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甲蓝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温祥琼[1](2021)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情况,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中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治疗的527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漏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并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所有的527例患者手术顺利实均施,无中转开腹或术中死亡患者。术后共计36例吻合口漏患者,分别通过相关对症处理或者挽救性造口等措施顺利出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25Kg/m2,新辅助治疗史、肿瘤距离齿状线≤5 cm,肿瘤浸润深度是发生吻合口漏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25Kg/m2、新辅助治疗史、肿瘤距离齿状线≤5 cm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浸润深度并不是独立危险因素。吻合口漏与年龄、营养状态、机器人或腹腔镜手术、肿瘤最大直径、NOSES手术和是否预防性造口等因素无明显关系。研究结论男性、肥胖、肿瘤距齿状线距离近及新辅助治疗史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中需注意防治。
叶乐驰,杨佳雯,陈盈盈,颜页,项友群,瞿金妙,潘贻飞[2](2020)在《无腹部辅助切口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经骶尾拖出标本的经验》文中研究说明回顾性分析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经骶尾拖出切除的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中位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80 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中位时间40 h,排便控制功能恢复中位时间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0个月。在经选择的合适患者中,经骶尾部拖出切除腹部无辅助切口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可行,并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刘希[3](2020)在《纳米炭吸附碘克沙醇术前、术中双重示踪裸鼠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淋巴转移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对淋巴结受累情况的影像学评估对直肠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但目前各种术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都不太理想,也不能高效协助术中淋巴结清扫。探索术前、术中均可显影淋巴结的示踪剂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在裸鼠直肠癌淋巴转移原位移植模型中术前、术中双重示踪淋巴结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首先培养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将制备的HCT116细胞悬液于裸鼠直肠粘膜下注射,建立直肠癌淋巴转移原位移植模型。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连续观察异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并对原位移植模型进行组织学检查验证。接着,利用纳米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制备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并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的理化特性。采用动态吸附实验和膜透析法,考察了纳米炭对碘克沙醇的吸附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并将实验数据与吸附等温模型和释药动力学模型拟合。最后,应用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碘克沙醇溶液、纳米炭混悬液分别进行间质淋巴造影,通过micro-CT扫描并采集图像,评估CT淋巴结造影的强化特征。扫描后开腹活检淋巴结,比较术前CT淋巴结造影定位与术中活检淋巴结位置的一致性。结合组织学检查,评价CT淋巴造影诊断淋巴转移的价值。结果:(1)于裸鼠直肠后壁黏膜下注射4×106个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CT116细胞,可视化异种移植模型的造模成功率为100%。(2)原位移植后1~7周,在所有裸鼠都探测到肿瘤荧光蛋白表达。原位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移植瘤体积的增大,积分光密度值逐渐增大。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呈时间依赖性增长。(3)组织学检查与依靠淋巴结表达荧光蛋白来判断转移情况的结果一致。原位移植后4周开始,淋巴结肿大明显,出现主动脉旁淋巴结、肝和肺转移。(4)制备的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呈黑色,大小较均一,轻度聚集。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90.87±1.73 nm,Zeta电位为-10.21±0.36 mV。(5)纳米炭吸附碘克沙醇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描述的表面均匀的单层吸附。(6)负载碘克沙醇的纳米炭在pH 7.4的PBS液中释药速度比游离碘克沙醇慢,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体外释放拟合最好的是Higuchi模型。(7)碘克沙醇组在5 min、30 min观察到强化侧方淋巴结,1 h强化廓清。双重示踪组在2h、3h、5h观察到强化侧方淋巴结,3 h可获得最佳造影效果,24h强化基本廓清。纳米炭组在各个时间点未见强化的淋巴结。(8)间接CT淋巴造影检测到41枚强化淋巴结,其中碘克沙醇组18枚,双重示踪组23枚,与活检淋巴结位置一致。(9)双重示踪组和碘克沙醇组的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8.6%vs.81.8%),特异性为(77.8%vs.85.7%),准确性为(78.3%vs.83.3%)。结论: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间接CT淋巴造影既可在术前定位淋巴结位置和评估转移情况,又可黑染淋巴结协助术中活检。是一种较经济,易于开展的简易方法,可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病情评估和术中清扫提供新思路。
