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潘西[1](2021)在《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提问的个案研究 ——以深圳市F小学为例》文中认为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展高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之一。于教师而言,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及课堂随机应变处事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知识素养的考验。于学生而言,数学课堂提问能有效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集中学生注意力,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新知识的积极建构和有效转化。本研究以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提问为出发点和宗旨,选取深圳市F小学两位数学老师各2节新授课、2节练习讲评课和2节复习课共12节课为个案研究内容,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例分析、比较及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经验型教师三种不同课型课堂提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建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类型的课前、课中、课后体系框架,并制定相应的分析指标,通过深入课堂观察发现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提问的亮点和存在问题,为经验型教师进一步发展提供改进建议,同时为新手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本研究共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根据研究内容划分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并提出各阶段具体的分析指标;第三部分是通过指标分析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个案经验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事实转述的形式对经验型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表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获得新手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工作的经验和启示;第五部分是根据表现特点和教学启示提出经验型教师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毛云斌[2](2021)在《融入数据分析的高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在国内各中小学的应用逐渐普及,特别在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分析等模块的应用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迁移理论的学习,对贵阳二中高一年级数学讲评课的现状研究,结合立数教育平台,开展高一数学期末复习试卷讲评课,并在高一年级开展对照试验,然后通过实验前后测,以及学生的效果反馈访谈,探索出一种融入数据分析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的教学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将数据分析分别运用于试卷讲评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最后比对分析学生成绩以及学生访谈结果,发现通过该实验,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也能够精确定位学生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得对学生的成绩分析更加科学有效,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本研究提出的教学模式是文中最主要的研究内容,结合贵阳二中的高一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构建了以下教学流程: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学生课前自我反思预习;教师课中分层精准教学、学生课中互动教学;教师课后分层指导,学生课后分层巩固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并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过程设计,阐明清楚在何处融入数据分析功能。同时,本文中也给出一个具体实施的完整教学案例。通过本研究实现了数据分析与课堂环节充分融入的技术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错题分析和讲解,同时也对学生以及学生掌握得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本研究发现,通过这种融入数据分析的方式,能更好的实现精准化的分层教学,让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氛围更加互动。
李娜[3](2020)在《分课型授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价值决定价格》为例》文中提出为构建高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并具体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6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迎接高中教育“全人培养时代”的到来,本选题根据对思政课不同课型、不同学情以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探索研究在四种主要的思政课型中,分别对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具体研究。本选题以高中政治教材经济常识中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节《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目《价值决定价格》为例。新授课,施行“四学”教学法;复习课,采用“五字”教学法;习题课,配合“翻转课堂”教学法;讲评课,学生自制“双向细目表”等多种方法混合教学,形式多样且针对性强,内容丰富且趣味性强。本文共六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法以及对国内外文献作出综述,其它各部分分别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分课型授课的研究意义、相关方法探究、理论基础、应用探究以及应用分析。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总结分析法等,着重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分课型授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应用在不同课型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混合式分课型授课。
齐燕飞[4](2020)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当代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下符合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使用的被动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且该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同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使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变得有趣,师生互动增加,增强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潜能,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但是,如何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仍然是一大挑战。