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自己的心灵解压(论文文献综述)
吕铮[1](2021)在《真相小组》文中研究表明1.预审 初秋,下着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天色灰蒙蒙的,雨滴打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抛物线。审讯室的铁门紧闭着,坚硬、冰冷,隔绝着外面的嘈杂和喧嚣。脚步声由远至近,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官缓步而来。他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相貌端正,浓眉下的一双眼睛略带疲惫。他是预审支队的副支队长,行里人称"那三斧子"的那海涛。
张璐[2](2021)在《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文中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高校的育人质量。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主要文化阵地、第二课堂,有责任有义务辅助学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突破专业知识与人才欠缺的壁垒,通过心理解压空间建设,与专业部门共建、加强资源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读者活动等手段多途径长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助力高校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陈小丹[3](2021)在《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抗逆力培育研究》文中提出
孙蕊钰[4](2021)在《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校园景观设计 ——以河西鱼嘴南部高中校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李晶晶[5](2021)在《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景观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曲江乐居社区为例》文中认为近两年,随着各大城市人才抢夺战的展开,为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廉租房建设越来越多的以新就业青年为受众人群。在生存压力和社会力量规训下,青年的归属感严重缺失,邻里关系断裂,青年居住区景观未形成系统化设计。此类社区设计往往只关注到了普适性需求,而忽视了针对青年人群的个性需求及生活形态的适应性设计,已无法与当前青年人的新型文化背景相适应。因此研究符合人群特殊居住环境需求的邻里空间是非常关键的,既为改善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环境提供了依据,也对未来青年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以青年廉租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邻里空间的景观设计。首先,对于青年廉租社区以及邻里空间景观的相关概念与研究进行分析,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资料进行归纳,为之后的实践展开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青年生活形态及个体因素进行调查,明确青年空间行为需求;再次,对西安曲江乐居社区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景观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策略,并对西安曲江乐居社区进行优化改造。研究成果表明,在社区邻里空间中丰富青年归家道路空间、塑造青年下班解压环境、增添富有新社交方式的空间活动、营造青年互助共享空间、在邻里空间中融入新型青年文化等策略,打破传统社区模式,不仅可以改善青年人的邻里空间环境,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人获得社区归属感,重建邻里关系,提高青年居民与社会的关联,让这些青年人能够获得安全感、幸福感以及成就感。
刘昊[6](2021)在《上海市青年群体参与合唱团的动机与影响要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百余年来,我国合唱艺术伴随着民族独立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表征。较之过去以“群众歌咏”为主要载体、在国家政教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合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步入新世纪的二十年,我国群文合唱蓬勃发展,呈现出包容共生的多元生态。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迎来了全体国民追求审美的美育新时期,城市群文合唱图景出现新趋势。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趣缘”青年群体,他们大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对作为人声艺术的合唱的概念理解日益成熟,追求精益求精的听觉感受、持续参与合唱活动成为其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在合唱研究领域中对作品本体的音乐学研究、合唱训练策略的教育学方法研究、群文合唱的社会学意义、历史学脉络研究等方面展开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研究对象而言,以老年、大学生、少儿群体为主。基于此,本文力图通过实证研究切入青年群体这一视角,分析该群体能够形成稳定音乐兴趣、能够将音乐学习主动纳入个体终身教育体系的成因及影响要素,探索其在不同成长阶段参与合唱和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所感知到的音乐教育现状与问题。