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全省果农科技文化培训促进果树生产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曲彦霖[1](2021)在《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评价及布局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2017年及2018年分别颁发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及《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明确提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到2020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1200万亩果品产业,在优化果品产业布局中强调确定59个水果生产重点区域,并同时对果树的栽培技术进行提升,以此来提高水果品质。从水果总产量上综合来看,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山东省水果总产量为2840万吨,占比在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0.4%,但其种植面积却远不及广东、广西、山西和新疆等省,而山东省的水果种植在农作物生产中具备优势。尤其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对水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理清山东省各地区水果业的竞争优势以及水果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对合理优化布局山东省水果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搜集大量的数据及查阅相关文献后,首先对山东省水果业生产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现状进行定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山东省水果业生产现状进行了整体性的整理认识;其次以比较优势理论和区位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水果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山东省17地级市水果生产的竞争优势进行测算,并对各县域范围内苹果、梨、葡萄和桃四类主要水果的生产竞争优势进行测算和可视化呈现;再次从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四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实证分析了山东省近20年水果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其中果园灌溉面积占比、种植规模、城镇化率、技术水平、劳动力资源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在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省水果优化布局的对策建议。
何莉[2](2021)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甘肃省四大苹果主产区苹果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是带动苹果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和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发展迅速,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甘肃苹果种植环节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甘肃天水、庆阳、平凉、陇南等四大主产区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四大主产区苹果品质,促进甘肃苹果增产、果农增收,充分发挥甘肃苹果产业优势,推动全省苹果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通过对质量管理的HACCP标准进行分析,分析苹果在种植环节的危害点,进一步找出关键控制点,基于大数据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确定了苹果种植环节的控制限值、监管及纠偏措施,建立了在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种植计划表。其次,运用调查法对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甘肃省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效果显着,质量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标准逐渐完善,但是果园质量管理方法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理论的知识认识不足。再次,对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AHP层次分析法、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法和比较法,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在苹果产业中的应用已得到普及和推广,但甘肃仍未将大数据技术普及推广在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中。将大数据技术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结合,可以改进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规范管理流程,确保数据处理的精准度,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苹果的品质,间接提高苹产量,从而增加果农收益。最后,分析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成本高;大数据质量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大数据技术与种植业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果农理念落后,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区域经济条件薄弱等制约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因素。同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政府宣传,树立果农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全面推广农业信息化应用,转变苹果主产区经济发展动力。
张兵[3](2021)在《河北省果农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河北省是水果生产大省,果品产业在河北省农业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河北省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水果种植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是必不可缺的生产要素之一。但河北省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可用于农业灌溉的用水十分有限,为保证果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果园灌溉用水效率,降低水分无效利用和损耗。果园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提质增产效果,可以改良果园内的生产环境,便于喷药、修剪和采果等果园管理工作。经过调查发现,河北省果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意愿较高,但实际采用率较低,且有弃用的现象。果农是否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果农节水技术的采用行为特征,对节水灌溉效率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河北省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河北省水果产业的生产现状、果园灌溉用水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并估算各地区果园的节水潜力;利用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 150户果农进行实地访谈调查,发现果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较高,但是实际采用率较低。