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九都地震区简支梁桥地震力简化计算分析

青藏铁路九都地震区简支梁桥地震力简化计算分析

一、青藏铁路九度地震区简支梁桥地震力的简化计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都晓,严敏,孟晓鹏,曾险[1](2021)在《东非裂谷区简支梁桥圆端型桥墩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通桥-4103"圆端型实体桥墩在肯尼亚东非裂谷区内纳铁路上的适用性问题,为混凝土圆端型实体桥墩的配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肯尼亚东非裂谷区特有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总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32 m跨标准简支T梁圆端型桥墩模型,基于反应谱法研究其在Ⅰ、Ⅱ、Ⅲ类场地条件下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该地区场地特征周期及动力放大系数均突破国内规范,对桥墩的抗震设计更加不利;对于Ⅰ、Ⅱ类场地,桥墩强度及延性均能够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对于Ⅲ类场地,桥墩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多遇地震作用下钢筋应力超限,故应提高"通桥4103"系列桥墩配筋率,并加强结构抗震措施。

陈长征,户东阳,李聪林,吕雷,李冲杰[2](2020)在《九度地震区近断层高速铁路简支梁桥减隔震支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渝昆(重庆—昆明)高速铁路九度地震区近断层地震动人工地震波进行反应谱分析,发现近断层地震动比远场地震动对高速铁路简支梁桥结构安全威胁更大,提出采用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剪力榫组合的减隔震支座系统进行抗震设计,并对其减震原理予以阐述。以近断层人工地震波为地震动输入,分别对10 m高实心墩和20 m高空心墩的五跨简支梁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以普通支座作为参照,对比分析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剪力榫组合的减隔震支座系统的减震性能。结果表明,九度地震区近断层高速铁路简支梁桥须采用减隔震支座系统才能满足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段佳宏[3](2019)在《近场地震作用下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减震耗能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网的逐渐成型,交通建设的发展正逐渐向西部转移。桥梁的优势在于当交通遇到峡谷、河流时,可以直接跨越、截弯取直,而不用修建盘山公路。针对西部复杂的山区地形、峡谷纵横,大跨度悬索桥能真正的实现天堑变通途。而我国西部山区地震频发且烈度较高,断裂带错综复杂,且活动的断裂带较多,公铁交通在选线中难免邻近或跨越断裂带。据目前研究发现处于断裂带附近的结构地震响应会更大,这给西部地区桥梁的抗震设计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当遇到此类场地时,悬索桥常规设计中的减震措施将无法满足抗震要求,因此为满足抗震需求应力求多种形式的减隔振措施。本文研究的工程对象——四川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此桥被多个断裂带所夹,且距最近的断裂带1.5km。假定该桥处于具有明显近场效应的场地,选择近场有脉冲、近场无脉冲、上盘和远场等4种类型的地震波作为激励,主要研究了如下4个方面内容:1.首先阐述近场地震中的各种效应,并根据其特点选择相应的台湾Chi-Chi地震波作为后文的地震激励输入。从峰值加速度、频谱特性和持续作用时间三方面阐述了近场地震波的特点以及长周期结构的地震波确定方法。2.研究了防屈曲中央扣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减震耗能性能。通过建立6种不同中央扣形式的全桥模型,分析了其动力特性的差异,计算了其在近场地震下的响应以及防屈曲中央扣的耗能能力。3.利用试验所得骨架曲线,建立以非线性弹簧模拟波形钢腹板组合横梁非线性的全桥模型,论证了组合横梁的优越性和横梁延性设计的必要性,研究了延性设计的波形钢腹板横梁桥塔对悬索桥在高烈度近场地区的适应性。4.研究了近场地震作用对纵向粘滞阻尼器参数敏感性问题。通过建立12种阻尼器参数的全桥模型,对比了在各种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对本桥响应的影响,发现粘滞阻尼器受具有较大速度的近场有脉冲地震波影响较大。

马华军[4](2019)在《铁路桩基础桥墩墩底摇摆隔震机理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基底摇摆隔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该方法从结构底部切断了地震传力路径,因而具有隔震效果好,震后可实现自复位的优点。本文针对墩底摇摆隔震问题,通过试验和数值方法研究其摇摆隔震机理及抗震设计方法,为墩底摇摆隔震桥墩在铁路桩基础桥梁中的运用提供依据。(1)基于前期关于铁路高墩桥梁墩底摇摆隔震方法的研究基础,通过对现有铁路桩基础桥墩的设计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带有限位耗能钢筋的墩底摇摆隔震方法,并与自由摇摆隔震和无粘结预应力防倾覆钢筋约束摇摆隔震的方法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三种不同摇摆模式桥墩的隔震原理。(2)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三种不同摇摆隔震桥墩的初始刚度、提离荷载、极限荷载。分析了摇摆隔震桥墩的滞回特性和耗能机理,并研究了预应力防倾覆钢筋和限位耗能钢筋的约束效应及其对摇摆隔震桥墩的抗倾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摇摆桥墩摇摆过程中存在抗倾覆能力不足的问题,限位耗能钢筋约束摇摆隔震桥墩具有刚度较大且耗能性能较好的优点,预应力防倾覆钢筋约束摇摆隔震桥墩具有较好的自复位性能。(3)通过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三种摇摆隔震桥墩在不同的地震波输入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包括墩顶水平加速度、水平位移和加台的竖向提离加速度、提离位移。分析了限位耗能钢筋和预应力防倾覆钢筋对桥墩提离摇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摇摆隔震桥墩的摇摆反应过大,且碰撞效应明显,不利于桥梁抗震;限位耗能钢筋摇摆隔震桥墩约束效应强,可以明显减小墩顶摇摆幅度;而预应力防倾覆钢筋既可以控制摇摆幅度,同时具有自复位的功能。限位耗能钢筋和预应力防倾覆钢筋摇摆隔震桥墩的隔震效果均较好,能满足设计要求。(4)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可模拟有限位耗能钢筋的摇摆隔震桥墩的四弹簧计算模型。同时利用两弹簧、三弹簧和四弹簧模型分别模拟了三种墩底摇摆隔震桥墩,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Pushover和动力响应数值分析。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骨架曲线吻合度较高。