本研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借助Nvivo软件,对上海市较为典型的三个新型合唱团中的15名团员进行深度访谈,探索了上海青年群体参与当下合唱团的动力及影响因素,构建了该群体“音乐素养-心理需要-城市情境”的动力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搭建了进一步研究的结构路径框架,提出个体青少年阶段的成长支持、参与合唱的直接体验以及当下上海的人文环境是其步入青年阶段产生多维度心理需要而继续参与合唱团的重要影响要素,并提出音乐素养在个体青少年阶段的成长支持与其成年后继续参与合唱团产生的多个心理需要之间发生中介效应的假设。随后,结合扎根理论的研究,借鉴西方合唱参与方面较为成熟的量表,对本研究调研问卷进行设计,对量表中涉及的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和题项开发,对正式问卷的内容信度与内容效度进行调整与修订。其二,面向上海市以青年职场人为主体的合唱团与大学生合唱团发放正式问卷,采集有效答卷558份,全面考察了参与合唱的上海青年群体在青少年时期参与合唱的体验、大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情况、自我感知的音乐素养、合唱偏好、参与合唱的心理需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差异性分析,了解了不同性别、音乐专业与非专业人群、职场青年与大学生群体分别在读谱习惯、合唱偏好、音乐素养和心理需要方面的差异性。首次运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通过KMO和巴利特球型检验确定了问卷量表中的题项能够做因子分析,再通过主成份分析肯定了量表中各个维度的组成;然后通过对理论模型指标及参数拟合度的测量和比对,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在结构模型检验中对质化研究中提出的若干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上述步骤,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成长支持对个体成年后参与合唱团的精神需要、审美需要、求知需要以及个人价值实现需要均有显着性作用;2、青少年阶段参与合唱团的体验对个体成年后参与合唱团的求知需要无显着影响;3、上海合唱环境对个体参与合唱团的价值实现需要与社交需要无显着影响;4、城市文创环境对个体参与合唱团的精神需要与审美需要无显着影响;5、除上述被排除的假设以外,其他路径中的假设关系均为显着正相关。结合扎根理论和问卷调研中产生的数据与文本分析,从终身音乐教育立场出发,本研究认为:一方面,青少年阶段的乐器学习、家庭氛围、教师素养、学校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对个体稳定音乐兴趣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专业音乐院校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城市人文艺术氛围的营造、文化工作者合唱观念的重塑、城市合唱团艺术标准的提高等是当下亟待改善的结构性问题。以上,也将是我国城市业余合唱走向进一步繁荣的保证。
周晓琳[7](2020)在《企业已婚育女员工职业压力的个案介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时代里我国的企业发展日益腾飞,同时企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员工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企业中已婚育女员工,她们普遍存在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职业病,同时加上来自家庭、社交等方面庞大的压力,如果未能及时排解,长期堆积就会加深员工的挫败感、苦闷感,长此以往,对员工、对企业必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提前预防与及时解决员工的职业压力,运用专业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达到双赢的局面。由于企业社会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发展尚未成熟,很多企业并没有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为员工提供各种系统化的服务,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未能及时调节员工的压力问题。而是更多的追求员工的工作效益,忽视员工的各种心理问题,长期下去,必会加大员工的职业恐慌和职业怠倦,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服务对改善企业这一问题具备很大的专业优势。笔者在W企业于2019年9月至12月进行专业实习,注意到企业已婚育女员工的工作状态以及每日面临的问题,结合平日对员工的观察与沟通,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以人为本和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下,坚持保护案主隐私的原则,以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采取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及文献分析法和非结构访谈法,对W企业中的一名已婚育女员工进行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本次介入一共开展了9次服务,服务结束后,笔者通过前后测问卷分析、前后测量表分析以及案主填写的《个案工作介入服务满意度量表》对本次介入服务进行评估,案主对本次服务十分满意,服务目标达成。本次服务成果帮助该名案主有效减轻了职业压力,学会解决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工作与生活中去,同时也为以后其他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曹蕊[8](2021)在《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网络社交媒体上的优势内容、倾向性观点和情绪不断汇聚并增势,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网红”。较之图文时代的粉丝看重文采和图片美感,短视频时代的用户更关注短视频所表达的态度以及情绪。网红发布的短视频内容会得到大规模网民的点赞、评论和分享,其对用户情绪的暗示性和感染力极强。一直以来,学者们致力于戏剧影视的用户情绪倾向理论研究。但目前,在用户情绪倾向研究领域,已有学者运用人工标记和机器学习等方法,通过训练大量的线上、线下文本,捕捉到比较全面的情绪类型以及情绪倾向。