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一、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蓝嘉盈[1](2021)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联合溶栓或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治疗AI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时间窗内尽早的给予血管再通(溶栓/取栓)治疗,以恢复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挽救缺血半暗带。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作为血管再通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如何在急性血管再通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减少这方面并发症的发生?药理机制研究提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通过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研究中提示血管再通治疗的AIS患者联合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可以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说: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联合溶栓或取栓血管再通治疗AIS,能够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且协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本研究基于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探讨及论证上述假说。方法: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于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的AI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局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溶栓/取栓后24h内是否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分为A组(溶栓/取栓后24h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n=107)和B组(溶栓/取栓后24h内未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n=159)。主要结局指标为颅内出血,次要结局指标为死亡、良好功能预后(出院时mRS≤2)、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后7±2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NIHSS评分减少4分以上为有效神经功能改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病例266例,基线比较:A组相较B组,既往房颤病史患者较少,抗凝药用药史患者较少,卒中严重程度较低(治疗前NIHSS评分较低),非致残性卒中(NIHSS≤5)患者较多,凝血酶原时间较短(PT),凝血酶原活动度(A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较高,24h内使用降脂药患者较多,较多静脉溶栓患者,较少桥接患者。颅内出血结局方面:A组颅内出血7例(6.5%)低于B组颅内出血23例(1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单因素分析发现:较高的治疗前NIHSS评分、致残性卒中、较低的RBC水平、较高的PT水平、非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及桥接)、24h内未使用降脂药与颅内出血结局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非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及桥接)、24h内未使用降脂药是颅内出血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对颅内出血结局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结局方面:A组死亡8例(7.5%),B组死亡11例(6.9%),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女性、治疗前NIHSS评分、机械取栓与死亡结局呈正相关。良好功能预后方面:A组预后良好59例(56.2%),B组预后良好75例(48.4%),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入院时收缩压、治疗前NIHSS评分、机械取栓与良好功能预后呈负相关,24h内使用降脂药与良好功能预后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A组有效神经功能改善38例(43.7%),B组有效49例(56.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前NIHSS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24h内使用降脂药有效神经功能改善呈正相关,随机血糖(Glu)水平越高,越不利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结论:在本研究中,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在进行溶栓或取栓血管再通治疗24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具有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的潜在获益,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其效能。在血管开通治疗强大的临床效能基础上,对于减少死亡结局、提高良好功能预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急性缺血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24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并未能显示其潜在优势。

高长玉,吴成翰,赵建国,曹晓岚,顼宝玉,吴波水,张成,王志红,王彩娟,张祥建[2](2018)在《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文中认为1前言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病",以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症[1]。如果临床以突发眩晕、或复视、或步履不稳、或肢体抖动等表现,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于中风的范畴。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2]。所以,脑梗死的防治意义重

