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上腺髓质素与肾脏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韩琳,韩佳丽,高誉珊,沈一凡,秦建国[1](2021)在《通络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纤维化及肾上腺髓质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通络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上腺髓质素(ADM)表达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络益肾方组、缬沙坦组、ADM观察组,每组10只。分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脏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ADM水平;ELISA检测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肾组织ADM水平,并对肾组织ADM和E-cadheri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DM、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E-cadherin、ADM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络益肾方组和缬沙坦组血清ADM、PCⅢ水平降低(P<0.01、P<0.05),肾组织E-cadherin、ADM水平升高(P<0.01、P<0.05);ADM观察组血清PCⅢ水平降低(P<0.05),血清ADM、肾组织E-cadherin、ADM水平升高(P<0.05)。其中肾组织ADM与E-cadherin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62,P<0.01)。结论:通络益肾方能够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抑制纤维化指标PCⅢ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肾脏局部ADM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郝娟[2](2019)在《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调控SGK-1表达抑制醛固酮诱导HK2细胞自噬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血清(Yiqihuoxuejiedu drug serum,TCM)、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抑制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自噬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取HK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μMol/L醛固酮浓度作为自噬的诱导条件,给予10%的益气活血解毒含药血清、100nMol/L的肾上腺髓质素治疗。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ON),醛固酮组(ALD),醛固酮(ALD)+益气活血解毒含药血清(TCM),醛固酮(ALD)+肾上腺髓质素组(ADM),48小时后收集细胞并观察变化。采用免疫细胞荧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ed kinase,SGK-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1/2),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associated gene,Atg5),酵母自噬基因6(Atg6)的同源物Beclin1,自噬标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ar-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结果:1免疫细胞荧光检测自噬通路中SGK-1、P-ERK1/2和P-mTOR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K2细胞中SGK-1、P-ERK1/2和P-mTOR的表达,结果显示ALD刺激后SGK-1表达明显增强,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与CON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CM、ADM治疗组表达较ALD组明显减弱。P-ERK1/2在ALD组的表达较CON组显着升高,胞浆及细胞核均见到表达;给以TCM、ADM干预后,表达明显降低。P-mTOR为自噬的负调控因子,CON组呈阳性表达,以胞浆为主,而ALD组表达明显减弱,TCM、ADM干预后较ALD组表达增强。2免疫细胞荧光检测HK2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Atg5,Beclin1和LC3的表达结果显示,ALD组自噬相关蛋白Atg5,Beclin1与CON相比均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胞浆中,TCM及ADM组较ALD组明显减弱。CON组LC3在胞浆散在分布,而ALD诱导后,自噬体膜形成且主要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在细胞质中成颗粒状分布,TCM、ADM干预后胞浆中颗粒状物质减少,且LC3明显散在分布整个胞浆。3 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SGK-1,P-ERK1/2,Atg5,Beclin1和LC3Ⅱ/Ⅰ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自噬信号通路中ALD组中SGK-1、P-ERK/ERK表达明显高于CON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M、ADM均可抑制其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自噬抑制蛋白mTOR的表达,P-mTOR及总蛋白水平在ALD组均较CON组下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以TCM、ADM治疗后,可以上调其表达。自噬相关蛋白Atg5,Beclin1,LC3是自噬过程中最重要的正调节因子,参与自噬体的形成,其中ALD组,Atg5,Beclin1,LC3较CON组表达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M、ADM组与ALD组相比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醛固酮可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自噬2肾上腺髓质素可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拮抗盐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的活化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进而起到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3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可抑制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其可能的机制与下调SGK-1,P-ERK1/2的表达有关。
王淼[3](2016)在《肾间质纤维化的“浊毒致瘀”病机学说及益气化瘀解毒中药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疾病谱中长期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质量。而各类慢性肾脏病进展中均可见肾间质纤维化。当前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结果表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与患者肾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及时有效地减少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其导致的炎性反应,防止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这是延缓肾功能向恶化的方向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肾间质炎性细胞的浸润、炎症性反应、肾小管足细胞受损、表型转化,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可导致间质瘢痕硬化的形成。而这其中炎性损伤诱导细胞增殖在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化瘀涤痰通络中药调控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ndullin,ADM)抑制细胞表型转化的过程中,发现对于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单纯抑制细胞的表型转化尚难以减缓疾病的进展,而炎性损伤诱导细胞增殖在纤维化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肾病后期脾肾亏虚、湿浊毒邪内蕴的病机学说和“久病入络”的理论,发现梗阻性肾病存在明显的炎性损伤和细胞增殖,基于慢性肾病后期多见“脾肾亏虚,湿浊毒邪内蕴”和“久病入络”的病机,因而提出“浊毒致瘀”的假说。本研究以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的方法诱导醛固酮活化—炎性介质高表达—信号转录—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积聚为路径,结扎野生型(Wide Type,WT)小鼠和ADM基因敲除小鼠单侧输尿管以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依普利酮和益气化瘀解毒中药汤剂进行研究性治疗,观察梗阻因素诱导醛固酮活化通过SGK-1/NF-кB信号通路诱导纤维化进展,以及影响MAPK通路中蛋白激酶ERK(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的磷酸化,使得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刺激细胞增殖并分泌过多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以探讨炎性介质(浊毒)诱导细胞增殖形成纤维化(瘀)的机制和信号传导途径。同时观察ADM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的调控靶点,为“浊毒致瘀”假说的提出及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肾间质纤维化的“浊毒致瘀”病机学说的提出及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有肾间质纤维化的多种肾脏慢性疾病进行到后期共同的病理过程,病症表现与相应的中医病症的范畴匹配,查阅古代医籍文献,结合中医理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提炼“浊毒致瘀”的实验、临床与治疗依据,以及中医药在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主要作用。将6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照强的松标准疗程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瘀解毒中药,持续半年以上。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观察疗效、24h尿蛋白定量(URPO)、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血纤维蛋白原(FIB)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总结并提出了肾间质纤维化的“浊毒致瘀”病机学说,同时针对“浊毒致瘀”的病机,确立益气化瘀解毒治法,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初识益气化瘀解毒中药对于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机制。