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高速高坡病害加固方案

阜宁高速高坡病害加固方案

一、福宁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加固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菡[1](2021)在《高速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斜坡变形造成的地质灾害是工程中发生较多的灾害之一。黄土边坡由于其形成的特殊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工程地质特性,常常会发生滑坡、崩塌、地基湿陷等工程病害;天然黄土在自然条件下可以保持陡立的边坡,但是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受到各种扰动,则其稳定性会发生相应变化,影响乃至威胁工程安全。本文以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建设为背景,对该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及设计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比较分析铁路与公路黄土路堑边坡设计相关规范的异同;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计算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研究不同边坡坡率、平台宽度及边坡浅层土体含水率等的影响;并对边坡加固措施进行研究。所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由于铁路与公路对边坡稳定性要求不同,边坡发生斜坡变形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后果不同,所以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所设计的两种交通设施情况下边坡坡率、台阶宽度,以及防护及加固措施等不同。(2)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坡率、平台宽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在相同边坡坡率情况下,随着平台宽度的减小,边坡稳定性随之下降;缓边坡(边坡坡率1:1.25)时下降幅度较小,陡边坡(边坡坡率1:0.75)时下降幅度较大。在平台宽度相同情况下,随着边坡坡率增大(边坡变陡),边坡稳定性逐渐下降;小平台情况下的下降幅度更大。(3)天然状态下,本文所分析的8种边坡形式中,只有缓边坡(边坡坡率1:1.25)情况时,两种平台(大平台、小平台)下的边坡稳定性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其余6种形式的边坡稳定性均不满足设计要求。(4)降雨入渗造成土体重度增大,基质吸力减小,抗剪强度指标下降,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降低;入渗厚度越大,下降幅度越大。(5)通过分析锚杆对黄土路堑高边坡加固效果得知,一般自然状态和降雨入渗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均有较大提高。说明采用锚杆加固措施,可有效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陡边坡、小平台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可以满足最小安全系数要求。

孙巍锋[2](2020)在《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简称二元边坡)是由上覆土层和下部岩体组成的一类边坡,在浅表有松散堆积物的山区和丘陵区修路时较为常见。在以降雨为主的影响作用下,二元边坡容易演变为滑坡灾害,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施工中断、交通阻塞和生态破坏。为此,在探索二元边坡失稳机理的基础之上,开展智能预警是预防此类边坡病害的关键与发展趋势。本文以双达高速公路沿线的二元边坡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现场调查与试验监测、归纳总结、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软件编程等方法,开展了二元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开展二元边坡的温湿度原位监测和探测,揭示了边坡内的温湿变化规律,明确了水分入渗是二元边坡稳定性的敏感影响因子,并提出了水分在二元边坡上覆土内的入渗模式。(2)基于室内三轴和直剪试验研究,揭示了二元边坡上覆土、全风化岩体和土-岩接触面的抗剪性能随增湿过程的变化规律。对二元边坡下的其它风化岩体,基于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同步折减岩块压缩强度、地质强度指标和岩块变形模量来近似模拟湿润环境的影响,探究了岩体性质参数随湿润环境的长期劣化规律。(3)通过离心模式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揭示了因边坡高度增加与水分入渗的缓顺倾、陡顺倾和反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并获得了水分入渗情况下影响二元边坡稳定性的敏感土层内部边界。(4)通过同类监测量与边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确定了三类二元边坡多源监测量(坡表单点位移、格构梁混凝土应变、两点相对位移、锚杆轴力、锚索拉力和倾斜度)的监测敏感部位,并总结了监测量的变化模式。(5)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以经验法、预演-回归分析法和预演-支持向量机法确定各监测量的四级预警值,并给出了由监测量的预警值和变化模式进行边坡四级预警的标准。(6)通过软件编程,研发了由项目、边坡对象、边坡立面及其上监测点、边坡断面及其内监测点进行依次便捷访问的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和APP,可对边坡群多源参数进行实时远程监测与边坡潜在风险进行自动预警。(7)开展了二元边坡监测预警实例研究,验证了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和APP的有效性,揭示了坡内倾斜两点相对位移、锚杆轴力和格构梁混凝土应变随降雨和气温变化的动态响应规律,并评价了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二元边坡的智能预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并有利于加快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与智能公路的发展速度。

郑琪[3](2019)在《江西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文中研究说明在公路建设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容易出现施工问题的路段多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修建中,高速公路高边坡的稳定性是决定公路施工顺利的重要条件。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理论研究和时间积累,但是我国丘陵地貌的变化多样,导致很难找到完全合适的维护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方法。根据资料记载和实践发现可知,各种不同的高边坡支护可以互相形成合理的组合以达到长期稳定支护和短期防护结合更好的效果,本文研究内容是在美观、经济及适用的情况下找到高速公路合理的高边坡的防护支护形式,主要以昌奉高速公路施工工程为依托,开展以下相关研究:1、对昌奉公路沿线的地质边坡类型进行收集和分类,重点调查高边坡的地质地貌,分析归纳该类型高边坡的特征情况、类型以及分布。2、根据前期调查和已知的模型资料,确认渗水压对边坡的影响并计算渗透压对边坡能够造成破坏的滑动力,建立了合理的力学模型并进行公式推导,尝试找出边坡参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其内在规律。3、根据实验室数据,对实际工程进行现场试验,以总结出不同的边坡如何进行不同的支护和保护措施,对边坡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跟踪并检测。

