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模糊排序方法

工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模糊排序方法

一、工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模糊排序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师澜[1](2020)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促进区域合作的重大构想,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的逐渐推广深化,沿线各个国家都进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复杂多变且先天脆弱,由于过度开采、人类活动频繁、能源产业增加和城镇化加速等原因,使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进行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研究,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境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及监管制度,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思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价。首先在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相关背景的前提下,结合生态环境风险理论,以环境受体为分类标准对丝路经济带的风险源进行具体分析,并从土壤、大气和水资源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风险的表现,最后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在风险评估环节,本文以环境风险系统理论为基础,严格遵循系统性、代表性等原则,从风险源的危险性、风险受体的脆弱性以及控制机制的有效性三个方面选取共14个评价指标,选择沿线40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熵值法、加权平均法等得到各指标层数据总得分,建立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得到生态风险指数,并对计算结果从危险性因子、脆弱性因子、有效性因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在风险控制环节,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解决既有环境问题和预防潜在环境风险的角度提出制度层面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结合会计理论,以环境成本作为核算方式,将环境会计核算融入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区域生态环境风险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在作为样本研究的40个沿线国家中,低风险水平国家21个,中等风险水平国家17个,高风险水平国家2个。低风险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高风险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亚、南亚、北非。从整体看,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环境风险仍不容乐观,虽然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但是通过沿线各国的交流合作,借鉴低风险国家的环境保护经验,同时中高风险国家采取行动控制风险规模,目前的状况可以得到改善。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与指导建议。

郭子琦[2](2020)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斜拉桥作为我国跨越江河湖海等深水地形的最主要桥型,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斜拉桥快速发展的同时,施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具有工序繁多、技术复杂、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敏感、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安全风险,加强对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确保工程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对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的理论研究和科学的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还相对薄弱,这与工程实践中对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现有的理论研究还不相适应。因此,开展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具有较大的工程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对于将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桥梁风险和其他风险研究领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带来的施工安全风险特征,分析各风险的影响关系,建立了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空间,并进一步建立基于模糊理论的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辨识模型,对空间内各层安全风险进行排序。其次,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一方面通过考察总风险和子风险风险值的变化趋势,实现对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不同风险的控制效率,实现对风险控制效率敏感程度差异的评价。同时还可以通过逐渐加大重要风险的控制投入比例,考察不同风险管理资源的投入方案对风险水平变化的影响,实现风险管理资源投入方案的优化。本文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拓展了一般风险评价的概念,形成了从风险评价到风险管理控制优化一体化的新概念。再次,分别从人为风险、物的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和技术风险的角度对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后,以某大跨径斜拉桥2#和3#主墩深水施工为例展开安全风险研究。通过仿真结果得出:项目最终为重大风险水平,风险值为18.08;五种风险的控制效率对总风险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人为风险,物的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最优风险控制投入方案为:人为风险35%、物的风险35%、管理风险10%、环境风险10%、技术风险10%。

陈玢晶[3](2019)在《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协同模式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完善,各地政府相继启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水利水电项目、化工和能源工程项目等。重大工程由于建设周期长、系统复杂、参与主体多等特点,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多种风险,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和社会不稳定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明确指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目前对重大工程安全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工程内部安全风险管控,也有学者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研究工程外部社会风险治理,但仍然缺乏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角度研究重大工程安全风险。因此,本文以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全寿命周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安全屏障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2-模网络分析法系统地对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进行研究。(1)在充分理解重大工程和社会公共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对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内涵与三维协同模式。(2)通过搜集事故案例,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分析了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的事故致因。基于风险的一般生成机理和安全屏障失效理论,提出了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形成机理:风险因素→预防性安全屏障失效→风险事件→减缓性安全屏障失效→风险结果,并通过实际重大工程内外部社会公共安全事故对形成机理进行了示例说明。(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借助文献和案例识别出了27个影响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因素和11个利益相关者,并以此构建出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和利益相关者识别清单。(4)基于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和利益相关者识别清单,通过整理43个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形成了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安全风险因素”2-模数据矩阵和关系网络。借助2-模网络分析方法对利益相关者和安全风险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及安全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将11个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和27个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因素划分为核心-半边缘-边缘3类。(5)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从治理主体、治理过程和治理工具三个维度构建了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协同模式。首先,从治理主体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协同措施。然后,从治理过程入手,明确了各个阶段应重点关注的安全风险和主要的治理主体。最后,从治理工具入手,基于技术设备、组织管理、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四个维度,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风险的具体治理措施。