本文通过相关资料和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探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由此改善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效果,贯彻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首先,通过深入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和该教学模式相关的理论基础,充分理解该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并用于改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被动听、参与不积极等引起的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其次,为了进一步探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本文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为例,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过程,特别是“14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新授课、试卷讲评课和复习课中的运用过程,深化“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目的。再者,通过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导学”和“互动”的作用,进一步突出老师在“导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互动”学习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学习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以此来提升课堂效率,学校、学生、教师等多方面助力,确保“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顺利进行,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孙潇[5](2020)在《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习题课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习题课的演练,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达到灵活运用生物规律,进一步加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及时知晓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因此如何高效的进行习题课教学,提升习题课的课堂效率成为了生物教学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以石河子高级中学三个年级的268名普通高中学生和新疆各地区61名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为调查对象,从习题课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学生在当前习题课上的学习情况、教师对习题课的处理以及对当前习题课的评价等维度对生物习题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习题课较为重视,实际生物教学中习题课的比例设置较为合理,习题的的来源较为丰富,学生对于学生在习题课上的学习情况十分了解,习题课后能够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但是当前习题课仍然存在着教师对于习题课的重视程度不如新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在习题课上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在习题课上遇到困难时不能正确处理等问题。针对调查结果,笔者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建议:1、精选习题内容、拓展解题思路。2、改进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兴趣。3、注重基础知识、通过习题温故知新。4、传授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许长芳[6](2020)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微视频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时中占有很大比例。一堂优秀的试卷讲评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找到知识上的盲区,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但是,我们发现,当前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常常存在着课前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氛围枯燥、课后学生仍然疑点重重等问题,教学效率不够理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而微视频具有图文声像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具有形象化、生动化、精炼化以及形态多样化的特征,希望借助微视频可重复性、针对性强的优势,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笔者试图将微视频与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结合起来,设计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微视频教学流程,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对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作用。本文所涉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核心部分:第一部分,详见第4章: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现状调查。通过对万州某中学高一年级的120名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成绩及考试扣分原因、学生对试卷讲评课的态度、教师对试卷讲评课的态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对变式题的看法、学生及家长对使用手机学习的态度、学生对微视频学习的期待值这六个维度进行分析,以及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得出调查的结果。其目的是充分的了解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微视频运用于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必要性、可行性,为后面的微视频设计与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部分,详见第5章: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微视频设计。通过对微视频内容选取、微视频制作过程、微视频上传、二维码生成、课前学习任务单设计等五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其目的是通过微视频相关设计的流程,为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希望对广大一线教师在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第三部分,详见第6章: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微视频实践研究。通过选取万州某中学高一年级x教师任课的两个平行班的11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践研究。采取两种教学模式的试卷讲评课教学,在实验班结合微视频教学,在对比班用传统的方式教学,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班级后测试题成绩,以及分析践后问卷调查、个别学生访谈结果,得出研究的结论。其目的是检验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教学是否比传统的试卷讲评课教学更有效,是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两次教学实践,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2)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认可;(3)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学习差异性问题;(4)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某些能力。