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在地铁中的应用

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在地铁中的应用

一、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在地铁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通[1](2020)在《基于WIFI探针的地铁站内乘客路径辨识》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车站数量不断增加,路网客流规模也不断增大,在城市居民出行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尤其是大型多路径换乘车站日益增多,由出入口、闸机、站台等节点设施和节点之间的通道设施(边)构成的车站服务网络日益复杂,使乘客站内路径跟踪和辨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对于网络环境中乘客站内走行行为的问题研究,传统方法由于缺乏时空维度的详细数据,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易存在偏差。在定位服务中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定位系统,由于地下环境信号易受遮拦,容易被干扰等因素,在地铁车站内的定位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无法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应用一种新型的通讯设备—WIFI探针到地铁站内乘客定位中,并深入研究基于WIFI探针数据的地铁站内乘客路径辨识方法。首先,分析站内乘客走行路径关键节点,通过乘客所经关键节点构建乘客站内走行有效路径集。接着,运用WIFI探针室内定位算法确认乘客不同时间实际位置以优选或更正乘客路径误差,提高站内乘客路径识别的精度。最后以松江大学城为例,进行了实验数据采集、分析和评价,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成果旨在为地铁站内乘客路径辨识奠定方法基础,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客流路径分布分析、乘客站内路径选择行为及交通行为研究和车站行人仿真等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黄勇[2](2020)在《简述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地铁通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快速交通工具的喜爱度增加,进而带动了城市交通的建设,国家大力支持和规划建设地铁这一交通工具。在建设中还要运用非常特殊的施工技术且难度较大,并且存在的网络较为复杂化。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地铁中的通信系统进行合理规划,进而给人们带来一个合理、便捷的交通网络。数字集群的通信应用在实际地铁建设中需要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网络的构成以及工作方式和在地铁建设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罗情平,左旭涛,任玲,李杰[3](2020)在《青岛地铁线网无线统一调度系统互联互通实施方案》文中研究表明简要阐述青岛地铁线网无线统一调度系统互联互通实施方案的系统架构、核心设备功能、纵向统一调度方案、横向集群业务互联互通方案以及相应的业务流程等。该方案实现了青岛地铁不同品牌TETRA系统的线网纵向统一调度和线网横向集群业务的互联互通功能,解决了青岛地铁线路多品牌系统跨线运营的问题。

黄艳[4](2019)在《光纤直放站在地铁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光纤直放站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城市地铁中,解决了地铁隧道长区间无线通信的问题,保障了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性及时效性。本文阐述了光纤直放站的组成、特点及其在地铁中的详细运用,指出了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殊性和专用性,最后给出了光纤直放站的几点要求和建议。

严丹,宫光天,杨明来,毛建华[5](2017)在《地铁无线AP信号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设计了一套由嵌入式设备、服务器以及界面显示终端组成的无线AP信号质量检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嵌入式设备中利用libpcap工具库,以及多线程协同工作对802.11报文进行捕获、解析以及统计的方法。最后无线通信系统利用报文捕获、报文过滤及解析,总结无线AP信号质量情况实现了地铁无线AP质量的远程在线监测。

戴俊杰[6](2017)在《广州地铁A线路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逐渐生产了大量问题。地铁在城市发展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它具备的优点为节能、环保、高效、迅速等。随着地铁的快速发展,要求为其配备合适的无线信号覆盖系统。该系统能够顺应客户日益增长的通讯环境需求,加大通信网络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升话务量,为营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为社会及其经济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成效。本文重点对地铁民用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覆盖方案进行深入地研究,并结合广州地铁A线路民用通信建设工程的实际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介绍无线信号传播损耗、链路预算理论以及无线信号传播模型,为本文的探讨提供理论基础,结合地铁民用无线信号覆盖存在的问题事例,论证本文研究工作的实际意义。二、讨论采用POI多合路系统进行地铁民用通信覆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地铁民用无线通信的系统架构、网络规划、覆盖设计、链路计算等,针对用户处于隧道区间采用的越区切换机制、切换区域设置包含的原理进行了全面性分析。三、针对性的对地铁民用通信系统的业务实现方式进行探讨,包括小区切换、覆盖指标计算与性能分析。四、探讨地铁无线网络设计中存在的干扰问题,分别对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进行分析论证。五、结合广州地铁A线路民用无线通信系统现状,对应用多系统平台的地铁公网无线通信系统的组网方案逐一加以介绍。采用多系统接入平台为基础,对众多运营商所具有的信号进行合路,然后天馈系统进行传输和辐射,使得无线信号无死角的覆盖多个地域,如站台层、商业层等。