冯海杰[4](2018)在《工业大数据背景下的石化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石化企业生产过程操作流程复杂,危险源分布广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风险评估对于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为科学合理地展开风险评估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石化企业中逐渐普及,石化生产过程所采集的数据得到了爆发式增长,催生出具有多层次、时空特性的石化工业大数据。目前,工业大数据已经在安全领域得到了一些探索应用,但相应的理论还未成熟。如何将工业大数据与传统风险评估相结合以提升风险评估水平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如下:(1)针对如何有效管理安全数据的问题展开数据定义研究,提出了一种石化企业安全大数据结构化方法。首先阐述了安全大数据的内涵和分类,并对各类安全数据的特点展开调研分析,提出各类安全数据的结构化描述形式和数据表定义。接着,将经典TE过程扩展成一个虚拟工厂——TE Smart Plant,并以TE Smart Plant为例分析了各类安全数据的获取处理流程和实例化展示。本章工作旨在为石化安全数据管理提供一种参考思路。(2)针对传统风险分析技术无法捕捉过程系统动态风险特征的需求展开风险评估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动态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充分结合了传统风险分析方法和贝叶斯网络的优势,利用贝叶斯网络的强大推理分析能力可实现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同时可引入工业现场安全数据进行风险迭代更新,从而实现模型的持续学习和动态风险分析。(3)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安全数据融合的火灾事故风险预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流程:考虑到火灾发生时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将发生变化,利用CUSUM算法检测环境数据中潜在的数据分布变化,并通过特征级数据融合产生报警信息;结合从视频监控数据中提取的火灾发生概率,利用D-S证据理论对上述多源安全信息进行决策级融合,推理得到最终火灾发生概率。本方法可有效降低误报警率。

贺文章[5](2016)在《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作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国内社会的重视。而水平井压裂技术作为页岩气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页岩气开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平井压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需要大面积、规模化、连续钻井,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压裂过程中容易造成的健康、安全、环境问题,本文采用事故链的理论对其进行风险辨识,建立以水平井压裂卡钻为目标层的层次模型,将影响压裂的主要因素分为四大类,同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影响压裂卡钻的各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法,形成水平井压裂卡钻的风险预测量化系统。为更具体地对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作业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本文以压裂起钻故障为顶事件建立事故树分析模型,通过对事故树进行定性分析,得出最小割集的数量有81个,即导致压裂起钻故障的基本事件组合有81种,说明该事件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对于水平井压裂过程的不确定性,应用三角模糊的方法计算出顶事件的模糊概率,并对常规的模糊危险程度标准进行优化,判断系统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从基本事件的模糊概率重要度排序可以看出,管理缺陷、安全意识差和经验不足在事故的发生中占主要因素。所以在页岩气水平井压裂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和安全培训,控制人因失误概率。此外,压裂液作为压裂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控制事故的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作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控制措施,为压裂过程中的安全决策管理奠定了基础。

牛帅[6](2016)在《海洋油气集输容器失效事故树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是将海上油田采出的产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将其输送上岸的全过程,是海洋油气开采系统的重要部分。由于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会受材料、设计、制作、安装、管理、腐蚀、和施工等原因影响而发生失效。轻者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停产整顿,重者会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对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进行失效形式的事故树评价分析,发现影响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的主要风险因素,明确油气集输系统薄弱环节,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事故统计,对失效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和分类;对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失效形式的事故树模型,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导致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的主要风险因素;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失效因素的风险等级和重要度大小;运用道化学评价法进一步分析比较评价结果;根据安全评价结果和实际系统运行环境,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预防和防护措施;建立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为系统可靠性评价分析建立有效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收集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相关数据,对比国内外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事故统计数据,分析影响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风险因素,其主要因素有:容器设计施工质量,运行环境,腐蚀,第三方破坏,管理不善等。其次,建立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形式的事故树模型,运用事故树评价法定性地评价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系统失效因素,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度。再次,结合事故树分析软件、统计数据、模糊数学和专家打分法对基本事件概率进行运算,得出定量分析结果,确定主要风险因素。进而,运用道化学评价法对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系统进行分析,对比事故树评价结果。针对两次评价分析的结果,识别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系统的主要风险因素和运行过程的薄弱环节,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实际系统运行环境,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管理办法和预防防护措施,为海洋平台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确保海洋平台的安全生产。最后,为了更好的对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建立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对系统进行三方面的可靠性评价分析:安全可靠性评价分析、环境可靠性评价分析和经济可靠性评价分析。

刘雪宁[7](2015)在《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后的评估研究》文中指出在维持生命和环境中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水就不会有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质排入到自然环境中,环境接连出现问题。在所有的环境问题中,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得江河流域的水质恶化,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尤其是近年来,国内重大的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接连发生,使水环境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样也使水环境突发污染的应急工作倍受关注。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技术、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在水环境突发污染发生后对应急操作过程,环境损失过程以及后期修复过程进行评估,并针对生态修复给出对策,从而有效地完善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体系,提高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水平,减小水环境突发污染对社会、经济及生态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为污染发生后的生态修复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开展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评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是在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发生并采取应急处理之后,通过对应急工作中的各个过程进行分析,对评估体系中每一个指标定量处理并给出具体的分值标准,之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对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操作过程进行评估,从而判断应急过程是否得当;对环境损失程度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进行判断,其中,在对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从量化损失入手,判断出经济损失为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并准确地划分出空间和时间边界,之后建立生态经济损失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之后,根据不同的补偿计算方法对生态经济损失的补偿予以计算,为应急后的损失赔偿提供规范;对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根据修复的目标和专家评定给予评分。这样,将生态修复的结果分为五个级别,来对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估。并给出生态修复的建议和方案,为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后的生态恢复打下基础。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过程编写出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后评估导则,为我国其他同类水环境流域开展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后评估提供一个通用的准则,为以后的应急后评估工作打下基础。

