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栓塞50例误漏诊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潘洪鸣[1](2020)在《基于流程化思维的急性腹痛诊断模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于流程化思维的诊断模式在急性腹痛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研究我院急诊科自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其中的6名医师基于流程化思维诊断模式下诊断并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和2017年同时间段相同的6名医师以传统思维诊断(假设演绎推理)的急性腹痛患者,根据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析两种诊断模式下不同级别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诊断准确率及转归等指标的差异以及各医师之间在建立流程化诊断模式前后急诊停留时间、诊断正确率的差异,了解基于流程化思维的诊断模式在急性腹痛患者诊治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结果:1.整体情况:传统组一共纳入2662例患者,其中男性1394例,女性1268例;流程组一共纳入2741例患者,其中男性1403例,女性1338例;传统组平均年龄(42.42±18.38)岁,流程组平均年龄(41.73±18.49)岁;传统组平均发病时间(21.12±29.71)小时,流程组平均发病时间(22.15±31.00)小时。两组患者的发病时间、男女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两组具有可比性;2.二级以上患者:流程组患者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较传统组缩短,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三级患者:流程组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较传统组有所延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二级以上收入院患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流程组高于传统组,流程组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比传统组短,平均住院费用更少,患者治疗效果(转归)较传统组改善,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级收入院患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流程组高于传统组,流程组的平均急诊停留时间较长,平均住院天数比传统组短,平均住院费用更少,转归较传统组改善,上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传统诊断模式下6名医师之间在患者平均急诊停留时间及诊断准确率上不一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流程化思维诊断模式下6名医师之间在平均急诊停留时间及诊断准确率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流程化思维的诊断模式使得二级以上腹痛患者的急诊平均停留时间缩短,二级以上和三级腹痛患者急诊诊断准确率以及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有所提高,而住院费用和时间缩短。同时流程化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急诊医师对急性腹痛的诊断过程和结果达到初步的同质化,或有利于最终实现急诊初始诊疗的同质化。
马春艳[2](2019)在《青壮年肺动脉栓塞120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青壮年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青壮年肺动脉栓塞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院,且根据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通过CT肺动脉造影或者超声心动图确诊,年龄范围在14-40周岁的青壮年PTE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长期坐/卧情况、身高体重、吸烟史、手术外伤史、服药史、既往病史、家族史、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四肢静脉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动脉血气、肿瘤标记物、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资料,回顾性分析青壮年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21.0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结果]1.2014-2018年PTE患者共计693例,年龄在14-40岁者134例(19.33%),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包括男性75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67:1,平均年龄(31.83±6.8)岁。其中经CTPA确诊117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3例。2.青壮年PTE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3%,其次是吸烟41.67%,手术/创伤26.67%、肥胖25%。与女性PTE患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7.5%、口服避孕药2.5%、妊娠1.67%。13例(10.83%)患者未发现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3.青壮年PTE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胸痛47.50%,呼吸困难43.33%,咯血34.17%,心悸10.83%,晕厥、烦躁不安各1.67%,但同时具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典型三联征者仅为13.33%。常见的体征是肺部闻及细湿啰音61.67%,呼吸急促54.17%,发热、心动过速各30%,紫绀19%,胸腔积液征18.33%,下肢肿痛(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0%。4.青壮年PTE患者辅助资料以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最高为94.17%,CA125阳性率为32.88%,低氧血症占30%。心电图表现以ST-T异常多见为15%;13.33%的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肺动脉高压。[结论]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青壮年PTE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吸烟、手术/创伤、肥胖。剖腹产、妊娠是青壮年女性PTE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仍有10.83%的患者未发现本次纳入研究的任何一项危险因素。2.青壮年PTE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痛和肺部闻及细湿啰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具有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的典型三联征仅为13.33%。