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数幂的和计算中的一些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严春容[1](2021)在《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常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称为HPM。数学史主要研究的是数学科学的发生和发展的科学及其规律,它追溯了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且不断探索历史上数学科学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近年来,数学史融入到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但研究的重点还是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理论部分,有些学者、一线教师对某个数学知识内容设计了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案例,但过于分散,且所研究的案例多数焦点集中于概念教学。而数学命题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学命题的推导和证明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数学史与高中数学命题的教学进行研究,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相关研究的指导下,在设计教学案例前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咨询多位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实施上课。课后对学生以及听课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根据访谈收集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更希望知道什么的数学史、怎样了解数学史等,了解教师对数学史融入数学命题教学的看法及意见,引发对数学史的深入思考、讨论与研究,从而找到HPM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策略。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访谈以及案例分析与课后反思等,提出在HPM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命题所选用的数学史应具有真实性、目的性、适用性、生动性、有趣性及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主要包括命题的引入、命题的证明、命题的应用、命题的推广与延申几方面,论文从这四方面入手提出HPM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命题的教学策略,并且每种教学策略给出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
王玺[2](2021)在《量子等离子体中类氦离子系统的共振态》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激光等离子体实验技术的逐渐成熟,对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等离子体中原子、分子和离子系统结构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课题。本文在稳定方法的框架下,主要应用高度关联指数波函数研究了量子等离子体中类氦离子系统的双激发1,3Po共振态。量子等离子体中由于具备多粒子协同相互作用,等离子体密度会呈现增加趋势,传统的德拜-胡克尔模型无法模拟量子等离子体环境,所以通过修正后的德拜-胡克尔势(或称为指数余弦屏蔽势)来模拟稠密量子等离子体。在计算过程中,主要应用变分法,并采用包含准随机过程的高度关联指数波函数处理电子之间的关联问题,可以获得精度较高的数值解。本文研究了不同屏蔽参数下的类氦离子系统(核电荷数Z=2-10)在低于N=2阈值的双激发1,3Po共振态,给出了相应的共振参数,包括共振能量和共振宽度。本文表格中详细提供了包括2snp+(2≤n≤5),2snp-(3≤n≤5)和2pnd(3≤n≤4)三个系列共9个能级下共振能量的精确数据,以及拟合效果较好的2snp+(2≤n≤4)和2snp-(3≤n≤4)两个系列共5个能级下共振宽度的数据结果。当等离子体屏蔽参数为零时,此时表现为库仑势作用下的自由离子系统,所得类氦离子系统共振参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已报道的结果符合得很好;当等离子体屏蔽参数不为零时,此时表现为量子等离子体环境下的类氦离子系统,本文列出了系统共振参数理论计算的精确数据结果。在计算中,通过增加波函数的项数检验了1,3Po共振结果的收敛情况,整个数值求解过程在计算机四精度下运算完成。鉴于对类氦离子系统共振态的实验研究兴趣,以及屏蔽环境下原子分子系统共振理论计算的蓬勃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工作能为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张苏杭[3](2021)在《二项式定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二项式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定理,是高中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二项式定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针对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二项式定理内容,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国内外早期教科书的阅读研究,通过在创新性思维研究的视野下,进行二项式定理教学,旨在研究出一系列更加适合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课堂。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二项式定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背景、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二项式定理及其发展历程,主要介绍对二项式定理做出贡献的数学家并提出二项式定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第三部分具体给出二项式定理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叙述,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通过举例来介绍二项式定理在高中数学竞赛真题中的应用,并对二项式定理在高考中的考查进行研究。第四部分首先对二项式定理进行多项式推广并给出二项式推广的多项式公式证明,其次给出Abel二项式定理的证明,对Abel二项式定理公式进行不同的赋值,得到许多有趣的组合恒等式,再次通过杨辉三角形的性质联想到矩阵和行列式的一些性质,并应用这些性质来求解相关类型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思维。
