类,论文第一章从张之路的现实题材小说着手分析其写作主题。此类主题呈现在三方面:其一,张之路敢于书写儿童生活的现实一面,是属于“父爱型”母题写作,对鼓励儿童勇敢面对现实有积极意义。他不回避儿童生活本真,大胆讨论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人生问题。其二,张之路通过对儿童生活的细致观察书写童心的纯粹澄澈,又通过对成人世界的描写凸显儿童成长过程中面对的种种现实问题。其三,在回忆型小说中,张之路通过孩童目光还原特殊时期的社会历史,具有以小见大的历史真实感,记录下属于吉祥那一代人的珍贵回忆。第二章就张之路的幻想题材作品从三个主题特点进行分析,分别是幻想的科学性、儿童性以及幻想叙事中的人性书写。张之路的幻想小说是有的放矢的,这与他曾任物理教师有关,在幻想题材小说中他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儿童生存现状进行艺术创作,是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结合。张之路的幻想是充满童趣的幻想,他深谙儿童的心理需求,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写有意义且有意思的小说,是尊重儿童本位的体现。同时,张之路又能就科技给人带来的异化进行深度思考,呼吁人性的回归,显现出他质疑科技的预见性。虽然是面向儿童的写作,张之路却能深入浅出地在轻松有趣的叙事中,把对现代科技的思索娓娓道来。此外,张之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也在科幻小说中得以体现。第三章从张之路的现实与科幻题材小说的对比中找到共性与特性,探讨其小说中虚实相生的主题叙事方式。在现实与幻想的相融与对照中,其创作主题显示出一种“简单味”和“涩味”,看似是现实与幻想的“简单”勾连,可却往往蕴含着“深涩”的主题。这样的主题也影响到了人物塑造,使现实中的吉祥们有了虚幻性,幻想中的贝贝们有了现实性。最后,张之路的小说文本与电影对叙事视角的交融、对“破旧立新”的殊途同归都使得张之路的儿童文学创作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互文中更加自洽和圆融了。
刘冰鑫[3](2021)在《基于共变论的新兴称谓语研究》文中指出称谓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称呼对方的词语,它承担着社交礼仪的重要作用。21世纪,交际中出现大批新兴称谓语,它们符合汉语词语构词规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言语词汇,为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补充了许多新的词语。本文选取五个新兴称谓语个案,从社会语言学“共变论”视角出发,研究新兴称谓语与社会的共变关系,通过新兴称谓语研究可以折射出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变化,并呈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全文包括绪论、正文五个章节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表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研究现状,阐明理论基础和语料来源,并做简单说明。第一章,首先说明新兴称谓语“女汉子”的句法功能扩展,可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并指出“女汉子”表男性特征的义素凸显,其他义素逐渐脱落,因此“汉子”也能用来形容女性。“女汉子”流行的原因有:构词新颖、文化因素、填补称谓空白与媒体推动。如今,新兴称谓语“女汉子”收录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被汉语普通话吸收,进入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第二章,首先说明“小姐姐”名称来源,它并非新形式,这个称谓很早就出现。随着人们交际方式的改变,“小姐姐”产生新用法,凸显感情色彩,泛指一切年轻漂亮的女性,可用作面称和背称,它补充了女性称谓空白,有利于日常交际。随着新兴称谓语“小姐姐”高频使用,还类推出“小哥哥”“X小姐姐”等类似新兴称谓语,应用范围广泛。第三章,“网红”由“网络红人”缩略而来。“网红”在使用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体现在词性、指称对象、感情色彩三个方面。“网红”的使用呈现稳定性、泛化性、衍生性特征。时下,“网红”语义内涵丰富,用法广泛,折射出求新求异、追求美好、缓解压力的心理。第四章,“店小二”在近代汉语中就已出现,在隐喻和转喻机制共同作用下,泛化和虚化后还可以表示客服人员、政府机构、政府领导和服务精神等意义。本章还对“店小二”的复现动因进行说明,并将“店小二”与“客服”“服务员”两词进行比较,研究“店小二”的语义内涵和使用规范。第五章,“小鲜肉”受韩语影响而出现,“小鲜肉”本是“1+1+1”并列结构,高频使用后发展为“1+2”偏正结构,语义泛化,泛指年轻、美貌、活力的男性,弥补了表示男性美貌的称谓空白。“小鲜肉”不仅活跃于网络,还得到报纸媒体的认可。“小鲜肉”的走红反映了人们心理和审美取向的转变。“小鲜肉”虽不适用于正式场合,但在网络时代,它满足了人们交际需求,“小鲜肉”能产性强,使用量大,用法灵活,仿拟造出大批新词,仍有广阔发展空间。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不足之处。
李健[4](2021)在《上海市小篮球联赛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小篮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降低了参与篮球运动的门槛,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殊的教育意义赢得了广大儿童少年的喜爱,逐渐成为他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上,中国篮协在全国多地开展小篮球联赛,打造儿童少年篮球比赛的专属平台,小篮球联赛的建立极大的满足了儿童少年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小篮球的学习兴趣。2018年10月,为推动我国青少年篮球项目运动的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经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篮球协会共同筹划,中国篮协批准的2018年长三角地区首届小篮球联赛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上海市选派的队伍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令人瞩目。这一现象说明,上海市篮协经过几年的摸索,小篮球运动的发展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小篮球联赛的赛事正在步入人们的视线。