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沪台交流一年更比一年热(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文[1](2010)在《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中校园,学生社团因其对广大中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的积极作用而成为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并日益受到关注。如今,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已成为中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社团,自主确定社团的发展目标、自主制定社团的发展方案、自主实施社团发展规划并组织社团活动进而开展自主评价的社团发展过程。笔者之所以选择在高中阶段开展中学生社团研究的原因主要是高中学生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进入了青年期后,在自主选择、组织能力、价值判断能方面都较为成熟,也有能力作出明确和相对稳定的抉择,这使得高中阶段的中学生社团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活动的质量上都比初中学生社团更为丰富和成熟。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相关影响因素,促进高中生社团的自主发展?针对这个核心问题,本文的论述框架是:首先,笔者透过对上海某区的高中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聚焦到对影响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思考,从而为探索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因素提供前提。其次,为了辨析这些因素促进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具体过程,笔者深入剖析了三个典型案例。尽管案例中的社团实现自主发展的具体情形各有其特点,但正是这些具有独特性的发展历程昭示着多种因素对社团自主发展的促进过程;这为后续两个部分辨析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最后,笔者从两个方面探讨在学校教育中促进高中学生社团实现自主发展的切入点:其一,是从社团内部探讨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拓展自主发展空间、运用自主发展力量;其二,是从社团外部探讨学校可以从哪些方面为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条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大量的问卷、访谈结合文献分析来推进研究的深入。在研究视角上,较为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反思,比较好的体现了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提炼思想、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过程。
韩晶[2](2010)在《晚清中国电报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电报局1880年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准设于天津,后迁至上海。该局总领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的电报建设,因线路之广设而获取丰厚报费收入,成为晚清经营最佳的新式企业之一。本文以晚清中国电报局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这一官督商办企业在晚清社会近30年的发展历程,探寻电报局的特质及其与晚清社会的密切关系。受史料限制,学界至今尚缺乏对电报局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发掘新材料的基础上,力图填补这一学术空白。晚清中国电报局的建立,既有洋人私设电报线所带来的压力,也有中国社会内部对发展电报通信的需要,加之边疆危机的压力,多种因素迫使清政府开展大规模的电报建设。因政府财力有限,电报局采取官督商办形式,向社会发行股票以招募资金用于架设电线和局务开支,政府委派官员进行管理与控制。电报发局建立初期,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困难重重,总办盛宣怀通过开设电报学堂、制定招股章程、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合作等行动,为电报局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条件。电报局在中法战争中贡献突出,社会影响力亦逐日提高。中国电报局在建设国内电报线的同时,顺应电报事业发展潮流,与外国电报公司签订接线合同和齐价合同,并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维护中国电报权益。但是政府的高额报效与总办盛宣怀的专权敛财,本质上阻碍了电报局的发展。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趁机侵夺中国电报主权,造成中国电报事业的极大损失。在总办盛宣怀等斡旋下,电报股商付出巨大代价收回电信主权。清末新政,清政府决定将电报局收归国有。股商为维护权益做出坚决抵制,但迫于政府压力而将电局股票卖出,电报局最终被收为国有。中国电报局的艰难发展,体现了中国破除保守力量束缚、发展新兴生产力的近代化过程。电报局中官商关系之角力,深刻反映出专制政府力量对企业发展的双重影响。电报技术的推广深刻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从而引起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系列变化,推动城市近代化,带来社会的进步,并为传统政治之革新提供了动力。
薛萍,邓灼[3](2010)在《川台合作的明天会更好——专访省委台办主任刘俊杰》文中研究说明这是发展的历程:从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四川以来,川台经济合作不断站上新的平台;这是难忘的情感:在"5.12"汶川地震和台湾"8.8"风灾中,川台两地携手同心,抗灾重建,彰显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这是可期的未来:在两岸和平行稳致远与四川"两个加快"的大背景下,奇葆书记访台、"海博会"召开,为川台全方位交流合作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空间。虎年的新春,对话刘俊杰,探寻川台交流、合作、发展的前景。
黄绍臻[4](2005)在《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1世纪初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走向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全文以海峡两岸经济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的分析为主轴,分为八章四个部分。认为,建设海峡经济区,是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和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趋势的现实选择,具有海峡两岸经济功能性一体化的基础,又具有战略意义;海峡经济区的性质是同一主权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不同关税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属于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海峡经济区要从改变现阶段的不对称贸易开始,逐步从“贸易正常化”推进到中层次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最后发展到高层次的“共同市场”模式;海峡经济区将带来巨大的区域合作效应,要在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海洋开发等方面建立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要通过建立产业合作、投资保护、劳务合作、争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长期合作机制,来推动和保障海峡经济区的建设;推动方式上要采取民间层次上的推动和政府层次上的推动相结合,以民间层次上的推动为主。