对果农采用意愿和行为差异性的原因进行剖析,得出果农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水利基础设施、政府补贴范围等,是影响果农采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调研数据定量分析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适应性、有用性、有效性是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果农的自身素质和小规模经营模式限制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扶持方式对果农是否采用技术有重要影响;合作社和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范围和水平,在政府宣传、推广和果农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之间起重要的联结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高果农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建议:一是通过媒体、培训等方式提升果农对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政策的认知水平;二是加强政府在果园节水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管理,确保落实,提高投资效益,加强技术合理性建设,因地制宜;三是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四是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等。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对河北省不同地区不同果园的节水潜力进行了测算;对果农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和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剖析了果农采用意愿高,实际采用率低的原因。
史中胜[4](2020)在《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果树产业作为河南省新乡市具有优势的特色传统农业形式,近年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本文针对该区域主要果树进行产业问题调研,在考察果树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基础上,基本厘清了制约果树产业发展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产业调整、升级与转型提供参考依据。取得研究结果如下:1.弄清了果树产业的集中分布区域、主栽树种种类、经营主体变化、种植历史演变过程与结构现状等问题。在收集整理的2007-2018年间新乡市果树产业中的基础数据后,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结果发现新乡市果树产业主要集中在沿太行山区的辉县市、卫辉市,地处黄河滩区的原阳县、封丘县以及处于黄河故道区的延津县;以桃、核桃、苹果、柿子、梨为主栽果树树种;果树产业经历了从单一商品种植阶段到延伸为加工旅游融合发展阶段,再到目前的三产融合协调、有机有序的多层次发展阶段;经营主体从以家庭经营为主发展为家庭、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并存的新形式。近十余年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新乡市果树产业结构趋于“大集中、小分散”,果树种类更加丰富;桃、梨等大宗果品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猕猴桃、樱桃、树莓等新兴果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型逐步向市场导向型、质量效益型转变。新乡市果树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优质果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传统优势果树种类在果树产业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果树产业在新乡市各县区发展不均衡。2.调研了桃产业关键问题。对桃产业发展模式、销售情况、经营者群体素质、管理与技术水平、经营成本、组织化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制约桃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销售模式被动、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品种同质化严重、栽培模式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3.提出了应对策略。针对产业调研发现关键问题,提出新乡市果树产业应采取提高营销水平、推广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果树品牌、重视政策支持、加强协会建设等措施,推动产业节本增效和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实现整个果树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贺靖波[5](2020)在《榆林市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果品的消费,不仅需求大而且要求高,对安全、优质、新鲜果品的需求持续提升。果品也是各国一项重要的农产品,是我国农村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因此发展果业对改善民生、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榆林市经济发展强劲、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光照充足、空气清洁、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果业的区域优势;榆林市场空间广阔、销售渠道多元、交通运输发达,具有发展果业的市场优势;榆林果树种质资源丰富,共有野生及栽培果树品种60类600多个,其中以红枣、苹果和葡萄为目前发展的主体种类,其果品产量占榆林果业总产出超过84%。本文以红枣、苹果和葡萄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榆林果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佳县红枣为案例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榆林果业在果品生产方面,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是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波动很大。在结构布局方面,多集中在优势区域生产,红枣集中在黄河沿岸,苹果集中在南部丘陵沟壑区,葡萄集中在长城沿线风沙区。在产业培育方面,榆林对红枣已具备深加工的能力,但是规模较小,对苹果、葡萄的深加工还处于空白期,对红枣、葡萄的品牌培育尚未见到效益,但苹果的品牌体系已经建立。佳县红枣产业发展案例分析认为:从生产规模上看,佳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82万亩,非受灾情况下产量可达25万吨,已经颇具规模;从区域布局上看,佳县红枣分布的区域特点各异,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从红枣加工生产现状上看,佳县加工企业数量已有58家,已具备开发深加工产品的能力;从品牌资源上看,佳县红枣已获得世界级认证1项,欧美日等国认证2项,国家级认证4项,品牌资源丰富。但是佳县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连阴雨等极端气候频发造成红枣裂变、霉烂,甚至绝收,影响红枣产量;从业人员年龄高、学历低,素质不高,导致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影响果园生产效率;机械作业投入不足,缺乏品牌效益,产业化水平不高,红枣收购价格低迷,枣农生产积极性不高,影响果园效益。根据红枣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佳县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增加政府补贴、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共用品牌建设、建立实验基地和专家工作站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榆林果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气候干旱、晚霜频发、土壤贫瘠、秋雨过多等自然条件限制,还有产业化水平不足、专业人才和劳动力短缺且素质不高、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总体研究认为:榆林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优惠,提高对果业的支持力度;根据榆林地域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科学制定果业发展规划,促进果业在优生区域集中发展;从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标准化建设、完善仓储冷链建设、构建市场经营体系、打造品牌营销体系等方面着手,推进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果业整体效益;以外聘专家、建立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培训、加快科技转化等手段,做好对果业的科技支撑;通过建立防雹减灾服务体系,完善各类生产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防灾技术研发,以应对榆林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按照绿色兴农的理念,加强果品检测和监管力度,保障果品质量安全。最后,相信榆林果业必将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也将为榆林带来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重效应。
