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频器在锅炉给水泵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谢宇峥[1](2021)在《大范围频率偏移场景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机理及协调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维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内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多个大停电事故表明,区域电网由于大规模风电、光伏脱网,或在连锁故障驱动下解列成发电、负荷不平衡的孤立区域,导致孤立电网出现频率大范围偏移甚至电网频率崩溃的情况。互联大电网联络线故障,也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严重的有功功率扰动。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和高压直流输电接入电力系统的比例逐渐增加,电网的形态结构正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的变化过程,低惯量、低可控性和潜在有功功率扰动量大等特点导致系统频率稳定问题突出。在电力电子化电源和高压直流输电发展的驱使下,电网的动态频率响应更加复杂、剧烈,增加了频率大范围偏移、频率失稳和崩溃的风险,给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带来新的挑战。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稳定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频率响应曲线的获取,常规频率响应模型中通常认为频率偏移不大,忽略频率变化对锅炉热状态和辅机出力的影响。但大幅频率偏移会直接影响给水泵、送风机等辅机出力,进而影响系统频率特性。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频率稳定性量化评估问题,对频率稳定机理分析不清,进而无法获知系统的稳定程度。通常对系统频率安全性和频率稳定性不加严格区分,对频率稳定性的分析大都是基于频率偏移安全评估思路,采用定性的方法或近似用暂态频率偏移评估代替真正的频率稳定评估,缺乏对频率安全性和频率稳定性内涵的剖析以及对其本质的区分和阐述,频率稳定机理及其量化分析研究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论文针对在频率大范围偏移场景下的频率响应建模、频率稳定机理及其量化分析和频率协调优化控制问题开展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模型在频率大范围偏移情况下频率特性模拟不够准确的问题,建立了考虑频率偏移对锅炉热状态以及给水系统出力影响的较为详细的火电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扩展模型,改善了常规频率响应模型的适应性;基于扩展模型揭示了频率偏移影响辅机出力进而导致系统频率失稳的过程;为国际广泛应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计算软件PSS/E建立了火电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扩展模型并通过编程实现,拓展了PSS/E在电力系统发生大范围频率偏移下的频率动态仿真功能,提高了发生大扰动后的计算精度。(2)针对频率安全性和频率稳定性没有严格区分、频率稳定性缺乏有效的量化分析方法等问题,揭示了在更大频率变化范围内机组和负荷静态功频特性曲线存在两个交点,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这两个平衡点的稳定特性,定义了电力系统频率静态不稳定平衡点;提出了静态频率稳定裕度指标,给出了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量化评估方法;阐述了电力系统频率安全性和频率稳定性本质和内涵,首次从物理机理上将频率安全性与频率稳定性清晰地区分开来,丰富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体系。(3)针对大扰动情况下送端电网频率稳定协调控制问题,基于频率安全裕度和频率稳定裕度指标,在高频场景下将系统静态频率稳定裕度分析转化为最小切机量控制分析,建立了一种频率协调控制数学模型;为简化模型求解过程,进一步提出了首轮单次切机总量子模型和分轮次切机量优化整定子模型的分解-综合协调优化策略并基于轨迹灵敏度进行求解,提高了决策方案的适应性;利用机组与直流落点电气距离,机组出力和贪婪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各轮次切机组合方案。论文研究建立了考虑给水系统功频特性的火电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扩展模型,改善了常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的适应性;提出了静态频率稳定裕度指标和量化评估方法,为频率稳定协调控制提供了量化信息,综合评估了给定大扰动下电网的频率安全稳定水平;基于频率安全和稳定裕度建立了一种高频场景下频率协调控制数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分解-综合协调优化策略,提高了决策控制方案的适应性。从频率响应计算、频率稳定机理和频率稳定协调控制三个层面上丰富了频率分析和控制理论体系,完善了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提升了电力系统数值仿真的频率响应计算水平,丰富了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理论体系,促进频率控制技术的进步,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理论支撑。