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24h尿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胆固醇及血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h尿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第二部分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的繁殖与鉴定方法:选用C57BL/6纯系雌性野生小鼠和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按照SPF(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饲养标准进行饲养。适应性喂养结束后,将1只雄鼠和2只雌鼠合笼进行繁殖。杂交繁殖后经基因鉴定筛选出的三个月龄雄性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与纯系雌性野生小鼠合笼,待实验小鼠成熟后分组繁殖,雌性小鼠一旦怀孕立即记录父系来源并分笼。提取小鼠尾部组织DNA基因组,通过PCR进行扩增,而后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以鉴定并筛选出本实验所用ADM基因敲除小鼠。结果:小鼠尾部组织琼脂糖凝胶电泳基因型片段显示ADM基因敲除小鼠基因型杂合子(+/-)为双道,按此类基因条带可以鉴别出肾上腺髓质素(ADM)基因敲除小鼠。第三部分益气化瘀解毒中药对野生型和ADM基因敲除型肾间质纤维化小鼠肾脏组织形态学、醛固酮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野生型(WT)及ADM基因敲除型(AMKO)小鼠全部采取随机分组,WT型小鼠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WT-Sham group)、模型组(WT-UUO group)、依普利酮组(WT-UUOE group)及中药治疗组(WT-UUOZ group)四组;AMKO型小鼠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MKO-Sham group)、模型组(AMKO-UUO group)、依普利酮组(AMKO-UUOE group)及中药治疗组(AMKO-UUOZ group)四组。以上各组仅假手术组采用切开并游离左侧输尿管但不结扎的方法,其余的各组则施以左侧输尿管结扎术。两中药治疗组给予益气化瘀解毒中药汤剂(黄芪20g、丹参20g、醋鳖甲、僵蚕、乌梢蛇、地龙、赤芍、黄芩、金银花、蒲公英、大黄各10g,以上药物按照成人一日剂量50kg体重一日用量折算)6.5g/kg·d以口灌服;两个依普利酮治疗组则采用依普利酮混匀于饲料后按照100mg/kg·d剂量进食。两假手术组和两模型组通过经口灌服与中药治疗组中药汤剂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观察实验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给药持续10天。在实验结束时,采用小鼠眼球摘除取血,在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清后,分别测定小鼠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醛固酮(Ald);摘取左侧肾脏,进行肾脏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中PCNA的表达。以上数据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分析。差异水平以0.05和0.01做为检验标准。结果:1实验小鼠一般情况观察结果实验过程中,两假手术组小鼠饮食饮水情况与其余各组无明显异常,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实验结束时,摘取各组小鼠左侧肾脏,观察显示两假手术组小鼠肾脏形态颜色均与正常小鼠一致,两模型组可见肾脏体积明显增大伴有积水,颜色由正常的鲜红色变为黄色,甚则暗褐色:两依普利酮组和中药组肾脏体积也有增大,但较模型组相对较小,积水量少,颜色呈现暗红色。2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HE染色显示,两型小鼠的假手术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异常。WT和AMKO两型小鼠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肿,变性坏死以及缺失,有的萎缩程度较甚,在肾间质区可观察到有大量的炎性细胞的浸润,ADM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组尤甚。两型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及中药治疗组的病理损伤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减轻,同时可见基因敲除小鼠损伤重于野生小鼠。Masson染色结果可见,WT小鼠与AMKO小鼠的假手术组肾脏结构基本正常,仅有少量胶原成分出现于肾间质,肾小管的基底膜具有较好的完整性。WT和AMKO小鼠模型组的肾脏结构被破坏,肾小管基底膜严重变薄,同时可见有部分小管呈现出扩张现象,胶原成分以条带样或灶状大量沉积于肾间质,AMKO型小鼠的损伤重于WT型小鼠。两型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及中药治疗组肾间质胶原成分的聚集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减轻的趋势。3肾功能检测结果BUN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小鼠与ADM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组与同类型小鼠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小鼠与ADM基因敲除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与同类型小鼠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小鼠中药治疗组与ADM基因敲除小鼠的中药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Scr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小鼠与ADM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组与同类型小鼠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小鼠与ADM基因敲除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与同类型小鼠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小鼠中药治疗组与ADM基因敲除小鼠的中药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4醛固酮检测结果Ald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小鼠与ADM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组与同类型小鼠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小鼠与ADM基因敲除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与同类型小鼠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小鼠依普利酮组与ADM基因敲除小鼠依普利酮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野生小鼠中药治疗组与ADM基因敲除小鼠的中药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PCNA检测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观察到极少数目的PCNA阳性细胞,而在UUO小鼠的远端肾小管其表达显着增加。与UUO小鼠相比,PCNA阳性细胞在两个依普利酮治疗组及中药组中均减少。与WT小鼠相比,阳性细胞的数目在ADM基因敲除小鼠的模型组、依普利酮处理组及中药组中明显增加。其中,野生小鼠与ADM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组与同类型小鼠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小鼠与ADM基因敲除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与同类型小鼠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小鼠依普利酮组与ADM基因敲除小鼠依普利酮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野生小鼠中药治疗组与ADM基因敲除小鼠的中药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第四部分益气化瘀解毒中药对野生型和ADM基因敲除型肾间质纤维化小鼠SGK-1、NF-кB(P65)、ERK、P-ERK及ADM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情况、模型制作及给药方法与第二部分相同,实验过程共10天。实验结束后摘取小鼠的左侧肾脏,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对各组小鼠肾脏SGK-1、NF-кB(P65)、ERK、P-ERK及ADM的表达进行检测。统计学方法同第二部分。结果:1 Western Blot检测SGK-1、NF-кB、ERK、P-ERK及ADM的表达1.1 Western Blot检测SGK-1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SGK-1蛋白表达情况,半定量结果显示,野生及ADM基因敲除两假手术组小鼠肾组织SGK-1有表达极少,两模型组表达明显高于同型小鼠的假手术组(P<0.05),AMKO模型组的表达高于WT小鼠模型组(P<0.05)。两型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相较于同型小鼠模型组降低显着(P<0.05)。WT小鼠和AMKO小鼠同种处理方法组间比较,AMKO型小鼠中药治疗组和依普利酮治疗组与WT型小鼠两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1.2 Western Blot检测NF-кB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F-кB蛋白表达情况,半定量结果显示,WT及AMKO两型假手术组小鼠肾组织NF-кB表达量极少,两型小鼠的模型组表达增强,较同型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AMKO模型组NF-кB的表达高于WT小鼠模型组(P<0.05)。两型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和两中药治疗组均低于同型小鼠的模型组(P<0.05)。WT小鼠和AMKO小鼠同种处理方法组间比较,AMKO型小鼠的中药治疗组和依普利酮治疗组与WT型小鼠的两处理组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1.3 Western Blot检测P-ERK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ERK蛋白表达情况,半定量结果显示,WT及AMKO假手术组小鼠的P-ERK表达量极少,WT和AMKO小鼠的模型组表达增强,显着高于同种类型小鼠的假手术组(P<0.05),同时可见到AMKO的模型组高于WT小鼠模型组(P<0.05)。两型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及两中药治疗组P-ERK的表达低于同类型的小鼠模型组(P<0.05)。WT型小鼠和AMKO型小鼠同种处理方法组间比较,AMKO型小鼠的中药治疗组和依普利酮治疗组与WT型小鼠两处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1.4 Western Blot检测P-ERK/ERK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RK蛋白表达情况,后将P-ERK与ERK进行比值处理,结果显示WT及AMKO小鼠P-ERK/ERK在模型组中上升,明显高于同类型小鼠的假手术组(P<0.05),同时发现AMKO小鼠模型组高于WT小鼠模型组(P<0.05)。两型小鼠依普利酮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则低于同种类型小鼠的模型组(P<0.05)。WT型小鼠和AMKO型小鼠同种处理方法组间比较,AMKO型小鼠的中药组和依普利酮组与WT型小鼠两处理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1.5 Western Blot检测ADM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DM蛋白表达情况,半定量结果显示,野生及ADM基因敲除两假手术组小鼠肾组织ADM蛋白大量表达,两模型组表达显着低于同型假手术组(均有P<0.01),同时可见ADM基因敲除模型组低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5)。野生假手术组明显高于ADM基因敲除假手术组(P<0.05),两型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高于同类型模型组(P<0.05)。