柳施展[6](2020)在《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各地区未来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现代化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2012年,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个概念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提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突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的紧迫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和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的建设要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期,高效的农机装备、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均会被引入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当中,从而更加需要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此次研究针对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问题而展开,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个县级市的10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共收集了568份有效数据。运用SPSS23.0计量软件对烟台市果农的基本情况、家庭收支比例、从业素质和培育现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农村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充分挖掘农民、职业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深层蕴含。以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依托,对我国自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提出以来的8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关于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的“三农”问题进行梳理。同时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与经验,以及山东省内临沂市、青岛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经验,为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工作提供对策和建议。针对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对策,从明确主体责任,加强政府引领。到明确培育目标、完善农民教育体系制度;完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衔接机制,推动农民参加职业高等教育培训;构建符合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发展的农业产业方向,完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培养造就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撑,才能更好的带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给农村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局面,才能把农民职业有前景、农业发展有奔头、农村生活有盼头的愿景变为现实。
刘会霞[7](2020)在《互联网下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的营销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以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工作,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规划》指出要重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倡导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鼓励电商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的营销。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互联网+”现代农业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果品类行业迈向现代化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果品类农产品的营销模式中,改变原有的营销模式。本文选取河北省辛集市作为研究主体,以当地特色果品类农产品销售作为载体,重点研究了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营销模式中。通过查阅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相关文献,以及实地的走访调查,了解辛集市的果品类农产品的现状、营销方式、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的传统营销模式和国内现行营销模式,结合网络营销4P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探索适合辛集市发展的“互联网+”果品类农产品个性化定制营销模式和互联网众筹营销模式。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将这两种模式推广到辛集果品营销中,在实践中得到验证。通过实验得到结论,引入这两种模式对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的营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的营销方式的转变,开启了新的网络营销模式,拓宽了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提高了果农和农产品企业的销售收入。新的营销模式有利于辛集市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希望本文研究的营销模式对以果品类农产品为标志的生产地区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吴小龙[8](2019)在《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业农产品产业经济也随之加速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农产品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年提高。陕西省作为水果种植全国第一大省,果业是全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典范,果业成为科技含量最高生态效益最好的产业。咸阳市是我国重要苹果生产基地,是陕西省年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咸阳市重要的支柱性经济产业。本研究以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等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实际调研法、梳理归纳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实际调查和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归纳了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总体来看,咸阳市近年来苹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建设不断突破,苹果产量稳步增加,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相关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苹果产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不仅实现了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还推动了传统苹果产业向现代化苹果产业的转变。