最后,总结分析了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第一,微视频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二,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于加强。期望本文对从事相关教学或研究的人员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傅颖萍[7](2020)在《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精准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讲评课教学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激励、构建知识地图、提升解题技巧和培养数学思想等功能。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未充分发挥讲评课的教学功能。近年来,一些中学陆续采购了网上评卷系统,在中学的常态化教学中使用,将信息技术与讲评课程融合,利用网上评卷系统的多种功能来辅助教师授课。因此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将网上评卷系统应用于高中数学讲评课的教学模式,使得讲评课教学更具精准化,提高教学效率是极为重要的。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了解到当前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现状并分析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其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精准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促进高中数学讲评课的教学效率。该模式主要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设计,模式的核心设计内容主要是:一是课前的精准教学目标、精准诊断问题,二是课中精准干预教学、小组合作探讨、差异指导等教学活动,三是课后精准补救拓展,并在F市F校高中的二年级的数学讲评课教学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经过三个月的对比教学,实验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研究实验表明该讲评课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
吴丹[8](2020)在《初中数学“部级优课”教学模式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步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的提出指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变革或优化现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既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具有理论探讨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数学“一师一优课”为研究对象,以乔伊斯和韦尔的教学模式研究框架为本文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不同内容领域、不同课型初中数学“一师一优课”教学模式的特征,并探究了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数学教学模式。本研究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初中数学“一师一优课”中共选取了35节数学优课(四个内容主题的数学课:5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节“菱形的判定”,5节“频率的稳定性”,5节“综合与实践”;三种课型的数学课:5节新授课、5节复习课和5节试卷讲评课)为研究的样本。借鉴布鲁斯.乔伊斯和玛莎.韦尔的教学模式特征分析框架并结合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提出本研究的教学模式特征分析维度:师生互动行为、支撑体系及结构体系三个方面。借助视频案例分析工具,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师生互动行为、支撑体系及结构体系三个方面对35节初中数学优课教学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初中数学优课的教学模式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在师生互动类型方面,师生互动行为主体类型以师班互动为主,师组互动缺乏,师个互动与师班互动交叉进行。在师生语言互动方面,数学课堂从“教师中心”逐渐转向“师生合作型”和“学生中心”的课堂。在支撑系统方面,“部级优课”课堂教学支撑条件多样化:将课堂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与此同时,课堂道具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体系方面,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多元化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初中数学“部级优课”教学模式特征的分析对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有效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启示:在师生互动方面,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要善于利用多种师生互动类型和师生语言互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支撑体系方面,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多种教学道具和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实践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结构体系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行为多加引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何燕[9](2020)在《基于“融错”理念的小学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在新授课之后的一种特殊教学方式。讲评课能够及时反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纠正错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讲评课很少作专门的教学设计,对待学生错误的观点“不柔和”。“融错”理念即是将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包括容错、融错、荣错三步骤,这对数学讲评课解决学生的错误有直接指导作用。教师如何利用好学生解题过程中这些“不可避免错误”,适时恰当地融入“融错”理念,在当今倡导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归纳国内外关于“融错”教育理念和小学数学讲评课相关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错误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本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分析了将“融错”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讲评课中的价值;然后采用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分别对课堂和教师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剖析当前小学数学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数学讲评课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分析了“融错”理念下小学数学讲评课需遵循的教学原则,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选取典型内容教学设计。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融错”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讲评课是以包容差错、化解差错、荣于差错为教学任务的讲评课,“融错”理念可以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创新讲评课的教学方法。目前小学数学讲评课现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讲评方法传统守旧、对讲评课重视程度不足,对学生来说:对讲评课的认识度不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基于此认为讲评课的教学应遵守情意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自主探究原则、化错原则。从而探究出要设计这样的数学讲评课可用策略为: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实现“荣错”;收集整合错误资源,进行“思错”;在讲评在注重师生互动,进行“化错”;加强举一反三,实现“悟错”;并对《简便运算》《比的应用》两节讲评课进行了“融错”的教学设计。