王建永[7](2016)在《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应用》文中认为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价值可以说已经收到大部分人的肯定,然而在降低成本,以及促进地铁可持续发展方面,到底使用什么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基于什么技术在无线城域网正在进行的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方面,依然有待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依据目前地铁发展的趋势进行频道方案的设计优化,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用于保证方案的有效性,以期能够对业内人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何昀[8](2016)在《地铁TD-LTE覆盖方案研究》文中提出和WLAN技术相比,TD-LTE技术由于具备了一系列明显的优势,开始逐渐在地铁中获得应用。文章结合在地铁行业中TD-LTE的应用经验,在分析了TD-LTE技术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TD-LTE技术的覆盖方案设计、切换技术、抗干扰技术等方面对地铁中TD-LTE技术的具体覆盖方案进行了分析。

黄宇[9](2015)在《LTE技术在成都地铁车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地铁中实时传输的高清列车视频监控信息、准确及高度冗余的信号车地交换信息等均依赖地铁车地可靠通信。LTE系统以其显着的高数据传输速率和低系统时延,已经被国际及国内地铁行业确定为下一代地铁车地通信系统的演进的方向。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地铁车地无线传输的业务需求,和相应解决方案在技术体制上存在的不足,然后分析TD-LTE的技术特征,重点对基于LTE技术的车地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剖析其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并对既有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从WLAN (802.11g)和TETRA向LTE演进技术路线,并大胆提出以TD-LTE技术为主,融合WLAN (802.11n、802.11ac)技术车地无线传输平台,来满足目前地铁各专业(行车调度、CBTC、PIS、列车视频监控等)车地无线传输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成都地铁18号线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小区设置、TD-LTE频段选择、干扰及抗干扰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后结合成都地铁线网规划,提出既有线车地无线改造、新建线路车地系统建设和有轨电车的专用无线规划等方面的整体建议。从目前国内轨道交通的专用无线TD-LTE网络建设和成都地铁18号线工程推进表明本文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研究对国内地铁车地无线通信的应用及技术有一定参考价值,通过分析梳理目前和潜在的各类车地无线通信需求,提出合理的基于TD-LTE的宽带无线专用网,来承载上述需求;通过分析得出的技术选型、频段选取、网络架构、干扰分析等在地铁中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宋丹[10](2014)在《基于SBR/Image的隧道环境移动通信频段电波传播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通信频段电波传播特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电波传播领域的研究热点。隧道是常见的交通环境,对隧道内移动通信频段电波传播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镜像法对隧道环境中移动通信频段信号的传播特性进行仿真与建模,可以有效地获得接收功率、时延扩展、多普勒频移等多径传播特性,为隧道内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设计和覆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所作的贡献如下:(1)介绍了射线追踪方法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镜像法研究隧道环境电波传播特性的实现过程,给出了考虑极化条件下的场强计算公式。(2)利用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镜像法的Wireless InSite软件进行仿真,通过本文仿真结果和已知文献的测量结果对比,一致性良好,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在典型长直矩形隧道环境中对移动通信频段信号传播特性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信号的接收功率、时延扩展、多径传播、多普勒频移等传播特性。(4)考虑仿真的实用性,在交通车辆影响下研究复杂隧道环境的电波传播特性,并将简单隧道和有车隧道中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将900MHz和2400MHz电波传播特性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考虑弯曲隧道的情况,研究在非视距传播条件下的功率分布和到达角分布,并对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仿真比较,研究隧道弯曲条件下不同极化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二、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在地铁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在地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IFI探针的地铁站内乘客路径辨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室内定位技术研究
        1.2.2 关键节点匹配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站内走行行为分析
    2.1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基本特点
    2.2 乘客站内走行行为分类
        2.2.1 车站设施分类
        2.2.2 乘客在站行为分类
    2.3 乘客站内走行路径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个体属性
        2.3.2 走行属性
    2.4 影响乘客走行行为的外部因素分析
        2.4.1 空间环境因素分析
        2.4.2 环境人群因素分析
        2.4.3 标识系统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IFI探针定位技术
    3.1 室内定位技术概述
        3.1.1 室内GPS定位技术
        3.1.2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介绍
        3.1.3 室内无线定位方法
        3.1.4 地铁站内乘客定位技术
    3.2 WIFI探针技术
        3.2.1 WIFI探针关键性能参数测试
        3.2.2 WIFI探针采集数据的预处理
        3.2.3 WIFI探针定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乘客路径辨识方法
    4.1 节点匹配
    4.2 乘客站内走行路径识别流程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乘客相关数据筛选
        4.2.3 地铁站内节点匹配
        4.2.4 站内乘客走行路径有效性判别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WIF探针的地铁站内乘客路径辨识案例
    5.1 案例介绍松江大学城站
    5.2 数据准备
        5.2.1 原始轨迹数据特点
        5.2.2 原始轨迹数据处理流程
        5.2.3 轨迹数据的分析
    5.3 结果分析
        5.3.1 路径修正
        5.3.2 乘客轨迹推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简述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地铁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构成和工作方式
    (一)网络构成
    (二)工作方式
二、在地铁中的应用
    (一)泄漏同轴电缆的采用
    (二)光纤射频中继器的采用
    (三)通话组的自动转换
    (四)列车台的接口
三、结束语