张真真,梁艳,崔瑛,曹俊岭[3](2017)在《清开灵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清开灵注射液是在传统古方安宫牛黄丸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智不清等治疗。现代研究表明,清开灵注射液具有解热抗炎、保护脑组织、保肝降酶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治疗。通过对多年来已发表的关于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研究文献和不良反应报道的搜集整理,对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和拓展清开灵注射液的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柳洪胜[4](2007)在《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探讨内毒的形成及作用》文中提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既往在因于风、因于火、因于痰、因于瘀等的认识基础上,采用中医单一或多因的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进一步的疗效提高实在艰难。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毒邪认识的深化,中风病临床实践的发展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提出从毒论治中风病,从而提高中风病疗效,已成为中风病病因学及治疗学研究中新的视点与热点。内毒由脏腑失和,气血不调,风、火、痰、瘀等内生诸邪炽盛或久郁不解,相生互结互化,酝酿而成,并可合而为患,危害更甚。可引起机体功能破坏、丧失和/或败坏形质、导致病情恶化加重或呈沉疴状态并难以干预。因此,我们在中风病内毒理论的指导下,以局灶脑缺血炎症反应为切入点,研究了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以及其蛋白、基因的水平,来探讨内毒与炎症因子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内毒的产生和作用过程。研究目的:1.从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内毒形成及作用。2.探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开窍作用的清脑宣窍滴丸是否通过抑制急性脑缺血炎症反应减轻急性脑缺血损害。3.通过急性缺血级联反应过程中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对神经细胞的“毒性效应”阐释内毒的本质是损伤和败坏脑组织,并具有不可逆转性,是中风病难治难愈的关键原因和核心病机,从而为中风病内毒学说找到新的理论支持;同时赋予“解毒通络”法新的生物学内涵。研究方法:1.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h,分别再灌注1h、3h、6h、12h、24h、48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上述各时间点TNF-α、IL-1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2.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h,再灌注12h后断头取脑,于冰盘上迅速取缺血侧大脑半球,制备10%脑组织匀浆,用ELISA方法测定患侧脑组织TNF-α、IL-1β、ICAM-1的含量。3.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h,再灌注12h后选取皮层组织进行总RNA提取和TNF-α、IL-1βmRNA的表达。研究结果:1.模型组大鼠均出现进食量减少,精神状况差,活动减少、倦卧,被毛无光泽,体重均明显降低。2.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损伤的症状,行为学评分为0分;模型组大鼠表现为对侧前爪内收、向对侧转圈行走、向对侧倾倒等,以缺血再灌后12h最为显着;中药组表现以对侧前爪内收、向对侧转圈行走为主,神经功能缺损较模型组减轻,二者有显着差异(P<0.05)3.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质层次结构清晰,模型组各组皮质均可见细胞肿胀,胞浆嗜酸性变,胞核深染、碎裂、溶解、固缩或消失,胶质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锥体细胞形态欠规则,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脑缺血再灌注24h上述变化明显,清脑宣窍滴丸治疗组上述变化减轻。4.模型组大鼠TNF-α缺血再灌注3h后即有阳性表达,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其中再灌注6h、12h、24h、48h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IL-1β缺血再灌注6h后即有阳性表达,12h达高峰,随之开始逐渐下降,其中再灌注6h、12h、24h、48h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5.大鼠脑缺血1.5h再灌注12h后,脑组织中TNF-α、IL-1β、ICAM-1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其差别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用药组和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6.大鼠脑缺血1.5h再灌注12h后,模型组TNF-α、IL-1β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清脑宣窍滴丸治疗组表达下降。研究结论:1.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大鼠病变侧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明显升高,表现出不同的时程规律;它们的峰值集中在再灌注后12h-24h这一段时间,表明TNF-α、IL-1β参与了脑缺血病理损害,是脑缺血级联反应的重要环节,与急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害的发生和程度密切相关,其动态变化和毒性效应体现了内毒形成及作用过程。2.急性脑缺血再灌注12h后,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ICAM-1蛋白和mRNA均增高,应用清脑宣窍滴丸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表明清热解毒活血开窍作用的清脑宣窍滴丸可能通过抑制急性脑缺血炎症反应减轻急性脑缺血损害。3.急性缺血级联反应过程中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对神经细胞的“毒性效应”与中医学中内毒形成及作用过程具有相似或相同之处。这些毒性物质共同作用的后果引起或加重神经细胞坏死或凋亡、脑组织损害;体现了内毒的本质是损伤和败坏脑组织,并具有不可逆转性,是中风病难治难愈的关键原因和核心病机。4.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与急性脑缺血损害的关系可以为中风病内毒学说找到新的理论支持;同时赋予“解毒”法新的生物学内涵。

冯旭东[5](2006)在《新清开灵干预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抑制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出血是脑血管病危急重症之一,以其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当代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脑出血后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反应、自由基的损伤等在脑出血后所产生的继发性损伤中皆起重要的作用。对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用药提供直接而确切的依据。中药制剂清开灵注射液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常用制剂,但是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为了寻求更安全可靠的的新药,特对清开灵注射液进行了二次开发,成为新清开灵注射液(简称新清开灵)。