随着近年来苹果产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咸阳市苹果市场需求和苹果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中暴露出的相关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诸如苹果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规模化产业水平较低,果品由于老品牌质量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政府对苹果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咸阳马栏红”的推广发展缓慢,苹品产出数量多与销售渠道少信息不对称导致价格偏低等问题,致使该地区的苹果产业发展缓慢,效益逐年降低,农民收入及咸阳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科学优化咸阳市苹果产业结构、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种植管理、增强咸阳市品牌苹果市场竞争力,加大苹果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苹果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等建议。
苗书溢[9](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苹果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将产供销实现一体化。榆林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对于优化榆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很强的助力作用,不仅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产业保障,更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支撑。苹果的产业化发展可以在保障农民个体利益的同时,提高榆林地区的农业竞争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其产业化深层次的效益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构建产业生产、配给、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有利于创造产业链各主体部分的共同价值;二是充分发挥产业优化集群效益,引导小农户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产业和区域规模发展,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内在发展动力。文章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总结和梳理国内外文献,对榆林地区苹果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国外农业产业化历程早于国内,其发展程度比中国成熟。目前国外苹果产业已形成产业链并向优势生产地区集中,产业各环节都采取机械化操作,形成成熟的产、加、供、销一体化。国内苹果产业正逐步向产业集中化发展,但仍然主要以劳动力为主,机械化水平落后,经营模式参差不齐。文章首先从定性角度介绍了本文应用的理论知识,包括:产业化,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区域理论,产业竞争力等理论研究,然后通过定量方法对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SWOT方法对榆林苹果产业发展进行竞争力分析,包括内部因素(优势和略施)和外部因素(机会和挑战),通过SWOT模型结合榆林地区自身特点给出SO策略,根据策略为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做了发展定位分析包括(市场定位,目标群体定位,价格定位,产品定位,产业定位),进而提出对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对策。根据对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SWOT策略分析,发现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在产量和种植面积方面相比延安地区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继续扩大发展。品牌竞争力方面需要改变策略,抓住政府扶持机会以及互联网发展时机,集中打造一批品牌,提高山地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合理规划榆林地区苹果产业定位,积极鼓励大型企业参与苹果产业的产供销发展,在保证山地苹果数量的同时积极推进苹果产业的绿色发展,强化绿色产品的理念,引导消费者积极消费绿色产品,制定绿色食品条例,加强绿色市场的管控。另外,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产业资金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培养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培训农民学习新知识,利用新技术,进而推进苹果产业化发展。
焦杨[10](2019)在《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民间俗语中,“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之说,是对苹果价值最直观综合表述。苹果中含有大量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成分,可以对食用者起到生津止渴、养心健脾、防癌抗癌、养血安神等作用,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苹果产业是彬州市农村改革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是彬州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是市域经济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苹果产业,对促进彬州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出口贸易、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村产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彬州市虽然已经具备了苹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在农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要建设果业强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在介绍了相关理论与概念后,通过对彬州市发展概况以及该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整理,再加之对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加以深入研究,同时学习借鉴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最终对彬州市发展苹果这一主导产业,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找出了彬州市发展苹果产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苹果质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苹果产业后续处理体系不完善、苹果配套管理服务体系薄弱、苹果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无公害果品生产能力不足、苹果生产技术水平不平衡、营销方式滞后单一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加速果园升级改造、提升无公害绿色苹果生产比率、强化科学采收储存、改变生产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力求彬州市苹果产业最终能够真正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强大支柱产业。
二、加强全省果农科技文化培训促进果树生产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全省果农科技文化培训促进果树生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评价及布局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农业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的相关研究 |
三 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数据来源 |
