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发射测试时序控制电路的设计

电磁发射测试时序控制电路的设计

一、用于电磁发射试验的时序控制电路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侯大森[1](2021)在《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精细化分层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油井朝着智能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对井下各油层相关生产参数进行在线实时测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以上原因,需要研制出一种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旨在实现油井各层含水率、温度、压力等生产参数的在线的精确测量,以指导油井分层开采生产,为油井的智能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旨在实现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论文对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的结构进行研究,了解了油井分层开采的原理,对分层开采生产参数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由此选取了热敏电阻传感器、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及射频天线对温度、压力及含水率进行测量,同时,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理论进行了分析;对射频天线含水率传感器的参数进行了设置和优化,进而研制了射频天线含水率传感器,使用COMSOL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传感器参数设置的正确性与理论推导的合理性。对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进行了研制,分别搭建了室内的温度、压力及含水率子系统模拟实验平台,对各自子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的各子系统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另外,研制的含水率传感器能够实现0~100%范围的含水率测量。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能够实现井下各油层相关参数的在线实时测量,且误差小、响应速度快,该系统为油井分层开采精细化生产和油田智能井建设奠定了基础。

杜壮波[2](2021)在《强电磁环境下过载测试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载测试是辅助研制武器、评估武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火炮的研制与测评中已大量应用。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现代战场新式武器装备不断涌现,面对强度更高的复合装甲以及机动性越来越灵活的空中单位,电磁轨道炮作为一种具有超高速及超高能量的新型武器大有用武之地。与传统火炮依靠化学能的发射原理不同,电磁轨道炮是依靠洛伦兹力将弹丸发射出去,在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强电磁场,因此对于电磁轨道炮的过载测试就要求测试系统具有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且对于电磁发射技术的特点作针对性的设计。目前我国电磁轨道炮大部分还处于研发阶段,所以有必要设计一款适用于强电磁环境的过载测试系统。针对某研究所提出的电磁轨道炮测试需求,完成了一种强电磁环境下过载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对电磁轨道炮发射原理、膛内磁场分布特点、现有测试手段、电磁屏蔽原理做了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过载测试系统的设计经验,针对强电磁的测试环境,在防护结构上,设计了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多层复合防护壳体;在硬件设计上,使用基于铁电效应具有抗强电磁能力的FRAM与FLASH组成双备份存储方案,并且针对电磁轨道炮发射能量可调的性质,设计了可编程的数字化调理电路,做到了放大倍数的可调可控;在逻辑设计上,完成了过载测试系统的FPGA编程,针对所选器件特点,设计了内触发逻辑与FRAM控制逻辑,确保FRAM能够存储到关键过载数据。最后对该过载测试系统进行了调试与系数标定,完成了冲击台过载试验,其功能符合预定设计,误差在指标要求的范围内。在实弹射击实验中,过载测试系统成功完成了对高过载数据的测量与存储。该过载测试系统有望应用于电磁轨道炮的发射过载测试中。

刘宇[3](2020)在《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设计》文中指出目前,许多地区面临较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核磁共振技术找水是最全面、最有效、最经济的找水技术,与以往探测技术不同,它是当前唯一非侵入式探水的方法。而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核磁共振找水仪是迄今为止性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测量参数最多的电法找水领域专用设备,它灵活方便,且集接收、发射于一体。作为核磁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装置不仅为仪器的发射装置提供发射激发脉冲所需的能量,还为其它装置提供工作时所需的电能。传统的供电装置存在许多设计缺陷,如结构分散、体积较大、协同困难、充电速度慢、电压检测精度低、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存在安全隐、容易对接收信号造成EMI。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一套新版的供电装置,本设计的供电装置主要由24V铅酸电池、DC/DC开关电源和储能电容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以全桥逆变电路和全桥高压整流电路作为DC/DC转换电路的主要结构,PMOS开关电路控制DC/DC转换电路的开通与关闭;设计恒流放电电路使储能电容中的电能以恒流的模式释放,并增加滤波电容快速放电电路;采用PWM控制技术控制24V铅酸电池对储能电容恒流充电,同时也控制充电电压;设计电压检测电路和温度测量电路,对供电装置的24V铅酸电池电压、储能电容电压和上内胆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接口电路控制和保护24V铅酸电池电压的接入,同时设计多个电源模块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通过MCU+CPLD构成的控制电路,控制整个供电装置各部分的协调工作,并以485通讯方式与上位机建立网络连接,实现上位机对供电装置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应用一主带N从的并联充电技术,可以大幅度增加充电电流,从而缩短充电时间。