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任高教授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1](2018)在《祛风活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祛风活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探讨其改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临床症状作用及有效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机制,挖掘传统医学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而试验组则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中医祛风活络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1)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经过治疗,试验组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有效率79.31%。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更有优势。(2)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有效率53.57%,试验组在临床疗效上较对照组为优(P<0.05)。(3)在实验室指标方面,试验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实验指标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实验指标比较除血红蛋白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祛风活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证属风痰内蕴、瘀阻肾络者有良好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且在降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及提升血清白蛋白方面效果显着,药物安全。
饶克琅,吴国庆,徐斌权,张宝霞,熊珊珊[2](2017)在《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药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隐匿性肾炎血尿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成药组30例予血尿安胶囊口服,中药组30例予利咽饮口服治疗,中药联合针灸组30例予利咽饮口服联合针刺热敏灸。疗程1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计数及畸形红细胞计数。结果中成药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尿畸形红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及中药联合针灸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尿畸形红细胞计数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均低于中成药组(P<0.05)。中药联合针灸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尿畸形红细胞计数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中药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能减轻血尿患者尿中红细胞及畸形红细胞数量,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
商俊芳[3](2016)在《刘宝厚教授学术思想及从湿热论治肾病蛋白尿临证经验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刘宝厚教授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60余年,专注研究肾脏病40余年,是我国着名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家和肾脏病学专家,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肾脏病治疗经验,形成了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本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系统整理刘宝厚教授学术思想,在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肾病蛋白尿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诊治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刘宝厚教授从湿热论治肾病蛋白尿临证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对以“湿热不除,蛋白难消”学术思想为指导的经验方清热健肾汤进行了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客观分析其临床疗效。力求使独具特色的理论见解、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得以传承和发扬,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从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研究进展,综述示目前中医对蛋白尿的病位病机认识渐趋一致,多数医家认为其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三脏为主,标实以寒、湿、热、瘀等病因为主,导致肾失封藏、水谷精微从尿液外流所致,且本虚与标实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病久缠绵难愈。在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仍感很棘手,多数中医专家从整体论治兼顾虚实,多以补益脾肾为主,针对不同外邪选用祛风、清热、除湿、化瘀等治则,可取得良好疗效,但都做到“祛邪勿伤正,补虚勿壅滞”。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即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肾外表现和肾脏表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血尿、蛋白尿,紫癜性肾炎具有病情缠绵、反复发作的病理特点,肾损伤的发生及其损害程度直接决定该病的预后。现代医学对于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感染和变态反应有关。从中医理论分析,不外乎正邪两端,邪实以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等实邪为主,正虚则以肺脾肾三脏气虚及阴虚多见,脉络受损,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是其基本病机,其特点是本虚标实。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措施,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控制紫癜、蛋白尿、血尿以及改善患者过敏体质等方面卓有成效。具体治疗应进行辨病分期辨证治疗,首先分清急性活动期还是慢性迁延期。急性活动期以紫癜始发为主要特征,以标实为主,大致可分为血热妄行型、湿热内伏型、瘀血阻络型;慢性迁延期紫癜多已减少或消退,伴有肾脏损害,此时以正虚为主,为正虚邪恋之证,治疗当扶正祛邪并重,总以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为要。第二部分名老中医刘宝厚教授学术思想整理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宝厚教授在数十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肾脏病治疗经验,并形成了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他在学术思想上鼓励创新,本人特别勇于创新。他研究制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在1985年南京第二次全国中医肾脏病学术会议上采纳为全国试行方案,并由卫生部收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指导慢性肾炎的诊治起到了良好的效应。率先在国内将血液流变学检测运用于肾小球疾病血瘀证的诊断、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估上,为肾脏病血瘀证的诊断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客观指标,其有关论文在国内被广泛引用。刘老师将肺肾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概括地称之为“肺肾相关理论”,以期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肺肾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阐明补肾法何以能防治肺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提出的“肺肾相关理论”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上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倡导分阶段论治,他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其病理机制也不同,因此在治疗时应按辨证分型进行治疗,此即同病异治,在他采取中西药有机结合分阶段治疗肾病综合征过程中最能体现这一学术思想。