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绝经期注意科学膳食(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20)在《围绝经期女性膳食植物化学物摄入量与血脂血压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女性从卵巢功能出现减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特殊生理变更时期,称为围绝经期。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会出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以及神经精神等症状,此阶段也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高发时期,而合理的膳食则有助于延缓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植物化学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雌激素样等作用,它们以多靶点的方式调节着人体新陈代谢,对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围绝经期女性血脂血压异常是否与膳食中植物化学物的摄入量有关却鲜有研究。为此,本研究拟以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利用文献整合现有植物化学物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膳食频率问卷调查植物化学物(植物甾醇、番茄红素、花色苷、叶黄素、大豆异黄酮等)的摄入量,探讨植物化学物摄入量和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从而为指导围绝经期女性合理摄入植物化学物,获得最大健康益处提供支持。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围绝经期女性膳食摄入情况,分析各种营养素及膳食摄入量,探讨膳食植物化学物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妇女血脂血压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女性合理饮食提供一定的指导。实验方法1.收集2017-2018年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共504例围绝经期女性,其中247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例组),257例无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对照组)。2.参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膳食调查模式,并通过预调查以及咨询专家等方式制定食物频率调查问卷。3.收集其个人相关资料,内容包括:(1)年龄、教育背景、是否吸烟、饮酒等基本特征;(2)身高、体重等体格指标的测量;(3)血糖、血压、血脂的测量;(4)采用24 h回顾法和调整的膳食频率问卷进行统计,患者参照《回顾性膳食调查辅助参照食物图谱》回顾过往一年的饮食摄入情况,调查员根据膳食频率调查问卷量表统计日平均饮食摄入量,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和已收集的植物化学物数据库换算出患者日平均膳食营养素与植物化学物摄入量。4.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用均值和标准差表示,二组之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二组之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2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多因素分析以日平均营养素摄入量由低到高四分位法分为四个等级,以摄入量低组作为参数组,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总能量后,获得不同营养素摄入水平对于血压、血脂的相对危险度(odd ration,OR),检验水准选择?=0.05。实验结果1、植物化学物数据库: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我国发表的食物中植物化学物含量的文献以及参考USDA、EFSA相应的食物数据库,整理建立适用于本次调查计算用的植物化学物(植物甾醇、番茄红素、花色苷、叶黄素、大豆异黄酮)数据库,本次数据库中我们建立了常见谷类、豆类、蔬菜、坚果、水果、油类中植物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和菜油甾烷醇)、花色苷、叶黄素、番茄红素和大豆异黄酮含量。通过建立好的植物化学物数据库为后期膳食调查中植物化学物摄入量计算提供依据。2、基本资料:参与膳食调查的围绝经期女性共有504人,其中病例组247例,对照组257例。调查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4.55±4.93岁和53.41±4.67岁,其中年龄在≤50岁分别占23.5%和28.0%,年龄在51-59岁之间分别占60.3%和50.5%,年龄在≥60岁分别占16.2%和12.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教育背景普遍不高,在小学教育及以下分别为55.9%和56.8%,初中教育背景分别占31.2%和28.8%,大学教育背景分别占13.0%和14.4%;研究对象吸烟和饮酒现象较为少见,大多数都不吸烟和不饮酒,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吸烟和不饮酒分别占98.4%和99.6%;研究对象膳食补充剂摄入情况也相对较少,其病例组和对照组不摄入膳食补充剂分别占96.8%和95.7%;研究对象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的BMI分别为24.76±3.26kg/m2和23.56±2.92 kg/m2,病例组和对照组中BMI≥24分别占57.2%和43.2%,BMI在18.5-23.9之间分别占39.3%和54.9%,BMI<18.5分别占2.8%和1.9%。通过对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教育背景、吸烟、饮酒以及膳食补充剂摄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01)。3、各类食物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蔬菜每日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169.99g和204.43g,病例组、对照组蔬菜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300-500g),且对照组高于病例组(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豆制品类每日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4.26g和4.79g,均低于推荐摄入量(25-35g),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03);两组围绝经期女性在水果、肉制品类、奶制品类、蛋制品类、鱼虾类、谷物类以及食用油、盐类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能量、营养素及植物化学物摄入量4.1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围绝经期女性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25g),病例组患者膳食纤维的每日平均摄入量(11.04±4.79g)低于对照组(12.76±5.6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胆固醇的平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维生素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800?g RAE),病例组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中位数(567.41?g