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三个代表”看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璐[1](2015)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进程与基本经验》文中指出马克主义时代化的命题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三化”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截止目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已进行多方面、多层次上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而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单独性研究很少。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单独研究需要不断增加。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一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是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取得比较统一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与基本经验”这个选题,在继承前人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研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这一战略决策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发展经验。这对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代条件相适应,这一定义是由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这一本质规定决定的。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时代主题的新变化;根本任务的新转变;国际共运的新挫折;执政使命的新挑战。本文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行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此次飞跃的三大理论成果,以此形成本文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这一战略决策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积累了许多经验,对这些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在新时期进一步服务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实现。
王晓强[2](2013)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向互动关系。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史进程的梳理,以中国共产党党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程度为依据,将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大至七大党章是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形成阶段;八大至十一大党章是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阶段;十二大至十八大党章是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阶段。第二部分,从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四部党章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确立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历史意义或局限性等内容。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四个历史特点:艰难探索与曲折发展的统一;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尊重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向互动。第四部分,对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出对今天的启示。主要有:坚持党的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利益放首位;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善于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
刘开法[3](2010)在《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是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这里的主题报告指的是不同时期党的主要负责人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传统上称作政治报告。这里的马克思主义观指的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观不仅要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而且要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提出看法。本文研究的是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既与对主题报告其他方面的研究完全不同。也和一般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存在差异。学术界对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学者们写作了大量文章阐述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十七大以后,学者们纷纷发表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看法。总体而言,学者们对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集中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上,国内学者对党的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还有待深化和拓展。本文对目前所有党代会主题报告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研究,研究的范围更加宽广,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学界研究个别党代会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的局限性。整体上研究党代会所有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是本文的重大创新点,也是这篇文章的学术价值之所在。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力图从不同侧面全面反映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党的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首先有必要梳理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有关情况,这是做好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至今已召开了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除了“一大”没有主题报告之外,我认为,至今已产生了十六个主题报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六个主题报告,这些主题报告都是在战争年代产生的,带有鲜明的战争时期的特点,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在探索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的主题报告的内容符合中国的实际,是正确的,对当时的革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有的主题报告脱离了中国的国情,给革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有四个主题报告,这一时期的主题报告是新中国成立后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寻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产物。有的主题报告的内容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错误,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这些错误,不能因为报告里的一些错误和问题,对报告里正确的合理的因素简单地加以否定。对于报告里好的元素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改革开放新时期产生了六个主题报告,它们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揭示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深刻。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引功能。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的第一个方面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主题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发生离不开相应的理论来源,社会实践的基础和主体条件。主题报告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主题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主题报告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主题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党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的第二个方面是“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主题报告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抛弃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必须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极大地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必须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价值。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有助于倡导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有助于澄清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认识;有助于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有助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肖贵清[4](200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完整的框架结构。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对于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一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牛银凤[5](2007)在《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看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伊始,到列宁主义的诞生,再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两次飞跃,直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篇章。
毕国明[6](2005)在《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文中认为精髓是指贯串一切的、内在的能赋予理论生命力的东西,是理论体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武器和推进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
文华锋,邓怡舟[7](2003)在《从“三个代表”看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文中研究说明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是因为党现阶段所处的时代环境已改变。作者从“三个代表”的3个方面考察了时代条件的变化,突出与时俱进的关键地位,紧紧抓住创新的核心进行了论述。
胡学举,曾敏,陈杰[8](2003)在《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阐述了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至关重要性 ,并通过分析党在21世纪初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同时还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了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本经验。
张广智[9](2003)在《略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体系》文中研究指明“三个代表”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主要内容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观;共产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发展观;五大建设互相联系,三项任务不可动摇的建设观、任务观;执政为民的目的观。这就构成“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体系。
古长星[10](2003)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中研究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从“三个代表”看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三个代表”看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进程与基本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的内容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进程 |
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的时代背景 |
(一)时代主题的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条件 |
(二)根本任务的新转换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需要 |
(三)国际共运的新挫折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任务 |
(四)执政使命的新挑战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
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的发展进程 |
(一)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 |