刘宝厚教授在临床中提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模式,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标准是能否提高疗效,在诊断上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参照辨病辨证情况,在治疗上将中西药有机结合,优化组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同时可减轻副作用。他在全面分析肾脏病病因病机基础上,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提出肾脏病中医辨证论治的三大要领,即“祛邪务尽,扶正从缓”;“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刘宝厚教授提出“三焦学说”,认为三焦既不能看作有形之腑,也不能列入六腑之中。它是古人根据脏腑所处的人体部位划分了三个区域,用气化学说论述了三个区域内脏腑的生理功能,并使其整体化。所以,三焦实际上只是一个学说,是讲“气化作用”的学说。刘宝厚教授还提倡“辨证之要,位性合参”,把病位辨证与病性辨证有机结合起来,提出“病位病性辨证法”,这种辨证方法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初学中医者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第三部分刘宝厚教授从湿热论治肾病蛋白尿临证经验总结肾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指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是一个生理功能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水液代谢、神经、内分泌代谢等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肾的作用重大而特殊,有主宰生命之概念。故历代医学家称“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脏病中湿热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刘宝厚教授认为湿热的产生大概有以下两点:感受湿邪,体内生湿、二者相合,日久郁而化热,形成湿热之证;以及长期服用大量激素,日久抑真阳损真阴,使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内生水湿,形成湿热之证。在肾脏病过程中,湿热伤肾,引起肾病病理改变,且往往贯穿肾病病程的终始,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起主导因素。临床发现感染是引起肾病加重和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肾病病情迁延不愈,肾病患者易反复感染,这一点与湿热致病的特点相似,即病程较长及湿热蕴蒸缠绵难解的特点,湿热型肾病患者大多与继发性感染有关,尤其与一些隐性的感染病灶关联更为密切。蛋白尿是精微物质不能濡养机体反而从尿液中漏出所致,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刘宝厚教授认为在临床上蛋白尿难消,应特别重视感受实邪损伤的主要病理因素,实邪往往影响气机调畅,蕴结于体内会加重精微物质的漏出,致使蛋白尿患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湿热之邪最缠绵难愈,在众多实邪之中最多见,所以湿热之邪是蛋白尿难消的主要病理因素。刘宝厚教授提出“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的学术思想,强调清除湿热的重要性。他认为感染和湿热的病机相同,主张肾脏病患者若有感染病灶存在,临床上就呈现不同程度的湿热证候的表现,治疗必须彻底清除湿热,才能收到好的疗效。刘宝厚教授清除湿热分三焦论治:上焦湿热采用经验方清热健肾汤加减治疗;中焦湿热,采用柴胡疏肝合三仁汤加减治疗,以宣通气机,燥湿利水;下焦湿热,采用经验方通淋健肾方加减治疗。通过典型的病例过早使用益气养阴之品,导致湿热留恋,蛋白难消,说明清除湿热的在急慢性肾脏病的诊治中的重要性,佐证了“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的学术思想。第四部分刘宝厚教授经验方清热健肾汤治疗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清热健肾汤治疗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血瘀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服清热健肾汤,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总量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尿蛋白临床疗效,评价蛋白尿转阴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尿蛋白疗效及尿蛋白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降低24h尿蛋白总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健肾汤治疗紫癜性肾炎蛋白尿具有显着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白冰[4](2016)在《中医二联疗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120例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蛋白尿和血尿变化,以探讨二联疗法(培本固元方+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通过分组标准以及时间顺序在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纳入60例患者,共120例。120例患者均予基础内科治疗以及培本固元方治疗,观察组在这个方案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治疗,120例患者均治疗2周,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尿沉渣RBC计数﹑尿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价二联疗法的安全性。结果:1.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75.0%,对照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治疗后,二联疗法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86.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治疗后两组证侯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干预治疗后两组尿沉渣RBC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沉渣RBC计数较非二联疗法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非二联疗法尿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二联疗法后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联疗法能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尿沉渣RBC计数﹑尿蛋白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疗法安全可靠。
郑慧博[5](2016)在《益气健脾补肾止血法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以加减玉肾露为主的益气健脾补肾止血法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隐匿性肾炎脾肾气虚型血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加减玉肾露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至灵胶囊联合肾复康胶囊口服。疗程为8周。治疗期间第2、4、6、8周均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尿中红细胞计数等信息进行采集,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肝肾功能。结果:1.在中医症候方面,治疗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7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控制0例,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腰脊酸痛、尿频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疲乏无力、便溏、浮肿、面色无华疗效相当(P>0.05)。3.