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HT特殊功能运用及说明的中英文对照(三)(论文文献综述)
杨茂利[1](2021)在《三套对外汉语教材中“把”字句练习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映彤[2](2021)在《三种药食同源植物间作对辣椒疫病及其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王文丹[3](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近十年来,模型认知与建模能力被视为科学教育核心素养,成为了国际科学教育的研究热点。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确定化学课程目标是以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也是化学学习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落实“模型认知”教学目标,需要化学建模教学。化学建模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认知建构化学模型的动态过程,运用科学思维从复杂的化学研究系统中“析出”要素并“刻画”原型和模型之间关系的过程,涉及创设教学情境、建构模型、分析模型、评估模型和修正模型的构建历程。基于教师对模型与建模的认识与应用直接影响“模型认知”这一目标的有效落实,本文聚焦于教师的视角,进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教学实践的研究,以期为教师进行化学建模教学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查阅与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了模型、建模教学等概念,对化学模型进行细化地分类,对化学建模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建构化学建模教学的一般模式。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模教学现状调查,进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教学实践个案研究与访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建模教学没有上升到理性认知水平,基本在无意识、不自觉地、本能地进行模型与建模教学,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模型的预测功能的认识还有待加强。(2)高中学生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模型与建模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直观化、形象化的思维能力较强,科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建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3)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渗透有建模思想,但在模型建立阶段不太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模型。(4)访谈中教师认为发展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需要实验探究教学与情境创设这样的模型化策略,进一步说明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模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就此提出新的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模教学理论构想,5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教学策略,3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能力发展策略。
石天爱[4](2021)在《湖南地区青年人群平和质和痰湿质中医脉诊特征参数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湖南地区青年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脉象辨识体质为切入点运用脉诊仪采集不同体质人群的脉象信息,建立与体质相关的脉诊信息数据库,观察平和体质与痰湿体质青年人群间脉诊信息的特征性差异,为体质辨识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现代化科技成果与传统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运用北京中医科学院研制出的脉诊仪,采集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7岁-26岁青年人群的脉诊信息和生理信息1770例,通过体质判别量表与中医四诊量表对其进行体质分类,建立与体质相关的脉诊信息数据库。进行体质分类后,对117名平和体质青年人群和59名痰湿体质青年人群的进行左右寸、关、尺6个位置的脉诊信息客观动态采集,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多个连续周期的脉搏波进行分析,提取有效脉图特征参数,排除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心率、血压等因素影响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两种不同体质间脉象特征参数的差异,进一步开展年龄、性别的分层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梯度、性别下痰湿体质青年人群的脉诊信息特征。结果:(1)痰湿质组与平和质组比较,痰湿体质青年人群的h3、h4、t、t1、t4、t5、h4/h1、右尺AIr值显着升高(P<0.01),t4/t5、左尺AIr、右寸AIr、右关AIr明显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痰湿体质不同性别青年人群脉图参数比较,女性双手寸关尺AIr、PTT值均高于男性,痰湿质女性t4/t5、左尺AIr、右寸AIr、右关AIr、右尺AIr、右寸PTT均明显升高(P<0.05),痰湿质男性h5、右寸DAI显着升高(P<0.05)。(3)不同年龄梯度痰湿体质健康人群脉图参数比较,特征性差异主要存在于双手寸关尺AIr、双手寸关尺DAI、双手寸关尺PTT(P<0.05)。结论:青年人群的体质类型以平和质最为常见,其表现与祖国医学对“平人”的描述相符。性别、年龄是脉诊信息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性别下的痰湿体质健康人群脉象特征存在差异,痰湿质不同年龄梯度下的脉图参数呈规律性变化,说明脉诊特征参数可用于评估不同年龄段的身体机能状态。青年人群中,平和体质与痰湿体质的脉诊信息参数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痰湿质人群动脉顺应性差的缘故,提示脉诊特征参数可作为判别体质类型的客观指标。故不同体质间的脉诊信息差异对辨识痰湿体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为脉诊辨识体质进而防治疾病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指导。