动力响应分析结果与振动台试验得到的加速度、位移试验曲线也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表明了本文采用的弹簧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摇摆隔震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5)基于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针对本文的三种墩底摇摆隔震桥墩提出了关键构件(加台、限位耗能钢筋、预应力防倾覆钢筋)的抗震设计原则。验证了一弹簧分析模型(转动弹簧模型)可以用于桥墩的墩底摇摆隔震简化计算。给出了为防止基础提离时局部混凝土压碎而增设的加台底钢板尺寸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摇摆隔震桥墩桩基础的计算模型。通过对原型桥墩进行抗震计算,分析了摇摆隔震桥墩与非隔震桥墩及基础的地震反应,讨论了隔震前后桩基础配筋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隔震后的桩身只需配少量的钢筋即可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甘发达,丛晟亦,唐亮,蔡德钩,凌贤长[5](2016)在《俯斜式混凝土重力挡土墙强震反应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介绍了基于Open Sees独立开发的一套用于挡土墙-土地震反应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RW2DPS.据此建立了俯斜式混凝土重力挡土墙-土强震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选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砂土的动力属性,应用零长度接触单元模拟墙与土体之间的接触特性,且采用一致耗能阻尼边界与速度边界条件.最后,输入随机地震动,进行挡土墙-土强震反应分析,并重点探讨墙背地震土压力和水平地震惯性力沿挡土墙高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墙背动土压力峰值出现在距挡土墙底约1/3墙高处;挡土墙背加速度具有放大效应,加速度峰值出现在挡土墙顶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墙高分布规律不同,动土压力沿墙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李兆祥[6](2014)在《青藏高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预应力技术的改进和桥梁施工技术的长足发展,桥梁的跨度不断增大,结构形式也日趋复杂,为了使得桥梁的线形、应力满足要求,桥梁施工过程的安全,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技术便应运而生,同时也伴随着对计算理论、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等因素对结构影响研究不断深化,桥梁建设时的控制精确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桥梁建设事业中连续梁桥广泛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桥已经成为目前采用基础的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的重要性就显得日益突出。本文以雅鲁藏布江三号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结构计算分析软件对该桥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本桥在各个施工阶段的挠度和内力,为大桥的监控提供理论数据,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已经制定的监控方案,同时对施工各个阶段结构的受力、线形等数据进行实际量测,再通过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寻找原因等,对误差进行识别、预测以及最后的调整,并随着施工进度循环的过程,使桥梁结构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状态最大程度的接近理论计算状态,不断循环上述步骤,最终确保大桥顺利合拢,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应力在控制范围内。虽然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由于其所具有的颇多优点而应用广泛,但是随之也无法避免的出现了箱梁梁体开裂的问题,由于温度对桥梁的应力影响较大,特别是在西藏地区的温度变化快,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有必要对桥梁的抗裂能力是否满足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分析预测。同时在冬季施工时,箱体内外养护温度差较大,在这种状态下便会产生拉应力,因此必须合理的控制箱体内外温度差以及拉应力值,以保证混凝土在预应力张拉之前的养护期间不开裂。本文分析温度变化对大跨度连续桥梁应力的影响,以拉日铁路雅鲁藏布江三号特大桥为例进行分析,采用Midas-Civil计算软件,计算箱型截面的大跨度桥梁成桥后,在日照作用下梁体的最大应力,分析最有可能产生裂缝的位置,进而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采用Midas-FEA计算软件,分析在冬季施工养护期间,相对封闭箱型截面,在箱体内温度和高于外侧温度的实际状态下,分析单个浇筑块体的应力值,为冬季施工时养护温度的设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李永波[7](2013)在《考虑冻土—桩动力相互作用的长大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摘要:桩基桥梁结构是寒区线性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强地震作用下的抗灾害性能对线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一些按照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桥梁结构在近些年历次强地震中仍出现了大量破坏现象,表明了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在对寒区长大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局部地形效应、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地震动多点激励以及地表土层冻融变化的影响。由于冻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复杂敏感性,使得对冻土环境中桩基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分析寒区长大桥梁工程地震响应规律、评估其安全性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灾变研究计划《强地震作用下冻土区长大桥梁桩-土-结构动力耦合效应研究》支持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开展了冻结粉质黏土的直剪试验及静、动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该类冻土的摩擦角、粘聚力、动强度、动弹性模量以及阻尼比等物理量随负温及冻前含水量的变化关系,为相关计算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2.