郑童心[2](2021)在《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我国,火力发电是最重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燃油发电以及垃圾生物质发电等。由于我国煤炭储量大,开采量居世界领先,所以燃煤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形式。由于燃烧化石能源,会排SO2,NOX等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机组的诞生,为燃煤电厂注入了清洁煤燃烧技术。而CFB机组控制的研究与开发也成为了电力设计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超临界CFB锅炉是在亚临界的参数上发展起来的,炉膛内介质温度和压力决定了机组规模,350MW的规模是目前国内大型火电厂的主流机组,针对350MW超临界CFB电厂,本论文以提出一种能应用于实际电厂的控制方案为目标,采用DCS系统作为全厂控制系统,并研究了主要设备的测点设置以及工况数据采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首先,研究了DCS的功能组成,系统划分以及主要系统的控制参数需求。提出了DCS各功能的主要控制目标,在电厂控制系统中的测点采集数据,都是作为DCS得以发挥控制作用的基础。基于该控制策略,研究了测点需求。其次,根据DCS的具体设计要求,对锅炉部分控制系统展开了详细的测点设计,重点按照锅炉烟风系统、锅炉燃油系统以及锅炉启动系统开展设计。然后,同样根据DCS的具体设计要求,对汽机部分控制系统展开了详细的测点设计,重点按照汽机蒸汽系统、抽汽系统、凝结水系统、除氧给水系统等开展设计。综上所述,在本论文的设计工作中,本人担任工程“主要设计人”职务,完成了提出控制方案,电厂控制系统测点设置及实施的全部工作。具体而言,本论文针对超临界CFB锅炉与超350MW汽机及其辅机的特征与运行需求、各子系统的运行方式,各设备之间的连锁运行关系,最终设计出一套完整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测点设置方案。文中以每个系统后给出系统仪表控制图,直观表示测点设置位置和类型,作为主要研究成果。实际上,本论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在具体项目建设实施中,通过安装、接线、组态、调试,进行验证,本论文控制方案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有效避免了由于火电厂工艺系统庞大,若无目的地将所有运行参数送入DCS,系统无法负荷的问题。同时针对控制需求,解决了炉膛压力控制、温度控制以及锅炉床压风量控制等控制问题。
任江鱼[3](2020)在《高压变频器在中小型热电厂风机水泵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以2个小容量高参数的热电厂为例,分析了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风机水泵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比较了风机水泵常用的风门挡板(阀门)节流、液力耦合器、高压变频调速、永磁调速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高压变频器在中小型热电厂风机水泵上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花成钰[4](2019)在《生物质锅炉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锅炉作为工业生产中能源转换的重要设备,在各工业领域以包括民用采暖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是一个惯性大、不稳定、延迟大的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对象,工业锅炉一直存在着燃烧效率低、稳定性差、难于控制的问题,其控制系统的设计一直是个难点。普通燃煤锅炉等因煤燃料短缺、且排放污染大,其使用逐步受限,生物质锅炉因排放绿色无污染、燃料资源丰富而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物质锅炉与传统的燃煤锅炉燃烧工况较为接近,其作为燃煤锅炉的替代产品较方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推广空间。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目前投运的生物质锅炉占比较少,能够借鉴的控制及运行调节经验不多,生物质锅炉的广泛应用并不成熟。本论文基于轮胎生产过程中对锅炉蒸汽压力的控制需求,参考现有燃煤锅炉的技术资料,结合生物质燃烧的特殊性,重点研究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建立生物质锅炉被控对象的动态数学模型,设计生物质锅炉控制算法,综合运用了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前馈控制、模糊控制等控制方式,实现了燃料量控制调节蒸汽压力、送风量控制调节烟气含氧量、引风量控制炉膛负压、给水量控制锅炉液位,并有效地克服了彼此的扰动,使整个系统仿真运行稳定,控制性能优良。在理论研究和算法仿真效果良好的基础上,设计生物质锅炉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监控部分,并在某轮胎厂“一带一路”项目泰国罗勇府轮胎工厂投入实际使用,因其控制性能稳定使得轮胎产品质量优良,人机界面操作简便有效而减员增效,燃料便宜且排放无污染,为公司取得了巨大的产品利润、节能经济效益、良好的国际社会公益形象,为生物质锅炉推广使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工程范例。
