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格海棠生产现状与前景

丽格海棠生产现状与前景

一、丽格海棠生产状况及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冯晋芳[1](2019)在《不同基因型荞麦再生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荞麦属于蓼科荞麦属,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杂粮作物。荞麦生长周期短,耐瘠薄,营养价值高,但其遗传资源及种质创新的研究较少。因此,利用遗传转化基础,打破荞麦杂交困难、种质创新难的瓶颈,提升荞麦研究水平成为研究重点之一。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以甜荞(PI647061)和苦荞(ZNQ152)下胚轴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植物激素(2,4-D、6-BA)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并设置不同浓度NAA诱导其进行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以此研究为基础,对5个甜荞和5个苦荞品种进行了出苗率、出愈率、再生率统计,筛选得到了2个高频再生荞麦品种,建立离体再生体系,获得的愈伤组织经农杆菌介导侵染后,进行GUS染色鉴定,筛选得到了阳性转基因材料。本试验为荞麦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基础。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试验材料为荞麦无菌苗的下胚轴,设计不同浓度的培养基,正交试验为3因素(品种,2,4-D,6-BA)3水平,结果表明随着2,4-D浓度的增加,下胚轴愈伤组织生长速度较快,膨大明显,筛选得到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MS+2,4-D 2.0 mg/L+6-BA1.0 mg/L,此时愈伤组织颜色呈嫩绿色,结构疏松,外周均见球状突起,诱导率最高可达94.5%。(2)诱导下胚轴的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在MS+6-BA 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数量最多,长势最好,分化率为63.1%。(3)使用带有pBI121载体的农杆菌菌株EHA105侵染愈伤组织,共培养两天,利用GUS染色技术鉴定阳性材料,为荞麦基因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胡伟男[2](2017)在《北京市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以及将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22年冬奥会都对北京市花卉产业提出了特殊需求。此时对北京市花卉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其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与政策支撑。本研究实地调研了北京市及周边省市23家花卉行业管理部门、100家典型花卉企业,并组织相关座谈会20余次。利用文献法、网络数据挖掘法、实地调研法、分析统计法、专家意见法等研究方法,汇总并分析了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形势,契合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在国家乃至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背景下,提出北京市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其结论如下:(1)服务于首都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文化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在京津冀地区花卉产业协同发展中发挥北京市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确立“抓两头,调中间”的发展策略。重点进行花卉创新与花文化建设,将花卉生产等内容逐步进行调整。重点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地域特色、适应性强”等特点的花卉品种及花卉产业生产、流通、应用等配套的关键技术;通过花文化基地建设,特色花事活动、花卉展会的开展,普及花文化,加强花文化在花卉消费中的应用,以文化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2)花卉产业发展思路:立足北京市花卉产业现状,以发展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弘扬花文化,调整促进多行业融合,延伸花卉产业链,调整优化花卉产业结构,着重提高花卉生产效益和花卉产品质量,重点推进花卉产业向科技研发、花卉种业、产品精加工以及多功能服务方向发展,积极培育花卉消费增长点,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花卉产业的稳步发展。保持引领全国花卉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北方现代花卉贸易中心、全国花文化中心三大中心地位。(3)确立“四个发展”原则;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种子、种苗、种球生产;适应性强、节水耐旱具有地域特色适宜北方地区生长的园林绿化苗木、乡土花卉;花卉主题园建设需要的花卉种苗;应用清洁能源技术生产的花卉产品。重点发展:北京重要花事活动和大型展会需要的花卉种类;有利于提升北京绿化美化水平,适合北方地区生产的观赏苗木;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能用于食用、茶用和药用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功能性花卉。稳步发展:已形成地域特色和优势的盆花、鲜切花生产,便捷服务地区的盆花和切花。限制发展:破坏资源与环境、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品低端型的生产,如土壤草坪、老桩盆景,以及燃煤供热设施生产、高耗水型生产或加工业等。(4)花卉生产布局:各区域依据发展特色,依托现有的花卉生产龙头企业、花卉生产重点乡镇,开展花卉创意服务推介、观光休闲旅游业等,形成“一环一带(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生产环、高山地区的冷凉花卉生产带),集群发展”的生产格局,“特色鲜明,三产融合,辐射全国”的生产定位。花卉生产重点服务于创新与文化成果的应用、推广与示范。(5)重点发展内容与发展方向:构建高效的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完善的花卉技术研发体系;通过“虚拟市场+实体市场”相结合,建设以花卉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批发市场-花卉超市/花卉销售连锁店-花卉园艺中心/社区花店多层次的花卉流通网络体系。建设花文化示范基地,申请花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多样化、根植本土花文化的特色花事活动,积极申办、筹办、参加大型花卉展会等,宣传花卉文化、历史、栽培养护知识等。本研究掌握了北京市及周边省市的花卉产业发展的一手资料,明确了全国以及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与先进经验,分析总结出新时期北京市花卉产业的现状、发展环境、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明确了“十三五”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花卉产业生产布局,确立花卉生产、研发、流通的重点内容与发展方向,提出保障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北京市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与理论支撑。

赵志新[3](2013)在《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高频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的很多栽培品种因其性状稳定、花期整齐,观赏效果好而广泛用于城市绿化中。由于四季海棠主要原产南美巴西,其最生长适温度为20℃左右,对低温冷害比较敏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迅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四季海棠抗寒性变得切实可行,为提高四季海棠的抗寒性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作为遗传转化载体成本低廉、转化效率高,是应用最广泛的外源基因导入法。前人研究发现蜡梅Cpcor413pm1基因转入在烟草中,能有效提高烟草的抗寒性。有关四季海棠遗传转化的研究,目前鲜有报道。本实验在以四季海棠叶片建立再生体系的基础上,以蜡梅Cpcor413pm1基因为外源目的基因,利用根癌农杆菌进行遗传转化,以期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四季海棠新品种或新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季海棠再生体系建立以四季海棠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IBA设计不同的培养基,研究四季海棠叶盘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分化条件。从而初步建立了四季海棠的再生体系。外植体叶片表面灭菌方式为:先用洗衣粉溶液(3g/L)漂洗5-6min,流水冲洗4h,然后0.1%升汞灭菌5-6min,无菌水冲洗5-6次。最优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0.5mg/L+IBA0.8mg/L,诱导率达83%;最优继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IBA0.8mg/L,增殖系数为4.7。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30d左右可诱导出根,生根率可达98%。用珍珠岩:腐殖质=1:2作为栽培基质,移栽炼苗成活率91%2、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四季海棠遗传转化在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四季海棠的体系中,卡那霉素(Kanamycin, Km)对四季海棠不定芽分化的筛选压为50mg/L,对再生植株生根的筛选压为100mg/L,羧苄霉素(Carbenicillin, Carb)对农杆菌EHA105的抑制作用优于头孢青霉素(Cephalothin, Cef),筛选压为200mg/L。分别从预培养时间、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4个方面,优化四季海棠遗传转化体系。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四季海棠叶片在预培养3d、侵染液浓度OD600=0.2、侵染10min、共培养3d后转化效率最高。共培养培养基为1/2MS+6-BA0.5mg/L+IBA0.8mg/L+AS100μmol/L分化筛选培养基为MS+6-BA0.5mg/L+IBA0.8mg/L+Km50mg/L+Carb200mg/L;生根筛选培养基为:1/2MS+IBA0.5mg/L+Km100mg/L+Carb200mg/L。经过上述方法最终获得32株阳性的转基因四季海棠。3、低温胁迫下转基因四季海棠植株生理指标的测定低温(4℃)处理转基因四季海棠与对照植株(野生型)3d后,测定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四个生理指标,用以分析蜡梅Cpcor413pml基因在四季海棠中超表达对其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处理前后的变化程度在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中没有明显差异;野生型植株的SOD活性几乎没有变化,而转基因植株的SOD活性明显增强。