研制了冻土-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系统,介绍了动力加载系统性能参数的确定及其各组件的设计、模型试验箱的设计及制冷效果分析、加载工作架的设计等。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试验系统能提供适当的冻土环境,结构牢固,可较好地模拟分析冻土-桩相互作用的动力性能,为该领域及其他一些冻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3.基于自制模型试验系统,对-5℃、-3℃及表层融化冻土中模型桩基进行了水平向循环动力加载试验,研究了均匀冻结及上层融化冻土中模型桩基桩头的位移-荷载关系、桩基水平动刚度变化及桩身弯矩分布情况,并提出了层状冻土中考虑桩-土分离效应及摩擦效应的动力BNWF分析模型。4.建立了考虑桩、土材料非线性及二者接触效应的多年冻土地基中桩-墩结构动力耦合二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地层条件变化时,不同频谱特性地震动以SV波形式垂直入射下桥墩的动力响应情况。5.基于黏-弹性大工边界条件的外源地震动等效荷载输入方法,实现了瞬态平面SV波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地震波动问题的数值模拟。并对寒区一典型河谷场地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空间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指出了考虑局部地形效应、地震波入射角度、地表融土厚度及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必要性,为该场址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提供了输入地震动。6.建立了寒区多跨简支梁桥和刚构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模型,研究了局部地形效应、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地震波入射角度以及地表融土厚度对桥梁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局部地形效应和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对桥梁地震响应影响显着。

桂成中[8](2013)在《基于抗震性能的拱辅梁桥设计参数优化》文中指出拱辅梁桥作为一种新兴桥型,已在公路及铁路工程中有较多应用,是一种由梁、拱肋及吊杆组成的以梁受力为主、拱受力为辅的梁桥体系。本文以广元嘉陵江双线特大桥为依托,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计算,对拱辅梁桥设计参数优化作基于抗震性能的深入研究,对各设计参数在自振模态及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比较分析,探讨相同及不同梁拱刚度比条件下设计参数合理范围。以对今后此类桥梁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探讨拱、梁合理刚度比的评价方法,并推导出若干设计参数优化准则,其中包括以规范限值为基础的一般分析比较方法、以能量原理为依据的Lagrange乘子法和最小势能原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优化方法及基于拱梁振型特征概率等优化方法。(2)分析比较不同刚度比条件下相关设计参数的结构动力特性,并探讨各设计参数合理范围。分析相同截面仅改变拱肋弹性模量、相同拱肋竖向刚度仅改变拱肋横向刚度、相同拱肋竖向刚度仅改变拱肋横向刚度三种不同刚度比方案中梁、拱动力特性变化规律;改变拱、梁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及拱、梁截面形式,研究对全桥整体刚度的影响且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3)分析比较相同刚度比条件下相关设计参数的结构动力特性,并探讨各设计参数合理范围。主要包括:分析不同拱肋倾角、横撑布置、矢跨比、吊杆布置、边、中跨比等5种设计参数下自振模态及地震作用下结构力学响应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合理设计范围。

张永亮[9](2013)在《铁路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铁路桥梁广泛采用截面尺寸较大、配筋率较低的重力式桥墩。本文结合重力式桥墩的结构及受力特点,针对目前重力式桥墩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铁路桥梁桩基础的地震反应特点,提出了桩基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桩基础抗震静、动力分析模型以及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的研究现状。(2)以常用跨度铁路梁桥的重力式桥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建立群桩基础桥墩缩尺比例模型,利用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桩基础的破坏特征、塑性铰产生机制、承载能力、骨架曲线、滞回特性以及耗能能力。(3)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群桩基础静力非线性计算模型。探讨了变轴力作用下桩身弹塑性的模拟方法。针对地基土抗力,提出了应同时考虑桩侧土水平抗力、桩周土竖向摩阻力以及桩尖土竖向抗力的建模方法,结合美国API规范给出了地基土抗力的本构关系及参数取值方法。并通过模型桩试验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合理性。(4)基于群桩基础静力非线性计算模型,对桩基础非线性性能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这些参数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位移延性以及桩身塑性铰产生机制、发展历程的影响规律。(5)提出了采用桩身损伤水平以及桩基础整体位移延性水平两项指标控制桩基础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考虑桩—土三种相互作用效应的弹塑性需求谱的建立方法及能力谱法性能点的求解方法。提出了桩基础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有效性。(6)提出了考虑桩—土界面分离滑移效应的群桩基础动力非线性分析模型。探讨了考虑桩—土界面分离滑移效应的地基土动力本构关系的建模方法,分析了基础非线性对桥墩及桩身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非线性集中支撑弹簧简化分析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熊锴[10](2013)在《梁式桥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研究973项目之 ——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全寿命抗震性能评价与设计》文中认为抗震设计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抵御地震自然灾害唯一有效手段,抗震设防的目的由单一的保障生命安全,逐渐转变为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时减少灾害经济损失的双重要求。