他们主要着眼于网络舆情、网络口碑以及微博文本情绪等,鲜少有针对网红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分析。本文探讨语言类网红的短视频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旨在为MCN机构以及新媒体营销行业提供有迹可循的用户情绪变化规律及其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新媒体技术重塑了用户的话语权,MCN机构可以利用信息形式、主题内容、网红情绪等激发用户情绪,从而使网红短视频不断被分享,以此提升网红的关注度。首先,本文通过对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的信息形式特征分析发现,网红短视频的推送时间、系列视频、出镜人、片头、片尾都可以引发用户的情绪倾向。其中推送时间、出镜人、片头、片尾负向影响用户情绪倾向;系列视频正向影响用户情绪倾向。同时发现系列视频、片头的影响力远大于推送时间、出镜人、片尾的影响力。其次,论文通过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的信息内容特征发现,面向实体的主题、面向事件的主题、面向习语的主题都能引发用户情绪倾向。其中面向实体的主题、面向习语的主题正向影响用户情绪倾向;面向事件的主题负向影响用户情绪倾向。研究还发现,面向实体的主题、面向习语的主题的影响力远大于面向事件的主题。第三,本文通过对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的信息情绪倾向的研究发现,短视频的中性情绪和用户情绪倾向不相关;正向情绪的短视频、负向情绪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相关,且短视频的正向情绪和用户的情绪倾向正相关,短视频的负向情绪和用户的情绪倾向呈负相关。但短视频的正向情绪的影响力小于短视频的负向情绪。最后,研究发现,根据影响用户情绪倾向的程度,短视频的信息特征排序依次为信息内容、信息情绪、信息形式。
王家祺[9](2020)在《李子柒微博短视频用户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李子柒的微博极具特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观众的口味,更让人觉得惊喜的是其高质量的内容,十分引人入胜,从而收获了大批的观众,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宣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李子柒的微博用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用户的心理,用户的体验以及用户的满意程度。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分析,旨在为今后相关的传播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本文以不同维度还原用户基本概貌,同一维度下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细分领域,进行横向和纵向满意度对比,以数据的形式分析背后的原因、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情感需求、体验需求、聚群需求、学习需求、购买需求五个层面,分析李子柒微博视频如何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以及视频的传播效果;李子柒微博视频的用户在需求满足后进行了二次传播,建立专门的微博账号来运营,粉丝群体的这种行为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最后,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李子柒视频中值得借鉴的传播策略。微博李子柒的用户以在省会生活的年轻女性为主,对视频的体验需求和情感满意度最高,这也与李子柒追求精品视频、不浮躁的风格有关,吸引一批忠实粉丝。
郭晨晨[10](2020)在《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解压体验馆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另外,由于体验经济的兴起,各类体验馆作为一种休闲放松的空间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并逐渐发展成为引领时尚的新型消费模式。其中,解压体验馆因其能够释放压力、舒缓不良情绪慢慢走入公众视野。然而这类型体验馆尚缺少科学统一的设计原则和环境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其复愈效果无法充分满足大众需求,需要设计者和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改良和规范。本研究选取多学科交叉式综合分析的思路,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剖析以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复愈性环境理论及其在体验空间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文章按照三个步骤来推进:第一步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出发并提出问题;第二步阐释基础理论概念、探究解压类体验馆的设计原则来分析问题;第三步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提出解压体验馆的具体设计方案,从而解决问题。本研究能够为现代社会的高压人群创造一个解压的环境场所,提升人们对于环境心理学以及空间设计的重视,并学会通过改善环境空间来舒缓压力、释放负面情绪,拥抱轻松乐观的人生。
二、给自己的心灵解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给自己的心灵解压(论文提纲范文)
(1)真相小组(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审 |
2. 案卷 |
3. 被害人 |
4. 窝案 |
5. 贪官 |
6. 证人 |
7. 内鬼 |
8. 练兵 |
9. 大盗 |
1 0. 测谎 |
1 1. 被告人 |
1 2. 断线 |
1 3. 深挖 |
1 4. 交锋 |
1 5. 收网 |
(2)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必要性 |