李双宏[4](2019)在《杭绍台高速公路典型路段高边坡变形监测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浙江地区,受梅雨季节持续暴雨的影响,高边坡坡体的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不断降低,导致边坡稳定性系数不断下降,无法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持续强降雨是导致该地区高边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浙江省某高速公路AK0+040~AKO+180段右侧高边坡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Geoslope计算软件,计算分析不同工况时边坡在降雨情况下的安全状况,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锚杆框架梁加固的基础上,边坡各观测点,在未进入雨季时,累计地表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值较小,变形速率小于监测预警值,边坡基本稳定。进入雨季时,边坡受天气影响明显,各观测点位移变形突增,在边坡上部有明显位移,出现潜在滑动面。(2)数值模拟了 4种不同工况得出,强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随着降雨入渗,边坡含水量不断增加,边坡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抗剪强度逐渐降低,边坡的含水量增速加快,使得边坡出现暂态饱和区域逐渐增大,土体中基质吸力的减小较快,这是边坡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3)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加固后,数值模拟并综合四种工况的边坡稳定性对比得出:当边坡稳定性相同,降雨量不同时,降雨量越大,边坡稳定性系数越小。降雨量相同,加固情况不同时,锚杆锚索加固更加稳定,且边坡稳定性系数下降更慢。(4)工程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加固后,现场进一步检验得出: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在优化方案加固后变形均处在稳定的一个范围,且均有所回缩。深层水平位移基本不存在明显位移的情况,边坡整体稳固。同时也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说明该优化加固方案在做到经济合理的同时,是可行的。

刘伟[5](2019)在《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与过程控制》文中提出在我国西南山区干线公路上,堆积体边坡是一种常见处于临界状态、地形条件极为复杂的高边坡,此类坡体山高坡陡,岩土体类型复杂,如果遭遇人工开挖、爆破等工程活动的影响,极有可能使边坡岩土体在自重及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失稳,给山区公路顺利建设和后期公路营运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本文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南山区干线公路路基灾变过程控制理论与动态调控技术研究”为依托,开展相关研究,引入了灾变机理过程控制的概念,并以工程实例贵州某枢纽互通右侧堆积体边坡滑坡展开。在前期现场边坡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及现场变形监测资料的成果基础上,充分运用传统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堆积体边坡从自然状态到前缘开挖、降雨失稳再到治理加固等过程进行全寿命周期的真实再现,通过研究边坡变形与稳定性动态特征,对其进行稳定性动态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边坡灾变过程控制原理,是对传统山区公路高边坡灾害防治技术瓶颈的一次突破。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1)对当前堆国内外对堆积体边坡稳定性与边坡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与理论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贵州某枢纽互通右侧堆积体边坡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在此基础上对滑坡的形成因素、现状进行了分析。(2)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研工作,获得研究对象相关现场资料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剖面段和深孔监测所得滑动面,采用传统分析边坡稳定的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其稳定性与剩余下滑力,求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结合相应规范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3)对FLAC3D数值分析原理进行阐述,利用CAD to Sufer to FLAC3D等软件建立了滑坡典型段的三维数值模型,再现边坡灾变的开挖、变形、破坏、失稳、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数值模拟得出的边坡安全系数图、位移量图、不平衡力演变曲线图、塑性区图及应力应变图进行分析,结合所设特征点位移监测图,实现运用坡体的变形监测资料对其稳定性作出动态评价。为相似程度较高的边坡的稳定性动态评价提供借鉴。(4)通过对该堆积体边坡治理思路和动态调整过程的阐述,根据滑坡处置施工图提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治理方案,并用FLAC3D软件对其治理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变机理过程控制的概念,将该边坡灾变视为一个过程,通过模拟技术进行认识和再现,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和适当的方式介入对该滑坡体进行调控,使之逆转而稳定。为后续边坡灾变干预时机和干预方法研究结果论证提供重要的依据。

向茂[6](2019)在《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公路工程建设通常要穿越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需要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开挖山体,由此形成大量的深挖路堑高边坡,给公路工程建设造成巨大隐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因此,针对边坡工程开挖施工中潜在的风险状态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是减少和降低路堑边坡施工风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也是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对建设和完善我国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路堑边坡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风险预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公路路堑高边坡,分析影响公路高边坡开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而建立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对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进行评价。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公路边坡常见破坏类型及其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影响公路高边坡开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绘制了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的因果分析图,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边坡规模、边坡开挖、工程地质条件、诱发因素4类共14项指标。(2)在对比分析主、客观赋权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结构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的方法,同时基于最小鉴别信息(MDI)原理,引入客观性较强的熵权法对结构熵权法确定的权重值进行修正,通过实例验证,赋权方法具备一定的可行性。(3)针对公路高边坡风险评价中存在的大量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客观上的动态可变性,通过尝试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选择可变模糊优选与评价理论模型及方法,建立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模型。