RAE)高于对照组(490.59g R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维生素C每日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100mg),病例组维生素C每日摄入量中位数(82.37mg)低于对照组(91.2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而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以及维生素E每日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矿物质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钾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1851.27mg,低于推荐摄入量(2000mg),而对照组钾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2133.82高于推荐摄入量(2000mg),且病例组患者钾的每日平均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两组围绝经期女性矿物质中钙、磷、钠、镁、铁、锌、硒、铜、锰元素等元素的每日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植物化学物摄入量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花色苷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0.39mg)低于对照组(0.9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6.10mg)低于对照组(7.89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例组叶黄素的每日摄入量中位数为(1085.19g),低于对照组(1546.6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围绝经期女性植物甾醇和番茄红素每日平均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及构成比5.1能量食物来源构成比两组围绝经期妇女中能量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类、肉制品类、豆类、鱼虾类以及其他,其中病例组能量食物来源的构成比分别为41.7%,26.6%,10.4%,8.3%和13%,对照组中构成比分别为40.3%、19.7%、12.5%、13.4%和14.1%。能量的食物来源构成比之间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56,P=0.041)。5.2蛋白质食物来源构成比两组围绝经期妇女蛋白质食物主要来源于豆类、谷物类、动物性食物类及其他,病例组的蛋白质食物来源的构成比分别为20.3%、3.6%、51.8%和24.3%,对照组构成比分别为25.7%、4.7%、40.6%和29%。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构成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76,P=0.032)。5.3脂肪食物来源构成比病例组脂肪食物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构成比分别为58.7%和41.3%,对照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6.3%和53.7%。病例组中脂肪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对照组脂肪性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脂肪食物来源构成比来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87,P=0.015)。5.4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两组围绝经期妇女碳水化合物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类、薯类、蔬菜类以及其他。病例组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的构成比分别为64.4%、21.3%、8.6%和5.7%,对照组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构成比分别为56.2%、23.5%、13.5%和6.8%。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构成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667,P=0.681)。6、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与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相关性6.1宏量营养素摄入量与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相关性在调整了研究人群基本信息因素(年龄、BMI、吸烟、饮酒等)和总能量对各项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的混杂因素干扰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能量(OR=2.81,CI0.46-17.08)、蛋白质(OR=0.67,CI 0.07-6.58)、脂肪(OR=0.9,CI 0.24-3.29)、碳水化合物(OR=0.64,CI 0.14-3.02)、膳食纤维(OR=0.74,CI 0.13-4.41)以及胆固醇(OR=0.9,CI 0.27-2.97)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6.2维生素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A的第四分位(OR=3.8,CI 3.53-15.8)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而维生素B1(OR=2.95,CI 0.7-12.5)、维生素B2(OR=1.36,CI 0.29-6.52)、烟酸(OR=0.45,CI 0.08-2.43)、维生素C(OR=0.73,CI 0.19-2.77)以及维生素E(OR=0.6,CI 0.15-2.4)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6.3矿物质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围绝经期妇女膳食中矿物质摄入量如钙(OR=0.69,CI0.20-2.34)、磷(OR=0.51,CI0.06-4.16)、钾(OR=0.23,CI 0.03-1.67)、钠(OR=1.46,CI 0.70-3.02)、镁(OR=2.16,CI 0.39-12.04)、锌(OR=3.98,CI 0.45-34.9)、硒(OR=0.91,CI0.16-5.32)、铜(OR=0.35,CI 0.07-1.83)和锰(OR=1.00,CI 0.2-4.93)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植物化学物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甾醇和花色苷的第四分位分别为(OR=1.56,CI 3.53-15.8)和(OR=0.22,CI 0.10-0.51),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大豆异黄酮(OR=0.52,CI 0.24-1.12)、叶黄素(OR=0.57,CI 0.23-1.41)以及番茄红素(OR=0.63,CI 0.27-1.47)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无明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围绝经期女性植物化学物摄入量对血压和血脂影响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病例组中的围绝经期妇女在蔬菜、豆制品类等膳食摄入量低于对照组,而肉制品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围绝经期妇女血脂血压可能与膳食中上述食物摄入量有关,适当提高蔬菜的摄入,减少肉制品的摄入量对降低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两组围绝经期妇女在能量来源构成比、脂肪来源构成比有显着性差异,病例组的能量、脂肪主要来源于肉类,而对照组能量、脂肪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可见血压血脂异常的围绝经期女性膳食结构不均衡,应保持合理饮食。