本文以2018-2020年上海市小篮球联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现场观察法,对2018-2020年上海市小篮球联赛设施建设、赛事组织、赛事宣传,裁判员执裁情况以及教练员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梳理其现实呈现,探究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上海市小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小篮球联赛在上海的关注度较高,赛制以年龄分段赛为主,赛事的组织与管理较为规范,器材与设施较为完善,能吸引较多球队参加比赛,社会机构球队的参赛数量多于学校校队,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人数。2.上海市小篮球运动没有专设的组织部门,赛事在各区的开展尚不均衡,缺乏针对该运动的相关培训,主流媒体对赛事的宣传力度不大,比赛形式略显单一,针对女生的赛事较少。3.上海市小篮球联赛的教练员多为男性,他们的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背景对口,大多为高校篮球专业的学生,主要执教学校校队和社会机构球队,虽执教时间不长,但带队参赛场次较多。4.上海市小篮球联赛裁判员主要以男性为主,他们年龄结构合理,裁判员等级较高,执裁经历较为丰富,执裁高级别比赛的场次较多,普遍看好小篮球联赛的前景。5.上海市小篮球联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因子(国家政策等)、赛事因子(赛事推广等)、教练员因子(教练员专业背景等)、裁判员因子(裁判员执裁年限等)。
鲍新彤[5](2020)在《新媒体时代插画在校园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进步带领着媒体不断升级转型,尤其是数字移动媒体的发展趋势迅猛,逐渐成为主流,人们对资讯和情感需求不断上升,促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以校园文化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创意衍生品也积极参与其中,所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在实际商品的基础上扩展出线上产品,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受众对学校的归属感,进一步树立校园品牌形象,弘扬学校文化,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校园文创是受众与校园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文创产品中的情感价值尤为重要。插画设计可以通过其特有的趣味性、故事性、多维度展现等优势将校园文化传达给受众,画面富有表现张力、强烈视觉冲击,提升受众对校园文创的认同感。为提高校园文创的设计质量和提升设计效率,建立校园主题的插画系统,运用插画系统设计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前期通过用户调研的研究方法了解受众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情况、校园文创的喜好,广泛收集受众对校园文创的购买习惯与情感需求,再将校园建筑、动植物、人文思想等提炼形成校园文化形象与色彩符号,按照文中的设计原则进行再设计,最终将符号素材整理为校园文化插画系统,建立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创品牌。插画系统在应用时,选择其中的校园符号素材有机组合为完整画面,或在部分素材上加入动效与交互动作创作达到体验、视觉俱佳的动态可交互插画,按照风格一致、灵活运用、有机组合的应用原则将插画运用到各个载体中。本文主要提出新媒体时代插画在校园文创中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原则,并进行设计实践验证。
杨梓艺[6](2020)在《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致远方的朋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了日本女性作家伊吹有喜的长篇小说《致远方的朋友》。此书为第158届直木奖候补作品,至今未出版中文译本。小说内容共五部,译者选择了其中的第三部和第四部进行本次翻译实践。在这两个部分中,描写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女主角佐仓波津子所在的出版社顺应日本政府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此同时,佐仓波津子本人也在经历着一系列人生变故。从作品内容和语言风格来看,《致远方的朋友》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的故事背景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京,出现了大量有关战争的词汇,也涉及到日本在战争时期制定的各项政策。第二,小说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出版、美术、音乐、文学等行业的专业词汇。综合考量后,译者决定基于文化翻译理论,运用注释、增译等翻译补偿方法进行本次翻译实践。所谓文化翻译,是指对特定的文化“含义”进行阐释,并通过语言传达给目的语读者的一种翻译。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翻译家苏珊·巴斯奈特首次提出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刘宓庆在《文化翻译论纲》中,也对文化翻译观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本报告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选题背景、选题意义,说明了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为翻译任务介绍,介绍作家伊吹有喜、《致远方的朋友》的故事内容以及这篇小说的语言特征。第三部分为翻译理论,译者梳理了苏珊·巴斯奈特和刘宓庆提出的文化翻译理论,并总结了文化翻译理论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第四部分从词汇的角度探讨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运用,包括称谓语的翻译、战争相关词汇的翻译和出版行业相关词汇的翻译。第五部分为句子翻译,从语言、文学、艺术、肢体语言、惯用语五个方面展开,对本次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与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转换”。理想的翻译不仅要实现语言层面的转换,也要致力于文化间的转换。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原文本《致远方的朋友》,是以昭和时代的日本为舞台的长篇小说。在翻译过程中,应保留作品特有的时代特征与异域风情,并尽可能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译者要对原文中出现的文化要素进行提取,理解其中所内含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信息,并通过注释等方式进行传递。