张峰[4](2012)在《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花卉产业是21世纪朝阳产业,在世界各国发展迅速,是现代产业中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在中国更是得到迅猛发展,河北省注重花卉产业的发展,已经将其当作一个特色产业在全省进行建设,其在农业生产中被作为增加收益、提高农业结构趋于科学化进程的同时,增加就业、发展了农村经济、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进程,加速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该产业升级和实现健康飞跃发展,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科学比对分析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研究等研究方法,运用调查法、比对法和文献法,根据国际、国内产业布局、特点、趋势,通过对河北省花卉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SWOT分析,找出制约和影响河北省花卉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河北省花卉行业存在的问题。在认真分析国内外花卉业发展现状,借鉴国际、国内的行业发展经验及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寻找当今花卉业发展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发掘发展的机遇。认真剖析了河北省在发展花卉业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并探讨了河北省花卉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战略及应采取的途径和措施。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花卉产业已成为河北的新兴朝阳产业,成为了全省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河北省花卉产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无论横向纵向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存在基础设施普遍弱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力量相对不足,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运输环节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运力不足等问题;3、河北省花卉产业要充分发挥本省优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花卉产业发展的认识,加强宏观管理,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支撑力度,实施严格的质量标准控制,创新服务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等具体措施,才能促进河北省花卉产业实现高产、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

陈晓燕[5](2011)在《漳台农业标准化合作研究 ——以蝴蝶兰产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标准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随着闽台交流日益正常化,闽台农业合作已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闽台农业产业合作已实现了集群化。福建与台湾的气候温度、日照、土质条件、相似农作物、类型栽培和耕作技术基本相同。台湾与福建农业的巨大的互补性,也使福建成为台湾农业投资的理想场所。近30年的实践证明,闽台农业合作是促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最具特色与最有效的途径,是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交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推广,日益成为漳州市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推手。台湾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方面领先于福建,而福建在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方面则领先于台湾。我国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在研究成果少且分散。如何使二者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这个出发点,通过分析在漳台湾企业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生产水平现状和交流合作理论,提出漳州市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挖掘漳州地区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的优势条件,通过漳台合作中最活跃的蝴蝶兰产业进行实验论证和数据分析,得出现阶段实施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对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交流提出初步设想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高立鹏[6](2010)在《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及其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已经写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制定的“北京市花卉产业2008-2015年发展规划”中,成为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主题和方向。作为一个全新的战略,发展“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在北京乃至全国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研究,并将研究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实践,确保北京花卉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以都市农业、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论等理论为基础,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对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探讨。论文共分9章,分别是:(1)绪论;(2)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3)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基本理论研究;(4)北京花卉业概况;(5)基于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理论的北京花卉产业现状分析;(6)基于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理论的北京花卉业发展问题分析;(7)发展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8)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9)研究结论及展望。本文主要内容:(1)理论上,对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明确了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概念、特征、功能和发展模式等,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如,首次从理论上系统探讨了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概念和内涵,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两大主要特征、四大发展动因和四大基本功能,以及都市型现代花卉的四类主要产品和四种主要发展类型,为我国城市及郊区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对推动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实践上,将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理论应用于北京花卉业的分析,系统研究了北京花卉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对今后北京花卉业的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包括:a)根据发展速度、投入要素等综合因素,首次将北京花卉业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传统花卉业时期(辽金时代~1978年)、混合型花卉业(城郊型花卉业)时期(1978~2007年)和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时期(2008年至今)。b)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从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等11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北京花卉产业现状,由此得出由传统型向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转变是今后北京花卉业发展必然趋势的基本结论。c)在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为主要手段,深入研究了北京花卉业的功能现状和问题,指出北京花卉业正在由单一功能型产业向多功能型产业转变,初步具有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四大产业功能,但当前依然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d)以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为基础,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在全面、系统分析北京花卉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实现途径。在借鉴花卉业发达国家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创新之处:(1)理论创新:论文首次探讨了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基本理论,在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概念、内涵、特征和功能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新意,其中对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分析和得出的观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2)实践创新:首次将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理论应用于北京花卉业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政策建议,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陶涛[7](2009)在《丽格海棠继代增殖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丽格海棠进行增殖培养,结果发现丽格海棠在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 mg/L+IBA0.10 mg/L+食糖30 g/L+琼脂8 g/L,pH值为5.8~6.0。