胡姗姗[5](2021)在《达格列净与沙格列汀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单用或联用治疗T2DM的成本效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从中国医疗提供者角度对2型糖尿病(T2DM)的三种治疗方案(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达格列净单药、沙格列汀单药)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为医师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Meta分析: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对比达格列净单药或者沙格列汀单药在二甲双胍基础上治疗由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通过Revman5.3软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2)成本-效用分析:基于UKPDS OM2模型模拟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长期健康产出及成本,并对其做出经济性评价。输入模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数据来自于Meta分析中最终纳入的RCT,相关成本、效用值以及其他参数来自于数据库。(3)敏感性分析:①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中:调整参数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成本、效用值、贴现率、治疗时间和模型运行时间,分析结果以龙卷风图表示。②在情景分析中:预设达格列净和沙格列汀的不同成本(分别比2019年中国官方中标价低20%,40%和60%)探索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③在概率敏感性分析中: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参数在特定分布范围波动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1)Meta分析:最终纳入5项头对头RCT,共2665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基线HbA1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药联合组在降低HbA1c、FPG等方面显着优于达格列净组及沙格列汀组。降低体重方面,两药联合组与达格列净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显着优于沙格列汀组。不良反应方面,两药联药组在总体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与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方面与单用达格列净或沙格列汀无统计学差异。在生殖器感染发生率方面,两药联合组生殖器感染发生率显着低于达格列净组,却显着高于沙格列汀组。(2)成本-效用分析:经过50年模拟后,两药联合组、达格列净组和沙格列汀组患者所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分别为:11.28年、11.45年和11.26年;所花费的总成本分别为:190092.91元、174137.73元和158130.33元;三组的绝对净货币效益(NMB)分别为2208892.21元、2261002.31元和2236601.26元。两药联合组对比沙格列汀组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为1479204.68元,超过3倍人均GDP,故为不值得方案。达格列净组对比两药联合组,获得更高的QALY和耗费更低的成本,为绝对优势方案。达格列净组对比沙格列汀组的ICUR为82905.40元,小于3倍人均GDP,故为具有成本效用方案。(3)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结论在二甲双胍控制不充分的中国T2DM患者中,虽然联用达格列净和沙格列汀的短期疗效可观,但结合药物经济学后属于不值得方案,不建议采用。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即可取得较好的健康产出,具有长期药物经济性。
艾珂欣[6](202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组细胞的异质性恶性克隆性疾病,且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患者的髓系细胞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无效造血及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eukemia,LGLL)是一种少见的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2016年WHO将其归类于成熟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肿瘤。MDS合并LGLL发病率低,近20年来,仅31例患者被报道患有MDS并发LGLL(MDS-LGLL)。与MDS患者相比,MDS-LGLL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更低,红系发育不良更为常见。目前,MDS-LGLL患者的基因突变数据非常有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中,我们不仅描述了 10例MDS-LGLL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而且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对MDS-LGLL患者的突变基因进行了更深入和全面的分析。研究目的:提高对MDS-LGLL病例临床、实验室特征的认识,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MDS-LGLL病例的基因突变特征。方法:1.描述10例MDS-LGLL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2.描述10例MDS-LGLL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免疫、分子表型;3.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10例MDS-LGLL患者DNA进行检测,报告了与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114个基因的突变情况;4.对单例MDS-LGLL患者分别在早期诊断为MDS时期及确诊为MDS-LGLL时期的两份骨髓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别对突变基因及进行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差异基因富集分析;5.分别对三例MDS-LGLL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三例患者的共有突变基因进行GO分析、KEGG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出特征突变及对突变基因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描述了 1 0例MDS-LG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2.10例MDS-LGLL患者的二代测序显示:在与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114个基因中,共发现了 37个基因的突变。其中,组蛋白修饰基因ASXL1(3/10,30%)和粘连蛋白复合物基因STAG2(3/10,30%)突变率最高;3.单例MDS-LGLL不同时期样本全外显子测序对比显示:MDS进展到MDS-LGLL的过程中,H3K4单甲基化通路富集明显增加、ZAP-70易位通路富集明显减少。