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我国铁路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谢克绪[1](2021)在《铁路信息化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建设及关键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铁路信息化建设与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且对我国铁路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将结合铁路信息化基础通信网络建设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对其发展建设现状以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1铁路信息化通信网络建设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当前,我国的铁路信息化基础通信网络建设与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整个铁路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与一些发达地区及国家相比,其信息化建设与通信网络的服务水平仍然较落后。针对该情况,
赵汝龙[2](2020)在《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创新战略驱动背景下,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自主创新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我国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国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继续存活并且发展的往往只能是战略体系健全、战略目标明确、核心竞争力极强的大型企业。以软件和信息科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金现代信息科技股份公司(本文简称金现代公司),作为民营中小型高科技创新企业的代表,面临着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即公司发展迅速且财务状况相对良好,在中小型行业领域存在一定的创新竞争优势,但是随之伴随的发展问题也较多,如战略管理能力存在一定不适,行业竞争力难以持续保持,财务管理逐步呈现出一定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呈现加快趋势,持续创新动力存在显着不足等。调查研究认为公司出现该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整套健全的战略管理体系,因此,新时期需要进行企业发展战略设计以保持企业发展活力,这也是公司当下急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在梳理战略管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民营科技企业为研究案例,融合同行业案例公司对比方法,对新时期民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代表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其研究主要内容为:一,利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行业五力竞争模型以及SWOT分析工具对金现代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梳理,判定金现代公司对内外部因素反应良好,即作为科技型企业可以利用技术、经验、市场和产品等优势资源以及电子信息化、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等优势,有效克服目前企业经营状况不利的劣势问题并规避企业发展的威胁,企业进行战略设计环境较好。二,根据EFE矩阵,计算金现代公司内部因素总分为2.75分,金现代公司外部因素总分为2.45,根据EFE矩阵计算结果金现代公司应该明确定位于增长型战略,具体描述为“1增长+2突破”战略,即核心业务增长为主战略,技术突破+市场营销突破为辅助保障战略,从而形成健全的战略指导方案。三,为保障公司增长型战略的发展,组织管理上要夯实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健全品牌服务流程;财务方面要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拓展公司融资渠道,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构建人才地图发展计划、核心人才培育计划、培训和激励计划,增强人力资源的战略保障;最后还要打造凝聚企业发展的管理文化和具有创新活力的研发文化,为增长型战略实施奠定软环境基础。
孙朴莹[3](2019)在《基于智能决策的铁路应急处置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代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逐步提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层次水平。在飞速发展的铁路领域发展过程中,安全始终是长期以来的核心,因此如何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当前阶段的第一侧重点。铁路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路网规模和新兴科技、新型仪器的大量运用执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对铁路运输指挥、运营建设的要求,尤其是给应急指挥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格局,确保铁路和旅客安全万无一失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因此,为应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铁路亟需全面提升应急指挥能力。本文设计并介绍的铁路应急处置平台采用了 PC端网页操作,应用框架分层增强了本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在符合高内聚低耦合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用户的定位、产品特点的分析产出系统的详细需求,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共分为综合业务管理模块、应急大数据资源模块、智能辅助决策模块以及应急指挥调度模块四部分。作者独立设计并实现验收了该四大模块:(1)综合业务管理模块:包括登录登出、人员及单位信息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历史应急资料管理、相关资料下载等功能,为系统提供了铁路应急相关基础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多角度按需查询的功能。(2)应急大数据资源模块:提供用户可视化操作的界面,使用户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指定区域位置的应急资源检索、测算、定点定位、切换视图模式、查看实时路况等功能,为辅助应急决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3)智能辅助决策模块:实现了指定位置多角度快速定位、周边信息详细展示及定位,同时提供为事故进行智能决策的救援路径规划功能,使救援工作更加高效科学。(4)应急指挥调度模块:通过应急指挥命令的管理、事件处理的跟踪反馈、指定信息的发送以及事件进程的标注功能为应急事件的下发、跟踪提供有效途径。经系统验证,铁路应急处置平台已经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并且可以成为铁路员工容易上手、科学高效的工作助手。在本平台的帮助下,不仅可以提高铁路员工应急处置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作为铁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小步为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助力。