曲桢[4](2020)在《非均匀介质及岩土结构中的弹性波理论研究》文中认为固体介质中弹性波动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对帮助人们更准确的理解介质的材料特性与几何性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均匀介质假设前提下,对各类单相及多相介质的弹性波动问题的研究已经日益成熟和完善。然而在一些工程应用领域,采用梯度渐变模型更能准确的刻画材料的非均匀性。因此,在弹性波及动力学响应问题中,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非均匀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和综述各类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基本理论、方法,尝试通过幂级数法和特殊函数法求解弹性、饱和及非饱和非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分别研究了柱状弹性介质的表面损伤问题,Love波在饱和土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问题,SH波在具有指数型变化的非均匀非饱和土介质中圆形孔洞周围的动应力集中问题,以及具有非整数幂次体积分数的功能梯度材料板中的Lamb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分析了环向SH波在具有表面损伤的弹性柱中的传播问题,推导了柱坐标下非均匀弹性介质中的环向SH波控制方程,并通过特殊函数法与幂级数方法求解了变系数微分控制方程,讨论了介质非均匀性对环向SH波传播特性的影响,为带表面损伤的柱状结构的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2、基于Biot理论,类比功能梯度材料中波动问题的研究思想,分析了非均匀层状饱和土介质中的Love波传播问题,引入了表明土介质非均匀性的参数——梯度系数,建立了结构中Love波传播的变系数微分控制方程。通过幂级数方法得到了控制方程的级数解。讨论了梯度系数与Love波频散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梯度系数对于Love波衰减特性的影响。3、基于Bishop有效应力理论的非饱和多孔介质本构关系,推导了非饱和多孔土介质中弹性波波动控制方程,分析了材料参数具有指数函数变化规律下的非均匀非饱和多孔土介质半空间中的SH波传播问题。利用镜像法和坐标变换法,讨论了不同均匀性、不同饱和度条件下,非均匀非饱和土半空间中圆形孔洞的SH波散射及动应力集中问题。4、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具有非整数幂次体积分数的功能梯度材料板中的Lamb波传播特性问题。建立了变系数微分控制方程,通过变量替换法与泰勒级数展开法给出了控制方程的级数解。讨论了Lamb波的频散现象与非整数幂次的功能梯度介质中非均匀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了Lamb波频散的梯度特性。验证了幂级数方法对于非整数幂次问题求解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弹性波在具有不同结构和材料性质的非均匀介质与土介质中的传播和散射特性。利用幂级数方法求解了具有变系数的波动控制微分方程,研究了介质非均匀性及饱和度对弹性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本文的相关结果丰富了弹性波在各类介质与结构,尤其是非均匀、非饱和土介质中传播的基本理论,探索了合理高效的波动方程求解方法,为非均匀介质及非饱和土介质中的无损检测及物探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廖彬宇[5](2020)在《多素数RSA算法的改进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庞大的用户群之间相互交错的关系网会产生指数级的信息量。与此同时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成了首要问题,研究信息的产生,传输,接收过程对预防黑客的攻击则非常重要。因此特地设立了密码学以保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RSA算法作为非对称密码算法的代表被广泛使用,不仅算法密钥的非对称性能保障信息的安全性,而且还能通过数字签名和身份验证共同保证。虽然RSA算法对安全的保障性较好,然而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模数n会遭受因式分解暴力攻击,从而破译密钥,瓦解安全性。此外算法解密计算速度十分缓慢,这严重耽误了工作效率。因此针对这两点问题,本文对RSA算法提出了改进策略,即提出双重增强型RSA算法,分别保障安全性和提升计算速度,本文的工作和创新如下:首先以目前的研究现状多素数RSA算法为基础,提出双重增强型RSA算法,分三个阶段逐步改进,最后对该算法的正确性进行数学证明,并对算法解密进行三次仿真对比实验。(1)在算法密钥生成阶段,分析了此阶段的特性,即产生的私钥被保密,而公钥则被公开,导致模数n可能遭受暴力攻击。因此提出了隐藏密钥的解决方案,可以避免直接攻击,此外生成秘密密钥用于加密阶段改进。(2)在算法加密阶段,利用公钥对明文信息加密,由于模数n易被攻击,为了提升安全保障,提出了秘密密钥与公钥共同加密,即使模数n被破解,还有秘密密钥可以保障安全。(3)在算法解密阶段,由于解密过程涉及大整数幂乘运算,计算量非常庞大,在多素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化解计算的方法,分别是欧拉定理与模重复平方算法相结合,欧拉定理与中国剩余定理相结合,中国剩余定理与费马定理相结合。最后结果表明:双重增强型RSA算法能准确把密文消息还原为明文,并且隐藏密钥和秘密密钥增加了破解难度,提升了安全性,此外由三次仿真对比实验可知,使用化解方法后的优化四素数RSA算法的平均解密时间比普通四素数RSA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短。