宋晓敏[10](2020)在《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深入,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减少,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关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通过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交流,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多的自主思考。结合地理这门课程的特点来看,实施参与式教学,学生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地理综合素养的发展。而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是学生巩固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解题方法与技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将参与式教学应用到地理试卷讲评课中去,更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试卷讲评课的积极作用,取得更好的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对参与式与试卷讲评课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后,理清了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发展进程以及相关的理论观点,分析了参与式教学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研究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地理试卷讲评课的实施现状,尤其是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上的参与情况,并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别分析了地理试卷讲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地理试卷讲评课的现状,以促进学生在地理试卷讲评课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将参与式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地理学科特征相结合,提出了参与式教学在地理试卷讲评中应用的原则,并构建了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路径,包括课前分析、学生合作探究、疑难问题解答及点拨提升以及巩固与整理四个教学环节。结合实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验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了参与式教学路径实施的可行性,并设置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在实验班的五次试卷讲评课中应用了参与式教学,记录了应用情况并反思了三次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改进和完善。根据应用情况以及改进和完善,设计了参与式教学在地理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案例。在参与式教学在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完成后,同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地理易错题测试,通过对测试成绩进行比较与分析,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题的正确率情况,得出在试卷讲评课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结论。在将参与式教学应用到地理试卷讲评课后,通过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参与度以及对于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从而了解学生的感受并分析参与式教学在试卷讲评课中应用的教学效果。对参与式教学应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参与式教学在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二、数学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提问的个案研究 ——以深圳市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实需要 |
(三)个人旨趣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经验型教师 |
2.课堂提问 |
(二)文献综述 |
1.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2.教师课堂提问的理论研究 |
3.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证研究 |
4.国内外已有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课堂观察法 |
3.访谈法 |
4.课例分析法 |
5.比较法 |
6.个案研究法 |
(三)研究思路 |
五、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1.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 |
2.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六、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一)研究资料收集 |
1.课堂提问观察量表 |
2.课堂提问访谈提纲 |
(二)研究资料分析 |
第一章 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教学提问的类型及分析指标 |
一、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教学提问类型划分的理论依据 |
(一)教师成长课堂范式 |
(二)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
(三)三元对话理论 |
(四)时间等待理论 |
二、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教学提问类型框架的构成 |
(一)课堂教学提问课前预习准备 |
(二)课堂教学提问课中实施 |
(三)课堂教学提问课后反思 |
三、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分析指标 |
(一)课前预习备课分析指标 |
1.备“教材”的分析指标 |
2.备“学生”的分析指标 |
3.备“教法”的分析指标 |
(二)课中实施情况分析指标 |
1.课堂提问数量分析指标 |
2.课堂提问类型分析指标 |
3.课堂提问内容分析指标 |
4.课堂提问问答方式分析指标 |
5.课堂提问叫答方式分析指标 |
6.课堂提问侯答时间分析指标 |
7.课堂提问理答方式分析指标 |
8.课堂提问语言表述分析指标 |
(三)课后反思情况分析指标 |
1.作业辅导反思分析指标 |
2.测验评价反思分析指标 |
3.自身反思分析指标 |
第二章 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教学提问的个案经验及存在问题 |
一、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个案经验 |
(一)课前预习准备经验 |
1.课堂提问至关重要 |
2.课堂提问设计关注多样 |
3.教案设计准备充分 |
4.课堂提问课型了解全面 |
(二)课中实施经验 |
1.课堂提问数量因课型而异 |
2.课堂提问类型样多面广 |
3.课堂提问内容全面具体 |
4.课堂提问问答直观形象 |
5.课堂提问叫答形式多样 |
6.课堂提问侯答因“题”而异 |
7.课堂提问理答正向积极 |
8.课堂提问语言形象清晰 |
(三)课后反思经验 |
1.作业辅导反思经验 |
2.测验评价反思经验 |
3.自身反思经验 |
二、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
(一)课前准备存在问题 |
1.课堂提问相关理论知识不足 |
2.对学生了解不到位 |
