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KSU短粉路单元概述

美国KSU短粉路单元概述

一、美国KSU短粉路机组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克平[1](2012)在《辊式磨粉机理及磨辊磨损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辊式研磨制粉是小麦面粉的主要加工型式,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辊式磨粉产量高、操作方便、研磨时间短、小麦物料在被加工的过程中温升较低,因而面粉质量好,被广泛应用于面粉加工。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面粉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所以,进一步研究磨粉工作机理,探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磨粉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度及制粉质量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磨粉过程、磨粉设备以及磨辊的现状,在其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辊式磨粉机研磨机构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从力学特性、粉碎机理、颗粒流流场分析、磨辊的失效形式和磨辊金属的磨损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磨粉过程、辊式磨粉机及其研磨机构的基本结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磨辊失效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为了获得一定的研磨效果,磨辊需要承受较大的径向工作压力,同时磨辊的表面还与小麦物料产生强烈的摩擦,要求磨辊有一定的强度、刚度、韧性、耐磨性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表面不能有气孔、砂眼、裂痕和硬度不均匀等制造缺陷;磨辊的失效形式主要为磨损失效,磨料磨损导致磨辊表面粗糙度逐渐下降,并沿轴向不均匀,从而降低了研磨效果。2.通过小麦籽粒压缩力学试验,得出单粒小麦籽粒受压缩载荷时的力学参数,表面压缩形式、含水率对常规力学参数具有显着影响;运用单颗粒粉碎理论,建立“磨辊-单粒小麦-磨辊”力学模型,计算出了齿辊工作时需满足的几何条件及相关作用力;运用料层粉碎理论,建立“磨辊-小麦粉料-磨辊”力学模型,得出了磨辊对物料的正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磨辊在本文设定的条件工作时,轴向应力分布均匀,周向在圆心角θ=π/2的位置等效应力达到最大,径向最大应力出现在距磨辊表面3-5mm处。3.视光辊磨粉过程中流动的小麦粉料为颗粒流,应用CFD方法建立了物料颗粒流的数学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颗粒流进行仿真分析,残差图中各曲线收敛效果良好,得到可视化的压力分布规律,快辊转速为300r/min,速比为1.25时为最佳工作状态。4.磨辊磨损属于三体磨损,根据摩擦学原理,对磨辊磨损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磨辊三体磨损数学模型;应用正交试验法,完成了小麦粉料对磨辊常用金属材料的磨料磨损试验,结果显示:磨料粒度、转速和轧距三个因素对白口铁磨损试验结果(磨损失重)的影响不同,其中转速的影响极为显着,磨料粒度次之;磨损形貌分析显示,小麦籽粒粉料对白口铁和灰口铁的磨损兼有疲劳脱落、切削和裂断三种形式,硬度、韧性和组织差异导致磨损形式主从不同;在磨损过程中,小麦粉料(磨料)与试样表面金属元素发生了化学反应,磨损面中金属元素含量降低,而非金属元素含量升高;白口铁中的碳化物硬度较高,不易被切削,从而抗犁削磨损并有保护珠光体不易被侵袭的作用,耐磨性好;而灰口铁的基体珠光体直接承受磨料的磨损,耐磨性差。本文研究成果、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辊式磨粉机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磨损试验研究结果对于延长磨辊更换周期、降低面粉中磁性金属含量具有参考依据,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马洪娟[2](2011)在《高效节能小麦粉加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是根据“高效、低耗”的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解决小麦加工过程中产能低、能耗高的问题。在现有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撞击磨粉机制粉、磨撞均衡出粉以及细料免磨制粉技术三种细料特殊处理的制粉工艺进行创新,形成一种高效节能小麦粉加工新技术。为了研究小麦硬度对制粉工艺的适应性,取三种不同的小麦即软麦、硬麦以及中硬麦分别进行研究。撞击磨粉机制粉研究结果表明,撞击磨粉机适宜撞击粒度较小的纯净的胚乳颗粒。对于中硬麦,适宜撞击的是1M2、2M1系统10XX/-粒度的软粗粉,而3M1系统适宜撞击的是8XX/-粒度的物料;对于硬麦,1M2系统适宜撞击的粒度是9XX/-,而对于3M1系统,适宜撞击的物料粒度是10XX/-,2M1系统的物料,适宜研磨而不适宜撞击;对于软麦,适宜撞击前路心磨粒度较小较纯净的胚乳颗粒,即适宜撞击10XX/-粒度的物料。利用撞击磨粉机撞击出粉,对较纯净的胚乳颗粒进行撞击,可以在保证面粉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出粉率,节省电耗至少2倍以上,减轻磨粉机负荷,提高产量。磨撞均衡出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硬麦,1M1系统物料适宜撞击的粒度范围是60GG/9XX,2M1系统适宜撞击的粒度范围是7XX/9XX,3M1系统不适宜撞击;对于硬麦,1M1、2M1系统物料适宜撞击的粒度范围和中硬麦相同,3M1系统适宜撞击的粒度范围是66GG/9XX;对于软麦,1M1、2M1系统物料适宜撞击的粒度范围是7XX/9XX,3M1适宜撞击粒度为60GG/9XX的物料。加强分级,集中强力松粉,可以在保证工艺效果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撞击效率,降低能耗,节省能耗1倍以上。细料免磨制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硬麦,4M系统的物料适宜直接研磨制粉,5M系统的10XX/-、6M系统的11XX/-适宜免磨制粉;对于硬麦和软麦,4M系统的物料与中硬麦相同,适宜直接研磨制粉,硬麦6M系统、软麦5M系统的物料适宜直接研磨,硬麦5M系统、软麦6M系统11XX/-粒度的物料,适宜免磨制粉,可以减少磨粉机的流量,从而降低电耗,也提高了面粉质量。前路心磨可以使用撞击机替代部分磨粉机。在前路将大量的面粉提前提出,大大减轻了中后路研磨和筛理的压力,从而为提高整条生产线的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产量的提高也使得物料在高方筛内的筛枯现象得以避免和减少,对提高面粉加工精度和纯度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不影响面粉质量,不降低面粉出率的同时,用撞击磨粉机,撞击松粉机替代部分磨粉机,改进面粉厂的制粉工艺,达到了投资少,效率高,低消耗的目的。