4.对三例MDS-LGLL全外显子测序数据分析发现:MF组突变基因富集最明显的通路主要集中于ATP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通路,为RNA聚合酶2特异性、组蛋白结合、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结合、H3K4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等通路;BP组突变基因富集最明显的通路是主要集中于RNA聚合酶2负性转录调控通路、DNA模板转录调节、细胞分化调控、组蛋白H3K4单甲基化、二甲基化、T细胞分化正向调节等通路;在CC组,突变集中富集最明显的通路在细胞核、细胞质膜、线粒体、转录调节复合物、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突变基因富集最多的通路是:代谢相关通路、肿瘤相关通路、PI3K-AKT通路、MAPK通路、Th17、Th1、Th2细胞分化、PD-L1表达和PD-1检查点通路等。5.用三个在线蛋白质功能预测网站Provean,Sift,Polyphen-2对筛选出的50个突变频率最高的共有突变进行突变功能预测,发现CCL3L1c.272T>C位点和RGPD5c.3131C>G位点基因突变在三个网站均显示为有害突变。通过Sanger测序验证,10例MDS-LGLL患者CCL3L1 c.272T>C位点和RGPD5 c.3131C>G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 50%、70%。结论:MDS和LGLL可以共同发生,但发病率较低且机制尚未明确。MDS-LGLL患者中,最多见的MDS亚型为MDS-MLD,所有MDS-LGLL患者均发生了贫血和红系发育不良。组蛋白修饰基因ASXL1(3/10,30%)和粘连蛋白复合物基因STAG2(3/10,30%)是114个基因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MDS进展到MDS-LGLL的过程中,H3K4单甲基化相关基因富集增加,但ZAP-70易位相关基因富集减少。CCL3L1c.272T>C位点和RGPD5c.3131C>G位点突变均为有害突变,在10例MDS-LGLL患者的突变率为50%、70%。
崔倩[7](2021)在《儿童变应性鼻炎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素的文献研究》文中认为1目的研究儿童变应性鼻炎(AR)药物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要素,为病证结合类中药临床试验的标准化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提高不同试验结果比较的可行性。2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依据中英文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 Med、Em 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等从建库~2020年8月关于儿童AR的药物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分析、归纳,提炼儿童AR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的主要技术要素;参考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制定文献纳入方法,将检索到的所有文献导入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中查重,剔除重复文献,阅读剩余文献题目和摘要并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下载相关文献全文并阅读,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纳排标准且改良Jadad量表,国内文献≥3分,国外文献≥4分的文献;纳入文献要求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干预措施为药物(中药或化学药物)、免疫疗法(舌下/皮下),语种为中文或英文;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主要包括题目、作者、试验设计(随机、对照、盲法、多中心等)、诊断标准、辨证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干预措施、疗程、导入期及随访、有效性评价指标及安全性评价指标(观察指标、评价时点、评估工具、指标测量方法及定义)等。3结果共检索文献2735篇,最终纳入18篇,包括中文5篇,英文13篇,全部为RCT报告。共提炼10方面关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素,如下:(1)临床定位,全部研究,无论短期或远期治疗,临床定位均为缓解鼻部症状。(2)试验总体设计,均采用随机,对照药物的选择以安慰剂对照10项(55.57%)为主,也有阳性药对照6项(33.33%),其余为三臂试验设计2项(11.11%);全部研究以双盲为主12项(66.67%);多中心研究11项(61.11%);有样本量估算8项(44.44%)。(3)诊断标准,全部18项均符合儿童AR诊断标准,其中1项同时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占中药参与治疗文献的33.3%;8项(44.44%)西医诊断标准明确,分别参照《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ARIA指南各2项(2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日本变应性鼻炎治疗实用指南》(2013)、2017年日本AR指南各1项(12.5%),10项(55.56%)未明确说明,但要求受试者符合儿童AR诊断的临床特征;全部研究均无明确的中医辨证诊断标准。(4)受试者选择与退出,全部研究均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设计,4项有剔除脱落标准设计,15项有剔除脱落病例描述。纳入标准设计中包括全部18项(100%)研究均符合儿童AR诊断标准,限制儿童年龄13项(72.22%),要求患儿病程11项(61.11%),限定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14项(77.78%),规定疾病严重程度9项(50%),全部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设计包括需与AR相鉴别的疾病11项(61.11%),鼻腔及呼吸道器质性病变14项(77.78%),具有特异性免疫治疗史5项(27.78%),严重的系统性全身性慢性疾病11项(61.11%),影响基线的药物、洗脱期不足15项(83.33%);有剔除脱落标准设计4项(22.22%),有剔除脱落病例描述15项(83.33%),1项(5.56%)受试者全部完成研究。(5)干预措施,全部研究分别为鼻内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各5项(27.78%),中西医联合治疗和舌下免疫疗法各3项(16.67%),口服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联合治疗、鼻用纤维素散各1项(5.56%)。疗程1周~1年,以2~4周为主,其中,以中西医联合治疗、鼻部局部治疗及抗组胺药为干预措施者多为2~4周,以系统治疗为干预措施者可长达1年,甚至更久。(6)导入期与随访,全部研究中,8项(44.44%)设计了导入期,时长3天~3周,10项(55.56%)设计了1周~半年的随访。(7)主要有效性指标,采用AR症状体征综合疗效5项(27.78%)和症状/疾病严重程度评估12项(66.67%),其余1项(5.56%)采用无症状天数百分比;使用的评估工具包括TNSS量表4项(22.22%),RTSS和TSS量表各2项(11.11%),T4SS、NSS、TSSC、DSS量表各1项(5.56%),或3TNSS、4TNSS、TOSS量表联合应用1项(5.56%)。