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合并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

贲门癌合并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

一、贲门癌并发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婧宜[1](2019)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255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总结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2.总结白光内镜下早期胃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ME-NBI下的特征性表现,分析早期胃癌的危险因素,为内镜医师行内镜下的初步筛查提供合理化建议。3.总结胃镜活检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一致性情况。4.总结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组织治愈性切除率及并发症(出血、穿孔),术后复发等情况,评估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因内镜和/或胃镜下活检诊断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而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及ESD治疗的资料,根据ESD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期胃癌(EGC)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病灶的内镜下特点、病理特征及ESD治疗效果。结果:1.行ESD治疗的255例患者,男性173例、女性82例,男女比例约为2:1。有胃癌家族史的23例(9.0%)。HP感染检出率为35.6%(90/253)。早期胃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上腹不适,无特异性。2.行ESD治疗的255例患者,230例患者(90.2%)为单一病变,25例患(8.8%)有多处病变,共有280个病灶被切除。根据ESD术后病理结果,280个病灶中有20个为炎症、腺体增生,157个LGIN,42个HGIN,61个EGC。白光内镜下早期胃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Ⅱc型,占49.2%(30/61)。EGC在ME-NBI下主要特征为病变与周围粘膜之间存在边界线,且表面微结构及微血管均不规则。61个EGC病灶中,58个病灶为粘膜内癌,3个病灶浸润至粘膜下层。12个低分化腺癌,5个低-中分化腺癌,14个中分化腺癌,2个中-高分化腺癌,21个高分化腺癌。另有7处的EGC病灶分化程度不详。根据ESD术后病理,分为GIN组及EGC组(HGIN归于GIN组),单因素卡方检验提示组间存在差异的有HP感染(P=0.033)、胃粘膜萎缩(P=0.007)、性别(P=0.042)、病灶大小≥2.0cm(P=0.010)、内镜下表现为凹陷型(P=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HP感染(P=0.028)、胃粘膜萎缩(P=0.029)、病灶大小≥2.0cm(P=0.022)是早期胃癌的危险因素。3.胃镜活检和ESD病理诊断EGC和GIN的总体一致率为71.8%(191/266),总体变异率为28.2%(75/266)。胃镜活检和ESD病理在诊断LGIN、HGIN及EGC的一致率分别为80.4%(131/163)、38.1%(24/63)、90.0%(36/40)。4.ESD治疗的整块切除率为100%,完整切除率为96.4%;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96.4%。1例患者术中发生穿孔,1例患者术后迟发型穿孔;1例患者术后创面出血;1例患者术后幽门狭窄。ESD术后有3例患者存在病变残留,3例患者局部复发,4例患者同时性复发。结论:1.早期胃癌患者无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2.白光内镜下早期胃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Ⅱc型,ME-NBI主要表现为病变与周围粘膜之间存在边界线,表面微结构及微血管形态不规则。3.胃镜活检及ESD术后病理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上具有不一致性。4.ESD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完整切除率高、组织治愈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