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代表了当前抗震设计理论发展的新高度,为未来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论文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框架,这五个方面包括:地震设防水准、结构抗震性能水准、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等。并以抗震性能分析方法中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为重点,介绍了其传统方法及其改进方法—改进能力谱法的原理和实施步骤。桥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成为时下桥梁抗震设计研究的热点。桥梁墩柱作为桥梁主要抗侧力构件,在桥梁抗震设计研究中理应受到重视。众多研究多集中在墩柱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研究。论文通过等强度延性谱构造非弹性位移反应谱,促进了等强度延性谱在抗震设计中应用;并以一个设计实例检验了该设计流程。论文结合开源软件OpenSees采用改进能力谱法和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一座实例桥墩的纵、横向抗震性能从静力和动力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四种设防水准下,静力方法计算结果比动力分析要小,且实例桥墩纵横向抗震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从PGMD中挑选的加速度时程记录,对实例桥墩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获得了墩顶位移的IDA曲线;分析表明实例桥墩横桥向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并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对相同截面形式的墩柱的抗震性能做了参数化研究;对比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墩顶位移逐渐增大。

二、青藏铁路九度地震区简支梁桥地震力的简化计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铁路九度地震区简支梁桥地震力的简化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东非裂谷区简支梁桥圆端型桥墩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地震动参数
3 计算模型
4 多遇地震作用下地震响应
    4.1 偏心验算
    4.2 强度验算
5 罕遇地震作用下桥墩延性验算
    5.1 简化计算方法
    5.2 延性验算
6 结论

(2)九度地震区近断层高速铁路简支梁桥减隔震支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九度地震区近断层地震动分析
2 减隔震支座系统
3 计算分析
    3.1 支座模拟
    3.2 推覆分析
    3.3 各减隔震方案结果对比
4 结论

(3)近场地震作用下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减震耗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工程场地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近场地震动特征研究
        1.2.2 近场地震动下对结构减震研究
        1.2.3 近场地震动对长周期结构的影响研究
        1.2.4 悬索桥减隔振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跨度悬索桥抗震及减隔振理论
    2.1 悬索桥抗震特点分析
    2.2 几何非线性
    2.3 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4 桥例概况
    2.5 模型建立及地震波合理性研究
        2.5.1 静力模型
        2.5.2 动力模型
        2.5.3 验证地震波的合理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周期结构近场地震波的确定方法与实践
    3.1 近场效应
    3.2 地震波的选择
    3.3 有效峰值加速度
        3.3.1 有效峰值加速度定义
        3.3.2 放大系数
        3.3.3 调幅方法
    3.4 反应谱特性
        3.4.1 频谱特性
        3.4.2 各规范反应谱
        3.4.3 长周期反应谱
    3.5 持续作用时间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场地震作用下悬索桥防屈曲中央扣减震耗能研究
    4.1 悬索桥不同中央扣形式
        4.1.1 刚性中央扣
        4.1.2 柔性中央扣
        4.1.3 防屈曲中央扣
    4.2 动力计算模型
        4.2.1 工况设置
        4.2.2 防屈曲支撑恢复力模型
    4.3 不同中央扣的自振特性分析
    4.4 近场作用下不同中央扣模型地震响应分析
        4.4.1 近场地震作用的影响
        4.4.2 中央扣耗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场地震作用下组合横梁桥塔的悬索桥地震响应研究
    5.1 试验介绍
        5.1.1 模型设计
        5.1.2 杠杆原理加载
        5.1.3 加载制度
        5.1.4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
        5.1.5 试验横梁与桥塔横梁的关系
    5.2 波形钢腹板横梁的优势分析
        5.2.1 全桥有限元模型
        5.2.2 不同横梁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5.2.3 横梁屈服前后对比分析
    5.3 近断层悬索桥地震反应分析
        5.3.1 主塔响应分析
        5.3.2 加劲梁响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场作用下悬索桥液体粘滞阻尼器参数敏感性研究
    6.1 桥梁结构纵向减震的主要措施
        6.1.1 液压粘滞阻尼器
        6.1.2 磁流变阻尼器
        6.1.3 调谐质量阻尼器
    6.2 边界条件及阻尼器参数选择
    6.3 近场作用下粘滞阻尼器参数对结构的响应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铁路桩基础桥墩墩底摇摆隔震机理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桥梁减隔震技术
        1.2.2 桥梁摇摆隔震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墩底摇摆隔震桥墩模型拟静力试验
    2.1 引言
    2.2 桥墩模型拟静力试验设计
        2.2.1 模型试验方案
        2.2.2 加载系统及制度
        2.2.3 测试系统
    2.3 试验模型制作
    2.4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2.4.1 破坏特征分析