3.约1/3的青壮年PTE患者肿瘤标记物升高,其是否有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刘毅强(Lau ngaikeung)[3](2019)在《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作用,探讨芪田颗粒方干预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方案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住入院的老年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符合髋部骨折骨折PFNA内固定术、半髋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符合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辨证分型原则。按照非盲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共60例。试验组(芪田颗粒方+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芪田颗粒方进行治疗,研究中芪田颗粒方研究剂型为汤剂。试验组:术前1天至术后6天服用芪田颗粒方,研究剂型为汤剂,用法是水煎内服。术前1天至术后6天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对照组:术前1天至术后6天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依分组的不同分别给予相应治疗方法。两组均于手术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复查D-二聚体(D-dimer,D-D)和凝血四项的具体含量,通过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别。术前1天及术后第7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各并发症情况。结果:结果对两个组别的病患在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治疗前D—二聚体(D-dimer,D-D)和凝血四项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配套的治疗之后,试验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两组D—二聚体术后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Fib术后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对照组延长,两组PT、APTT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者都未有出现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自拟芪田颗粒方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干预患者的凝血和纤溶指标,有更快的治疗效果。芪田颗粒方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作用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雷松,李丽[4](2018)在《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四例误漏诊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例因呼吸困难、胸闷入院,1例因双下肢水肿、疼痛伴肌肉疲劳入院,1例因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例,误漏诊310 d,后均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D-二聚体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等确诊为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予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6个月,均预后较好。结论临床应加强对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的认知及鉴别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漏诊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改善预后。
方奕鹏,关键,陆艳辉,陈瑞,王志翊,王仲[5](2017)在《急诊肺栓塞初诊与误漏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提高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各种临床表现的认识,减少误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7年3月就诊的入院时未能确诊的87例PE患者资料,根据入院时诊断分为初诊组56例和误漏诊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分析误漏诊组误漏诊疾病、科室和原因。结果两组均无典型PE"三联征"表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误漏诊组胸痛比例更高,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比例更低;误漏诊组中96.8%的患者存在PE风险因素,但入院前几未行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检测。误漏诊组中,误诊为心绞痛18例(58.1%),余分别误诊为心功能不全、脑梗死、心房颤动、肺部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误漏诊发生在心内科23例(74.2%),中位漏误诊时间为4 d。87例均在入院后完善D-二聚体检查及血气分析提示PE,进一步行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结论 P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缺乏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检测的支持和固守局部的思维模式是导致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PE的认识,建立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并尽早行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检测可减少临床误漏诊。
徐升,夏永庆[6](2016)在《肺动脉栓塞误诊40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提高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首诊检出率。方法回顾楚雄州医院2013年9月2015年5月第一诊断为PE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相近时期门诊死亡情况,寻找误诊、漏诊原因,评价辅助检查价值,阐明相关病理生理,提出首诊建议。结果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首诊误诊31例占77.5%。误诊病种以肺炎居多,有9例(22.5%);其次是冠心病5例(12.5%)、心衰5例(12.5%)、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4例(10.0%)、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3例(7.5%)、胸水2例(5.0%)。PE检出率由高到低的专业依次为:血管外科3例占50%、急诊科2例占20%、内科(心内科+呼吸科+老年病科+内科门诊)4例占19%。与肺栓塞误诊不降并存的是门诊猝死率不降。故门诊猝死病例中可能包含大量被误诊的肺栓塞患者。结论目前的肺动脉栓塞检出率远低于流行病学统计,误诊漏诊较多,医疗风险较大。误诊肺炎居首位,应加强肺炎表象中的肺动脉栓塞筛查。