四 技术路线图 |
五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 竞争力 |
二 水果业 |
三 种植业区域布局优化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 比较优势理论 |
二 产业竞争力理论 |
三 区域规划理论 |
第三章 山东省水果业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一 恢复发展阶段 |
二 快速发展阶段 |
三 结构调整阶段 |
四 良性平衡发展阶段 |
第二节 山东省水果业布局现状 |
一 山东省水果业品种结构 |
二 山东省水果业地域分布 |
三 山东省水果业市场占有率 |
第三节 山东省水果生产集聚程度 |
一 行业集中度 |
二 生产集中度指数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分析及评价 |
第一节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分析 |
一 生产要素 |
二 需求条件 |
三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
四 经营主体与竞争对手 |
五 政府与机遇因素 |
第二节 山东省水果业竞争优势分析 |
一 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
二 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的评价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东省水果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山东省水果生产布局的理论分析 |
一 资源条件 |
二 经济社会因素 |
三 技术因素 |
四 劳动力因素 |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一 变量选取 |
二 数据来源 |
第三节 模型的选择与构建 |
一 数据检验 |
二 模型的选择 |
三 模型的构建 |
第四节 山东省水果生产布局的实证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布局优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 山东省水果业基本现状总结 |
二 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分析总结 |
三 山东省水果业实证分析结论 |
第二节 山东省水果业布局优化建议 |
一 因地制宜,优化品种选育和区域布局 |
二 研判水果业发展新形势,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
三 发挥水果优势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化生产 |
四 注重果园科技投入,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 |
五 积极培训新型农民,提高果园劳动力质量 |
参考文献 |
(2)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研究述评 |
3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2 理论基础 |
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内容 |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5.1 研究方法 |
5.2 技术路线图 |
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6.1 创新点 |
6.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标准 |
1 HACCP标准 |
2 苹果种植质量标准 |
3 苹果种植环节HACCP分析 |
3.1 苹果种植环节潜在危害点(HA)分析 |
3.2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
3.3 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苹果种植环节HACCP计划书 |
第三章 传统模式下甘肃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分析 |
1 传统模式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 |
1.1 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效果显着 |
1.2 质量管理技术不断提高 |
1.3 质量管理标准逐渐完善 |
2 传统模式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2.1 果园质量管理方法水平较低 |
2.2 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 |
2.3 对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 |
第四章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分析 |
1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现状 |
2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优势分析 |
2.1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管理标准化程度高 |
2.2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管理流程严格规范 |
2.3 大数据技术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效率高 |
2.4 大数据技术下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模式先进、数据处理精准 |
2.5 结论 |
第五章 大数据技术下甘肃省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
1 制约因素 |
1.1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苹果种植环节质量管理初期投资成本高 |
1.2 大数据质量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 |
1.3 大数据技术与苹果种植业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
1.4 果农理念落后,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
2 改进措施 |
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 |
2.2 建立健全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 |
2.3 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
2.4 加强政府宣传,树立果农信息化管理的理念 |
2.5 全面推广农业信息化应用,转变苹果主产区经济发展动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苹果大数据标准体系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3)河北省果农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6 理论基础 |
1.6.1 理性选择理论 |
1.6.2 农户技术采用理论 |
2 河北省水果生产及果园灌溉现状分析 |
2.1 河北省水果生产现状分析 |
2.1.1 果园面积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 |
2.1.2 果园产量呈下降趋势 |
2.1.3 缺水地区果园面积占比较大 |
2.2 河北省果园灌溉现状分析 |
2.2.1 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比例下降 |
2.2.2 果园用水量呈下降趋势 |
2.2.3 果园灌溉与地区缺水矛盾突出 |
2.3 果园灌溉节水潜力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河北省果农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
3.1 数据来源 |
3.2 被访农户基本特征 |
3.2.1 个人特征 |
3.2.2 家庭生产特征 |
3.3 果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特征 |
3.4 果农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分析 |
3.4.1 不同特征果农的采用意愿 |
3.4.2 不同种植规模果农的采用意愿 |
3.4.3 不同种植环境下果农的采用意愿 |
3.4.4 不同销售模式下果农的采用意愿 |
3.5 果农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
3.5.1 不同意愿果农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
3.5.2 不同特征果农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
3.5.3 不同规模果农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