(8)安全性指标,17项研究对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进行了设计(94.44%),也有联合实验室检查指标耳鼻喉专项检查、生命体征检查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共同的安全性评价指标。(9)全部研究均无试验质量控制描述。(10)全部研究有伦理批件号说明8项(44.44%)。4结论本课题组系统检索了从建库~2020年8月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中的儿童AR药物临床试验文献,纳入的研究文献试验设计科学、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素完整,文献质量较高,研究结果涵盖了病证结合模式下儿童AR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的主要技术要素,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为《儿童变应性鼻炎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项目,2017年6月立项)的制定,提供了文献依据。
蔡一聪[8](2021)在《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急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传播和获得,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在这背景下,世界各地都进行了教育改革。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地区,香港特区也加入了这一波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并从教育制度、课程内容、以至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建议在学校层面开发校本课程,认为学校应根据特区课程的基本要求,加以调适,以开发本身的校本课程,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目标和宗旨。这些调适的措施包括调整学习目标,以不同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提供科目的选择、采用不同的学习、教学与评估策略等,以让特区课程指引和学校与教师的专业自主之间,取得平衡。然而,校本课程在名义上虽是以学校为本位的产物,但它毕竟是生存国家或地区的课程之中,因此,不少学者也认为,教育当局的介入,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之道。香港特区教育局成立了几支校本支援服务团队,专责支援校本课程的开发。支援团队在协助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会利用其所拥有的学科知识和课程开发专业知识,为学校提供课程资源和专业支援,从而协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教师专业,也培养课程领导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特区的特殊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国语文科向来都是以广州话作为教学语言的。随着香港政权的回归,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大大提高。同时,为了增强香港的竞争力,历任特区行政长官都强调要提升香港人“两文三语”的能力。在这背景之下,不少学者和学校都提出“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倡议,认为这是提升香港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特区政府教育当局在“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上没有明确的课程框架和课程指引,也没有推行的时间表,因此,有意推行的学校唯有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试验。2008年,语文敎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下称“语常会”)推出了“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下称“普教中计划”)。计划分成4期,前后历时6年,参加的中、小学校共有160所,是课程改革以来一个规模较大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本文以“普教中计划”这个具体的校本课程改革项目为例,从支援人员和学校就具体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点出各项变革中,校本支援如何去组织、推进、阐释以及落实各项措施,并了解校本支援团队如何协助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优化学与教策略等方面,开发校本课程。并希望从中探讨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促进香港的课程改革。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份:导论部份为本研究的概述。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研究相关概念释义、研究意义及局限、以及论文结构等。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及国外对校本课程、香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支援服务、香港的语文政策、以及在香港用普通话教中文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第二章为背景介绍与分析。对香港的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支援服务的发展过程及相关政策进行介绍,并结合课程变革理论,分析特区课程、校本课程和校本支援服务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互动机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背景支持。第三章对香港“以普通话教中文”这一项目的推进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由港英政府时期模糊的语文政策,到回归后的“两文三语”政策,再到“以普通话教中文”的倡议和发展,分析相关政策的发展、“以普通话教中文”校本课程的不同模式和课程设置,以及香港特区中国语文科和普通话科的关系等,以了解香港“普教中”校本课程的复杂性和相关支援的迫切性。第四章介绍“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分析计划的成效。本章先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及评估”和“教学法”三个方面,介绍“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随后分析参与计划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学习的观感,以及对“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措施的回馈;并观察“普教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普教中”下的说话能力发展,对比学生的普通话和粤语的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用普通话学习中文的兴趣、态度及习惯,来调查和评估“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成效。