张元培[3](2010)在《世界面粉工业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麦制粉业是古老的行业,百多年来所形成的以磨、筛、清为主机的制粉设备和工艺传统基本上得以延续;但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历史进程,许多高科技手段已成功应用于这一传统工业。世纪之交,各大洲相继新建或技改的面粉厂,采用了新设备、新技术,特别是对成品面粉的安全卫生要求更加严格。通过介绍、观察和分析这些新技术的特点,有助于推动我国小麦制粉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缩小与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

纪建海,白瑞平,李武平[4](2006)在《关于小麦的磨粉品质与制粉适应性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小麦磨粉品质与制粉适应性的探讨,揭示了影响小麦生产、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制粉工艺,小麦出粉率、面粉的颜色和灰分、电耗诸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纪建海,白瑞平,闵伟红[5](2006)在《影响小麦磨粉品质相关因素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小麦磨粉品质与制粉生产工艺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影响小麦磨粉品质的因素。

孟琰彬[6](2004)在《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理论的IPCE战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简称“理化院”,英文简称“IPCE”)是我国核工业系统的一家重点军工研究院。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理化院在中国核工业“军民结合,以核为主,多种经营,搞活经济”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开始了民用产品的开发工作。二十多年来,理化院利用技术及物化资源的军工比较优势,先后开发了粮机、单氟磷酸纳和特种电子气体三类主要产品,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理化院创业初期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理化院三类支柱产品的经营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理化院今后的发展战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理化院的实际,采用理论反思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获得与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理论角度,对理化院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核工业系统军转民的大背景,总结了理化院三类产品的历史和经营现状,作为理化院战略分析的基础。论文的第三部分在对经典战略理论的脉络进行整理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分析研究框架—“战略之剑”模型。论文的第四、第五和第六部分是作者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部分,在分析研究战略之剑模型中涉及到的五个因素:战略定位、战略原则、资源整合、速度和质量的基础上,对理化院民品的现状进行了战略分析,进而形成本文的核心论点: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直接来源于针对企业一整套系统活动而有效开展的系统资源整合,而系统资源整合是在独特的战略定位和清晰而明确的战略原则指导下完成的。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速度和质量是企业经营效率的来源,也是保障系统资源整合有效性的关键。论文的第七部分应用战略之剑模型,提出了理化院未来两个层次的发展战略。一是理化院的总体战略及资源整合;二是为获得并保持三类支柱产品的持续竞争优势,确定各自的竞争战略和发展方向,同时强调在资源整合中,运营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欧阳韶晖[7](2003)在《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系)磨粉品质性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参加陕西省 1999/2000 年度和 2000/2001 年度中肥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以陕 229 和小偃 6 号、高优 503、小偃 107 等近年来有生产规模的优质小麦为对照,通过对籽粒物理性状、磨粉品质性状的分析,旨在认识陕西关中冬小麦磨粉品质现状,发现磨粉品质性状较好的品系,分析磨粉品质的年际差异,并提出该地区小麦磨粉品质性状改良的前景。 试验结果表明: 1.陕西关中小麦近年来育成品种具有较高的千粒重和容重,硬质小麦占大多数。两年度参试小麦千粒重平均高于 40g,容重平均高于 780g/L,多数样本硬度在 50%以上。 2.陕西关中近年育成品种(品系)磨粉品质性状有较大差异。品种间 1B 取粉率、1 次出粉率变异系数均在 10%以上,最终出粉率和磨粉质量值变异系数接近 10%。两年度参试样本的最终出粉率分别为 58.75%和 59.37%。 3.一些大粒型和近圆型的品种(品系)如军绿 4 号、97(39)、小偃 107 等有较高的出粉率,是关中小麦品质较好的材料。 4.参试品系籽粒物理性状年际间差异大,磨粉品质年际间差异小。 5.根据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千粒重、籽粒厚度与磨粉品质有关,是预测籽粒出粉率的重要性状。1B取粉率、1 次出粉率、面粉灰分、最终出粉率等磨粉品性状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6.根据以上结果初步认为:提高籽粒千粒重,长度与厚度的比值,是改良关中小麦磨粉品质关键性状。