戴志慧,杜金林,王建平,金晰函[4](2020)在《部分横结肠皮下潜行(预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部分横结肠皮下潜行(预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行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且符合保护性肠造口指征的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中加行部分横结肠皮下潜行术(预造口组)34例,传统保护性横结肠造口术(传统造口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肠保护性肠造口率、永久性肠造口率,两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间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且无死亡。预造口组保护性肠造口率低于传统造口组(P<0.05);两组患者永久性肠造口率、两次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两期手术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造口组总并发症(包括一、二期手术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传统造口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加行部分横结肠皮下潜行(预造口)是安全可行的。与加行传统保护性肠造口术式相比,能明显降低肠造口率,减少二次手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任磊,刘春凤,徐林霞,周业江[5](2019)在《改良骶前间隙引流途径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改良骶前间隙引流途径冲洗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吻合口瘘(AL)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管拔出途径将吻合口瘘患者分为17例传统途径组(传统组)和16例改良途径组(改良组)。传统途径组引流管由骶前间隙路径腹腔拔出,改良途径组引流管经坐骨结节与尾骨连线中点外侧、距肛缘约2.0 cm处拖出。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腹膜炎和腹腔积液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出时间亦均短于传统组(P <0.05)。结论经改良骶前间隙引流途径冲洗超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应用安全,减少AL伴发的并发症,缩短住院和冲洗引流时间,此改良途径更适合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徐安书,傅朝春,张世博,许永平,时鑫,陆观,李洁,杨晓宾[6](2016)在《腹腔镜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Dixon)4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保肛组),与同期的50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患者对照(对照组)。结果保肛组发生肠瘘6例(6/45,13.3%),经充分引流后肠瘘愈合;局部肿瘤复发5例,转移3例;无死亡病例。保肛组的术中出血量(120±3)ml及术后住院时间(9±1)d,与Miles术比较有优势。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辅以术中结肠灌洗和(或)预防性造瘘,对于梗阻性低位直肠癌可以采用腹腔镜保肛手术治疗,不但能够恢复良好的排便、控便功能,而且可以达到和Miles术相同的根治范围,取得类似的疗效。
魏斌[7](2016)在《套囊直肠引流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套囊直肠引流管预防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后并发症及其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接受TME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4例,术中均行保肛手术,未行保护性肠造瘘术,根据术中经肛门放置肛肠腔内引流管的材料分为2组,Ⅰ组经肛门放置套囊直肠引流管(专利号:ZL 2013 2 0384337.8)(n=48)、Ⅱ组经肛门放置目前临床常用的普通肛管(n=36)。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引流管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TNM分期和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两组病人出现死亡和明显肿瘤复发情况。与Ⅱ组比较,Ⅰ组吻合口瘘发生率2.1%(1/48)低于Ⅱ组16.7%(6/36)(?2=3.98,P=0.046<0.05)。Ⅰ组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2.35±0.53)d早于Ⅱ组(2.89±0.58)d(t=4.43,P=0.001<0.05)、肛门排气时间(3.35±0.53)d快于Ⅱ组(3.89±0.40)d(t=5.10,P=0.001<0.05)、术后住院日(10.46±1.74)d短于Ⅱ组(11.42±1.18)d(t=3.01,P=0.004<0.05)、医疗费用(5.21±0.42)万元低于Ⅱ组(5.48±0.59)万元(t=2.37,P=0.021<0.05)。Ⅰ组术后便频发生率8.3%(4/48)低于Ⅱ组27.8%(10/36)(?2=4.288,P=0.038<0.05)、经常便不净感发生率12.5%(6/48)低于Ⅱ组30.6%(11/36)(?2=4.155,P=0.042<0.05)。术后引流管相关并发症中,Ⅰ组引流管脱落、堵塞各1例,无肛周感染,而Ⅱ组引流管脱落3例、堵塞2例,肛周感染3例,与Ⅱ组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2.2%(8/36)比较,Ⅰ组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17%(2/48)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89,P=0.029<0.05)。结论:套囊直肠引流管降低了TME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促进了肛门功能和肠功能的恢复,患者耐受性好,可以使患者早日恢复肠功能,早日下床活动,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叶锋[8](2016)在《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ValtracTM结肠内旁路在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目的:评估ValtracTM结肠内旁路(ValtracTM-secured intracolonic bypass, VIB)在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与袢式回肠造口(Loop ileostomy, LI)比较两者的有效性和并发症。方法:记录并收集从2002年1月到2006年5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83例择期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资料,他们分别施行了VIB或LI保护吻合口,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数据。