WT及AMKO小鼠同型之间中药组与依普利酮组不存在差异(P均>0.05)。WT小鼠依普利酮组与AMKO小鼠依普利酮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WT小鼠中药治疗组与AMKO小鼠的中药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2免疫组化检测SGK-1、NF-кB及P-ERK的表达2.1免疫组化检测SGK-1的表达光镜观察结果显示,WT及AMKO假手术组小鼠的SGK-1基本无阳性表达,在肾小球、小管和间质部无表达;两型小鼠的模型组中SGK-1在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胞质中呈现增多的趋势,有些肾小管的上皮细胞以及周围的间质区域中SGK-1表达显着,AMKO模型组表达尤其明显。两型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及中药治疗组SGK-1表达较同型模型组明显减少。2.2免疫组化检测NF-кB的表达光镜下WT及AMKO假手术组小鼠阳性表达基本不可见,在肾小球、小管及间质部亦无表达;WT和AMKO两型小鼠的模型组中NF-кB在肾皮质的近端小管的细胞质中表达出现明显的增多,其中尤其以AMKO模型组表达较为明显。两类型小鼠的依普利酮治疗组及中药治疗组NF-кB表达较同型模型组明显减少。2.3免疫组化检测P-ERK的表达WT和AMKO假手术组小鼠P-ERK极少表达,仅存在于肾小球和小管处;WT及AMKO模型组的表达可见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髓质区表达明显增强,ADM基因敲除小鼠尤其明显;WT和AMKO的依普利酮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的表达相对于同类型小鼠的模型组显着减少。但两组中ADM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小鼠损伤更为严重。结论:1“浊毒致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机。2梗阻性肾病可激活醛固酮,诱导炎症损伤,刺激细胞增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3 ADM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益气化瘀解毒中药拮抗肾间质纤维化与调控ADM相关。
胡威[4](2016)在《肾上腺髓质素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的抗炎及抗凋亡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离纯化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2.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3.探讨肾上腺髓质素改善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1.每次取8只90天重约400g的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异氟醚麻醉后断颈处死,从阴囊中取得双侧睾丸,无菌条件下仔细去除睾丸被膜,勿损伤生精小管,放入50ml塑料杯中(每个杯子两个睾丸),胶原酶震荡消化分离后收集细胞液,用100μm尼龙滤网过滤,离心收集细胞后梯度Percoll液进一步获取高纯度的睾丸间质细胞,以台盼蓝染色法评价所得细胞活力,以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得细胞纯度。2.将睾丸间质细胞分离纯化后进行原代培养24小时,然后换成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小时,检测肾上腺髓质素在不同时间(0,6,12,18,24小时)和剂量(0, 10,50,100,300nmol/1)的影响,以确定肾上腺髓质素作用的最佳时间和剂量。将分离纯化的睾丸间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24小时,然后换成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小时后以含不同浓度肾上腺髓质素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小时,加入细菌脂多糖使其终浓度为1μg/ml,培养12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以检测肾上腺髓质素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睾丸间质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3.将睾丸间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24小时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小时,然后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细菌脂多糖组(1μg/ml的细菌脂多糖),肾上腺髓质素组(100nmol/1的肾上腺髓质素),肾上腺髓质素+细菌脂多糖组(100nmol/1的肾上腺髓质素+1μg/ml的细菌脂多糖),肾上腺髓质素+细菌脂多糖+LY294002(PI3K抑制剂)组(100nmol/1的肾上腺髓质素+1μg/ml的细菌脂多糖+10μmol/1的[Y294002)。细胞培养12小时后检测活性氧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及乳酸脱氢酶的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睾酮的浓度;检测白介素1,白介素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合酶-2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白介素1,白介素6,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浓度;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DNA片段及caspase-3活性;检测Bcl-2, Bax, caspase-3,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 polymerase, PARP)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Bcl-2, Bax, pro-caspase-3, cleavd-caspase-3, PARP, cleavd-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总Akt及磷酸化Akt的蛋白水平。结果:1.分离纯化后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活力可达95%以上,纯度可达90%以上,每次从16个睾丸中分离纯化出来的细胞数在24~32×106。2.肾上腺髓质素在浓度为100nmol/1及作用时间为12小时睾丸间质细胞的活力相对最好,在细菌脂多糖诱导后,肾上腺髓质素仍在100nmol/1的浓度时睾丸间质细胞的活力相对最好。3.肾上腺髓质素明显降低活性氧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乳酸脱氢酶的浓度,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睾酮浓度。肾上腺髓质素明显抑制白介素1,白介素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合酶-2的基因表达水平。肾上腺髓质素明显降低白介素1,白介素6,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浓度。肾上腺髓质素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百分比,DNA片段浓度,caspase-3的活性。肾上腺髓质素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但抑制Bax, caspase-3和PARP基因的表达。肾上腺髓质素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但抑制Bax, pro-caspase-3, cleavd-caspase-3, PARP, cleavd-PARP蛋白的表达。肾上腺髓质素明显抑制细菌脂多糖所导致的磷酸化Akt的降低。结论:1.成功分离纯化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2.肾上腺髓质素能改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活力,并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睾丸间质细胞的损害有保护作用。3.肾上腺髓质素改善细菌脂多糖诱导的睾丸间质细胞的炎症和凋亡,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
孙东云[5](2013)在《化瘀涤痰通路中药调控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肾衰竭在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显着增高的趋势,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结果表明肾间质纤维化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故有效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可减缓肾脏疾病的进展。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的共同病理改变,由多种因素诱导而成,细胞增殖及表型转化均参与这一过程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tubularepithelial-myofibro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TEMT)的概念由Strutz于1994年提出,并已被证实为肾间质纤维化的核心病理改变,其标志物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EMT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单一途径阻断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故寻找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多途径抑制TEMT的药物对减缓其进展有重要作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已证实该物质分布于体内多个重要脏器及组织中,肾脏是ADM表达及分布较多的器官之一。ADM具有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Ⅱ,AngⅡ)、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理作用,可以拮抗多种脏器纤维化。TEMT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发生机制是转化生长因子-β的诱导作用,故推论ADM可通过调控TGF-β、抑制TEMT从而减轻肾脏损伤,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ADM尚未用于临床,中药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是否与其相关?前期实验研究已证实化瘀涤痰通络中药——肾络通能通过抑制TGF-β1拮抗TEMT的进展,是否通过调控ADM而发挥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研究采用ADM基因部分敲除小鼠(+/-),以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方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以醛固酮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为对照药物,观察肾络通对野生及ADM基因敲除小鼠肾组织中α-SMA、TGF-β1、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Ⅲ,Col Ⅲ)及ADM表达的影响,探讨化瘀涤痰通络中药抑制TEMT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其与ADM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对ADM基因敲除肾间质纤维化小鼠肾功能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野生及ADM基因敲除小鼠各20只均随机分为四组,即野生小鼠分为假手术组(WT-Sham group)、模型组(WT-UUO group)、依普利酮组(WT-UUOE group)及中药组(WT-UUOS group)四组;基因敲除小鼠同样分为假手术组(AMKO-Sham group)、模型组(AMKO-UUOgroup)、依普利酮组(AMKO-UUOE group)及中药组(AMKO-UUOSgroup)四组。