王俊鹏[5](2019)在《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的不断提升,在冶炼钢铁的过程中连续不断的制造出可利用的二次能源(像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利用剩余的高炉、焦炉煤气发电是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经之路。以包钢动供总厂130吨/时中温中压锅炉来看,两台燃气锅炉的投运每小时可以消耗高炉煤气24万立方米,燃气锅炉在燃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燃气和水,所以,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减少耗气量,增加发电量,对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势在必行。实现锅炉自动化调节是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的重中之重,是实现设备稳态运行、减少安全风险、事故的主要手段,所以设计一套稳定、安全、高效的自动控制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仔细说明了燃气锅炉的生产运行原理,同时解析了燃气在锅炉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变,最后对燃气锅炉燃烧效率、燃料量、氧气、负压的动态变化等影响燃气锅炉燃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说明。首先,论文在了解包钢动供总厂130t/h燃气锅炉生产流程与工艺配置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该锅炉的DCS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研究了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过热蒸汽控制系统和燃烧控制系统。其次,对燃气锅炉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根据生产现场计算机的监测需求,运用计算机组态软件模拟了煤气锅炉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实时监视、对生产现场进行操作指导、高温异常报警等功能。与此同时,论文对燃气锅炉的热效率与空燃比进行了简明的剖析,同时从锅炉排烟热损失等方面阐明了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素。最后,论文主要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优化开展了研究,通过分析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并运用高、低值选择器和偏置单元基本处理了燃气锅炉燃烧调控问题。在论文的末尾利用随机干扰对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单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
衡思宁[6](2019)在《机械密封冲洗回路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机械密封冲洗系统是热电厂锅炉给水泵最重要的辅助系统,其性能的优劣决定了给水泵机械密封的有效寿命。针对传统冲洗系统存在智能化水平不高,无法精确控制给水pH(电导率)值等不足,研制了API Plan 54泵站智能控制系统和电导率检测与控制系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市场空白。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详细分析了机械密封冲洗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设计了“以API Plan 54泵站为主,辅以电导率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系统解决方案;针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需求,设计了以计算机及PLC为核心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架构。2.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及设备选型,根据控制要求设计PLC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设计;采用闭环控制模式实现了对电导率值的精确控制功能。3.设计开发了上位机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系统的智能控制与运行状态监测功能。4.通过压力、流量等性能试验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控制模式;模拟实际工况,验证了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葛重源[7](2018)在《森兰SBH高压变频器在大型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压变频器在新疆某大型燃煤机组锅炉给水泵上的应用,为大功率锅炉给水泵变频节能改造提出了新思路。
郭瑞[8](2017)在《电厂给水泵节能改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需要相关生产企业注重对能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合理的手段,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其中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能源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匮乏现象,而电厂在生产时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为此,需要对电厂给水泵进行节能改造。文中通过分析锅炉给水泵节能改造的必要性,来进一步探讨节能改造的可行性措施。
