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功能比较

超声乳化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功能比较

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功能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邱洪中[1](2021)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200例于本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联合IOL植入。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力、视功能量表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0.05、0.05-0.2患者占比均下降,观察组0.3-0.5、0.6-1.0占比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周的视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黄斑囊样水肿、角膜水肿、虹膜粘连及纤维素样渗出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后囊膜浑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HACO、ECCE治疗白内障可发挥确切效果,但在两种术式都植入PMMA硬片晶体的情况下,两种术式对患者视力改善没有明显区别,临床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向永国[2](2021)在《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评估重庆区县白内障手术后中远期手术效果以及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从重庆市各区县选取6个调查点医院纳入60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600例同期接受普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术前测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主客观验光、眼压(IOP),并完成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VF-QOL量表)评分,在术后1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通过组间比较和自身前后对照评估患者术后中远期的手术效果以及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和术前VF-QOL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的UCVA,BCVA和VF-QOL量表得分均显着优于术前,但显着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的UCVA,BCVA和VF-QOL量表得分均显着低于术后1个月(P<0.05)。在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患者屈光状态<-1.5D和≥0.5D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vs 15.0%,P<0.05)。影响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UCVA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残留屈光不正(37.2%)、后发性白内障(29.6%)和眼底病变(19.3%)。结论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总体情况良好,但低于同期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影响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原因主要为残留屈光不正和后发性白内障。

张凯凯[3](2021)在《散光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Acrysof IQ Restor Toric(ART)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且角膜散光≥0.75D的患者共79例(85眼)。将患者分成两组:ART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RT人工晶体植入术;Toric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收集患者术前资料:性别、年龄、眼别、角膜散光、眼压、轴长、基础泪液分泌量、晶体度数、UDVA、CDVA;术后资料:裸眼远中近视力、矫正远中近视力、绘制离焦曲线、残余散光、OPD-ScanⅢ波前像差仪测量晶体旋转轴位、总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差、MTF、SR;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满意度、脱镜率。结果:1、ART组术后的UNVA和UIVA优于Toric组(近:P<0.01;中:P=0.039),而UDVA、CDVA、CIVA、CNVA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ART组与Toric组术前角膜散光和术后残余散光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ART组和Toric组术后残余散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41)。3、ART组与Toric组晶体旋转度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53)。4、Toric组离焦曲线呈单峰状,在0D处有1个焦点;ART组离焦曲线呈双峰状,在0D和-2.5D处形成远近2个焦点,中距离焦点视力略有下降。ART组提供了更广阔的焦深范围为(+1.5D~-4.0D),而Toric焦深范围为(+1.0D~-1.50D)。5、瞳孔直径4mm时,Toric组在5c/d空间频率的MTF值优于ART组(P<0.05)。瞳孔直径4mm时,Toric组的SR优于ART组(P<0.01);瞳孔直径6mm时的S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21)。6、瞳孔直径4mm和6mm时,ART组与Toric组的总像差、高阶像差、球差、慧差、三叶草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ART组术后视中和视近裸眼脱镜优于Toric组(中:P=0.026;近:P<0.01),而视远裸眼脱镜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58)。8、ART组视中和视近满意度优于Toric组(中:P=0.027;近:P<0.01),而视远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4)。9、ART组术后的VF-14量表评分优于Toric组(P<0.01)。结论:1、ART人工晶体在不增高术后像差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矫正散光,同时提供术后远中近全程视力。2、ART人工晶体脱镜率高、满意度好、生存质量高。3、ART与Toric人工晶体均具有良好的晶体稳定性。

裴童童[4](2021)在《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和视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在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主切口下行白内障手术是否能够改善白内障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同时为临床医师个性化施行白内障手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选择30例(40只眼)在泰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做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在术中于常规11点位(方便手术者操作)做2.2mm透明角膜主切口,B组患者根据术前IOL Master测出的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所在轴向即陡峭轴做2.2mm透明角膜主切口。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IOL master测量角膜散光值大小、轴向(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所在轴向)及一般临床资料。通过Excel及SPSS23.0软件进行SIA的计算和相应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A、B两组患者在性别、眼别、年龄、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值大小和轴向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裸眼视力:与术前相比,A、B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裸眼视力在术后1月稳定。