第五章介绍“普教中”校本支援的个案研究。本章通过研究员第一身的支援经历,结合研究员与学校共同进行的行动研究,展示两所学校与支援团队协作开发“普教中”校本课程的过程,进一步探讨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中的角色和相关的支援措施,以呈现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第六章是总结和反思。本章总结了校本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介入对学校行政及领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教材、教学的影响。研究发现,校本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介入,在行政及领导层面上强化了学校领导层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信心和意愿;在专业发展层面,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并能利用丰富的课程及培训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专业发展活动,增加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信心和能力;在学与教层面,则能深入学校的实际场境和脉络,了解校本的需要和限制,为学校提供课程和教学上的不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中,又以不同的角色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不同的支援和课程资源,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另外,本章反思了校本支援服务的局限,发现校本支援服务的成效还必须建立在学校的专业考虑之上。同时,也要思考如何维持支援成果和如何准确了解学生学习需要,以达致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张庭婷[9](2021)在《某医院近10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了解遵义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探讨不同类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之间发病因素差异,以期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近10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1983例,将收集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唇腭裂类型及构成比:单纯唇裂(CL)为713例,占36.0%;单纯腭裂(CP)为568例,占28.6%;唇裂合并腭裂(CL+P)为702例,占35.4%。2.裂隙单双侧及构成比:单纯唇裂(CL)中,单侧:双侧=5.9:1;单纯腭裂(CP)单侧:双侧=62.1:1;唇裂合并腭裂(CL+P)单侧:双侧=2.5:1。3.裂隙左右侧及构成比:单侧唇裂中左侧:右侧=1.6:1。单侧唇裂合并腭裂左侧:右侧=1.8:1。4.性别构成比:总体资料的男女性别比为1.3:1,其中单纯唇裂(CL)为1.5:1,单纯腭裂(CP)为0.7:1,唇裂合并腭裂(CL+P)为2.0:1。5.民族构成:汉族唇腭裂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少数民族,占78.5%。6.出生月份及构成比:5、6、7月份出生的唇腭裂患者最少,即出生于夏季的患者少于其他季节。7.家族遗传史:本资料中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有184例,占9.3%;其中一级亲属占61.4%。8.地区分布及构成比:大部分唇腭裂患者居住在遵义地区,占68.0%。9.唇腭裂患者居住地及构成比:来源于城镇的有227例,占47.6%。来源于农村的有250例,占52.4%,农村:城镇=1.1:1。10.唇腭裂患者出生胎次:患者为第一胎次的有199例,占41.7%,第二胎次及以上的有278例,占58.3%。11.母亲怀孕时年龄及构成:将35-39岁组、≥40岁组看着高龄组,即母亲为高龄孕妇者共计57例,占12.0%。12.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文化程度均为低文化程度348例,占73.0%;高文化程度129例,占27.0%。13.唇腭裂相关的环境因素:母亲孕早期患病率为39.4%,以感冒为主,其中119例有服药史,占24.9%;母亲主动吸烟的只有12例,占2.5%;被动吸烟者有412例,占86.4%;严重妊娠反应者有147例,占30.8%;母亲有不良情绪者103例,占21.6%;母亲补充叶酸有305例,占63.9%;母亲怀孕之前三个月父亲有职业暴露者196例,占41.1%;父亲有吸烟者318例,占66.7%;父亲有饮酒者211例,占44.2%。结论:1.遵义地区唇腭裂患者中,单纯唇裂在唇腭裂类型构成中占多数;单侧唇腭裂多于双侧;左侧唇腭裂多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是该地区唇腭裂的性别差异,而单纯腭裂则为女性多于男性;出生于5、6、7月份的唇腭裂患者最少;CL及CL+P的发生中遗传因素作用比例均高于CP,且各类型唇腭裂中亲缘关系越近,越有可能遗传给后代;本资料中大部分患者分布于遵义地区,且农村的唇腭裂患者多余城镇。2.遵义地区与全国或其他地区相比,流行病学特点的特征性差异:遵义地区以单纯唇裂为主,而在全国或其他地区如广西地区则以唇裂合并腭裂为主,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域及不同人群之间唇腭裂各类型发生率有差异所导致。唇腭裂患者出生季节构成中,遵义地区出生于秋季最多,出生于夏季的最少,而我国东北地区则是出生于夏季所占比例最大,春、冬两季最少,这可能是由于相同月份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代表不同的气候变化。3.各类型唇腭裂患者中第二胎次及以上的构成比均大于第一胎次的构成比。高龄孕妇可能会增加本地区唇腭裂的患病风险。父母文化程度均为低文化程度明显多于高文化程度。CL与CL+P、CP与CL+P间孕早期母亲补充叶酸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不同类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间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夏万永[10](2020)在《基于逻辑回归方法的房地产公司信用评级模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3年我国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房地产迎来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世界500强榜单中也不乏房地产企业的身影,期间房价也屡创新高,但近年来政策导向发生变化,国家层面一直强调房地产业的“去杠杆”,2020年8月出台了房地产融资监管新规,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增长,设置了“三道红线”,以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随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地产业发展根本原则的确立,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信用管理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格的监管。