结果:44例(53.0%)施行了VIB,39例(47.0%)施行了LI。所有患者均无临床吻合口漏发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无显着性差异。VI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12.5±6.3d,2.5±0.7万元)小于LI组(21.3±5.8d,3.5±0.9万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P<0.05)。LI组:造口皮炎5例(12.8%),出血1例(2.6%)和回纳后肠梗阻2例(5.1%);V1B组发生吻合环完整下移导致排出困难2例(4.5%)。术后吻合环松动时间为14±3(12-16)d.结论:VIB在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但有时间限制性的粪便转流技术。第二部分ValtracTM结肠内旁路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微创价值目的:评估ValtracTM结肠内旁路(ValtracTM-secured intracolonic bypass, VIB)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与袢式回肠造口LI(Loop ileostomy, LI)比较两者的有效性和并发症。方法:记录并收集从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43例择期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资料,他们分别施行了VIB或LI保护吻合口,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数据。结果:24例(55.8%)施行了VIB,19例(44.2%)施行了LI。两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无显着性差异。但是VIB组的直肠肿块距肛缘距离(7.5cm;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7.0-9.5cm)大于LI组(6.0cm; IQR 6.0-7.0cm).根据直肠肿块距肛缘距离的差异,两组的比较进行相应的统计学调整。调整之后,VI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7.0d,4.8万元)小于LI组(14.0d,6.3万元)。(P<0.001)。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所有患者均无临床吻合口漏发生。LI组:造口皮炎2(10.5%)例,出血1(5.3%)例和回纳后切口感染2(10.5%)例;VIB组无旁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吻合环松动时间为14.1±3.2d。结论:VIB,因为避免了肠造口,作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的好伙伴,更增加了其微创价值,是安全有效的但有时间限制性的粪便转流技术。第三部分利用脂肪族聚酯(聚乙丙交酯)制备新型结肠内旁路器目的:应用脂肪族聚酯(聚乙丙交酯,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制造出新型结肠内旁路器(New intracolonic bypass device, NIBD).测定新结肠内旁路系统的密闭性和体内脱落时间。方法:PLGA以乙交酯(GA)和L-丙交酯(L-LA)两种单体,按一定配比开环共聚而成。设计、改良结肠内旁路器的结构和形状,并采用注塑机加工成型NIBD.体外实验测定其自降解性和密闭性,动物实验测定其密闭性和体内脱落时间。结果:通过开环共聚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目标产物PLGA,初步设定了满足粪便转流要求的结肠内旁路器结构雏形,并应用该材料制备了NIBD.其体外降解时间较ValtracTM吻合环延长,其体外密闭性试验压力约为20kPa,体内脱落时间大约4周。结论:以PLGA为材料制造出NIBD,新结肠内旁路系统有合适的密闭性、自降解特性和其体内脱落时间大约4周,符合粪便转流要求。第四部分新型结肠内旁路器保护低位直肠吻合口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新结肠内旁路器((New intracolonic bypass device, NIBD,应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和ValtracTM结肠内旁路(ValtracTM-secured intracolonic bypass, VIB)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施行手术切断再吻合直肠,并分别行NIBD或VIB保护低位吻合口。收集并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手术、术后吻合口及结肠内旁路器的密闭性和脱落等资料。结果:VIB组和NIBD组分别为10例。本组中1例VIB组术后第3天死亡,可能与术中严重污染相关。NIBD组0例死亡。两组各有1例低位直肠吻合口裂开,但无临床有症状吻合口漏发生。两组术前术后体重、肠道清洁度、术中不良事件、术后进食、排便、死亡率、切口和活动方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NIBD组手术时间(108.8±35.5mmin)长;术后第3,4周测漏试验阳性率[1/10(10.0%),5/10(50.0%)]低,术后第3,4周旁路脱落率[1/10(10.0%),4/10(40.0%)]低,与V1B组{83.5±20.0mmin,[8/9(88.8%),9/9(100.0%)],[7/9(77.7%),9/9(1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BD组术后旁路器脱落时间为30.8±5.5d,长于VIB组(18.1±6.0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显示,NIBD吻合口炎症反应轻,肌层完整,而VIB吻合口炎症反应重,肌层断裂。结论:动物实验显示NIBD在保护低位直肠吻合口中,安全有效,保护时间比VIB延长,但是操作时间长。
廖传文,曹虹,胡淑琴,刘伟中[9](2010)在《粗口径肛管和亚甲蓝混合液联用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粗口径(直径1.0cm)肛管和亚甲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肛周封闭在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3月期间施行的134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62例,联合应用粗口径肛管及亚甲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肛周封闭;对照组72例,未应用肛管及混合液肛周封闭。结果治疗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22%)。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8.33%),两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联合应用粗口径肛管引流和亚甲蓝混合液肛周封闭能够有效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谭小宇,戴东,颜文贞,刘国华[10](2009)在《预防直肠癌低位吻合口瘘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Dixon手术中采用肠腔封闭式加压灌注检测,肠腔放置支架引流管对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方法(1)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腔完成直肠癌直肠前切除吻合后,用肠钳在吻合口上端5 cm处钳夹肠管,再经肛门插入1条22~24号Foley尿管,向尿管球囊注水使球囊膨胀封闭肛门,使吻合肠段处于相对封闭情况下,经尿管注入亚甲蓝稀释液,观察吻合口是否有亚甲蓝液漏出。