2、两组围绝经期女性在膳食纤维摄入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病例组低于对照组,膳食纤维在饮食中主要来源于全谷类、杂豆、薯类以及蔬菜等,说明围绝经期女性适当增加上述食物对降低血压血脂具有一定的意义。3、植物甾醇与花色苷的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妇女血脂血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膳食中保持上述植物化学物摄入量对降低围绝经期女性血脂血压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
陈鑫林[2](2018)在《运动和营养复合干预对中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运动和营养复合手段对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156名来自郑州市区教育卫生系统的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营养干预组、运动干预组和运动营养干预组,每组39人,进行12 w运动处方和早晚餐后饮用300 ml牛奶实验。分别在3个月、6个月、1年后测量右跟骨骨密度。结果对照组右跟骨骨密度有所下降;营养干预组和运动干预组骨密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运动营养干预组在12个月跟骨骨密度显着增加(P<0. 05)。结论运动和营养复合干预手段对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疗效比单一干预手段好,可用于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
徐高祥[3](2017)在《小剂量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生活质量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对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运用小剂量激素治疗,观察其生活质量以及激素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相关激素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以及雌二醇(E)的改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张丽萍[4](2017)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在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用药指导,不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就诊依从性及治疗失败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4.44%、就诊依从率为96.67%、治疗失败率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75.56%、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还能提高其就诊依从率,建议临床推广。
樊永旺[5](2017)在《青中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长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及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心脏康复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而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引起的心脏损害是否能够从心脏康复中获益还未见相关文献说明。常用的评估肥胖的人体测量指标包括体重指数、腹围和腰身比,这三种人体测量指标是否可以评估青中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术后长期心脏康复的效果,也未见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探讨:(1)长期心脏康复能否改善青中年PCI术后患者ACS引起的心脏损害;(2)人体测量指标能否评估青中年ACS患者PCI术后长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ACS患者共128例。1.1纳入标准(1)至少1支冠脉狭窄>75%的ACS患者;(2)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3)18-60 岁;1.2排除标准(1)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3)神经肌肉骨骼疾病而不能进行心脏康复训练;(4)恶性肿瘤等影响预后。1.3研究分组基于自愿原则,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8例。2.研究方法2.1 基本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右冠病变、身高、体重、腹围(WC)、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身比(WHtR)。2.2其他观察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肌酐(SCR)、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射血分数(EF)和短轴收缩率(FS)、运动时间、代谢当量(METs)、心绞痛指数、ST段最大偏移量、Duke评分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使用情况。2.3康复方案所有患者均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除此之外,康复组同时进行心脏康复方案。2.4随访观察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回访,完成相关指标收集。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Pearson’s相关分析、直线回归以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差异性比较1.1基线资料比较,康复组TC高于对照组,随访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病年龄低于对照组。1.2长期观察后,康复组TG低于对照组。1.3康复组康复后TG、TC和LDL-C低于康复前;SCR高于康复前。1.4对照组随访后TC和LDL-C低于随访前;SCR高于随访前。1.5长期观察后,康复组LVDd和LVDs低于对照组。1.6康复组康复后IVSd、LVPWd、IVSs低于康复前。1.7 对照组随访后IVSd、LVPWd、IVSs、LVPWs、EF及FS低于随访前;LVDd和LVDs高于随访前。1.8康复组康复后ST段最大偏移量低于康复前;康复后Duke评分高于康复前。2.相关及回归分析2.1相关性分析显示,康复前,BMI、WC和WHtR分别与FBG、LDL-C和HDL-C具有相关性;WC与UA具有相关性;WHtR与METs具有相关性。康复后,BMI、WC 和 WHtR 分别与 TG、HDL-C、UA、IVSd、LVPWd 和 LVPWs具有相关性;WC和WHtR与FBG具有相关性;WHtR与LDL-C具有相关性。2.2直线回归分析显示,BMI是三种人体测量指标中最好的评估IVSd、LVPWd和LVPWs的指标。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是三种人体测量指标中最好的评估LVPWd和LVPWs的指标。结论1.长期心脏康复可能具有改善青中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甘油三酯水平和延缓心脏左室内径扩大的作用。2.人体测量指标可以用来评估青中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长期心脏康复后的心脏结构。体重指数能够更好的评估心脏左室后壁厚度;而腹围和腰身比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更为相关。