对供电装置的各部分电路分别进行室内和野外的软硬件测试,结果显示:输出电压为0-450V(可调),充电电流为1.75±0.05A的整数倍,充电效率不低于75%,储能电容放电电流恒为200±10mA,滤波电容的放电时间不超过100ms,高压和低压测量精度均不高于1%,可以实现手动开关和上位机前面板的两种充电控制,手动放电、程控放电和关机后自动放电的三种放电控制,过压、过流和过热的保护功能,以及远端20-30m的485通讯控制。各部分电路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技术参数,并能够与其它装置协调工作,使核磁共振找水仪探测到核磁信号,可以实现核磁共振找水仪对供电装置准、小、快、好、高的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

宋爽[4](2020)在《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MMR)接收系统原理样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飞速发展,20世纪中后期开始,我国水坝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堤坝由于当时的建设施工条件限制,加上长时间的江水浸泡、雨水腐蚀和自然风化等不可避免的水文环境破坏,每年到汛期时节,堤坝渗漏以及溃坝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水库下游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堤坝渗漏的检查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堤坝渗漏探测通常是照搬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导致一些检测设备受地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引起测量结果不准确、探测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新型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MMR)接收系统原理样机。磁电阻率探测方法早期在地面、空中和海洋探测中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各国学者的不断深入,Willowstick公司将MMR探测方法应用于堤坝渗漏的检测当中并取得了可观的探测结果。其主要是通过地下渗漏流径的电导率与背景材料电导率的差异而探测地下水优先流径。通过在堤坝两侧放置发射电极,发射一定频率的低频正弦交流信号,由于渗漏的存在会使渗漏位置的电导率低于非渗漏处,渗漏位置就为成为电流的优先流径。通过使用高精度磁传感器接收系统测量坝体上方的磁场分布情况,就可以反演推算到堤坝渗漏所处的具体位置。此方法受地形和环境影响较小,探测效率较高,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堤坝渗漏探测。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少有研究,且多关注于该方法的理论反演研究,探测采用的仪器多从国外引进。针对磁电阻率应用于堤坝渗漏探测的应用条件,本文拟设计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MMR)接收系统原理样机,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介绍了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探测方法在堤坝渗漏探测应用中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提出了本文设计仪器的性能指标,为后文的设计提供参考;2)分析了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探测方法所需的空心线圈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传感器结构以及线圈的绕线方式、匝数和线圈面积对其信噪比以及灵敏度的影响因素,确定了传感器的各项参数。根据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探测方法的信号特征以及仪器的设计需求,设计了与空心线圈传感器相匹配的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通过分析传感器的本底噪声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了低电压噪声和低电流噪声的前置运算放大器,以降低传感器的本底噪声。针对三分量线圈传感器组装后三个线圈不正交问题,本文给出了基于椭球模型的三分量校正方法,以此降低由于安装误差导致的磁场总量探测误差。进而设计了高精度信号调理电路以及相应的电源电路,提高了系统的信号接收幅度和抗饱和能力。同时,为了方便野外探测过程中的操作和数据记录,系统集成了GPS模块对野外探测的时间以及测点位置的经纬度等信息进行实时记录。为了避免由于传感器姿态差异导致的测量误差,设计了姿态采集电路对姿态数据进行测量和存储。3)针对本文设计的三分量空心线圈传感器及模拟信号调理电路,选择了合适的高速数据采集卡卡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方便后期的存储和数据处理工作,同时同时基于Windows系统编写了上位机软件实现了对系统的控制以及对采集数据的实时显示和保存。4)设计完成后首先测试了系统的各部分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满足MMR探测的信号幅值要求。同时所设计的三轴传感器的不正交角度误差可以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然后在实验室进行了优先流径的模拟探测实验,验证了仪器对优先流径探测的有效性。最后使用设计的接收系统进行了野外验证试验,测量结果验证了仪器在野外工作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靳梦雅[5](2020)在《一种高性能电离层测高仪的天线设计与数控系统研制》文中认为电离层是中性原子和空气分子受太阳辐射发生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位于地表60km以上。当电磁波经过电离层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导致任何依赖电磁波收发信号的系统都会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因此实现电离层的探测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大意义。在电离层探测的多种方法中,垂直探测是目前较为成熟、便利且广泛应用的地面探测手段,电离层测高仪通过发射1-30MHz的高频电磁波获取不同频率对应的回波时延,绘制电离层频高图以此反演电离层特征参数。