冉猛[8](2014)在《突发跨界环境污染信息图谱与模糊多目标群决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环保力度,不断普及全民环保意识,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仍然无法阻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在我国频繁爆发。特别是流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极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跨界污染,能否及时处置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将决定流域健康与生态系统安全的受害程度,轻则会影响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重则可能进一步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安全、稳定以及国际关系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信息图谱与基于模糊多目标的群体决策模型,设计开发基于WebGIS的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与群决策平台,提高我国应对突发跨界环境污染事件环境风险交流与协同群体决策的能力。基于信息图谱理论,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专题讨论等方式识别出突发跨界环境污染事件下利益相关方。采用梯形模糊数层次分析法(FAHP)与层次聚类分析中Ward方法的欧氏距离平方法实现了利益相关方关注信息排序与关注等级划分。利用GIS可视化技术与空间分析技术制作单元专题信息图谱,实现了风险交流信息图谱的可视化。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洪泽湖段为示范区域,构建了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信息图谱。在对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信息图谱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确定出5个决策目标变量,分别是处置时间、消耗费用、工程实施、环境影响与健康风险,其中,除工程实施为效益型目标外剩余的4个为成本型目标。基于模糊集理论解决决策目标变量与决策目标权重的定性、定量问题,克服实际决策中往往伴随的目标冲突、主观判断等不确定信息难题,建立模糊多目标群决策模型。利用科学化的模糊优选算法对假设案例进行模拟仿真,采用基于正负理想解的优属度矩阵实现多人群体决策与备选方案排序,结果表明模型可行正确。基于.Net平台,采用C#作为程序设计语言,采用SQLServer2000和VisualStudio2008为主要开发工具,对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与群决策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程序化。系统包括信息图谱管理、决策预案管理与系统管理三大功能模块。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洪泽湖段为示范区域对系统进行应用研究,结果实现了该示范区域风险交流信息图谱的可视化。

粟榆[9](2014)在《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在此过程中,环境生态灾难、交通工具事故、缺陷产品责任、大规模职业伤害、公共场所恐怖事故等大规模侵权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均呈加大的趋势。因此,德国社会学家贝克(Ulrich Beck)认为今天的社会是风险社会,不是工业社会;是风险文明,不是工业文明。’拜科技发达之赐,各种风险及其诱发因素已是今非昔比,这些均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潜在隐患。随着我国民事法律尤其是保护民事主体权益侵权法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大规模侵权者在面对众多受害人高额索赔时往往无能无力,在部分波及面广、影响大的事件中,由于受害人没有得到充分赔偿,更引发了严重的次生灾害和间接经济损失,酿成重大社会风险。如何应对日益频发的大规模侵权损害事件,建立合理有效的损害赔偿制度以保障受害人获得经济赔偿的权益,成为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亟待研究并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市场化损害赔偿重要手段之一的责任保险,其在大规模侵权事件赔偿中的独特作用以及有效性,已经引起政府、相关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激发了学者们对其研究的热情。例如,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核污染保险等领域,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学者们以及实务界已经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值得期待的研究成果。但是,基于法律责任风险的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研究,其有效性及可行性受到了法学和保险实践的质疑,尤其是在责任保险发展严重滞后的我国,责任保险能否承担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其权威性、可行性、合理性的问题,不能草率行事。虽然实践中已经存在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产品,但由于开发时间短,所需数据积累不够,对其科学性及合理性尚需作进一步的检验。在国外,虽然有研究文献提及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但是其内容多散见于各个具体险种,研究碎片化,难有系统、全面的理论分析,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研究成果也不丰富。因此,综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缺乏对构建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理论指导及实践支撑。围绕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问题,论文分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大规模侵权基本理论及明确责任保险在大规模侵权损害中的角色定位进行系统梳理。论文从责任风险视角对大规模侵权的基本内涵予以界定,将现实中与大规模侵权相似的突发事故、人为巨灾进行比较,以期扩大研究视野。论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描述大规模侵权的定义,为后续责任保险赔偿对象预设统一的逻辑起点。侵权责任与责任保险功能的融合、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带来责任保险功能的演化、可保风险条件的弱化及保险业创新为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制度层面对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主体及其合理性与否进行比较,指出责任保险运用于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符合责任保险的职能特征,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将发挥其社会“安全网”、节约社会成本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倡导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理念。第二部分,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在这一部分,论文从我国现实损害及现行法律规定的角度,分析我国主要领域大规模侵权责任风险,较为全面的阐述了责任保险在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中的运用,客观评价我国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运用现状。指出在我国,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依然缺位,只是作为一种保险业务由部分公司经营,表现为责任保险在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中保障程度不高、经营技术落后,经营风险集中。除此之外,由于保险人对大规模侵权责任风险秉持规避或严格限制原则,因此相关保险产品匮乏,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市场呈现供需双冷的局面。第三部分,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国际经验。在这一部分,论文对美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实践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美国法院在大规模侵权领域的司法判决先例与责任保险制度对其他国家有着重要影响。法律制度变化、责任索赔增长率的不断上升、大规模侵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累积以及广泛影响,推动了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经营模式、承保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从中获得对影响我国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构建并推进其运用因素的认知,使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业务有长足发展,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在实施中得以不断完善。第四部分,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构建。在这一部分,论文从立法、保险赔偿模式、产品设计等方面探讨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构建及实施细则。我国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完善大规模侵权和责任保险两个层面的立法,不断更新、完善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法的配套制度。论文指出,根据大规模侵权的一般理论和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现实,建议选择强制性的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论文还从技术层面深入探讨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产品的设计,运用保险产品设计原理分析并规定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合同内容及定价要素。第五部分,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赔偿困境及其突破。在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基础上,分析由于大规模侵权可保性与可负担性矛盾导致的经营困局;从保险经营角度,设计限制性条款、再保险安排、资本市场转移等方面深刻剖析分散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的经营风险;同时论文指出,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应该做到与群体诉讼、赔偿基金、第一方保险与社会保险等其他赔偿方式的有机衔接,应规定各种赔偿方式在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优先秩序原则。