(3)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A、B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各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4)角膜散光值大小: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各时间段其值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B组术后1周其值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月、3月其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B组术后1月、3月其值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术后1月相比,B组术后3月其值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1月、3月其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角膜散光轴向:A、B两组术前与术后角膜散光轴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角膜散光轴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IA:随着时间延长,A、B两组SIA值均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段S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值大小在(0.5-2.0)D之间时,选择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主切口比常规11点位透明角膜主切口更能有效改善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同时为临床医师个性化施行白内障手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春建[5](2020)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PCR)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PCR的发生提供对策,提高手术术后效果。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 415例患者(5 743只眼)资料,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完成。将术中发生晶状体PCR的120眼(105例患者)纳入后囊膜破裂组,按照1∶4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PCR的480眼(4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本因素(性别、年龄)、全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吸烟史、饮酒史)、眼科基本因素(眼别、术前视力、术前眼压、眼轴长度)、眼科危险因素(青光眼病史、高度近视病史、角膜病史、葡萄膜炎病史、玻璃体手术史)和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进行比较,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果后囊膜破裂组患眼术前标准化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1.0[89.2%(107/120)vs 58.1%(279/480)]、玻璃体手术史[20.8%(25/120)vs 4.8%(23/48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AL<22mm)、中眼轴(22mm≤AL≤26mm)、长眼轴(AL>26mm)。后囊膜破裂组患者短眼轴54眼(45.0%)、中眼轴31眼(25.8%)、长眼轴35眼(29.2%);对照组患者短眼轴46眼(9.6%)、中眼轴376眼(78.3%)、长眼轴58眼(12.1%)。两组眼轴长度分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的差异(P<0.001),后囊膜破裂组在短眼轴(AL<22mm)时,PCR的发生率显着增高。根据Emery核分级标准,将后囊膜破裂组中111眼(97例患者)、对照组中459眼(43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后囊膜破裂组中核硬度分级分布情况为:Ⅰ级核9眼(8.1%)、Ⅱ级核11眼(9.9%)、Ⅲ级核10眼(9.0%)、Ⅳ级核46眼(41.4%)和Ⅴ级核35眼(31.5%),对照组中核硬度分级分布情况为:Ⅰ级核88眼(19.2%)、Ⅱ级核82眼(17.9%)、Ⅲ级核109眼(23.7%)、Ⅳ级核97眼(21.1%)和Ⅴ级核83眼(18.1%),两组核硬度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囊膜破裂组核分级越高,尤其是在大于Ⅲ级核时(Ⅳ级核和Ⅴ级核),PCR的发生率显着增高。后囊膜破裂组术前log MAR视力为2.11±0.98,术后恢复到1.07±0.44,术后与术前相比log MAR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前log MAR视力为1.37±0.90,术后恢复到0.72±0.37,术后与术前相比log MAR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囊膜破裂组术前和术后的log MAR视力均差于对照组(术前:P<0.001;术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og MAR视力>1.0、眼轴长度(AL<22mm)、玻璃体手术史以及晶状体核硬度等级(≥Ⅳ级)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log MAR视力>1.0、眼轴长度(AL<22mm)、玻璃体手术史以及晶状体核硬度等级(≥Ⅳ级)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2、手术医生应通过评估PCR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宣教,完善手术计划,最大程度降低PCR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视功能。

曹珂儿[6](2020)在《明目蠲翳方对肝郁化火型PAC合并白内障术后功能参数和OCT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随着眼科仪器及手术操作技术的进步,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房角关闭的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由于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眼部解剖的特殊性,术后眼压控制、手术对眼底的损害对患者术后的视功能参数均可造成影响。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中医药干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的眼底OCT及功能参数变化。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诊断为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房角关闭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肝郁化火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明目蠲翳方中药颗粒每日两次。中药颗粒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视力、眼压、房角分级、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前节炎症评分,观察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有效病例数57例(57眼),其中试验组病例数28例(28眼),对照组病例数29例(29眼),经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基线情况良好,组间可比性高。1.