(一)配合高校全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
(二)图书馆工作业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二、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相关服务意识 |
(二)相关教育活动服务项目较少 |
(三)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
三、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 |
(一)建立心理解压室 |
(二)建立读者同帮互助交流平台 |
(三) 建立读者心理倾诉信箱 |
(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工作 |
1.建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专栏 |
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四、结语 |
(5)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景观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曲江乐居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毕业大学生租住廉租房现象 |
1.1.2 本研究的必要性探究 |
1.1.3 本研究的可行性探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青年居住区空间环境的研究现状 |
1.2.2 邻里空间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视角与研究对象 |
1.4.1 研究视角 |
1.4.2 研究对象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景观优化的相关概念及研究 |
2.1 青年廉租社区景观相关概念及研究 |
2.1.1 青年廉租社区 |
2.1.2 新一代青年人群的生活形态特征 |
2.1.3 社区适宜居住理论 |
2.2 邻里空间相关概念及研究 |
2.2.1 邻里单元模式理论 |
2.2.2 邻里空间层次理论 |
2.2.3 邻里空间的分类 |
2.2.4 邻里交往层次理论 |
2.2.5 邻里交往要素分析 |
2.3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社区营造的引入 |
2.3.1 环境行为学引导邻里空间改造 |
2.3.2 环境知觉理论与社区氛围的营造 |
2.3.3 行为需求层次理论 |
2.4 优秀案例设计解析 |
2.4.1 国外案例解析 |
2.4.2 国内案例解析 |
2.4.3 对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景观优化的启示 |
2.5 本章小结 |
3 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景观调研现状及问题 |
3.1 调研社区的基本概况 |
3.1.1 调研对象的选取 |
3.1.2 调研社区空间现状研究 |
3.1.3 调研社区空间活动类型与时空分布情况 |
3.2 调查青年的空间需求及个体因素 |
3.2.1 青年生活作息及现实需求调查分析 |
3.2.2 青年个体差异因素调查分析 |
3.3 曲江乐居社区邻里空间景观存在问题分析 |
3.3.1 青年夜归现象,亟需夜景照明设计 |
3.3.2 绿化缺乏维护,没有充分挖掘植物的感知价值 |
3.3.3 缺乏邻里交友空间,阻碍青年聚集交往活动的产生 |
3.3.4 缺乏共享办公功能,不能满足青年多样化工作模式 |
3.3.5 养宠物居民增多,缺乏适合宠物活动的空间及设施 |
3.3.6 健身广场不符合青年运动喜好,造成空间资源闲置 |
3.4 本章小结 |
4 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景观优化设计策略及方法 |
4.1 设计策略 |
4.1.1 增强社区夜景景观,满足青年下班族对夜归的需求 |
4.1.2 疏导青年心理压力,塑造青年下班解压环境 |
4.1.3 满足青年交友需求,增添富有新社交方式的空间环境 |
4.1.4 实现工作空间共享,营造青年互助的学习办公空间 |
4.1.5 重视养宠物人群需求,增添宠物友好型环境 |
4.1.6 为青年新型活动类型,增加适合青年运动场地 |
4.2 设计方法 |
4.2.1 候车停泊空间 |
4.2.2 归家治愈性空间 |
4.2.3 邻里交友空间 |
4.2.4 青年工作共享空间 |
4.2.5 宠物口袋乐园空间 |
4.2.6 青年运动健身空间 |
4.3 本章总结 |
5 西安市曲江乐居社区邻里空间景观优化设计 |
5.1 区位概况 |
5.1.1 区划范围 |
5.1.2 环境条件 |
5.1.3 社会历史条件 |
5.2 优化设计 |
5.2.1 设计目标 |
5.2.2 设计要点 |
5.2.3 总体规划 |
5.2.4 设计分析 |
5.3 方案展示 |
5.3.1 候车停泊空间设计 |
5.3.2 归家治愈性空间设计 |
5.3.3 邻里交友空间设计 |
5.3.4 青年工作共享空间设计 |
5.3.5 宠物口袋乐园空间设计 |
5.3.6 青年运动健身空间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图录 |
附录3 表录 |
附录4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6)上海市青年群体参与合唱团的动机与影响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四、相关概念解析 |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
上篇 |
第一章 我国群众合唱文化的回溯与当代发展 |
第一节 我国群文合唱的历史回顾 |
第二节 我国群文合唱的现当代发展 |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群文合唱 |
二、步入新世纪的当代群文合唱 |
三、我国当代群文合唱的特点 |
第三节 上海群文合唱:发展与超越 |
一、近代上海社会音乐文化的发轫 |
二、上海市群文合唱初级阶段:歌咏齐唱 |
三、建国后的上海群文合唱:歌咏爱好者群体的兴起 |
四、从“群众歌咏”到“合唱艺术”:上海市业余合唱团的突围 |
五、网红合唱团的“出圈”效应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成年群体合唱参与的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一节 成年群体参与音乐社群的理论回顾 |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论 |