张应红[8](2009)在《丽格海棠抗茎腐病的生物学研究及EMS诱导的突变体筛选》文中研究表明丽格海棠,学名Begonia×hiemalis,英文名Rieger begonia,别名玫瑰海棠,属于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是球根海棠(B.Tuberons)和野生秋海棠的杂交种。丽格海棠及其亲本球根海棠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商业化盆花种类。目前,高品质的丽格海棠盆花仍以进口为主,但由于丽格海棠的独特的生理特性造成盆花不耐运输,而且极易造成病原菌从伤口感染,导致品质严重下降。同时丽格海棠抗病性弱,极易感染多种病害,栽培难度大,因此加强丽格海棠品种的遗传改良和抗病生物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富含抗菌有效成分,进行生物农药的开发优势明显。如果能把农业有害杂草开发成生物农药,则是变害为利,将会大大的推动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本研究以丽格海棠为材料,通过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明确了引起本地丽格海棠茎腐病的病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EMS诱导的抗茎腐病突变体的筛选,壳聚糖生物肥料防治该病的初步研究,筛选了一部分具有高效抑制该种病原的植物种类,并对植物源农药防治丽格海棠茎腐病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为丽格海棠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抗病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柯赫氏法则和常规组织分离法相结合,分离鉴定出引起丽格海棠茎腐病的病原菌,为丝核菌中的立枯丝核菌(R.solani Kuhn),为后期的抗病突变体的筛选和抗病植物提取液的筛选奠定了基础。2、对EMS诱导的突变体进行了抗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茎腐病筛选,经两轮筛选在接种量为3片/株选择压下最终得到3株突变株,发病级数为0级,无明显病害特征出现。并且也产生了一定的形态变异,叶片颜色加深,叶脉变浅、变细,花朵变大,花瓣雄蕊化,花期改变。3、研究了壳聚糖肥料在提高丽格海棠的园艺性状和抗病性方面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和NPK的比例为36.3∶13.8∶18.8∶10时,在花期、花朵直径和开花数,POD在40d时酶活,PAL40d时比活力与其他处理有显着差异或与最高值的处理无显着差异,CAT和SOD活性在3个测定时期与其他处理无显着差异,茎腐病和灰霉病的发病率最低,分别为7.14%和0。4、对15种植物进行了超声波提取,研究了提取液对立枯丝核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筛选到3种中草药具有强烈的抑菌效果,分别是丁香、牡丹皮、花椒。在0.375g干样/100 mL浓度下,三者的抑菌率分别为90.59%、71.76%、55.29%。特别是丁香在0.125 g干样/100 mL浓度下仍然有80.25%的抑菌率,同时其他植物的抑菌率大大下降,并且很多种类表现出了负抗性。

任启闯[9](2008)在《丽格海棠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主要围绕丽格海棠外植体灭菌、外植体的选择、不定芽诱导、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生根等几方面进行,集中研究不同灭菌方法的选择、不同外植体的选择、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配比和用量的选择、琼脂浓度、糖浓度的选择等多方面相关问题。试验中的培养基方案均采用正交设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本文意图通过上述试验,全面研究丽格海棠组培快繁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筛选出最优技术参数组合,建立丽格海棠最优再生体系,进一步扩大丽格海棠外植体选择范围,提高丛生芽增殖系数,进而提高丽格海棠商业化生产效率,为丽格海棠专业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丽格海棠外植体最佳的灭菌方法是:丽格海棠外植体最佳的灭菌方法是:丽格海棠茎段→洗衣粉上清液浸10min并用软刷刷去表面污垢→自来水冲洗30min→超净台上70%酒精速浸8s→无菌水冲洗2次→0.1%升汞浸7min→无菌水冲洗6次→无菌滤纸吸干水→接种。功率达55.56%。2.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是B5+BA2.0mg/L+NAA0.5 mg/L+食糖30 g/L+琼脂8g/L,PH调至5.8。3.丽格海棠启动阶段最佳外植体为花梗,其次为叶片,最佳生长素为NAA,最佳基本培养基为1/2MS。4丽格海棠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初期最适宜培养基配方是MS+BA1.0mg/L+NAA0.1 mg/L+食糖30g/L+琼脂8g/L,PH调至5.8。5.影响丽格海棠生根的主要因素有:基本培养基,生长素IBA、NAA。在丽格海棠试管苗生根培养初期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根苗,选用培养基1/2MS+IBA0.1mg/L+食糖30g/L+琼脂8g/L,PH调至5.8。在培养后期,可以考虑改用即MS+IBA0.1 mg/L+NAA0.1mg/L+食糖30g/L+琼脂8g/L作为培养基以促进根的伸长与生长,为下一步的移栽创造条件。糖用量对丽格海棠试管苗生根有着显着影响,当糖浓度为10g/L时,试管苗生根率最低根生长不良,当糖浓度为20g/L和30g/L时试管苗的生根率差别不大,从降低成本方面考虑,在培养基中添加糖20g/。同时本试验还发现,当培养基中添加4g/L、6g/L、8g/L的琼脂时,试管苗生根率差别不大,因此,从降低成本上考虑,在培养基中添加4g/L的琼脂。

黄国华[10](2008)在《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在现代都市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美化城市、提升市民文化修养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市的花卉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展为初具市场经济形态特点的产业,逐步步入产业化发展之路,花卉的现代化生产设施规模及栽培技术都位于国内前茅,成为我国重要的盆花生产中心之一、我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和物流中心之一。总体来看,北京市花卉业发展非常迅速,市场需求大,产值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对改善农民收入,安排农民就业,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年来北京市花卉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既进入了稳定与调整时期,又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生产、技术应用、产业化、政策与保障等方面。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在全面摸清北京花卉业家底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经济理论,进行全面、全新的研究、规划与调整。为此,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北京花卉产业,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进行研究。论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与发展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严谨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生产者调查、经营者调查、消费者调查、管理者调查与专家走访,累计发放问卷5000余份,全面分析了北京市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环境,以科学的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创新发展、竞争力与评价、政策机制与保障体系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论文共分十一章,分别是(1)绪论;(2)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分析;(3)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4)北京市花卉供给与需求调查;(5)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6)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定位与发展思路;(7)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研究;(8)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创新研究;(9)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10)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11)结论。论文确立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与时代特征三个理论依据,抓住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融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为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从自然条件、花卉历史和社会条件与人文环境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北京花卉发展的条件。突出介绍了基于三个调查:生产者调查、消费者市场、花卉流通渠道(企业和批发、零售市场)和全面掌握生产与销售等相关数据而总结出花卉需求特征,分析了北京花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制约因素。论文选择上海、云南、首尔等国内外花卉发达地区作为比较对象,从外围的角度就消费规模、生产模式、流通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证性比较研究,指出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创新为主要手段,在定位、思路、竞争力、政策与保障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结合北京市关于花卉产业的政策沿革,借鉴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吸收国内外发展花卉产业的经验,对北京花卉业的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定位分析,从遵循经济规律、结合都市农业、融入首都经济、充分发挥优势等方面提出北京市花卉产业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整体发展、优势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经济学理论及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北京花卉业纳入都市农业的范畴,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充分利用科技、消费、出口优势,全面做好花卉产业的发展工作”,为提高北京花卉业的综合竞争力,制定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花卉市场竞争遵循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同时又由于花卉产品自身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其特殊性。