(二)课中实施存在问题 |
1.提问数量因课型而异,却缺乏有效筛选 |
2.高水平认知提问较多,忽略低水平认知提问 |
3.提问内容全面,但目标针对性不足 |
4.提问问答直观,却缺乏思维转换训练 |
5.提问叫答面向全体,却忽略个别差异 |
6.提问侯答因题而异,却忽略学生学习差异 |
(三)课后反思存在问题 |
1.课堂提问交流较少,课后反思不足 |
2.课堂提问未再寻根溯源,反思归因意识不足 |
第三章 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表现特点及教学启示 |
一、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表现特点 |
(一)课堂教学提问课前预习准备 |
1.根据教材知识设计课堂提问 |
2.根据学生学情设计课堂提问 |
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提问 |
(二)课堂教学提问课中实施 |
1.课堂提问数量——因课型而异 |
2.课堂提问类型——高水平认知为主 |
3.课堂提问内容——全面具体 |
4.课堂提问问答——直问为主 |
5.课堂提问叫答——兼顾全体 |
6.课堂提问侯答——因题而异 |
7.课堂提问理答——积极为主 |
8.课堂提问语言——清晰直观 |
(三)课堂教学提问课后反思 |
1.反思作业辅导 |
2.反思测验评价 |
3.反思自身 |
二、对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教学启示 |
(一)课堂教学提问课前准备 |
(二)课堂教学提问课中实施 |
(三)课堂教学提问课后反思 |
第四章 提升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质量的建议 |
一、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课前准备方面 |
(一)加强课堂提问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
1.定期开展课堂提问专题讲座 |
2.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 |
3.举办读书交流会 |
(二)提前规划课堂教学提问,做足准备工作 |
1.组织师生班会交流活动 |
2.设计课堂教学提问 |
二、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课中实施方面 |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标,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
(二)紧扣教学内容,设置多种课堂提问类型 |
(三)抓住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提问内容 |
(四)灵活设置课堂提问问题,锻炼学生不同思维能力 |
(五)了解学生,课堂提问叫答关注特殊和差异 |
(六)因材施教,合理控制课堂提问侯答时间 |
三、经验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课后反思方面 |
(一)注重教师课后交流,积累课堂提问经验 |
(二)撰写反思日志,提高课堂提问归因意识 |
结语 |
一、本研究的局限性 |
二、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2)融入数据分析的高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研究背景 |
1.1.1.大数据技术为高中数学提供了机遇 |
1.1.2.传统的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有待改善 |
1.2.研究意义 |
1.2.1.理论意义 |
1.2.2.实践意义 |
1.3.研究目的及内容 |
1.3.1.研究目的 |
1.3.2.研究内容 |
1.4.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研究思路 |
1.4.2.研究方法 |
2.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大数据支持下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
2.1.1.国外大数据研究现状 |
2.1.2.国内大数据研究现状 |
2.1.3.综合评述 |
2.2.试卷讲评课研究现状 |
2.2.1.试卷讲评课发文量研究 |
2.2.2.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
2.2.3.数据+试卷讲评课研究现状 |
2.2.4.综合评述 |
3.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3.1.概念界定 |
3.1.1.大数据教育 |
3.1.2.试卷讲评课 |
3.2.理论基础 |
3.2.1.迁移理论 |
3.2.2.建构主义理论 |
4.贵阳市第二中学高一数学试卷讲评课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调查对象选取 |
4.2.调查问卷设计 |
4.3.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4.3.1.学生在数学讲评课的兴趣倾向分析 |
4.3.2.学生对试卷讲评课课前情况的反馈情况 |
4.3.3.学生对试卷讲评课课中情况的反馈情况 |
4.3.4.学生对试卷讲评课课后情况的反馈情况 |
4.3.5.问卷调查结论 |
5.融入数据分析的高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构建 |
5.1.数学讲评课原则 |
5.1.1.学生主体性原则 |
5.1.2.突出性原则 |
5.1.3.情感激励原则 |
5.2.融入大数据的数学讲评课教学模式构建 |
5.2.1.大数据应用于数学讲评课的模式借鉴 |
5.2.2.本研究拟在何处融入数据分析 |
5.2.3.教学模式框架搭建 |
6.融入数据分析的高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实验 |
6.1.实验设计 |
6.1.1.实验假设 |
6.1.2.实验对象 |
6.1.3.实验目的 |
6.2.实验测量工具准备 |
6.2.1.前后测试卷准备 |
6.2.2.访谈提纲准备 |
6.3.实验案例介绍 |
7.实验数据分析 |
7.1.前后测成绩分析 |
7.1.1.横向班级对比分析 |
7.1.2.纵向班内比较分析 |
7.2.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7.2.1.与传统数学讲评课的差异 |
7.2.2.学生感受的课堂氛围 |
7.2.3.教学效果反馈 |
7.2.4.存在的问题 |
8.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研究总结 |
8.2.研究不足 |
8.3.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一数学讲评课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2: 前测试卷 |
附录3: 后测试卷 |
附录4: 学生个案访谈提纲 |
附件5: 实验班试卷讲评复习巩固试题A(针对优等学生) |
附件6: 实验班试卷讲评复习巩固试题B(针对中下等学生) |
致谢 |
(3)分课型授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价值决定价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1.体现新时代对高中思政课的重视 |
2.推进课改持续发展的需要 |
3.增强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
4.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原则的需要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思政教学课题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访谈法 |
3.实验法 |
4.总结归纳法 |
(四)论文特色与不足 |
1.论文特色 |
2.论文不足 |
一、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应用研究的意义 |
(一)强化对不同课程类型教学的针对性 |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
(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 |
(四)增强师生互动性和情感交流 |
(五)提高高中德育培养的水平 |
二、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理论基础 |
(一)以人为本的相关理论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 |
2.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学说 |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4.习近平新时代思政教学“八个相统一”理论 |
(二)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理论基础 |
1.课程类型 |
2.分课型授课 |
3.建构主义理论 |
4.结构学习论 |
三、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相关方法探究 |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