任盈[7](2020)在《小学语文低学段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重要领域之一,尤其是低学段口语交际的学习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还为以后的习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四次口语交际为蓝本,以单元教学为突破口,结合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低学段口语交际的标准和要求,在四次口语交际内容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形成口语交际单元,并设计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并在贵阳市L小学选取三个试验班级进行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本研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绪论部分从口语交际在新课标和教材中的地位、儿童的发展和单元教学等方面阐述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探讨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单元教学”“口语交际”相关文献的梳理,为本研究指明了方向,并确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语用学理论和问题解决学习理论出发,系统的阐述了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语用学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的特点,拟定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设计模型(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单元评价和单元改进)和结构要素(情境分析、确定单元目标和评价标准、制定单元教学和评价计划),为之后的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设计厘清思路。第二章以“我是乐小小记者”招募令为大情境,设计口语交际单元教学,首先对口语交际单元教学情境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其次,依据新课标的标准和要求制定“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最后,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为蓝本,整合和优化口语交际单元教学内容并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第三章是“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的行动研究,通过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总结三个阶段实施三轮行动研究,从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实施、单元教学反思和单元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行动研究的过程,经过三轮行动研究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力求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第四章行动研究的结论与建议,根据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和三个试验班级前后测数据对比,核心目标达成数据对比,得出以下几个结论:设计口语交际单元,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素养;运用语用理论分析,有益于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创设真实交际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交际欲望,并提出几条建议:鼓励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丰富理论知识;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设计,关注听说并重;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交际素养。
许丽[8](2020)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实践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培养青少年美育方面,美术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可以让青少年去感受到美的存在。在认识美的过程中评价美,甚至产生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课堂三者配合,三者步调协调一致、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课堂的环境,让学生更专注、更积极的学习,用现代的课堂设计取代原有的传统模式。近几年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热门概念,笔者对国内外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又经过对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大多数中学走访调研,同时结合自身从事一线美术教学的教育背景,希望对改善初中美术教学问题提出新的改进策略,切实把核心素养作为切入点,寻找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的关键问题,采取积极的改建措施,实现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化应用。本课题将围绕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初中美术实施核心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全面的分析了当前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并对影响该地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问题因素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强化核心素养认知;巧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与习惯;项目整合,实现跨学科教学;主题教育,形成以单元为模块的教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践行核心素养。