二、深度休闲理论 |
三、动机理论 |
四、自我决定理论 |
第二节 成年群体参与音乐社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际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动机与影响要素模型构建 |
第一节 扎根理论的基本理念及样本选择 |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理念与使用流程 |
二、合唱团样本选择 |
三、合唱团员样本选择 |
第二节 访谈设计与数据处理 |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 |
三、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三节 动机与影响要素的理论模型构建与关系假设 |
一、基于扎根理论的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建构 |
二、基于关系模型的路径关系与假设 |
本章小结 |
下篇 |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实验设计 |
第一节 问卷框架与设计 |
第二节 量表题项的编制与生成 |
一、“心理需要”(因变量Y)的操作化定义与量表题项设计 |
二、成长支持(自变量AX)的操作化定义与量表题项设计 |
三、参与体验(自变量BX)的操作化定义与量表题项设计 |
四、上海人文环境(自变量CX)的操作化定义与量表题项设计 |
五、音乐素养(M中介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量表编制 |
第三节 问卷的修订与正式调研量表的内容信度检验 |
一、问卷的修订 |
二、样本量的选取与数据收集 |
三、正式调研问卷中相关量表的内容信度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分析与模型检验 |
第一节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一、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基本描述与分析 |
二、过去校内外音乐教育经历的基本描述 |
三、上海青年群体青少年阶段参与合唱的体验 |
四、上海青年群体在青少年阶段的成长支持 |
五、上海青年群体感受到的当下合唱环境与城市文创环境 |
六、参与合唱团的上海青年群体读谱习惯与自我评估的音乐素养 |
七、上海青年群体对当代阿卡贝拉和传统合唱的不同态度 |
八、上海青年群体参与合唱的心理需要 |
九、上海青年群体感受到的阻碍合唱发展的要素 |
第二节 正态检验 |
第三节 正式测量项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一、青少年阶段成长支持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二、青少年阶段参与合唱团的体验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三、上海人文环境探索性因子分析 |
四、自我评估的音乐素养探索性因子分析 |
五、心理需要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四节 正式测量项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一、青少年阶段成长支持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二、青少年阶段参与合唱体验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三、上海人文环境验证性因子分析 |
四、自我评估的音乐素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五、青年人参与当下上海市合唱团的心理需要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五节 有关控制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一、音乐专业与非专业人群的差异分析 |
二、职场青年与大学生群体的差异分析 |
三、青年群体的性别差异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构模型与检验假设 |
第一节 影响因素与心理需要之间的关系验证 |
一、家庭支持、学校支持、校外支持对心理需要的影响 |
二、青少年阶段的合唱参与体验对心理需要的影响 |
三、上海合唱环境、城市文创环境对心理需要的影响 |
第二节 音乐素养的中介作用检验与分析 |
一、音乐素养在家庭支持对心理需要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二、音乐素养在学校支持对心理需要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三、音乐素养在校外支持对心理需要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青少时期的乐器学习和家长的适度坚持成就了青年人成年后参与合唱的稳定兴趣 |
二、校内外音乐教师的艺术修养是学生养成终身音乐学习态度与音乐审美力的催化剂 |
三、学校教育阶段基本音乐素养的建立和面向人人理念的落实是合唱美育终身化的前提 |
四、面向市场的合唱文化敦促专业音乐院校在艺术与管理方面的复合人才培养 |
五、合唱良性生态发展需要创作者的观念解放及其与表演团队的声求气应 |
六、城市人文艺术氛围和国民合唱观念的重塑是城市合唱发展的保证 |
七、研究局限与展望 |
附录 |
一、半结构访谈提纲 |
二、正式调研问卷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二、外文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7)企业已婚育女员工职业压力的个案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理论依据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W企业已婚育女员工压力问题的分析 |
2.1 W企业基本概况 |
2.2 W企业已婚育女员工压力问题成因分析 |
2.2.1 社会方面的原因 |
2.2.2 企业方面的原因 |
2.2.3 企业已婚育女员工家庭方面的原因 |
2.2.4 企业已婚育女员工自身方面的原因 |
2.3 社工介入W企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3.1 社工介入的必要性 |
2.3.2 社工介入的可行性 |
第三章 W企业已婚育女员工职业压力的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