高度分辨率与探测周期是电离层测高仪的两个重要指标。测高仪常用脉冲压缩技术解决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率的矛盾,提高系统探测精度;在收发时序上,利用最大探测高度所对应的时间延迟作为接收时间,系统接收时间过长,难以实现电离层的快速探测。为实现电离层的高精度实时探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电离层探测系统方案,此方案应用于张衡一号卫星的地面同步监测系统中,为张衡一号卫星提供相关科学数据,详细给出了测高仪天线单元和数控系统的具体设计:天线单元采用两副Delta天线作为测高仪收发天线,利用一发双收机制分时发射相互正交的极化波获取回波信号的极化信息;数控系统作为测高仪的核心单元,其利用40位类巴克码作为码元序列,脉宽为10μs,使测高仪的高度分辨率达1.5km;在收发时序中,利用延时可变接收方式设置收发间隔,有效缩短回波信号的接收时间,系统探测周期小于2min。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调研电离层探测的主要方式与国内外电离层测高仪的发展现状。(2)详细研究了电离层垂直探测的基本原理与电离层测高仪的系统组成,通过分析A-H公式给出了本文电离层测高仪的工作过程与设计参数。根据天线单元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尺寸为26m×8m(底宽×高)、方向图垂直向上、驻波比小于2.5的Delta天线作为电离层测高仪的收发天线。(3)以AX7020与自制电路板为实验平台,搭建测高仪数控系统。利用延时可变接收方式产生雷达收发时序;在时序信号的控制下,采用AD9957芯片产生中心频率为1-30MHz,步进频率为100k Hz的余弦信号,随后利用40位类巴克码编码余弦信号提高测高仪的探测精度;根据带通采样定理选取采样率为40MHz的AD9238芯片完成信号的模数转换,利用数字下变频(DDC)完成信号的变频与抽取,最后采用直接内存存取(DMA)技术等将信号传输到上位中。在整个数控系统的设计中,采用HDL Designer编写时序控制单元、DDC中的混频与抽取等程序;利用Matlab产生滤波器系数文件,随后导入ISE中设置采样率等相关参数设计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最后与First In First Out(FIFO)、DMA、Block RAM(BRAM)等IP核布局连线生成数控系统电路,利用SDK编写运行程序,实现系统的控制与数据的传输。(4)利用示波器、信号源等搭建电离层测高仪数控系统测试平台,观察发射信号波形,随后固定收发间隔与发射频率,验证发射单元的正确性;标准信号源产生频率为70.04MHz的余弦信号作为接收单元的测试信号,验证接收单元的正确性。

吴羽珩[6](2020)在《瞬变电磁发射电流可控及采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产资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探测技术限制,我国一些矿产资源依赖进口,仍需提升地质勘探的技术水平。瞬变电磁法因其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非极化区瞬变电磁响应为单调衰减的正曲线,反映出地质体电阻率信息。而对极化区的探测会出现带有负号的极化响应,可同时反映出电阻率与极化率信息,并且在不同激励下极化地质体会产生不同响应。以往发射机多为固定关断时间模式,不能根据探测条件灵活调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关断时间连续可控的瞬变电磁发射系统,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极化地质体的Cole-Cole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响应过程,说明负响应是极化介质充放电过程的结果,分析不同发射参数对极化探测的影响,说明可控下降沿对极化区域探测的优势。2、从主控电路、同步电路、驱动电路、发射桥路四个方面进行发射机设计,实现了时序同步、强弱电隔离驱动、双极性电流发射等基本功能,并针对发射电流的尖峰与振荡设计吸收电路,优化下降沿波形质量。3、基于恒压钳位技术设计关断时间控制电路,通过调节钳位电压实现下降沿的连续调节,通过匹配电阻分压实现固定关断时间档位。根据计算与仿真分析,选择合理的限流电阻保持钳位电容稳压。4、基于FPGA与千兆以太网设计可变采样率的电流采集装置,使用高采样率实现对发射波形细节的精确记录,使用变采样率模式实现对不同关断时间发射波形的连续采集。基于C#编写电流采集上位机,实现采集控制、波形显示、数据储存等功能。5、对发射机进行关断时间、线性度、波形一致性测试,对电流采集装置进行变采样率与噪声测试,设计基于Cole-Cole异常环的极化等效电路模型,通过野外实验验证发射系统对极化探测的优势。

白卓[7](2020)在《导弹直列式安保系统起爆电路设计与分析》文中指出常规导弹的有效载荷设计中,起爆控制的精确性设计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爆炸装药的安全性和引爆可靠性、即时性。传统的起爆控制技术多采用单片机来实现,由于单片机自身局限性,无法实现并行处理,且需借助外部硬件电路完成复杂的逻辑接口,本文提出了基于FPGA的安保系统起爆电路的设计。FPGA拥有并行处理、可编程逻辑设计、速度快、集成化程度高、可移植性强和易于扩展的优势。依据产品的任务需求,分析了安保系统的起爆工作原理。为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安全性与精确性,提出了基于FPGA的安保系统起爆电路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在起爆电路的设计中,起爆元器件需要达到很高的起爆电压才能完成引爆功能,这种严苛的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因此本文设计了将27V弹上供电升压DC-DC转换,实现2400V的电压转换,并最终完成为储能器件的充电。提出对充电电容实时监控的创新点。在第二道保险解除后,开始给起爆电路中电容充电,并对电容两端电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并联电位器,以1:100比例将储能器件电压值输送回控制系统。当储能电容达到2400V电压时,停止储。在收到起爆信号后,储能器件瞬间释放电压到冲击片雷管两端,完成引爆。研究设计了安保系统起爆电路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对微控制器级其外围电路、通信接口、信号调制和高压脉冲电流开关控制驱动电路进行设计。最后使用AD软件绘制PCB图并完成实物的制作。并对原理样机进行调试与测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原理样机的可靠性。