张研[9](2017)在《直接空冷机组辅机节电改造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火电机组随着出力系数降低,重要辅机设备效率降低,主要表现在辅机电耗率升高,影响机组经济性。传统水泵控制介质流量主要依靠节流调整、液力耦合器变速调整,低负荷下这两种调节方式均导致大量能量浪费。目前,变频调速技术在火力发电厂辅机提效降能改造中逐步成熟,在发电行业泵和风机节能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基于典型亚临界600MW直接空冷机组实际运行状况,分析国华锦界电厂大型辅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机组的运行模式和节能要求,分析凝结水泵和电动给水泵节电改造潜力。结合凝结水泵和给水泵加装变频工程,分析、论证变频改造技术和方案,设计改造后泵的运行调节策略,评价加装变频后节电效果。改造后辅机运行良好,节能经济效益明显,凝结水泵节电率达到32.6%,除氧器水位调节品质提高,水位调节阀门使用寿命延长,给水泵节电率约14.2%。同时对改造后遇到的运行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苗永旺[10](2017)在《变频器在35t锅炉给水泵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为满足生产需求,将变频器应用于35 t锅炉给水泵,实现了电动机的平滑启动、调速运行、自动化控制,以及给水流量变化的控制,保证了35 t锅炉生产的稳定运行,降低了给水泵的检修工作量和更换水封的频率,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二、变频器在锅炉给水泵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频器在锅炉给水泵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范围频率偏移场景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机理及协调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频率响应模型 |
1.2.2 频率稳定评估 |
1.2.3 频率稳定控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考虑锅炉辅机功频特性的火电机组有功-频率控制建模 |
2.1 引言 |
2.2 火电机组有功-频率控制逻辑 |
2.2.1 火电厂物理结构 |
2.2.2 火电机组频率响应 |
2.2.3 控制元件模型 |
2.3 火电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扩展建模 |
2.3.1 有功-频率控制建模 |
2.3.2 给水系统功频特性 |
2.3.3 给水流量和燃料量数学模型 |
2.3.4 考虑变频器的机组有功-频率响应模型 |
2.4 PSS/E频率动态仿真和分析功能扩展 |
2.4.1 扩展思路 |
2.4.2 功能扩展实现 |
2.5 算例分析 |
2.6 小结 |
第3章 严重低频场景下的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基于平衡点的静态频率稳定 |
3.2.1 平衡点邻域状态方程 |
3.2.2 平衡点邻域静态频率稳定性 |
3.3 静态频率稳定性量化指标 |
3.3.1 平衡点数学计算 |
3.3.2 稳定性量化指标 |
3.4 电力系统频率安全性和稳定性内涵 |
3.4.1 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定义 |
3.4.2 频率安全性与稳定性辨析 |
3.4.3 频率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内涵及评估 |
3.5 算例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高频场景下频率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
4.1 频率稳定量化指标高频应用 |
4.2 高频切机背景和问题分析 |
4.3 高频切机方案优化整定模型 |
4.3.1 方案整定配置原则 |
4.3.2 分解-综合协调优化整定模型 |
4.4 基于轨迹灵敏度的高频切机整定模型求解 |
4.4.1 首轮单次切机总量子模型求解 |
4.4.2 分轮次切机量优化整定子模型求解 |
4.4.3 各轮次机组分配 |
4.5 算例分析 |
4.5.1 算例系统介绍 |
4.5.2 高频切机整定策略 |
4.5.3 整定方法比较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电厂辅机技术参数 |
附录2 IEEEG1模型及典型参数 |
附录3 IEEE39节点系统 |
潮流数据 |
动态数据 |
附录4 扩展频率响应模型典型参数 |
单机频率响应扩展模型状态方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2)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350MW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现状 |
1.2.2 CFB机组的发展现状 |
1.2.3 350MW超临界CFB机组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1.2.3.1 350MW超临界CFB锅炉可控性分析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1.3.1 本文主要工作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设计方案概述 |