(4)选取具体工程实例,将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到具体评价实例当中,结合修正后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级别变量特征值判别准则对结果进行判断,得出对象边坡为高度风险偏向于极高风险等级的高边坡,风险等级高,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相吻合,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保障边坡稳定性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王超[7](2019)在《公路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陡边坡具有高度大,总体边坡角度陡峭,坡体表面裸漏,失稳危害严重等缺点,且坡体内部地质复杂,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如不及时进行边坡整体加固处理,可能会导致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本文以高陡边坡为例,首先对边坡的类型、边坡的规模、影响因素和破坏形式,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工程特点和高陡边坡现场勘察实际情况,对高陡边坡开展了岩体结构面稳定性分析以及变形失稳分析评价,发现高陡山体边坡整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局部地段处于极不安全状态,需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故建立自然边坡有限元模型,探索自然边坡在重力因素和雨水因素影响下的破坏形式。通过计算得到的高陡边坡在自重条件下的位移、应力、应变分析图与高陡边坡在有无雨水条件下以及坡脚水平放水孔疏干分析两种情形下的结果为基础,为边坡整体加固处治方案提供了理论性依据,确保加固处治后的边坡整体处于长期稳定状态,并本着经济合理与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了边坡整体处治方案:系统锚杆加固+坡面喷射混凝土措施,并进行边坡防护+防排水。并依据高陡边坡滚石曲线分析结果和现场实际调研情况,对边坡处治方案进行不同加固措施的整体优化方案。针对不同高陡边坡加固处治措施方案,利用强度折减法开展了高陡山体边坡加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其在加固处治后稳定性分析,评价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纵向对比了不同加固处置措施方案的优劣性,通过横向对比发现,边坡各项数值,如边坡位移、安全系数与塑性贯通区域等,并从经济性和施工难易程度考虑,比选出了加固处置效果较为显着的边坡整体加固方案。并对已实行加固处置措施的边坡进行监测,通过对整体边坡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高陡山体边坡加固方案的有效性。本论文进行的高陡山体边坡加固稳定性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陈雨施[8](2018)在《岩质开挖高边坡稳定性及预加固措施研究 ——以绵广高速公路K226+240边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陡峻的山区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质构造难免给公路建设带来一系列难题,公路岩质陡立高边坡的稳定性与预加固问题倍受关注。虽然目前对岩质高边坡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在进行人工开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岩质开挖高边坡稳定性及预加固措施的研究具有重大工程意义。本文以绵广高速公路K226+240边坡为案例,对工程高边坡进行研究,分析边坡的结构特征、变形现象和稳定性,并提出边坡的预加固措施,对类似工程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边坡的结构特征、变形现象,研究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建立相应的工程地质模型。(2)通过定性分析判断边坡目前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开挖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预加固前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根据整个边坡的工程特性和地质条件,选择加固效果比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更好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措施。(3)通过FLAC 3D模拟天然边坡和边坡四次开挖后应力、应变、塑性区和位移的变化情况,将天然边坡和开挖后边坡的应力、位移等进行对比,研究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开挖后边坡应力、塑性区和位移明显增大,说明人工开挖使得边坡塑性区逐渐增大直至贯通,对坡体内应力、应变以及位移产生了严重影响。然后制定两种预加固措施模拟方案,对比分析两种方案预加固前后开挖边坡的应力、应变、塑性区、位移变化情况和稳定性,研究预加固措施对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不同施工参数和施工顺序对预加固措施的影响。(4)对预应力锚索桩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合监测资料研究施加预加固措施前后边坡的位移变化特征和抗滑桩与锚索的受力情况。证明预加固措施对开挖边坡具有良好加固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塑性区的形成并减小开挖的渐进性破坏,提升坡体的稳定性。

蔡建兵[9](2018)在《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等级道路向山区延伸,深挖高填十分普遍。由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填方路堤边坡工程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病害经常发生,其变形破坏机理模式、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病害的防治工程对策等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采用工程调查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例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提出典型的破坏模式和判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对策。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广泛收集有关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病害案例资料,实地考查各类病害工点现场,综合分析填方路堤边坡变形破坏性质、产生原因、稳定程度和发展趋势,总结和归纳了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填路堤、软基路堤和陡坡路堤等三种典型的路堤边坡地质模式。通过对三种典型路堤边坡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提出路堤沉降开裂变形机理和路堤侧移开裂变形机理,并建立了沉降梯度、侧向拉伸率和深部位移形态等控制因素及其主要变形特征。(2)高填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或强度参数的衰减,在坡顶部逐渐出现拉应力,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属于沉降-蠕滑拉裂,此时坡顶有以下特征:坡顶拉伸应变量超过0.1%,且路堤坡顶中部凹陷,呈中部低两侧高的现象。(3)陡坡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陡坡路堤在填土重力、陡坡地形及上部山体开挖卸荷回弹的综合影响下,在坡顶填挖交界附近产生不均匀沉降及拉应力,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为差异沉降造成的剪切拉裂,此时坡顶有以下特征:填挖交界处的拉伸应变量超过0.06%,沉降梯度超过0.48%,同时坡顶靠近填方坡面侧的填土体的沉降明显大于靠山侧的沉降。(4)软基路堤的纵向开裂变形机理:由于地基岩土性质软弱,在上部填土重力的作用下,首先导致软弱地基破坏进而引起上部填土的相应变形,从而在坡顶产生拉应力而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为地基破坏造成的坡顶拉裂,但在坡顶开裂时坡体状态变化特征又因三种不同模式而有所差异。(5)针对不同的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提出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支挡工程措施及排水措施等综合防治工程对策。并通过一处工程实例,结合路堤边坡位移监控量测措施,对病害路堤进行治理,根治病害,对病害的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预测,反馈路堤治理工程措施的调整和优化。