董宗豪[8](2020)在《电磁轨道发射电枢运动过程建模及出口速度控制》文中指出电磁发射技术作为一种在速度、射程、杀伤力、反应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革命性的新型发射技术,是新一代发射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电磁发射技术中,电枢出口速度控制是实现精确打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所建立的电磁发射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受控脉冲成型网络单元(Pulse Forming Network Unit,PFU)触发时刻与电枢出口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FU模块放电时序的电枢出口速度闭环控制方法,针对控制方法研制了闭环控制器,最后通过电枢出口速度闭环控制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合理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电枢出口速度控制在电磁发射技术中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意义,介绍了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当前电磁发射技术中电枢出口速度控制研究现状做了介绍。对电磁发射系统中的脉冲成形网络建立了电路模型,并对电枢的运动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发射系统的仿真模型。其次,基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分析了额外补偿段和电枢出口速度、受控PFU模块触发时刻和电枢出口速度的关系,进而建立了速度变化量和受控PFU模块触发时刻之间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FU模块放电时序的电枢出口速度控制方法。再次,基于所建立的速度变化量和受控PFU模块触发时刻之间的数学模型,研制了电枢出口速度闭环控制器,通过低通滤波电路和高速比较器电路实现了对原始探针信号的滤波处理和方波转换。关于控制程序的软件实现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确定零时刻、保证读取方波信号下降沿时刻的先后顺序、保证受控PFU模块实际触发时刻在电枢经过测速探针之后、确定受控PFU模块触发时刻的合理范围。最后,基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电枢出口速度开环控制试验和闭环控制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PFU模块放电时序的电枢出口速度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电枢出口速度精度,当电枢出口速度平均值为944.4m/s时,电枢出口速度相对平均偏差为0.55%。

康伟[9](2020)在《水下穿越管道探测电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的发展需要修建了很多运输管道,其中有不少管道是需要穿过河流的,因此这些管道被掩埋在了河道的水下位置。河道下的管道所处的自然环境,比陆地下的管道复杂得多,因此不容易迅速发现水下管道的破损情况,致使定期检查和维修是个较大的难题。管道的破损会直接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这很可能对生活在管道周边的居民构成人身威胁。故水下管道在掩埋完成后,进行定期检测与维修是非常有必要的,探明管道在河水下的实际状况,明确管道在水下的具体位置,便于后期对水下管道进行定期维护。本文先介绍了电磁探测原理并给出了电路实现方案,以产生和接收电磁信号为目的,设计了整个水下穿越管道探测电路,进行对河流穿越管道应用电路的研究。本课题以必要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并辅以相应的电路仿真,最后实现具体电路功能。本课设的设计难点在于满足测试精度的条件下,并实现对大范围微弱小信号的稳定采集。文中先分别给出了电路的整体框图,然后根据信号的走向,分小节详细描述了每一个功能模块具体的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仿真电路图、仿真结果以及具体电路原理图。本课设是对水下穿越管道探测电路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对管道存在于水下的具体位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同时提高抗干扰能力,本探测电路中均采用极低电压噪声的芯片。为有效的实现接收电路对大范围动态小信号的采集,故必须遵循严格的时序,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集,因此主控芯片方面选用非易失性、低功耗、灵活性高的FPGA芯片。随后本文中以小节为单位,给出了本课题中的基于FPGA控制模块的设计方法,并使用了线性序列机的设计思路,实现了控制部分驱动模块的设计,并通过仿真来证明这些驱动模块设计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搭建的模拟的测试环境,对整个探测电路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可靠、稳定,预设的功能基本可以实现,电路的各项指标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刘丹[10](2020)在《基于低功耗元件的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文中指出微机电科学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武器装备领域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了机电技术领域的核心项目,其应用在生活,生产,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着成果,如微机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微小型开关在军事武器上的应用,微机电安全系统在各类导弹炮弹上的应用,无疑都推进了微机电科学技术在武器制造业上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功耗元件的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电路包含针对不同环境的传感器、计算机模块、接收及输出信号线路等。只有在弹道环境信号都正常时,引信安全系统电路才能输出起爆信号、起爆引信、经传爆并引爆导弹战斗部。否则,计算机模块自动转入自毁模式,在弹道末端输出起爆信号、导弹自毁,以保证导弹的飞行安全性。该电路在保证引信机电安全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用低功耗元器件来代替原有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以实现引信的低功耗性,为引信电路的低功耗提供了思路,也解决了部分技术问题。通过对机电安全系统的设计要求出发,构建原理框图,并对各部分的元器件选择进行低功耗筛选,经过试验测试发现,电路设计中采用的传感器不仅够实现低功耗,稳定的工作,而且采集精度高也非常高;电路中所用的控制芯片也是低功耗的,它有三种低功耗模式,待机状态时的电流仅为3mA,而且在单片机的引脚的一些设置也可以减少电平翻转带来的功耗。设计中通过软件和硬件实现低功耗和电磁兼容性,并通过动静态试验进行验证,得出低功耗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二、用于电磁发射试验的时序控制电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于电磁发射试验的时序控制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的理论研究