2.2.1 系统功能 |
2.2.2 系统组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
3.1 CFB锅炉控制需求 |
3.1.1 炉膛床温控制系统设计 |
3.1.1.1 炉膛床温的动态特性分析 |
3.1.1.2 炉膛床温控制设计架构 |
3.1.1.3 炉膛床温测量选型 |
3.1.2 炉膛床压控制系统设计 |
3.2 锅炉烟风系统控制设计 |
3.2.1 一次风系统控制设计 |
3.2.1.1 一次风压力控制 |
3.2.2 锅炉床温测点设计 |
3.2.3 二次风系统控制设计 |
3.3 锅炉燃油系统控制设计 |
3.4 锅炉启动系统控制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轮机控制系统设计 |
4.1 汽机蒸汽系统控制设计 |
4.1.1 主蒸汽控制系统设计 |
4.1.2 再热蒸汽控制系统设计 |
4.1.3 汽机旁路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
4.2 汽机抽汽系统控制设计 |
4.3 汽机凝结水系统控制设计 |
4.4 给水系统控制设计 |
4.5 加热器疏水系统控制设计 |
4.5.1 高压加热器疏水系统控制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控制系统实现及结果分析 |
5.1 控制系统实现 |
5.1.1 自动化网络配置 |
5.1.2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实现结果 |
5.1.3 DCS性能指标测试 |
5.1.4 设计方案保护校验测试结果 |
5.2 设计方案结果分析 |
5.2.1 协调控制 |
5.2.2 总风量控制 |
5.2.3 床温控制 |
5.2.4 床压控制 |
5.2.5 床枪入口燃油压力及流量控制 |
5.2.6 设备布置特点 |
5.3 控制系统实现现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3)高压变频器在中小型热电厂风机水泵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小型热电厂风机水泵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
1.1 热电厂概况与设备状况 |
1.2 风机水泵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
2 风机水泵调节方式比较分析 |
3 高压变频器在中小型热电厂风机水泵的应用及其效果 |
3.1 高压变频器在中小型热电厂风机的应用及其节电效果 |
3.2 高压变频器在中小型热电厂给水泵的应用及其节电效果 |
3.3 其他效果 |
4 高压变频器在中小型热电厂应用注意事项 |
4.1 高压变频器安装环境 |
4.2 合适的参数设置 |
4.3 合理经济的运行模式 |
4.4 配套电动机的冷却 |
5 结束语 |
(4)生物质锅炉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生物质锅炉燃烧控制研究现状 |
1.3 生物质锅炉全自动燃烧控制的必要性 |
1.4 新建生物质锅炉及附属设备简介 |
1.5 锅炉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章 生物质锅炉系统组成及其工艺流程 |
2.1 供水系统工艺流程 |
2.2 燃料给料系统 |
2.3 锅炉鼓引风系统 |
2.4 炉底出渣系统工艺流程 |
2.5 吹灰系统工艺流程 |
2.6 控制系统组成 |
2.6.1 控制系统结构及功能 |
2.6.2 .控制需求内容及要求 |
2.6.3 控制部分设备要求及配置 |
第3章 生物质锅炉控制系统算法设计 |
3.1 生物质锅炉控制总体方案—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
3.2 生物质锅炉燃料控制系统的设计 |
3.2.1 系统主要干扰分析 |
3.2.2 炉排转速控制方案设计 |
3.2.3 炉排转速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3.2.4 炉排转速与蒸汽压力控制系统双PID控制系统设计 |
3.3 烟气含氧量控制系统设计 |
3.3.1 烟气含氧量控制系统分析 |
3.3.2 控制方案设计 |
3.3.3 烟气含氧量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3.3.4 烟气含氧量双闭环PID控制器设计 |
3.4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设计 |
3.4.1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分析 |
3.4.2 控制方案设计 |
3.4.3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3.4.4 炉膛负压单闭环PI前馈控制器设计 |
3.5 生物质锅炉汽包液位控制 |
3.5.1 汽包液位控制系统分析 |
3.5.2 汽包液位三冲量控制方案设计 |
3.5.3 汽包液位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3.5.4 汽包液位控制双闭环PID控制器设计 |
第4章 程序设计与软件调试 |
4.1 控制系统总体构架 |
4.2 生物质锅炉控制程序设计 |
4.2.1 生物质锅炉燃烧主控制程序 |
4.2.2 生物质锅炉给料控制程序 |
4.2.3 汽包液位控制设计及操作步骤 |
4.2.4 炉膛负压控制程序 |
4.3 锅炉连锁控制及故障报警程序设计 |
4.3.1 锅炉蒸汽压力高保护 |
4.3.2 锅炉极低水位保护 |
4.3.3 炉膛负压高连锁控制保护 |
4.3.4 鼓、引风启停的顺序控制及连锁 |
4.3.5 给水调节阀控制及连锁 |
4.3.6 其他故障报警 |
4.4 PLC程序的编写 |
4.4.1 锅炉炉排程序编写 |
4.4.2 上料系统程序编写 |
4.4.3 锅炉炉膛压力控制程序编写 |
4.4.4 锅炉给水控制程序编写 |
4.4.5 锅炉给水泵控制程序编写 |
4.5 上位机画面设计 |
4.5.1 正常起炉操作设计 |