王伟[6](2019)在《忆阻器件设计及其在存算一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里,信息技术的进步主要依赖器件、芯片和系统性能的提升,但随着“摩尔定律”失效,传统硅基半导体依靠缩小特征尺寸来提升器件性能的道路即将走到尽头。同时,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系统又受“存储墙”、“功耗墙”等问题的困扰,性能提升缓慢。为了克服传统计算系统性能提升的瓶颈,未来计算系统必须在器件和架构层面进行全面的革新。高性能存储器、神经形态计算和存内逻辑计算被认为是未来计算的解决方案。忆阻器有望在这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支撑未来计算的发展。本文针对二值型和多值型忆阻器件开展器件原理、设计、制备和表征分析等研究,提供高性能的忆阻器件设计和制备方案,并分别基于二值型和多值型忆阻器件设计新型的存内逻辑计算和神经形态计算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如下:第二章综述存内逻辑计算对忆阻器件性能要求,研究Cu/a-Si/a-C/Pt二值忆阻器件的设计和制备工艺,通过表征手段验证器件的阻变性能。本章第一节首先介绍忆阻器逻辑计算的研究现状,总结存内逻辑计算对忆阻器件的性能要求,指导后续的器件设计和制备工作。第二部分通过对器件机理、材料、结构的分析,设计一种参数离散度小、可靠性高的二值型忆阻器件,然后研究了器件制备流程和过程控制,通过材料表征验证器件是否符合设计预期。第三部分主要对器件进行电学表征,重点研究器件阻态和开关电压均一性、开关速度、耐久性、保持特性和抗阻值漂移等特性。第三章提出直接阻值耦合的逻辑计算方法,设计基础逻辑、衍生逻辑、逻辑级联和并行运算方法,高效实现布尔逻辑和算数运算。本章第一节提出直接阻值耦合原理,设计基础逻辑、衍生逻辑、逻辑级联方法,实现了 16种布尔逻辑。第二节通过并行计算方法、忆阻器逻辑门的组合和级联,实现一位全加器和部分并行的多位全加器,并与已报道的其它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第四章综述神经形态计算对忆阻器件性能要求,研究Pt/C/NbOx/TiN忆阻器平面交叉阵列和三维垂直阵列的设计和制备工艺,通过电学表征验证器件的多值阻变性能。本章第一节首先介绍忆阻器神经形态计算的研究现状,总结神经形态计算对忆阻器件的性能要求,指导后续的器件设计和制备工作。第二部分通过对器件机理、材料、结构的分析,设计一种自整流多值型忆阻器件,然后研究器件平面交叉阵列和三维垂直阵列的制备流程和过程控制,通过微观表征验证器件结构是否符合设计预期。第三部分主要对器件进行电学表征,重点研究器件自整流、突触可塑性、电导调整的非线性、耐久性和保持等特性。第五章研究数字神经网络向忆阻器阵列的映射方法,结合器件特性,设计快速准确的权值阵列读写策略,分析器件非理想特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章第一节针对自整流阵列的权值调整,研究一种自适应分段电导调节方法,并分析该方法带来的写入误差。研究自整流阵列中权值的读取方法,分析读取误差,研究读取误差与阵列规模、器件位置、器件电导状态和器件整流比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系统仿真验证工作提供基础。第二节研究双层脉冲神经网络到忆阻器平面交叉阵列和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到忆阻器三维垂直阵列的映射方法,分别实现二维和三维向量矩阵乘法功能。基于忆阻器平面阵列双层脉冲神经网络仿真实现MINIST手写体分类,将训练收敛速度和识别率等性能指标与相同网络架构下基于其它忆阻器阵列的分类器进行对比,分析器件权值调整的非线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基于三维自整流忆阻器垂直阵列结构仿真实现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完成三维样本的识别分类,将分类结果与权值无误差的理想情况对比,分析器件非理想特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高小钦[7](2019)在《基于轨道角动量的高维量子信息》文中研究表明光子在自由传播时可以拥有多个自由度,如偏振和轨道角动量等。光子的偏振被广泛用于量子通信、光通信和光学传感等领域。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光子在自由传播时拥有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这些结构理论上可以产生无限维度的离散的希尔伯特空间。光子的轨道角动量在高维量子信息、大容量高可靠性光通量和精密光学测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高维量子信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信息科学,然而高维量子信息的实现离不开高维量子操作和高维量子控制。本论文基于光子的轨道角动量,对高维量子操作和高维量子控制等高维量子门的理论和实验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对高维量子门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作了研究,例如基于单光子轨道角动量的高维量子傅里叶变换和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Grover搜索算法。本论文基于轨道角动量的模式分束器和模式移位器这两个基本光学元件,提出了在单光子的轨道角动量上实现任意维度泡利X门的实验方案。整个设计的实验方案呈对称结构,且所用到的光学元件个数与量子门的维度成对数关系。高维泡利X门和泡利Z门及其整数幂可以实现任意幺正变换,这对实现基于单光子的量子计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引入高维多光子纠缠态作为辅助量子态,将所有操作信息编码在辅助量子态中,提出了在多光子的轨道角动量上实现任意维度量子控制门的实验方案。高维多光子的纠缠态可通过部分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法来实现。基于多光子轨道角动量的高维量子控制门,将对未来研究高维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广泛的应用,将高维量子操作用在量子计算中,如Shor算法利用量子傅里叶变换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实现大数质因子分解。本论文提出了在单光子的轨道角动量上实现高维量子傅里叶变换的实验方案,对将来实现光子上的量子计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量子计算中除了着名的Shor算法,还有一个着名的算法为Grover搜索算法。Grover搜索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在未分类的数据中找到目标数据。实现光子上的n量子比特Grover搜索算法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量子门为n量子比特的Toffoli门。n越大,n量子比特的Toffoli门实现难度越大。本论文提出了在光子轨道角动量上利用高维量子门代替二维量子门来实现n量子比特的Toffoli门,从而实现多量子比特Grover搜索算法的实现方案,为实现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建立了基础。