胡恩皓[4](2015)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铁路基层办公室信息化的实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对我国铁路基层办公室信息化的实现模式展开研究,根据铁路发展的特点和信息化的优势,将两者结合,探究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发展。
张蕾[5](2015)在《适应铁路运输要求的太原铁路局行车公寓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铁路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铁路行车公寓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础设施,其工作定位已由生活服务性质转变到运输安全生产上,随着社会对铁路运输要求的不断提高,积极探索铁路行车公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本文对行车公寓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以及行车公寓的分类、主要工作、设置、运营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太原铁路局行车公寓现状,结合太原铁路局运输生产概况,得出铁路运输量与行车公寓接待量的关系,并探讨了行车公寓接待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太原铁路局行车公寓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铁路行车公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攻关方向,分别为加强行车公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环境管理建设。详细分析了铁路行车公寓安全风险管理实施中的影响因素,提出行车公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太原铁路局铁路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现状,归纳出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出太原铁路局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规划,重点针对铁路行车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公寓叫班及住宿接待管理等五大模块进行了功能规划及设计。分析了铁路行车公寓环境管理要求及工作现状,提出了适用于铁路行车公寓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贾永生[6](2014)在《高铁时代乘警警务机制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高速铁路已经发展形成骨干网的新时代,负责旅客列车安全保卫职责的乘警之勤务如何改革与发展才能建立现代警务机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当前铁路乘警工作主要存在体制和机制不科学、警力不足、乘警素质不高且年龄结构不合理、法制规范滞后、警务信息化程度低、技术安全防范不足、警务保障不到位、情报主导警务欠缺、紧急接处警协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乘警警务现代化。高铁时代铁路乘警警务机制应该从改革乘警勤务模式、建立旅客列车安保与警务工作协作新机制、建设旅客列车视频监控工程、建立乘警警务信息化机制、加强乘警执法保障和实现乘警管理现代化几个方面来改革。
刘伯鸿[7](2014)在《中国铁路信息化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回顾铁路信息化主要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铁路信息化技术政策和铁路信息化运用现状,并分析了铁路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武大权[8](2014)在《高速铁路车地无线数据传输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建设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在我国铁路网络中占重要地位的高速铁路信息化还存在着各种技术难题。高速铁路信息化对于高速列车的运维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基于无线公网的运维数据通信,使得地面监控系统对列车的实时状况及时了解,可以方便做出列车的每日例行入库检查、检修的安排,提高了高速列车的运维效率。因此高速列车上基于无线公网的数据传输是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关键技术,然而由于在高速列车上的无线通信环境较为恶劣,导致无线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很难有较高的保障,这成为高速铁路信息化又一个瓶颈。基于无线公网的无线数据传输,面对我国现有的公共网络提供商的通信环境,很难通过网络本身对高速列车的无线数据通信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观。因此,本文提出在应用层优化数据传输的策略,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做出相应的控制,提高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可靠性方面,本文通过采用诸多保护措施来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保障列车运行时车载无线通信设备无人值守运行环境的可靠性。采用有限状态机的方式提高软件设计的可靠性,便于网络状态控制;通过使用守护进程对无线通信软件进行无人值守的软保护,当通信软件由于不可预估的故障发生时,会造成软件工作异常,这时守护进程可以对软件进行自恢复;当守护进程无法对软件进行自恢复时,本文通过硬件看门狗对其进行重新上电自恢复;本文在应用层采用有应答的和分包发送的策略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成功率。2.对于实时性方面,本文采用基于无线信号强度预测的发送策略,降低数据发送失败的概率;通过数据分类传输,将数据可以按类存储,减少公有信息的重复发送;通过数据压缩的方法,减少数据发送的数据量,发送数据量的减少也就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实时性。最后通过在运行的高速列车上进行实际测试以及一些仿真实验的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保障车地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诸多方法确实有很好的效果,完全可以满足高速列车运维的实际需要,同时一部分优化方法已经在本实验室开发的无线数据传输装置(WTD)应用,并且在高速列车上运行,效果良好。