徐东[2](2018)在《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108例食管癌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目的:手术中采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是否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吻合方式。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随机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记录并观察及随访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共入组患者108例,胸上段30例,胸中段50例,胸下段28例,Ⅰ期12例(ESD失败,或手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的患者),ⅡA期(T2-3NOM0)50例,ⅡB期(T1-2N1M0)34例,Ⅲ期(T3-4N0-1M0)12例。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截至随访期末(2018年06月),随访患者1-42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共有3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死亡7例,吻合口瘘或管状胃瘘发生例数为10例,均经过保守治疗,在吻合口瘘发生后1周至5周内愈合。吻合口狭窄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患者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均在胸腹腔镜的技术下进行,手术采用腔镜微创方式,管状胃与食管T型侧侧吻合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极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少。将腔镜技术与T型吻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采用和推广,促使食管癌手术的优化。第二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目的:采用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中,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右胸内吻合与左颈部吻合不同吻合部位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肿瘤上缘距门齿30cm以内的患者,行颈部吻合;距门齿大于30cm行右胸内吻合。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记录观察患者的一般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无中转开胸及无剖胸探查后关胸病例。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吻合手术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型吻合。右胸内吻合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和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数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少,但两组总转移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右胸内T型吻合组的左右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低(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中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随访108例(100%),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06月,随访时间跨度为术后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所有I期患者均无化疗,所有Ⅱ、Ⅲ期患者均采用标准的4-6次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随访观察食管癌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反流性食管炎、T型吻合口的狭窄、无复发生存率、总死亡及总生存率等指标。两组随访指标中,左颈部吻合组复发或转移率较右胸内组低(P<0.05),故左颈部吻合组无复发生存率较右胸内组高。结论: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吻合采用T型吻合术。上述对比研究验证了 T型吻合无论是右胸内和左颈部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组均可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与左颈部吻合相比,右胸内T型吻合在术后吻合口瘘、左右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并发性更低,返流性食管炎左颈部更低。两组患者的其他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性。食管癌微创手术T型吻合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等特点,值得推广。第三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后管胃食管左颈部行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微创食管癌左颈部吻合手术(微创Meckown食管癌手术)中,统计出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病例共174例,T型吻合组(82例)和圆形吻合组(92例),分别接受管胃食管左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对比分析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返流等)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T型吻合组与圆形吻合组对比,T型吻合组吻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需处理的胸腔积液、心律失常、乳糜胸及声音嘶哑等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吻合口返流发生率与圆形端侧吻合比未见明显改善;而T型吻合组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颈部全机械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相比,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吻合方式。T型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不高于圆形吻合,具有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颜世辉,张宇翔[3](2017)在《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不同方法止血治疗效果比较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比较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不同止血治疗方法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51例,根据常规检查和胃镜检查确定的病情,分别选择不同的胃镜下止血方法,比较不同止血方法的成功率。结果:钳夹或套扎止血治疗14例,成功12例,成功率为85.7%;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11例,成功10例,成功率为90.9%;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治疗26例,成功24例,成功率92.3%;胃镜下3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成功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3种方法胃镜下止血效果相近,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曹智博[4](2016)在《53例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内镜下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胃食管结合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相比之下,近10年来,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远端胃腺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SiewertⅢ型GEJ癌有症状时往往处于进展期,即使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远端胃癌。进展期GEJ癌花费大、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低,而GEJ早期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早期准确发现GEJ早期癌并能够及时有效地给予恰当的治疗对治愈疾病或者改变病人的预后就显得更加重要。内镜检查是GEJ早期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GEJ处于特殊的解剖学部位,内镜下形态学特征不典型,临床内镜检查往往较易漏诊,虽然近年对GEJ早期癌的诊断已逐渐重视,但GEJ早期癌的临床研究资料报道很少。只有详细了解GEJ早期癌内镜下特点,并熟练应用于临床胃镜检查过程中,才能准确发现GEJ早期癌。目的通过研究5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患者的内镜下特征,探讨提高内镜下GEJ早期癌的诊断方法和技巧。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和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消化内镜室行无痛胃镜检查时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53例GEJ早期癌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大体病变特征、普通白光内镜下特征、窄带放大内镜下特征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汇总分析,运用χ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以揭示GEJ早期癌常见的内镜下特点。结果GEJ早期癌多见于SiewertⅡ型,占67.9%(36/53),SiewertⅡ型病变又多见于贲门下区后壁占58.3%(21/36),发生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GEJ早期癌内镜下形态以Type0-II型病灶为主94.3%(50/53);SiewertⅡ型病变也以Type0-II型为主97.2%(35/36)。Type0-II型病灶多需倒镜观其全貌,少部分需结合正镜观察。普通白光胃镜下表现黏膜潮红90.6%(48/53),粗糙79.2%(42/53),糜烂35.8%(19/53)。NBI-ME胃镜下病灶粘膜下微血管不规则或消失96.7%(29/30),上皮微细结构和腺管开口不规则或消失90%(27/30),病灶划界线清晰86.7%(26/30)。SiewertⅠ,Ⅱ,Ⅲ型伴Barrett’s食管分别为83.3%(5/6),11.1%(4/36)和9.1%(1/11),均为短段或超短段Barrett’s食管,SiewertⅠ型与Ⅱ型(P=0.001),Ⅰ型与Ⅲ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Ⅱ型与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伴肠上皮化生66.0%(35/53);SiewertⅠ,Ⅱ,Ⅲ型分别为16.7%(1/6),75.0%(27/36)和63.6%(7/11),Ⅰ型与Ⅱ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Ⅰ型与Ⅲ型(P=0.178)、Ⅱ型与Ⅲ型(P=0.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EJ早期癌多见于SiewertⅡ型,贲门下区后壁多见,内镜下形态以Type0-II型病灶为主,SiewertⅠ型多伴barrett’s食管,SiewertⅡ,Ⅲ型多伴肠上皮化生。病变多以腺癌为主,“Vienna”分型多属于4型及5型。往往需要正镜结合翻转胃镜才能观其全貌;普通白光下病变多表现为粘膜潮红,粗糙,糜烂;NBI-ME多见粘膜微细结构、腺管开口及粘膜下微血管不规则或消失,病灶划界线清晰。