吴碧钦[8](2019)在《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不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数学运算素养都是学生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但由于不同学段里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难度都有所变化,数学运算素养的要求和培养上也存在着不小差异,因此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进行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尝试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进行高中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研究.首先从课标、教材和考纲三方面进行初高中数学运算的差异性分析,接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调查,发现初高中数学运算知识衔接欠佳,需要教师做适当补充;中高考中对数学运算技巧和运算思维的要求跨越较大;初中运算教学中强调对运算过程的反复训练和记忆,高中则重方法轻过程;高一学生整体数学运算素养水平较低,运算思维和学习方式欠缺;中学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运算教学衔接意识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师角度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教师要通览初高中课标及教材,注重运算知识的衔接,在教学中补充初高中脱节知识,及时纠正学生的运算偏差;课堂上重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生成过程,加强学生对运算算理的理解;重视运算技能的训练,通过一题多解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运算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学生运算算法的掌握.从学生角度提出了若干学习建议: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重视基础知识积累;在解题中规范运算过程,改变不良解题习惯;算后归纳反思,提高数学运算水平.最后根据所提出的基于初高中衔接的数学教学策略,从高中概念课、公式课、习题课三种课型中分别选取“分数指数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以说明这些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
徐源长[9](2019)在《天然气压缩因子算法优化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普及,对流量计量的精度要求日益提高,而压缩因子这一物性参数与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国家标准GB/T 17747.23中给出的两种天然气压缩因子算法AGA8-92DC和SGERG-88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但计算过程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应用平台,对于便携式流量计、管道燃气表等嵌入式设备,由于其CPU运算处理能力较弱,难以保证以上算法执行的实时性。因此,研究并改进上述算法使其能在低功耗微控制器上流畅运行对提高天然气计量仪表的实用性,降低成本、提高计量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就AGA8-92DC和SGERG-88压缩因子算法的原理与执行流程进行研究,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之后对现有基于以上算法的压缩因子计算程序存在的计算速度慢、占用资源多、结果误差大、迭代不收敛等缺陷,通过跟踪调试定位出了问题所在,并由此针对性地提出了程序中各步骤具体的改进措施。对于AGA8-92DC计算程序,求解关于摩尔密度ρm的超越方程是整体中最耗时的环节,对此本文分别尝试了二分法、弦截法(割线法)和牛顿迭代法(切线法)对这一步骤进行优化,以取代标准程序中以固定步长遍历方程解区间的低效方法,并提出了在同一求和循环内完成状态方程函数值和导数值计算的方法,保证了迭代过程的高效性。此外,系数B和Cn*的计算过程繁琐且需要用到大量常数,本文通过研究该算法中各常数的取值特点,简化了系数B和Cn*的求解步骤,并使用三元组法等优化存储方式裁减了常数表占用的空间。对于SGERG-88计算程序,本文首先完善了其双重迭代循环结构,通过研究迭代过程误差变化趋势增加了当不收敛的异常情况发生时的应对机制,增强了程序的稳健性。其次,优化了Virial系数B、C及其分量系数多项式的计算过程,减少了乘法次数。最后,用牛顿迭代法代替不动点法优化了SGERG-88状态方程的求解效率,并提升了该过程的收敛稳定性。本文最后编写了测试程序将算法移植到目标嵌入式平台上运行测试,得出了优化前后计算程序各步骤的执行时间及误差,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对提高GB/T 17747中压缩因子算法的易用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林达[10](2019)在《舰载火控雷达信号处理的软硬件实现》文中提出舰炮作为水面舰艇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强度海上冲突、末端反导防空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军舰中舰炮往往和火控雷达协同工作,由雷达发现目标并进行跟踪,向控制系统传送目标信息,舰炮负责打击目标。本文以某舰载火控雷达信号处理项目为背景,对项目中涉及到的单目标雷达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软硬件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目标体制下回波信号变换到基带后的信号处理算法,对主要算法的理论和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不同算法的特点和计算量,将算法的实现初步规划到FPGA或者DSP芯片中。