        2.4.2 滞回特性及耗能分析
        2.4.3 桩身应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墩底摇摆隔震桥墩模型振动台试验
    3.1 引言
    3.2 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3.2.1 模型相似比设计
        3.2.2 模型试验方案
        3.2.3 试件模型制作
        3.2.4 配重方案设计
    3.3 振动台试验设备及采集系统
        3.3.1 振动台主要技术参数介绍
        3.3.2 采集及测试系统
        3.3.3 振动台模型组装和调试
    3.4 试验地震波选取及试验工况
        3.4.1 地震波的选取及处理
        3.4.2 试验加载工况
    3.5 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
        3.5.1 加速度反应
        3.5.2 位移反应
    3.6 本章小结
4 墩底摇摆隔震桥墩的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
        4.2.1 两弹簧模型
        4.2.2 三弹簧模型
        4.2.3 四弹簧模型
    4.3 有限元数值分析及模型验证
        4.3.1 Pushover分析及拟静力试验验证
        4.3.2 动力响应分析及振动台试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墩底摇摆隔震桥墩的抗震设计方法
    5.1 引言
    5.2 墩底摇摆隔震桥墩抗震设计原则
        5.2.1 加台的设计原则
        5.2.2 限位耗能钢筋设计原则
        5.2.3 防倾覆预应力钢筋设计原则
    5.3 摇摆隔震桥墩的简化分析方法
        5.3.1 一弹簧分析模型
        5.3.2 一弹簧分析模型计算实例
    5.4 桥墩的抗震设计方法
        5.4.1 多遇地震下隔震桥墩的抗震设计方法
        5.4.2 抗震性能分析
        5.4.3 抗震性能验算
    5.5 桩基础抗震计算方法
        5.5.1 摇摆隔震桩基础的计算简图
        5.5.2 基于m法的桩身应变计算
        5.5.3 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
        5.5.4 局部应力承压验算
    5.6 摇摆隔震原型桥墩隔震效果对比分析
        5.6.1 摇摆隔震桥墩与非隔震桥墩的地震反应分析
        5.6.2 摇摆隔震桩基础与非隔震桩基础纵向钢筋应变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俯斜式混凝土重力挡土墙强震反应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挡土墙抗震分析理论框架与数值模型
    1.1 挡土墙地震反应分析有限元软件RW_2DPS
    1.2 有限元模型
    1.3 砂土动力本构模型
    1.4 挡土墙-土动力接触单元
    1.5 边界条件
    1.6 地震动选择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1 工况1~3下挡土墙地震反应
    2.2 工况4~9下挡土墙地震反应
    2.3 不同频谱特性下挡土墙地震反应
3 结论

(6)青藏高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连续刚构桥的产生、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连续刚构桥的产生
        1.1.2 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1.1.3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趋势
    1.2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1.2.1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的发展现状
        1.2.2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的意义
    1.3 温度效应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和主要内容
        1.4.1 工程背景概况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桥梁施工监控的内容和方法
    2.1 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
        2.1.1 几何(变形)控制
        2.1.2 应力控制
        2.1.3 稳定控制
        2.1.4 安全控制
    2.2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计算方法
        2.2.1 前进分析法
        2.2.2 倒退分析法
        2.2.3 结合反馈控制的实时跟踪分析法
    2.3 桥梁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
        2.3.1 结构参数
        2.3.2 施工工艺
        2.3.3 施工监测
        2.3.4 结构分析计算模型
        2.3.5 温度变化
        2.3.6 材料的收缩、徐变
        2.3.7 施工管理
        2.3.8 预应力束张拉误差
    2.4 本章小结
3 大跨度连续刚构梁桥的计算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桥梁基本构造
        3.1.2 设计技术指标
        3.1.3 设计内容
    3.2 大跨度连续刚构梁桥的模型计算
        3.2.1 计算模型简介
        3.2.2 施工工序划分
    3.3 计算成果
        3.3.1 结构位移结果
        3.3.2 结构应力结果
    3.4 小结
4 大跨度连续刚构梁桥施工过程控制成果
    4.1 线形控制(标高)
        4.1.1 位移测点布置
        4.1.2 立模标高的确定
    4.2 应力施工监测
        4.2.1 监测仪器的选择
        4.2.2 监测断面及仪器布置
        4.2.3 测试内容
        4.2.4 应力监测成果
    4.3 施工监控结论
        4.3.1 线形变化分析结论
        4.3.2 应力监测分析结论
        4.3.3 监控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青藏高原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温度效应研究
    5.1 温度应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5.1.1 温度场理论
        5.1.2 温度裂缝
        5.1.3 温度梯度模式的采用
    5.2 全桥温度效应分析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2 桥梁在各种温度模式下的顶板底板应力
        5.2.3 全桥应力计算结论分析:
    5.3 冬季施工养护期间单个悬臂浇筑块的温度应力分析
        5.3.1 分析号块模型的建立
