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与舞蹈”课程研究

艺术体操与舞蹈”课程研究

一、韵律体操和舞蹈"课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彭雪梅[1](2021)在《建国七十年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及发展趋向 ——以“人教版”为线索》文中研究指明教科书乃课堂教学之依据,然现阶段高中体育教科书使用率不高甚至很低,这需要我们反思其编写范式是否存在问题。遂本文以库恩“范式”的3个维度(科学共同体、理念、方法)贯穿全文,探究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的转换特征、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向,为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与启示。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对4套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进行历史考察发现: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经历了“3次转换”,其编写范式在科学共同体上呈现出人教社专业编辑、专家教授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三结合”队伍特点;编写理念上呈现出“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逐步推进的特点;方法上呈现出“单一”到“多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专家、教师及学生得出: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面临“两大现状”和“六大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与“学”的需求,编写范式出现危机。“两大现状”为师生使用率低和师生满意度低;“六大问题”为:作用与价值尚未显现;内容对学生吸引力低;内容较难且讲解浅泛,多数学生难以掌握;时代适应性差,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际操作性不强;编写人员结构不合理。最后依据现存问题并结合以往的编写范式提出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的发展趋向为:(1)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应规范编写人员领域,编写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科学共同体应为从事高中体育教育研究、教学的人员及管理人员等;同时应优化科学共同体的人员结构,缩小专家教授的比例,加大一线教师的比例,同一教学内容的编写应专家教授与一线优秀教师合作完成;此外还需优化科学共同体的地区分布,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应服务于全国各地的学校,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情况,各地专家教授、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共同组成共同体,有利于更好地把控各地教育教学实际情况。(2)理念上,凸显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作用与价值;增强教科书内容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体现时代性,注重学生学习需求的实现;准确掌握学生实际水平,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不相符的情况;关注基层教育的实际情况,增强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内容的实用性;落实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实行制度,注重体育教科书作用与价值的具体实现。(3)在内容编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螺旋式”上升,且应详细具体,便于理解;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不仅要文字与图表相结合,还应以便捷的方式加入视频教程;在考核评定方法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考评标准;学习评价方法上应具有多元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自评、他评和互评相结合等;学练方法上更具指导性和科学性,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章志强[2](2021)在《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校本课程是实施课程管理政策的扩展和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模式,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发展创建适合本区域、本学校情况的校本课程,研究校本课程是社会发展对校本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对此各国加快了校本课程领域建设。国内对于有关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课程指导思想和课程内容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国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侧重于学生特点的形成,凸显学生的特点。校本课程的不断改进势必会成为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总体是成功的,校本课程建设成果比问题多,高中体育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得到了落实,体育校本课程目标达成一定效果,在遵照上级课程要求前提下,设置了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内容、学分、学时,结合课程标准构建了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分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内构建了三种编班上课形式,课外采用俱乐部模式;借鉴了一些管理条例作为武汉三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的保障,建设校本课程的师资力量较合理。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校本课程选修项目开设不广、校本课程课时安排不足、扩展课程不适应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校本课程场地器材运用不足;师资、学校人员、政策思想、场地器材是制约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因素。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应更新校本课程建设思路、优化校本课程领域目标、优化校本课程内容设置、合理安排校本课程课时、优化校本课程考核评价、加强课程建设能力培训。

肖妤倩[3](2021)在《基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推入,催生了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这一标准虽然引起了人才培养决策者的重视,但并未真正深入到具体课程的研究和改革,课程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亦是确保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在社会发展需求背景下,课程改革应以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引领,以教师专业标准以及社会实际所需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时效性。体操课程是我国高校体育学科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我国高质量体育人才体系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本研究以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调查我校体操教研室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及对比分析天津市中小学体操课授课内容与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结合新时代社会实际需求和中小学教学实际所需,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具有重视实践经验与非智力因素的考察、“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突出学科特性和区域特点等特征;日本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突出教师专业性且类型划分明确、教学科目制定精确并注重能力培养、强调教师不可替代等特征;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2.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体育师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是制定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而课程内容的改革更应以社会实际所需为导向,因此体操课程内容的优化迫在眉睫。3.场地器材与体操项目潜在的风险,和教师能力不足的影响,限制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操教育与教学。4.天津市中小学体育课中的体操内容以基本体操为主,各校均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课堂设计、优化组织管理、完善讲解示范以及保护帮助、创新编排等能力。5.天津体育学院体操课程近两年进行了课程改革,在内容和授课形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没有打破以器械体操为主体的结构,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操内容结合的还不够全面。6.对天津体育学院体操课程内容的优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培养目标优化,旧版体操课程大纲的培养目标分为理论、技术知识、教学方法、意志品质三个层面,优化后的体操课程大纲结合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将培养目标分为学科知识、运动技能、体适能、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社会适应、意志品质七个层面。(2)教学内容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专项体能分类练习,突出教材教法课程设计、增加体操游戏内容,强调体操德育。(3)考核评价优化,依据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和优化后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制定专门考核评价表格,考核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能够清楚检验培养目标是否实现。(4)实习实践优化,结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创新实践内容,重点突出,考核全面。