范哲[10](2018)在《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破坏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凝灰岩具有裂隙发育,遇水后强度指标降幅大等鲜明特点,不同风化程度的凝灰岩高边坡将表现出不同的岩体特征,其破坏机理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依托惠深高速公路加宽改扩建工程,选取典型不同风化程度的凝灰岩高边坡,开展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破坏机理、稳定性及加固技术的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现场调研,对工程沿线边坡的几何尺寸、岩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四处不同风化程度的典型凝灰岩高边坡,分析其地层岩性、坡形、坡率、加固措施等工程信息。2.结合有关研究资料,阐述了岩质高边坡常见的破坏模式,分析了凝灰岩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典型凝灰岩高边坡的现场病害特征,探明了其破坏机理,认为主要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破坏、滑移—溃曲破坏。3.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分别对正常工况、降雨工况下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在各施工阶段的安全系数、表面位移、锚杆荷载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间,仅有一处强全风化凝灰岩高边坡曾处于欠稳定状态,施工完成后所有高边坡均处于稳定状态;风化程度较低的两处高边坡的最大位移区域位于三、四级边坡,最大锚杆荷载区域位于二、三级边坡,风化程度较高的两处高边坡的最大位移区域位于二四级边坡,最大锚杆荷载区域位于二、三级边坡。风化程度越高,边坡稳定性受降雨的影响越显着。4.结合现场监测成果,分析了监测期间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的位移、锚杆受力特征及病害情况。结果表明:中强风化凝灰岩、微中风化凝灰岩为主的两处凝灰岩高边坡施工期间仅出现个别锚杆荷载增长显着、格梁轻微开裂等病害,其稳定性较好;强全风化凝灰岩为主的两处凝灰岩高边坡施工期间多次出现局部溜坍、锚杆荷载增长显着、监测点位移突增等病害,其稳定性较差。5.结合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成果,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得到的坡表位移、锚杆荷载,明确了各典型高边坡的最危险区域。6.选取岩质高边坡常用的格构锚固技术,利用数值计算方法,从锚杆长度、锚固角度、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三个方向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凝灰岩高边坡的锚固参数取值及工程建议。

二、福宁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加固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宁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加固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黄土物理力学参数的研究
        1.3.2 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的研究
        1.3.3 对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1.3.4 对路堑高边坡加固措施的研究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公路与铁路设计规范中黄土路堑边坡设计参数对比分析
    2.1 黄土分布
    2.2 公路与铁路规范中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
        2.2.1 公路黄土路堑边坡相关规范
        2.2.2 铁路黄土路堑边坡相关规范
        2.2.3 黄土路堑边坡在公路及铁路相关规范中的差异
    2.3 路堑边坡工程环境调查及病害分析
        2.3.1 铁路路堑边坡工程环境调查及病害分析
        2.3.2 铁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某高速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3.1 软件简介
    3.2 兰张三四线铁路工程环境调查
        3.2.1 工程背景概述
        3.2.2 工点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特征
        3.2.3 工点降雨量分布
    3.3 模型采用方法及原理
        3.3.1 极限平衡法原理
        3.3.2 降雨入渗模型公式的确立
        3.3.3 有限元模型的确立
    3.4 不同因素对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4.1 边坡坡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4.2 边坡平台宽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5 降雨入渗对边坡浅层含水量及基质吸力的影响
    3.6 降雨入渗下边坡浅层稳定性分析作用机理
    3.7 本章小结
4 加固措施对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
    4.1 加固措施
    4.2 锚杆加固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2.1 边坡坡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2.2 平台宽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2.3 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二元边坡研究现状
        1.2.2 边坡智能预警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二元边坡的类型及失稳模式
    2.1 依托工程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2.1.1 依托工程概述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2 二元边坡类型
    2.3 二元边坡失稳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高寒阴湿区二元边坡温湿变化特征研究
    3.1 概述
    3.2 边坡温湿度现场监测研究
        3.2.1 温湿度监测方案
        3.2.2 温湿度监测结果分析
    3.3 边坡湿度现场钻探试验研究
        3.3.1 边坡湿度的钻探方案
        3.3.2 边坡湿度的实验分析
    3.4 二元边坡上覆土内水分入渗模式
    3.5 小结
第四章 增湿对二元边坡岩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
    4.1 概述
    4.2 岩土体的类别及基本性质
        4.2.1 边坡上覆土的类别及基本性质
        4.2.2 全风化闪长岩的基本性质
    4.3 增湿对土体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4.3.1 土样的三轴试验方案
        4.3.2 土样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4.3.3 土体应变强化本构模型数值反演
    4.4 增湿对全风化岩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4.4.1 全风化岩的三轴试验方案
        4.4.2 全风化岩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4.4.3 全风化岩应变强化本构模型数值反演
    4.5 增湿对土-岩接触面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4.5.1 土-岩接触样的直剪试验方案
        4.5.2 土-岩接触样的试验结果分析
    4.6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类型及其性质参数
        4.6.1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的岩体类型