3.1 接案 |
3.1.1 案主的选择与接案基本过程 |
3.1.2 案主的背景信息 |
3.2 预估 |
3.2.1 案主的问题分析 |
3.2.2 案主的需求 |
3.2.3 案主的资源分析 |
3.3 制定个案服务工作计划 |
3.4 个案介入服务过程 |
3.4.1 第一阶段:修正案主的不良认知 |
3.4.2 第二阶段:健全案主的非正式支持系统 |
3.4.3 第三阶段:帮助案主进行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 |
3.4.4 第四阶段:帮助案主进行个案服务总结,处理离别情绪 |
3.5 个案服务工作评估 |
3.5.1 过程评估 |
3.5.2 结果评估 |
3.6 结案 |
3.6.1 目标达成情况 |
3.6.2 跟进及建议 |
第四章 结论、反思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反思 |
4.3 建议 |
4.3.1 社会方面 |
4.3.2 企业方面 |
4.3.3 社会工作者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A:职业压力调查表 |
附录B:SAS焦虑自评量表 |
附录C:个案工作介入服务满意度量表 |
致谢 |
(8)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PAPI酱”视频的相关研究 |
(二)“PAPI酱”短视频特征的研究 |
(三)情绪倾向理论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网红短视频的兴起及影响 |
第一节 新媒体平台中网红的涌现 |
一、传统媒体中名人文化的式微 |
二、新媒体技术赋权与用户话语权的重塑 |
三、网红短视频的崛起 |
第二节 短视频用户的信息偏好与情绪感染 |
一、用户偏好幽默搞笑的信息类型 |
二、个体评论情绪的多样性 |
三、群体评论情绪的倾向性 |
四、信度检验 |
第二章 网红短视频的特征分析 |
第一节 短视频的信息形式 |
一、短视频的时长 |
二、短视频的标签 |
三、短视频的节奏 |
四、短视频的特效字幕 |
第二节 短视频的主题内容 |
一、政治时事类短视频 |
二、生活艺术类短视频 |
三、娱乐休闲类短视频 |
四、知识教育类短视频 |
五、其他类别的短视频 |
第三节 短视频的发布者 |
一、发布者的专业化程度 |
二、发布者的地域、国籍及文化背景 |
三、发布者的原生账号和衍生账号 |
四、发布者之间互动 |
第三章 “PAPI酱”短视频的信息形式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PAPI酱”短视频信息形式的表现特征 |
一、短视频的固定推送时间 |
二、系列短视频 |
三、短视频的出镜人 |
四、短视频的片头 |
五、短视频的片尾 |
第三节 “PAPI酱”短视频信息形式对用户情绪倾向影响的统计分析 |
一、短视频形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短视频形式和用户情绪倾向的相关分析 |
三、短视频形式和用户情绪倾向的一元回归分析 |
1、短视频的推送时间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2、系列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3、短视频的出镜人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4、短视频的片头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5、短视频的片尾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四、短视频形式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API酱”短视频的主题内容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PAPI酱”短视频主题内容的表现特征 |
一、面向实体主题的短视频 |
二、面向事件主题的短视频 |
三、面向习语主题的短视频 |
第三节 “PAPI酱”短视频主题内容对用户情绪倾向影响的统计分析 |
一、短视频主题内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短视频主题内容和用户情绪倾向的相关分析 |
三、短视频主题内容和用户情绪倾向的一元回归分析 |
1、面向实体主题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2、面向事件主题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3、面向习语主题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四、短视频主题内容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API酱”短视频的情绪效价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PAPI酱”短视频情绪效价的表现特征 |
一、正向情绪的短视频 |
二、中性情绪的短视频 |
三、负向情绪的短视频 |
第三节 “PAPI酱”短视频情绪效价对用户情绪倾向影响的统计分析 |
一、短视频情绪效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短视频情绪效价和用户情绪倾向的相关分析 |
三、短视频情绪效价和用户情绪倾向的一元回归分析 |
1、正向情绪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2、负向情绪的短视频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关系 |
四、短视频情绪效价和用户情绪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讨论与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七章 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的启示和建议 |
第一节 短视频制作的启示 |
第二节 短视频传播的建议 |
第三节 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图和附表清单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9)李子柒微博短视频用户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自媒体短视频概况 |
2.微博“李子柒”的短视频传播概况 |