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周边虹膜前粘连,房角宽度与术前相比均增大(P<0.05),治疗前后两组房角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和前节炎症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提高,在术后7天试验组视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视力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两组眼压组间对比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前节炎症评分均降低,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试验组前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前和术后14天两组前节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FI、MD、PSD的差异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FI和MD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明目蠲翳方后VFI及MD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cpRNFL总厚度及下方象限厚度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明目蠲翳方对cpRNFL厚度改善程度很小。两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RNFL厚度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试验组中医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总有效率10.71%,试验组中医总体症状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后试验组眼胀、头晕或头痛、烦躁抑郁、叹息、两目干涩模糊、口干口苦、目赤、排便异常、睡眠等症状有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烦躁抑郁、叹息、两目干涩模糊、排便异常等症状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提示口服明目蠲翳方治疗的安全性较好。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中药明目蠲翳方对肝郁化火型PAC合并ARCs患者在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的功能参数及RNFL厚度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南炜瑾[7](2020)在《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对Centurion超声乳化仪主控液流系统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90例(90眼),其中有其它眼部疾病史、眼部手术史或患有影响视力的全身疾病者予以排除。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主控液流系统),对照组(重力液流系统)。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所需累计耗散能量(CDE)和液流量(EFU),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CFT)。结果:1、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中的CDE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0,p<0.05),EF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39,p(29)0.05)。2、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82,0.082,0.074;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57,-5.841,-5.841;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ECD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1,-5.841,-5.841;p值均小于0.001)。3、中央角膜厚度(CCT)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CCT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6,-0.653;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512,-5.445,-4.764;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C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79,-5.714,-4.930;p值均小于0.001)。4、最佳矫正视力(BCVA)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88,-0.098,-0.832;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3,-5.844,-5.844;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LogMAR)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2,-5.843,-5.843;p值均小于0.001)。5、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CFT)主控组和重力组间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42,-0.876,-0.345;p值均大于0.05)。主控组术后1周CFT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6,p(29)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8,-5.312;p值均小于0.001)。重力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FT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34,p<0.05;t=16.256,p<0.001;Z=-5.724,p<0.001)。结论:1、Centurion超声乳化仪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能够维持恒定的眼压,提高了前房稳定性,使得手术更为安全和有效。2、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在主控液流系统和重力液流系统中差异不大。3、术后早期,主控液流系统组的患者可以尽快地恢复到理想的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较轻,发生率较低。

范巍[8](2020)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旨在对比飞秒激光与传统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法对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中央角膜厚度(CCT)变化情况,评估此类患者在不同白内障手术方案下的角膜内皮功能;并探索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飞秒激光技术的最佳手术适应症,以期重新定义术前“安全区”中央角膜厚度,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本研究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撕囊口直径,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远、中、近视力,近立体视功能、旋转稳定性等指标,评估Toric IOL在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并探究术后Toric IOL轴位旋转的最佳评估方法。方法:1、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轻度或中度(Kramcher法分级2至4期)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18例(31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飞秒激光组10例(15眼)与传统超乳组8例(16眼),对比两组术中累计超声乳化能量(CDE)及术前、术后3天、1月、3月、6月、12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等指标;2、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30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乳手术,按照Krachmer法裂隙灯分级将FECD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6例(10眼);中度组:11例(14眼);重度组:6例(6眼),测量术前CCT、ECD、周边3mm角膜厚度(PCT3mm)、PCT4mm与FECD分组的相关性,并评估术后3天、1月、3月、6月CCT及并发症情况;3、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双眼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并双眼均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植入组20例(40眼),B1组:飞秒激光联合IQ IOL植入组20例(40眼),B2组:传统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组20例(40眼)。