        5.3.2 模型在养护期内外温度差下的应力计算
        5.3.3 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考虑冻土—桩动力相互作用的长大桥梁地震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3 桩基桥梁震害
    1.4 冻土动力学研究
        1.4.1 冻土动参数
        1.4.2 冻土动强度
    1.5 冻土中桩基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1.6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1.6.1 理论分析法
        1.6.2 数值模拟法
        1.6.3 试验分析法
    1.7 长大高墩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研究
        1.7.1 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1.7.2 场地空间地震动响应
        1.7.3 多点激励下桥梁地震反应
    1.8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冻结粉质黏土强度及动力学参数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用土
        2.2.1 颗粒级配分析
        2.2.2 液塑限测定
        2.2.3 颗粒比重试验
    2.3 冻土静剪切强度试验
        2.3.1 冻土静剪切强度理论
        2.3.2 试验装置
        2.3.3 试验方案设计
        2.3.4 试样制备及养护
        2.3.5 试验步骤
        2.3.6 试验结果分析
    2.4 冻土循环三轴试验
        2.4.1 试验设备
        2.4.2 试样制备
        2.4.3 试验步骤
        2.4.4 静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2.4.5 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分析及动参数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冻土-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系统研制
    3.1 引言
    3.2 研制的必要性
    3.3 设计目标
    3.4 系统组成及研制内容
    3.5 动力系统设计
        3.5.1 性能参数确定
        3.5.2 负载匹配设计
        3.5.3 液压系统设计
    3.6 模型试验箱设计与性能分析
        3.6.1 设计原则
        3.6.2 模型试验箱设计
        3.6.3 制冷过程及效果分析
        3.6.4 加载工作架设计
        3.6.5 测控系统设计
    3.7 试验验证
        3.7.1 模型桩制作
        3.7.2 验证试验
        3.7.3 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融条件下单桩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4.1 引言
    4.2 模型试验准备
        4.2.1 模型桩材质选择
        4.2.2 试验用土及试验装置
        4.2.3 试验测量装置
        4.2.4 模型桩埋设
    4.3 动力加载与数据采集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冻融条件下桩头位移-荷载关系
        4.4.2 冻融作用对桩头最大位移的影响
        4.4.3 冻融作用对桩身弯矩的影响
    4.5 基于动力BNWF法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
        4.5.1 桩-土弹簧参数确定
        4.5.2 数值算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冻土场地桩-墩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5.1 引言
    5.2 土体及桩-墩结构材料模型
        5.2.1 地基土材料模型
        5.2.2 桩、墩结构材料模型
    5.3 黏-弹性人工边界及其地震动输入方法
        5.3.1 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
        5.3.2 黏-弹性人工边界参数
        5.3.3 黏-弹性人工边界的地震动输入方法
    5.4 冻土-桩-墩结构体系计算模型及参数
    5.5 多年冻土场地桩-墩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5.5.1 墩身水平地震内力响应分析
        5.5.2 冻土层厚度对桩-墩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
        5.5.3 融土层厚度对桩-墩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震动斜入射下寒区河谷局部场地地震响应分析
    6.1 引言
    6.2 平面地震波斜入射下波场局部分解法
        6.2.1 平面SV波斜入射时人工边界等效应力
        6.2.2 工程算例
    6.3 寒区典型河谷场地分析模型及参数
        6.3.1 寒区河谷场地计算模型
        6.3.2 输入地震动
    6.4 平面SV波作用下寒区河谷场地地震响应分析
        6.4.1 局部地形效应对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
        6.4.2 地震波入射角度对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
        6.4.3 地表融土厚度对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
        6.4.4 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寒区长大高墩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7.1 引言
    7.2 多点激励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长大桥梁运动方程
    7.3 高墩薄壁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7.3.1 简支梁桥结构概述
        7.3.2 桩基等效弹簧系数及计算模型参数说明
        7.3.3 地震响应结果分析
    7.4 高墩薄壁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7.4.1 刚构桥梁结构概述
        7.4.2 有限元分析模型说明
        7.4.3 地震动响应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和结论
    8.2 后续工作展望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抗震性能的拱辅梁桥设计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拱辅梁桥概述