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对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概念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性进行概述。第三部分,对乌鲁木齐市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来揭示课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策略进行总结。第五部分,根据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单定平[9](2019)在《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杨红樱系四川籍儿童文学女作家,自1982年发表儿童文学处女作,迄今已为儿童写作近四十年。杨红樱自2000年跃升为畅销书作家,此后其作品在国内持续畅销,至今已近二十年。在国内原创少儿图书出版领域,像杨红樱这样持续保持畅销热度的作家实在不多,而且杨红樱的出版物畅销时间长达近二十年,无论是在儿童文学领域,还是在少儿图书出版领域,都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在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界创下多个奇迹,因此,杨红樱及其出版物成为备受我国儿童文学评论界、少儿图书出版界关注的议题:一些儿童文学评论界专家认为杨红樱的出版物缺乏文学性,是典型的商品市场产物,属于流行文学;一些少儿图书出版界专家则高度评价杨红樱的出版物,认为杨红樱的出版物亲近儿童,深受儿童喜爱,这种现象有助于推动小读者爱上阅读并促进少儿图书市场发展,两类观点各有道理。总归来说,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是我国21世纪少儿图书出版绕不开的话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由此,本文以国内权威图书产业市场信息提供商——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计的少儿类图书榜单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分析、文献研究、个案研究、文本分析四种方法,并综合儿童文学评论界、少儿图书出版界的不同研究结果及多方具有代表性的报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进行深入剖析:第一,条分缕析杨红樱畅销出版物的出版概况;第二,将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按照故事题材划分并逐一进行剖析;第三,在整个少儿图书市场的背景之下总结杨红樱畅销出版物的畅销及长销规律。
亓慧婷[10](2019)在《校园网络小说的文化意蕴与风格研究》文中认为校园网络小说作为网络小说中的一个大类,拥有着相当大的粉丝群体,近几年校园小说影视化改编的大热,也在从不同的方面推动着校园题材小说的创作。但鲜有对具体文本、作者写作风格的分析,造成了理论空洞、理论与文本不匹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影响比较大的作者、作品入手,对此题材大类进行概括性的比较分析。通过小说中青少年青春中的成长,来透视当下年轻读者的情绪、欲望等生存状态。本文共有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本文所研究的校园网络小说的定义、所涉范围进行介绍。其次,是关于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主要包括近几年国内相关的的期刊、论文。最后,指出本篇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创新点。正文部分共有三章。第一章:校园网络小说的类型划分。这一章是对校园网络小说的分类和分析,从韩国“可爱淘”和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始,把发展二十年左右的重要小说风格做了具体的区划,以小妮子、八月长安、蔡智恒等作者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对象。第二章:校园网络小说的青春文化主题。在第一章具体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来研究此类小说共有的“青春性”特征。笔者通过文本细读,总结出了青少年的“中二”、成长中多种欲望的表达等特征,小说人物表现出来的这些共性又反映了青少年读者的心理状态和内在诉求。第三章:校园网络小说的风格特征。这一章概括出了它三个不同的风格,对青春话语的消费、“有爱”的校园世界、时尚元素的杂糅。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了此类小说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它的未来发展做出寄予和期待。
二、“校园小幽默”19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园小幽默”19则(论文提纲范文)
(2)现实与理想交织的圆融世界 ——张之路儿童文学创作的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现实与历史场域中的童年叙事 |
第一节 儿童生活的本真呈现 |
一、直击社会现实另一面的“第三军团” |
二、凸显儿童生活的“吉祥时光” |
第二节 童心烛照的成人世界 |
一、童心国度的澄澈 |
二、成人思维的复杂 |
第三节 中国经验的历史关照 |
一、回不去的北京胡同 |
二、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
第二章 幻想与想象架构下的人性复归 |
第一节 幻想的科学性 |
一、有的放矢的科学性 |
二、文学性与科学性的融合 |
第二节 幻想的儿童性 |
一、有趣味的幽默与游戏 |
二、有张力的叙事技巧 |
第三节 表层幻想下的深层人性 |
一、透过科幻审视人心 |
二、质疑科技的预见性 |
第三章 现实之真与幻想之虚的博弈互文 |
第一节 主题的“简单味”与“涩味” |
一、现实与幻想相融的简单化 |
二、现实与幻想对照的深刻性 |
第二节 主题的两极与人物的塑造 |
一、“贝贝”们寓幻想中的现实性 |
二、“吉祥”们蕴现实中的虚幻性 |
第三节 电影叙事对主题呈现的切入 |
一、小说电影叙事视角的交融 |
二、张之路小说与电影的“破”与“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3)基于共变论的新兴称谓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0.2 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 |