吴侃侃[10](2012)在《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境风险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人类活动和各种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目前国内外的环境风险评价中,未见在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中应用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区域战略决策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缺少系统性研究,其评价结果也较难为区域战略决策提供明确的结论。海岸带作为海陆作用明显的区域,其生态系统面临人类开发活动带来的巨大压力。故针对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亟待研究,以避免决策失误而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及方法进行比较,总结了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通过对海岸带区域的特性的了解,明确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对环境风险评价的需求,针对现有评价存在难以支持决策的问题,构建了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在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的构建中,参考国内外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海岸带区域特性,设计了一种新的以多维决策法为基础的区域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包括战略决策制定前的环境风险评价以支持决策备选方案的制定、战略决策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价以支持决策方案的确定,和决策后的环境风险评价为管理决策服务。在方法体系的构建中,参考国内外应用较多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通过各种方法优缺点的比较,并结合海岸带区域的特性、海岸带区域主要存在的环境风险类型、以及上述基于多维决策法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三个主要阶段中各自的内容和要求,遴选各阶段适合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构建了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体系。包括战略决策制定前的回顾性和现状环境风险评价以及专家评判法等方法;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多维决策法(Multi-Dimension Decision Mking, MDDM)和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以及为管理决策服务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如概率统计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本文在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备选方案选择阶段应用了当前决策方法中较为盛行的MCDA的技术路线和相关方法,并将其与MDDM同时应用于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项目的厦门湾和罗源湾案例中,通过应用过程和评价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MCDA和MDDM主要有以下差别:从应用过程的比较可以看出:(1) MCDA对评价数据的要求较高,MDDM对基础数据资料的处理更为全面、客观;(2) MCDA仍存在指标选择、指标的标准值确定和权重分配等问题;(3) MCDA相对多维决策法有更明确的评价流程,而MDDM比选备选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强。尽管两种方法最终决策评价的结果较为一致,但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1)MDDM的结果与公众参与的结果基本一致,而MCDA在罗源湾石油化工风险方面评价的结果与公众参与的结果偏差较为明显;(2) MCDA对两种决策备选方案的决策结果差异不大,对决策的支持较模糊;而MDDM的决策结果较明晰,对决策支持程度明显优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本研究建立的以MDDM为基础的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打破了传统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并且能够通过MDDM有效支持决策,避免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环境风险失误,确保海岸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模糊排序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模糊排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资源丰富
        1.1.2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脆弱
        1.1.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使得生态环境风险显着
    1.2 研究意义
        1.2.1 丰富生态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1.2.2 解决区域内生态环境风险问题
        1.2.3 提供治理经验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 生态环境风险概述
        2.1.1 生态环境风险界定
        2.1.2 生态环境风险源分类
        2.1.3 生态环境风险成因研究
        2.1.4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识别
        2.2.2 风险评估
        2.2.3 风险控制
    2.3 述评
3.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识别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源分析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表现
        3.2.1 水资源短缺
        3.2.2 大气环境污染
        3.2.3 土地荒漠化
    3.3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的成因分析
        3.3.1 各国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相冲突
        3.3.2 能源合作方式粗放
        3.3.3 区域生态保护制度不完善
        3.3.4 环保激励监管机制不健全
4.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4.1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
        4.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1.2 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标选取
        4.1.3 风险受体的脆弱性指标选取
        4.1.4 控制机制的有效性指标选取
        4.1.5 指标体系建立
    4.2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数据与样本选取
        4.2.1 样本国家选取
        4.2.2 指标数据来源
    4.3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数计算
        4.3.1 指标数据权重计算
        4.3.2 生态环境风险指数计算
    4.4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及分析
        4.4.1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结果
        4.4.2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分析
5.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控制
    5.1 协调区域发展
        5.1.1 加强区域间对话协商
        5.1.2 改善合作方式
    5.2 完善生态环境风险控制机制
        5.2.1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5.2.2 建立全面的应急机制
    5.3 广泛推广环境会计核算方式
        5.3.1 环境会计核算方式下的资产负债表构建
        5.3.2 完善环境会计成本核算制度
6.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桥梁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大跨径斜拉桥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3 系统动力学用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第2章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理论基础
    2.1 风险的基本概念
        2.1.1 风险的定义与度量
        2.1.2 风险的本质、特征及分类
        2.1.3 风险辨识的概念
        2.1.4 风险评价的概念
    2.2 大跨径斜拉桥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2.2.1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的特殊性
        2.2.2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2.2.3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2.3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2.4.1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2.4.2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3章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3.1 建立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空间
