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clin D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扩增和过表达及其与c-erbB-2的关系

Cyclin D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扩增和过表达及其与c-erbB-2的关系

一、乳腺癌中细胞周期素D1基因扩增和过表达及其与c-erbB-2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英[1](2020)在《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p57KIP2、p53、C-erbB-2三种蛋白在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E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判断EC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存档的100例EC组织作为实验组,60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各30例)为对照组,运用Envision法,分别检测p57KIP2、p53、C-erbB-2三种蛋白在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三者在EC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年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p57KIP2、p53、C-erbB-2蛋白在EC组织和增生期、分泌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57KIP2蛋白在E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0%)低于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3%),高于在增生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在增生期、分泌期与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三组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生期与分泌期、增生期与EC、分泌期与EC组织中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53蛋白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9%)最高,在分泌期组织中不表达,在增生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3%);C-erbB-2蛋白在E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0%)最高,在增生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7%),在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最低;p53蛋白和C-erbB-2蛋白在增生期、分泌期与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三组总体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仅在EC与增生期、EC与分泌期表达之间比较有意义(P≤0.017)。2、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在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EC组织中,p57KIP2蛋白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组织学Ⅰ级中表达最高,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仅在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之间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7)。p53、C-erbB-2蛋白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在组织学Ⅰ级中表达最低,在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p53和C-erbB-2蛋白均仅在Ⅰ级和Ⅱ级、Ⅰ级和Ⅲ级之间的表达比较有意义(P≤0.017)。随着癌组织由浅肌层往深肌层浸润,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p53、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0.05)。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由早期向晚期进展,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三者阳性表达率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大小无关(P>0.05)。3、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在EC组织中,p53蛋白、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p57KIP2、p53蛋白,p57KIP2、C-erbB-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EC组织中,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而p57KIP2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调控失衡可能与女性激素周期性调控有关。2、在EC组织中,随着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p57KIP2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C-erbB-2蛋白的表达则逐渐增加;p53蛋白随着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其表达逐渐增加。p57KIP2蛋白的低表达,p53、C-erbB-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着EC患者有更差的预后。3、在EC组织中,p53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4、联合检测EC患者肿瘤组织中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指导临床评估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较为积极的指导意义。

黄慧[2](2020)在《PAK4通过磷酸化LASP1促进人食管鳞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根据中国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食管癌排名第六位;而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食管癌排名第四位。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河南省林州也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域之一。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主要分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而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食管鳞癌。食管癌病因较为复杂,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五年生存率仅有15%-20%,同时也缺少早期诊断与治疗食管癌的特异性标志物。食管癌的转移方式包括直接播散与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血行转移,食管鳞癌以局部浸润最为常见,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许多食管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肿瘤的转移,而肿瘤转移引发的并发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靶点,对食管癌的临床防治,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PAK4是p21激活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PAKs)成员之一,最初被确认为是Cdc42调节细胞骨架重组的效应子。目前研究发现PAK4参与了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如细胞骨架重排、细胞迁移、细胞凋亡与增殖等。在PAK家族中,PAK4与人类肿瘤联系最为紧密,研究表明,PAK4在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均是高表达的。在课题组的前期实验中,我们发现相较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上皮细胞,PAK4在食管麟癌组织以及大多数食管鳞癌细胞中是高表达的,通过体外细胞表型实验以及体内细胞移植瘤和体内转移实验发现PAK4可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加快食管鳞癌的进展。同时,通过pull down实验及对其结果进行质谱分析,我们发现了 LASP1可能是PAK4促进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靶点。