0.2.1 新兴称谓语的界定 |
0.2.2 关于新兴称谓语的研究 |
0.3 理论基础及语料来源 |
0.3.1 理论基础 |
0.3.2 语料来源 |
第一章 “女汉子”的形成与功用 |
1.1 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 |
1.1.1 句法功能 |
1.1.2 语义特征 |
1.2 结构特点与表达功用 |
1.2.1 结构特点 |
1.2.2 表达功用 |
1.3 流行动因与发展前景 |
1.3.1 流行动因 |
1.3.2 发展前景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姐姐”的应用分析与发展趋势 |
2.1 名称来源与语用特点 |
2.1.1 名称来源 |
2.1.2 语用特点 |
2.2 泛化趋势与流行动因 |
2.2.1 泛化趋势 |
2.2.2 流行动因 |
2.3 使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
2.3.1 使用现状 |
2.3.2 发展前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红”的演变、性质与使用现状 |
3.1 “网红”的演变 |
3.1.1 词性变化 |
3.1.2 语义扩展 |
3.1.3 感情色彩变化 |
3.2 “网红”的性质 |
3.2.1 稳定性 |
3.2.2 生动性 |
3.2.3 衍生性 |
3.3 “网红”的使用现状 |
3.3.1 使用量 |
3.3.2 在线化 |
3.3.3 规范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店小二”的语义发展及复现动因 |
4.1 语义的发展 |
4.1.1 “店小二”的来源及基本义 |
4.1.2 “店小二”的泛化、虚化义 |
4.2 复现动因 |
4.2.1 语模类推 |
4.2.2 语用需要 |
4.2.3 话语经济 |
4.2.4 符合时代背景 |
4.3 “店小二”与“服务员”及“客服”的比较 |
4.3.1 “店小二”与“服务员”比较 |
4.3.2 “店小二”与“客服”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小鲜肉”的运用与发展 |
5.1 名称来源与结构特点 |
5.1.1 名称来源 |
5.1.2 结构特点 |
5.2 泛化趋势与使用现状 |
5.2.1 泛化趋势 |
5.2.2 使用现状 |
5.3 用法特色与流行动因 |
5.3.1 用法特色 |
5.3.2 流行动因 |
5.4 文化心理与发展前景 |
5.4.1 文化心理 |
5.4.2 发展前景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上海市小篮球联赛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阐释 |
2.1.1 小篮球 |
2.1.2 小篮球联赛 |
2.2 国内针对小篮球运动及联赛发展的研究现状 |
2.2.1 我国小篮球运动推广的研究 |
2.2.2 我国小篮球教学训练的研究 |
2.2.3 我国小篮球联赛的研究 |
2.3 综述小结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现场观察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市小篮球联赛的现状分析 |
4.1.1 上海市小篮球联赛的赛事情况 |
4.1.2 上海市小篮球联赛的组织管理 |
4.1.3 上海市小篮球联赛参赛队员参赛球队参赛情况分析 |
4.1.4 上海市小篮球联赛的教练员情况分析 |
4.1.5 上海市小篮球联赛的裁判员情况分析 |
4.2 上海市小篮球联赛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因子分析的过程 |
4.2.2 保障因子 |
4.2.3 教练员因子 |
4.2.4 裁判员因子 |
4.2.5 赛事因子 |
4.2.6 社会因子 |
4.3 上海市小篮球联赛相关对策研究 |
4.3.1 组建相关部门,构建校园篮球文化 |
4.3.2 丰富赛事形式,打造联赛明星球员 |
4.3.3 搭建培训体系,提升教练训练能力 |
4.3.4 加强宣传力度,拓宽赛事赞助途径 |
4.3.5 完善赛事保障,加大设施维护力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新媒体时代插画在校园文创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现状解析 |
2.1 插画的概述 |
2.1.1 插画的含义 |
2.1.2 插画的发展趋势 |
2.2 校园文创的概述 |
2.2.1 校园文创的含义 |
2.2.2 校园文创的必要性及新机遇 |
2.3 新媒体的概述 |
2.3.1 新媒体的含义 |
2.3.2 新媒体对校园文创设计的影响 |
第三章 校园文创中插画设计的探究 |
3.1 插画应用于校园文创的优势 |
3.1.1 趣味性迎合受众审美 |
3.1.2 多维度拓展丰富内容 |
3.1.3 叙事性满足情感需求 |
3.1.4 交互创新提升受众体验 |
3.2 校园文创中基于插画设计的调研与分析 |
3.2.1 校园文创的受众分析 |
3.2.2 受众对校园文创的认知与偏好分析 |
第四章 校园文创中插画的设计方法 |
4.1 梳理校园文化意象 |
4.2 建立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插画系统 |
4.2.1 提炼校园文化符号 |
4.2.2 校园文化形象符号的再设计 |
4.2.3 校园文化色彩符号的再设计 |
4.2.4 形成插画系统及其设计规范 |
第五章 校园文创中插画的应用原则与实践 |
5.1 插画在校园文创中的应用原则 |
5.1.1 遵循规范,风格一致 |
5.1.2 灵活运用,适配载体 |
5.1.3 有机组合,满足需求 |
5.2 插画在校园文创中的设计实践——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
5.2.1 插画在校园印刷品中的应用 |
5.2.2 插画在校园服饰中的应用 |
5.2.3 插画在校园小程序中的应用 |
第六章 总结 |
6.1 研究成果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附录 |
附录一:北京邮电大学校园文创调查问卷 |
第九章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项目与获奖目录 |
(6)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致远方的朋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要旨 |
はじめに |
一、翻訳任务の绍介 |
1.1 作者の绍介 |
1.2 作品の绍介 |
1.2.1 作品の内容 |
1.2.2 作品の特徴 |
二、翻訳理论 |
2.1 文化翻訳论 |
2.1.1 スーザン?バスネットの文化翻訳论 |
2.1.2 刘宓庆の文化翻訳论 |
2.2 起点テキストに対する指导 |
三、语汇の翻訳 |
3.1 人称代名词の翻訳 |
3.2 戦争関连语汇の翻訳 |
3.3 出版业界関连语汇の翻訳 |
四、文の翻訳 |
4.1 言语に関する文化情报の伝达 |
4.2 文学に関する文化情报の伝达 |