本实验探讨新清开灵通过干预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急性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阻断炎症反应和减轻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部分讨论了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与脑出血的关系,中医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概况以及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实验研究部分采用大鼠尾状核注射胶原酶制造脑出血模型,研究新清开灵对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β2-整合素(Mac-1)的表达,白细胞介素-8(IL-8)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新清开灵改善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学观察正常组脑组织结构清晰,皮层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胞浆丰富,淡染;胞核居中,核仁清楚。小胶质细胞数目较少,其形态呈分支状或杆状。血管内皮细胞完整、连接紧密,未见细胞黏附及嵌塞,血管周围组织致密。脑实质内未见炎细胞浸润。出血48小时和7天模型组可见损伤侧脑组织结构模糊,神经元缺失,密度降低,间质疏松呈水肿样。神经细胞胞浆浓缩红染,胞核皱缩。胶质细胞数目增多,胞体肥大。血管周围间隙增大,炎性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内皮细胞受损,偶见血管内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和嵌塞。脑组织内可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大鼠脑组织血肿范围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小,细胞肿胀减轻。尤以出血后7天的治疗组作用较显着。2.新清开灵对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崔向宁[6](2005)在《活血利水法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 目 的 本研究根据祖国医学血水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对创伤性脑水肿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创伤性脑水肿发病机理和证治规律及治疗的新途径。利用创伤性脑水肿动物模型,以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改变为切入点,从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探讨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紊乱的特点及其对脑血流灌注、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水肿等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活血利水法对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善及脑水肿的防治作用,为活血利水法治疗创伤性脑水肿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通过脑损伤后脑微血管基底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水通道蛋白 4(aquaporin,AQP4)的动态变化探讨脑微血管损伤的机制及活血利水中药脑疏宁对微血管损伤的保护机制。 2 方 法 2.1 按 Feeney 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设假手术组、创伤组、脑疏宁组、甘露醇组。术前 3d 开始连续给予脑疏宁水煎液灌胃,第 4d 给药后 1h 造模;甘露醇组给予 20%甘露醇 1g/kg 股静脉注射。术后 7d 连续动态观察体重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 2.2 用干/湿重法和 Evans 蓝测定法观察大鼠 TBI 后 6h、24h、3d 及 5d 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2.3 采用血管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对大鼠TBI后不同时相的脑微血管分布密度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并结合HE染色、透射电镜及MSB染色等技术对脑损伤后脑微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凝血功能等进行研究。 2.4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 TBI 后不同时相脑组织 MMP-2、MMP-9 及 AQP4的表达。 2.5 运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连续动态观察脑挫伤区信号与体积变化。 3 结 果 3.1 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出现明显行走功能障碍伴体重减轻。伤后 7d 创伤组大鼠完成木条行走作业的时间为 16.46±3.27s,体重较术前减轻 17.75±5.09g;脑疏宁组行走时间(10.24±1.38s)缩短,与创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体重变化(11.75±4.27g)较小,与创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甘露醇组伤后 7d 大鼠完成木条行走作业的时间及体重变化与创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 - 2 - 活血利水法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理论与实验研究3.2 创伤性脑损伤后 6h 伤侧脑组织含水量(78.76±0.49%)及 EB 含量(10.41±1.50μg/g)较假手术组(77.20±0.45%,3.27±1.05μg/g)增高,24h 达高峰,分别为79.63±0.45%和 11.76±2.22μg/g,伤后 5d 未恢复正常。脑疏宁组伤后 6h、24h、3d、5d 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 78.14±0.37%、78.93±0.47%、78.23±0.63%、77.70±0.33%,与创伤组同一时间点相比,脑组织含水量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甘露醇组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 78.01±0.82%、78.80±0.57%、78.26±0.82%、77.81±0.48%,6h、24h、3d 时间点较创伤组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伤后 5d 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脑疏宁组与甘露醇组同一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脑疏宁组脑组织 EB 含量分别为 8.50±1.33μg/g、7.97±1.08μg/g、6.57±1.93μg/g、5.31±1.19μg/g,与创伤组同一时间点相比,EB 含量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甘露醇组伤后 24h、3d、5d 脑组织 EB 含量与创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3 应用 DAB 组织化学染色,大鼠脑微血管呈棕黄至棕黑色。