3.5.4 不同种植环境果农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
3.5.5 不同销售模式果农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
3.5.6 技术应用效果估算 |
3.5.7 果农果园节水存在的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4 果农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影响因素选择分析 |
4.2 实证分析 |
4.2.1 模型的选择 |
4.2.2 变量选取与说明 |
4.2.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加大节水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 |
5.2.2 加大技术补贴力度和技术合理性建设 |
5.2.3 提高农业专业人才待遇和政府人员服务意识 |
5.2.4 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 |
5.2.5 持续推进农业用水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河北省果园灌溉情况调查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果树产业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果树产业发展经验研究 |
1.3.2 国内果树产业发展研究 |
1.3.3 河南省果树产业发展研究 |
第二章 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与现状分析 |
2.1 研究方法 |
2.2 结果分析 |
2.2.1 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历程 |
2.2.2 近十余年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变化 |
2.2.3 产业构成现状 |
2.3 小结 |
第三章 新乡市果树产业关键问题调研——以桃产业为例 |
3.1 调查区域与内容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
3.2.2 销售情况分析 |
3.2.3 经营者群体分析 |
3.2.4 管理与技术分析 |
3.2.5 经营成本分析 |
3.2.6 组织化程度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4.1 加强市场环境建设,提高营销水平 |
4.2 提高经营者素质,推行标准化生产 |
4.3 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
4.4 打造果树品牌,提高果品知名度 |
4.5 重视政策支持,增加发展动能 |
4.6 加强协会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新乡果树产业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榆林市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世界果业概括 |
1.2.1 世界果业生产 |
1.2.2 世界果业现状 |
1.3 中国果业概况 |
1.3.1 中国果业生产 |
1.3.2 中国果品的消费与耗损 |
1.3.3 中国果业现状 |
1.4 榆林市发展果业的优势 |
1.4.1 自然优势 |
1.4.2 经济强劲 |
1.4.3 交通便利 |
1.4.4 政府支持 |
1.4.5 市场广阔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的目的 |
1.5.2 研究的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榆林市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2.1 榆林红枣 |
2.1.1 生产情况 |
2.1.2 结构布局情况 |
2.1.3 产业化情况 |
2.1.4 品牌资源情况 |
2.2 榆林苹果 |
2.2.1 生产情况 |
2.2.2 结构布局情况 |
2.2.3 产业化情况 |
2.2.4 品牌建设情况 |
2.3 榆林葡萄 |
2.3.1 生产情况 |
2.3.2 布局情况 |
2.3.3 产业及品牌建设情况 |
第三章 榆林市佳县红枣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
3.1 佳县基本情况 |
3.2 佳县红枣产业现状调查分析 |
3.2.1 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 |
3.2.2 区域布局的调查分析 |
3.2.3 产业化情况的调查分析 |
3.2.4 品牌资源的调查分析 |
3.3 存在主要问题的调查分析 |
3.3.1 极端自然灾害频发 |
3.3.2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 |
3.3.3 产业化水平不足 |
3.3.4 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 |
3.4 佳县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
3.4.1 推进示范基地建设 |
3.4.2 大力推广技术成果 |
3.4.3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
3.4.4 强化公用品牌建设 |
3.4.5 建设试验基地及专家工作站 |
3.5 小结 |
第四章 榆林市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自然条件不理想 |
4.1.1 年自然降水量少 |
4.1.2 晚霜危害机率高 |
4.1.3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
4.1.4 秋雨过多 |
4.2 产业化水平不足 |
4.3 专业人才及劳动力短缺 |
4.4 思想认识不高 |
第五章 榆林市果业发展对策及展望 |
5.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
5.1.1 加强组织领导 |
5.1.2 加大政策支持 |
5.2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
5.3 推进果业产业化建设 |
5.3.1 培育经营主体 |
5.3.2 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 |
5.3.3 仓储冷链建设 |
5.3.4 果品市场建设 |
5.3.5 经营品牌体系 |
5.4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
5.4.1 启动外聘专家项目 |
5.4.2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
5.5 推进抗灾防灾体系建设 |
5.5.1 建立防雹减灾服务体系 |
5.5.2 完善各类生产设施建设 |
5.5.3 积极开展防灾技术研发 |
5.6 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5.6.1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
5.6.2 加大市场整治力度 |
5.7 榆林果业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对农民教育的研究 |
1.4.2 国内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民”、“职业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 |
2.1.2 “培训”、“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
2.1.3 “区域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品牌”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区域经济理论 |
第三章 烟台市部分地区果农现状调查分析 |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3.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农业现状 |
3.1.2 调查问卷设计与内容 |
3.1.3 调研时间与区域 |
3.1.4 问卷录入与整理 |
3.2 问卷可靠性分析 |
3.3 基本情况和收支状况分析 |
3.3.1 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析 |
3.3.2 不同年份的受教育程度样本对比分析 |
3.3.3 果园管理类型和收支状况分析 |
3.4 职业技能与品牌意识分析 |
3.4.1 基本技能情况分析 |
3.4.2 品牌意识与受教育程度分析 |
3.5 培育现状及培训意愿分析 |
3.5.1 培育现状分析 |
3.5.2 培训需求分析 |
3.6 数据的分析与总结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民培育的实践与经验 |
4.1 美国、日本等国家农民培训的实践与经验 |
4.1.1 美国农民培训的实践与经验 |
4.1.2 日本农民培训的实践与经验 |
4.2 临沂市、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与经验 |
4.2.1 临沂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经验 |