    1.2 拱辅梁桥基本静力力学特性
    1.3 拱辅梁桥在铁路上的应用情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2.1 自振频率计算分析
    2.2 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
        2.2.1 时程分析法基本原理综述
        2.2.2 地震作用下拱辅梁桥动力响应时程分析
    2.3 拱、梁刚度比评价方法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梁拱刚度比设计参数研究
    3.1 拱辅梁桥工程实例——广元嘉陵江双线特大桥简介
        3.1.1 工程简介
        3.1.2 模型简介
    3.2 三种梁拱刚度比的动力特性分析
        3.2.1 三种梁拱刚度比的自振频率分析
        3.2.2 三种梁拱刚度比方案位移比较
        3.2.3 本节小结
    3.3 不同材料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3.3.1 材料参数
        3.3.2 改变材料参数的自振频率计算
        3.3.3 改变材料参数的位移及内力计算
        3.3.4 本节小结
    3.4 不同截面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3.4.1 改变拱肋截面的自振频率计算
        3.4.2 改变拱肋截面的位移计算
        3.4.3 改变连续梁截面的自振频率计算
        3.4.4 改变连续梁截面的位移及内力计算
        3.4.5 本节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梁拱刚度比相同条件下影响结构动力特性的因素
    4.1 不同拱肋倾角对刚度的影响
        4.1.1 自振频率计算
        4.1.2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4.1.3 本节小结
    4.2 不同横撑布置对刚度的影响
        4.2.1 自振频率计算
        4.2.2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4.2.3 本节小结
    4.3 不同矢跨比对刚度的影响
        4.3.1 自振频率计算
        4.3.2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4.3.3 本节小结
    4.4 不同吊杆布置形式对刚度的影响
        4.4.1 自振频率计算
        4.4.2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4.4.3 本节小结
    4.5 不同边、中跨比对刚度的影响
        4.5.1 自振频率计算
        4.5.2 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计算
        4.5.3 本节小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

(9)铁路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桥梁震害及分析
    1.2 桥梁桩基础抗震研究现状
        1.2.1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1.2.2 桩基础抗震分析模型
        1.2.3 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
    1.3 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桩基础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的规定
        1.3.1 日本铁道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1.3.2 日本道路协会桥梁设计规范
        1.3.3 Caltrans 规范
        1.3.4 AASHTO(LRFD)规范
        1.3.5 Eurocode 8 规范
        1.3.6 新西兰桥梁抗震规范
        1.3.7 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1.3.8 我国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拟静力模型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模型的方案设计
        2.2.1 模型相似比
        2.2.2 原型桥墩概况
        2.2.3 模型桥墩尺寸、材料及制作工艺
        2.2.4 模型加载系统及加载制度
    2.3 试验现象描述
        2.3.1 模型一试验现象描述
        2.3.2 模型二试验现象描述
    2.4 试验结果分析
        2.4.1 骨架曲线及滞回曲线
        2.4.2 耗能能力
        2.4.3 刚度特性
        2.4.4 桩身应力分布
    2.5 小结
第三章 桩基础静力非线性计算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变轴力作用下桩身弹塑性的模拟方法
    3.3 地基土抗力计算方法
        3.3.1 美国石油学会 API 规范提出的地基土抗力计算方法
        3.3.2 日本铁道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地基土抗力计算方法
        3.3.3 非线性 m 法
    3.4 群桩基础静力静力非线性计算模型
        3.4.1 日本铁道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静力推倒分析模型
        3.4.2 本文提出的静力非线性计算模型
    3.5 试验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
        3.5.1 模型一分析模型
        3.5.2 模型一数值分析结果
        3.5.3 模型二分析模型
        3.5.4 模型二数值分析结果
    3.6 桩基础非线性性能的影响参数分析
        3.6.1 纵桥向分析工况
        3.6.2 纵桥向推倒曲线及塑性铰分布规律
        3.6.3 纵桥向分析结果
        3.6.4 横桥向分析结果
    3.7 小结
第四章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能力谱法研究
    4.1 引言
    4.2 Pushover 分析及能力谱法的基本原理
        4.2.1 Pushover 分析的基本假设及实施步骤
        4.2.2 能力谱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施步骤
    4.3 桩基桥墩的屈服类型及判定方法
        4.3.1 桩基桥墩的屈服类型
        4.3.2 判定方法
    4.4 弹塑性需求谱的构建
        4.4.1 墩身屈服型弹塑性需求谱的建立
        4.4.2 基础屈服型弹塑性需求谱的建立
        4.4.3 桩基桥墩弹塑性需求谱的选择
    4.5 桩基础的抗震设防标准及性能指标
        4.5.1 桩基础的抗震设防标准
        4.5.2 桩身损伤水平的限制指标
        4.5.3 桩基础的整体位移延性控制指标