        4.6.2 基于Hoek-Brown-GSI法的岩体强度参数确定方法
        4.6.3 基于Hoek-Diederichs法的岩体变形模量确定方法
        4.6.4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的调查及性质参数计算
    4.7 湿润环境对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的性质参数影响分析
    4.8 小结
第五章 典型二元边坡的破坏机制研究
    5.1 概述
    5.2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5.2.1 试验目的及原理
        5.2.2 试验方案
        5.2.3 试验结果分析
    5.3 离心模型试验工况的二元边坡破坏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5.3.1 数值模拟目的及方案
        5.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4 水分入渗下二元边坡的破坏机制分析
        5.4.1 分析目的及方案
        5.4.2 缓顺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5.4.3 陡顺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5.4.4 反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5.5 小结
第六章 二元边坡监测敏感部位与监测量变化模式
    6.1 概述
    6.2 边坡监测变量类型
    6.3 边坡监测敏感部位
        6.3.1 坡表单点位移监测敏感部位
        6.3.2 格构梁混凝土应变监测敏感部位
        6.3.3 两点相对位移监测敏感部位
        6.3.4 锚杆(索)监测敏感部位
        6.3.5 倾斜度监测敏感部位
    6.4 边坡监测量变化模式
        6.4.1 锚杆轴力变化模式
        6.4.2 锚索拉力变化模式
        6.4.3 位移变化模式
        6.4.4 混凝土应变变化模式
    6.5 小结
第七章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
    7.1 概述
    7.2 监测量预警值的确定方法
        7.2.1 经验法
        7.2.2 预演-回归分析法
        7.2.3 预演-支持向量机法
    7.3 边坡智能预警系统组成部分
    7.4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开发
        7.4.1 云平台开发环境
        7.4.2 云平台系统框架结构及分步设置
        7.4.3 云平台监测数据远程接收
    7.5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APP用户登录界面
    7.6 小结
第八章 二元边坡监测预警工程案例
    8.1 概述
    8.2 监测边坡概况及智能预警系统
        8.2.1 监测边坡概况
        8.2.2 边坡智能预警系统
    8.3 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的确定
        8.3.1 基于经验法确定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
        8.3.2 基于预演-支持向量机法确定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
    8.4 监测结果分析及边坡稳定性评价
        8.4.1 深部相对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8.4.2 锚杆轴力监测结果分析
        8.4.3 格构混凝土应变监测结果分析
    8.5 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江西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江西昌奉高速公路地质特征
    2.1 工程概况及地理位置
    2.2 区域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水文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2.2.7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2.3 高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分类
        2.3.1 昌奉高速公路沿线岩质高边坡概况
        2.3.2 高边坡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昌奉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的分析
    3.1 岩质边坡滑动简化模型
    3.2 公式推导
    3.3 典型工点计算
    3.4 分析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昌奉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技术现场处治研究
    4.1 SNS网主动防护+喷混植生防护岩质边坡研究
        4.1.1 概况
        4.1.2 防护设计
        4.1.3 结果分析
    4.2 拱形骨架+植生袋防护岩质边坡研究
        4.2.1 概况
        4.2.2 防护设计
        4.2.3 结果分析
    4.3 锚杆框架梁+植生袋防护岩质边坡研究
        4.3.1 概况
        4.3.2 防护设计
        4.3.3 结果分析
    4.4 抗滑桩防护岩质边坡滑坡研究
        4.4.1 概况
        4.4.2 防护设计
        4.4.3 结果分析
    4.5 全坡面防护技术试验观测
    4.6 抗滑桩优化设计后的效益分析
    4.7 高边坡稳定性处治中的排水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4)杭绍台高速公路典型路段高边坡变形监测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边坡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1.2.2 边坡稳定性计算研究
        1.2.3 边坡安全控制技术分析及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2 高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
    2.1 杭绍台高速公路全线路段概况
    2.2 杭绍台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概况
        2.2.1 气候特征
        2.2.2 地层地貌
        2.2.3 水文概况
    2.3 影响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特征
        2.3.1 影响高边坡变形和破坏的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高边坡动态变形监测的原理
    3.1 动态变形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3.2 动态变形监测依据
    3.3 动态变形监测内容
    3.4 动态变形监测方法
        3.4.1 地表位移监测
        3.4.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3.5 监测注意事项
        3.5.1 监测频率
        3.5.2 监测精度
        3.5.3 监测报警值
    3.6 本章小结
4 研究变形监测主要因素及分析
    4.1 典型路段高边坡的研究对象
    4.2 典型路段高边坡的选取
        4.2.1 边坡的地理位置
        4.2.2 边坡的工程概况
    4.3 高边坡的加固方式
        4.3.1 加固防护体系
        4.3.2 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
        4.3.3 重要注意事项
    4.4 高边坡的现场监测分析
        4.4.1 地表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现场监测情况
        4.4.2 深层水平位移现场监测情况
    4.5 分析高边坡在雨季出现失稳的原因
        4.5.1 边坡进行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及分析原理
        4.5.2 边坡模拟的主要工况
