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 IDE 和 SCSI 硬盘

混合 IDE 和 SCSI 硬盘

一、混装的IDE和SCSI硬盘(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1](2008)在《SAN环境下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存储区域网(SAN)是一种类似于LAN的高速网络技术,它用来在存储单元与客户端之间建立直接的高速数据连接。与LAN不同的是SAN针对存储备份进行了优化,通常使用专用的通信协议,比如SCSI协议和FC协议,而不是LAN使用的各种通信协议。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逐步发展与完善,SAN技术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今企业正在面临“数据膨胀”的挑战。“数据膨胀”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越发倚重,二是对原始数据的反复复制。“数据膨胀”对数据的可用性、一致性、易管理性、传输速度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必须建立专业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并对其规模、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介绍了目前SAN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应用,对SAN上的软硬件构成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了数据备份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了在不同层次上实现备份和恢复功能的方式,并且比较了不同实现方式的优缺点。探讨了备份机制的原理,深入分析了数据备份使用和管理上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数据备份的发展目标;对光纤通道这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长安铃木公司近几年发展速度极其迅猛,关键应用系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数据量大、需要强大的后台存储支持;公司原有存储主要是分散型的直接连接存储(DAS),备份系统也是分布式备份系统或基于LAN的备份系统;以上存储和备份现状增加企业对数据维护管理及备份工作的难度,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储资源利用率也不高。因此,设计一个“集中存储、集中统一备份”的系统,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论文使用先进的SAN技术结合备份策略的应用在长安铃木公司设计部署了NAS-on-SAN的“集中存储”,并基于SAN实现了“集中统一备份”,设计了实时的在线备份和LAN-Free离线备份系统;在线备份是利用数据快照的技术,在存储设备内部进行快照拷贝,不占用主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带宽,快照拷贝不影响在线业务;LAN-Free离线备份实现了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充分利用了SAN的高速光纤通道带宽,避免了传统的局域网传输备份方式对网络应用造成的压力,并且备份设备可以共享。实时的在线备份和定期的离线备份两者相互支持,共同确保了数据资产的安全。总之,SAN的建立及在线备份和LAN-Free备份的引入,为长安铃木的几大IT关键应用系统提供了“一揽子”的存储解决之道,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数据资产的管理效率,为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极大地减轻了存储系统长期运维的综合成本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管理的复杂度,而且确保了数据资产的安全性,完全满足“集中存储,集中统一备份”的需求目标,是一个具有很好整体性能的存储网络备份系统。

dream[2](2008)在《OMG!分区表坏了,我该怎么办!》文中指出电脑里什么最重要?显卡,主板,硬盘?都不是,而是硬盘上的数据,它们被我称作"仅次于我生命的东东"。而在日常使用电脑时,系统崩溃不过是系统分区的损失,花点时间重装系统就可以了,但如果分区表损坏,整块硬盘都出现问题,会直接破坏数据分区,那可是相当恐怖的毁灭性打击。来让我们一起修复它吧!

罗舟[3](2005)在《基于存储区域网的数据备份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存储区域网(SAN)是一种类似于LAN的高速网络技术,它用来在存储单元与客户端之间建立直接的高速数据连接。与LAIN不同的是SAN针对存储备份进行了优化,通常使用专用的通信协议,比如SCSI协议和FC协议,而不是LAN使用的各种通信协议。 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逐步发展与完善,SAN技术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数据信息的急剧膨胀,对数据备份系统的规模、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备份系统主要包括分布式备份系统和基于LAN的备份系统。但是,这些备份系统的备份速度较慢且都会影响服务器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应用的要求。因此,设计一个速度快、性能优的备份系统就非常有意义了。 论文深入分析了网络备份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总体方案。经过详细考虑和多方论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存储区域网的网络备份系统。本系统是一个三层结构的网络备份系统,它以SAN技术为基础,使用FC通信协议,在现有的SAN备份模型上引入了一个管理协议——网络数据管理协议(NDMP)来对该备份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一方面,通过使用FC协议SAN网络可以提供高速传输能力,从而提高了备份速度、减小了备份窗口;另一方面,NDMP协议对备份系统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大大地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在三层结构的网络各份系统中,软件复杂程度从下往上逐步增加,而数据通信量从上往下不断增大,极大地提高了备份性能。该模型不但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而且不使用特殊器件,是一个具有较好整体性能的网络备份系统。

Carey Holzman,刘燕[4](2004)在《无需磁盘整理23个XP快起来的妙招》文中研究表明你一直想通过整理磁盘碎片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吗?它能重新组织硬盘上所有数据,使每个文件都被安排到硬盘上一个单独的不间断或者相邻的位置,许多系统专家都深信经常整理磁盘碎片能保证计算机的高性能状态,但是你知道吗,现在这个方法已经过时了……