颅脑损伤后 24h,脑微血管面积密度(0.021±0.0032%)下降至假手术组(0.051±0.0022%)的 41%,血管染色浅淡,部分血管有扭曲、断裂现象,血管粗细不均匀;脑疏宁组伤后 24h 开始微血管面积密度(0.027±0.0056%)明显增加,与创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伤后 24h 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 D-二聚体(D-dimer)含量(3.05±0.71g/L,1.04±0.32μg/ml)较假手术组增高(2.34±0.23g/L,0.31±0.084μg/ml),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脑疏宁组 Fib 及 D-dimer 均显着降低(1.98±0.39 g/L,0.52±0.30μg/ml),与创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4 正常大鼠大脑半球 MMP-2 有少量表达,主要见于脑微血管周围;创伤组大鼠伤后 6h 伤灶周围 MMP-2 表达开始增高,至伤后 24h,其表达继续增加,5d 时达到高峰;脑疏宁组与创伤组比较,伤后 24h 开始 MMP-2 表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正常大鼠脑组织未发现 MMP-9 免疫阳性;创伤组大鼠于术后 6h 伤灶周围可见棕黄色MMP-9 阳性染色细胞,24h 达到高峰,5d 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脑疏宁治疗组与创伤组同一时间点相比,MMP-9 表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3.5 AQP4 在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脑室和导水管系统的室管膜、软脑膜及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膜上,假手术组呈低表达;TBI 后 6h 伤灶周围水肿区星形胶质细胞足突 AQP4 表达开始增高,24h 表达继续增加,3d 后逐渐降低;脑疏宁组大鼠各时间点伤灶周围 AQP4 的表达与创伤组相比明显减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6 T2WI 检测显示创伤组大鼠 1d、3d、5d 时间点,右脑额顶叶出现高信号区。伤后5d

孙亚玲,呙青松[7](2003)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严华[8](2002)在《“毒损脑络”病机及清开灵治疗中风病干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和脑出血为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风病已成为我国三大病死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有三个显着的特征、即年轻化,轻型化、椎-甚底动脉病变增加。主要分为三大类型:神经功能缺失、精神障碍、无症状与无偏瘫。随着影像学诊断的进步,尤其是MRI及PET的实际应用和普及,诊断的阳性率大大提高。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和终极追求,国内外取得较大进展。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除提出能量代谢、兴奋性氨基酸毒、自由基、钙超载等学说外,最近也注意到脑缺血与细胞因子、炎症反应、粘附分子等密切相关,相应的药物也应运而出,如钙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和自由基清除剂等,但能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仍不能完全肯定。迄今尚无较理想的治疗药物。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早期或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一些成果,但再灌注损害及脑出血增加却给该项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由于脑缺血损伤在初始和迟发性损伤过程中为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如在治疗上只解决复杂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治疗上去阻断脑缺血病理过程的多个环节是很重要的。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恰可以作用于多个病理环节,通过调整机体的自身修复功能而起到治疗作用。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对其开发为抗脑缺血损伤药物具有良好的前景。清开灵注射液是安宫牛黄丸经删减后制成的灭菌水溶液,经过国家多年攻关已经证实它可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保护缺血损伤的脑组织。但其成分复杂,难以质量控制,对中药走向世界极为不利。血脑屏障对于脑血管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正常状态下绝大部分物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脑缺血可破坏血脑屏障,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造成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可能是减轻脑损伤的重要措施。同时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很多药物在脑中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障碍。而中风病疗效的关键靶点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目的10倍左右,对神经元起着重要的营养、支持、保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后异常活跃。脑缺血所激发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反应极其复杂,已远远超出了对神经元的营养支持和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作用范围。更有研究发现半暗带神经元死亡的原因可能首先是胶质细胞功能异常。脑缺血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有独特的时间和空间模式,并出现复杂的分子水平变化,它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有双向作用。星形胶质细胞能合成多种营养因子如bFGF、NGF、BDNF等,这些因子对神经组织的存活和创伤修复起到积极作用。同样,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组织的清道夫,能清除细胞碎片及细胞代谢产物,在损伤、炎症、缺血条件下也能反应性地增多,它所分泌的一些活性因子如IL-1、TNF-α加重脑缺血损伤。中药绝大部分是大分子物质,在病理状态下能否透过血脑屏障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治疗的靶点在于神经元还一是神经胶质细胞?因此,系统研究药物在脑釉状态下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对于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临床疗效辅重要的理贼临床意义。 中医学认为中风发病的机制包括三个方面:气血逆乱,发病在脑;脉络闭阻,半身不遂;脏腑气机失调。这些理论一直指导着临床辨证施治脯,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古今病例积累很多,但疗效不甚满意且重复性很差。针对毗,导师王永炎院士指出,提高其疗效的突破口就中医而言,应重视病因病理学说的发展,认为“毒邪”和“络病”可以作为深少J歼究的切入点。综弧方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中风病病变的核心在于“脑络”,“脏腑功能虚损、气血逆乱、邪盛成毒、犯脑损络”则是中风病病理发展、演变的主要机制。针对病机提出俗毒通络”的治法,解毒以对抗损害因素是为祛邪,通络以畅行气血是为扶正。 拥究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首先分析能通驷脑屏障的有效成分,以神经元和神经顺细胞为靶点,研究其对脑锄后细胞因子网络的干撇制,揭示“毒损脑络”病似清开灵“解毒通络”治法及“祛邪扶正”的毗生物学内涵。进而为脑晌损伤提供成分明确、靶点及作用机制明确、安全高效符合国际标准的新型绿色中药,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上有益尝试。1目的1.1理论研究 主要探讨中风病“毒损脑络”理论框架;1.2实验研究 以中风病为代表,顺证结合,方剂有效成分与靶点相关的角度,运用复杂性科学原理,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腿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复杂方剂及复杂机体的有机的拆分,拆分方剂组分(黄岑戒、桅子戒、绿原酸)与作用靶点(神经元、神经懈细胞),通雌测并确定清开灵及其有效成分雌肋脑屏障的情况,观察缺血损伤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探讨清开灵及其有效成分与中枢神经系统中两个重要而密切靶点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相关性;腑统神经保护剂及调控内源性?