王哲人[7](2012)在《24例肺栓塞误漏诊原因分析及诊断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首诊误漏诊肺栓塞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首诊误漏诊原因,以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减少其误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桂林市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首诊误漏诊24例肺栓塞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肺栓塞患者最常见基础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最常见的体征为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肺部罗音等,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估以中度、高度可能占7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常规检查手段诸如胸片、心电图、D-二聚体测定均无特征性,加之首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诊断思维多局限于呼吸、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以致首诊误漏诊率高;进一步加强对心内科、呼吸科、急诊科、骨科、妇产科等相关科室医师肺栓塞知识培训,不断地总结经验,方能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wells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估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
马妍敏[8](2010)在《肺栓塞八例误漏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沈丹娜,易旭夫,陈晓刚,徐同利,崔丽娟[9](2008)在《肺栓塞引发医疗纠纷17例尸检资料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2007年所行17例PE死亡案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以血栓栓塞最为常见,血栓多来源于下肢深部静脉,死亡多为猝死。PE的发生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患者死前多有翻身、下床活动等诱因,17例生前均获临床诊断,其中4例确诊,13例误诊、漏诊,误漏诊率76.5%。结论:提高PE诊治及急救水平是防止PE猝死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对疑及PE者有必要行细致全面的尸体解剖,以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沈维敏,李向阳,龚瑾,盛华,梁红[10](2008)在《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临床误、漏诊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研究25例经CTA或MRA证实的肺栓塞,平均年龄为67.5岁,比较临床表现、放射学表现、病史及其合并的疾病。结果25例中呼吸困难(18例),晕厥(10例)、咯血(7例)、胸痛(6例)。有11例误诊,其中误诊为肺炎3例,肺不张2例,心肌梗死2例,急性左心衰1例,3例为漏诊。误诊原因临床表现和放射学表现的复杂多样;医生诊断水平不高、认识不足造成漏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老年肺栓塞的有效方法。结论老年肺栓塞误诊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心肺合并疾病的症状掩盖了肺栓塞症状,对有手术、外伤、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行肺栓塞排查。
二、肺栓塞50例误漏诊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栓塞50例误漏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流程化思维的急性腹痛诊断模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腹痛诊治的现状剖析和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青壮年肺动脉栓塞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
1.1.1 老年髋部骨折后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机制 |
1.1.2 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
1.1.3 溶栓治疗的监测 |
1.1.4 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老年患者下肢DVT临界值的研究 |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的研究 |
1.2.1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的认识 |
1.2.2 现代医学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1.3 中西医抗凝血药物的研究 |
1.3.1 中药芪田颗粒方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
1.3.2 现代医学预防DVT形成的研究进展 |
1.3.3 中药治疗DVT的优势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1.1 研究方案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脱落退出标准 |
2.1.7 终止(中止)标准 |
2.1.8 样本含量的估算 |
2.2 试验方案 |
2.2.1 试验用药物 |
2.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实验室指标 |
2.3.2 临床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不良事件的记录及处理 |
2.6 可行性分析 |
2.7 伦理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
3.1 术前一般基本情况分析 |
3.1.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之间的比较 |
3.1.2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的比较 |
3.1.3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部位和患肢部位的比较 |
3.1.4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础疾病之比较 |
3.1.5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类型的比较 |
3.2 观察指标情况分析 |
3.2.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情况 |
3.2.2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的比较 |
3.2.3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凝血四项的比较 |