从宏观经济形势看,研究房地产企业的信用风险评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房地产企业天然具有资产负债率高,融资结构及融资来源较为单一,资金需求大的特性,因此潜在的信用风险巨大。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普遍不理想,未来三年房地产企业普遍又迎来偿债高峰,房地产企业的信用违约风险压力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充分揭示和预警行业的风险情况,提前对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债券投资者、房地产企业的其他债权人进行风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在行业尚未大规模爆发实质违约前,充分揭示和预警行业的风险情况,一方面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计量自身的信用风险水平,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提前合理判断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敞口。本文基于沪深交易所房地产上市公司、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房地产上市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市场公开发行债券发行人等披露的数据,通过数据获取、数据清洗、违约标记、指标筛选、模型建立和模型验证等流程,基于5种不同的指标筛选方法分别构建了5个基于逻辑回归方法的信用评分模型,并使用ROC曲线和KS曲线分别对5个模型进行有效性评估,得出5种不同指标筛选方法下较优的筛选方法为广义交叉验证法、逐步回归法和Boruta法,基于这三种方法构建得出的评分卡以及行业的批量评级结果分布特征来看,收入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资产负债水平较高、现金流回收较慢的房地产公司面临更为显着的违约可能性。从这三种方法所构建的模型得出的风险排序结果中分别选取违约风险较大的30家主体进行风险提示,经过进一步比较,重复出现在风险提示名单的主体有12家,这也说明了所推荐的三种方法筛选出的指标所构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实用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系统化的信用风险管理建议,如借助量化结果构建各项业务的黑白名单作为业务准入标准,并对已准入的主体进行稳健的授信等。
二、HHT特殊功能运用及说明的中英文对照(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HT特殊功能运用及说明的中英文对照(三)(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1.1.3 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
1.1.4 实现化学有效学习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教育观察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模型与化学模型 |
2.1.2 建模教学与化学建模教学 |
2.1.3 核心素养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1.4 新手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TPACK理论 |
2.2.3 学习进阶理论 |
第3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模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模教学现状(教师版)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3 调查方法与对象 |
3.1.4 调查结果分析 |
3.1.5 调查结论 |
3.2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模教学现状(学生版)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3 调查方法与对象 |
3.2.4 调查结果分析 |
3.2.5 调查结论 |
第4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师建模教学实践个案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思路及目的 |
4.4 案例内容 |
4.5 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
4.5.1 N教师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
4.5.2 S1教师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
4.5.3 S2教师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
4.6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教学的比较分析 |
4.6.1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渗透有建模思想 |
4.6.2 模型建立阶段不太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模型 |
4.6.3 选择已有模型进行认知时不注重准确诊断学生的认识进阶 |
4.7 访谈与结果分析 |
4.7.1 访谈记录与分析 |
4.7.2 访谈结果总结 |
第5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模教学理论构想与策略 |
5.1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模教学理论构想 |
5.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教学策略 |
5.2.1 发挥模型的预测功能 |
5.2.2 重视模型认知发展的持续性和进阶性 |
5.2.3 以生活化的材料构建实物模型 |
5.2.4 以真实情境连点成线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
5.2.5 将建模教学看作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 |
5.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能力发展策略 |
5.3.1 熟悉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
5.3.2 注重教师之间合作,共同构建模型 |
5.3.3 重视教师建模教学实践培训与评价 |
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湖南地区青年人群平和质和痰湿质中医脉诊特征参数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语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受试对象 |
1.2 采集时间 |
2 受试者选择标准 |
2.1 健康人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3 分组标准 |
4 分层标准 |
4.1 性别分层标准 |
4.2 年龄分层标准 |
5 采集方式 |
5.1 脉诊信息的采集装置 |
5.2 脉诊信息的采集方法 |
5.3 数据获取 |