    2.1 油井分层开采结构研究
        2.1.1 分层开采
        2.1.2 油井分层开采
        2.1.3 油井分层开采参数测量系统结构研究
    2.2 参数测量方法研究
        2.2.1 温度传感器选型方案
        2.2.2 压力传感器选型方案
        2.2.3 含水率测量方法
    2.3 原油含水率测量理论研究
        2.3.1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边界条件
        2.3.2 均匀理想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2.3.3 含水原油类导电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2.3.4 射频法原油含水率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法原油含水率传感器研究
    3.1 传感器设计
        3.1.1 天线类型
        3.1.2 天线频率
        3.1.3 天线长度
        3.1.4 天线半径
        3.1.5 天线间距
        3.1.6 包裹介质
    3.2 仿真设计
        3.2.1 仿真软件介绍
        3.2.2 仿真模型建立
        3.2.3 仿真结果分析
    3.3 结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设计
    4.1 测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 系统硬件设计
        4.2.1 系统电源电路
        4.2.2 温度数据采集前置电路
        4.2.3 压力数据采集前置电路
        4.2.4 含水率数据采集前置电路
        4.2.5 AD采集电路
        4.2.6 主控电路
        4.2.7 通信电路
        4.2.8 硬件电路的实现
    4.3 系统软件设计
        4.3.1 软件整体设计
        4.3.2 FPGA系统设计
        4.3.3 FSMC数据交互通讯
        4.3.4 ARM系统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实验
    5.1 温度采集实验测试
    5.2 压力采集实验测试
    5.3 含水率采集实验测试
        5.3.1 静态实验
        5.3.2 动态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完成的工作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未来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强电磁环境下过载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磁轨道炮研究现状
        1.2.2 电磁轨道炮膛内电磁屏蔽研究现状
        1.2.3 过载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行文结构
2 过载测试系统工作环境分析
    2.1 电磁轨道炮发射原理
    2.2 电磁轨道炮膛内环境分析
        2.2.1 电枢受力分析
        2.2.2 电磁轨道炮膛内电磁场特性分析
    2.3 电磁轨道炮膛内弹道测试方法研究
        2.3.1 基于电磁感应的测试法
        2.3.2 基于多普勒原理的测试法
        2.3.3 各方法优劣比较
    2.4 本章小结
3 过载测试系统结构设计
    3.1 电磁屏蔽原理
        3.1.1 涡流消除
        3.1.2 通量分流
        3.1.3 电磁波屏蔽原理
    3.2 壳体电磁屏蔽设计
        3.2.1 屏蔽材料选择
        3.2.2 屏蔽结构设计
    3.3 抗过载设计
        3.3.1 悬浮缓冲结构
        3.3.2 灌封工艺
    3.4 本章小结
4 过载测试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1 过载测试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4.2 主控模块设计
    4.3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4.3.1 FRAM电路设计
        4.3.2 FLASH电路设计
    4.4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4.4.1 数字化调理电路设计
        4.4.2 A/D转化电路设计
    4.5 电源模块设计
        4.5.1 电源抗过载设计
        4.5.2 电压转换与低功耗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过载测试系统控制逻辑设计
    5.1 系统整体逻辑结构
    5.2 内触发功能逻辑设计
    5.3 FRAM控制逻辑设计
        5.3.1 FRAM存储模式设计
        5.3.2 FRAM读写操作
    5.4 FLASH控制逻辑设计
        5.4.1 FLASH坏块检测
        5.4.2 FLASH页编程与块擦除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试验验证
    6.1 实验室调试
        6.1.1 测试平台搭建
        6.1.2 系数标定
    6.2 冲击台过载测试
    6.3 实弹试验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工作及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国外研究现状
    1.3 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原理及总体设计方案
    2.1 核磁共振技术找水的基本方法
    2.2 核磁共振找水仪的工作原理
    2.3 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并联充电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24V铅酸电池设计
    3.2 电源电路设计
        3.2.1 B24V转 B5V电源电路设计
        3.2.2 B24V转 H12V/D5V电源电路设计
        3.2.3 D5V转 D3.3V电源电路设计
        3.2.4 B24V转 B15V/B12V电源电路设计
        3.2.5 高压线性稳压电源电路设计
    3.3 接口电路设计
        3.3.1 防反接电路设计