        3.1.1 影响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的因素分析
        3.1.2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空间
    3.2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辨识模型选择
        3.2.1 传统的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3.2.2 模糊排序评价法的特点
    3.3 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施工安全风险辨识模型
        3.3.1 基于模糊排序评价法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步骤
        3.3.2 建立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辨识模型
        3.3.3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排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4.1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选择
        4.1.1 传统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4.1.2 系统动力学用于安全风险评价的特点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4.2.1 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步骤
        4.2.2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的系统边界
        4.2.3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的因果关系分析
        4.2.4 建立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4.3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4.3.1 确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4.3.2 确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变量或参数
        4.3.3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及步骤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5.1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概念
        5.1.1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定义
        5.1.2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
        5.1.3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流程
        5.1.4 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常用方法
    5.2 大跨径斜拉桥基础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2.1 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5.2.2 双臂钢围堰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5.2.3 承台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5.2.4 不同类型安全风险的控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风险评价模型的工程案例分析
    6.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案例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6.2 工程案例介绍
        6.2.1 某斜拉桥项目概况
        6.2.2 施工环境、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
        6.2.3 某斜拉桥2#和3#主墩施工风险特征
    6.3 建立某斜拉桥2#和3#主墩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6.3.1 建立安全风险空间
        6.3.2 安全风险因果关系分析
        6.3.3 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6.3.4 确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
    6.4 某斜拉桥2#和3#主墩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6.4.1 系统初始状态风险程度评价
        6.4.2 风险控制效率敏感程度差异评价
        6.4.3 确定最优风险控制投入方案
    6.5 某斜拉桥2#和3#主墩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建议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模型中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3)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协同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现状
        1.3.2 重大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1.3.3 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现状
        1.3.4 现有研究总结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概念界定
        2.1.1 重大工程的定义及分类
        2.1.2 社会公共安全
        2.1.3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
        2.1.4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
        2.1.5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三维协同模式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概述
        2.2.2 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类
    2.3 全寿命周期理论
        2.3.1 全寿命周期概述
        2.3.2 重大工程全寿命周期划分
    2.4 安全屏障理论
        2.4.1 安全屏障概述
        2.4.2 安全屏障分类
    2.5 协同治理理论
        2.5.1 协同理论
        2.5.2 治理理论
        2.5.3 协同治理理论及特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致因与形成机理研究
    3.1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3.2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3.2.1 事故致因理论
        3.2.2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致因
    3.3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形成机理分析
    3.4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3.4.1 工程内部安全风险事故形成机理——以列车碰撞事故为例
        3.4.2 工程外部安全风险事件形成机理——以PX项目群体性事件为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风险与利益相关者识别
    4.1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识别与分类
        4.1.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风险识别
        4.1.2 基于案例分析法的风险识别
        4.1.3 风险因素确定与分类
    4.2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识别与分类
        4.2.1 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
        4.2.2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识别
        4.2.3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4.3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和利益相关者识别清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和安全风险关系分析
    5.1 2-模网络的内涵与分析方法
        5.1.1 2-模网络的内涵
        5.1.2 2-模网络分析方法
        5.1.3 UCINET工具介绍
    5.2 2-模数据矩阵构建
        5.2.1 数据基本情况
        5.2.2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安全风险”2-模网络构建
        5.2.3 可视化
    5.3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安全风险”2-模网络分析
        5.3.1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安全风险关系分析
        5.3.2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
        5.3.3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关系分析
        5.3.4 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三维协同
    6.1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多元主体协同
        6.1.1 多元主体协同现状
        6.1.2 多元主体协同存在的问题
        6.1.3 多元协同实现路径
    6.2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全过程协同
        6.2.1 决策立项阶段
        6.2.2 规划设计阶段
        6.2.3 建设施工阶段
        6.2.4 运营维护阶段
    6.3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工具协同
        6.3.1 技术设备屏障
        6.3.2 组织管理屏障
        6.3.3 法律制度屏障
        6.3.4 社会文化屏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事故案例
作者简介