6 脉诊信息统计分析方法 |
7 数据的预处理 |
8 脉诊信息特征参数提取 |
9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湖南地区青年人群体质分布情况 |
2 痰湿质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梯度脉象特征比较 |
3 不同性别痰湿质青年人群脉象特征比较 |
3.1 不同性别痰湿质青年人群压力脉图比较 |
3.2 脉图参数比较 |
3.3 桡动脉增强指数(AIr)比较 |
3.4 桡动脉舒张期增强指数(DAI)比较 |
3.5 桡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PTT)比较 |
4 平和质组和痰湿质组青年人群一般情况 |
5 平和质组和痰湿质组青年人群的脉象特征比较 |
5.1 平和质和痰湿质压力脉图比较 |
5.2 脉图参数比较 |
5.3 桡动脉增强指数(AIr)比较 |
5.4 桡动脉舒张期增强指数(DAI)比较 |
5.5 桡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PTT)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系统研究青年人群不同体质脉诊信息的意义 |
2 平和体质青年人群脉诊信息主要特征与研究意义 |
3 痰湿体质青年人群脉诊信息主要特征与研究意义 |
4 不同年龄、性别下痰湿质健康人群脉象的差异与内涵 |
5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中医体质量表 |
综述 近五年现代中医脉诊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达格列净与沙格列汀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单用或联用治疗T2DM的成本效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疾病特征 |
1.2 全球糖尿病流行现状 |
1.3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
1.4 糖尿病的疾病负担 |
1.5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研究方法 |
3.1 Meta分析 |
3.2 成本-效用分析 |
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在二甲双胍基础上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流程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及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应用UKPDS OM2模型进行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治疗T2DM的长期成本-效用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UKPDS OM2模型介绍 |
1.2 临床数据 |
1.3 成本与效用 |
1.4 成本-效用分析 |
1.5 敏感性分析 |
2. 结果 |
2.1 成本-效用分析 |
2.2 K-M生存曲线 |
2.3 敏感性分析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缩写语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材料、试剂与仪器 |
2.2 研究对象 |
2.3 实验步骤及方法 |
2.4 MDS-LGLL诊断标准 |
3. 结果 |
3.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 |
3.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 |
3.3 二代测序 |
4. 讨论 |
5. 结论 |
6.不处 |
第二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及基因突变筛选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材料、试剂与仪器 |
2.2 研究对象 |
2.3 实验步骤及方法 |
3. 结果 |
3.1 单例患者不同时期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分析 |
3.2 三例MDS-LGLL患者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分析 |
3.3 突变基因筛选 |
3.4 突变基因功能预测 |
3.5 Sanger测序验证 |
4. 讨论 |
5. 结论 |
6.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致谢 |
(7)儿童变应性鼻炎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素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纳入标准 |
2.2 文献排除标准 |
2.3 文献检索策略 |
2.4 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
3 结果 |
3.1 检索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3.3 纳入研究的结果分析 |
3.3.1 临床定位 |
3.3.2 试验总体设计 |
3.3.3 诊断标准与辨证标准 |
3.3.4 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 |
3.3.5 干预措施 |
3.3.6 导入期与随访 |
3.3.7 有效性评价 |
3.3.8 安全性评价指标 |
3.3.9 质量控制与伦理学要求 |
4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各中医医家对小儿鼻鼽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香港语文课程改革的政策 |
(二) “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倡议 |
(三) 校本支援服务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 提供对教改、课改研究的新视角 |
(二) 联系教育现场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 |
(三)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可操作性的多维互动模型 |
四、重要概念解读 |
(一) 校本课程开发 |
(二) “以普通话教中文” |
(三) “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 |
五、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校本课程、校本支援及“普教中”的研究综述 |
一、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研究文献 |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
(二) 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政府介入 |
(一) 政府在校本课程中的角色 |
(二) 对香港地区校本支援的研究 |
三、对在香港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研究 |
(一) 语文政策方面 |
(二) 教学成效方面 |
(三) 学与教方面 |
第二章 香港校本课程开发及支援服务的发展 |
一、背景 |
二、香港校本课程的发展 |
(一) 从高度集权到逐步开放的香港课程 |
(二) 香港校本课程的酝酿与启动:教统会第一、二、三号报告书 |