潘昌红[6](2017)在《运动和膳食结构对高校教师骨密度、体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获取高校教师BMD、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数据,并对受试者进行运动及膳食结构的调查,对调查结果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探讨运动和膳食结构对BMD、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运动和膳食结构增进身体健康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10月—11月对490名在职高校教师发放运动和膳食结构调查问卷,采用韩国GAIA KIKO人体成分分析仪、美国Achilles系列跟骨BMD测试仪和中国迪瑞公司的CS600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获取体成分、BMD和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数据,数据分析利用 SPSS 22.0,绘图利用 Origin 9。结果:1.BMD值有规律运动组>久坐少运动组,对21~49岁女性教师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对50岁以上女性教师具有高度显着性影响(P<0.01);有规律运动对21~29岁男性教师BMD有显着性影响(P<0.05),对30岁以上男性教师具有高度显着性影响(P<0.01)。2.有规律运动可以显着降低BF、WHR、BMI值,对体重、LM、LBM并无显着性影响。有规律运动对30~39岁女性教师WHR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30~49岁女性教师BF、BMI具有高度显着性影响(P<0.01),对40~49岁女性教师WHR具有高度显着性影响(P<0.01),对50岁以上女性教师BF、WHR、BMI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对30~39岁男性教师BF、WHR、BMI具有高度显着性影响(P<0.01),40岁以上男性教师BF、WHR、BMI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3.有规律运动会使男、女性教师GLU、TC、TG下降,ALT、BUN、CREA上升,对50岁以上女性教师GLU、TG和40岁以上男、女性教师CREA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其它年龄段的其它血液生化指标并无显着性影响。4.长期的素食和荤食都会使BMD下降,素食对40~49岁女性教师,21~29岁和50岁以上男性教师BMD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对30~49岁男性教师BMD具有高度显着性影响(P<0.01)。荤食对30~49岁男、女性教师BMD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5.荤食和素食易导致BF堆积,素食对50岁以上女性教师以及40岁以上男性教师BF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荤食对男性教师以及30岁以上女性教师BF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6.素食能降低TC、TG、GLU、CREA,荤食则相反。素食对男性教师各年龄段CREA和30岁以上TC,女性教师40岁以上TC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荤食对男性教师21~49岁TC,40岁以上TG,50岁以上CREA;女性教师30岁以上TC,50岁以上TG、CREA具有显着性影响(P<0.05),对50岁以上男性教师TC具有高度显着性影响(P<0.01)。结论:1.有规律运动能最有效提高50岁以上男、女教师BMD,对30~39岁男性教师及30~49岁女性教师BF、BMI有利影响最大,最有效改善50岁以上女性教师GLU、TG、CREA以及40岁以上男、女性教师CREA。2.素食最易引起40~49岁男、女性教师BMD降低,最易引起50岁以上男、女性教师BF堆积,能有效降低50岁以上女性教师GLU、TC、TG以及50岁以上男性教师GLU、TG和40岁以上男性教师TC。3.荤食最易引起30~39岁男、女性教师BMD降低,最易引起30岁以上男、女性教师BF堆积,会使40岁以上女性教师GLU、TC、TG以及男性教师50岁以上GLU、TC以及40岁以上TG显着升高。
安内新,董子启,李满茹,路孝琴[7](2017)在《北京某农村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觅子店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觅子店辖区内随机整群抽取660名围绝经期妇女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绝经症状等级评分、生活质量情况等,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对生活质量各维度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Ⅱ评分结果、压力、满意度、月经情况、运动情况、职业、学历、人均年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是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MRSⅡ评分对SF-36八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影响。结论多种可控因素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其中MRSⅡ评分影响各维度生活质量,且随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加重,妇女生活质量下降,应从影响生活质量的可控因素出发,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规范管理围绝经期妇女,提高其生活质量。
张海兰[8](2016)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4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她们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每组各有74例患者。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综合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Kupperman的评分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Kupperman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二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其围绝经期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畅妍[9](2016)在《动脉硬化患者体脂分析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研究人群体脂各项指标及动脉硬化的基本情况,探索一般资料及体脂各项指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针对体脂异常的动脉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并探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在动脉硬化防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1.