杨燕唯[9](2021)在《大黄煎剂联合针刺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大黄煎剂联合针刺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肝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借鉴。方法:本次临床观察的全部病例均来自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肝性脑病患者95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大黄煎剂组(32例)、针刺组(31例)、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西医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祛除诱因,如改善便秘、限制蛋白摄入、控制感染,保肝、纠正代谢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大黄煎剂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以大黄煎剂(醋制大黄30g、乌梅30g)保留灌肠;针刺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以针刺(取穴:内关、水沟、三阴交、天枢、大肠俞、上巨虚);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以大黄煎剂保留灌肠以及针刺治疗。试验周期为7天。监测患者的症状,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血氨、ALT、TBIL)、苏醒时间、肠道菌群、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评定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评估不同干预手段的治疗效果。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以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完成本次试验研究的共有90例,其中大黄煎剂组30例,针刺组30例,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30例。(1)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实验室指标: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氨、ALT、TBIL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氨、ALT、TBIL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苏醒时间:治疗后,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苏醒时间最短,且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分别与大黄煎剂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肠道菌群:治疗后,大黄煎剂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前提高,肠球菌、肠杆菌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肠杆菌较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前提高,肠球菌、肠杆菌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优于大黄煎剂组、针刺组。(5)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三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分别与大黄煎剂组、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西医临床疗效:大黄煎剂组、针刺组、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70%、93.33%,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分别与大黄煎剂组、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症状疗效:大黄煎剂组、针刺组、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3.33%、93.33%,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与大黄煎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与大黄煎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研究过程中,三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变,均未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大黄煎剂组、针刺组、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在治疗肝性脑病方面均有疗效,但大黄煎剂联合针刺组的疗效更为显着,尤其表现在改善肝功能,降血氨,缩短苏醒时间,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中医症状等方面,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及推广。

包仲明[10](2019)在《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拓宽思路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入组的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14年)“卒中单元模式”予基础治疗,同时参照美国神经重症协会和德国神经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协会共同发布的《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指南》(2015)的指导意见进行处理。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控制,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接受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的第1、3、7日记录痰热腑实证症候变化、NIHSS评分变化、脑水肿体积及定量脑电图DTABR比率、血hs-CRP的变化。统计分析,评价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DTABR及hs-CRP水平对比:治疗后1d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DTABR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7d时的脑水肿体积、DTABR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后1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水肿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显效为19例,有效为9例,无效为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为11例,有效为10例,无效为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63%。从数据分析,可发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变化、痰热腑实证症候评分变化:治疗后1d时,两组患者评分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7d时的NIHSS评分及痰热腑实证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后1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和神经功能疗效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可以显着降低脑水肿体积、DTABR及hs-CRP水平,治疗脑水肿效果显着;(2)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可以显着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