张晋民[8](2002)在《小麦碾皮技术发展应用简单回顾及其前景》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回顾碾皮制粉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的简况,介绍了碾皮设备及应用碾皮技 术的意义和优势,并对在推广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李林轩[9](2002)在《面粉工业发展与制粉技术创新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简述了面粉工业发展历程与面粉企业求生存、发展、壮大的机遇。系统地分析了制粉设备、工艺、技术创新的目标、途径。展现了面粉工业和制粉技术的广阔前景。

窦履豫[10](2000)在《美国KSU短粉路机组概况》文中提出介绍了美国凯斯公司 KSU短粉路机组的工艺和设备概况,短粉路的特点及其与长粉路的区别。并对国内 短粉路机组的发展作了展望。

二、美国KSU短粉路机组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KSU短粉路机组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辊式磨粉机理及磨辊磨损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辊式磨粉机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2.2 磨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粉碎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2.4 植物性磨料磨损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辊式磨粉过程及磨辊失效分析
    2.1 辊式磨粉过程
        2.1.1 磨粉过程中的系统设置
        2.1.2 磨粉流程
        2.1.3 研磨效果的评定
    2.2 研磨设备
        2.2.1 辊式磨粉机的基本结构
        2.2.2 研磨机构的基本结构
        2.2.3 磨辊结构与技术特征分析
    2.3 磨辊失效分析
        2.3.1 磨辊动力计算及失效分析
        2.3.2 磨辊磨损失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磨辊力学特性分析
    3.1 粉碎理论基础
        3.1.1 单颗粒粉碎理论
        3.1.2 料层粉碎理论
    3.2 单粒小麦籽粒粉碎-齿辊粉碎
        3.2.1 单粒小麦籽粒破碎试验
        3.2.2 单颗粒辊式粉碎的力学特性分析
    3.3 小麦籽粒料层粉碎-光辊粉碎
        3.3.1 工作原理
        3.3.2 工作区力学分析
    3.4 实例分析
    3.5 磨辊有限元分析
        3.5.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5.2 施加载荷
        3.5.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磨粉过程的颗粒流场分析
    4.1 颗粒流数值模拟的方法
        4.1.1 离散单元法DEM
        4.1.2 计算流体力学CFD
    4.2 流场数值模拟的CFD数学模型
        4.2.1 模型简化
        4.2.2 流动数学模型
    4.3 磨粉过程的流场数值仿真分析
        4.3.1 CFD仿真软件FLUENT介绍
        4.3.2 研磨机构磨粉过程主要参数的确定
        4.3.3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4.3.4 数值求解
        4.3.5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磨辊磨损特性研究
    5.1 磨辊磨损分析
        5.1.1 磨辊磨损形式
        5.1.2 影响磨辊磨损的因素
        5.1.3 磨辊磨损与磨料磨损
        5.1.4 磨辊磨损机理探讨
        5.1.5 三体磨粒磨损与磨辊磨料磨损
        5.1.6 磨辊磨损数学模型建立
    5.2 小麦籽粒粉料对白口铁磨损特性的试验研究
        5.2.1 磨损试验机的选择
        5.2.2 试验方案
        5.2.3 正交试验设计
        5.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小麦籽粒粉料对灰口铁磨损特性的试验研究
        5.3.1 试样的选择及性能测定
        5.3.2 磨料磨损试验
    5.4 磨损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高效节能小麦粉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制粉工艺简介
        1.2.2 目前国内外小麦制粉工艺的发展和现状
        1.2.3 面粉企业生产耗电能
        1.2.4 我国面粉企业生产节能降耗的途径
    1.3 目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1 细料特殊处理的三种小麦制粉工艺
        1.4.2 小麦制粉主要工艺指标
        1.4.3 不同硬度小麦制粉工艺综合比较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撞击磨粉机制粉工艺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撞击磨粉机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
        2.3.2 撞击磨粉机对面粉出率以及质量的影响
        2.3.3 撞击磨粉机在面粉企业节能降耗的应用
    2.4 结论
第三章 磨撞均衡出粉的制粉工艺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经过研磨、撞击以及磨撞结合处理后面粉品质的变化
        3.3.2 经过研磨、撞击以及磨撞结合处理后面粉出率和质量的变化
    3.4 结论
第四章 细料免磨制粉工艺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不同硬度小麦制粉工艺综合比较
    5.1 不同硬度小麦对制粉工艺的适应性
    5.2 不同硬度小麦破损淀粉的差异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个人简介