(4)工业大数据背景下的石化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石化行业风险评估的发展
    1.3. 石化行业大数据的发展
        1.3.1 物联网在现代石化企业的应用
        1.3.2 工业大数据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和组织架构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组织架构
        1.4.3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石化企业安全大数据的结构化
    2.1 引言
    2.2 石化企业安全大数据的内涵
        2.2.1 安全大数据的定义
        2.2.2 安全大数据的分类
    2.3 石化企业静态安全数据结构化
        2.3.1 安全事故记录数据
        2.3.2 安全应急预案数据
        2.3.3 可靠性数据
    2.4 石化企业动态安全数据结构化
        2.4.1 DCS过程数据和报警数据
        2.4.2 人工/自动巡检数据
        2.4.3 视频监控安全数据
    2.5 工业安全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设计
        2.5.1 视频监控大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2.5.2 DCS监控大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石化企业安全大数据的实例化
    3.1 基于TE过程扩展的TE Smart Plant
        3.1.1 TE Process介绍
        3.1.2 TE Smart Plant结构设计
        3.1.3 TE Smart Plant动态建模仿真
    3.2 静态安全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3.2.1 安全事故记录数据
        3.2.2 安全应急预案数据
        3.2.3 可靠性数据
    3.3 动态安全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3.3.1 DCS过程数据和报警数据
        3.3.2 人工/自动巡检数据
        3.3.3 视频监控安全数据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过程系统动态风险评估
    4.1 引言
    4.2 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4.2.1 故障树分析
        4.2.2 事件树分析
        4.2.3 Bow-tie分析
    4.3 贝叶斯网络简介
    4.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动态风险评估算法
        4.4.1 贝叶斯网络结构建立
        4.4.2 贝叶斯网络模型修正
        4.4.3 关键风险因素识别
        4.4.4 利用安全数据进行动态风险分析
    4.5 案例展示
        4.5.1 案例对象介绍
        4.5.2 案例对象建模
        4.5.3 风险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多源数据融合下的火灾事故风险预警与安全应急
    5.1 引言
    5.2 多源数据融合下的风险预警
        5.2.1 传感器数据融合
        5.2.2 决策级信息融合
    5.3 多源数据融合下的安全应急
        5.3.1 应急资源管理
        5.3.2 安全应急调度
    5.4 案例展示
        5.4.1 案例对象介绍
        5.4.2 基于CUSUM算法的火灾检测
        5.4.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风险预警
        5.4.4 多源数据下的火灾事故安全应急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5)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作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可行性分析
    1.4 课题的创新性
第二章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技术简介
    2.1 页岩气开发过程
    2.2 水平钻井技术
        2.2.1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2.2 地下水保护
    2.3 压裂技术
        2.3.1 压裂设计
        2.3.2 压裂过程
        2.3.3 压裂液
    2.4 压裂水资源管理
    2.5 发展前景与展望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平井压裂风险辨识与分析
    3.1 页岩气开发风险概述
    3.2 事故的形成
        3.2.1 事故链的构成
        3.2.2 风险辨识的过程
        3.2.3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3.3 层次分析法
        3.3.1 建立层次模型
        3.3.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3.3.3 单层次排序
        3.3.4 层次总排序
    3.4 模糊综合分析
        3.4.1 模糊综合分析的过程
        3.4.2 确定综合评判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裂风险的事故树分析与评价
    4.1 事故树的建立
    4.2 事故树分析
        4.2.1 对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的分析
        4.2.2 结构重要度分析
    4.3 模糊事故树的机理
    4.4 模糊事故树的应用
        4.4.1 三角模糊函数与分布
        4.4.2 计算顶事件的模糊概率
        4.4.3 模糊重要度分析
    4.5 控制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裂的优选分析和参数预测
    5.1 选井选层的模糊排序
        5.1.1 效用函数法
        5.1.2 线性排序法
    5.2 实例分析
        5.2.1 效用函数法的实例分析
        5.2.2 线性排序法的实例分析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施工参数预测
        5.3.1 神经网络算法
        5.3.2 压裂参数的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海洋油气集输容器失效事故树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及应用
        1.2.1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应用
        1.2.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组成
    1.3 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
        1.3.1 安全评价历史现状与发展
        1.3.2 海洋平台安全评价历史现状与发展
        1.3.3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现状分析
    1.4 本文研究主要目标与内容
第2章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研究
    2.1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形式
        2.1.1 失效意义及失效形式分类
        2.1.2 失效形式分析
    2.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机理
        2.2.1 失效机理与特点
        2.2.2 失效原因与预防
    2.3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事故
        2.3.1 国外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事故统计
        2.3.2 国内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事故统计
    2.4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风险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评价方法介绍
    3.1 安全系统工程
    3.2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3.2.1 安全评价方法介绍
        3.2.2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3.3 事故树分析评价
        3.3.1 事故树分析步骤和程序
        3.3.2 事故树运算法则
        3.3.3 事故树定性分析
        3.3.4 事故树定量分析
        3.3.5 事故树重要度分析
    3.4 模糊数学
        3.4.1 模糊集和模糊数定义
        3.4.2 模糊集和模糊数运算法则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事故树分析
    4.1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因素分析
    4.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案例分析及数据统计
    4.3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事故树建立
    4.4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事故树分析评价
        4.4.1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事故树定性分析评价
        4.4.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事故树定量分析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主要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5.1 风险因素分析
    5.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风险因素研究目的和任务
    5.3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主要风险因素分析步骤
    5.4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5.4.1 失效主要风险因素分析方法
        5.4.2 失效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5.5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失效主要风险因素分析结果对比
    5.6 预防、管理措施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
    6.1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可靠性评价研究
        6.1.1 系统设备可靠性分析
        6.1.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可靠性评价方法
    6.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可靠性评价模型建立