二、沪台交流一年更比一年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沪台交流一年更比一年热(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本研究的意义 |
三、本研究的总体思路 |
四、相关研究的评述 |
五、研究架构与流程 |
第一章 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
一、问题的提出:高中学生社团如何实现自主发展? |
二、问题的呈现:制约高中学生社团实现自主发展的瓶颈问题 |
三、问题的聚焦:高中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更大的自主空间 |
第二章 多因素促进社团自主发展之过程的案例剖析 |
一、“好老师引领我们的社团”——JC中学合唱团 |
二、“我创业,我成长,我自豪”——二附中赛智社 |
三、“在辩论中明确方向”——JP中学04论坛 |
第三章 高中学生社团实现自主发展的内部机制探索 |
一、社团建设目标和个人角色的选择 |
二、社团组织结构与活动规范的设计 |
三、社团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
四、反思发展效果,共谋新的发展 |
第四章 高中学生社团实现自主发展的外部条件辨析 |
一、整体策划高中社团建设,关注社团的自主建构方式 |
二、促进高中社团自主运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保障 |
三、创建高中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平台,在相互欣赏中共同进步 |
结语 |
附录 |
1. P区高中学生社团现状调查问卷 |
2. 一名高中学生对《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现状的调查》的回答 |
3. 一个社团的自主发展报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晚清中国电报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核心概念解释 |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一章 外力与内因:中国电报局成立的前期条件(1860—1880) |
第一节 请设与私设——日益逼近的外部压力 |
一、列国对中国架设电报线的试探 |
二、上海私设海陆电线打开架线缺口 |
三、闽台危机打破清廷设线禁令 |
第二节 来自中国社会内部的推动力 |
一、时人对电报的接纳 |
二、中国自设电报线的尝试 |
三、中国自办电报的资金来源 |
小结 |
第二章 规划与规范:中国电报局的初建及经营(1880—1883) |
第一节 天津电报总局的建立 |
一、中国首条长途电报线的架设 |
二、国内外发报业务的开展 |
三、招纳、培养电报人才 |
第二节 电报局官督商办之实现 |
一、官督商办章程的出台 |
二、招商之实现与业务初兴 |
第三节 “慎重江防,整顿商务” |
一、御外惠中——苏浙闽粤电线之架设 |
二、南北洋之合作——设长江汉口线 |
三、收回淞沪旱线,维护内陆电信主权 |
小结 |
第三章 危机与建设:边疆危机中电报局的艰难发展(1884—1898) |
第一节 中法战争与电报官线的扩展 |
一、扩展线路以报军情 |
二、电报局在战争时的贡献与两难 |
第二节 北洋官电局与官线架设 |
一、北洋官电局的设立 |
二、官商局之职能划分 |
三、电报局与官局合作架线 |
四、电报局之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
第三节 电报局规章制度的调整 |
一、官报缴纳报费 |
二、法律保护政策的发展 |
三、电报局员收费制度的整顿 |
第四节 电报局的对外合作与竞争 |
一、中法接线 |
二、中俄接线与齐价合同 |
三、来自日本的侵夺 |
小结 |
第四章 外扰与内侵:1900 年之后的电报局 |
第一节 庚子事变与中国电报局 |
一、电线被毁,电报局艰难维系 |
二、抵制外洋侵夺水线主权 |
三、电报局经济情况的变化 |
第二节 电报局之收归国有 |
一、收归之议初起(1899—1902) |
二、商股官办时期(1902—1906) |
三、完全收归官办(1906—1908) |
小结 |
结语 |
一、官督商办电报局之官商角力 |
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电报与上海城市近代化 |
三、信息传递的革命——电报与晚清社会近代化 |
附录 |
晚清中国电报局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川台合作的明天会更好——专访省委台办主任刘俊杰(论文提纲范文)
▍经贸合作持续增强, 台资企业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
▍川台交流交往持续热络, 两地民间情感和相互了解不断加深 |
▍抓住和平发展与“两个加快”的重大机遇, 构建川台大交流格局 |
(4)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1世纪初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走向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第一章 理论追寻:建设海峡经济区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的区域分工和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二节 区域贸易分工理论 |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组织理论 |
第四节 区位理论 |
第二章 建立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
第一节 亚太地缘经济格局和海峡经济区的构想 |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海峡经济区的构想 |
第三节 中国沿海经济带崛起和海峡经济区的构想 |
第三章 海峡经济区战略构想的现实可行性 |
第一节 海峡经济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二节 融入海峡经济区:台湾经济非边缘化的战略选择 |
第三节 海峡经济区建设的社会文化基础 |
第四章 海峡经济区的构成和性质 |
第一节 经济区形成的一般过程和特征 |
第二节 海峡经济区构想的提出 |
第三节 海峡经济区的构成和网络 |
第四节 海峡经济区的性质 |
第五章 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 |
第一节 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 |
第二节 海峡经济区的发展阶段性 |
第三节 建设海峡经济区的主要障碍和着力点 |
第六章 海峡两岸竞争优势 |
第一节 海峡经济区的综合实力 |
第二节 海峡经济区产业竞争力比较 |
第三节 海峡经济区合作效应分析 |
第七章 海峡经济区的产业分工体系 |
第一节 海峡经济区产业的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 |
第二节 海峡经济区的农业合作 |
第三节 海峡经济区的制造业合作 |
第四节 海峡经济区的服务业合作 |
第五节 海峡经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 |
第六节 海峡经济区的海洋开发合作 |
第八章 构建海峡经济区合作机制 |
第一节 建立海峡经济区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
第二节 海峡经济区合作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三节 海峡经济区合作机制建设的重点领域 |
若干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沪台交流一年更比一年热(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D]. 张力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6)
- [2]晚清中国电报局研究[D]. 韩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10(08)
- [3]川台合作的明天会更好——专访省委台办主任刘俊杰[J]. 薛萍,邓灼.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0(03)
- [4]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1世纪初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走向与对策[D]. 黄绍臻.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1)
标签:社团章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