廖专,孙涛,吴浩,杨帆,邹文斌[5](2014)在《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文中认为一、引言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高达40%60%[1],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2],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郭冉[6](2012)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关系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关系,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是否具有协同致病作用,以及H.pylori阳性溃疡并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0年11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7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就诊的305例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非出血患者(对照组),进行H.pylori感染的检测和NSAIDs服用史的调查。H.pylori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检测、14C-尿素呼气实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比数比(OR值),估计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95%C.1)。结果: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组257例H.pylori (+)195例(75.88%),服NSAIDs137例(53.31%)。对照组305例H.pylori(+)268例(87.87%),服NSAIDs74例(24.26%)。NSAIDs显着增加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OR=3.56,95%CI=1.22-10.98)。H.pylori本身不增加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性(OR=0.43,95%CI=0.18-1.62)。服用NSAIDs合并H.pylori感染的胃溃疡患者患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增加4.54倍(OR值为4.54),略低于单纯服用NSAIDs和单纯H.pylori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OR值之和;而服用NSAIDs合并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患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并不增加,OR值为0.93(95%C.I0.25—4.13)。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组及对照组服用NSAIDs者H.pylori感染均降低(63.5%、75.7%对90%、91.8%)。服用NSAIDs出血组H.pylori(+)为(63.5%(87/137),服NSAIDs对照组H.pylori(+)为75.7%(56/74),两者相比差别无显着性(X2=3.26,P>0.05)。比较NSAIDS服用时间长短与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关系,与无溃疡未服用NSAIDs者比较:偶而服药者溃疡并发出血的OR值为3.41;短期服药者的OR值为3.69;长期服药者的OR值为3.56,但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并发出血患者中,H.pylori阳性组腹痛发生率61.5%(120/195),H.pylori阴性组腹痛发生率38.7%(24/6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ylori阴性组患者有17.7%(11/62)伴随高血压病,高于H.pylori阳性组的8.2%(16/195,P<0.05);其他伴随疾病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服用NSAIDs能显着增加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单纯H.pylori感染并不影响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2、服用NSAIDs者H.pylori感染率减低;H.pylori感染和服用NSAIDs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病中无协同致病作用。3、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风险与服用NSAIDs时间长短无关,长期、短期及偶尔用药者发生出血率无明显差别。4、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中H.pylori阳性组腹痛发生率高,H.pylori阴性组伴随高血压病者较多见。

滕淑杰[7](2009)在《性溃疡临床特点》文中提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部位、并发症及治疗原则有一定的特点。老年溃疡并发症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治处理较复杂。因此,正确掌握老年人这一常见病特征,对延长人类

王树钦,蔡淡龙[8](2005)在《贲门癌并出血围手术期处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贲门癌并发出血的外科治疗意义。方法108例贲门癌并出血,其中93例经电子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15例以上消化道大出血实施剖腹探查确诊。手术切除101例,7例行探查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迟发大出血1例,吻合口狭窄1例,均治愈。手术切除者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贲门癌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并不表示肿瘤一定有外侵和广泛淋巴结转移。应尽早明确手术指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积极手术治疗。