        6.2.1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可靠性评价内容
        6.2.2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可靠性评价方法
        6.2.3 海洋油气集输压力容器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7)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后的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现状
        1.3.2 应急评估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处置的相关理论分析
    2.2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后评估的相关理论分析
    2.3 模糊综合评估相关理论分析
        2.3.1 模糊理论
        2.3.2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2.3.3 权重的确定方法
第三章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过程回顾评估的研究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3.1.2 指标筛选的原则
    3.2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评估指标的研究
        3.2.1 应急预防分析
        3.2.2 应急保障分析
        3.2.3 应急响应分析
        3.2.4 应急决策分析
        3.2.5 应急恢复分析
        3.2.6 应急后续生态影响的分析
    3.3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分析
    3.4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评估指标的定量化
        3.4.1 定量评分步骤
        3.4.2 评估指标的定量值确定
    3.5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评估指标权重分析
        3.5.1 指标体系
        3.5.2 权重的确定
        3.5.3 权重结果分析
    3.6 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3.6.1 二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3.6.2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评估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后环境与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
    4.1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后生态环境损失评估
        4.1.1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后生态影响的分析
        4.1.2 应急后续生态影响评估指标的定量化
    4.2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后生态经济损失评估
        4.2.1 量化突发性水污染对环境和资源影响的基本原则
        4.2.2 突发性水污染的事故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判定
        4.2.3 突发性水污染生态经济损失的空间和时间边界的划分
        4.2.4 突发性水污染生态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及经济损失分析原则
    4.3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后生态经济补偿的评估计算方法
        4.3.1 分类计算法
        4.3.2 当量计算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后生态修复评估的研究
    5.1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后生态修复评估
        5.1.1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后生态修复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1.2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5.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1.4 评价标准
    5.2 常用的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后生态修复技术
        5.2.1 物理修复
        5.2.2 化学修复
        5.2.3 生物生态修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8)突发跨界环境污染信息图谱与模糊多目标群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跨界环境污染管理研究现状
        1.3.2 风险交流信息图谱研究现状
        1.3.3 模糊多目标群决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模糊层次分析法
        2.2.2 聚类分析
        2.2.3 模糊优选算法
第3章 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信息图谱
    3.1 引言
    3.2 风险交流信息图谱构建流程
        3.2.1 利益相关方确定
        3.2.2 利益相关方关注信息清单概括
        3.2.3 关注信息清单分类排序与等级划分
        3.2.4 信息归纳与概括
        3.2.5 图谱单元生成
        3.2.6 风险交流信息图谱生成与表达
    3.3 风险交流信息图谱案例应用
        3.3.1 研究区域概况
        3.3.2 长江-洪泽湖段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信息图谱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多目标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群决策模型
    4.1 引言
    4.2 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模糊多目标群决策模型构建
        4.2.1 多目标决策模型
        4.2.2 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
    4.3 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模糊多目标群决策模型算法
    4.4 算例演示与筛选评估
        4.4.1 算例概况
        4.4.2 算例评估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WebGIS 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与群决策平台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框架结构
        5.1.2 系统流程设计
        5.1.3 系统功能设计
    5.2 系统开发平台
    5.3 系统应用实例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9)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2.3 对研究状况的总体评述
    0.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0.3.1 研究目的
        0.3.2 研究方法
    0.4 本文主要结构
1.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基础理论
    1.1 基于责任风险视角下的大规模侵权内涵
        1.1.1 大规模侵权释义
        1.1.2 大规模侵权与突发事件、人为巨灾的特点比较
        1.1.3 大规模侵权责任风险的本文诠释
    1.2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构建的理论依据
        1.2.1 大规模侵权与责任保险功能上的互补
        1.2.2 责任保险是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1.2.3 大规模侵权风险的可保性
        1.2.4 大规模侵权领域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
    1.3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的制度优势
        1.3.1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有效性
        1.3.2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公平性
        1.3.3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充分性
    1.4 本章结语
2.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2.1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开展的现实状况
        2.1.1 公共经营场所大规模侵权及相关责任保险现状
        2.1.2 道路与大型载客运输工具大规模侵权及相关责任保险现状
        2.1.3 大规模职业伤害及相关责任保险现状
        2.1.4 食品大规模侵权及相关责任保险的发展
        2.1.5 环境污染责任及相关责任保险现状
        2.1.6 董事与高管责任及相关责任保险现状
    2.2 责任保险在大规模侵权赔偿中运用的效果评价
        2.2.1 责任保险对大规模侵权赔偿水平低
        2.2.2 保险公司对大规模侵权缺乏承保意愿
        2.2.3 责任保险产品难满足大规模侵权市场需求
        2.2.4 再保险机制薄弱
        2.2.5 责任保险行业承受巨大税负压力
    2.3 责任保险在大规模侵权中运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2.3.1 立法缺陷抑制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市场需求
        2.3.2 承保大规模侵权“两高一低”的现实制约保险市场的有效供给
        2.3.3 潜在致害人对责任保险缺乏认同
        2.3.4 缺乏大规模侵权损失成本基础数据支持
    2.4 本章结语
3.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国际经验
    3.1 法律及司法发展与大规模侵权责任
        3.1.1 大规模侵权索赔方及责任方主体增多
        3.1.2 无过错归责原则推动了责任索赔范围的增长
        3.1.3 替代因果关系与市场份额理论扩大了责任索赔范围
        3.1.4 惩罚性赔偿提高了责任索赔标准
    3.2 政府共同经营与强制保险模式
        3.2.1 政府支持私营/公营合作方式
        3.2.2 强制保险模式
    3.3 创新保险技术承保大规模侵权
        3.3.1 承保范围逐步扩大
        3.3.2 量化限额、最低赔偿限额与免赔额
        3.3.3 “百慕大改良模式”与“索赔系列条款”
        3.3.4 大规模侵权成本及成本趋势的准确估算
        3.3.5 共同保险、再保险、自我保险与巨灾风险证券化
    3.4 本章结语