4.5.2 趋势曲线操作设计 |
4.5.3 事件记录操作设计 |
4.5.4 历史趋势操作设计 |
4.5.5 语言切换操作设计 |
4.6 现场仪表使用、维护及保养 |
4.6.1 双回路数显表的使用 |
4.6.2 电接点液位计的使用 |
4.6.3 手操器的使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系统设计目的 |
1.3 燃气锅炉发展及动力行业现状分析 |
1.3.1 锅炉发展现状 |
1.3.2 国内锅炉及动力行业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2 内容安排 |
2 燃气锅炉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组成 |
2.1 燃气锅炉设备、结构简介 |
2.2 热电厂燃气锅炉生产工艺流程 |
2.3 燃气锅炉控制系统组成 |
2.3.1 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控制 |
2.3.2 过热蒸汽系统的自动控制 |
2.3.3 锅炉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3 燃气锅炉DCS控制系统设计 |
3.1 锅炉DCS控制系统组成 |
3.2 锅炉硬件系统 |
3.3 锅炉风机电气控制 |
3.4 锅炉给水泵电气控制 |
3.5 锅炉软件系统 |
3.6 锅炉上位机监测系统设计 |
3.6.1 组态王简介 |
3.6.2 锅炉监测系统设计 |
3.7 锅炉控制系统组态 |
3.8 本章小结 |
4 燃气锅炉燃烧优化方案 |
4.1 锅炉燃烧过程分析 |
4.1.1 锅炉燃烧的基本条件 |
4.1.2 锅炉热平衡方程 |
4.2 锅炉热效率 |
4.3 影响燃气锅炉热效率的因素 |
4.3.1 排烟热量损失对燃气锅炉效率的影响 |
4.3.2 其他方面热量损失对燃气锅炉效率的影响 |
4.4 锅炉燃气量与空气量双交叉限幅控制 |
4.5 燃烧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机械密封冲洗回路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DCS和PLC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机械密封装置的发展与现状 |
1.4.2 机械密封辅助冲洗装置的发展与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论文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机械密封冲洗系统的功能设计要求以及技术指标 |
2.1.1 冲洗系统功能设计要求 |
2.1.2 冲洗系统的技术指标 |
2.2 热电厂机械密封冲洗系统冲洗方案选型 |
2.3 API PLAN54冲洗方案供水泵站工作原理介绍 |
2.4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4.1 设计原则 |
2.4.2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4.3 硬件设计方案 |
2.4.4 上位机软件设计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冲洗回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硬件功能及需求分析 |
3.2 硬件设计分析与选型 |
3.2.1 电导率检测与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分析与选型 |
3.2.2 泵站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分析与选型 |
3.3 系统接口分析 |
3.3.1 电导率检测与控制系统 |
3.3.2 泵站智能控制系统 |
3.4 本地控制程序算法设计与实现 |
3.4.1 电导率检测与控制系统 |
3.4.2 泵站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 |
3.5 系统优化设计 |
3.5.1 信号隔离技术 |
3.5.2 阻抗抑噪技术 |
3.5.3 滤波去噪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远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软件总体设计 |
4.1.1 软件需求分析及结构设计 |
4.1.2 通讯协议的选择 |
4.2 软件功能算法设计与实现 |
4.2.1 数据采集与共享 |
4.2.2 泵站以及电导率控制设备远程控制 |
4.2.3 监视及故障智能识别 |
4.2.4 数据分析 |
4.2.5 数据自动记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以及系统测试分析 |
5.1 冲洗液电导率调节介质 |
5.1.1 补给水处理 |
5.1.2 电导率调节介质 |
5.2 氨水浓度与电导率关系实验分析 |
5.2.1 参数指标分析及实验因素确定 |
5.2.2 实验背景分析 |
5.2.3 实验设计方案及结果分析 |
5.3 电导率检测与控制系统加药速率精度试验分析 |
5.4 泵站稳压控制精度试验分析及自动运行功能试验验证 |
5.4.1 稳压控制精度试验及结果分析 |
5.4.2 自动运行功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
5.5 设备接口功能验证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森兰SBH高压变频器在大型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项目概况 |
3 系统改造方案 |
3.1 变频器改造方案 |
3.2 机械设备改造方案 |
3.2.1 前置泵改造 |
3.2.2 液力耦合器改造 |
3.3 控制系统改造方案 |
4 改造效果分析 |
5 结论 |