(3)世界面粉工业新技术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面粉工业技术发展趋势
2 世界上3个典型的面粉厂
    2.1 日本日清制粉(大东京地区)面粉厂
    2.2 美国印第安纳州ADM面粉厂
    2.3 瑞典Cerealia Mills面粉厂
3 当今面粉加工业的特点
    3.1 对面粉安全卫生状况强烈关注,采取措施保障面粉的安全性
        3.1.1 厂房条件是最受关注的基本条件之一
        3.1.2 普遍加强小麦清理
        3.1.3 采用不锈钢管道和刹克龙技术
        3.1.4 采用创新型的杀虫卵技术
        3.1.5 建立从成品面粉反向追溯到原料小麦的计算机系统
    3.2 开发出一系列新型清麦、制粉设备
        3.2.1 清麦设备
        3.2.2 制粉设备
        3.2.3 其它设备
    3.3 面粉后处理新技术
        3.3.1 面粉冷却系统(Flour Cooling System-FCS)
        3.3.2 面粉热处理技术(Flour Heat Treatment-FHT)
4 自动化面粉厂及人工智能控制

(4)关于小麦的磨粉品质与制粉适应性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的磨粉品质
    1.1 小麦磨粉品质的研究进展
        1.1.1 小麦加工品质性状
        1.1.2 小麦籽粒物理特性
2 小麦制粉适应性
    2.1 制粉工艺
        2.1.1 出粉率
        2.1.2 技术特性的配备
        2.1.3 撞击松粉机的影响
    2.2 影响面粉灰分的因素
        2.2.1 灰分来源
        2.2.2 末路刷麸
        2.2.3 中路打麸
        2.2.4 提取麦胚
    2.3 影响面粉颜色因素
        2.3.1 小麦籽粒化学成分
    2.4 影响吨粉耗电量因素
        2.4.1 小麦的结构力学特性
        2.4.2 小麦的硬度
    2.5 小麦的成分对制粉的影响
        2.5.1 水分
        2.5.2 淀粉
        2.5.3 灰分
        2.5.4 胚

(5)影响小麦磨粉品质相关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小麦出粉率的因素
    1.1 小麦籽粒物理性状
        1.1.1 小麦籽粒形状
        1.1.2 千粒重
        1.1.3 容重
    1.2 制粉工艺
        1.2.1 麸粉最大限度的分离
        1.2.2 技术特性的配备
        1.2.3 撞击松粉机的影响
2 影响面粉灰分的因素
    2.1 灰分来源
    2.2 后路刷麸
    2.3 中路打麸
    2.4 提取麦胚
3 影响粉色的因素
    3.1 小麦籽粒化学成分
    3.2 增白剂
4 影响面粉单位耗电能因素
    4.1 小麦的结构力学特性
    4.2 小麦的硬度
5 小麦的成分在制粉过程中的变化
    1) 水分
    2) 淀粉
    3) 灰分
    4) 胚
6 结束语