基于此,论文对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构成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提升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对策。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是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核心手段,论文以创新研究为重点,主要从技术创新、生产创新、流通创新、产业链创新、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对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全新的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方法。立足发展需要,论文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借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健全与完善提出了结论性建议,着眼于北京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到花卉产品的产业发展,长效经营。此外,论文从人才、科技、信息、组织保障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丽格海棠生产状况及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丽格海棠生产状况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基因型荞麦再生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助项目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荞麦栽培及营养价值
        1.1.1 荞麦栽培种植历史及现状
        1.1.2 荞麦营养价值及利用
    1.2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述
        1.2.1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1.2.2 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1.2.3 荞麦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4 荞麦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荞麦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优化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激素的配置
        2.1.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2.1.4 下胚轴离体材料获取
        2.1.5 下胚轴愈伤组织培养条件
        2.1.6 愈伤组织色泽评定
        2.1.7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荞麦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
        2.2.2 不同基因型荞麦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荞麦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GUS染色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1 试验材料
        4.1.2 农杆菌菌株及载体
        4.1.3 试剂配置
        4.1.4 GUS组织化学染色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4.2.2 提取质粒
        4.2.3 电击法转化农杆菌
        4.2.4 侵染菌液的制备
        4.2.5 受体材料预培养
        4.2.6 侵染和共培养
        4.2.7 GUS染色鉴定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bstract
致谢

(2)北京市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花卉产业与产业规划
        1.2.1 花卉
        1.2.2 花卉产业
        1.2.3 产业规划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花卉产业规划理论基础
        1.4.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1.4.2 产业集群理论
        1.4.3 消费者行为理论
        1.4.4 协同发展理论
2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2.1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2.1.1 世界花卉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2.1.2 花卉产业国际协会与组织
        2.1.3 花卉产业主要影响因子
        2.1.4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趋势
        2.1.5 世界花卉主产国
    2.2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2.2.1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状况
        2.2.2 转型期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趋势
        2.2.3 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挑战
    2.3 小结
3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3.1 发展机遇
        3.1.1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国家战略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3.1.2 首都功能定位为花卉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新要求
        3.1.3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北京花卉产业转型升级
        3.1.4 花事活动和节日庆典引领花卉消费,推动花文化传播
    3.2 北京市花卉生产情况
        3.2.1 北京市花卉生产统计数据
        3.2.2 花卉生产格局
        3.2.3 花卉生产的产品结构
        3.2.4 主要花卉生产模式
        3.2.5 花卉生产企业发展趋势
    3.3 花卉销售系统
        3.3.1 花卉市场
        3.3.2 新型零售业态
        3.3.3 网上销售平台
        3.3.4 存在问题
    3.4 花卉科技创新
        3.4.1 花卉种质资源库
        3.4.2 花卉科研机构与团体
        3.4.3 花卉企业创新
        3.4.4 存在问题
    3.5 花文化建设
        3.5.1 花文化示范基地建设
        3.5.2 节庆与特色花事活动
        3.5.3 大型花卉展会
        3.5.4 市花市树
        3.5.5 花卉非物质文化遗产
    3.6 花卉消费情况与消费需求分析
        3.6.1 城市建设与美化
        3.6.2 花事活动与特殊节庆
        3.6.3 居民日常生活
        3.6.4 花卉主题园与城市花田
        3.6.5 功能性花卉
        3.6.6 花卉科普与教育
    3.7 小结
        3.7.1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状况
        3.7.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特点
        3.7.3 北京市花卉产业重要变化
        3.7.4 北京花卉产业存在问题
4 京津冀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4.1 京津冀花卉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4.2 天津市花卉产业发展状况
    4.3 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状况
    4.4 京津冀花卉产业协同发展各省市定位分析
5 规划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5.1 规划编制的依据
        5.1.1 社会经济状况
        5.1.2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5.1.3 京津冀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5.1.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形势
        5.1.5 相关指导文件与规划
    5.2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6 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6.1 指导思想
    6.2 发展思路
    6.3 主要目标
7 花卉产业布局、重点任务与重点工程
    7.1 花卉产业布局
        7.1.1 布局原则
        7.1.2 区域布局
    7.2 重点任务
        7.2.1 建设花卉科技创新中心
        7.2.2 完善花卉流通体系
        7.2.3 传承与创新花文化
    7.3 重点工程
        7.3.1 花卉产业聚集区建设工程
        7.3.2 花卉观光园建设工程
        7.3.3 花卉主题园和城市花田建设工程
        7.3.4 平原造林景观提升工程
        7.3.5 园艺社区示范工程
        7.3.6 2019世园会重点工程
8 北京市花卉产业保障体系研究
    8.1 完善政策制度,促进有序发展
    8.2 建立产业资金,推动持续发展
    8.3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素质
    8.4 加快行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8.5 完善信息网络,优化产业环境
    8.6 统筹区域资源,促进协同发展
9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3)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高频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四季海棠的生物学特性
        1.1.1 形态特征
        1.1.2 原产地与生态习性
    1.2 四季海棠的开发价值
        1.2.1 观赏价值
        1.2.2 生态价值
        1.2.3 药用价值
    1.3 四季海棠的生产状况和前景
    1.4 四季海棠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
        1.4.1 四季海棠离体快繁的必要性
        1.4.2 外植体的选择
        1.4.3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1.4.4 糖原的选择与浓度筛选
        1.4.5 激素的选择与浓度筛选
    1.5 转基因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5.1 传统育种与转基因育种