对比三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目标残留散光及术后7天、1月、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实际残留散光、近立体视锐度、Toric IOL轴位旋转度、全眼高阶像差、全眼球差等指标。结果:1、飞秒激光组通过预劈核模式,术中CDE(4.50±2.43)较传统超乳组(7.17±2.80)显着减少(P<0.05),术后1月、3月、6月、12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显着低于传统超乳组(P<0.05);术后1月、3月、6月CCT飞秒激光组亦显着低于传统超声乳化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期内ECD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尽管两组患者术后中央角膜厚度逐渐降低,但术后所有随访期内两组CCT均大于术前(P<0.05)。随访12月内,两组均未出现大疱性角膜病变或其他术中并发症。2、术前ECD、术前PCT3mm、术前PCT4mm在FECD的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组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于中度组与重度组的FECD患者,术前ECD、PCT3mm、PCT4mm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术前CCT对于FECD轻、中、重度组患者,两两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术前CCT与FECD分期线性相关性最强(r=0.882,P<0.05);而术前ECD、术前PCT3mm、术前PCT4mm与FECD分期相关性较弱(r分别为-0.503,0.682,0.577,P<0.05),且PCT受年龄因素影响明显,越靠周边角膜与年龄相关趋势越大。3、当术前CCT小于640μm时,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术后6月随访期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术。4、通过飞秒激光技术,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CDE(5.43±2.52)显着低于传统超乳组(7.64±3.07),EPT(32.22s±9.36s)亦较传统超乳组(41.77s±9.03s)显着减少,减少了高度近视眼术中眼部损伤。5、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较不矫正散光组,显着改善了术后7天、1月、3月裸眼中、近视力,Titmus近立体视锐度及残留散光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而术后7天、1月、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全眼高阶像差及全眼角膜球差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6、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术后各随访期等效球镜、残留散光、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Len SAR飞秒激光系统囊膜标记技术,术后3月Toric IOL旋转度为(4.08°±2.25°),显着低于传统术中手工标记及术后裂隙灯光带轴向定位法(5.95°±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月,囊膜标记法轴位旋转度30眼(75%)<5°,未出现轴位旋转超过10°患者,裂隙灯光带法20眼(50%)<5°,39眼(97.5%)<10°,1例轴位旋转为12°。结论:1.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较传统超乳相比,通过预劈核模式,降低了术中CDE,减少了FECD患者术后中央角膜厚度,降低了角膜内皮丢失率,是减少此类患者术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有效手术方法;2、在白内障合并FECD患者中,尽管白内障术后CCT逐渐降低,但术后12月随访期中CCT均大于术前水平,预示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角膜内皮失代偿风险较高;3、对于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FECD患者,当术前CCT小于640μm时,术后6月随访期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者;重新定义了FECD患者术前“安全区”中央角膜厚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术;4、术前CCT与裂隙灯主观法评价FECD分期相关性最强,是一个预测FECD预后及手术适应症的可重复性客观指标;5、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了撕囊口直径,与传统手术相比,降低了术中CDE、EPT,减轻了对眼部组织的损伤;6、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能有效矫正角膜规则散光,提高了术后裸眼中、近视力及近立体视功能,减少了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7、通过Len SAR飞秒激光系统囊膜标记技术,与传统术中标记、术后裂隙灯光带法轴向定位相比,显着提高了术后Toric IOL轴向定位的精准度,可作为Toric IOL术前标记、术后轴位旋转度观察的新方法。

易思豆[9](2020)在《中药协定方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祛风明目、健脾除湿、清肝凉血中药对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的作用,探索中医药在此方面的优势,为运用中医药干预缩短白内障术后视觉恢复时间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按照相同纳入、排除标准收集白内障术后病例72例(7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常规药物+中药治疗组(中药干预组)和常规药物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第1天对照组予以常规眼药治疗,中药干预组在常规眼药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药颗粒剂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分别于术后第1、7、15天记录患者视力和中央角膜厚度,术后第1、3、7天记录角膜水肿情况,术后第1、15天记录对比敏感度及视功能问卷调查评分情况。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72例患者(74眼),实际完成临床观察共有66例(66眼),两组完成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基线、术前及术后1天各项相关指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裸眼远视力(UDVA)比较:(1)两组间比较:术后7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干预组不同时间段比较:术后1天与术后7天、15天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7天与15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组内比较:术后1天与术后7天对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1天与15天比较、术后7天与15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比较:(1)两组间对比:术后7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的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天与术后7天、15天对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术后7天与1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数对比敏感度函数下的面积(AULCSF)比较:(1)在明、暗光及暗环境眩光条件下:中药干预组、对照组治疗前后AULCSF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2)在暗光条件下,术后15天,中药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明光条件下,术后15天,中药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暗环境眩光条件下,术后15天,中药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角膜指标:(1)角膜水肿消退率比较:术后3天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央角膜厚度比较:所有完成临床观察的患者术后7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显着(P<0.05),术后15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患者术后7天和15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评分比较:术后15天,NEI-VFQ-25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中药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从所有完成临床观察患者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运用中药干预,可以在短期内加快术后角膜水肿的消退,加快视力恢复,对对比敏感度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作用。