(3)青岛地铁线网无线统一调度系统互联互通实施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青岛地铁线网无线统一调度系统互联互通实施方案
    1.1 青岛地铁现状
    1.2 方案概述
    1.3 系统架构
    1.4 核心设备功能
        1.4.1 桥接管理中心
        1.4.2 互联网关
        1.4.3 WUDS调度终端
    1.5 线网纵向统一调度方案
        1.5.1 方案原理
        1.5.2 方案业务流向
    1.6 线网横向集群业务互联方案
        1.6.1 方案原理
        1.6.2 方案业务流向
2 后续线路无线调度系统互联互通接入方案
3 结束语

(4)光纤直放站在地铁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理组成
2 光纤直放站特点
3 在地铁内的应用
    3.1 光纤直放站在南昌地铁1号线的应用
    3.2 光纤直放站在上海申通地铁的应用
    3.3 两种方案比较
    3.4 直放站应用的几点建议
        3.4.1 直放站网管应纳入二次开发网管中
        3.4.2 设备要求稳定可靠
        3.4.3 直放站增益与噪声
4 总结

(5)地铁无线AP信号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无线AP信号质量检测系统结构
2 AP报文捕获及统计程序设计
    2.1 802.11标准的无线报文捕获方法
    2.2 802.11报文信息提取
    2.3 报文数量规律统计
3 结束语

(6)广州地铁A线路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铁通信系统的构成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无线传播与覆盖模型分析
    2.1 电波传播损耗
        2.1.1 点对面链路
        2.1.2 功率(链路)预算
    2.2 无线传播模型
    2.3 经验模型指导下的无线传播测量方法
    2.4 影响无线传播与覆盖的技术分析
        2.4.1 多径对ISI的影响
        2.4.2 材料与空间结构对传播的影响
        2.4.3 电磁干扰对无线传播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系统合路平台
    3.1 POI简介
    3.2 POI的原理及其参数
        3.2.1 POI内部结构
        3.2.2 POI关键技术
        3.2.3 监控系统组成
    3.3 POI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无线信号覆盖
    4.1 站台及站厅覆盖
        4.1.1 室内吸顶天线阵覆盖
        4.1.2 定向天线覆盖
        4.1.3 泄漏电缆覆盖
    4.2 隧道区间的覆盖
        4.2.1 分布式定向天线方式
        4.2.2 泄漏电缆方式
        4.2.3 两种方式比较
        4.2.4 链路预算
        4.2.5 区间隧道的越区切换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干扰分析
    5.1 干扰的定义
    5.2 系统间干扰的分类
    5.3 系统间干扰隔离度
        5.3.1 系统间干扰的隔离原则
        5.3.2 杂散隔离度计算分析
        5.3.3 互调隔离度计算分析
        5.3.4 阻塞隔离度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地铁A线路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6.1 组网方案
        6.1.1 站点设置方案
        6.1.2 移动覆盖站点方案
        6.1.3 联通覆盖站点方案
        6.1.4 电信覆盖站点方案
    6.2 业务解决方案
        6.2.1 无线覆盖框架
        6.2.2 切换带设置
    6.3 覆盖设计指标
        6.3.1 GSM移动覆盖指标
        6.3.2 TD-LTE覆盖指标
        6.3.3 CDMA2000覆盖指标
        6.3.4 CDMA2000EV-DO覆盖指标
        6.3.5 GSM900M联通指标
    6.4 广州地铁A线路无线信号干扰计算
        6.4.1 民用通信系统间干扰计算
        6.4.2 民用通信系统相互的各隔离方法
        6.4.3 全面分析民用与专用两大通信系统的相互干扰情况
        6.4.4 专用通信系统干扰民用通信系统的隔离措施
        6.4.5 WLAN和TD-LTE通信系统间干扰分析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方案存在的必要性
二、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选择及对比
三、地铁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改良措施
四、结束语