        3.3.2 低功率开关电路设计
    3.4 转换电路设计
        3.4.1 逆变电路设计
        3.4.2 PWM控制电路设计
        3.4.3 驱动电路设计
        3.4.4 高压整流电路设计
    3.5 快速切换电路设计
    3.6 恒流放电电路设计
    3.7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3.8 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3.9 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3.9.1 微处理器电路设计
        3.9.2 通讯电路设计
        3.9.3 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
    3.10 储能电容设计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软件设计
    4.1 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4.1.1 MCU软件设计
        4.1.2 CPLD软件设计
    4.2 Modbus通讯协议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室内及野外测试
    5.1 室内测试
        5.1.1 硬件电路测试
        5.1.2 软件测试
        5.1.3 整机测试
    5.2 野外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MMR)接收系统原理样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堤坝渗漏检测的主要方法
        1.2.2 磁电阻率探测(MMR)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1.2.3 论文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MMR)探测理论基础
    2.1 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法基本原理
    2.2 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探测电磁仿真
    2.3 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探测接收系统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探测三分量磁传感器设计
    3.1 线圈传感器参数说明
    3.2 感应式空心线圈传感器原理
    3.3 感应式空心线圈传感器结构分析
    3.4 三分量线圈传感器分析与设计
    3.5 线圈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3.6 三分量传感器的不正交度校正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MMR信号控制和调理电路系统设计
    4.1 信号控制和调理电路总体设计
    4.2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4.3 接收系统数字逻辑控制电路设计
        4.3.1 stm32 控制电路设计
        4.3.2 CPLD模块设计
    4.4 接收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MMR信号采集电路和上位机设计
    5.1 高速数据采集卡选择
    5.2 上位机程序总体设计
    5.3 双模式采样技术
    5.4 4N倍采样仿真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MMR接收系统性能测试及野外探测实验
    6.1 传感器及系统本底噪声测试
    6.2 传感器的三分量校正测试
    6.3 系统室内实验测试
    6.4 系统野外探测实验
        6.4.1 发射系统搭建
        6.4.2 野外实验设计
        6.4.3 野外探测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一种高性能电离层测高仪的天线设计与数控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电离层分层结构
    1.2 电离层探测的基本方法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电离层测高仪
        1.4.2 国内电离层测高仪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电离层垂直探测的基本原理与测高仪系统组成
    2.1 电离层垂直探测的基本原理
    2.2 电离层测高仪组成
        2.2.1 天线单元
        2.2.2 收发前端模拟电路
        2.2.3 数控系统
        2.2.4 上位机数据处理单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离层测高仪数控系统研制
    3.1 电离层测高仪数控系统整体功能介绍
    3.2 数控系统电路板的选择
        3.2.1 核心电路控制板
        3.2.2 信号产生与数字化控制板
    3.3 时序控制单元
    3.4 发射单元
        3.4.1 脉冲压缩编码
        3.4.2 脉冲发射信号的产生
    3.5 接收单元
        3.5.1 模数转换器
        3.5.2 DDC处理
        3.5.3 数据传输与存储
    3.6 数控系统电路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离层测高仪数控系统验证
    4.1 电离层测量软件
    4.2 数控系统的验证
        4.2.1 发射单元验证
        4.2.2 接收单元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瞬变电磁发射电流可控及采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射波形控制与记录技术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极化效应的电磁发射系统参数设计
    2.1 基于cole-cole电路模型的极化电磁响应特征
    2.2 层状模型的时域极化电磁响应特征
    2.3 有效激发极化效应的发射系统参数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恒压钳位的下降沿连续可调发射机设计
    3.1 发射机总体方案设计
    3.2 控制电路与大功率发射桥路设计
        3.2.1 主控电路
        3.2.2 同步电路
        3.2.3 基本发射桥路
        3.2.4 驱动电路
    3.3 基于恒压钳位控制技术的发射桥路拓扑改进方法
        3.3.1 恒压钳位原理及其发射桥路