LASP1是最早在人类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发现的LIM和SH3结构域蛋白1,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细胞结构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LASP1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调控等生物过程。研究发现,LASP1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促进癌症转移,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我们前期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PAK4与LASP1可以相互结合,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PAK4与LASP1在食管鳞癌细胞中共定位,但LASP1是否为PAK4下游分子以及PAK4调控LASP1的具体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细胞rescue实验观察敲低LASP1对PAK4信号通路的影响以确定LASP1是否为PAK4的下游分子。通过体外激酶实验研究PAK4是否可以磷酸化LASP1,并确定磷酸化位点。通过将突变的LASP1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过表达,通过体内外实验来探究磷酸化LASP1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最后,在过表达突变LASP1的食管鳞癌细胞中观察EMT信号通路的改变情况、磷酸化的LASP1对Snail转录水平以及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PAK4通过磷酸化LASP1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PAK4与p-LASP1(S198)可能成为临床食管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1.研究PAK4与LASP1上下游关系(1)细胞rescue实验:在已过表达PAK4的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中敲低LASP1,收集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对EGFR细胞信号通路以及对EMT发展的影响,确定LASP1是否为PAK4的下游分子。(2)对细胞rescue实验中构建的细胞进行细胞划痕实验以及细胞侵袭实验等细胞表型实验,进一步确定LASP1是否为PAK4的下游分子。2.研究PAK4对LASP1的磷酸化调控方式(1)体外激酶反应实验:纯化LASP1蛋白,将LASP1纯蛋白与PAK4激酶共同孵育,观察PAK4是否可以磷酸化LASP1。(2)DNA定点突变,将潜在磷酸化位点的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并纯化LASP1突变体纯蛋白。(3)将LASP1突变体纯蛋白与PAK4激酶再次进行体外激酶反应实验,确定LASP1可被PAK4磷酸化的位点。3.观察磷酸化LASP1对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1)将 pET-28a-mut-LASP1 亚克隆 pcDNA3.1-mut-LASP1。(2)将 pcDNA3.1-mut-LASP1 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 KYSE150、KYSE30 及KYSE510细胞中,建立稳定过表达LASP1突变体的食管鳞癌细胞株。(3)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不同磷酸化水平的LASP1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4)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价不同磷酸化水平的LASP1对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5)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价不同磷酸化水平的LASP1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6)体内转移模型:观察不同磷酸化水平的LASP1在体内对食管鳞癌细胞转移的影响。(7)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磷酸化水平的LASP1对EMT信号通路的影响。(8)RT-qPCR:检测不同磷酸化水平的LASP1细胞中Snail转录水平的影响。(9)通过放线菌酮检测不同磷酸化水平的LASP1对细胞中Snail半衰期的影响。结果1.细胞rescue实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AK4可以通过LASP1提高p-AKT、p-ERK、N-cadherin、Vimentin 和 Snail 的表达水平。2.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PAK4可以通过LASP1而提高食管鳞癌细胞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3.体外激酶反应实验发现PAK4可以磷酸化LASP1,并且确定LASP1可在丝氨酸198位点被PAK4磷酸化。4.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表明磷酸化的LASP1可以提高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5.体内肿瘤转移实验表明,LASP1-WT组、LASP1-S198D组小鼠体内荧光信号强度要明显高于mock组以及LASP1-S198A组。6.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磷酸化的LASP1可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EMT的发展。7.磷酸化的LASP1可以增加Snail半衰期,提高Snail的表达水平。结论1.PAK4可以磷酸化LASP1丝氨酸198位点。2.磷酸化的LASP1可增加Snail的稳定性,通过EMT促进食管鳞癌的侵袭和转移。

袁会军[3](2019)在《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文中提出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hk1(Checkpoint kinase1,Chk1)和c-Myc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一般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在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hk1和c-Myc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寻找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对纳入实验标准的11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癌组织蜡块切片并进行Chk1和c-My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hk1和c-Myc的表达情况。釆用IBM SPSS Statistics24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Chk1和c-Myc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指标的关系;分析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与Chk1和c-Myc表达情况的关系;分析化疗前Chk1和c-Myc的表达水平与MP(Miller-Payne)分级的关系;分析Chk1和c-Myc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Log-rank法检验)分析化疗前后Chk1和c-Myc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三年、五年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结果1.新辅助化疗前Chk1、c-Myc在115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74.8%,化疗后在86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9%、50.0%。2.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Chk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临床分期及p5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ER(Estrogen receptor)、PR(Progestogen receptor)、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又称C-erbB-2)、Ki-67、TIL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Chk1的表达情况与PR和Ki-67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ER、C-erbB-2、p53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的表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Myc在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ER、PR、C-erbB-2、Ki-67、p53、TIL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ER、PR、C-erbB-2和p53等临床病理特征区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Myc的表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的表达与c-Myc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5.