(9)LTE技术在成都地铁车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安排内容
第2章 地铁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制式分析
    2.1 地铁车地无线通信技术体制
    2.2 地铁现阶段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2.2.1 地铁专用无线系统
        2.2.2 信号车地无线系统
        2.2.3 PIS及列车视频监控无线系统
        2.2.4 民用无线系统
        2.2.5 公安消防无线系统
    2.3 其他车-地无线应用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成都地铁18号线TD-LTE应用分析
    3.1 地铁平台网络结构的分析
    3.2 成都地铁18号线案例分析
        3.2.1 成都18号线的工程特点
        3.2.2 成都地铁18号线的网络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都地铁线网的专网LTE建设初步研究
    4.1 成都地铁线网概况
    4.2 成都地铁线网专用LTE网络的建设总体目标
    4.3 成都地铁新线路的建设初步建议
    4.4 成都地铁既有线路的升级改造初步建议
    4.5 成都地铁延伸线路设置专网LTE建议
    4.6 成都有轨电车设置专用无线网建议
    4.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SBR/Image的隧道环境移动通信频段电波传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移动通信技术
    2.1 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2.2 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
        2.2.1 大尺度衰落特性
        2.2.2 小尺度衰落特性
    2.3 小尺度衰落信道统计特性
        2.3.1 Rayleigh 分布
        2.3.2 Ricean 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BR/Image 方法
    3.1 概述
    3.2 SBR/Image 的实现过程
        3.2.1 隧道环境建模
        3.2.2 产生波前球
        3.2.3 发射射线管
        3.2.4 相交测试
        3.2.5 接收点判收
        3.2.6 总场强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正确性验证
    4.1 Wireless InSite 软件介绍
    4.2 验证案例
        4.2.1 室内带金属家具环境
        4.2.2 长直隧道环境
    4.3 正确性验证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直矩形隧道环境下仿真与建模
    5.1 仿真环境
    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2.1 接收功率
        5.2.2 时延扩展
        5.2.3 平均到达角
        5.2.4 多普勒频移
        5.2.5 最大反射次数
        5.2.6 隧道截面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杂隧道环境的仿真分析
    6.1 有车隧道环境
        6.1.1 传播路径
        6.1.2 接收功率
        6.1.3 时延扩展
    6.2 弯曲隧道环境
        6.2.1 接收功率
        6.2.2 时延扩展
        6.2.3 平均到达角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内容回顾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在地铁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IFI探针的地铁站内乘客路径辨识[D]. 王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2]简述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地铁通信中的应用[J]. 黄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7)
  • [3]青岛地铁线网无线统一调度系统互联互通实施方案[J]. 罗情平,左旭涛,任玲,李杰.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01)
  • [4]光纤直放站在地铁专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J]. 黄艳. 通讯世界, 2019(12)
  • [5]地铁无线AP信号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 严丹,宫光天,杨明来,毛建华.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7(05)
  • [6]广州地铁A线路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D]. 戴俊杰. 广东工业大学, 2017(02)
  • [7]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应用[J]. 王建永. 中国新通信, 2016(16)
  • [8]地铁TD-LTE覆盖方案研究[J]. 何昀.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21)
  • [9]LTE技术在成都地铁车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黄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5)
  • [10]基于SBR/Image的隧道环境移动通信频段电波传播特性研究[D]. 宋丹.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在地铁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