如发现漏出即行缝合修补,直至无漏出为止。(2)由肛门经吻合口放置28~32F硅胶胸腔引流管1条,至吻合口上方20 cm处肠腔起支架及引流作用。结果患者均在术后36~48 h内即出现排气。术中经此法检测仅有2例吻合口瘘,即行修补,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术中肠腔封闭式加压灌注检测及术后肠腔内置大口径支架引流管对直肠癌低位Dixon术后吻合口瘘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二、亚甲蓝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甲蓝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2.4 围手术期处理 |
2.5 观察和记录指标 |
2.6 手术方案 |
2.7 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
2.8 吻合口漏的分级及处理原则 |
2.9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例资料结果 |
3.2 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MiRNA和结直肠癌转移 |
参考文献 |
(3)纳米炭吸附碘克沙醇术前、术中双重示踪裸鼠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人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直肠原位移植淋巴转移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的制备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碘克沙醇-纳米炭术前、术中双重示踪裸鼠侧方淋巴结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淋巴示踪剂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部分横结肠皮下潜行(预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术后随访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 |
3 讨论 |
(5)改良骶前间隙引流途径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
1.2 标准 |
1.2.1 相关指标标准 |
1.2.2 吻合口瘘诊断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3.1 手术操作 |
1.3.2 安置引流管拔出途径 |
1.3.3 传统组 |
1.3.4改良组 |
1.4 冲洗方法 |
1.4.1 安置冲洗管操作 |
1.4.2 引流管中留置的冲洗管长度标准 |
1.4.3 冲洗液 |
1.5 引流管拔出方法 |
1.5.1 传统途径组 |
1.5.2 改良途径组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
2.2 吻合口瘘转归 |
3 讨论 |
(6)腹腔镜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 手术方法: |
2. 随访: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7)套囊直肠引流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一般治疗 |
2.套囊直肠引流管的结构与置管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
2.肛门功能及术后引流管并发症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Valtrac~(TM)结肠内旁路在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
1.1 前言 |
1.2 材料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Valtrac~(TM)结肠内旁路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微创价值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利用脂肪族聚酯(聚乙丙交酯)制备新型结肠内旁路器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新型结肠内旁路器保护低位直肠吻合口的动物实验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粗口径肛管和亚甲蓝混合液联用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粗口径肛管及亚甲蓝混合液制备 |
1.3 手术方法 |
1.4吻合口漏诊断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亚甲蓝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D]. 温祥琼. 南昌大学, 2021(01)
- [2]无腹部辅助切口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经骶尾拖出标本的经验[J]. 叶乐驰,杨佳雯,陈盈盈,颜页,项友群,瞿金妙,潘贻飞.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10)
- [3]纳米炭吸附碘克沙醇术前、术中双重示踪裸鼠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实验研究[D]. 刘希. 西南医科大学, 2020
- [4]部分横结肠皮下潜行(预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J]. 戴志慧,杜金林,王建平,金晰函. 浙江医学, 2020(07)
- [5]改良骶前间隙引流途径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J]. 任磊,刘春凤,徐林霞,周业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17)
- [6]腹腔镜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J]. 徐安书,傅朝春,张世博,许永平,时鑫,陆观,李洁,杨晓宾.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06)
- [7]套囊直肠引流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D]. 魏斌.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8]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D]. 叶锋. 浙江大学, 2016(02)
- [9]粗口径肛管和亚甲蓝混合液联用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J]. 廖传文,曹虹,胡淑琴,刘伟中. 江西医药, 2010(10)
- [10]预防直肠癌低位吻合口瘘的探讨[J]. 谭小宇,戴东,颜文贞,刘国华. 广东医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