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TIL与MP(Miller-Payne)分级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pCR率最高的为三阴型乳腺癌,其次为LuminalB型乳腺癌。TIL高比例患者癌化疗后达到pCR的比例最高,依次为中比例和低比例。6.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MP分级、骨髓抑制、化疗周期、化疗方案及TIL区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新辅助化疗前Chk1的表达与患者5年OS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三年OS和PFS、五年PF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Chk1的表达与患者5年PFS和OS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三年PFS和OS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Myc的表达与患者三年、五年OS和PF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的表达情况,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显示化疗前Chk1在乳腺癌组织中阴性和弱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OS显着高于Chk1中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hk1在乳腺癌组织中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PFS和OS显着高于Chk1阳性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Myc的表达与患者三年、五年OS和PF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k1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具有显着的差异,新辅助化疗可增强Chk1的表达。Chk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表达阴性的患者可以获得时间较长的PFS和OS,表明Chk1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2.c-My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有显着的差异,新辅助化疗明显降低c-My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但c-Myc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没有相关性。3.Chk1和c-My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没有相关性。

刘秋芬[4](2018)在《LZTS2及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ZTS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来探讨LZTS2及Cyclind1在不同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为LZTS2及Cyclind1关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临床指导。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ZTS2及Cyclind1在12例正常卵巢组织、18例良性卵巢组织、16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和42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ZTS2及Cyclind1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卵巢癌患者中LZTS2及Cyclin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诸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LZTS2及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胞浆中低表达或不表达。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的阳性表达率为19.0%、在交界性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卵巢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正常卵巢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ZTS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级,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诸病理因素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2%、在交界性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7.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中的表达率为71.4%。结果显示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其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分析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LZTS2及Cyclind1的表达可能具有相关关系,可能呈正相关(r=0.526 P=0.000)。结论:1.LZTS2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及Cyclind1的过表达都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2.LZTS2的异常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诸病理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yclind1的过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病理因素无关。4.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yclind1与LZTS2表达可能具有相关性(r=0.526)。5.Lzts2和Cyclind1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詹娜[5](2014)在《HER2/neu及其靶向药物在食管鳞癌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检测HER2/neu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情况,研究两者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从而探讨HER2/neu成为预后因素及靶向治疗指标的可能性。2通过体外实验,用人源化HER2/neu靶向药物Herceptin作用于过表达HER2/neu食管鳞癌细胞,观察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Herceptin用于食管鳞癌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方法检测145食管鳞癌患者的HER2/neu蛋白的表达及基因扩增情况。计数资料间的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ng-rank检验。2利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及逆转录PCR (reversed transcription,RT-PCR)检测食管鳞癌EC109细胞中HER2/neu的表达情况。运用MTT染色法检测Herceptin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利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try, FC)及Hoechst33258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 bolt检测Herceptin对HER2/neu介导的两条重要信号通路Ras/MAPK和PI3K/Akt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IHC发现正常食管粘膜上皮大多无或低表达HER2/neu蛋白(23/95,24.2%),而在大部分食管鳞癌中存在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60/145,41.4%),其中45例IHC评分为2+(31.0%),15例IHC评分为3+(10.4%),表达存在明显差异。FISH检测食管鳞癌HER2基因扩增率为16.6%。IHC评分3+的病例与FISH阳性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以FISH为食管鳞癌HER2/neu检测的金标准,认为IHC法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7.8%,阳性预测值为35.0%,阴性预测值为96.5%。2HER2/neu蛋白表达与ESCC组织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而HER2/neu基因扩增则与ESCC的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对患者进行生存期分析,发现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与HER2/neu蛋白的表达及基因扩增存在一定相关性。存在HER/neu蛋白过表达或基因扩增的患者,其生存期明显低于无及低表达或无基因扩增的食管鳞癌患者。