4.2.2 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经验 |
4.3 对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的启示 |
第五章 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对策与建议 |
5.1 明确培育主体,发挥政府主导 |
5.2 明确培育目标,完善烟台市农民教育体系制度 |
5.2.1 明确新型职业果农的培育目标 |
5.2.2 完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衔接机制 |
5.2.3 推广职业农民高等教育 |
5.3 构建符合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发展的农业产业新方向 |
5.3.1 打破固有模式,推行“线上”“线下”新型营销模式 |
5.3.2 做好品牌维护,建立产销区一体化农业生产模式 |
5.4 完善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现状调查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说明 |
致谢 |
(7)互联网下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的营销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果品类农产品营销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及解释指标 |
2.1.1 果品类农产品 |
2.1.2 “互联网+” |
2.1.3 “互联网+”果品类农产品 |
2.1.4 果品类农产品的营销模式 |
2.1.5 “互联网+”果品类农产品营销模式 |
2.2 互联网营销理论基础 |
2.2.1 4P营销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三章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现状分析 |
3.1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及营销现状 |
3.1.1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现状 |
3.1.2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营销方式及渠道现状 |
3.1.3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营销现状 |
3.2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营销的问题分析 |
3.2.1 销售渠道单一,配送能力弱 |
3.2.2 基础设施薄弱,互联网营销能力不足 |
3.2.3 营销人才缺乏 |
3.2.4 果品类农产品品牌营销不足 |
3.2.5 果品类农产品营销观念落后 |
3.2.6 营销成本增加,销售资金短缺 |
第四章 互联网+果品类农产品营销模式探索 |
4.1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 |
4.2 国内果品类农产品现行营销模式 |
4.2.1 网络营销模式 |
4.2.2 绿色营销模式 |
4.2.3 体验营销模式 |
4.2.4 精准营销模式 |
4.3 互联网下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 |
4.3.1 “互联网+”果品类农产品个性化定制营销模式 |
4.3.1.1 “互联网+”果品类农产品必要性研究及个性化定制方式 |
4.3.1.2 以团购型个性化定制为例进行可行性研究 |
4.3.2 互联网众筹营销模式 |
4.3.2.1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引入互联网众筹营销模式的必要性 |
4.3.2.2 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引入互联网众筹营销模式的可行性 |
第五章 完善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策略 |
5.1 组织建立专业农民合作社 |
5.2 加强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5.3 培养网络营销的专业人才 |
5.4 提高果品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水平 |
5.5 提高果品类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品牌知名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线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5 研究主要创新点 |
2 苹果产业发展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
2.1 苹果产业概念与特征 |
2.1.1 苹果产业的概念 |
2.1.2 苹果产业的基本特征 |
2.2 苹果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
2.2.1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
2.2.2 特色产业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2.2.4 产品差异化理论 |
3 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的状况分析 |
3.1 基础条件 |
3.1.1 自然资源条件 |
3.1.2 政府政策条件 |
3.1.3 苹果产业条件 |
3.1.4 社会科技条件 |
3.1.5 区域交通条件 |
3.2 咸阳市发展苹果产业的意义 |
3.2.1 增加农村农民收入 |
3.2.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3.2.3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3.2.4 促进城镇化发展 |
3.3 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3.3.1 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
3.3.2 种植规模基本建立 |
3.3.3 标准化生产逐渐完善 |
3.3.4 品牌创建初见成效 |
3.3.5 产业多样化发展不断推进 |
4 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
4.2 标准化程度不高 |
4.3 果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
4.4 规模化产业水平较低 |
4.5 产业发展投入不足 |
5 加快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优化区域苹果产业结构 |
5.2 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
5.3 增强苹果市场竞争力 |
5.4 提高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
5.5 加大苹果产业扶持力度 |
6 结论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1.5.1 对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 |
1.5.2 提出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定位 |
1.5.3 提出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苹果产业化 |
2.1.2 苹果产业发展定位 |
2.2 相关理论 |
2.2.1 产业发展理论研究 |
2.2.2 产业规划理论研究 |
2.2.3 产业定位理论研究 |
2.2.4 产业发展战略理论研究 |
第三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3.1.1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生产稳步增长 |
3.1.2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贮藏和加工逐渐成熟 |
3.1.3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
3.1.4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科技不断进步 |
3.1.5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新型经营体系逐渐生成 |
3.1.6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质量安全逐步提高 |
3.2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3.2.1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苹果技术相对落后 |
3.2.2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
3.2.3 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
3.2.4 基地建设和认证监管缓慢 |
3.2.5 市场占有率低 |
第四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地区苹果产业发展SWOT分析 |