        4.5.3 工况一:降雨量为60mm/d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4.5.4 工况二:降雨量为110mm/d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4.5.5 工况一:降雨量为60mm/d的稳定性系数和滑动面变化
        4.5.6 工况二:降雨量为110mm/d的稳定性系数及滑动面变化
    4.6 本章小结
5 对典型高边坡的优化方案
    5.1 优化边坡的加固方式
    5.2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的优化原理
    5.3 优化后对边坡再次数值模拟验证
        5.3.1 工况三:降雨量为60mm/d时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5.3.2 工况四:降雨量为110mm/d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5.3.3 工况三:降雨量为60mm/d的稳定性系数及滑动面变化
        5.3.4 工况四:降雨量为110mm/d的稳定性系数及滑动面变化
    5.4 整合各种工况综合分析稳定性系数变化规律
    5.5 整合四种工况分析各监测点的变化
    5.6 实测位移检验
        5.6.1 地表水平与竖直位移监测
        5.6.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与过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2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3 边坡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堆积体边坡滑坡工程概况
    2.1 互通滑坡背景
    2.2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2.2.1 地理位置和交通
        2.2.2 地貌特征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人类工程活动
        2.2.7 不良地质
    2.3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2.3.1 滑坡周界与滑体地貌特征
        2.3.2 滑体物质组成特征
        2.3.3 滑面、滑带及滑床特征
        2.3.4 滑壁特征
    2.4 滑坡形成因素、现状及机理分析
        2.4.1 滑坡形成因素分析
        2.4.2 滑坡现状及机理分析
    2.5 滑坡监测
        2.5.1 滑坡监测内容
        2.5.2 监测工作的实施步骤及监测目的
第三章 基于极限平衡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3.0 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概述
    3.1 计算剖面的选取和工况的确定
        3.1.1 计算剖面的选取
        3.1.2 计算工况的确定
    3.2 计算方法与参数的选取
        3.2.1 公式选择
        3.2.2 计算参数的选取
    3.3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与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LAC3D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FLAC3D基本原理
        4.1.1 有限差分近似
        4.1.2 运动方程
        4.1.3 力学时步原理
    4.2 FLAC3D边坡稳定性分析
        4.2.1 模型的建立及力学参数的选取
        4.2.2 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
        4.2.3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4.3 边坡灾变过程稳定性动态评价
        4.3.1 稳定性分析对象选取
        4.3.2 稳定性动态评价方法
        4.3.3 稳定性动态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滑坡治理措施和过程控制
    5.1 滑坡治理原则
    5.2 滑坡段治理思路和调整过程
        5.2.1 治理思路
        5.2.2 动态调整过程
    5.3 基于FLAC3D滑坡治理措施的数值模拟分析
        5.3.1 回填反压的FLAC3D数值模拟与分析
        5.3.2 抗滑桩加固的FLAC3D数值模拟与分析
    5.4 边坡灾变过程控制原理
    5.5 堆积体边坡灾变及其“过程控制”的技术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本次研究不足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实践

(6)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理论
        2.1.1 风险及风险评价
        2.1.2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
    2.2 公路边坡的分类及特点分析
        2.2.1 公路边坡工程的分类
        2.2.2 公路边坡工程的特点分析
    2.3 公路高边坡破坏类型及其特征
    2.4 公路高边坡开挖稳定性影响因素
3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1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因素分析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评价指标赋权方法的确定
        3.3.1 赋权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3.3.2 结构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3.3.3 基于MDI原理、熵权法修正指标权重
4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模型分析
    4.1 公路高边坡风险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4.2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4.2.1 常见风险评价方法
        4.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4.3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模型
        4.3.1 可变模糊集理论
        4.3.2 可变模糊优选与评价理论模型
        4.3.3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评价模型建立过程
    4.4 评价指标量化以及评价参数的确定
        4.4.1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4.4.2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指标的量化
        4.4.3 可变范围区间的确定
        4.4.4 点值M的确定
5 工程实例验证分析
    5.1 工程项目概况
    5.2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
        5.2.1 评价对象指标数据采集
        5.2.2 确定评价区间矩阵及点值矩阵
        5.2.3 确定指标相对隶属度矩阵
        5.2.4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5.2.5 计算区域边坡综合相对隶属度
    5.3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控制措施
        5.3.1 施工期间的风险控制措施
        5.3.2 K27+635~K27+801 段左幅路堑高边坡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公路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研究发展动态
        1.2.2 边坡变形及破坏机理
        1.2.3 高陡山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1.2.4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依托工程边坡变形失稳分析评价
    2.1 依托工程概况
        2.1.1 工程概况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1.3 工程边坡地质特征