除假手术组游离左侧输尿管但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中药组给予化瘀涤痰通络中药肾络通27.6g/(kg.d)经口灌服;依普利酮组给予依普利酮混匀于饲料中按100mg/(kg.d)剂量食入。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经口灌服与中药汤剂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一般情况,给药10天。于实验结束时,称重,断头取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摘取左侧肾脏并称重,计算各组肾重/体重比值,进行肾脏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SPSS16.0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着性差异水平以0.05和0.01为标准。结果:1实验小鼠肾重/体重比值测定结果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显着高于相应的假手术组(P均<0.0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Table1-1)2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HE染色显示,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中,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可见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部分坏死、脱落,炎性细胞在肾间质区广泛浸润。Masson染色显示,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中,假手术组肾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小管基底膜完整,肾间质可见少量胶原成分。模型组肾组织间质胶原成分沉积显着增多,并呈条带状或灶状分布,且基因敲除小鼠重于野生小鼠。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间质胶原成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其中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小鼠损伤为重。3肾功能检测结果Scr及BUN测定结果显示,野生及基因敲除中各组小鼠的Scr及BUN值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二部分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对ADM基因敲除肾间质纤维化小鼠α-SMA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模型复制、给药方法同第一部分,共10天。实验结束时留取肾脏,采用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α-SMAmRNA及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1肾组织α-SMA mRAN检测结果采用RT-PCR测定α-SMA 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野生及基因敲除中的假手术组小鼠呈弱表达,模型组表达较相应的假手术组显着增强(P<0.01;P<0.01),且基因敲除模型组显着高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5)。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表达下调(P<0.01;P<0.01)。2肾组织α-SMA蛋白检测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中的假手术组肾组织α-SMA蛋白表达较弱,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强,显着高于相应的假手术组(P<0.01;P<0.01),且基因敲除模型组显着高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5)。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模型组(P<0.01;P<0.01),中药组与依普利酮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3肾组织α-SMA免疫组化检测光镜下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的假手术组仅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未见表达;模型组中α-SMA表达明显增多,多见于皮髓交界及皮质区的小管间质部分。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组表达尤其明显。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α-SM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但基因敲除小鼠表达较野生小鼠更为明显。第三部分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对ADM基因敲除肾间质纤维化小鼠TGF-β1、Col III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模型复制、给药方法同第一部分,共10天。实验结束时留取肾脏,采用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TGF-β1、Col Ⅲ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测定肾脏胶原组织表达。统计学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1肾组织TGF-β1、Col Ⅲ mRNA检测1.1TGF-β1mRNA RT-PCR测定结果显示,野生及基因敲除中的假手术组小鼠呈弱表达,模型组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1),基因敲除模型组表达更为明显,显着高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5);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5)。1.2Col Ⅲ mRNART-PCR测定结果显示,野生及基因敲除中小鼠的假手术组呈极弱表达,模型组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1),基因敲除模型组显着高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1);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明显低于相应模型组小鼠(P<0.01; P<0.01)。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之间比较,基因敲除小鼠中药组及依普利酮组表达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同组小鼠(P<0.05;P<0.05)。2肾组织中TGF-β1及Col Ⅲ蛋白检测2.1TGF-β1Western Blot测定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假手术组TGF-β1蛋白少量表达,模型组表达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1),基因敲除模型组表达显着高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1)。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模型组(P<0.01;P<0.01)。2.2Col Ⅲ 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假手术组少量表达,模型组显着高于相应的假手术组(P<0.01;P<0.01),基因敲除模型组显着高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1)。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明显低于相应模型组(P<0.05;P<0.01)。野生及基因敲除两型之间比较,基因敲除小鼠中药组与依普利酮组均明显高于野生型的同组小鼠(P<0.05;P<0.05)。3肾组织TGF-β1及Col Ⅲ免疫组化检测3.1TGF-β1免疫组化检测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的假手术组肾脏TGF-β1呈弱表达,可见于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组TGF-β1表达明显增强,其中基因敲除小鼠尤其显着;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但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小鼠表达明显。3.2Col Ⅲ免疫组化检测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的假手术组肾脏可见少量表达,可见于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模型组Col Ⅲ表达明显增多,以间质最为明显,其中基因敲除小鼠甚于野生小鼠;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表达较相应模型组明显减少,但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小鼠表达明显。4肾脏胶原组织天狼猩红染色测定假手术组肾间质可见胶原组织表达于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间无明显差异;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主要见于肾小管间质,皮质及髓质表达均明显增强,ADM基因敲除小鼠表达尤为显着;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表达较相应模型组明显减弱,但两组中ADM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小鼠表达明显。第四部分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小鼠ADM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模型复制、给药方法同第一部分,共10天。实验结束时留取肾脏,采用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ADM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1肾组织ADM mRNA检测野生及基因敲除小鼠中假手术组均有表达,但基因敲除小鼠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小鼠(P<0.01)。模型组显着低于相应假手术组(P<0.01;P<0.01),其中基因敲除模型组明显低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1)。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ADM表达明显高于相应模型组(P均<0.05)。2肾组织ADM蛋白检测野生小鼠假手术组ADM表达明显,基因敲除型假手术组表达减弱,与野生型有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ADM表达显着低于相应假手术组(P<0.01;P<0.01),基因敲除模型组明显低于野生小鼠模型组(P<0.01)。依普利酮组及中药组ADM表达明显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P<0.05)。3肾组织ADM免疫组化检测野生小鼠假手术组ADM表达较为广泛,在皮质及髓质均有表达,且以髓质表达为明显,基因敲除小鼠假手术组表达较野生小鼠假手术组明显减弱;两模型组ADM表达明显减少,髓质部减少更为明显,且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小鼠表达显着减少,在髓质部几无表达;依普利酮及中药组ADM表达较相应模型组增多,其中野生小鼠表达较基因敲除小鼠为多。结论:1结扎单侧输尿管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肾间质胶原成分显着增多,其中ADM基因敲除UUO小鼠较野生小鼠更为明显。依普利酮及中药可抑制胶原沉积,抑制作用对野生小鼠更为显着。2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小鼠肾脏TEMT标志物α-SM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其中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小鼠为甚;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及依普利酮可下调α-SMA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3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可下调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小鼠肾组织中TGF-β1、Col Ⅲm 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ECM沉积。4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小鼠肾脏ADM表达较假手术组显着降低,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可上调其表达,对野生小鼠ADM的上调作用显着强于基因敲除小鼠。5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可上调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小鼠的ADM表达,下调TGF-β1水平,抑制TEMT,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这可能是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之一。