        3.3.2 恒压钳位工作过程与电路参数分析
    3.4 发射波形优化与线性度分析
        3.4.1 RCD吸收电路
        3.4.2 下降沿过冲吸收电路
        3.4.3 发射波形线性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变采样率的电流采集装置设计
    4.1 发射电流信号特征与设计思路
    4.2 电流采集装置总体设计
        4.2.1 电流采集总体方案
        4.2.2 隔离电源与采样电路
    4.3 基于SDRAM的大容量FIFO缓存技术
    4.4 基于UDP协议与C#的千兆以太网通信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射机与电流采集系统性能测试
    5.1 发射机性能与可变下降沿测试
    5.2 变采样率电流采集装置测试
    5.3 基于极化异常环模型的野外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后续工作建议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7)导弹直列式安保系统起爆电路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技术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工作及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导弹直列式安保系统起爆电路总体设计
    2.1 需求概述
        2.1.1 功能描述
        2.1.2 工作时序
    2.2 安保系统与炮射导弹系统之间的标准串口通信协议
    2.3 总体设计思路及方案
        2.3.1 安保系统起爆电路的主要功能
        2.3.2 方案设计
        2.3.3 系统组成
    2.4 设计原则分析
    2.5 总体设计指标
    2.6 本章小结
3 起爆电路及主要电路模块设计
    3.1 系统硬件整体结构
    3.2 模拟电路可靠性设计
        3.2.1 引信静电环境
        3.2.2 引信电磁环境
    3.3 电源管理部分
        3.3.1 系统工作电量
    3.4 起爆执行模块
        3.4.1 升压整流电路
        3.4.2 储能电容器
        3.4.3 高压脉冲开关控制起爆电路
    3.5 模拟电路可靠性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起爆电路最小控制系统设计
    4.1 主控制器芯片选用
        4.1.1 可编程逻辑器件
        4.1.2 ARM、DSP 与 FPGA 比 比较
        4.1.3 硬件描述语言
        4.1.4 最小系统芯片选型
    4.2 最小系统外围硬件电路
        4.2.1 电源电路
        4.2.2 时钟电路
        4.2.3 复位电路
        4.2.4 配置电路
        4.2.5 SRAM 外围电路
        4.2.6 UART 接口电路
        4.2.7 AD/DA 接口电路的设计
        4.2.8 激光测距机接口电路
    4.3 FPGA顶层模块设计
        4.3.1 FPGA设计流程
        4.3.2 开发环境及仿真环境简介
    4.4 SRAM 存储模块
    4.5 系统时序控制模块
    4.6 本章小结
五 样机制作调试与实验
    5.1 硬件实物设计与制作
    5.2 系统调试
    5.3 本章小结
六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与创新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电磁轨道发射电枢运动过程建模及出口速度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磁发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磁发射国外研究现状
        1.2.2 电磁发射国内研究进展
    1.3 电磁发射出口速度控制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电磁发射电枢运动过程仿真
    2.1 引言
    2.2 PFU电路模型和工作原理
    2.3 电磁轨道发射系统电路模型
    2.4 电枢动力学模型
    2.5 电磁轨道发射系统建模
        2.5.1 脉冲成形网络仿真模型
        2.5.2 电枢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发射器负载仿真模型
    2.6 电磁轨道发射系统仿真
        2.6.1 放电时序对电流波形的影响
        2.6.2 变时序触发PFU模块仿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枢出口速度控制方法
    3.1 引言
    3.2 电枢出口速度控制方法
    3.3 基于放电时序控制电枢出口速度的数学模型
        3.3.1 模型参数及电枢测速原理
        3.3.2 受控PFU模块预设触发时刻的确定
        3.3.3 受控PFU模块实际触发时刻范围的确定
    3.4 额外补偿段与电枢出口速度的函数关系
        3.4.1 速度校正因子的物理意义
        3.4.2 速度校正因子仿真与试验分析
    3.5 速度变化量与受控PFU模块触发时刻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枢出口速度闭环控制方法的实现
    4.1 引言
    4.2 控制方法硬件实现
    4.3 数据采集和检测的实现
        4.3.1 低通滤波电路原理分析
        4.3.2 低通滤波电路Multisim仿真分析
        4.3.3 高速电压比较器电路分析
        4.3.4 高速比较器测速原理
    4.4 闭环控制方法软件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枢出口速度闭环控制验证
    5.1 引言
    5.2 电枢出口速度开环控制试验
    5.3 电枢出口速度闭环控制试验
        5.3.1 闭环控制试验参数的确定
        5.3.2 闭环控制试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水下穿越管道探测电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3 课设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探测原理与系统方案
    2.1 电磁探测基本原理
    2.2 水下穿越管道探测电路系统的功能与技术指标
        2.2.1 水下穿越管道探测电路系统的功能
        2.2.2 技术指标
    2.3 水下穿越管道探测电路系统的总方案
        2.3.1 探测系统发射电路方案
        2.3.2 探测系统接收电路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路的设计与功能实现