    2.2 岩体结构面稳定性分析
    2.3 高陡山体边坡灾害风险分析评价
        2.3.1 边坡灾害危险性分析
        2.3.2 边坡灾害易损性分析
        2.3.3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边坡灾害危险性概率(失稳概率)分析
        2.3.4 风险事故损失分析
        2.3.5 崩塌风险等级及控制对策
    2.4 高陡山体边坡建模及物理力学指标
        2.4.1 岩土本构关系模型
        2.4.2 边坡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选取
        2.4.3 边坡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选取
    2.5 高陡山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2.5.1 原状边坡稳定性分析
        2.5.2 高陡山体边坡有无雨水稳定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陡山体边坡加固方案比选及优化
    3.1 高陡山体边坡加固主要方法
        3.1.1 锚杆(锚索)加固
        3.1.2 格构加固
        3.1.3 注浆加固
        3.1.4 土钉支护技术
        3.1.5 抗滑桩加固和挡土墙加固
    3.2 高陡山体边坡加固方案
    3.3 加固设计优化方案
        3.3.1 公路高陡边坡滚石分析
        3.3.2 加固优化方案
        3.3.3 施工技术要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陡山体边坡加固方案论证与监测数据分析
    4.1 高陡山体边坡加固后稳定性分析
    4.2 施工工程边坡监测控制与数据分析
        4.2.1 边坡监测控制
        4.2.2 监测成果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岩质开挖高边坡稳定性及预加固措施研究 ——以绵广高速公路K226+240边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预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边坡地质环境条件及基本特征
    2.1 边坡地质环境条件
        2.1.1 自然地理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地质构造
    2.2 边坡基本特征
        2.2.1 结构特征
        2.2.2 变形特征
    2.3 边坡地质模型
第3章 工程边坡变形破坏定性分析及稳定性分析
    3.1 工程边坡变形破坏定性分析
    3.2 开挖边坡渐进性破坏分析
        3.2.1 开挖边坡渐进性破坏基本原理
        3.2.2 结构面渐进性破坏特性
        3.2.3 开挖边坡渐进性破坏过程分析
    3.3 开挖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4 开挖边坡预加固措施设计
        3.4.1 预加固措施方案比选
        3.4.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受力阶段
        3.4.3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受力情况
        3.4.4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边坡预加固数值模拟分析
    4.1 FLAC3D软件介绍
    4.2 模型建立
    4.3 计算参数
    4.4 天然边坡数值模拟
        4.4.1 天然边坡应力、应变场数值模拟分析
        4.4.2 天然边坡位移场数值模拟分析
    4.5 开挖边坡数值模拟
        4.5.1 开挖边坡应力、应变场数值模拟分析
        4.5.2 开挖坡体内的位移特征
        4.5.3 开挖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4.6 预加固边坡数值模拟
        4.6.1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
        4.6.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数值模拟
        4.6.3 计算方案一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6.4 计算方案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6.5 预加固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边坡预加固效果分析
    5.1 桩顶位移对比分析
    5.2 锚索抗滑桩支护效果分析
        5.2.1 抗滑桩支护效果分析
        5.2.2 锚索支护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填方路堤研究现状
        1.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1.3.2 填方路基纵向开裂病害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
        1.3.3 对填方路基现场试验及模型模拟实验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填方路堤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
    2.1 填方路堤的基本工程特征
        2.1.1 填方路堤的定义及分类
        2.1.2 填方路堤的断面设计形式
        2.1.3 填方路堤的填料特征
        2.1.4 填方路基的受力特征
    2.2 路堤路面开裂破坏病害调查
        2.2.1 文献中的路堤路面开裂病害分类汇总
        2.2.2 咨询及现场踏勘路堤病害工点调查
        2.2.3 路堤病害工点归纳分析
    2.3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形式
    2.4 路堤纵向开裂变形影响因素概述及开裂判定
        2.4.1 自然因素
        2.4.1.1 湿度的影响
        2.4.1.2 温度的影响
        2.4.1.3 大气降雨及地下水的影响
        2.4.2 地质因素
        2.4.3 填筑材料的影响
        2.4.4 设计施工影响
        2.4.5 纵向开裂辨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填方路堤纵向开裂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3.1 有限单元法
    3.2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3.3 岩土有限元软件及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3.3.1 Midas/GTS岩土软件简介
        3.3.2 Phase~2软件简介
        3.3.3 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3.4 Midas建模延伸厚度及岩土体参数
        3.4.1 高填路堤
        3.4.2 建模情况及结果
    3.5 典型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5.1 模型概况
        3.5.2 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5.3 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6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6.1 模型概况
        3.6.2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6.3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发展过程位移形态特征
    3.7 软弱地基填筑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7.1 地表与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
        3.7.1.1 模型概况
        3.7.1.2 地表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1.3 地表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7.2 地表与地基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