4.1 优势(Strengths) |
4.1.1 地理优势 |
4.1.2 交通优势 |
4.1.3 品质优势 |
4.2 劣势(Weaknesses) |
4.2.1 产业化经营理念落后 |
4.2.2 贮藏条件差 |
4.2.3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
4.3 机会(Opportunities) |
4.3.1 苹果需求量大 |
4.3.2 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形成,销售渠道增加 |
4.3.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府政策支持 |
4.4 挑战(Threats) |
4.4.1 其他地区品牌竞争力 |
4.4.2 成本上升 |
4.4.3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4.5 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SWOT策略 |
第五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地区山地苹果产业发展定位分析 |
5.1 基本原则 |
5.1.1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5.1.2 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
5.1.3 因地制宜发挥榆林山地苹果产业优势 |
5.1.4 多方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
5.2 苹果产业发展定位分析 |
5.2.1 区域定位 |
5.2.2 市场定位 |
5.2.3 价格定位 |
5.2.4 产品定位 |
5.2.5 生产基地和经营主体定位 |
第六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6.1 大力提升苹果品牌 |
6.2 加快农业产业升级 |
6.3 推动山地苹果绿色发展 |
6.4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6.5 建立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 |
6.6 培养新型农民、科技人才 |
6.7 完善财政支持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线 |
2 相关理论及概念 |
2.1 相关理论 |
2.1.1 竞争优势理论 |
2.1.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 相关概念 |
2.2.1 现代农业 |
2.2.2 特色农业 |
2.2.3 品牌农业 |
2.2.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3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彬州市概况 |
3.2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3.2.1 彬州市苹果生产情况 |
3.2.2 彬州市苹果质量现状 |
3.2.3 彬州市苹果种植户情况 |
3.2.4 彬州市苹果销售现状 |
3.2.5 彬州市苹果产业重大项目实施现状 |
3.3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产业化程度不高 |
3.3.2 配套管理服务体系薄弱 |
3.3.3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 |
3.3.4 营销方式滞后 |
3.3.5 资金投入欠缺 |
3.3.6 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足 |
4 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的特点及经验 |
4.1 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4.1.1 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特点 |
4.1.2 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经验 |
4.2 庆阳苹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4.2.1 庆阳苹果产业发展特点 |
4.2.2 庆阳苹果产业发展经验 |
4.3 日本苹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4.3.1 日本苹果产业发展特点 |
4.3.2 日本苹果产业发展经验 |
4.4 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经验对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启示 |
4.4.1 发展合作组织 |
4.4.2 注重生产过程,生产安全食品 |
4.4.3 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农超对接 |
5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SWOT分析 |
5.1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 |
5.1.1 有适宜的自然环境 |
5.1.2 交通便利 |
5.2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劣势 |
5.2.1 苹果生产环节利润薄弱 |
5.2.2 交易市场层次低 |
5.2.3 信息流通渠道不畅 |
5.3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的机遇 |
5.3.1 彬县撤县设市带来新机遇 |
5.3.2 《彬州市五年果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带来新动力 |
5.3.3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带来新支撑 |
5.3.4 “互联网+”为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
5.4 彬州市苹果产业面临的挑战 |
5.4.1 进入外销苹果市场难度大 |
5.4.2 外来苹果挤占本地市场份额 |
6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
6.1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6.2 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2.1 对焦果业强市目标,强化果业规划实施 |
6.2.2 抓好果园更新改造,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
6.2.3 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信誉 |
6.2.4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拓宽果品营销市场 |
6.2.5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深化经营体系变革 |
6.2.6 健全服务机构,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四、加强全省果农科技文化培训促进果树生产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评价及布局优化[D]. 曲彦霖. 烟台大学, 2021(12)
- [2]基于大数据技术甘肃苹果种植环节的质量管理研究[D]. 何莉. 甘肃农业大学, 2021(11)
- [3]河北省果农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兵.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4]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 史中胜.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2)
- [5]榆林市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贺靖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6]烟台市新型职业果农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柳施展.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7]互联网下辛集市果品类农产品的营销模式研究[D]. 刘会霞. 河北地质大学, 2020(10)
- [8]咸阳市苹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吴小龙.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6)
- [9]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D]. 苗书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10]彬州市苹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焦杨.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