1.自主学习 |
2.探究学习 |
3.合作学习 |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 |
1.任务驱动法 |
2.启发探索法 |
3.趣味练习法 |
四、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应用探究 |
(一)高中思政新授课施行“四学”教学法 |
1.新授课“四学”教学法理论探究 |
2.新授课“四学”教学法应用探究 |
(二)高中思政复习课贯穿“五字”教学法 |
1.复习课“五字”教学法理论探究 |
2.复习课“五字”教学法应用探究 |
(三)高中思政习题课以“翻转课堂”为借鉴 |
1.习题课“翻转课堂”理论探究 |
2.习题课“翻转课堂”应用探究 |
(四)高中思政讲评课以学生自制“双向细目表”为载体 |
1.讲评课“双向细目表”理论探究 |
2.讲评课“双向细目表”应用探究 |
五、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实践教学反思 |
(一)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
1.应用效果分析 |
2.分课型授课相关问题 |
3.分课型授课相关对策 |
(二)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应用研究反思 |
1.教师自我反思 |
2.学科教学反思 |
3.分课型授课教学模式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思政课分课型授课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研究 |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研究 |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论述及理论基础 |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优点 |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标准 |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 |
(三)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 |
(四)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理论 |
第二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过程 |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的变式 |
二、新授课141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
(一)一标:精确目标 |
(二)四环贯穿整个课堂 |
(三)一质检:及时检测 |
三、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 |
(一)课前准备 |
(二)课堂实施 |
(三)课后跟踪 |
(四)具体操作步骤 |
四、复习课“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
(一)复习课“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
(二)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教学要求与案例实施 |
第三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运用提升策略 |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二)重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
(三)注重学生的性格养成教育 |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一)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
(二)加强教师有效监督 |
(三)做好教学反思与评价工作 |
(四)教师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数据统计法 |
五、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生物习题 |
(二)习题课 |
(三)生物习题课教学 |
二、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的现状调查设计及实施 |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
(一)教师问卷调查对象 |
(二)学生问卷调查对象 |
二、调查内容的确定 |
(一)教师问卷调查 |
(二)学生问卷调查 |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一)教师问卷调查 |
(二)学生问卷调查 |
第四章 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心理维度 |
(二)教师行为维度 |
(三)教学评价维度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习题课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维度 |
(二)学生在当前习题课上的学习情况维度 |
(三)教师对习题课的处理维度 |
(四)习题课的评价与改进维度 |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
(一)基于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
(二)基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五章 高中生物习题课的优化对策 |
一、精选习题内容、拓展解题思路 |
二、改进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兴趣 |
三、注重基础知识,通过习题温故知新 |
四、传授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6)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微视频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 |
1.1.2 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
1.1.3 微视频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结构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的内容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微视频 |
2.1.2 试卷讲评课 |
2.2 微视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微视频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微视频国内研究现状 |
2.3 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现状 |
2.3.1 试卷讲评课的问题研究 |
2.3.2 试卷讲评课的建议研究 |
2.3.3 试卷讲评课的实践研究 |
2.4 述评 |
3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3.1.1 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
3.1.2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意义 |
3.2 自主学习理论 |
3.2.1 自主学习理论内涵 |
3.2.2 自主学习理论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意义 |
3.3 学习迁移理论 |
3.3.1 学习迁移理论内涵 |
3.3.2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意义 |
3.4 信息化教学理论 |
3.4.1 信息化教学理论内涵 |
3.4.2 信息化教学理论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意义 |
4 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2.1 学生 |
4.2.2 教师 |
4.3 调查设计 |
4.3.1 学生问卷设计 |
4.3.2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4.4 调查过程 |
4.5 调查结果分析 |
4.5.1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4.5.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
4.6 存在问题分析 |
4.6.1 学生存在问题分析 |
4.6.2 教师存在问题分析 |
4.7 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 |