袁志芳[9](2004)在《长春地区3000例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上消化道疾病是我国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上消化道疾病中炎症最常见,其次为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最少见,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如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息肉、憩室等很少见。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各种各样,多数缺乏特异性,因此胃镜在上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尤为重要。本文对长春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情况做一调查。 本文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长春地区2000年6月2001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3000例,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别记录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临床症状、胃镜下特点。 本组3000例胃镜检查患者中慢性炎症检出率明显高于消化性溃疡和肿瘤等疾病。其中慢性胃炎的患病率最高,为93.6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病率为90.10%,3060岁的患病率高,男女患病率相近,与国内报道相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为3.50%,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以老年为多,其中60岁以上患者比率为47.62%,与文献报道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性别比较,女性略多于男性,与文献报道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不一致。考虑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慢性胃炎患者多以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就诊。浅表性胃炎90%以上累及胃体和胃窦,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少数有糜烂;萎缩性胃炎85.71%累及胃窦,胃镜下以皱襞萎缩为主要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食管炎是食管疾病中最常见的,需内镜检查方能诊断。西方国家RE发病率达7%22%,而我国却相对较低,仅为1.67%5.77%左右。内镜下RE主要表现为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破损、溃疡,严重者溃疡融合。本文中食管炎的患病率为8.97%,RE的患病率为1%,明显低于西方国家的报道,接近于我国的报道,说明不同人种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病率有差别。本文未发现Barrett食管,可能与活检病<WP=53>例不多有关。本文中食管炎的男女比例为1.59:1,中年病人居多,与国内报道一致。本组食管炎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以胸骨后痛常见。食管病变主要累及食管中下段,其次是食管下段、食管全段、食管上段。反流性食管炎未发现单独累及食管上段者,考虑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中十二指肠炎的患病率为5.60%,低于文献报道,考虑可能为本组病例均为胃镜检查所诊断,对于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十二指肠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4.5:1,305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高,病变部位以球部最常见,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 消化性溃疡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其发病率相差悬殊。本文中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为17.63%,男女比例为2.27:1,其中胃溃疡的患病率为7.17%,十二指肠溃疡的患病率为8.90%,复合性溃疡的患病率为1.57%。本文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符合我国消化性溃疡由北向南升高的地理分布趋势。各种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消化性溃疡表现于性别上的差异或许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中,中青年男性普遍承受的生活负荷过重,加之男性多伴有烟酒等不良生活嗜好对胃黏膜的直接影响。胃溃疡的平均患病年龄为50.8岁,而十二指肠溃疡的平均患病年龄为43.9岁,十二指肠溃疡的患病年龄较胃溃疡早近10年,与文献统计相近。十二指肠溃疡患病年龄的高峰提早出现及数量上占大多数,可能系十二指肠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特征所决定,使之易于受到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的攻击而修复能力相对较差有关。本文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本文中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胃溃疡依次为胃窦>胃角>胃体>幽门>胃底>贲门;十二指肠溃疡依次为球部>球后>降部,球部以球前壁最常见。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消化性溃疡中以食管溃疡发生率为低,有关其内镜特点及病理对照分析报道较少,国内尚无流行病学资料。本组胃镜检出率为0.37%,与文献报道一致。男女患病比例为1.2:1,差异无显着性。本组食管溃疡病例中3050<WP=54>岁者占63.63%,与文献报道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不一致,考虑可能与病例数过少有关。本文中食管溃疡患者80%以上有恶心、呕吐,故对于恶心、呕吐患者应注意食管病变。本组病例食管溃疡好发部位为食管下段>食管中下段>食管上段,与文献报道一致。 上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发病和死亡都呈上升趋势。本组3000例胃镜检查中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4.83%,低于上消化道炎症及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与文献报道一致。食管癌的患病率为0.83%;胃癌的患病率为3.73%;十二指肠癌的患病率为0.10%;残胃癌的患病率为0.10%。各种上消化道肿瘤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均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由此可见上消化道肿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上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上消化道肿瘤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吸烟、喝酒、不良生活习惯较女性明显有关。长春为食管癌低发区,男女患病率差异较大,与文献报道一致。食管癌可以发生在食管的任何部位,以中段最多,其次为下段,上段最少,本组病例食管上、中、下段分别为0,64.00%和36.00%,食管上段未发现癌变,考虑可能

王立芹,代兵[10](2001)在《贲门癌并发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二、贲门癌并发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贲门癌并发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255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入/排除标准
    3.手术器械与试剂
    4.研究方法
    5.标准判定
    6.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基本资料
    2.内镜下病灶特征
    3.ESD术前术后病理诊断情况
    4.ESD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胃癌的预防及诊治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2)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10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
    序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围手术期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
    序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手术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思考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3)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不同方法止血治疗效果比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仪器与止血药
        1.2.1 主要仪器
        1.2.2 止血药
    1.3 方法
    1.4 内镜下止血与再出血判断标准
        1.4.1 止血判断标准
        1.4.2 再出血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胃镜下诊断结果
    2.2 不同止血方法止血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4)53例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内镜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关系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贲门癌并出血围手术期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出血程度和表现
    1.3 肿瘤位置及病理类型
    1.4 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3.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3 贲门癌诱发出血的原因
    3.4 手术时机的选择
    3.5 手术切口的选择和术中处理
    3.6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9)长春地区3000例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胃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长春地区3000例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分析
提 要
英文缩略词
前 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 谢

四、贲门癌并发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255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总结[D]. 刘婧宜. 青岛大学, 2019(02)
  • [2]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徐东. 苏州大学, 2018(04)
  • [3]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不同方法止血治疗效果比较观察[J]. 颜世辉,张宇翔. 人民军医, 2017(06)
  • [4]53例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内镜下特征分析[D]. 曹智博. 郑州大学, 2016(03)
  • [5]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J]. 廖专,孙涛,吴浩,杨帆,邹文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07)
  • [6]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关系的临床分析[D]. 郭冉. 山东大学, 2012(02)
  • [7]性溃疡临床特点[J]. 滕淑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09(09)
  • [8]贲门癌并出血围手术期处理[J]. 王树钦,蔡淡龙. 中国基层医药, 2005(07)
  • [9]长春地区3000例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分析[D]. 袁志芳. 吉林大学, 2004(04)
  • [10]贲门癌并发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J]. 王立芹,代兵.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1(01)

标签:;  ;  ;  ;  ;  

贲门癌合并出血110例胃镜检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