衣诺[9](2014)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助力我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文中研究说明铁路信息化是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其根本目的是将通信、信息、控制技术运用于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与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提高铁路运输生产率,降低铁路运输生产成本,实现铁路运输现代化。
白馨[10](2013)在《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建模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自备铁路作为国家铁路的延伸,在国家铁路的运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企业铁路调度系统作为构成现代铁路运输生产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运输效率。针对企业铁路目前面临的挑战,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应用符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分析,可以得出调度系统是按照调度规则进行的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离散动态系统,具有异步、并发和随机性等系统特性。本文提出采用离散系统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的方法,将工作流技术应用到调度系统中,有效解决了传统业务处理的缺陷,将运输中参与的各个元素高效的组织起来成为可靠、高效率的运输流,实现了多角色、多任务、多部门、多环节的高效沟通和协作,为构建以工作流技术为基础的铁路调度系统技术平台以及从理论上分析系统动态性能奠定基础。工作流技术在业务流程描述、过程跟踪管理、优化等方面有着其它技术不能比拟的优势,能够改善业务流程、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以期提高生产运输效率,这正是铁路调度系统所需求的。通过对工作流技术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Petri网理论进行典型业务流程的建模,将各个子系统的各种功能及相互联系进行数学抽象,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关系抽象和形式化描述,能够为业务流程的分析优化以及未来铁路中相关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提供逻辑模型支持,同时使业务流程与应用软件分离,便于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引入工作流技术协调系统业务过程中的所涉及的资源,使工作流引擎按照工作流模型进行任务调度,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并且使业务处理过程频繁的调整变化通过改变相应的工作流模型加以体现,而不用对业务处理应用程序代码进行大量的改动,满足对业务过程进行快速、动态调整的需要。本论文侧重于对系统的建模以及模型分析两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工作流模型的多种建模工具对比后,选择离散动态系统的建模工具—Petri网进行建模。Petri网是一种基于状态的建模方法,有严格的语义和图形语言实现对模型元素明确的定义,所具有的柔性特征适合于企业铁路调度系统这种具有业务变化频繁和系统间交互数据大等特点的复杂的离散系统。论文对系统中典型业务处理过程的进行了分析,为了能够准确、具体的对业务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降低模型的复杂性,通过对基本Petri网进行层次、颜色等方面的扩展来建立基于复杂业务过程的Petri网模型。最后借助于Petri网模型主要性能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现对系统的工作流模型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文中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关联矩阵分析法对Petri网模型在活性、可达性、有界性和死锁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此外,还介绍了Petri网建模仿真工具—PIPE软件,并利用该软件对Petri网模型的进行了性能分析,以便通过模型仿真分析得到性能量化指标(时间参数等),并利用统计学的知识观察出流程中的问题,从而对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取得了预期结果。
二、新时期我国铁路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我国铁路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信息化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建设及关键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信息化通信网络建设的总体原则和要求 |
2 铁路信息化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建设分析 |
2.1 现状分析 |
2.2 发展建设的重点 |
3 铁路信息化基础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 |
3.1 ATM技术 |
3.2 MSTP技术 |
3.3 新型通信技术 |
3.4 铁路技术发展分析 |
4 结语 |
(2)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综述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比较分析法 |
第2章 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内涵 |
2.1.1 战略及战略管理 |
2.1.2 战略管理框架及层次 |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一般流程 |
2.3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及方法 |
2.3.1 PEST宏观环境分析法 |
2.3.2 行业竞争五力模型 |
2.3.3 SWOT分析方法 |
第3章 金现代公司战略发展现状分析 |
3.1 金现代公司概述 |
3.1.1 公司发展历程 |
3.1.2 公司主营业务及收入构成 |