3MTT结果显示Herceptin对于HER-2/neu阳性的食管鳞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及时间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强,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规律。通过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258方法进一步证实了Herceptin能诱导食管鳞癌EC109细胞的凋亡,呈剂量效应关系。4Western blot对HER2/neu介导的Ras/MAPK和PI3K/Akt两条重要通路中的相关分子HER2/neu、Ras, AKT, p27及pAkt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Herceptin能下调HER2/neu、Ras和pAKT的表达水平,上调p27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结论:1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HER2/neu基因扩增与蛋白的过表达。由于其基因扩增及蛋白过表达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在无FISH检测条件支持下,预后评估及治疗也可只通过IHC检测,特别是针对IHC3+的患者。2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及基因扩增情况对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HER2的过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靶向治疗的临床指标。3Herceptin可明显抑制食管鳞癌EC10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性规律。4Herceptin可能通过抑制HER2/neu介导的Ras/MAPK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以上研究结果预示Herceptin有望成为食管鳞癌的靶向性药物。

陈艳[6](2012)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筛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尽管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环境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迁,但是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由于食管癌难以早期发现且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低于10%。目前,内镜下活检是食管癌早期发现及确诊的主要手段。活检组织主要是依靠病理作为定性诊断,但由于病理学诊断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对于一些癌前病变缺乏准确诊断。因此,识别各种病变的转化规律是关键。现有研究表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并进一步发生癌变的关键因素。所以,通过分析食管癌前病变基因的变化,筛选出特异的早期高相关基因,用于进行早期基因诊断,才是提高内镜诊断特异性和弥补病理形态学诊断不足的有效方法。而众多研究表明,食管癌癌旁组织的改变代表了早期食管癌的变化。因此,本研究以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作为对象,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相互作用的拓扑学方法,通过分析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改变,试图发现并确立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早期高相关基因,并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与国际上其他民族、地区食管癌早期相关基因进行拓扑学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这将为实施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基因诊断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建立的早期高相关基因将极大的提高内镜下活检诊断的特异度。同时也为食管鳞癌多基因发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应用半定量RT-PCR,分别在48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对42个候选基因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依据mRNA表达比率的变化,筛选出高相关基因。高相关基因进一步在1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运用半定量RT-PCR进行mRNA检测,依据结果,初步筛选出早期高相关基因,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部分早期高相关基因在10例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2)扩大样本,在新的一组16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运用半定量RT-PCR对筛选出的早期高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同时,以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作为对照,将4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样本,600张切片分成26组,每组1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早期高相关基因蛋白进行检测。(3)对鉴定出的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利用STRING9.0在线数据库和Pajek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并与目前报道的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早期食管鳞癌异常表达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通过比对42个候选基因在48例食管鳞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mRNA表达比率的差异,筛选出36个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高相关基因。(2)应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对36个高相关基因在1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进行了分析,初步筛选了 26个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3)16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半定量RT-PCR,以及18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 26个早期高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4)对26个基因在早期个体标本中的表达分布进行分析,大约40%的个体都呈现的有 survivin、ETV5、MMP-7、TIMP-1、MMP-2、c-myc、c-fos、MTA1、CDK4、cyclinD1、MCM4、SKP2的基因表达组合。(5)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26个蛋白和目前报道的在食管鳞癌早期异常表达20个蛋白质,两组数据构建的拓扑图截然不同,各组骨架结点图也不同。结论:(1)c-fos、Ki67、MCM4、ETV5、SKP2、TIMP-1、MMP-2、CDK4、MEMD、MTA1、MMP-7、c-myc、c-jun、Survivin、CyclinD1、BAG1、SP-17、c-erbB2、EphB4、CK-1、MGMT、periplakin、Snail、p33、Bax、E-cadherin 共 26 个基因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早期高相关基因。(2)联合的多基因检测,可以有效提高特异性,不同基因的26种表达组合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实验依据。(3)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相互作用拓扑图具有民族特异性,其网络中心结点蛋白,对于食管鳞癌分子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毛海燕,童建东[7](2012)在《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