(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阶段 |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新开端 |
一、邓小平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论述 |
(一)明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二)要始终坚持“老祖宗不能丢” |
(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 |
(四)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不断解放思想 |
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贡献 |
(一)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二)创立社会主义本质论 |
(三)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四)创立改革开放理论 |
三、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的历史地位 |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时代主题相结合的产物 |
(二)邓小平理论开辟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道路 |
第三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自觉推进 |
一、江泽民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论述 |
(一)准确认识时代课题 |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三)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
(四)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贡献 |
(一)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 |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 |
(三)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的历史地位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时代课题相结合的产物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启了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阶段 |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继续深化 |
一、胡锦涛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论述 |
(一)准确判断时代潮流 |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三)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
二、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贡献 |
(一)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 |
(二)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
(三)形成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 |
(四)形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理论 |
三、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的历史地位 |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时代潮流相结合的产物 |
(二)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认识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 |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
(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二)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规律 |
(三)要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 |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不断解放思想 |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坚持与时俱进 |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真务实 |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要吸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
(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二)大胆吸收与借鉴西方国家优秀文明成果 |
(三)坚持以批判和继承的态度对待一切文明成果 |
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要以解决中国时代课题为导向 |
(一)要正确把握时代课题 |
(二)要正确回应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现实课题 |
(三)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概述 |
1、关于党章的研究 |
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
3、关于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研究 |
二、研究意义、方法及创新之处 |
1、研究意义 |
2、研究方法 |
3、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1.1 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及形成 |
1.1.1 一大党纲(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
1.1.2 二大至六大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探索 |
1.1.3 七大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形成 |
1.2 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 |
1.2.1 八大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渐偏离 |
1.2.2 九大至十一大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 |
1.3 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 |
1.3.1 十二大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教训的总结 |
1.3.2 十三大至十四大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
1.3.3 十五大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 |
1.3.4 十六大至十八大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拓展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 |
2.1 七大党章与毛泽东思想 |
2.1.1 七大党章对毛泽东思想内容的概括与阐释 |
2.1.2 七大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原因 |
2.1.3 七大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
2.2 十五大党章与邓小平理论 |
2.2.1 十五大党章对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概括与阐释 |
2.2.2 十五大党章确定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
2.2.3 十五大党章确立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 |
2.3 十六大党章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2.3.1 十六大党章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释 |
2.3.2 十六大党章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背景 |
2.3.3 十六大党章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及意义 |
2.4 十八大党章与科学发展观 |
2.4.1 十八大党章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 |
2.4.2 十八大党章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
2.4.3 十八大党章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特点 |
3.1 艰难探索与曲折发展的统一 |
3.1.1 艰难探索与曲折发展的主要表现 |
3.1.2 艰难探索与曲折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
3.2 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 |
3.2.1 批判继承是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基础 |
3.2.2 创新发展是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动力 |
3.3 尊重国情与立足时代相结合 |
3.3.1 尊重国情是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首要前提 |
3.3.2 与时俱进是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显着特征 |
3.4 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向互动 |
3.4.1 党章发展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
3.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推动党章发展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经验 |
4.1 坚持党的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 |
4.2 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
4.3 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利益放首位 |
4.4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
4.5 善于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概况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概况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概况 |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概况 |
第二章 历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
四、马克思主义是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
五、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
六、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对"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
四、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
五、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
第四章 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 |
一、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二、有助于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
三、有助于倡导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
四、有助于澄清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
五、有助于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 |
六、有助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七、有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 |
(8)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至关重要 |
二世纪初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1、党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世界形势 |
2、党进入新世纪面临的国内建设新局面 |
3、党在新世纪的两大变化 |
三、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本经验 |
1、历史意识 |
2、时代意识 |
3、未来意识 |
(9)略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路线观 |
(二)发展观 |
(三)建设观 |
(四)“三个代表”的任务观 |
(五)目的观 |
(10)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从“三个代表”看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进程与基本经验[D]. 陈璐. 江西师范大学, 2015(03)
- [2]中国共产党党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 王晓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2)
- [3]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 刘开法. 山东大学, 2010(09)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J]. 肖贵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07)
- [5]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看与时俱进理论创新[J]. 牛银凤. 甘肃社会科学, 2007(05)
- [6]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A]. 毕国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高校(上), 2005
- [7]从“三个代表”看与时俱进的重要性[J]. 文华锋,邓怡舟. 云南社会科学, 2003(S1)
- [8]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 胡学举,曾敏,陈杰. 探索, 2003(06)
- [9]略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体系[J]. 张广智. 行政与法, 2003(12)
- [10]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 古长星.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3(05)
标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 实践报告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