        1.5.2 植物遗传改良中常用的转基因方法
        1.5.3 观赏植物转基因育种的目标
        1.5.4 四季海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四季海棠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基本培养基
        3.2.2 培养条件
        3.2.3 实验设计
        3.2.4 数据统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外植体的消毒的预备实验
        3.3.2 初代培养
        3.3.3 继代培养
        3.3.4 生根培养
        3.3.5 炼苗与移栽
    3.4 讨论
        3.4.1 外植体的消毒与取材
        3.4.2 初代培养
        3.4.3 生根培养
        3.4.4 继代培养与生根培养的开花现象
        3.4.5 炼苗与移栽
第4章 农杆菌介导的四季海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株与载体
        4.1.3 主要生化试剂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1.5 常用溶液配方
        4.1.6 基本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四季海棠对Km的敏感性试验
        4.2.2 四季海棠对Cef和Carb的敏感性试验
        4.2.3 转化的条件筛选
        4.2.4 脱菌与分化筛选培养
        4.2.5 生根筛选培养
        4.2.6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检测
        4.2.7 移栽炼苗
        4.2.8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RT-PCR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四季海棠对Km的敏感性试验
        4.3.2 四季海棠对Cef和Carb的敏感性试验
        4.3.3 转化条件的筛选
        4.3.4 脱菌与分化筛选培养
        4.3.5 生根筛选培养
        4.3.6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GUS染色检测
        4.3.7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PCR检测
        4.3.8 移栽炼苗
        4.3.9 转基因四季海棠的RT-PCR检测
    4.4 讨论
        4.4.1 基因转化的目的
        4.4.2 选择压力的确定
        4.4.3 抗生素的使用
        4.4.4 提高转化效率的因素
第5章 转蜡梅Cpcor413m1基因四季海棠的抗寒性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植株材料
        5.1.2 主要生化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1.4 常用溶液配方
    5.2 实验方法
        5.2.1 低温胁迫处理
        5.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5.3.2 SOD测定
        5.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5.3.4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5.4 讨论
第6章 总结
    6.1 结论
        6.1.1 四季海棠组织快繁
        6.1.2 四季海棠遗传转化
        6.1.3 蜡梅Cpcor413pm1基因导入四季海棠的抗寒性
    6.2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与的项目

(4)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花卉的定义
        1.1.2 花卉产业
        1.1.3 现代花卉产业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际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2.2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
    2.3 国际花卉大国发展现状及特点
        2.3.1 荷兰花卉发展现状及特点
        2.3.2 哥伦比亚花卉发展现状及特点
        2.3.3 美国花卉发展现状及特点
        2.3.4 厄瓜多尔花卉发展现状及特点
        2.3.5 以色列花卉发展现状及特点
    2.4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况
        2.4.1 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2.4.2 销售额和出口额增长幅度明显
    2.5 中国花卉行业发展趋势
        2.5.1 花卉产业正走向成熟
        2.5.2 产业链在逐步完善
        2.5.3 国际间各项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2.5.4 “三个保护”效应将加大
    2.6 中国主要花卉生产省区发展情况
        2.6.1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2.6.2 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2.6.3 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章 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状况
    3.1 河北省自然及人文地理状况
        3.1.1 河北省地理状况
        3.1.2 河北省自然植被情况
    3.2 河北省花卉种植及销售情况
        3.2.1 河北省主要花卉类型种植情况
        3.2.2 河北省花卉销售情况
    3.3 河北省花卉产业科技现状
    3.4 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3.4.1 产业结构进入调整期
        3.4.2 花卉产业抵御风险能力仍需加强
        3.4.3 区域布局趋于合理
        3.4.4 流通体系日臻完善
        3.4.5 品牌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3.5 河北省发展花卉产业 SWOT 分析
        3.5.1 优势(Strengthens)方面
        3.5.2 劣势(Weaknesses)方面
        3.5.3 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3.5.4 面临的挑战(Threats)
第四章 河北省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4.1 河北省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
        4.1.1 基础设施普遍水平不高
        4.1.2 产业结构不合理
        4.1.3 科技力量相对不足
        4.1.4 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4.1.5 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
    4.2 河北省的花卉产业发展对策
        4.2.1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花卉产业发展的认识
        4.2.2 加强宏观管理,科学调整产业结构
        4.2.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支撑力度
        4.2.4 实施严格的质量标准控制
        4.2.5 创新服务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产业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漳台农业标准化合作研究 ——以蝴蝶兰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政策方面的简要研究
        1.2.2 台湾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深入研究
        1.2.3 闽台科技合作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闽台农业合作发展概况
    2.1 漳州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2.1.1 漳州地区农业发展概况
        2.1.2 漳州地区农业主导产业
        2.1.3 漳州地区花卉产业现状
        2.1.4 漳州市花卉产业存在的发展瓶颈
    2.2 漳州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情况[12]
        2.2.1 漳州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现状
        2.2.2 漳州地区蝴蝶兰产业存在的问题
    2.3 台湾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2.3.1 台湾地区农业发展概况[13]
        2.3.2 台湾花卉产业现状
        2.3.3 台湾花卉产业特点
    2.4 台湾地区蝴蝶兰产业发展情况
        2.4.1 台湾地区蝴蝶兰产业生产状况
        2.4.2 台湾地区蝴蝶兰产业存在的问题
    2.5 闽台农业合作发展现状
        2.5.1 闽台农业合作发展沿革
        2.5.2 闽台蝴蝶兰产业合作发展情况及前景分析
3. 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发展情况
    3.1 漳州地区农业标准化工作概况
        3.1.1 从抓示范区入手,进一步规范农业技术标准
        3.1.2 从制定标准入手,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3.1.3 从强化标准实施入手,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3.2 农业标准化示范成功经验的推广与应用
        3.2.1 建立合作社模式,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
        3.2.2 建立协会组织,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
        3.2.3 发挥品牌效应,增强标准化生产实效
    3.3 漳州地区花卉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
    3.4 台湾地区台湾标准化发展水平及其启示
        3.4.1 台湾地区标准概述
        3.4.2 台湾地区农业标准化概况[19]
4. 漳州地区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的SWOT 分析[21]
    4.1 优势(Strengths)
        4.1.1 资源优势
        4.1.2 区位优势
        4.1.3 政策优势
    4.2 劣势(Weaknesses)
        4.2.1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
        4.2.2 缺少品牌花卉,品牌意识有待增强
        4.2.3 乏专业人才
    4.3 机遇(Opportunities)
        4.3.1 两岸关系的改善
        4.3.2 政府的高度重视
        4.3.3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4 挑战(Threats)