3.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3.2.1 财务资源 |
3.2.2 人力资源 |
3.2.3 市场资源 |
3.3 金现代公司战略发展困境及表现 |
3.3.1 战略管理体系缺失 |
3.3.2 行业竞争力难以持续保持 |
3.3.3 财务管理呈现出一定风险 |
3.3.4 人员流失呈现加快趋势 |
3.3.5 持续创新动力存在显着不足 |
第4章 金现代公司战略发展环境分析 |
4.1 金现代公司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因素 |
4.1.3 社会因素 |
4.1.4 技术因素 |
4.2 金现代公司行业竞争能力分析 |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2.3 替代品的威胁 |
4.2.4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4.2.5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4.3 金现代公司SWOT分析 |
4.3.1 内部优势 |
4.3.2 内部劣势 |
4.3.3 外部机遇 |
4.3.4 外部威胁 |
第5章 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 |
5.1 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5.2 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2.1 战略发展愿景 |
5.2.2 战略发展规划及目标 |
5.2.3 战略实施原则 |
5.3 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
5.3.1 业务增长战略实施 |
5.3.2 技术突破战略实施 |
5.3.3 营销突破战略实施 |
第6章 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管理保障 |
6.1.1 夯实公司治理机制 |
6.1.2 完善研发管理制度 |
6.1.3 健全品牌服务流程 |
6.2 财务及资金保障 |
6.2.1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
6.2.2 拓展公司融资渠道 |
6.2.3 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
6.3 人力资源保障 |
6.3.1 人才地图发展计划 |
6.3.2 核心人才培育计划 |
6.3.3 培训和激励计划 |
6.4 企业文化保障 |
6.4.1 打造凝聚企业发展的管理文化 |
6.4.2 形成具有创新活力的研发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智能决策的铁路应急处置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
1.1.1 铁路行业发展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意义 |
1.1.2 新发展背景下铁路应急管理模式和要求 |
1.2 课题相关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
1.2.1 国外研究发展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发展动态 |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2 铁路应急处置平台相关理论及技术综述 |
2.1 铁路应急相关理论 |
2.1.1 铁路应急管理 |
2.1.2 铁路突发事件 |
2.1.3 铁路应急资源保障体系 |
2.2 应急平台技术 |
2.2.1 Bootstrap |
2.2.2 最短路径算法 |
2.2.3 Amap开发平台 |
2.3 本章小结 |
3 铁路应急处置平台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综述 |
3.1.1 产品特点分析 |
3.1.2 用户特征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综合业务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2 应急大数据资源模块需求分析 |
3.2.3 智能辅助决策模块需求分析 |
3.2.4 应急指挥调度模块需求分析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铁路应急处置平台概要设计 |
4.1 设计目标 |
4.2 总体功能结构 |
4.3 技术实现架构 |
4.4 界面原型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铁路应急处置平台数据库和表结构设计 |
5.1 综合业务管理模块 |
5.2 可视化部分模块 |
5.3 应急指挥调度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6 铁路应急处置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
6.1 综合业务管理模块 |
6.1.1 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 |
6.1.2 突发事件管理 |
6.1.3 历史应急资料管理 |
6.2 应急大数据资源模块 |
6.2.1 急资源信息检索 |
6.2.2 地图测算 |
6.2.3 地名、地点、车站定位 |
6.2.4 卫星地图和实时路况 |
6.3 智能辅助决策模块 |
6.3.1 线路里程、车站定位 |
6.3.2 定点周边信息 |
6.3.3 救援路径规划 |
6.3.4 基于启发式A~*算法的改进救援最短路径算法 |
6.4 应急指挥调度模块 |
6.4.1 应急指挥命令管理 |
6.4.2 事件处理进程跟踪 |
6.4.3 相关人员选定及信息发送 |
6.5 本章小结 |
7 系统验证 |
7.1 功能测试点划分 |
7.2 系统功能测试用例 |
7.3 系统非功能测试内容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全文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铁路基层办公室信息化的实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 |
二、铁路基层办公室信息化建设实现模式 |
(5)适应铁路运输要求的太原铁路局行车公寓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2章 铁路行车公寓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
2.1 铁路行车公寓简介 |
2.1.1 行车公寓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
2.1.2 行车公寓的分类 |
2.1.3 行车公寓的主要工作及业务指标 |
2.1.4 行车公寓的设置 |
2.1.5 行车公寓的运营 |
2.2 太原铁路局管辖内行车公寓现状分析 |
2.2.1 行车公寓基本概况 |
2.2.2 主要业务完成情况 |
2.2.3 管理模式 |
2.3 铁路运输与行车公寓工作分析 |
2.3.1 太原铁路局运输基本概况 |
2.3.2 铁路运输量与行车公寓接待量的关系 |
2.3.3 运输需求对行车公寓的影响 |
2.3.4 行车公寓接待量的影响因素 |
2.3.5 行车公寓适应铁路运输要求的基本条件 |
2.4 行车公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2.4.1 行车公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2 发展战略的确定 |