3.自媒体短视频用户需求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 |
2.文本分析 |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意义 |
2.创新之处 |
一、微博“李子柒”的用户概貌及需求分析 |
(一)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
1.理论支持 |
2.问卷构成 |
3.问卷对象选取规则及样本量 |
4.样本信度检验 |
(二)微博“李子柒”用户的特征概貌及观看需求 |
1.用户性别特征及需求概况 |
2.用户年龄特征及需求概况 |
3.用户居住地特征及需求概况 |
4.用户学历特征及需求概况 |
5.用户职业特征及需求概况 |
6.用户行业特征及需求概况 |
7.用户收入特征及需求概况 |
(三)微博“李子柒”用户的使用情况及观看需求 |
1.用户关注时长及需求概况 |
2.用户使用频率及需求概况 |
3.用户使用时段及需求概况 |
4.用户使用地点及需求概况 |
(四)本章小结 |
二、@李子柒短视频的用户需求体现及传播效果 |
(一)研究设计 |
(二)@李子柒短视频的用户需求体现及传播效果 |
1.视频中情感需求体现 |
2.视频的体验需求体现 |
3.视频的聚群需求体现 |
4.视频的学习需求体现 |
5.视频的购买需求体现 |
6.@李子柒短视频传播效果分析 |
三、需求满足后的二次传播—@李子柒海外新鲜事 |
(一)微博时代的粉丝群体现象 |
1.全民性社交平台的出现 |
2.网络道德品质的提升 |
3.占据“粉丝文化”主体地位 |
(二)@李子柒海外新鲜事的粉丝群体现象 |
1.粉丝群体分工明确 |
2.致力翻译外网评论再传播 |
3.“小海”形象与粉丝互动 |
四、微博自媒体短视频的用户需求及传播启示 |
(一)微博自媒体短视频的用户需求启示 |
1.加强高学历女性用户对情感需求和体验需求的满足 |
2.关照学生和白领用户对释放压力和治愈心灵的需求 |
(二)打造精品视频,深耕原创内容 |
(三)注重文化内涵,传播价值观念 |
(四)细节打动人心,展现人文情怀 |
(五)增强用户联结,发挥平台优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解压体验馆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现状 |
1.1.2 需求背景 |
1.1.3 体验经济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复愈性环境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解压体验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
1.4.1 国外案例分析 |
1.4.2 国内案例分析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2 相关概念研究 |
2.1 环境心理学 |
2.2 复愈性环境理论 |
2.2.1 注意恢复理论 |
2.2.2 压力缓解理论 |
2.3 压力 |
2.3.1 压力的定义 |
2.3.2 压力源及危害 |
2.4 体验馆 |
2.4.1 体验 |
2.4.2 体验设计 |
2.4.3 体验馆分类 |
2.5 本章小结 |
3 复愈性环境解压体验馆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 |
3.1 解压体验馆设计原则探究 |
3.1.1 距离感原则 |
3.1.2 丰富性原则 |
3.1.3 吸引力原则 |
3.1.4 兼容性原则 |
3.1.5 亲自然原则 |
3.2 解压体验馆解压方法探究 |
3.2.1 自然解压疗法 |
3.2.2 音乐解压疗法 |
3.2.3 绘画解压疗法 |
3.2.4 气味解压疗法 |
3.2.5 材质解压疗法 |
3.2.6 冥想解压疗法 |
3.3 解压体验馆空间设计方法探究 |
3.3.1 空间布局 |
3.3.2 功能分区 |
3.3.3 色彩风格 |
3.3.4 材质选择 |
3.3.5 光环境 |
3.3.6 互动装置 |
3.4 本章小结 |
4 复愈性环境理论指导下的解压体验馆设计方案 |
4.1 前期调研分析 |
4.1.1 区位分析 |
4.1.2 现场情况 |
4.1.3 人群定位 |
4.1.4 问卷调查 |
4.2 设计方案 |
4.2.1 设计理念 |
4.2.2 概念推导 |
4.2.3 空间布局 |
4.2.4 空间效果 |
4.3 复愈效果分析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主要结论 |
5.2 研究创新点 |
5.3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四、给自己的心灵解压(论文参考文献)
- [1]真相小组[J]. 吕铮.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1(06)
- [2]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J]. 张璐.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1(07)
- [3]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抗逆力培育研究[D]. 陈小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4]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校园景观设计 ——以河西鱼嘴南部高中校园为例[D]. 孙蕊钰.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青年廉租社区邻里空间景观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曲江乐居社区为例[D]. 李晶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上海市青年群体参与合唱团的动机与影响要素研究[D]. 刘昊.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7]企业已婚育女员工职业压力的个案介入研究[D]. 周晓琳. 河北大学, 2020(03)
- [8]语言类网红“PAPI酱”短视频对用户情绪倾向的影响研究[D]. 曹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李子柒微博短视频用户需求研究[D]. 王家祺.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10]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的解压体验馆设计研究[D]. 郭晨晨.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