随后介绍了火控雷达信号处理板的设计和制作,文中首先对项目提出的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板卡的主体架构为1片FPGA芯片加2片DSP芯片,随后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更加具体的计算量估计,完成芯片的选型。然后介绍信号处理板中电源方案、时钟方案、数据接口和存储方案等重要外围系统的设计,并对PCB设计中的布局布线做简要分析。接着介绍了板卡制作完成后初步的调试工作,如加电、上电顺序和静态功耗等基础的测试,最终成功完成了板卡的设计和制作。最后介绍了脉冲压缩算法、MTD算法和恒虚警算法的FPGA实现。针对频域上脉冲压缩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脉冲压缩算法,新算法在流水线模式下不同的点数中可以节省16.6%至44.4%的BRAM资源,所有点数下运算时间均节省大约50%;在串行模式下不同的点数中可节省16.7%至39.3%的运算时间。由于新结构的脉冲压缩算法需要使用特定结构的FFT算法,而Xilinx官方的FFT算法IP核存在结构固定不可变、流水线模式下只有基2结构等问题,本文还设计了自己的混合基2-4结构下的串行FFT算法和流水线FFT算法。并提出了一种串行FFT算法的RAM读写调度方法,使用总深度为N的RAM即可实现N点的FFT算法,本文使用2块深度为N/2的RAM实现N点串行FFT算法,综合实现后的频率大于250MHz。然后对MTD算法的实现和测试结果做了介绍,对MTD算法的矩阵转置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总结了不足之处和可改进的方向。接着对恒虚警算法的设计和测试做了总结,给出DSP芯片中的信息处理结果,最后简要介绍了光纤接口、SRIO接口和千兆以太网的开发调试。
二、整数幂的和计算中的一些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整数幂的和计算中的一些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数学命题教学的重要性 |
(三)学情的要求 |
(四)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研究法 |
(三)访谈法 |
四、研究结构与思路 |
(一)内容框架 |
(二)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一、HPM的相关研究 |
(一)HPM的含义及意义 |
(二)国际上HPM的研究现状 |
(三)国内对HPM的研究现状 |
(四)HPM的研究小结 |
二、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一)数学命题教学的概念 |
(二)国际对数学命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
(三)国内对数学命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
(四)命题教学的研究小结 |
第3章 理论与依据 |
一、理论基础 |
(一)历史发生原理 |
(二)建构主义 |
(三)“再创造”理论 |
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教学的方式 |
(一)附加式 |
(二)复制式 |
(三)顺应式 |
(四)重构式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结果 |
一、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案例一 |
(一)向量加法法则的历史及分析 |
(二)根据史料设计教学案例—《向量加法的法则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片段 |
(三)《向量加法的法则及其几何意义》教学反馈 |
(四)《向量加法的法则及其几何意义》案例分析与反思 |
二、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案例二 |
(一)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历史及分析 |
(二)根据史料设计教学案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三)《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反馈 |
(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案例分析与反思 |
三、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案例三 |
(一)二项式定理的历史及分析 |
(二)根据史料设计教学案例——《二项式定理》 |
(三)《二项式定理》教学反馈 |
(四)《二项式定理》案例分析与反思 |
四、对教师实施访谈并分析 |
(一)实施访谈并整理结果 |
(二)访谈结果分析及小结论 |
第5章 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
一、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原则 |
(一)所选用的数学史应具有真实性 |
(二)所选用的数学史应具有目的性、适用性 |
(三)所选用的数学史应具有生动性、有趣性 |
(四)所选用的数学史应具有可接受性 |
二、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策略 |
(一)命题的引入 |
(二)命题的证明 |
(三)命题的应用 |
(四)命题的推广与延申 |
第6章 总结、反思与展望 |
一、HPM视角下的教学案例开发 |
(一)数学史料的选择 |
(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2)量子等离子体中类氦离子系统的共振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等离子体模型 |
1.2.1 德拜等离子体模型 |
1.2.2 量子等离子体模型 |
1.3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1.3.1 等离子体中原子系统束缚态的研究进展 |
1.3.2 经典等离子体中二电子系统结构的研究进展 |
1.3.3 量子等离子体中二电子系统结构的研究进展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类氦离子系统的双激发共振态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 |
2.2.1 类氦离子系统的哈密顿量 |
2.2.2 高度关联指数波函数 |
2.2.3 变分法 |