4.3 芸术に関する文化情报の伝达 |
4.4 ジェスチャーに関する文化情报の伝达 |
4.5 惯用表现に関する文化情报の伝达 |
おわりに |
参考文献 |
谢辞 |
附録Ⅰ:原文 |
附録Ⅱ:訳文 |
(7)小学语文低学段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口语交际”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领域 |
(二)“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独立版块 |
(三)小学低学段是发展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期 |
(四)小学低学段口语交际单元教学面临的困境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口语交际相关研究 |
(二)单元教学相关研究 |
(三)文献述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低学段口语交际 |
(二)单元教学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低学段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理论依据 |
一、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理论基础 |
(一)语用学理论:解释交际内容 |
(二)问题解决学习理论:解决交际的问题 |
二、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
(一)情境性 |
(二)对话性 |
(三)整合性 |
三、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设计模型 |
四、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结构要素 |
(一)情境分析 |
(二)确定单元目标与评价标准 |
(三)制定单元教学与评价计划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方案 |
一、“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情境分析 |
(一)课标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三)学情分析 |
二、“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
(一)单元教学目标 |
(二)单元教学评价标准 |
三、“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内容和计划 |
(一)单元教学内容 |
(二)单元教学计划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行动研究 |
一、“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行动研究准备 |
(一)提出研究假设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拟定研究计划 |
二、活动导入阶段行动: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摸索 |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改进 |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完善 |
三、活动展开阶段行动:进阶活动螺旋上升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 |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修改 |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发展 |
四、活动总结阶段行动:单元总结颁发记者证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探索 |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优化 |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成熟 |
五、“我是乐小小记者”口语交际单元教学实施效果 |
(一)试验三个班前后测数据对比 |
(二)试验班核心目标达成数据 |
六、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学语文低学段口语交际单元教学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设计口语交际单元,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素养 |
(二)运用语用理论分析,有益于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 |
(三)创设真实交际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交际欲望 |
二、研究建议 |
(一)鼓励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丰富理论知识 |
(二)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设计,关注听说并重 |
(三)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交际素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及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的重点 |
1.4.3 研究方法 |
2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概述 |
2.1 核心素养概念 |
2.2 核心素养特性 |
2.3 美术核心素养 |
3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
3.1 水磨沟区初中美术课程情况调查 |
3.1.1 基础情况 |
3.1.2 美术课程实施情况 |
3.1.3 调查结果 |
3.2 水磨沟区初中美术师资情况调查 |
3.3 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开展概况 |
3.3.1 开课情况 |
3.3.2 学生美术用具调查结果 |
3.3.3 中学美术学科学习状况 |
3.3.4 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上的使用情况 |
3.3.5 美术专用教室 |
3.3.6 其他美术办学情况 |
3.3.7 第二课堂情况 |
3.4 教师访谈及课例分析 |
3.4.1 教师对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实践存在较大疑惑 |
3.4.2 课例分析 |