4.8 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研究与实践的可行性 |
5 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微视频设计 |
5.1 微视频内容的选取 |
5.1.1 试卷的选取 |
5.1.2 试题的选取 |
5.2 微视频的制作 |
5.2.1 ppt制作 |
5.2.2 微视频录制 |
5.3 微视频的上传 |
5.4 二维码的生成 |
5.5 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
6 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微视频实践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对象 |
6.3 实践教学流程 |
6.4 案例分析 |
6.4.1 案例分析A |
6.4.2 案例分析B |
6.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5.1 后测成绩分析 |
6.5.2 践后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与分析 |
6.5.3 学生访谈记录分析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结论 |
7.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3 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现状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基于微视频的试卷讲评课教学实践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5 第一实践相关资料 |
材料一:第一次实践试卷 |
材料二:第一次实践试题微视频 |
材料三:第一次实践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单 |
材料四:第一次实践后测试题 |
附录6 第二实践相关资料 |
材料一:第二次实践试卷 |
材料二:第二次实践试题微视频 |
材料三:第二次实践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单 |
材料四:第二次实践后测试题 |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7)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精准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高中数学评价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
二、网上评卷系统的发展促进讲评课教学精准化发展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讲评课的研究现状 |
二、精准教学的研究现状 |
三、网上评卷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假设 |
五、研究工具 |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掌握学习理论 |
三、学习迁移理论 |
第二章 高中数学讲评课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中数学讲评课调查设计说明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对象 |
三、调查的内容 |
第二节 高中数学讲评课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一、讲评课教学态度 |
二、讲评课教学设计 |
三、讲评课教学方法 |
四、讲评课教学过程 |
第三节 高中数学讲评课现状与原因分析 |
一、讲评课缺乏教学设计,评价功能发挥不够 |
二、讲评形式单一,教师主导为主 |
三、讲评课教学缺乏对网上评卷系统提供的数据深度使用 |
四、讲评课缺乏拓展和补救措施 |
第三章 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精准教学模式建构 |
第一节 网上评卷系统介绍 |
一、网上评卷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二、网上评卷系统在讲评课教学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已有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 |
第三节 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精准教学模式设计 |
一、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
二、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精准教学模式阐述 |
第四章 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精准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
第一节 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具体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三、学习者分析 |
四、具体教学过程典型处理案例分析 |
五、与传统的讲评课教学设计对比分析 |
第二节 教学实践过程 |
第三节 教学应用成效分析 |
一、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附录1 高中数学讲评课现状调查 |
附录2 《二、三单元测试卷》考察内容 |
附录3 《三个单元综合测试卷》考察内容 |
附录4 高中数学讲评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5 一、二单元测试卷 |
附录6 二、三单元测试卷 |
附录7 三个单元综合测试卷 |
附录8 《一、二单元测试》讲评课教学设计 |
附录9 《二、三单元测试》讲评课教学设计 |
附录10 《三个单元综合测试》讲评课教学设计 |
附录11 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目标 |
附录12 《一、二单元测试》传统讲评课教学设计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初中数学“部级优课”教学模式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
1.1.2 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样态需要理性层面的合理辨析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价值 |
1.3.1 理论价值 |
1.3.2 实践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部级优课 |
2.1.2 教学模式 |
2.2 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2.2.1 教学模式研究的历程回顾 |
2.2.2 “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2.3 “一师一优课”的研究进展 |
2.3.1 “一师一优课”活动的介绍 |
2.3.2 “一师一优课”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方法 |
3.2.1 视频案例分析法 |
3.2.2 内容分析法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过程 |
3.4.1 教学模式特征分析框架 |
3.4.2 研究工具 |
3.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4.4 预研究:视频录像分析的一致性检验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初中数学“部级优课”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
4.1.1 互动行为特征分析 |
4.1.2 支持系统特征分析 |
4.1.3 结构体系特征分析 |
4.2 不同领域数学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
4.2.1 不同领域师生互动特征分析 |
4.2.2 不同领域支持系统特征分析 |
4.2.3 不同领域结构体系特征分析 |
4.3 不同课型数学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
4.3.1 不同课型师生互动特征分析 |
4.3.2 不同课型支持系统特征分析 |
4.3.3 不同课型结构体系特征分析 |
5 结论、启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师班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类型,师组互动比较缺乏 |
5.1.2 数学课堂从“教师中心”向“合作型”、“学生中心”转变 |
5.1.3 教学支撑条件多样化 |
5.1.4 教学环节设计的多元化 |
5.2 研究启示 |
5.2.1 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