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03月在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进行体检的人群,研究人群共479人。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了一般资料调查、动脉硬化检测以及体脂相关指标的检测。体脂相关指标包括:体脂成分分析仪检测指标(体质指数、体脂肪率、内脏脂肪面积、肌肉量、腰臀比)及实验室检查的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人群体脂各项指标及动脉硬化的基本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一般资料及体脂各项指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2.针对研究人群中体脂异常的动脉硬化患者(n=223),运用抽签法随机抽取6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填写生活方式自评问卷。实验组在维持原有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并实行为期一年的定期电话随访,而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治疗方案及护理。两组分别在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时,再次检测各项指标并完成生活方式自评问卷。统计分析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结果1.(1)体质指数的超标率为48.23%,动脉硬化的患病率为55.1%,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57.41%。(2)低于五十五岁年龄段的男性及女性体质指数的超标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3)同等年龄层女性的体脂率都高于男性,同时两组间的差异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在65岁以上这个年龄层两者间差异最为显着(P<0.01)。2.经相关分析得出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BMI水平、体脂肪率水平、内脏脂肪面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其中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家族史、BMI水平、体脂肪率水平、内脏脂肪面积、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3.(1)自身前后对照:干预一年后,实验组在体脂肪率、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在应激、饮食、运动、酗酒及药物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在饮食及运动两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在干预一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质指数、体脂肪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组间比较显示生活方式的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达标率:在干预12个月后,实验组的血脂达标率为50.0%,动脉硬化为46.6%,体脂肪率为43.3%,体质指数为43.3%,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成年男性总体体质指数水平要高于成年女性,但同等年龄层女性的体脂率都高于男性,因此在评判成年女性肥胖程度时,应结合体质指数和体脂率等指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2.体脂肪率超标、体质指数超标、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体脂肪率、体质指数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的发病风险越高。3.在药物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可明显降低动脉硬化患者的体脂肪率、体质指数水平;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加强了常规治疗的效果,并改善了动脉硬化的状况;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侯亚玲,刘丹,王治伦[10](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文中研究指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6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60%,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随着我国老年人数的快速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OP在我国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本组通过对
二、绝经期注意科学膳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经期注意科学膳食(论文提纲范文)
(1)围绝经期女性膳食植物化学物摄入量与血脂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建立植物化学物数据库 |
三、研究内容 |
四、质量控制 |
五、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
结果 |
一、植物化学物数据库 |
二、基本资料 |
三、各类食物摄入量 |
四、能量、营养素及植物化学物摄入量 |
五、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合物的食物来源及构成比 |
六、膳食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摄入量与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或血脂相关性 |
讨论 |
一、各类食物摄入情况 |
二、能量、营养素与植物化学物摄入量对围绝经期妇女对血脂、血压的影响 |
三、植物化学物摄入量对围绝经期妇女血压血脂的相关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叶黄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2)运动和营养复合干预对中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小剂量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生活质量和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激素水平对比 |
3讨论 |
(4)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青中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长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差异性比较 |
3.2 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长期心脏康复效果的评估 |
4.2 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心脏结构和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平板运动试验知情同意书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运动和膳食结构对高校教师骨密度、体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骨密度的概述及运动和膳食结构对骨密度的影响 |