王强[8](2010)在《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HER2蛋白表达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新鲜组织标本139例,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均未行新辅助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且ECOG体力评分<1分。肿瘤组织标本均在手术离体后1小时内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和常规免疫组化法(IHC)检测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情况,用卡方(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同时用kappa检验对FISH与IHC检测结果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39例新鲜乳腺癌组织中FISH检测出53例HER2基因扩增,其阳性率为38.1%(53/139);IHC检测出34例HER2蛋白过表达(+++),其阳性率为24.5%(34/139);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52.5%,FISH检测HER2阳性率高于IHC检测,且两种检测方法有密切相关(rs =0.675,p<0.05)。②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34例,其中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29例,两者符合率为85.3%;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31例,其中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18例,两者符合率为58.1%;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58例,其中FISH检测HER2基因无扩增52例,两者符合率为89.7%;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16例, FISH检测均无基因扩增,两者符合率为100%;③HER2基因扩增与HER2蛋白过表达(P<0.05)、组织学分级(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P<0.05)、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P<0.05)状态等因素有相关性;而与年龄大小(P>0.05)、月经状况(P>0.05)、肿瘤大小(P>0.05)、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有无转移(P>0.05)等因素无明显相关。结论: FISH检测HER2阳性率高于IHC检测,FISH和IHC两种检测方法存在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25),总符合率为52.5%,其中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与FISH检测结果差异较大,HER2蛋白表达(+++)标本中仍有少部分HER2基因无扩增(即IHC假阳性),而HER2蛋白表达(+)标本中仍有少部分HER2基因存在扩增(即IHC假阴性),因此对于HER2蛋白(++)有必要进一步行FISH技术检测,对于HER2蛋白(-~+)或(+++)者也可考虑行FISH检测确认。本研究中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受体状况明显相关,提示肿瘤细胞侵袭力较强,恶性度高,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Herecptin(赫赛汀)治疗的理想靶点。

李孟圈[9](2010)在《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增殖和凋亡及BP1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乳腺癌已成为当代女性肿瘤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尽管手术、化疗和放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的患者仍然最终出现复发、转移,致使治疗失败。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和促分化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条新的抗肿瘤途径,近年以此为中心的研究非常活跃。维甲酸类化合物可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的恶性细胞逆转为具有正常分化功能的细胞,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维甲酸类化合物作为确切的诱导分化剂,其在白血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疗效已是十分确切。但在实体肿瘤包括乳腺癌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寻找体外高效、低毒的诱导分化剂势在必行。本研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不同雌激素受体类型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及MCF-7,运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化学技术、TUNEL、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比较两种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并检测BP1基因及凋亡相关蛋白、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发生机制,为药物治疗乳腺癌开拓新的思路。本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 MCF-7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研究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增殖、凋亡和周期分布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10-3mol/L ATRA组;10-4mol/L ATRA组;10-5mol/L ATRA组;10-6mol/L ATRA组;10-7mol/L ATRA组。加入药物进行干预后,分别于24h、48h、72h、96h、120h及144h收集各组细胞。应用MTT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TUNE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1.ATRA作用两种人乳腺癌细胞后其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在不同浓度组间,不同时间组间比较,增值抑制率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同对照组相比,经过不同浓度ATRA作用后,各实验组乳腺癌细胞均表现为生长速度减缓,抑制率增强,其抑制率同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相同ATRA浓度及相同作用时间下ER阴性表达(ER-)细胞系MDA-MB-468抑制率较ER阳性表达(ER+)细胞MCF-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光学显微镜下,实验组细胞的形态学发生改变,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延长而更为显着。3.TUNEL检测结果显示,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及MCF-7凋亡指数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在72h可达(32.93±1.512)%、(12.38±1.728)%,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DA-MB-468细胞显着高于MCF-7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TRA干预两种人乳腺癌细胞后,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均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10-5mol/LATRA干预后,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而G2/M、S期细胞比例相应减少;同时,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升高,作用72h后,早期凋亡率可达(11.53±1.618)%、(6.22±0.731)%,较对照组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比例和凋亡率的增加与药物作用时间呈正向变化关系。ER(-)乳腺癌细胞MDA-MB-468凋亡率升高更为显着。结论1.ATRA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2.ATRA通过阻滞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周期于G0/G1期,并诱发其凋亡而抑制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降低其侵袭性,存在时间依赖性。在一定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增加药物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可增强药物肿瘤抑制效应。ATRA诱导的细胞凋亡在ER(-)人乳腺癌细胞中更为显着。3.ATRA可做为治疗乳腺癌的抗肿瘤药物。第二部分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中BP1、Survivin及Stat3表达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体ATRA作用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及MCF-7后BP1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平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Stat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ATRA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材料和方法:同前进行细胞培养,应用筛选出的药物浓度进行药物干预,分别于培养24h、48h和72h后,应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BP1mRNA表达水平改变,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P1、Survivin及信号转导蛋白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人乳腺癌细胞中MDA-MB-468及MCF-7中BP1mRNA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ATRA作用后人乳腺癌细胞BP1mRNA表达水平下降,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组细胞BP1mRNA电泳条带光密度比率(ODR)值逐渐降低。