    4.6 工程实例分析
        4.6.1 工程概况
        4.6.2 侧向荷载分布模式对 pushover 曲线的影响
        4.6.3 桥墩屈服类型的判断
        4.6.4 桩基础的损伤及位移延性水平划分
        4.6.5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构目标位移求解
        4.6.6 桩基础的抗震性能校核
    4.7 桩基础桥墩抗震性能简化评估方法研究
        4.7.1 简化分析的基本原理
        4.7.2 简化分析的基本方法
        4.7.3 算例验证
    4.8 小结
第五章 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及地震反应研究
    5.1 引言
    5.2 非线性运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5.3 群桩基础的动力分析模型
        5.3.1 质弹阻动力分析模型
        5.3.2 集中支撑弹簧模型
    5.4 考虑桩—土界面间隙、滑移效应的动力分析模型
        5.4.1 考虑桩—土界面间隙效应的三线性滑移模型
        5.4.2 桩身弹塑性纤维梁单元的计算假定及材料本构关系
        5.4.3 本文提出的群桩基础动力非线性分析模型
        5.4.4 分析算例
    5.5 非线性集中支撑弹簧模型
        5.5.1 非线性集中支撑弹簧模型
        5.5.2 算例分析
    5.6 两种模型分析结果的对比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梁式桥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研究973项目之 ——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全寿命抗震性能评价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2.1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提出
    2.2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传统抗震设计理论的区别
    2.3 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理论框架
        2.3.1 地震设防水准
        2.3.2 结构性能水准
        2.3.3 结构性能目标
        2.3.4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2.4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2.4.1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2.4.2 静力弹塑性分析基本原理
        2.4.3 改进能力谱方法
    2.5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墩基性能的抗震设计
    3.1 引言
    3.2 桥墩损伤描述
        3.2.1 桥墩性能目标
        3.2.2 桥墩变形能力分析
    3.3 墩柱体系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
        3.3.1 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
        3.3.2 墩柱体系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
        3.3.3 位移需求估计方法
    3.4 单墩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实例与验证
        3.4.1 桥墩设计基本资料
        3.4.2 单墩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桥墩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柔度法双重非线性空间梁柱单元分析理论
        4.2.1 单元力与变形定义
        4.2.2 柔度法
        4.2.3 单元状态确定
        4.2.4 几何非线性的考虑
    4.3 纤维梁柱单元模型
    4.4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本构模型
    4.5 OPENSEES中基于纤维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单元
        4.5.1 OpenSees软件功能介绍
        4.5.2 OpenSees中的纤维模型
        4.5.3 OpenSees中的钢筋混凝土纤维梁柱单元
    4.6 基于OPENEES单墩抗震性能分析
        4.6.1 工程实例背景
        4.6.2 地震加速度记录选取
        4.6.3 静力弹塑性分析
        4.6.4 增量动力分析
        4.6.5 桥墩抗震性能参数化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青藏铁路九度地震区简支梁桥地震力的简化计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东非裂谷区简支梁桥圆端型桥墩抗震性能研究[J]. 都晓,严敏,孟晓鹏,曾险. 铁道勘察, 2021(03)
  • [2]九度地震区近断层高速铁路简支梁桥减隔震支座系统研究[J]. 陈长征,户东阳,李聪林,吕雷,李冲杰. 铁道建筑, 2020(09)
  • [3]近场地震作用下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减震耗能性能研究[D]. 段佳宏. 云南大学, 2019(03)
  • [4]铁路桩基础桥墩墩底摇摆隔震机理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 马华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5]俯斜式混凝土重力挡土墙强震反应数值模拟[J]. 甘发达,丛晟亦,唐亮,蔡德钩,凌贤长. 冰川冻土, 2016(04)
  • [6]青藏高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D]. 李兆祥.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7]考虑冻土—桩动力相互作用的长大桥梁地震响应分析[D]. 李永波. 北京交通大学, 2013(05)
  • [8]基于抗震性能的拱辅梁桥设计参数优化[D]. 桂成中.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3)
  • [9]铁路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 张永亮. 兰州交通大学, 2013(03)
  • [10]梁式桥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研究973项目之 ——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全寿命抗震性能评价与设计[D]. 熊锴.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青藏铁路九都地震区简支梁桥地震力简化计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