2.4.3 行车公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攻关方向 |
第3章 行车公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分析 |
3.1 铁路安全管理概况 |
3.2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的应用 |
3.2.1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产生 |
3.2.2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 |
3.2.3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 |
3.3 行车公寓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3.4 行车公寓主要安全风险项点分析 |
3.4.1 人员 |
3.4.2 设备 |
3.4.3 重点时间 |
3.5 行车公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分析 |
3.5.1 加强职工安全素质培养 |
3.5.2 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 |
3.5.3 加强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
3.5.4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第4章 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规划 |
4.1 信息技术在铁路系统的应用 |
4.1.1 信息技术在国外铁路的应用与发展 |
4.1.2 信息技术在我国铁路的应用与发展 |
4.2 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4.2.1 信息技术在行车公寓的应用与发展 |
4.2.2 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迟缓的原因分析 |
4.2.3 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2.4 行车公寓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4.3 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目标 |
4.4 太原铁路局行车公寓信息化建设规划 |
4.4.1 网络建设 |
4.4.2 软件开发 |
4.5 行车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
4.5.1 系统开发的目的 |
4.5.2 系统开发的原则 |
4.5.3 系统特点分析 |
4.5.4 系统结构设计 |
4.5.5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章 行车公寓环境管理建设研究 |
5.1 环境管理概述 |
5.1.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
5.1.2 企业开展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
5.2 铁路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概况 |
5.3 行车公寓环境管理工作与可持续发展 |
5.3.1 行车公寓环境管理要求 |
5.3.2 行车公寓环境管理工作现状 |
5.3.3 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对行车公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5.4 行车公寓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
5.4.1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职工环境保护意识 |
5.4.2 加强制度保障,建立有效资源节约机制 |
5.4.3 加强技术投入,减少环境污染 |
5.4.4 加强绿化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高铁时代乘警警务机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铁路乘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当前乘警队伍存在的问题 |
(二) 乘警勤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当前铁路乘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构建高铁时代警务机制 |
(一) 改革乘警勤务模式 |
(二) 建立旅客列车安保与警务协作新机制 |
(三) 建设旅客列车视频监控工程 |
(四) 建立乘警警务信息化机制 |
(五) 加强乘警执法的保障工作 |
(六) 实现乘警管理现代化 |
(7)中国铁路信息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历程 |
1.1 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 |
1.2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
1.3 发展新阶段:21世纪至今 |
2 铁路信息化技术政策及铁路信息化现状 |
2.1 铁路信息化政策 |
(1)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
(2) 21世纪初至今 |
2.2 我国铁路信息化运用现状 |
3 铁路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4 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
5 结束语 |
(8)高速铁路车地无线数据传输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1.1.2 铁路信息化与铁路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
1.1.3 动车组通信系统的需求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结构 |
2 高速铁路车地无线数据传输的相关知识 |
2.1 高速列车的数据通信环境 |
2.2 高速列车在运行状态下无线数据传输特点 |
2.3 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的条件 |
3 高速列车的无线通信环境 |
3.1 我国当前无线公网发展状况以及网络的选择 |
3.2 现有高速列车无线通信网络分析 |
4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障 |
4.1 现有相关技术及应用 |
4.1.1 守护进程 |
4.1.2 看门狗计时器 |
4.1.3 有限状态机机制及实现方式 |
4.1.4 利用现有技术对可靠性的优化及效果 |
4.2 面向不稳定网络制定的应用层通信方式 |
4.2.1 车地无线通信数据的类型及其特点 |
4.2.2 车地无线数据分包策略 |
4.2.3 车地无线数据传输通信方式 |
4.3 小结 |
5 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保障 |