2.2.4 稳定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量子等离子体环境下类氦离子系统的双激发共振态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势能函数项 |
3.2.2 量子等离子体中类氦离子系统的哈密顿量 |
3.2.3 量子等离子体中系统的高度关联指数波函数 |
3.2.4 积分运算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二项式定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2 二项式定理的发展与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
2.1 二项式定理及其发展历史 |
2.2 相关数学家简介 |
2.3 二项式定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
3 二项式定理的教学设计 |
3.1 二项式定理在各版本高中教材中的陈述 |
3.2 二项式定理的教学设计分析 |
3.3 二项式定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3.4 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
3.5 二项式定理在高考试卷中的考查研究分析 |
4 二项式定理教学中创新性思维培养 |
4.1 二项式定理的多项式推广 |
4.2 二项式定理的Abel推广 |
4.3 杨辉三角中的矩阵与行列式 |
5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非均匀介质及岩土结构中的弹性波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非均匀介质中弹性波传播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1 非均匀介质的主要类别 |
1.2.2 弹性非均匀介质中波传播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3 饱和介质中波传播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4 非饱和介质中波传播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 非均匀介质中弹性波散射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1 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 |
1.3.2 非均匀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研究现状 |
1.3.3 饱和介质中的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研究现状 |
1.3.4 非饱和介质中的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环向SH波在带有梯度表面损伤的柱状结构中的传播问题 |
2.1 前言 |
2.2 问题描述 |
2.2.1 基本方程 |
2.2.2 均匀层与非均匀层环向SH波控制方程 |
2.3 问题的求解 |
2.3.1 均匀层SH波控制方程的求解 |
2.3.2 非均匀层SH波控制方程的求解 |
2.4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
2.4.1 频散曲线 |
2.4.2 求解精度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Love波在非均匀饱和土中的传播特性 |
3.1 前言 |
3.2 问题描述 |
3.2.1 基本方程 |
3.2.2 均匀层与非均匀层Love波基本方程 |
3.3 问题的求解 |
3.3.1 均匀层波控制方程的求解 |
3.3.2 非均匀层波控制方程的求解 |
3.4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
3.4.1 梯度系数对Love波的频散特性与衰减特性的影响 |
3.4.2 饱和度对Love波频散特性与衰减特性的影响 |
3.4.3 最小模值逼近法的简单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非均匀非饱和土中的SH波传播与散射问题 |
4.1 前言 |
4.2 问题描述 |
4.2.1 非均匀非饱和介质中基本方程的推导 |
4.2.2 SH波在均匀半空间中传播的波动方程推导 |
4.2.3 SH波在非均匀半空间中传播的波动方程推导 |
4.2.4 圆形孔洞周围动应力集中问题的总波场讨论 |
4.3 问题的求解 |
4.3.1 坐标变换以及位移与应力的复数表达 |
4.3.2 散射波场的计算 |
4.4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
4.4.1 梯度系数与入射频率对位移幅值的影响 |
4.4.2 圆形孔洞周围的动应力集中 |
4.5 本章小结 |
5 具有非整数幂次体积分数的功能梯度组合板中的Lamb波 |
5.1 前言 |
5.2 问题描述 |
5.3 问题的求解 |
5.3.1 波函数基本解与变量替换 |
5.3.2 基于幂级数方法的波函数级数解讨论 |
5.4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5)多素数RSA算法的改进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密码学简介 |
2.1 密码学基本概念 |
2.2 密码体制的发展 |
2.2.1 古典密码体制 |
2.2.2 对称密码体制 |
2.2.3 非对称密码体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对称RSA密码算法 |
3.1 数论基础 |
3.2 RSA密码体制 |
3.3 RSA加密算法 |
3.3.1 乘同余特性算法 |
3.3.2 2~K进制算法 |
3.4 RSA算法的数字签名 |
3.5 参数的选取规则 |
3.6 RSA算法的安全性和效率 |
3.6.1 对模数n的分解攻击 |
3.6.2 对共同模数n的攻击 |
3.6.3 对RSA算法的公钥e进行的小指数攻击 |
3.6.4 对RSA算法的选择密文攻击 |
3.6.5 对RSA算法的杂凑函数的攻击 |
3.6.6 针对RSA算法攻击的防御策略 |
3.6.7 RSA算法的运算效率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重增强型RSA算法 |
4.1 算法的改进策略 |
4.2 四素数因子RSA算法 |
4.2.1 算法过程 |
4.2.2 算法正确性证明 |
4.3 双重增强型RSA算法描述 |
4.3.1 密钥生成阶段 |
4.3.2 算法加密阶段 |
4.3.3 算法解密阶段 |
4.4 改进算法正确性的数学证明 |
4.5 改进算法实例--可行性说明 |
4.5.1 密钥生成 |
4.5.2 加密过程 |
4.5.3 解密过程 |
4.6 性能分析 |