毛敏,周芸[6](2012)在《中介素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中介素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活性多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多器官和组织生理及病理状态的调节。我们就其在各个器官抗纤维化方面的调节作用进行概述。
胡威,张孝斌[7](2012)在《肾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患者在卡托普利抗高血压及介入支架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66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按1999年WHO/ISH第4次修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1、2、3级,36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了卡托普利治疗,其中27例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9例3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降至2级,经接受介入支架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另30例接受了介入支架治疗,治疗后血压均降至正常,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及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ADM浓度。结果肾动脉狭窄患者血浆ADM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血压级别的升高,血浆ADM浓度也随之明显升高,在卡托普利及介入支架治疗后,血压及血浆ADM浓度明显下降。结论肾动脉狭窄患者血浆ADM浓度明显升高,ADM在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且在卡托普利抗高血压及介入支架治疗后血压及ADM浓度明显下降,说明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及ADM对血压的调节和肾功能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吴思亮[8](2010)在《心衰患者血清脑钠肽、肾上腺髓质素与血沉、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探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目前炎症参与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进程目前已经得到证实,然而在此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心衰的抗炎治疗,却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反思,是否存在新的抗炎靶点?2009年,‘T.Gombos第一次发现心衰患者内皮素-1、肾上腺髓质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C反应蛋白有相关性,从而认为炎症机制和血管活性肽对血管的调节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炎症因子和血管活性肽之间的结合点,可能能作为心衰治疗的新的靶点。然而,血管活性肽家族阵容庞大,T.Gombos仅仅选择了内皮素-1、肾上腺髓质素作为研究,不能说明血管活性肽与炎症相关的普遍性,我们需要对其他的血管活性肽和其他的炎症标志物做更进一步,更多的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心衰患者的肾上腺髓质素、脑钠肽与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的改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12月到2009年12月湘雅附二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按照N Y H 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肾上腺髓质素、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及血沉的高低。结果1心功能Ⅰ-Ⅱ级组与心功能Ⅲ-Ⅳ级组两组患者血清ADM、ESR、Hs-CRP、NT-Pr o-BNP的浓度存在显着差异性,心功能Ⅲ-Ⅳ级组ADM、ESR、s-CRP、Pr o-BNP的浓度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值分别是0.000,0.042,0.001,0.000)。2ADM与NT-pro-BNP呈正相关,ESR与CRP呈正相关。3ADM与ESR呈正相关;NT-Pro-BNP与ESR呈正相关;ADM与CRP呈正相关;NT-pro-BNP与CRP呈正相关。3对ADM与NT-pro-BNP做多元线性回归,在调整了射血分数等混杂因素后,ADM与NT-pro-BNP仍然与血沉正相关。结论:1心衰时炎症因子被激活,随着心功能恶化的程度增加,c反映蛋白升高,血沉增高。2心衰时血管活性肽代偿性增加,随着心功能恶化的程度增加,脑钠肽、肾上腺髓质素的浓度升高。3心衰患者血管活性肽ADM与NT-pro-BNP可能与心衰炎症相关。
韩琳,陈志强,范焕芳,许庆友,彭云松[9](2007)在《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复制大鼠肾梗阻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鳖甲煎丸组与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观察梗阻侧肾脏肾上腺髓质素(ADM)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并测定其在肾组织中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肾脏中肾上腺髓质素组织蛋白含量、蛋白表达以及mRNA的基因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鳖甲煎丸组、缬沙坦组的含量及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鳖甲煎丸能够明显上调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ADM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韩琳[10](2007)在《肾上腺髓质素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及鳖甲煎丸对其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肾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TIF)是各种原因所致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特征。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表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损伤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严重程度较肾小球病变更为密切。所以寻找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在不同途径和阶段拮抗肾间质纤维化形成,无毒或低毒的安全药物对肾脏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意义。研究表明肾脏小管间质疾病与细胞增殖有关,细胞增殖在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诱导了严重的小管间质损害,在疾病过程中表现为小管间质细胞增生,间质单核细胞浸润并伴有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和间质肌成纤维(myofibroblast, MyoF)增生。细胞的过度增殖与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AngII)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有关并可被其受体拮抗剂阻断。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个重要脏器和多种组织,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排钠利尿,在心肾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有研究表明ADM具有抑制TGF-β1刺激胶原合成和分泌从而起到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中医药在肾脏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活血化瘀中药能抑制血管紧张素II、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沉积,起到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其它血管活性肽的参与是否有关尚不清楚,为了证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adrenomedullin knockout, AMKO)小鼠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在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缺失状态下细胞增殖的变化,观察与野生小鼠的区别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II receptor blocker, AT1RB)的治疗作用。并给予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鳖甲煎丸(Biejiajian pill, BJJW)进行干预治疗,观察肾上腺髓质素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及鳖甲煎丸对其表达的影响,来探讨鳖甲煎丸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的作用机理。第一部分细胞增殖在肾间质纤维化野生小鼠肾脏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E57BL/6J KWL纯系雌性小鼠(WT),体重16-22g,8周龄,适应性喂养一周,测尿蛋白、尿红细胞为阴性者用于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WT-Sham)、模型组(WT-UUO)、缬沙坦组(WT-UUOV)三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动物结扎左侧输尿管,术前一天分别灌入生理盐水和药物,于手术后第六天全部小鼠经麻醉后摘取左侧肾脏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行HE及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CNA、TGF-β1、Col III的蛋白及TGF-β1基因水平的表达。TGF-β1、PCNA、Col III、β-actin相对含量用相同PCR反应中光带的强度来衡量mRNA在各种基因应答中的表达。