        4.4.1 政治环境的影响
        4.4.2 周边地区的竞争
    4.5 SWOT 分析结论
5 案例研究----闽台蝴蝶兰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应用研究
    5.1 漳州台商蝴蝶兰公司的基本情况
    5.2 漳台共商制定蝴蝶兰标准的情况
        5.2.1 标准制定概况
        5.2.2 两岸蝴蝶兰标准的应用与推广
    5.3 标准主要内容、依据及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
        5.3.1 标准主要内容
        5.3.2 标准主要依据
        5.3.3 性状依据蝴蝶兰的生长和开花表现进行综述
        5.3.4 温室与基质
        5.3.5 质量要求
        5.3.6 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
        5.3.7 温室
        5.3.8 基质
        5.3.9 种苗生产技术
        5.3.10 植床规格
        5.3.11 栽培密度
        5.3.12 水肥管理
        5.3.13 温度光照
        5.3.14 质量等级
        5.3.15 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5.3.16 实验结论
    5.4 蝴蝶兰标准的制定推广对加快闽台花卉产业合作发展的启示
        5.4.1 要明确两岸农业合作独特优势
        5.4.2 要注重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推广
        5.4.3 两岸花卉合作研究平台及工作机制
6. 闽台农业标准化合作前景及对策研究
    6.1 合作前景分析
        6.1.1 标准内容市场化
        6.1.2 农业生产标准化
        6.1.3 标准常识普及化
        6.1.4 标准事务信息化
        6.1.5 标准活动国际化
    6.2 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标准化的主要对策
        6.2.1 加强生产方面标准化工作的互作
        6.2.2 市场方面
        6.2.3 政策服务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及其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北京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意义
        1.1.2 北京发展花卉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点
        1.3.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4 研究者具备的条件
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进展
        2.1.1 国外花卉业研究
        2.1.2 国内花卉业研究
        2.1.3 北京花卉业研究
        2.1.4 存在的问题
    2.2 理论基础
        2.2.1 都市农业理论基础
        2.2.2 生物学理论基础
        2.2.3 经济学理论基础
        2.2.4 城乡融合理论和系统学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基本理论研究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花卉
        3.1.2 花卉产业
        3.1.3 传统花卉业
        3.1.4 混合型花卉业(城郊型花卉业)
        3.1.5 现代花卉业
    3.2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概念
        3.2.1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3.2.2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传统花卉业和城郊型花卉业的主要区别
        3.2.3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研究内容和地域
    3.3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主要特征
        3.3.1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现代化特征
        3.3.2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城市化特征
    3.4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基本功能
        3.4.1 经济功能
        3.4.2 社会功能
        3.4.3 生态功能
        3.4.4 文化功能
    3.5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动因
        3.5.1 需求动因
        3.5.2 供给动因
        3.5.3 技术进步
        3.5.4 政府推动
    3.6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类型
        3.6.1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主要产品类型
        3.6.2 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主要发展类型
    3.7 本章小结
4 北京花卉业概况
    4.1 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现状
        4.1.1 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
        4.1.2 北京的经济社会状况
    4.2 北京花卉业发展历史
        4.2.1 北京传统花卉业时期(辽金时代~1978年)
        4.2.2 北京混合型花卉业(城郊型花卉业)时期(1978-2007年)
        4.2.3 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时期(2008年至今)
    4.3 北京花卉业基本现状
        4.3.1 面积、产值和销售额
        4.3.2 产业布局
        4.3.3 产品结构
        4.3.4 生产设施
        4.3.5 技术研发
        4.3.6 经营实体
        4.3.7 产业人才
        4.3.8 花卉流通
        4.3.9 花卉消费
        4.3.10 出口贸易
        4.3.11 花卉休闲
    4.4 北京花卉业发展机遇
        4.4.1 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
        4.4.2 城市环境建设提速
        4.4.3 奥运后效应
        4.4.4 花博会后效应
    4.5 北京花卉业的发展趋势——由传统型向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转变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理论的北京花卉产业研究
    5.1 北京花卉业经济功能现状分析
        5.1.1 北京花卉业生产要素分析
        5.1.2 北京花卉业生产产品分析
        5.1.3 北京花卉业市场流通分析
        5.1.4 北京花卉业出口贸易分析
    5.2 北京花卉业社会功能现状分析
        5.2.1 北京花卉业的消费功能分析
        5.2.2 北京花卉业的就业功能分析
        5.2.3 北京花卉业的致富功能分析
        5.2.4 北京花卉业的带动功能分析
        5.2.5 北京花卉业的其他社会功能分析
        5.2.6 影响北京花卉业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
    5.3 北京花卉业生态功能现状分析
        5.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进展
        5.3.2 花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与方法借鉴
        5.3.3 北京花卉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探
    5.4 北京花卉业文化功能现状分析
        5.4.1 花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分类
        5.4.2 北京花卉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
    5.5 北京区县花卉业发展现状分析
        5.5.1 昌平区
        5.5.2 朝阳区
        5.5.3 通州区
        5.5.4 大兴区
        5.5.5 丰台区
        5.5.6 顺义区
        5.5.7 其他地区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理论的北京花卉业发展问题研究
    6.1 有待于破解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制约
        6.1.1 土地、水资源、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等约束日趋严峻
        6.1.2 城乡二元体制对花卉业发展有着较大制约
        6.1.3 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仍然滞后
    6.2 有待于进一步实现产业融合
    6.3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6.4 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产业的多功能
        6.4.1 北京花卉业的经济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6.4.2 北京花卉业的社会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6.4.3 北京花卉业的生态文化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6.5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开放度
    6.6 有待于进一步实现产业高端、高效和集约型发展
    6.7 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产业公益性
    6.8 本章小结
7 发展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7.1 世界花卉业发展现状研究
        7.1.1 世界花卉生产
        7.1.2 世界花卉流通
        7.1.3 世界花卉贸易
        7.1.4 世界花卉消费
    7.2 发展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7.2.1 生产体系建设
        7.2.2 流通体系建设
        7.2.3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7.2.4 投融资体系建设
        7.2.5 组织创新体系建设
        7.2.6 其他建设
    7.3 本章小结
8 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8.1 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对策
        8.1.1 实施人力、土地替代等战略,破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8.1.2 发展融合性产业,提高北京花卉业与城市的融合水平