(三) 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设计计划 |
(四) 课程发展处的成立 |
二、校本课程支援措施 |
(一) 校本课程剪裁计划 |
(二) 校本课程开发支援常规化及多元化 |
第三章 “普教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
一、香港语文教育政策概况 |
(一) 回归前的语文政策 |
(二) 设立普通话科 |
(三) 回归后的“两文三语”政策 |
(四) 设立语文基金 |
(五) 成立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 |
(六) 普通话教师资历要求 |
二、“普教中”的校本推行模式及课程设置 |
(一) 用普通话教中文的倡议 |
(二) “普教中”的校本推行模式 |
(三) “普教中”的校本课程设置 |
三、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 |
(一) 背景 |
(二) 计划概况 |
(三)推行模式 |
(四) 推行步骤 |
第四章 “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及成效 |
一、“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 |
(一) 教师专业发展 |
(二) 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及评估 |
(三) 教学法 |
二、“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成效 |
(一) 教师对支援计划在课程开发和专业发展的回馈 |
(二) “普教中”学生的学习表现 |
第五章 “普教中”校本支援的个案研究 |
一、中学个案(YY中学:中普融合、初中全面推行)援 |
(一) 学校简介 |
(二) 支援措施 |
(三) 成效 |
(四) 小结 |
二、小学个案(CC小学:中普并合、小二起全面推行) |
(一) 学校简介 |
(二) 支援措施 |
(三) 成效 |
(四) 小结 |
三、校本个案研究总结 |
(一) 分析情境、确立愿景 |
(二) 建立共识、订定目标 |
(三) 规划方案、落实设计 |
(四) 诠释理念、实施课程 |
(五) 多方回馈、全面评鉴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
一、学校行政及领导 |
二、教师专业发展 |
三、课程、教材与教学 |
四、局限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某医院近10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综述 孕妇叶酸缺乏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10)基于逻辑回归方法的房地产公司信用评级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一)房地产行业债务现状分析 |
(二)房地产行业债务现状成因分析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及文献 |
二、国内相关研究及文献 |
三、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二、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三、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统计工具选择背景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一节 信用风险相关概念 |
一、信用风险度量及其重要性 |
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比较 |
第二节 本文理论方法概述 |
一、模型开发指标筛选方法 |
二、模型构建方法 |
三、模型验证方法 |
四、统计分析工具说明 |
第三章 模型所需数据准备 |
第一节 数据的获取 |
一、建模样本数据获取 |
二、违约样本数据获取 |
第二节 数据的预处理和初步探索 |
第三节 技术性违约认定和违约样本标记 |
第四章 变量筛选结果及比较 |
第一节 使用随机森林法筛选入模指标 |
第二节 使用相对重要性比较法筛选入模指标 |
第三节 使用广义交叉验证法筛选入模指标 |
第四节 使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入模指标 |
第五节 使用Boruta法筛选入模指标 |
第五章 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运用及有效性验证 |
第一节 基于逻辑回归建立评分模型 |
一、使用随机森林法筛选的指标基于逻辑回归建立评分卡 |
二、使用相对重要性法筛选的指标基于逻辑回归建立评分卡 |
三、使用广义交叉验证法筛选的指标基于逻辑回归建立评分卡 |
四、使用逐步回归法的指标基于逻辑回归建立评分卡 |
五、使用Boruta法的指标基于逻辑回归建立评分卡 |
第二节 使用评分卡模型对房地产企业批量评级 |
第三节 模型有效性验证与对比 |
一、基于随机森林法筛选的指标所建模型的ROC和KS评估 |
二、基于相对重要性法筛选的指标所建模型的ROC和KS评估 |
三、基于广义交叉验证法筛选的指标所建模型的ROC和KS评估 |
四、基于逐步回归法筛选的指标所建模型的ROC和KS评估 |
五、基于Boruta法筛选的指标所建模型的ROC和 KS评估 |
六、模型对比 |
第六章 验证后模型的具体运用及建议 |
第一节 基于验证后模型的具体结果运用 |
一、基于广义交叉验证法建立模型风险提示名单 |
二、基于逐步回归法建立模型风险提示名单 |
三、基于Boruta法建立模型风险提示名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合运用 |
第三节 研究结果运用于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HHT特殊功能运用及说明的中英文对照(三)(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套对外汉语教材中“把”字句练习设计研究[D]. 杨茂利.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2]三种药食同源植物间作对辣椒疫病及其生长的影响[D]. 陈映彤.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师建模教学实践研究[D]. 王文丹.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4]湖南地区青年人群平和质和痰湿质中医脉诊特征参数对比研究[D]. 石天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5]达格列净与沙格列汀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单用或联用治疗T2DM的成本效用分析[D]. 胡姗姗.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研究[D]. 艾珂欣.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7]儿童变应性鼻炎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素的文献研究[D]. 崔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D]. 蔡一聪.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9]某医院近10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张庭婷.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10]基于逻辑回归方法的房地产公司信用评级模型构建[D]. 夏万永.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