    3.1 探测系统发射电路
        3.1.1 FPGA模块
        3.1.2 数模D/A转换电路
        3.1.3 低通滤波器
        3.1.4 功率放大电路
        3.1.5 电流检测电路
        3.1.6 模数A/D转换电路
        3.1.7 机械按键
    3.2 探测系统接收电路
        3.2.1 第一级放大电路
        3.2.2 程控放大电路
        3.2.3 RS232 电路
        3.2.4 带通滤波器
        3.2.5 输出频率选择电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PGA控制模块设计
    4.1 信号合成模块
        4.1.1 DDS原理
        4.1.2 DDS合成信号模块框图
        4.1.3 DDS模块功能仿真
    4.2 数模D/A驱动模块
        4.2.1 TLV5618 数模转换实现方法
        4.2.2 TLV5618 驱动模块
        4.2.3 数模D/A模块功能仿真
    4.3 按键消抖模块
        4.3.1 消抖实现方法
        4.3.2 消抖驱动模块
        4.3.3 消抖模块功能仿真
    4.4 模数A/D驱动模块
        4.4.1 ADC128S022 模数转换实现方法
        4.4.2 ADC128S022 驱动模块
        4.4.3 模数A/D模块功能仿真
    4.5 TFT显示屏驱动模块
        4.5.1 TFT屏驱动方法
        4.5.2 TFT屏驱动模块
        4.5.3 模块功能仿真
    4.6 RS232 串行通信模块
        4.6.1 RS232 串行发送模块
        4.6.2 RS232 串行接收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路的调试与结果分析
    5.1 探测电路系统的调试安排
    5.2 探测系统发射电路调试
    5.3 探测系统接收电路调试
    5.4 探测系统联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低功耗元件的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引信安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机电在引信机电安全系统方面的研究
        1.2.2 在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研究方面
    1.3 机电安全系统基本组成及原理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控制电路的总体设计及要求
    2.1 引战结合关联框图
    2.2 引信安全保险系统的组成
        2.2.1 敏感装置
        2.2.2 信号处理装置
        2.2.3 电路电源及其外部电路
    2.3 引信机电安全系统的设计要求
    2.4 机电安全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2.5 机电安全系统电路设计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电路的作用原理及低功耗器件选择
    3.1 引信机电安全系统的作用原理
    3.2 引信机电安全系统原理
    3.3 电路低功耗设计
        3.3.1 引信电路低功耗要求
        3.3.2 引信低功耗优化设计策略
    3.4 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中的低功耗元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电安全控制系统低功耗电路模块设计
    4.1 引信机电安全系统控制电路的模块组成
    4.2 引信机电安全控制系统的低功耗电路设计
    4.3 传感器部件
        4.3.1 惯性和触发传感器
        4.3.2 温度传感器
    4.4 执行机构
        4.4.1 中央控制器
        4.4.2 解除保险机构
        4.4.3 电源部分
    4.5 时钟电路
    4.6 复位电路
    4.7 上位机通讯模块
    4.8 电磁兼容性设计
        4.8.1 电磁干扰
        4.8.2 提升机电安全系统电路电磁兼容性的措施
    4.9 软件设计
        4.9.1 软件设计原理
        4.9.2 软件的开发环境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功耗电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5.1 对电路进行功能模拟
        5.1.1 利用555 定时器模拟惯性加速度信号
        5.1.2 微处理器STM32F103C6 信号处理控制
        5.1.3 输出控制电路
        5.1.4 模拟信号及输出
    5.2 实验室试验
        5.2.1 电路模拟实验
        5.2.2 搭建实验平台
        5.2.3 实验验证主要内容
        5.2.4 实验样机验证及结果分析
        5.2.5 动态试验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
    本文总结
    本文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用于电磁发射试验的时序控制电路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油井分层开采多参数测量系统研究[D]. 侯大森. 西安石油大学, 2021
  • [2]强电磁环境下过载测试系统设计[D]. 杜壮波. 中北大学, 2021(09)
  • [3]核磁仪器供电装置的设计[D]. 刘宇. 吉林大学, 2020(08)
  • [4]接地导线源磁电阻率(MMR)接收系统原理样机研究[D]. 宋爽. 吉林大学, 2020(08)
  • [5]一种高性能电离层测高仪的天线设计与数控系统研制[D]. 靳梦雅.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0(02)
  • [6]瞬变电磁发射电流可控及采集关键技术研究[D]. 吴羽珩. 吉林大学, 2020(08)
  • [7]导弹直列式安保系统起爆电路设计与分析[D]. 白卓. 中北大学, 2020(10)
  • [8]电磁轨道发射电枢运动过程建模及出口速度控制[D]. 董宗豪. 燕山大学, 2020(01)
  • [9]水下穿越管道探测电路系统研究[D]. 康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基于低功耗元件的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D]. 刘丹.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电磁发射测试时序控制电路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