2.运用中药干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能有效加快患者视觉质量的恢复。

刘广源[10](2020)在《重力液流与主控液流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重力液流与主控液流两种灌注方式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患者视力恢复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患者40例40眼。术前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全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最佳矫正视力。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20例20眼术中采用主控液流系统(主控灌注)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20例20眼采用重力液流系统(重力灌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别记录术中超声能量的使用情况,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月由同一操作熟练技师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情况,使用i Trace视功能分析仪分别测量术眼自然状态下瞳孔直径3 mm时的高阶像差及高阶像差下的调制传递函数值(MTF),比较各组数据差异,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的累积超声能量使用(CDE)比较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术后1天、1周、1月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控灌注组在术后1天、1周中央角膜厚度(CCT)低于重力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两组中央角膜厚度(CCT)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前和术后均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主控灌注组在术后1天、1周、1月的全眼(瞳孔直径3 mm)高阶像差及总眼高阶像差下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要优于重力灌注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总高阶像差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接近同一水平。结论:主控灌注技术相较于传统的重力灌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能够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减少角膜内皮损伤,进而减轻术后角膜水肿和高阶像差的改变。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功能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功能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材料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2.2 两组视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2)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其他工作 急性高海拔暴露对健康成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血流灌注的影响
附图及附表
文献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散光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综述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人工晶体
    2.3 方法
    2.4 收集资料
        2.4.1 术前资料
        2.4.2 术后资料
    2.5 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术前资料
    3.3 视力
    3.4 残余散光
    3.5 晶体稳定性
    3.6 离焦曲线
    3.7 MTF和SR
    3.8 像差
    3.9 脱镜率
    3.10 满意度
    3.11 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评分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和视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矫正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目的
二、引言
三、资料和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明目蠲翳方对肝郁化火型PAC合并白内障术后功能参数和OCT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房角关闭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 PAC定义的提出与疾病诊断
        2 PAC的流行病学特点
        3 PAC发生的危险因素
        4 PAC的发病机制
        5 PAC的手术治疗
        6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PACD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认识
        1 PACD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病名
        2 PACD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病因病机
        3 PACD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临床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剔除和脱落标准
        5 观察指标与方法
        6 评分标准
        7 疗效评定标准
        8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总体病例质量
        2 一般资料
        3 疗效分析
        4 用药期间出现的其他症状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PAC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认识
        2 中医治疗组方的理论基础与分析
        3 研究结果及疗效
        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附录2: 眼前节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对角膜的影响
        2.1.1 角膜内皮的损伤
        2.1.2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2.2 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对前房稳定的支持