1.2.2 身体成分的概述及运动和膳食结构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
1.2.3 血液生化指标概述及运动和膳食结构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分组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2.1 问卷调查 |
2.2.2 实验法 |
2.2.3 文献资料法 |
2.2.4 数理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1.1 教师基本情况 |
3.1.2 各年龄段男、女教师运动和膳食结构基本情况 |
3.1.3 不同年龄组男、女性的BMD与体成分的比较 |
3.1.4 不同年龄组男、女性高校教师的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
3.2 男、女教师不同年龄BMD低下率、肥胖率 |
3.2.1 男、女性教师BMD低下率 |
3.2.2 男、女性教师肥胖率 |
3.3 久坐少运动组和有规律运动组BMD、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
3.3.1 不同年龄女性教师久坐少运动组和有规律运动组BMD、体成分的比较 |
3.3.2 不同年龄男性教师久坐少运动组和有规律运动组BMD、体成分的比较 |
3.3.3 不同年龄女性教师久坐少运动组和有规律运动组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
3.3.4 不同年龄男性教师久坐少运动组和有规律运动组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
3.4 不同膳食结构BMD、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
3.4.1 女性教师不同年龄不同膳食结构的BMD、体成分的比较 |
3.4.2 男性教师不同年龄不同膳食结构的BMD、体成分的比较 |
3.4.3 女性教师不同年龄不同膳食结构的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
3.4.4 男性教师不同年龄不同膳食结构的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
4 分析与讨论 |
4.1 男、女教师BMD、体成分以及血液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规律及特点 |
4.1.1 男、女教师BMD随年龄变化规律及特点 |
4.1.2 男、女教师体成分随年龄变化规律及特点 |
4.1.3 男、女教师血液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规律及特点 |
4.2 运动对BMD、体成分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1 运动对男、女教师不同年龄组BMD和体成分的影响 |
4.2.2 运动对不同年龄男、女教师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膳食结构对BMD、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
4.3.1 膳食结构对不同年龄组男、女性教师BMD和体成分的影响 |
4.3.2 膳食结构对不同年龄组男、女性教师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不足之处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北京某农村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问卷内容及主要工具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情况 |
2.3 调查对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2.4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 |
3 讨论 |
3.1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分析 |
3.2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9)动脉硬化患者体脂分析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框架 |
4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
第一部分 体检人群各项指标的构成特点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体检人群一般资料、体脂相关各项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内容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结论及建议 |
1 研究结论 |
2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治疗分组和方法 |
1. 3 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 |
1.3.1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和心理支持 |
1.3.2治疗用药宣教 |
1.3.3日常锻炼行为指导 |
1.3.4绝经期女性的特殊指导 |
1.3.5科学营养的饮食习惯 |
1.4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绝经期注意科学膳食(论文参考文献)
- [1]围绝经期女性膳食植物化学物摄入量与血脂血压相关性的研究[D]. 王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2]运动和营养复合干预对中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的影响[J]. 陈鑫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21)
- [3]小剂量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生活质量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 徐高祥.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01)
- [4]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张丽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15)
- [5]青中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长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及评估[D]. 樊永旺.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6]运动和膳食结构对高校教师骨密度、体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潘昌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17(11)
- [7]北京某农村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安内新,董子启,李满茹,路孝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17(03)
- [8]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 张海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6(12)
- [9]动脉硬化患者体脂分析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D]. 李畅妍.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4)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J]. 侯亚玲,刘丹,王治伦.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