ATRA作用24h,48h,72h后,BP1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ODR值同作用时间成负相关。ER(-)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中BP1mRNA表达下调更为明显。2.在MDA-MB-468及MCF-7细胞中,ATRA作用后Survivin及Stat3mRNA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ATRA作用后人乳腺癌细胞BP1、Survivin及Stat3蛋白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同对照组相比,经10-5mmol/L ATRA作用24h、48h及72h后,BP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同ER(+)乳腺癌细胞系相比,ER(-)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中下调更为明显。4.ATRA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中BP1、Survivin和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三者下调具有同步性。结论1.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及MCF-7中BP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ATRA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浓度或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增强此效应。2.Survivin及Stat3参与了ATR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3.ATRA可能通过Survivin、Stat3通路调控BP1基因表达;4.BP1基因及蛋白可以做为原癌基因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第三部分BP1、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配对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中BP1, C-erbB-2的蛋白水平表达规律,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更好的明确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多的分子指标。材料和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74乳腺癌组织、配对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中BP1mRNA的表达差异及相关,并运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化技术检测BP1、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同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RT-PCR结果显示:74例乳腺癌、配对癌旁及正常组织中BP1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48/74)、8.1%(6/74)和1.3%(1/74)。乳腺癌标本中BP1 mRNA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P<0.05)。BP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BP1的阳性表达率92.3%(24/26)显着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47.9%(23/48)(P<0.05),且BP1的表达水平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双重免疫组化检测BP1蛋白结果和PCR结果吻合,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2.乳腺癌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是48.6%(36/74),显着高于配对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P<0.05)。C-erbB-2蛋白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临床分期Ⅲ期组显着高于Ⅰ、Ⅱ期组(P<0.05)。浸润性癌组织中显着高于原位癌组及正常乳腺组织。3.相关性分析显示:BP1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均存在显着关联(P<0.01)。结论1.BP1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双重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B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和RT-PCR实验结果相一致,2.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提示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3.BP1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显着性关联,提示可能通过C-erbB-2基因发挥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4.对乳腺癌中BP1、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判断其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的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王巍[10](2007)在《Herceptin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及其与卡铂协同作用机制的探讨》文中提出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由于筛查的推广应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宫颈腺癌(包括腺鳞癌)的发病比率却呈上升趋势。由于腺癌对放疗不敏感,临床化疗效果欠佳,因此寻找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HER-2/neu又称c-erbB-2基因,其编码蛋白称P185c-erbB-2,是一种跨膜受体糖蛋白,能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调节。Ras基因编码蛋白称P21ras,可以与GTP或GDP高特异性结合,具有生物开关作用。HER-2/neu与配体结合可以激活Ras,导致Ras/Raf/MAPK途径的活化,诱导基因转录及细胞增殖。Herceptin是针对HER-2/neu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针对酪氨酸激酶的靶向性药物,具有阻断信号转导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本实验以宫颈腺癌HeLa、鳞癌SiHa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Herceptin对两种细胞的抑制差异、与卡铂(Carboplatin,CBP)间的协同效应。同时通过检测HER-2/neu和其下游的Ras癌基因变化来推测Herceptin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机制。以此对Herception应用于宫颈腺癌的治疗进行有效性评估。目的:1.研究HER-2/neu和Ras癌基因在宫颈腺癌、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推测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观察Herceptin对宫颈腺癌HeLa、鳞癌SiHa细胞生长的抑制差异,探讨Herceptin与卡铂的协同作用情况及机制;3.研究Herceptin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机制。方法:1.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40例宫颈腺癌和45例鳞癌组织中以及宫颈腺癌HeLa细胞、鳞癌SiHa细胞中P185c-erbB-2和P21ras蛋白的表达情况;2. MTT比色法检测Herceptin对HeLa、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抑制率判断Herceptin和卡铂联用效果;3.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用药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4.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5. FITC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Herceptin作用后宫颈癌细胞中Ras癌基因变化;6. RT-PCR法检测用药后HER-2/neu和Ras mRNA表达水平;7. Western Blot法检测HER-2/neu和Ra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P185c-erbB-2和P21ras蛋白均不表达,腺癌组和鳞癌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25),同时腺癌组明显高于鳞癌组(P<0.0125);P185c-erbB-2和P21ra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细胞分化级别相关(P<0.0125),且两者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P185c-erbB-2和P21ras蛋白在宫颈腺癌HeLa细胞中多为阳性表达,而在鳞癌SiHa细胞中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2.