4.7 算法仿真实验结果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论文总结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6)忆阻器件设计及其在存算一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内容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面向存内逻辑计算的忆阻器件研究 |
2.1 存内逻辑计算对忆阻器件性能要求 |
2.1.1 基于忆阻器的R-R逻辑研究现状 |
2.1.2 R-R逻辑计算对忆阻器的性能要求 |
2.2 二值忆阻器件设计与制备 |
2.2.1 二值忆阻器件的设计 |
2.2.2 Cu/a-Si/a-C/Pt二值忆阻器件的制备 |
2.3 Cu/a-Si/a-C/Pt二值忆阻器件电学特性表征 |
2.3.1 忆阻器件直流电压测试 |
2.3.2 忆阻器件脉冲电压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忆阻器存内逻辑计算的直接阻值耦合方法与实现 |
3.1 基于忆阻器的存内逻辑计算设计与实现 |
3.1.1 基础逻辑设计 |
3.1.2 衍生逻辑设计 |
3.1.3 逻辑门级联方法设计和16 种布尔逻辑实现 |
3.2 基于忆阻器的存内算术运算设计与实现 |
3.2.1 逻辑并行运算的设计与实现 |
3.2.2 一位全加器设计与实现 |
3.2.3 部分并行多位全加器设计与实现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神经形态计算的忆阻器件研究 |
4.1 神经形态计算对忆阻器性能要求 |
4.2 自整流多值忆阻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
4.2.1 多值忆阻器件的导电机理及材料选择 |
4.2.2 设计和制备自整流器件平面交叉阵列 |
4.2.3 设计和制备自整流器件三维垂直结构阵列 |
4.3 Pt/C/NbO_x/TiN自整流多值忆阻器的电学特性表征 |
4.3.1 平面交叉阵列中器件的电学特性表征 |
4.3.2 三维垂直阵列中器件的电学特性表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自整流忆阻器阵列的神经形态计算设计与验证 |
5.1 权值阵列读写设计 |
5.1.1 一种自适应电导写入方法 |
5.1.2 自整流阵列的权值读取方法 |
5.2 忆阻器神经形态计算设计和结果分析 |
5.2.1 基于Pt/C/Nb O_x/Ti N平面阵列的脉冲神经网络计算设计和结果分析 |
5.2.2 基于Pt/C/Nb O_x/Ti N三维垂直结构阵列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计算设计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基于轨道角动量的高维量子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的缩略词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量子信息学 |
1.1.1 量子通信 |
1.1.2 量子计算 |
1.2 量子信息学中的基本概念 |
1.2.1 量子比特和量子态 |
1.2.2 量子态叠加原理 |
1.2.3 量子纠缠特性 |
1.2.4 量子逻辑门 |
1.3 光量子系统 |
1.3.1 光作为电磁波 |
1.3.2 横向空间模式 |
1.3.3 光子的偏振 |
1.3.4 光的角动量 |
1.3.5 编码光子信息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单光子OAM的高维Pauli-X门 |
2.1 基本元件 |
2.2 任意维度的Pauli-X门 |
2.3 元件个数分析 |
2.4 不同基矢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光子OAM的高维控制量子门 |
3.1 一般实验方案 |
3.2 两光子高维控制循环门 |
3.3 多光子高维控制循环门 |
3.4 多光子高维控制相位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单光子OAM的高维量子傅里叶变换 |
4.1 一般实验方案 |
4.2 基于OAM的排列操作 |
4.3 OAM无关的递归傅里叶变换 |
4.4 实验方案及其工作原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OAM的 Grover搜索算法 |
5.1 Grover搜索算法 |
5.2 量子门分解 |
5.3 高维量子门实现Grover搜索算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致谢 |
(8)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数学核心素养 |
2.1.2 数学运算素养 |
2.2 文献综述 |
2.2.1 初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研究综述 |
2.2.2 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研究综述 |
2.2.3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综述 |
2.2.4 研究成果述评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2.3.3 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 |
2.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初高中数学运算素养要求的差异性分析 |
3.1 初高中课标对数学运算素养的要求 |
3.1.1 初中课标对数学运算素养的要求 |
3.1.2 高中课标对数学运算素养的要求 |
3.1.3 初高中课标对数学运算素养要求的差异性分析 |
3.2 初高中教材中数学运算知识的呈现 |
3.2.1 初中教材中数学运算知识的呈现情况 |
3.2.2 高中教材中数学运算知识的呈现情况 |
3.2.3 初高中教材中数学运算知识的衔接分析 |
3.3 中高考考纲对数学运算素养的要求 |
3.3.1 中考考纲对数学运算素养的要求——以福建省中考为例 |
3.3.2 高考考纲对数学运算素养的要求——以全国卷为例 |
3.3.3 中高考考纲对数学运算素养要求的差异性分析 |
第四章 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中数学运算教学调查研究 |
4.1 学生维度的高中运算教学衔接的调查研究 |
4.1.1 测试卷调查 |
4.1.2 问卷调查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2 教师维度的初高中数学运算教学的调查研究 |
4.2.1 问卷调查 |
4.2.2 访谈调查 |
4.2.3 调查结果分析 |
4.3 基于初高中衔接的数学运算教学的问题及其分析 |