在西医疗效方面,治疗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加减玉肾露为主的补肾健脾益气止血法可以明显改善隐匿性肾炎血尿(脾肾气虚)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红细胞计数,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法文喜[6](2014)在《二黄四草汤治疗下焦湿热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二黄四草汤对下焦湿热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二黄四草汤,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尿安胶囊,均治疗4周一疗程,对比治疗后两组疾病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尿沉渣RBC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评价二黄四草汤的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尿分型、中医症候积分,尿沉渣RBC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②治疗后,观察组疾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79.3%,对照组疾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93.1%,对照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证侯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观察组小便黄赤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小便黄赤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便灼热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小便灼热治疗总有效率为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治疗后两组尿沉渣RBC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沉渣RBC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治疗后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两组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但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观察组患者服用二黄四草汤后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治疗前后SCr、BUN、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黄四草汤能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尿沉渣RBC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可靠。
姬赐祥[7](2014)在《基于肺肾理论养肺滋肾方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提高临床肾炎血尿的治疗效果,从中医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学术思想,观察运用基于肺肾理论经验方养肺滋肾方治疗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探索肾炎血尿的切实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按照试验设计标准,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炎血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血尿安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养肺滋肾方,4个疗程之后观察尿潜血、尿蛋白、症状体征,并用统计学对两组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项指标间的差异。结果(1)通过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常规检查,将尿潜血的疗效进行对比,两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28例病人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55.17%,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尿潜血的改善明显是要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2)通过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常规检查,将尿蛋白的疗效进行对比,两组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28例病人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65.52%,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慢性肾炎尿蛋白的改善明显是要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3)通过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症状描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治疗组28例病人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58.62%,经统计学分析P=0.017<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于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对于常见腰痛、乏力、易感以及咽喉部不适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基于肺肾理论养肺滋肾方从肺论治肾炎血尿,明显降低尿潜血及尿蛋白,对临床症状体征也有明显改善。
周静威[8](2013)在《因岁论治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作为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蛋白尿,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更是对肾脏疾病患者进入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的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科研工作者与临床医生均在积极探求减少尿蛋白的有效方法。中医中药可以有效的减少尿蛋白,抑制其复发、稳定病情以及减少其他药物的副作用等作用。目的:观察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寻找各年龄组证候学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分组确立不同的中医治法,采用中药治疗3个月,观察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别,从而为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第一部分共收集552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探讨年龄与证候类型的关系。第二部分选择120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0-20岁(A组)、21-60岁(B组)、61岁以上(C组)年龄段患者各40例。每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A组加服自拟健脾益肾方、B组加服自拟理气益肾方、C组加服自拟活血益肾方,随证加减药物不超过3味。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在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辨证中,本虚标实证为多见,无论是单纯本虚证、单纯标实证还是本虚标实诸证,均非临床尿蛋白定量多少的明确影响因子。而标实证与本虚证之间亦无明显影响或从属关系。2.在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辨证中,20岁以下的患者以脾肾虚弱证型为主;21~60岁患者气滞证较为突出;60岁以上患者血瘀证较为突出。以上证候类型在各自族群中的数据统计均有统计学意义。3.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证候积分降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较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年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的证候学特点。20岁以下的患者以脾肾虚弱证型为主;21~60岁患者以气滞证为主;60岁以上患者以血瘀证为主。2.按年龄不同分别采用健脾益肾方、理气益肾方、活血益肾方治疗,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较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因岁治宜治疗蛋白尿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刘晓萍[9](2013)在《健脾益肾汤治疗脾肾气虚型隐匿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以四君子汤合黄芪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自拟“健脾益肾汤”治疗隐匿性肾炎蛋白尿属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以及本方对脾肾气虚型LGN单纯性蛋白尿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单纯性蛋白尿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厄贝沙坦片150mg po qd治疗,试验组单纯服用中药健脾益肾汤治疗,一次200ml,一日3次,一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尿蛋白、24h蛋白定量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68例患者,8例被剔除,60例纳入本研究,收集完成的病例与剔除病例的数目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患者依从性大于88.2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2.