        8.1.3 发展各类花卉经济组织,提高北京花卉业的组织化水平
        8.1.4 开拓产业的多种功能,提高北京花卉业的多功能性水平
        8.1.5 发展出口型花卉业,提高北京花卉业的开放水平
        8.1.6 发展科技型、发施型和服务型花卉业,实现产业的高端、高效和集约型发展
        8.1.7 推行花卉认证制度,进一步强化产业的公益性
    8.2 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的政策建议
        8.2.1 北京花卉产业政策现状分析
        8.2.2 加快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论文创新
    9.3 问题讨论
    9.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丽格海棠继代增殖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无菌材料培养
    1.3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丽格海棠丛生芽增殖试验结果
    2.2 基本培养基对丽格海棠增殖培养增殖倍数和芽长的影响
    2.3 6-BA对丽格海棠增殖培养增殖倍数和芽长的影响
    2.4 NAA对丽格海棠增殖培养增殖倍数和芽长的影响
    2.5 IBA对丽格海棠增殖培养增殖倍数与芽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8)丽格海棠抗茎腐病的生物学研究及EMS诱导的突变体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丽格海棠的生产状况
    2 植物茎腐病病原菌分离及防治研究进展
        2.1 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2.2 立枯丝核菌的分离
        2.3 茎腐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
    3 花卉诱变育种
        3.1 我国花卉诱变育种的发展概况
        3.2 诱变育种技术及处理方法
        3.3 辐射诱变育种
        3.4 空间育种
        3.5 化学诱变育种
        3.6 EMS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4 壳聚糖抗病肥料在植物上的应用
    5 生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
    6 植物源抗病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7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丽格海棠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培养基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2 研究方法
        2.1 发病调查
        2.2 取材
        2.3 病菌分离
        2.3.1 病料采集与培养
        2.3.2 病菌初次鉴定
        2.3.3 病菌回接
        2.3.4 再分离
        2.3.5 病菌再次鉴定
        2.4 丝核菌细胞核染色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初次分离
        3.2 再次分离
    4 讨论
        4.1 病原菌的准确分离
        4.2 常规组织方法分离病原菌的可靠性
        4.3 对病原菌培养基的改进
第三章 抗病突变体的筛选
    1 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PDA培养基
        1.3 病原菌
    2 研究方法
        2.1 茎腐病病菌接种量的确定
        2.1.1 病原菌的活化培养
        2.1.2 菌碟的制作
        2.1.3 接种
        2.1.4 确定接种量
        2.2 初次抗病筛选
        2.3 复筛
        2.3.1 突变株的扩繁
        2.3.2 接种
    3 研究结果
        3.1 接种量的确定
        3.2 初次抗病筛选
        3.3 复选
    4 讨论
        4.1 应用EMS诱变对丽格海棠进行遗传改良的有效性
        4.2 嵌合突变体的分离、纯合是培育稳定突变体的基础
        4.3 在有效突变体筛选中选择压力的确定
        4.4 EMS诱导突变的方向性
第四章 壳聚糖生物肥料对丽格海棠园艺和抗病性状的影响
    1 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肥料
        1.3 试剂的配制
        1.4 主要设备及用具
    2 研究方法
        2.1 组培苗的驯化
        2.2 实验设计
        2.3 各种指标的测定
        2.3.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3.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3.3 感染茎腐病和灰霉病的统计
        2.4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处理的壳聚糖肥料对丽格海棠形态指标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的壳聚糖肥料对丽格海棠抗病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3.3 发病率的统计
    4 讨论
        4.1 平衡施肥对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4.2 壳聚糖对提高丽格海棠园艺性状和抗病性的有效性
        4.3 壳聚糖肥料增强植物抗病性的机理
第五章 丽格海棠抗茎腐病植物源杀菌剂的初步筛选
    1 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提取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培养基
    2 研究方法
        2.1 样品提取
        2.1.1 采样
        2.1.2 粉碎
        2.1.3 提取
        2.1.4 浓缩
        2.2 室内平板抑菌
        2.2.1 PDA培养基的配制
        2.2.2 含毒平板的配制
        2.2.3 接种立枯丝核菌
        2.2.4 结果记录
    3 研究结果
        3.1 丙酮提取
        3.2 80%酒精提取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丽格海棠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丽格海棠简介
    1.2 丽格海棠生态习性
    1.3 丽格海棠的繁殖技术
        1.3.1 扦插繁殖
        1.3.2 组织培养
    1.4 丽格海棠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1.4.1 肥水管理
        1.4.2 光照管理
        1.4.3 打顶整形
        1.4.4 基质的选择
        1.4.5 病虫害防治
    1.5 丽格海棠的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
2 引言
3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技术路线
    3.3 初代培养方案设计
        3.3.1 无菌材料的建立
        3.3.2 不定芽分化培养基
        3.3.3 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3.4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3.5 大量元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4 从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设计方案
        3.4.1 基本培养基、BA、NAA、天然添加物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3.5 生根培养基设计方案
        3.5.1 基本培养基、NAA、IBA对生根的影响
        3.5.2 糖浓度的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5.3 不同的琼脂浓度对丽格海棠生根的影响
4 结果与分析
    4.1 初代培养
        4.1.1 外植体无菌材料的建立
        4.1.2 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筛选
        4.1.3 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4.1.4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4.1.5 大量元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4.2 继代增殖培养
        4.2.1 基本培养基、BA、NAA、IBA对不定芽芽增殖的影响
    4.3 生根培养
        4.3.1 基本培养基、IBA、NAA对生根率、根数和根长的影响
        4.3.2 糖浓度对丽格海棠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4.3.3 琼脂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外植体的选择
        5.1.2 外植体无菌体系的建立
        5.1.3 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5.1.4 启动阶段最佳生长素的筛选
        5.1.5 不同大量元素对外植体启动的影响
        5.1.6 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
        5.1.7 生根培养
    5.2 讨论
        5.2.1 外植体的选择
        5.2.2 玻璃化问题
        5.2.3 生根苗驯化移栽
        5.2.4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图

(10)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花卉与花卉产业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研究概况
        1.2.4 简要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展望
        1.4.1 论文可能的主要创新之处
        1.4.2 论文的主要预期成果
        1.4.3 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2章 北京花卉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
    2.1 理论经济学的支持
        2.1.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1.2 区域经济学理论
        2.1.3 非均衡发展理论
    2.2 应用经济学的支持
        2.2.1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3 生态农业与都市农业理论
        2.2.4 休闲产业与休闲经济理论
        2.2.5 城市经济与发展理论
        2.2.6 首都经济理论
    2.3 时代特色与社会特征的指导
        2.3.1 科学发展观
        2.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历史与发展条件
        3.1.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