        3.7.2.1 模型概况
        3.7.2.2 地表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2.3 地表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7.3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
        3.7.3.1 模型概况
        3.7.3.2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3.3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防治对策
    4.1 填方路堤病害的防治原则
    4.2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防治对策
        4.2.1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预防措施
        4.2.1.1 填方路基排水措施
        4.2.1.2 强夯加固地基
        4.2.1.3 软基换填
        4.2.1.4 填土层设置土工格栅
        4.2.2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治理措施
        4.2.2.1 地表裂缝灌缝处理
        4.2.2.2 注浆加固
        4.2.2.3 微型桩加固
        4.2.2.4 抗滑桩加固
    4.3 填方路堤变形监测
        4.3.1 路堤沉降监测
        4.3.2 深层侧向位移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实例分析
    5.1 实际纵向开裂变形路堤边坡分析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地质条件
        5.1.3 路堤变形情况及影响因素
        5.1.3.1 路面及坡面变形情况
        5.1.3.2 深部位移监测及滑移面位置分析
        5.1.3.3 路堤病害影响因素分析
        5.1.4 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分析
        5.1.4.1 路堤模型的建立
        5.1.4.2 路堤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5.2 路堤纵向开裂病害治理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破坏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体风化程度对高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1.2.2 岩质高边坡破坏模式及机理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1.2.3 岩质高边坡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1.2.4 岩质高边坡加固技术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现场调研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特征现场调查
        2.2.1 惠深高速公路边坡几何尺寸统计分析
        2.2.2 惠深高速公路边坡岩体特征分析
        2.2.3 不同风化程度典型凝灰岩高边坡信息调研
    2.3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的工程设计方法与技术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3.1 概述
    3.2 高边坡破坏类型
    3.3 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3.4 典型凝灰岩高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稳定性数值计算分析
    4.1 概述
    4.2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稳定性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4.2.1 模型设计
        4.2.2 参数选取及计算工况
        4.2.3 计算分析内容
    4.3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稳定性数值计算成果分析
        4.3.1 典型边坡安全系数变化规律分析
        4.3.2 典型边坡表面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4.3.3 典型边坡锚杆荷载变化规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监测技术及稳定性分析
    5.1 概述
    5.2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监测技术
        5.2.1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监测方法
        5.2.2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监测方案
    5.3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监测成果及稳定性分析
        5.3.1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监测成果
        5.3.2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数值计算成果与现场测试成果对比分析
    6.1 概述
    6.2 表面位移数值计算成果与监测成果对比分析
    6.3 锚杆荷载数值计算成果与监测成果对比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施工加固技术优化研究
    7.1 概述
    7.2 岩质高边坡常见的加固技术
    7.3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格构锚固技术研究
        7.3.1 格构锚固机理
        7.3.2 凝灰岩高边坡锚固优化研究
    7.4 工程建议
    7.5 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与专利
致谢

四、福宁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加固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D]. 李瑞菡.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D]. 孙巍锋. 长安大学, 2020
  • [3]江西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D]. 郑琪. 南昌大学, 2019(01)
  • [4]杭绍台高速公路典型路段高边坡变形监测及分析[D]. 李双宏.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5)
  • [5]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与过程控制[D]. 刘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6]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公路高边坡开挖风险评价[D]. 向茂.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7]公路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优化[D]. 王超.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岩质开挖高边坡稳定性及预加固措施研究 ——以绵广高速公路K226+240边坡为例[D]. 陈雨施.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2)
  • [9]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 蔡建兵. 福州大学, 2018(03)
  • [10]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高边坡破坏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D]. 范哲. 长安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阜宁高速高坡病害加固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