经过3个月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试验组在改善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呆,便溏,尿频或夜尿多等中医临床症状,以及减少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肾汤对脾肾气虚型LGN单纯蛋白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减少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提高整体疗效方面,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何聪爽[10](2013)在《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隐匿性肾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单纯性血尿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以病情轻、病程长、反复缠绵不愈为特点,多数为非进展性,病人可以正常生活,但少数患者病情可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肾衰,是目前肾脏疾病研究的热点。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类型多样,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在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方面有其独有的特长,国内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水平、保护稳定肾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尚无统一的症候分型,本研究基于全国多中心专家共识,认为气阴两虚型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证型之一,参芪地黄汤为治疗气阴两虚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代表方药,通过对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确定本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通过中医四诊合参,对辨证为气阴两虚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处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共观察30天,监测患者尿红细胞、尿蛋白量及安全性指标情况,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并进行中医症候评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评价本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国共23家医院参与本研究,总共纳入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40例,其中气阴两虚型患者总共纳入85例,占总纳入患者人数的24.92%。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尿红细胞、尿蛋白量及症状体征情况以评价本方案疗效。完成疗程后,研究结果表明,入组85例患者其中中医症状评价为完全缓解者5例,占总人数的5.88%,显效者18例,占总患者人数的21.18%,有效者58例,占总人数的68.24%,无效者4例,占入组人数的4.71%,中医症候评价总有效率为95.29%。疾病综合疗效评价达到临床控制水平2例,占总人数的2.35%,显效22例,占总入组患者人数的25.88%,有效39例,占总人数的45.88%,无效22例,占总人数的25.88%,总有效率为74.12%,显示参芪地黄汤加减在减少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有较好的疗效,并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征。本研究气阴两虚型患者共入组85人,无脱落病例,证明参芪地黄汤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依从性较好。入组85例患者,疗程完成时,无安全性指标异常,除2例患者反映偶有胃部不适外,余患者均无不适反映,表明中医药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安全性较高。结论:本研究提示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型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治疗观察时间短,未设计对照组,确切疗效有待于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二、叶任高教授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叶任高教授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祛风活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程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治疗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3.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不良反应比较 |
讨论 |
1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西医现状 |
2 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初识及治疗 |
2.1 病名探讨 |
2.2 病因病机探讨 |
3 祛风活络方立法依据 |
3.1 正虚是发病基础 |
3.2 邪实以风邪、血瘀为主要病理因素 |
4 祛风活络方组方配伍及药物分析 |
4.1 祛风活络方组方配伍特点 |
4.2 祛风活络方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祛风活络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特点分析 |
5.1 中医证候疗效突出 |
5.2 临床疗效改善 |
5.3 实验室指标 |
5.4 方药安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中药组 |
1.3.2 中药联合针灸组 |
1.3.3 中成药组 |
1.3.4 疗程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3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计数及尿畸形红细胞计数比较 |
2.2安全性检测 |
3 讨论 |
(3)刘宝厚教授学术思想及从湿热论治肾病蛋白尿临证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刘宝厚教授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
1 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宝厚教授简介 |
2 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宝厚教授从医之路 |
3 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宝厚教授学术思想整理 |
3.1 在学术思想上勇于创新 |
3.2 创新学术思想“三焦学说” |
3.3 养补心肾,延年益寿 |
3.4 肾脏病辨证论治的三大要领 |
3.5 辨证之要,位性合参 |
3.6 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 |
4 “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在紫癜性肾炎中的具体应用 |
4.1 中医辨证论治 |
4.2 中西药有机结合治疗 |
4.3 预防与调护 |
5 典型病案举验 |
第三部分 刘宝厚教授从湿热论治肾病蛋白尿临证经验总结 |
1 中医学肾脏的范畴 |
2. 肾病病理以湿热伤肾为基本特点 |
3 肾病蛋白尿病因病机 |
3.1 中医对蛋白尿的认识 |
3.2 湿热是蛋白尿难消的主要病理因素 |
4 从三焦分消湿热治疗肾病蛋白尿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刘宝厚教授经验方清热健肾汤治疗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4 纳入病例标准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治疗结果 |
3.1 紫癜性肾炎患者蛋白尿疗效及蛋白尿转阴率比较 |
3.2 紫癜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3 紫癜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总量比较 |
3.4 安全性监测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4)中医二联疗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120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回顾性研究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医症候积分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益气健脾补肾止血法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二黄四草汤治疗下焦湿热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s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来源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疾病诊断标准 |