    2.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的变化及其影响
        2.3.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的变化
        2.3.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眼压急剧升高及大幅波动的影响
        2.3.2.1 对眼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3.2.2 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4 主动液流系统
    2.5 小结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方法
    3.3 收集资料
        3.3.1 术前及术后资料
        3.3.2 术中资料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术前资料
    4.3 术中情况
    4.4 术后参数分析
        4.4.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4.4.2 中央角膜厚度
        4.4.3 最佳矫正视力
        4.4.4 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
    4.5 术前与术后参数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超声乳化仪的基本原理
    5.2 超声乳化术对角膜的影响
    5.3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超声能量
    5.4 超声乳化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恢复
    5.5 超声乳化术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临床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发病率及基本资料情况
        1.2.2 术后数据分析
        1.2.3 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对比
    1.3 讨论
    1.4 小结
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FECD患者手术适应症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术前基本资料
        2.2.2 相关性分析
        2.2.3 中央角膜厚度(CCT)与并发症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应用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对象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与B1组(飞秒激光联合IQ IOL)对照
        3.2.2 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与B2组(传统超乳联合Toric IOL)对照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飞秒激光与数字导航系统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药协定方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及分组
    2.2 手术操作方法
    2.3 用药及疗程
    2.4 材料及仪器来源
        2.4.1 试验用药
        2.4.2 相关仪器
    2.5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2.5.1 观察指标
        2.5.2 检查方法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入选及脱落情况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3.2.1 两组间性别比较
        3.2.2 两组间年龄比较
        3.2.3 组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相关指标比较
    3.3 UDVA
        3.3.1 UDVA组间比较
        3.3.2 UDVA组内比较
    3.4 BCDVA
        3.4.1 BCDVA组间比较
        3.4.2 BCDVA组内比较
    3.5 角膜相关指标比较
        3.5.1 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比较
        3.5.2 中央角膜厚度比较
    3.6 AULCSF
        3.6.1 明光条件下,AULCSF比较
        3.6.2 暗光条件下,AULCSF比较
        3.6.3 暗环境眩光条件下,AULCSF比较
    3.7 视功能问卷NEI-VFQ-25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ARC术后视觉质量的认识
        1.1 视觉质量概念及评估方法
        1.2 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影响因素
    2 中医药学对ARC手术及术后相关的认识和研究
        2.1 历史源流
        2.2 白内障病因病机
        2.3 对白内障手术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2.3.1 白内障术后病因病机
        2.3.2 中医中药在白内障术后的应用
    3 立法选方
    4 研究结果及疗效分析
        4.1 视力比较
        4.2 角膜相关指标比较
        4.3 AULCSF比较
        4.4 术后视功能问卷评分比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综述 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分析研究评价
        参考文献
    附件二
        1.NEI-VFQ-25 视功能量表
        2.CSF-1000E频率、对比度对数转换表
    附件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重力液流与主控液流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及视觉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及术后相关视觉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四、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功能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对比研究[J]. 邱洪中. 新疆医学, 2021(06)
  • [2]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D]. 向永国.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散光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凯凯. 吉林大学, 2021(01)
  • [4]2.2mm陡峭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和视力的临床观察[D]. 裴童童.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春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明目蠲翳方对肝郁化火型PAC合并白内障术后功能参数和OCT的临床观察[D]. 曹珂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主控液流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观察[D]. 南炜瑾. 吉林大学, 2020(08)
  • [8]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D]. 范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中药协定方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D]. 易思豆.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重力液流与主控液流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及视觉质量的影响[D]. 刘广源.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超声乳化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功能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