二、混装的IDE和SCSI硬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装的IDE和SCSI硬盘(论文提纲范文)

(1)SAN环境下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SAN 存储网络
    2.1 存储区域网的定义(SAN)
    2.2 存储区域网的特点
    2.3 SAN 与DAS、NAS 存储的比较
        2.3.1 直接存储DAS(Direct Access Storage)
        2.3.2 网络附加存储技术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2.3.3 SAN、DAS、NAS 的比较
    2.4 SAN 的实现方式
        2.4.1 协议
        2.4.2 拓扑结构
        2.4.3 IP-SAN 与FC-SAN
    2.5 SAN 的两种常见应用
        2.5.1 LAN-Free 备份
        2.5.2 Server-Free 备份
    2.6 SAN 备份软件结构简介
        2.6.1 SAN 备份系统的结构
        2.6.2 备份软件的功能
        2.6.3 备份控制和数据流
    2.7 高性能机制
        2.7.1 集群技术
        2.7.2 存储虚拟化
    2.8 本章小结
3 数据备份基本技术
    3.1 数据备份概述及定义
        3.1.1 数据备份概述
        3.1.2 数据备份的定义
    3.2 数据备份在存储系统中的地位
    3.3 数据备份系统的组成
        3.3.1 系统的硬件设备
        3.3.2 系统的管理软件
        3.3.3 系统的备份策略
    3.4 数据备份操作
    3.5 备份技术的分类
        3.5.1 DAT 技术
        3.5.2 DLT 技术
        3.5.3 LTO 技术
    3.6 数据备份面临的问题
    3.7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关键技术
    4.1 备份系统的构成及性能比较
        4.1.1 现有备份系统的构成
        4.1.2 SAN 备份系统的构成
    4.2 光纤通道技术
        4.2.1 光纤通道技术概述
        4.2.2 光纤通道技术的特点
        4.2.3 光纤通道协议层次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规划、设计、配置及性能分析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项目实施前系统状态
        5.1.2 项目实施目标
    5.2 SAN 的设计、配置及实施效果
        5.2.1 构建SAN 存储网络及在线备份系统
        5.2.2 实施SAN 后各关键应用系统的效果
    5.3 基于SAN 的LAN-Free 离线备份系统的规划、构建及性能分析
        5.3.1 NAS-on-SAN 及LAN-Free 的离线备份系统的构建
        5.3.2 系统性能分析
    5.4 SAN 部署及基于SAN 技术的在线备份和LAN-Free 的离线备份系统的总结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继工作
    6.3 SAN 备份技术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存储区域网的数据备份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现有SAN技术的架构
        1.2.2 现有SAN技术的特点
        1.2.3 现有SAN技术的应用
    1.3 SAN的构成要素
        1.3.1 存储区域网使用的协议
        1.3.2 存储区域网的构筑——硬件
        1.3.3 存储区域网的软件
    1.4 课题的设计目标
    1.5 论文的内容结构
第二章 数据备份基本理论
    2.1 数据备份概述及定义
        2.1.1 数据备份概述
        2.1.2 数据备份的定义
    2.2 数据备份在存储系统中的地位
    2.3 数据备份系统的组成
        2.3.1 系统的硬件设备
        2.3.2 系统的管理软件
        2.3.3 系统的备份策略
    2.4 数据备份操作
    2.5 备份技术的分类
        2.5.1 DAT技术
        2.5.2 DLT技术
        2.5.3 LTO技术
    2.6 数据备份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 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备份系统的构成及性能比较
        3.1.1 现有备份系统的构成
        3.1.2 SAN备份系统的构成
    3.2 光纤通道技术
        3.2.1 光纤通道技术概述
        3.2.1 光纤通道技术的特点
        3.2.3 光纤通道协议层次分析
    3.3 NDMP介绍
        3.3.1 NDMP协议概述
        3.3.2 NDMP结构模型
        3.3.3 NDMP工作流程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4.1 SAN备份方式
    4.2 基于SAN的网络备份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4.2.1 以无服务器备份为基础的网络备份系统模型
        4.2.2 系统性能分析
        4.2.3 模拟实验及结果分析
    4.3 基于SAN技术的网络备份模型的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继工作
    5.3 SAN备份技术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四、混装的IDE和SCSI硬盘(论文参考文献)

  • [1]SAN环境下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艳. 重庆大学, 2008(06)
  • [2]OMG!分区表坏了,我该怎么办![J]. dream. 电脑爱好者, 2008(05)
  • [3]基于存储区域网的数据备份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罗舟. 中南大学, 2005(05)
  • [4]无需磁盘整理23个XP快起来的妙招[J]. Carey Holzman,刘燕. 电脑应用文萃, 2004(05)

标签:;  ;  ;  ;  ;  

混合 IDE 和 SCSI 硬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