(三)中医证型辨证标准 |
(四)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五)提前中止试验/脱落标准 |
二、方法 |
(一)研究方案 |
(二)观察指标 |
(三)疗效判断标准根据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拟定的标准 |
(四)安全性评价标准根据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拟定的标准 |
(五)不良反应的记录 |
(六)数据统计与处理 |
结果 |
一、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二、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一)两组间疾病综合疗效比较,见表 8 |
(二)两组间中医证侯疗效比较,见表 9 |
(三)两组间证侯总积分比较,见表 10 |
(四)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较,见表 11 |
(五)两组治疗前后尿沉渣 RBC 计数比较,见表 12 |
(六)两组治疗前后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见表 |
(七)两组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改善幅度比较,见表 14 |
(八)安全性评估,见表 15 |
讨论 |
一、古代医家对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现代医家对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导师对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组方分析 |
五、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中医疗效分析 |
(二)西医疗效分析 |
(三)安全性分析 |
六、中医药在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优势初探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语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基于肺肾理论养肺滋肾方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及符号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疗效分析 |
3、脱落病例 |
4、不良反应 |
讨论 |
1、立论依据 |
2、现代医学对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 |
3、现代医学对肾炎血尿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
4、从现代医学中寻找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理论 |
5、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中医理论探讨立论依据 |
6、药物分析 |
7 结果分析 |
结论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8)因岁论治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论治蛋白尿 |
1 古代文献钩沉 |
2 现代医家对蛋白尿的认识 |
3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辨证分型和肾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 蛋白尿的概念 |
2 蛋白尿的机理 |
3 蛋白尿的检测方法 |
4 蛋白尿的分类诊断 |
5 蛋白尿对肾脏的损伤 |
6 蛋白尿对心、脑和全身血管损伤的研究 |
7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影响研究 |
8 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治疗 |
9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因岁论治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
前言 |
研究一 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中医证候学观察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2 临床资料采集 |
3 统计学方法 |
4 诊断标准 |
4.1 西医诊断标准 |
4.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
5 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中医证候因素分析 |
5.3 证型与慢性原发性肾小球性疾病的关系 |
5.4 证候类型与蛋白尿的关系 |
5.5 不同蛋白尿组本虚和标实证候的相关分析 |
5.6 年龄因素对证候类型的影响 |
5.7 不同年龄组临床资料的分析 |
6 讨论 |
研究二 因岁辨治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来源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 临床资料采集 |
3 统计学方法 |
4 诊断标准 |
5 研究方法 |
6 疗效评价 |
7 治疗方案及用药 |
7.1 基础治疗 |
7.2 中药治疗 |
7.3 疗程 |
7.4 观察时点及观察时间窗 |
8 研究结果 |
8.1 一般资料 |
8.2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8.3 各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对比 |
8.4 各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9 讨论 |
9.1 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 |
9.2 肾脏病的因岁制宜 |
9.3 微型症瘕与“因岁制宜” |
参考文献 |
附录:观察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健脾益肾汤治疗脾肾气虚型隐匿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临床观察表 |
技术路线图 |
致谢 |
(10)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隐匿性肾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古代文献整理 |
(一) 病名研究 |
(二) 病因病机 |
(三) 诊断 |
(四) 治法治则 |
(五) 转归 |
二、现代中西医研究概况 |
(一) 中医病因病机 |
(二) 中医治法治则研究 |
(三) 西医诊断 |
(四) 西医临床与病理 |
(五) 治疗相关 |
(六) 参芪地黄汤相关研究 |
(七) 预后 |
三、结论 |
第二章 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隐匿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一、序言 |
二、研究对象 |
(一) 诊断标准 |
(二) 验证方法 |
三、结果 |
(一) 尿红细胞定量分析 |
(二) 尿红细胞定性分析 |
(三) 尿蛋白定量分析 |
(四) 中医症候评分 |
(五) 疗效评估 |
四、讨论 |
(一) 疗效评价 |
(二)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三) 启示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叶任高教授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祛风活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D]. 陈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临床研究[J]. 饶克琅,吴国庆,徐斌权,张宝霞,熊珊珊. 河北中医, 2017(03)
- [3]刘宝厚教授学术思想及从湿热论治肾病蛋白尿临证经验整理研究[D]. 商俊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4]中医二联疗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120例回顾性分析[D]. 梁白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益气健脾补肾止血法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的临床观察[D]. 郑慧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二黄四草汤治疗下焦湿热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D]. 法文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7]基于肺肾理论养肺滋肾方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D]. 姬赐祥. 宁夏医科大学, 2014(11)
- [8]因岁论治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D]. 周静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9]健脾益肾汤治疗脾肾气虚型隐匿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D]. 刘晓萍. 云南中医学院, 2013(02)
- [10]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隐匿性肾炎的疗效观察[D]. 何聪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