5.1 普通场景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 |
5.2 目前通信设计方案的缺陷现有相关技术及应用 |
5.3 相关技术简介 |
5.3.1 ping机制原理 |
5.3.2 霍夫曼编码压缩 |
5.4 对现有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的改进 |
5.4.1 改变网络设备控制方式 |
5.4.2 数据压缩 |
5.4.3 数据分类传输 |
5.5 基于信号强度发送策略 |
5.5.1 策略内容 |
5.5.2 实验仿真验证 |
6 结论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计算机信息技术助力我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
2 计算机技术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成绩 |
2.1 铁路交通监控系统 |
2.2 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
2.3 计算机在座席预定与售票系统中的应用 |
2.4 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 |
2.5 近些年, 铁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
3 展望中国的铁路事业 |
3.1 中国铁路网编织不会因为铁道部分拆而停顿 |
3.2 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组建, 为铁路在未来适当时机整体上市提供了市场契机 |
3.3 由作为央企的“中铁总”来行使全国铁路的生产经营, 将明显减少铁路运输的行政色彩, 为铁路货运价格和客运票价的“准市场化”创造前置条件。这项政策在开始的若干年也许不会取得很大的发展, 但是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
4 结束语 |
(10)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建模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信息化发展 |
1.3 工作流技术发展概况 |
1.3.1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 |
1.3.2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方向 |
1.4 论文组织结构及主要内容 |
2 工作流建模基本理论研究 |
2.1 工作流技术概述与定义 |
2.1.1 工作流技术概述 |
2.1.2 工作流定义 |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2.1 工作流模型 |
2.2.2 工作流建模技术 |
2.3 Petri 网基本理论 |
2.3.1 Petri 网理论概述 |
2.3.2 Petri 网概念 |
2.3.3 Petri 网的性质 |
2.4 高级 Petri 网 |
3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
3.1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特点 |
3.1.1 企业铁路与国家铁路的对比 |
3.1.2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 |
3.1.3 企业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启示 |
3.2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1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
3.2.2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发展目标 |
3.3 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结构 |
3.4 工作流技术在企业铁路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
4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建模 |
4.1 基于调度业务流程的 Petri 网建模 |
4.1.1 基于业务流程 Petri 网建模方法 |
4.1.2 基于 Petri 网的流程建模步骤 |
4.2 基于调度系统的 Petri 网扩展 |
4.3 基于 Petri 网的调度系统子过程建模 |
4.3.1 调度作业计划的 Petri 网建模 |
4.3.2 列车调度员下达调度命令的 Petri 网建模 |
4.3.3 调车作业管理流程的 Petri 网建模 |
4.3.4 装、卸、洗作业单计划下达执行的 Petri 网建模 |
5 基于 Petri 网的模型分析 |
5.1 工作流建模分析 |
5.1.1 结构分析 |
5.1.2 性能分析 |
5.2 基于 Petri 网的调度业务流程模型分析 |
5.2.1 关联矩阵分析法 |
5.2.2 Petri 网仿真软件分析法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新时期我国铁路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信息化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建设及关键技术探讨[J]. 谢克绪.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1(10)
- [2]金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赵汝龙.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3]基于智能决策的铁路应急处置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朴莹.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4]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铁路基层办公室信息化的实现模式研究[J]. 胡恩皓. 办公室业务, 2015(12)
- [5]适应铁路运输要求的太原铁路局行车公寓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蕾.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6]高铁时代乘警警务机制改革研究[J]. 贾永生.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4(03)
- [7]中国铁路信息化发展研究[J]. 刘伯鸿. 中国西部科技, 2014(05)
- [8]高速铁路车地无线数据传输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的研究与实现[D]. 武大权.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 [9]计算机信息技术助力我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J]. 衣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01)
- [10]企业铁路调度系统的建模分析与研究[D]. 白馨. 兰州交通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