(8)电厂给水泵节能改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厂锅炉给水泵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
1.1 提高锅炉给水泵的使用寿命 |
1.2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2 节能改造的可行性 |
2.1 三种驱动方式的用能分析 |
2.2 改造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 |
3 结语 |
(9)直接空冷机组辅机节电改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火电厂主要辅机电耗状况和节电手段 |
1.3 火电厂调速变频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 |
1.3.1 火电厂交流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现状 |
1.3.2 火电厂变频改造技术与应用现状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火电厂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 |
2.1 火电厂交流电动机 |
2.2 电机调速原理 |
2.2.1 调速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
2.2.2 变频调速原理 |
2.3 变频器分类 |
2.3.1 交-交变频器 |
2.3.2 交-直-交变频器 |
2.3.3 通用变频器 |
2.4 变频调速的脉宽调制技术 |
2.4.1 常用的脉宽调制技术 |
2.4.2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 |
2.5 矢量控制技术 |
2.5.1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
2.5.2 基于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 |
2.6 辅机变频降耗原理 |
2.6.1 辅机的节流调节 |
2.6.2 辅机的变速调节 |
2.7 本章小结 |
3 锦界电厂凝泵变频改造与效果 |
3.1 锦界电厂凝结水泵技术参数 |
3.2 凝结水泵采用变频潜力分析 |
3.3 凝结水泵采用变频技术分析 |
3.4 凝结水泵变频方案的选择 |
3.4.1 方案一 |
3.4.2 方案二 |
3.4.3 方案三(一台工频一台变频无切换方案) |
3.4.4 方案四(一拖二手动切换运行方案) |
3.4.5 变频器接入方案比较 |
3.5 锦界凝结水泵变频器选取 |
3.5.1 技术参数要求 |
3.5.2 变频器选取 |
3.5.3 凝泵变频器保护设置 |
3.6 凝泵变频改造后控制策略设计 |
3.6.1 启动控制策略 |
3.6.2 正常运行控制策略 |
3.6.3 异常工况下的运行控制策略 |
3.6.4 正常工况下的定期切换 |
3.7 锦界电厂凝结水泵改造效果 |
3.7.1 节能效果计算 |
3.7.2 实际改造效果分析 |
3.7.3 变频运行遇到的问题 |
4 锦界电厂给水泵变频改造研究 |
4.1 锦界给水泵技术参数 |
4.2 锦界给水泵运行情况 |
4.3 锦界给水泵变频改造联接方式 |
4.3.1 液力偶合器改造方案选取 |
4.3.2 前置泵改造方案选取计算 |
4.4 给水泵变频改造 |
4.4.1 电气系统改造 |
4.4.2 控制策略 |
4.4.3 变频器选取 |
4.4.4 冷却方式 |
4.5 给水泵节能改造效果 |
4.5.1 节电计算 |
4.5.2 安全效益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变频器在35t锅炉给水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调速的基本原理 |
3 系统方案 |
3.1 35 t锅炉现运行方式 |
3.2 35 t锅炉给水泵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设计方案 |
4 阀门控制与变频器调速控制的比较 |
4.1 阀门控制 |
4.2 变频器调速控制 |
4.3 两种方法的比较 |
5 变频器调速的优点 |
6 结束语 |
四、变频器在锅炉给水泵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范围频率偏移场景下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机理及协调控制[D]. 谢宇峥. 山东大学, 2021
- [2]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郑童心.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高压变频器在中小型热电厂风机水泵上的应用[J]. 任江鱼. 福建建材, 2020(03)
- [4]生物质锅炉控制系统设计[D]. 花成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D]. 王俊鹏.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6]机械密封冲洗回路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研制[D]. 衡思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森兰SBH高压变频器在大型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上的应用[J]. 葛重源. 自动化博览, 2018(09)
- [8]电厂给水泵节能改造分析[J]. 郭瑞. 中国设备工程, 2017(19)
- [9]直接空冷机组辅机节电改造应用研究[D]. 张研.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10]变频器在35t锅炉给水泵中的应用[J]. 苗永旺. 天津冶金,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