(6)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理论的IPCE战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对象及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第二章 核工业理化院战略研究背景
    2.1 核工业军转民概况
    2.2 核工业理化院军转民概况
    2.3 核工业理化院民品现状
第三章 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模型-战略之剑
    3.1 持续竞争优势
    3.2 价值的来源
    3.3 战略理论概述
    3.4 战略之剑
第四章 战略定位与战略原则
    4.1 行业能力分析
    4.2 战略定位
    4.3 战略原则
第五章 资源整合
    5.1 资源整合的形态
    5.2 资源整合与持续竞争优势
    5.3 组织结构与价值链
    5.4 速度与质量
第六章 核工业理化院战略分析
    6.1 核工业理化院产品分析
    6.2 核工业理化院环境分析
    6.3 SWOT分析及竞争优势的来源
第七章 核工业理化院发展战略
    7.1 核工业理化院民品总体发展战略
    7.2 核工业理化院支柱产品发展战略
    7.3 执行与持续竞争优势
第八章 结论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 谢

(7)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系)磨粉品质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分类
    1.2 小麦籽粒物理特性
        1.2.1 小麦籽粒形状与颗粒尺寸
        1.2.2 小麦的单籽粒测定系统
        1.2.3 千粒重和单粒重
        1.2.4 容重
        1.2.5 硬度和角度率
        1.2.6 种皮颜色
        1.2.7 其他籽粒品质性状
        1.2.8 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1.3 小麦的磨粉品质性状
        1.3.1 出粉率
        1.3.2 面粉灰分
        1.3.3 面粉颜色(白度)
        1.3.4 磨粉功耗
    1.4 关中地区小麦品质研究概况
        1.4.1 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原理与方法
        1.4.2 关中小麦品种资源品质现状研究
        1.4.3 关中小麦籽粒结构与磨粉品质
        1.4.4 关中小麦的蛋白质品质
        1.4.5 关中小麦品种的食品制作适应性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小麦籽粒物理性状测定
        2.2.2 小麦磨粉品质性状分析
        2.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1999/2000 年度参试小麦的籽粒物理性状和磨粉品质
        3.1.1 籽粒物理性状
        3.1.2 籽粒形状
        3.1.3 磨粉品质性状
    3.2 2000/2001 年度参试小麦籽粒物理性状和磨粉品质
        3.2.1 籽粒物理性状
        3.2.2 籽粒形状分析
        3.2.3 磨粉品质性状
    3.3 关中部分小麦品系磨粉品质的年际变化
    3.4 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3.4.1 籽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3.4.2 籽粒形状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
        3.4.3 籽粒性状与磨粉性状的相关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8)小麦碾皮技术发展应用简单回顾及其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国内外发展简况
    1.1 国外发展简况
    1.2 国内发展简况
2 碾麦(机)设备发展应用
    2.1 MNML.30型立式碾米机
    2.2 NZ组合碾麦机
    2.3 佐竹精麦机
    2.4 FNPF18/18B碾麦机
    2.5 SGP型小麦脱皮机
3 碾皮技术应用意义及优势
4 问题与讨论

四、美国KSU短粉路机组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辊式磨粉机理及磨辊磨损特性研究[D]. 张克平. 兰州理工大学, 2012(04)
  • [2]高效节能小麦粉加工技术研究[D]. 马洪娟. 河南工业大学, 2011(03)
  • [3]世界面粉工业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 张元培. 粮食加工, 2010(01)
  • [4]关于小麦的磨粉品质与制粉适应性的探讨[J]. 纪建海,白瑞平,李武平. 粮食加工, 2006(04)
  • [5]影响小麦磨粉品质相关因素的探讨[J]. 纪建海,白瑞平,闵伟红. 面粉通讯, 2006(03)
  • [6]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理论的IPCE战略管理研究[D]. 孟琰彬. 天津大学, 2004(01)
  • [7]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系)磨粉品质性状研究[D]. 欧阳韶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4)
  • [8]小麦碾皮技术发展应用简单回顾及其前景[J]. 张晋民. 粮食与油脂, 2002(08)
  • [9]面粉工业发展与制粉技术创新的思考[A]. 李林轩. 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 2002
  • [10]美国KSU短粉路机组概况[J]. 窦履豫. 西部粮油科技, 2000(06)

标签:;  ;  ;  

美国KSU短粉路单元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