结果1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小鼠肾组织切片未见异常。模型组肾组织切片肾脏皮质和髓质间隙增宽,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远曲小管扩张,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及细胞管型形成。缬沙坦治疗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仍然严重,但优于模型组。Masson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小鼠肾脏无异常;模型组小管扩张,小管基底膜变薄,并出现了小管萎缩,间质胶原成分明显增多;缬沙坦治疗组胶原成分增多但较模型组轻。2 PCNA、Col III、TGF-β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CNA:假手术组小鼠肾组织中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小鼠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治疗组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p﹤0.001)。III型胶原:假手术组肾组织中仅有微量III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在小管间质区III型胶原沉积增多(p﹤0.05);缬沙坦组有III型胶原的沉积但较UUO组轻,与UUO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TGF-β1:假手术组肾组织中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呈弱阳性表达,其余各组表达显着增强,其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着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01)。3 PCNA、Col III、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3.1 PCNA、Col III、TGF-β1mRNA的表达UUO组RT-PCR半定量光密度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p﹤0.05,p﹤0.001),缬沙坦组与UU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p﹤0.05,p﹤0.05)。3.2 TGF-β1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GF-β1mRNA在假手术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呈弱阳性表达,UUO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尤其在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表达明显,缬沙坦治疗组表达增强但弱于UUO组(p﹤0.05)。第二部分肾上腺髓质素在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肾脏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AMKO),雌性,体重16-22g,喂养8周(东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这些小鼠均是在实验室通过基因定位发生了ADM基因缺失的后代。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KO-Sham)、模型组(AMKO-UUO)、缬沙坦组(AMKO-UUOV),每组5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动物结扎左侧输尿管,术前一天分别灌入生理盐水和药物,于手术后第六天全部小鼠经麻醉后摘取左侧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TGFβ1、Col III蛋白表达及分别用组织原位杂交、RT-PCR方法检测TGFβ1和PCNA、TGFβ1、Col III在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肾脏病理学观察结果HE染色显示: AMKO假手术组小鼠肾脏组织切片表现未见异常,UUO组表现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远曲小管扩张,上皮细胞缺失、坏死及细胞管型形成。缬沙坦治疗组略轻于UUO组。Masson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小鼠肾脏无异常;UUO组肾组织切片表现为小管扩张,小管基底膜变薄,并出现了小管萎缩,间质胶原成分明显增多;缬沙坦治疗组胶原成分增多但较UUO组为轻。与WT小鼠相比, AMKO各组小鼠胶原成分明显增多,经缬沙坦治疗有所改善。2 PCNA、ColIII、TGF-β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C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AMKO-Sham)小鼠中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表达,但与野生小鼠假手术组(WT-Sham)比较数量增加;AMKO-UUO组小鼠PCNA阳性细胞数与AMKO-Sham相比显着增多(p﹤0.001);经缬沙坦治疗后,PCNA阳性细胞的数量较AMKO-UUO组明显减少(p﹤0.001)。与WT-UUO、WT-UUOV组小鼠相比AMKO-UUO、AMKO-UUOV组小鼠PCNA阳性细胞数增多。III型胶原:AMKO-Sham组小鼠中无表达,模型组(AMKO-UUO)小鼠在小管间质区III型胶原沉积增多(p﹤0.001),基因敲除小鼠UUO组比野生小鼠UUO组III型胶原的表达明显,通过缬沙坦治疗,AMKO-UUOV组的III型胶原沉积较AMKO-UUO组减轻(p﹤0.001)。TGF-β1:结果显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呈弱阳性表达,其余各组表达显着增强,其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缬沙坦组TGF-β1的表达较模型组弱(p﹤0.01),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各组表达与野生小鼠相比均增强。3 PCNA、Col III、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3.1 PCNA、Col III、TGF-β1mRNA的RT-PCR半定量光密度测定结果显示:UUO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5,p﹤0.05),缬沙坦组与UU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p﹤0.05,p﹤0.05)。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各组表达与野生小鼠相比均增强。2.2 TGF-β1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GF-β1mRNA在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呈弱阳性表达,UUO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尤其在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表达明显,缬沙坦治疗组表达增强但弱于UUO组(p﹤0.05)。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TGF-β1mRNA表达与野生小鼠相比增强。第三部分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雌性,体重180±10g。适应性喂养一周,测尿蛋白、尿红细胞为阴性者用于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UUO)、鳖甲煎丸组(UUOB)、缬沙坦组(UUOV),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动物结扎左侧输尿管并在术前一天灌胃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灌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共给药14天。于实验第14天全部杀检,实验结束时,断头取血,分离血清;采用苦味酸法、二乙酰—肟法,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取左侧肾脏称重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取部分肾组织置于70%的乙醇中固定,并送流式细胞检测,测定PCNA阳性细胞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PCNA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肾重/体重、血肌酐、尿素氮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手术后体重增长缓慢,毛色差。实验结束时,左侧肾脏体积增大,肾重/体重模型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01),缬沙坦组及鳖甲煎丸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p﹤0.05),其中缬沙坦组较鳖甲煎丸组略低,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肌酐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缬沙坦组、鳖甲煎丸组血肌酐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01,p﹤0.001﹚,其中鳖甲煎丸组的血肌酐低于缬沙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缬沙坦组、鳖甲煎丸组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p﹤0.01﹚,其中鳖甲煎丸组尿素氮低于缬沙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HE及天狼猩红偏振光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部分萎缩、管腔闭塞或扩张,肾小球数目明显减少,面积缩小。肾小囊粘连或扩张,小囊周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各治疗组间质可见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轻度扩张,部分肾小球轻度萎缩,小囊扩张,肾小球数量无明显改变。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加重(P﹤0.001);缬沙坦组、鳖甲煎丸组与模型组比较,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明显减少(P﹤0.001,P﹤0.001),提示鳖甲煎丸及缬沙坦均有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中,鳖甲煎丸组略优于缬沙坦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3 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中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表达; UUO组大鼠PCNA阳性细胞数表达较假手术组显着增多(p﹤0.001),鳖甲煎丸、缬沙坦治疗组较UUO组PCNA表达明显减少(p﹤0.001 ,p﹤0.001),鳖甲煎丸少于缬沙坦组,但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 PCNA mRNA的RT-PCR半定量光密度测定结果结果显示:PCNA mRNA的表达UUO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与UU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p﹤0.01),其中鳖甲煎丸组低于缬沙坦组,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鳖甲煎丸对UUO大鼠肾脏PCNA阳性细胞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5.1各组大鼠PCNA细胞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着升高(p﹤0.001),而鳖甲煎丸组和缬沙坦组PCNA的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5﹚,鳖甲煎丸组PCNA的蛋白表达量略低于缬沙坦组,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均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5.2各组大鼠PCNA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增殖比值的改变5.2.1 PCNA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显示:PCNA细胞凋亡率在假手术组最低,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而鳖甲煎丸组和缬沙坦组PCNA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5),其中鳖甲煎丸组PCNA的细胞凋亡率略低于缬沙坦组,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2.2 PCNA阳性细胞凋亡/增殖的比值的改变结果显示: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大鼠PCNA凋亡/增殖的比值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着降低( p﹤0.01),鳖甲煎丸组、缬沙坦组较模型组显着升高( p﹤0.05, p﹤0.05),两治疗组比较鳖甲煎丸组略高于缬沙坦组,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均有促进PCNA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作用。