3.4.3 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实践不足成因 |
4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策略 |
4.1 强化核心素养认知 |
4.2 巧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与习惯 |
4.3 多元整合,实现跨学科教学 |
4.3.1 课程目标的设计 |
4.3.2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4.3.3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
4.3.4 师生学习方式的多元选择 |
4.4 主题教育,形成以单元为模块的教学 |
4.4.1 制定符合师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
4.4.2 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
4.5 完善的评价体系 |
4.5.1 实施过程性评价 |
4.5.2 借助期末测试评价 |
4.5.3 结合数字化平台实施多元评价,反馈信息 |
4.5.4 评价要与社会发展相符,具有实用性 |
4.5.5 档案袋的评价 |
5 初中美术学科践行核心素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单元内容为例的课程设计 |
5.1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设计 |
5.2 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单元内容为例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
5.3 《多彩的校园生活》单元内容为例的课程设计带来的教学启示 |
5.3.1 促进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 |
5.3.2 促进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
5.3.3 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教学的层次感 |
5.3.4 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
5.3.5 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细节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硕士论文的研究现状 |
1.4.2 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 |
1.4.3 专着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意义 |
2 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概况 |
2.1 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排行榜数据情况 |
2.2 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出版情况 |
3 杨红樱的畅销小说系列出版物分析 |
3.1 “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的畅销分析 |
3.1.1 “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的畅销原因 |
3.1.2 “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的长销原因 |
3.2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畅销分析 |
3.2.1 接力出版社“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畅销原因 |
3.2.2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再版情况 |
3.3 “杨红樱作品珍藏版系列”和“非常系列”的畅销分析 |
4 杨红樱的畅销童话系列出版物分析 |
4.1 “杨红樱童话系列”的畅销分析 |
4.2 “笑猫日记系列”的畅销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校园网络小说的文化意蕴与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校园网络小说的三种类型 |
第一节 初恋手册·甜宠 |
第二节 雨季青春·虐心 |
第三节 耽美小说·可萌可盐 |
第二章 青春文化与校园网络小说 |
第一节 成长中的“中二”少年 |
第二节 身体欲望的多元表达 |
第三节 青春书写的一纸两面 |
第三章 校园网络小说的风格特征 |
第一节 青春话语的消费 |
第二节 “有爱”的校园世界 |
第三节 时尚元素的杂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校园小幽默”19则(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校园短视频研究 ——主播视角下的《最有温度的大学》[D]. 朱晨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2]现实与理想交织的圆融世界 ——张之路儿童文学创作的主题研究[D]. 杨紫薇.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共变论的新兴称谓语研究[D]. 刘冰鑫.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上海市小篮球联赛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 李健.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新媒体时代插画在校园文创设计中的应用[D]. 鲍新彤.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致远方的朋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杨梓艺.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小学语文低学段口语交际单元教学行动研究[D]. 任盈.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8]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实践探究[D]. 许丽. 新疆艺术学院, 2020(01)
- [9]杨红樱的畅销出版物探析[D]. 单定平.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10]校园网络小说的文化意蕴与风格研究[D]. 亓慧婷.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