经Herceptin作用后HeLa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晚期凋亡改变,而SiHa细胞中多为早期凋亡改变;Herceptin能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与卡铂间具有协同作用(P<0.05,P<0.01);能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与卡铂联合作用后凋亡率更高,使细胞周期进一步阻滞于G2期,同时降低S期比例;与鳞癌SiHa细胞相比腺癌HeLa细胞中凋亡和周期变化更明显;3. Herceptin作用后细胞中Ras荧光表达量降低;HER-2/neu和Ra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也显着降低(P<0.05),同样在HeLa细胞中降低的更明显。结论:1. HER-2/neu和Ras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同时存在过表达,尤其在腺癌中明显;2. Herceptin使宫颈癌细胞阻滞于G1期、降低S期细胞比例,并诱导凋亡,其与卡铂间具有协同作用;3. Herceptin通过阻断TPK/Ras/MAPK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腺癌HeLa细胞表现更敏感,临床有望成为宫颈腺癌的靶向性药物。

二、乳腺癌中细胞周期素D1基因扩增和过表达及其与c-erbB-2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中细胞周期素D1基因扩增和过表达及其与c-erbB-2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PAK4通过磷酸化LASP1促进人食管鳞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鼠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蛋白质免疫印迹
    2.3 细胞表型实验
    2.4 蛋白纯化
    2.5 体外激酶反应实验
    2.6 DNA定点突变
    2.7 建立稳定过表达细胞株
    2.8 小鼠体内转移模型
    2.9 RT-qPCR
    2.10 蛋白质稳定性实验
    2.11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PAK4通过调控LASP1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2 PAK4可以在体外磷酸化LASP1,其磷酸化位点为丝氨酸198
    3.3 磷酸化的LASP1可促进食管鳞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4 磷酸化的LASP1通过增加Snail的稳定性促进EMT发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LASPI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LZTS2及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HER2/neu及其靶向药物在食管鳞癌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食管鳞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赫赛汀对过表达HER2/neu食管鳞癌细胞的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筛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候选基因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初步筛查的研究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确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研究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化医学的概念
2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1 染色体不稳定性研究
    2.2 癌基因
    2.3 抑癌基因
    2.4 易感基因
3 乳腺癌分子水平的影像学研究
    3.1 基因研究与影像学检查
    3.2 血管生成与影像学检查
4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4.1 单克隆抗体
        4.1.1 曲妥珠单抗:
        4.1.2 帕妥珠单抗:
    4.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4.2.1 拉帕替尼:
        4.2.2 HKI-272和BIBW-2992:
    4.3 贝伐单抗
    4.4 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
    4.5 靶向融合蛋白

(8)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原癌基因 HER2/neu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综述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增殖和凋亡及BP1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研究
    前言
    实验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一部分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中BP1、Survivin及Stat3表达影响的研究
    前言
    实验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乳腺癌中BP1、C-erbB-2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实验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维甲酸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Herceptin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及其与卡铂协同作用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宫颈癌组织及细胞水平 HER-2/neu 和 Ras 癌基因的表达及 意义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Herceptin 单药或与卡铂联合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及其协同机制的探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Herceptin 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乳腺癌中细胞周期素D1基因扩增和过表达及其与c-erbB-2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 张春英.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2]PAK4通过磷酸化LASP1促进人食管鳞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探讨[D]. 黄慧. 郑州大学, 2020(02)
  • [3]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D]. 袁会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LZTS2及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刘秋芬.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5]HER2/neu及其靶向药物在食管鳞癌的作用研究[D]. 詹娜. 武汉大学, 2014(06)
  • [6]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早期高相关基因的筛查分析[D]. 陈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5)
  • [7]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J]. 毛海燕,童建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01)
  • [8]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D]. 王强.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9]全反式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增殖和凋亡及BP1表达影响的研究[D]. 李孟圈. 郑州大学, 2010(06)
  • [10]Herceptin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及其与卡铂协同作用机制的探讨[D]. 王巍. 第四军医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Cyclin D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扩增和过表达及其与c-erbB-2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