5.3各组大鼠PCNA细胞周期的改变5.3.1 PCNA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比较结果结果显示:PCNA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在假手术组最低,其它各组都较假手术组升高,其中模型组最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经鳖甲煎丸、缬沙坦治疗后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5),其中鳖甲煎丸组高于缬沙坦组,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3.2 PCNA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比较结果结果显示:PCNA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在假手术组最高,其它各组都较假手术组降低,其中模型组最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经鳖甲煎丸、缬沙坦治疗后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p﹤0.01),其中鳖甲煎丸组低于缬沙坦组,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3.3 PCNA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各组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相比变化不明显,各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总之,以上结果提示鳖甲煎丸、缬沙坦组两种药物可抑制PCNA细胞有丝分裂,使大量PCNA细胞阻滞在G0/G1期,阻止其由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了细胞增殖。第四部分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脏TGF-β1、Col III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给药方法,标本处理同第三部分,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鳖甲煎丸对TGF-β1、Col III在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1 TGF-β1、Col III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1 ColⅢ的蛋白表达、分布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ColⅢ主要表达于肾间质。假手术组大鼠肾间质ColⅢ呈弱阳性表达,其余各组表达显着增强,为条索状或成片块状。其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ColⅢ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显着性升高(p﹤0.001,p﹤0.001);缬沙坦组、鳖甲煎组与模型组相比,ColⅢ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显着性下降(p﹤0.001,p﹤0.001 ;p﹤0.001,p﹤0.001),提示鳖甲煎、缬沙坦均可抑制梗阻侧肾组织中ColⅢ的蛋白表达,其中,鳖甲煎组优于缬沙坦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p﹥0.05)。1.2 TGF-β1的蛋白表达、分布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TGF-β1蛋白的表达均为弱阳性;其余各组表达显着增强,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及肾小球内。其中,模型组较假手术组TGF-β1表达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呈显着性升高(P﹤0.001,P﹤0.001);缬沙坦组、鳖甲煎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显着性下降(P﹤0.001,P﹤0.001;P﹤0.001,P﹤0.001),提示鳖甲煎丸、缬沙坦均可抑制梗阻侧肾组织中TGF-β1的蛋白表达。其中,鳖甲煎组优于缬沙坦组,但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p﹥0.05)。2 Col III、TGF-β1mRNA的RT-PCR半定量光密度测定结果2.1 Col III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UUO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与UU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鳖甲煎组低于缬沙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UUO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与UU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缬沙坦组低于鳖甲煎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鳖甲煎丸、缬沙坦能下调Col III、TGF-β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第五部分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脏肾上腺髓质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给药方法,同第三部分。留取部分新鲜肾组织匀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组织中ADM的蛋白含量,其余标本处理方法同第三部分,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ADM在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观察鳖甲煎丸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1肾组织肾上腺髓质素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含量高于模型组(p﹤0.001),鳖甲煎丸组、缬沙坦组的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01,p﹤0.05﹚,鳖甲煎丸组肾上腺髓质素的含量高于缬沙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组织肾上腺髓质素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肾上腺髓质素在假手术组表达较为广泛,在皮质及髓质均有表达且以髓质表达为明显,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UUO组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弱,在髓质肾小管上皮细胞无阳性表达,仅在皮质部分区域有微弱表达,其阳性表达面积、积分光密度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p﹤0.001﹚;鳖甲煎丸组、缬沙坦组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较UUO组明显增强,在皮质及髓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广泛表达,肾小球有微量表达,其阳性表达面积、积分光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p﹤0.001;p﹤0.001,p﹤0.001﹚,其中,鳖甲煎丸组的表达强于缬沙坦组,但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p﹥0.05)。提示鳖甲煎丸、缬沙坦能上调肾组织肾上腺髓质素的蛋白表达。3 ADM mRNA的表达、分布及半定量分析结果3.1组织原位杂交ADM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呈弱表达,但远曲小管稍明显。UUO组表达明显减弱,仅见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其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呈显着性降低(p﹤0.001,p﹤0.001﹚。鳖甲煎丸组、缬沙坦组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与模型组相比均呈显着性升高(p﹤0.001,p﹤0.001;p﹤0.001,p﹤0.001﹚,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由于单侧输尿管结扎因素大量脱落而减弱,但近曲小管表达明显增强。鳖甲煎丸组优于缬沙坦组,但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p﹥0.05)。3.2 ADM mRNA的RT-PCR半定量光密度测定结果结果显示: ADM mRNA的表达在假手术组最强,UUO组的ADM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弱(p﹤0.001),鳖甲煎组、缬沙坦组ADM mRNA的表达较UUO组明显增强(p﹤0.05,p﹤0.05)。鳖甲煎丸组优于缬沙坦组,但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鳖甲煎丸、缬沙坦能上调ADM的mRNA的表达。结论本实验采用野生小鼠、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和SD大鼠成功复制了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给与鳖甲煎丸进行治疗并设立缬沙坦对照组,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增殖细胞核抗原可反映间质纤维化进程中细胞的增殖程度,在UUO模型中,其表达明显增强。TGF-β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III型胶原的表达在模型组亦增强,加重了间质纤维化的程度。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及抑制TGF-β1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损害,减少病变肾组织ECM成分的积聚,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3采用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在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缺失状态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肾上腺髓质素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下调PCNA的表达。4 ADM基因缺失小鼠较野生小鼠纤维化程度更明显,可被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部分抑制,说明ADM与缬沙坦的作用有一定交叉,这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过度表达而实现的。5 ADM通过抑制诱导TGF-β1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积聚减轻纤维化程度,同时ADM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而抑制细胞增殖表现出对肾脏的保护作用。6鳖甲煎丸可以增加肾组织中的ADM的含量,上调ADM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并抑制TGF-β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减少胶原的合成,起到防治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7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提示鳖甲煎丸和缬沙坦诱导PCNA细胞凋亡,可使大量PCNA阻滞在G0/G1期,阻止其由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二、肾上腺髓质素与肾脏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上腺髓质素与肾脏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通络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纤维化及肾上腺髓质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药物 |