二、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联合溶栓或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一、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二、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研究
    第二节 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一、静脉溶栓
        二、机械取栓
        三、桥接
        四、抗聚药与抗凝药
        五、出血性转化与死亡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流程图
        四、研究对象
        五、结局指标
        六、数据收集
        七、数据录入及质量控制
        八、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纳入结果
        二、描述性分析
        三、单因素分析
        四、多因素分析
        五、亚组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颅内出血结局
        二、死亡结局
        三、良好功能预后
        四、有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
        五、不足与展望
    第五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2)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指南的制定方法
    2.1 指南制定的原则
    2.2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
    2.3 等级评定依据
    2.4 根据证据等级结合专家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 中西医结合诊断
    3.1 辨病诊断及分期分型
    3.2 辨证诊断
        3.2.1 中经络
        3.2.2 中脏腑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4.1 中医治疗
        4.1.1 辨证论治
        4.1.2 针灸治疗
        4.1.3 推拿
        4.1.4 熏洗
    4.2 西药治疗与中医方药治疗相结合
        4.2.1 西医治疗与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相结合
        4.2.2 西药治疗与化痰通络方药相结合
        4.2.3 西医治疗与平肝熄风方药相结合
        4.2.4 西药治疗与化痰通腑方药相结合
        4.2.5 西医治疗与益气活血方药相结合
        4.2.6 西医治疗与滋补肝肾方药相结合
        4.2.7 西医治疗与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方药相结合
        4.2.8 西医治疗与益气固脱中药注射剂治疗相结合
    4.3 西医治疗与针灸治疗相结合
    4.4 分期分型治疗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4.4.1 超早期
        4.4.2 急性期
        4.4.2.1 抗栓治疗
        4.4.2.2 抗凝治疗
        4.4.2.3 改善脑循环
        4.4.2.4 脑保护治疗
        4.4.2.5 对症治疗
        4.4.2.6 康复治疗
        4.4.3 恢复期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问题

(3)清开灵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1.1 解热抗感染
        1.1.1 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1.1.2 小儿高热惊厥
        1.1.3 小儿肺炎
        1.1.4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1.5 急性咽炎
        1.1.6 支原体肺炎
        1.1.7 胆囊炎
    1.2 保肝作用
        1.2.1 乙型肝炎重度黄疸
        1.2.2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
        1.2.3 甲型肝炎
        1.2.4 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1.3 脑血管疾病
        1.3.1 缺血性脑血管病
        1.3.2 血管性痴呆
        1.3.3 高血压脑出血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1.3.4 急性脑出血
2 安全性研究
    2.1 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2.2 不良反应与原发疾病的关系
    2.3 主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24-25]
    2.4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3 结语

(4)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探讨内毒的形成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风病从毒论治研究现状
    综述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药保护作用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炎症因子 TNF-α、IL-1β的动态变化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实验二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TNF-α、IL-1β、ICAM-1 的蛋白含量测定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实验三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 TNF-α、IL-1βmRNA 的表达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5)新清开灵干预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抑制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小胶质细胞与细胞因子在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三