4.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的构建
    4.1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的法制建设
        4.1.1 构建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4.1.2 完善大规模侵权立法体系
        4.1.3 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4.1.4 大规模侵权与责任保险法律法规的相对统一
    4.2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的发展模式
        4.2.1 大规模侵权多元责任保险体系的建立
        4.2.2 实施大规模侵权强制责任保险的理论依据
        4.2.3 实施原则与组织架构
    4.3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的合同设计
        4.3.1 合同要素构成
        4.3.2 产品定价原则
    4.4 本章结语
5.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困境及其突破
    5.1 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的赔偿约束
        5.1.1 大规模侵权责任的估算风险
        5.1.2 赋予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索赔风险
        5.1.3 追溯责任及预期损害赔偿责任
    5.2 完善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经营的建议
        5.2.1 通过限制性条款抑制不断增加的侵权责任索赔
        5.2.2 依托再保险分散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风险
        5.2.3 借助风险证券化手段扩大大规模侵权责任风险容量
    5.3 构建与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相衔接的赔偿分担制度
        5.3.1 大规模侵权群体诉讼救济
        5.3.2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侵权责任赔偿基金
        5.3.3 第一方保险与社会保险
        5.3.4 不同赔偿方式的优先次序
    5.4 本章结语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Tables and Figures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重要性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原则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技术路线
        1.4.5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2.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相关概念
        2.1.1 风险
        2.1.2 环境风险
        2.1.3 环境风险评价
        2.1.4 相关概念及区别
    2.2 国内外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2.2.1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2.2.2 国内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2.2.3 小结
    2.3 环境风险评价的类型
    2.4 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
        2.4.1 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
        2.4.2 健康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
        2.4.3 事故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
        2.4.4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
        2.4.5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
        2.4.6 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
        2.4.7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小结
    2.5 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
        2.5.1 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
        2.5.2 事故风险评价的方法
        2.5.3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
        2.5.4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
        2.5.5 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
        2.5.6 评价方法小结
    2.6 总结
        2.6.1 研究进展总结
        2.6.2 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3章 海岸带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
    3.1 海岸带战略决策的内涵与特点
        3.1.1 战略决策的定义、内涵与分类
        3.1.2 海岸带区域的特点
        3.1.3 海岸带战略决策的内涵和特点
        3.1.4 海岸带战略决策的流程
    3.2 海岸带战略决策环境风险的特点和评价目的
        3.2.1 海岸带战略决策环境风险的特点
        3.2.2 海岸带战略决策环境风险的类型
        3.2.3 海岸带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3.3 海岸带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的构建
        3.3.1 现有环境风险评价相关技术路线的比较
        3.3.2 基于MDDM法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的构建
        3.3.3 海岸带战略决策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的特点
    3.4 海岸带战略决策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
        3.4.1 现有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
        3.4.2 评价方法的遴选和方法体系的构建
    3.5 小结
第4章 应用案例: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风险评价
    4.1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4.1.3 案例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4.2 厦门湾海岸带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风险评价
        4.2.1 研究区域概况
        4.2.2 数据资料及来源
        4.2.3 厦门湾海岸带地区主体功能决策前的环境风险评价
        4.2.4 厦门湾海岸带地区主体功能决策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价
        4.2.5 厦门湾海岸带地区主体功能决策后的环境风险评价
        4.2.6 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4.3 罗源湾海岸带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风险评价
        4.3.1 研究区域概况
        4.3.2 数据资料及来源
        4.3.3 罗源湾海岸带地区主体功能决策前的环境风险评价
        4.3.4 罗源湾海岸带地区主体功能决策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价
        4.3.5 罗源湾海岸带地区主体功能决策后的环境风险评价
        4.3.6 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4.4 案例的比较研究
        4.4.1 研究区域的比较
        4.4.2 应用过程的比较
        4.4.3 评价结果的比较
        4.4.4 评价技术路线和方法的反馈评估
第5章 论文总结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论文创新点
    5.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四、工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模糊排序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研究[D]. 师澜.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跨径斜拉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研究[D]. 郭子琦.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 [3]重大工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协同模式构建研究[D]. 陈玢晶. 东南大学, 2019(05)
  • [4]工业大数据背景下的石化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 冯海杰. 浙江大学, 2018(08)
  • [5]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作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D]. 贺文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6]海洋油气集输容器失效事故树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D]. 牛帅.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1)
  • [7]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后的评估研究[D]. 刘雪宁.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1)
  • [8]突发跨界环境污染信息图谱与模糊多目标群决策研究[D]. 冉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9]大规模侵权责任保险赔偿制度研究[D]. 粟榆.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 [10]海岸带区域战略决策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 吴侃侃. 厦门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工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模糊排序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