1.1.3 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分组与模型制备 |
1.2.2 给药方法 |
1.2.3 指标检测与方法 |
1.2.3.1 肾组织病理学检测 |
1.2.3.2 各组大鼠血清ADM、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检测 |
1.2.3.3 各组大鼠肾组织ADM水平检测 |
1.2.3.4 各组大鼠肾组织E-cadherin表达检测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比较 |
2.2 各组大鼠血清ADM、PCⅢ水平表达比较 |
2.3 各组大鼠肾脏E-cadherin、ADM水平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2)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调控SGK-1表达抑制醛固酮诱导HK2细胞自噬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上腺髓质素拮抗醛固酮炎症损伤的机制及中医药调控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肾间质纤维化的“浊毒致瘀”病机学说及益气化瘀解毒中药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肾间质纤维化的“浊毒致瘀”病机学说的提出及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的保护作用 |
肾间质纤维化中医病机的探讨 |
(附篇)基于“浊毒致瘀”病机学说探讨益气化瘀解毒中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的临床观察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的繁殖与鉴定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益气化瘀解毒中药对野生型和ADM基因敲除型肾间质纤维化小鼠肾脏组织形态学、醛固酮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益气化瘀解毒中药对野生型和ADM基因敲除型肾间质纤维化小鼠SGK-1、NF-кB(P65)、ERK、P-ERK及ADM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肾间质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肾上腺髓质素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的抗炎及抗凋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1.实验动物、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肾上腺髓质素对睾丸间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
1.实验动物、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部分 肾上腺髓质素保护睾丸间质细胞的分子机制 |
1.实验动物、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化瘀涤痰通路中药调控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对 ADM 基因敲除肾间质纤维化小鼠肾功能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对 ADM 基因敲除肾间质纤维化小鼠α-SMA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对 ADM 基因敲除肾间质纤维化小鼠 TGF-β1及 Col Ⅲ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化瘀涤痰通络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小鼠 ADM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肾上腺髓质素与肾脏疾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肾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对照组 (A组) |
1.1.2 RAS组 |
1.2 方法 |
1.2.1 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
1.2.2 ADM的测定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照组 (A组) 与RAS组血清ADM的比较 |
2.2 B组和E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
2.3 D组卡托普利及介入治疗前后血清ADM的比较见表2 |
2.4 C组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DM的比较 |
2.5 E组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DM的比较 |
3 讨论 |
(8)心衰患者血清脑钠肽、肾上腺髓质素与血沉、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2.3 标本处理以及ADM NT-pro-BNP hs-CRP和ESR的测定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间ADM、NT-pro-BNP、ESR、Hs-CRP的比较 |
3.3 两组间EF、LA、LV、RA、RV的比较 |
3.4 ESR、Hs-CRP的相关性分析 |
3.5 ADM、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
3.6 NT Pro-BNP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
3.7 NT-pro-BNP与ESR的相关性分析 |
3.8 ADM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
3.9 ADM与ESR的相关性分析 |
3.10 ADM、NT-Pro-BNP与多元逐步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心衰患者ADM、NT-pro-BNP、ESR、Hs-CR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
4.2 心衰患者ADM、NT-pro-BNP的相关性 |
4.3 心衰患者ESR与Hs-CRP的相关性 |
4.4 心衰患者ADM、NT-pro-BNP与ESR、Hs-CRP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9)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
2.2 肾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含量的测定 |
2.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2.4 原位杂交方法 |
2.5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肾组织肾上腺髓质素蛋白含量 |
3.2 肾上腺髓质素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
3.3 肾上腺髓质素原位杂交结果 |
3.4 肾上腺髓质素mRNA半定量RT-PCR结果 |
4 讨论 |
(10)肾上腺髓质素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及鳖甲煎丸对其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肾上腺髓质素素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及鳖甲煎丸对其表达的影响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细胞增殖在肾间质纤维化野生小鼠肾脏中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肾上腺髓质素在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小鼠肾脏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细胞增殖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脏TGF-β_1 、Col III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肾脏肾上腺髓质素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肾上腺髓质素与肾脏疾病 |
综述二 肾间质纤维化及其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肾上腺髓质素与肾脏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通络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纤维化及肾上腺髓质素表达的影响[J]. 李冰,韩琳,韩佳丽,高誉珊,沈一凡,秦建国. 世界中医药, 2021
- [2]益气活血解毒中药调控SGK-1表达抑制醛固酮诱导HK2细胞自噬的研究[D]. 郝娟.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3]肾间质纤维化的“浊毒致瘀”病机学说及益气化瘀解毒中药保护作用的研究[D]. 王淼.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8)
- [4]肾上腺髓质素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的抗炎及抗凋亡机制研究[D]. 胡威. 武汉大学, 2016(06)
- [5]化瘀涤痰通路中药调控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D]. 孙东云.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0)
- [6]中介素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 毛敏,周芸.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12(05)
- [7]肾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J]. 胡威,张孝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17)
- [8]心衰患者血清脑钠肽、肾上腺髓质素与血沉、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探讨[D]. 吴思亮. 中南大学, 2010(02)
- [9]鳖甲煎丸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 韩琳,陈志强,范焕芳,许庆友,彭云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4)
- [10]肾上腺髓质素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及鳖甲煎丸对其表达的影响[D]. 韩琳. 河北医科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