3.2.4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D—二聚体的比较 |
3.2.5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比较 |
3.2.6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比较 |
3.2.7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凝血酶时间(TT)的比较 |
3.2.8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纤维蛋白原(Fib)的比较 |
3.2.9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情况 |
3.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第四部分 讨论分析 |
4.1 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观察指标的作用 |
4.2 临床结果分析 |
4.2.1 髋部骨折快速康复团队在抗凝降纤的治疗方案 |
4.2.2 术前一般基本情况分析 |
4.2.3 术前两组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
4.2.4 术前与术后两组D—二聚体结果分析 |
4.2.5 术前与术后两组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
4.3 中医骨伤内治法干预凝血系统效用的优点 |
4.3.1 芪田颗粒方对有效调节老人髋部骨折后体内凝血系统的探讨 |
4.3.2 益气活血法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探讨 |
4.3.3 结论 |
4.4 本研究设定上局限性 |
4.5 本研究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四例误漏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确诊及治疗 |
2 讨论 |
2.1 临床特点 |
2.2 鉴别诊断 |
2.3 误漏诊原因分析 |
2.4 防范措施 |
(5)急诊肺栓塞初诊与误漏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1.1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对象及分组 |
1.3诊断标准 |
1.4研究方法 |
1.5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入院时症状体征 |
2.2风险因素 |
2.3医技检查完善情况 |
2.3.1入院前检查: |
2.3.1.1初诊组检查结果: |
2.3.1.2误漏诊组检查结果: |
2.3.2入院后检查: |
2.4误漏诊情况 |
2.5确诊情况 |
3讨论 |
3.1临床特点分析 |
3.2误诊原因分析 |
3.2.1临床表现不典型: |
3.2.2缺乏医技检查支持: |
3.2.3固守局部的思维模式: |
3.3防范误漏诊措施 |
(6)肺动脉栓塞误诊40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误诊情况 |
2.2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
2.2.1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指标 |
2.2.2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 |
2.3 肺栓塞误诊与门诊猝死的关系 |
3 讨论 |
3.1 肺栓塞误诊漏诊率高 |
3.2 误诊漏诊原因 |
3.3 首诊建议 |
3.3.1熟悉PE高危因素 |
3.3.2了解肺梗死不典型的病理生理 |
3.3.3重点掌握肺栓塞CT表现 |
3.3.4正确评价利用理化检查 |
3.3.5肺栓塞危险评分 |
(7)24例肺栓塞误漏诊原因分析及诊断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基础疾病 |
2.2 首诊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 |
2.3 辅助检查 |
2.3.1 胸部X线检查 |
2.3.2 心电图检查 |
2.3.3 D-二聚体测定 |
2.3.4 血气分析 |
2.3.5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UCG) |
2.3.6 B超 |
2.3.7 肺动脉增强三维成像CT (PACT) |
2.4 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估 |
2.5 首诊误漏诊病例分布各科及疾病谱情况 |
2.6 治疗 |
2.6.1 一般治疗及呼吸循环支持 |
2.6.2 溶栓治疗 |
2.6.3 抗凝治疗 |
2.6.4 治疗效果 |
3 讨论 |
(8)肺栓塞八例误漏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疾病 |
1.4 确诊经过 |
1.5 治疗方法 |
1.6 结果 |
2 讨论 |
2.1 疾病概况 |
2.2 误诊原因 |
2.3 误诊预防 |
(9)肺栓塞引发医疗纠纷17例尸检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栓子来源 PE以血栓栓塞最常见, 文献报道占全部PE病例的99%[2], 本组占94.1%。 |
3.2 高危因素 |
3.2.1 患者相关因素: |
3.2.2 外科手术: |
3.3 误漏诊情况 |
3.3.1 对PE认识不足: |
3.3.2 采集病史不全面: |
3.3.3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
3.3.4 过分依赖医技检查: |
3.4 本研究启示 |
3.4.1 临床医生对具备PE危险因素者应提高警惕: |
3.4.2 及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 |
3.4.3 注意鉴别诊断: |
3.4.4 积极有效治疗: |
3.4.5 法医学工作者在尸检中重视PE: |
(10)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辅助检查 |
三、急、慢性肺栓塞的诊断标准[1] |
四、慢性肺栓塞诊断标准 |
结 果 |
一、临床表现 |
二、血气分析结果 |
三、心电图和超声检查 |
四、X线平片和CT表现 |
讨 论 |
四、肺栓塞50例误漏诊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流程化思维的急性腹痛诊断模式的临床研究[D]. 潘洪鸣.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2]青壮年肺动脉栓塞120例临床分析[D]. 马春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3]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D]. 刘毅强(Lau ngaikeu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四例误漏诊临床分析[J]. 雷松,李丽.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6)
- [5]急诊肺栓塞初诊与误漏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J]. 方奕鹏,关键,陆艳辉,陈瑞,王志翊,王仲. 临床误诊误治, 2017(10)
- [6]肺动脉栓塞误诊40例研究[J]. 徐升,夏永庆. 中国现代医生, 2016(04)
- [7]24例肺栓塞误漏诊原因分析及诊断体会[J]. 王哲人. 山东医药, 2012(32)
- [8]肺栓塞八例误漏诊分析[J]. 马妍敏. 临床误诊误治, 2010(07)
- [9]肺栓塞引发医疗纠纷17例尸检资料分析[J]. 沈丹娜,易旭夫,陈晓刚,徐同利,崔丽娟. 临床误诊误治, 2008(09)
- [10]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J]. 沈维敏,李向阳,龚瑾,盛华,梁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