        清开灵注射液防治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新清开灵对脑出血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ICAM-1和 Mac-1 表达的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实验二 新清开灵对脑出血损伤后 MPO 和 SOD 活力、IL-8和 MDA 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照片

(6)活血利水法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脑水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综述二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变化
    综述三 脑水肿的现代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疏宁的影响
    实验二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BBB 通透性变化及脑疏宁的影响
    实验三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微循环变化及脑疏宁的影响
    实验四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MMP-2 和MMP-9 表达变化及脑疏宁的影响
    实验五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AQP4 表达变化及脑疏宁的影响
    实验六 活体核磁共振评价脑疏宁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7)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二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2.3. 二组并发症的对照
    2.4 实验室检查
3 讨论

(8)“毒损脑络”病机及清开灵治疗中风病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清开灵治疗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三 缺血性脑卒中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王永炎院士从“毒损脑络”辨治中风病的学术思想探讨
        1. 脑络概说
        2. 中风毒论
        3. 毒损脑络是中风病重要病机
        4. 解毒通络是治疗中风病的根本大法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清开灵有效成分透过缺血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清开灵及有效成分对培养大鼠缺血损伤海马及皮层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清开灵及有效成分对培养大鼠缺血损伤神经胶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四 清开灵及有效成分对培养大鼠缺血损伤神经胶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五 清开灵及有效成分对培养大鼠缺血损伤神经胶质细胞分泌NGF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六 清开灵及有效成分对培养大鼠缺血损伤神经胶质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七 清开灵有效成分对培养大鼠缺血损伤神经细胞的吸附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9)大黄煎剂联合针刺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1.1 病名记载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药治疗
    2 西医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治疗
        2.3 健康宣教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1.8 医学伦理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剔除与脱落情况
        3.2 一般资料对比
        3.3 治疗疗效评定
        3.4 安全性指标监测
        3.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法思想
    2 大黄煎剂的组方理论及药理研究
    3 针刺穴位的选择依据
    4 临床观察疗效分析
    5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肝性脑病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现代中医药治疗脑梗死
    二、西医治疗脑梗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脑水肿治疗效果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疗效比较
        3.5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证、治衍变
        4.1.1 痰热腑实证的病机溯源
        4.1.2 化痰通腑法的临床运用
        4.2 大面积脑梗死引发脑水肿的机制与治疗
        4.2.1 脑水肿的产生
        4.2.2 脑水肿的治疗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1
附录2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评价量表
综述 中风病脑水肿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联合溶栓或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回顾性研究[D]. 蓝嘉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 高长玉,吴成翰,赵建国,曹晓岚,顼宝玉,吴波水,张成,王志红,王彩娟,张祥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2)
  • [3]清开灵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 张真真,梁艳,崔瑛,曹俊岭. 吉林中医药, 2017(03)
  • [4]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探讨内毒的形成及作用[D]. 柳洪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5]新清开灵干预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抑制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D]. 冯旭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6]活血利水法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崔向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7]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疗效观察[J]. 孙亚玲,呙青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12)
  • [8]“毒损脑络”病机及清开灵治疗中风病干预机制研究[D]. 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01)
  • [9]大黄煎剂联合针刺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D]. 杨燕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星蒌承气汤联合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D]. 包仲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