5.2.2 多元的支撑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 |
5.2.3 真实的实验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5.2.4 自主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
5.3 研究展望 |
5.3.1 对样本容量进行扩充研究 |
5.3.2 现实课堂与录像课堂的对比研究 |
5.3.3 完善教学模式特征分析维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融错”理念的小学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错误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
1.1.2 数学讲评课缺少充分的教学设计 |
1.1.3 “融错”理念与数学讲评课结合有契合点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融错”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数学讲评课的相关研究 |
2.3 小结 |
3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核心概念界定 |
3.1.1 “融错”理念的概念 |
3.1.2 数学讲评课的概念 |
3.2 理论基础 |
3.2.1 错误分析理论 |
3.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3 学习金字塔理论 |
4 “融错”理念与小学数学讲评课结合的价值 |
4.1 “融错”理念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讲评课的效率 |
4.2 “融错”理念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价值 |
4.3 “融错”理念可以创新讲评课的教学方法 |
5 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设计的现状 |
5.1 小学数学讲评课的现状调查 |
5.1.1 小学数学讲评课的课堂观察 |
5.1.2 小学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 |
5.2 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
6 基于“融错”理念的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
6.1 基于“融错”理念的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
6.1.1 情意性原则 |
6.1.2 启发性原则 |
6.1.3 自主探究原则 |
6.1.4 化错原则 |
6.2 基于“融错”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
6.2.1 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实现“荣错” |
6.2.2 收集整合错误资源,进行“思错” |
6.2.3 在讲评中注重师生互动,进行“化错” |
6.2.4 加强举一反三,实现“悟错” |
7 “融错”理念下小学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研究 |
7.1 案例设计 |
7.1.1“简便运算”作业讲评课的教学设计 |
7.1.2“比的应用”课后习题的教学设计 |
8 结论与反思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小学数学讲评课的现状调查 |
致谢 |
(10)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参与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2 试卷讲评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2.3 试卷讲评课中的参与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参与式教学 |
2.1.2 地理试卷讲评课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合作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学习动机理论 |
3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2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
3.2.1 学生调查问卷内容 |
3.2.2 教师调查问卷内容 |
3.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4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
3.4.1 学生方面 |
3.4.2 教师方面 |
4 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参与式教学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
4.1 参与式教学实施可行性分析 |
4.1.1 实验对象可行性分析 |
4.1.2 学校教学环境可行性分析 |
4.2 参与式教学路径的构建原则 |
4.2.1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 |
4.2.2 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
4.2.3 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
4.2.4 启发性原则 |
4.3 参与式教学路径的构建 |
4.3.1 课前分析 |
4.3.2 学生合作探究 |
4.3.3 疑难问题解答及点拨提升 |
4.3.4 巩固整理与反思 |
4.4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
4.5 参与式教学在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过程 |
4.5.1 第一次应用过程 |
4.5.2 第二次应用过程 |
4.5.3 第三次应用过程 |
5 参与式教学在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
5.1 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1.1 学生参与度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5.1.2 学生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5.2 易错题测试结果分析 |
5.2.1 全班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
5.2.2 不同类型题目得分情况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数学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经验型教师课堂提问的个案研究 ——以深圳市F小学为例[D]. 潘西. 大理大学, 2021(08)
- [2]融入数据分析的高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探索[D]. 毛云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分课型授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价值决定价格》为例[D]. 李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4]“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齐燕飞. 河南大学, 2020(02)
- [5]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孙潇.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微视频设计与实践研究[D]. 许长芳.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7]基于网上评卷系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精准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D]. 傅颖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8]初中数学“部级优课”教学模式的特征研究[D]. 吴丹.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基于“融错”理念的小学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设计研究[D]. 何燕.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10]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D]. 宋晓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