        3.1.2 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自然条件
        3.1.3 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条件与社会环境
    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地位与发展意义
        3.2.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地位
        3.2.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意义
    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基本现状
        3.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总体情况
        3.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优势
        3.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机遇
    3.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3.4.1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3.4.2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市花卉供给与需求调查
    4.1 北京市花卉产业供给调查分析
        4.1.1 供给基本情况调查
        4.1.2 供给特征分析
    4.2 北京市花卉产业需求调查分析
        4.2.1 需求基本情况
        4.2.2 需求调查
        4.2.3 北京市花卉业的需求特征
        4.2.4 居民购花数量预测与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1 上海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1.1 上海市的基本情况
        5.1.2 上海市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1.3 上海市发展花卉产业的基本经验
    5.2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2.1 云南省的基本情况
        5.2.2 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2.3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5.3 首尔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3.1 首尔的基本情况
        5.3.2 首尔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3.3 首尔花卉产业的基本经验
    5.4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4.1 荷兰花卉产业概况
        5.4.2 荷兰花卉产业的发展经验
    5.5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的启示
        5.5.1 发达国家与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的经验
        5.5.2 北京花卉产业与发达国家、地区花卉产业的对比分析
        5.5.3 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的启发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京花卉产业定位与发展思路
    6.1 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
        6.1.1 宏观定位
        6.1.2 微观定位
    6.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
    7.1 北京花卉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7.1.1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及理论
        7.1.2 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因素分析
        7.1.3 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7.2 北京市花卉产品竞争力分析
        7.2.1 北京市花卉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
        7.2.2 花卉产品竞争力
        7.2.3 提升花卉产品竞争力的意义
        7.2.4 花卉产品竞争力因素分析
    7.3 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思考与对策
        7.3.1 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7.3.2 全面提升北京市花卉产品竞争力
        7.3.3 全面创新是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7.3.4 立足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创新研究
    8.1 生产技术创新
        8.1.1 技术创新的原因
        8.1.2 品种创新
        8.1.3 技术创新与生产推广普及
        8.1.4 质量创新
    8.2 生产创新
        8.2.1 生产布局创新
        8.2.2 生产组织与形式创新
        8.2.3 花卉生产标准化
    8.3 流通创新
        8.3.1 花卉流通对花卉产业发展的作用
        8.3.2 北京市花卉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3.3 对北京市花卉流通创新的建议
    8.4 产业链创新
        8.4.1 产业链创新的依据
        8.4.2 花卉产业链创新的内容
        8.4.3 以休闲观光为形式的新兴产业——花卉休闲观光业
        8.4.4 大力发展花卉国际贸易
        8.4.5 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加快其他产业形式的发展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9.1 产业政策内涵及其功能
        9.1.1 产业政策及其内涵
        9.1.2 产业政策的功能
    9.2 花卉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经验
    9.3 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分析
        9.3.1 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现状分析
        9.3.2 产业经济学对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的启发
    9.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9.4.1 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实现花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9.4.2 产业布局政策
        9.4.3 产业结构政策
        9.4.4 产业组织政策
        9.4.5 产业技术政策
        9.4.6 产业集聚政策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
    10.1 完善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1.1 完善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1.2 加强花卉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升花卉产业化水平
        10.1.3 完善花卉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10.2 人才保障体系
        10.2.1 北京花卉人才的现状
        10.2.2 加强北京花卉人才工作的建议
    10.3 投资及财政支撑体系
        10.3.1 完善财政供给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10.3.2 建立稳定、健全、高效的支农与补贴制度
        10.3.3 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提高花卉业保障水平
        10.3.4 解读“绿箱”,制定合理的财政支持政策
    10.4 信息保障体系
        10.4.1 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的背景与意义
        10.4.2 北京花卉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问题
        10.4.3 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10.5 组织保障体系——加强花卉协会建设
        10.5.1 加大对花卉协会的支持力度
        10.5.2 强化花卉协会的协调功能
        10.5.3 建立政府、花卉协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协商机制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结论
附录1:居民问卷
附录2:北京市花卉市场需求调查提纲
附录3:北京市顺义区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丽格海棠生产状况及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基因型荞麦再生体系的研究[D]. 冯晋芳.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2]北京市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D]. 胡伟男. 北京林业大学, 2017
  • [3]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高频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 赵志新. 西南大学, 2013(12)
  • [4]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5]漳台农业标准化合作研究 ——以蝴蝶兰产业为例[D]. 陈晓燕. 福建农林大学, 2011(06)
  • [6]北京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 高立鹏.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7]丽格海棠继代增殖培养研究[J]. 陶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4)
  • [8]丽格海棠抗茎腐病的生物学研究及EMS诱导的突变体筛选[D]. 张应红.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7)
  • [9]丽格海棠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D]. 任启闯. 安徽农业大学, 2008(S1)
  • [10]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 黄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标签:;  ;  ;  ;  

丽格海棠生产现状与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