4.3.1 教师因素 |
4.3.2 学生因素 |
第五章 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中数学运算教学的基本策略 |
5.1 基于初高中衔接的数学教学策略 |
5.1.1 通览初高中课标及教材,注重运算知识的衔接 |
5.1.2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加强运算算理的理解 |
5.1.3 重视运算技能训练,加强运算算法的掌握 |
5.2 基于初高中衔接的数学学习策略 |
5.2.1 改变学习观念,重视基础知识积累 |
5.2.2 规范运算过程,改变不良解题习惯 |
5.2.3 算后归纳反思,提高数学运算水平 |
第六章 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中数学运算教学的案例分析 |
6.1 案例1《分数指数幂》 |
6.1.1 教学设计 |
6.1.2 教学设计分析 |
6.2 案例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6.2.1 教学设计 |
6.2.2 教学设计分析 |
6.3 案例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习题课 |
6.3.1 教学设计 |
6.3.2 教学设计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调查测试卷 |
附录2 关于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关于教师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天然气压缩因子算法优化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天然气压缩因子获取方法的发展 |
1.2.2 压缩因子算法在天然气计量设备中的应用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GB/T17747 压缩因子算法的程序流程及优化要点 |
2.1 引言 |
2.2 压缩因子的概念 |
2.3 GB/T17747 中的两种压缩因子算法原理及流程 |
2.3.1 AGA8-92DC—基于气体组分的压缩因子算法 |
2.3.2 SGERG-88—基于物性值的压缩因子算法 |
2.4 标准计算程序存在的问题 |
2.4.1 AGA8-92DC计算程序的不足 |
2.4.2 SGERG-88 计算程序的不足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GB/T17747 压缩因子计算程序的优化方案 |
3.1 引言 |
3.2 针对AGA8-92DC计算程序的优化 |
3.2.1 第二Virial系数B计算过程的优化 |
3.2.2 C*n及其前提系数计算过程的优化 |
3.2.3 以u_n为指数的乘方运算过程的优化 |
3.2.4 迭代ρ_m求解状态方程方法的优化 |
3.3 针对SGERG-88 计算程序的优化 |
3.3.1 双重迭代循环结构的优化 |
3.3.2 Virial系数B、C计算过程的优化 |
3.3.3 状态方程求解方法的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算法优化结果的验证与评估 |
4.1 引言 |
4.2 验证所用硬件平台的确定 |
4.3 测试程序的编写 |
4.4 算法优化测试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舰载火控雷达信号处理的软硬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二章 雷达信号处理流程的理论分析 |
2.1 引言 |
2.2 信号处理流程 |
2.3 脉冲压缩算法 |
2.4 MTD算法 |
2.5 恒虚警率算法和数据处理 |
2.6 算法的实现划分 |
2.7 小结 |
第三章 雷达信号处理板卡的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设计要求和指标 |
3.2.2 系统总体框架 |
3.2.3 主要芯片的选型 |
3.3 原理图设计 |
3.3.1 顶层功能框图 |
3.3.2 电源方案 |
3.3.3 时钟方案 |
3.3.4 数据通路 |
3.3.5 存储方案 |
3.4 布局布线 |
3.5 板卡的加电测试 |
3.6 小结 |
第四章 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和优化 |
4.1 引言 |
4.2 脉冲压缩算法的实现和优化 |
4.2.1 脉冲压缩算法的常规实现 |
4.2.2 FFT算法的结构分析 |
4.2.3 脉冲压缩算法的改进 |
4.2.4 串行FFT算法的设计 |
4.2.5 流水线FFT算法的设计 |
4.2.6 FFT算法的性能测试 |
4.2.7 新脉冲压缩算法的性能分析 |
4.3 MTD算法的实现和测试分析 |
4.3.1 矩阵转置 |
4.3.2 MTD算法的测试分析 |
4.4 恒虚警算法的实现和测试分析 |
4.5 数据接口 |
4.6 小结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整数幂的和计算中的一些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 [1]HPM视角下高中数学命题教学的案例研究[D]. 严春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量子等离子体中类氦离子系统的共振态[D]. 王玺.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二项式定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D]. 张苏杭.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4]非均匀介质及岩土结构中的弹性波理论研究[D]. 曲桢.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多素数RSA算法的改进分析与研究[D]. 廖彬宇. 西华师范大学, 2020(12)
- [6]忆阻器件设计及其在存算一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王伟.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轨道角动量的高维量子信息[D]. 高小钦. 东南大学, 2019
- [8]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 吴碧钦.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天然气压缩因子算法优化与实现[D]. 徐源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舰载火控雷达信号处理的软硬件实现[D]. 林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