秦博伟[4](2020)在《瑶族长鼓在轻器械健身操运动中的融合与锻炼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建[5](2020)在《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文中认为为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提高运动兴趣,提升体育运动素养,形成健康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自2013年春季学期,上海市开始实施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2018年全市推广,实施的效果亟需科学测评。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测量法、观察法、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形态进行历史梳理,确立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指标,测评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根据测评结果,发现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改进性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下述结论:第一,我国专项体育课程发展形态呈现出明显的时代背景。其演进沿着“单项运动→个性化选修→学科素养”的链条展开。第二,上海市实施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运动技能普遍提高,但是不同项目间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差异明显。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专项化学生在速度素质、男同学引体向上、女同学仰卧起坐、耐力素质、女同学肺活量、总分方面高于非专项化学生,但成绩不是很理想。第三,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教学静态练习时间较多,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不足;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非专项化学生,但良好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效果依然欠佳;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女同学尤为明显。高中专项体育教师在课前设计行为、课中实施行为、课后评价与反思行为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第四,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部分项目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效果欠佳,主要受专项教师运动技能教学能力欠缺、未根据某项目特征建立运动技能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群的特征、以及学生前期运动基础差异的影响。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效果欠佳,主要受学生对专项体育课程喜爱程度、有无专项体能练习、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组织练习形式、下节课有无文化课、课堂教学氛围影响。第五,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主要受缺乏学校德育环境支撑、专项教师的德育认知不足、学生对专项体育课程的情感体验不足、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培养理论构建缺乏的影响。高中专项化改革后学生有效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其主要原因,高中专项体育课程身体活动促进性因素中的促成、强化因素未产生应有的效应;另一方面是因为身体活动意向未产生应有的中介效应。针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形成统一共识,专项体育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2)从社会中拓展资源,弥补专项化体育课程资源的不足;3)合理设置专项,因校而宜的开发校本教材;4)发挥竞赛作用,建立全员参与的联赛体系;5)强化师资,不断提高教师专项技能教学能力;6)克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组织分层教学;7)完善教学评定,加快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8)加强监控,通过动态数据监测课程改革的成效。

陈颖[6](2020)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手段,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的课程。在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在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这是第一次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范小学体育课程。此后,教育部又陆续在1932年、1936年、1942年颁布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各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开设丰富多样、“土洋并行”的体育运动项目,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教育部颁布的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为蓝本,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从中获得珍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今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的兴起与发展(1927年—1935年)展开研究。清末民初体操科发展的奠基,政治环境又相对稳定,“新生活”运动的推进,自然主义体育思潮的熏染等因素为这一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具体表现在课时比重居于前列,课程目标详细具体,课程内容种类丰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体育教材数量繁多,成绩考查标准明确。最后以安庆市第二实验小学,上海市立求知小学为案例,考察实施情况。其次针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的繁荣与调整(1936年—1949年)展开研究。“战时体育体制”的确立,民族主义体育思潮的冲击下,教育部对小学体育课程作出了调整,其具体表现在课时数依学生年龄进行调整,课程目标增加国防技能,课程内容增设军事训练,体育教材增添战时内容。最后以上海市立西成小学,开封市第一小学为案例,考察实施情况。再次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前后两个时期进行对比以呈现发展的特点:指导思想由自然体育思想向民族体育思想转变,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由个人向社会转变,课程内容由竞技性运动向军事训练转变,课程评价由单一化向综合化转变。最后,总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参照西方,缺失民族特色;盛行锦标制和选手制体育;偏重军事训练,忽略育人功能;课程标准实施力度不够。当代体育课程应汲取教训,探索体育课程模式;重构体育教学观念;创新育体育课程内容;保障体育课程实施效果。

李萍[7](2020)在《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我国的竞技性体操项目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大众性体操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备受人们的青睐。竞技性体操和大众性体操自诞生之日起就交织在一起,时分时合,相互依撑,协同发展。大众性体操抓普及,为竞技性体操项目的发展输送人才;竞技性体操项目抓提高,为国争光。如何保证竞技性体操项目的持续优势,扩大其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又充分发挥大众性体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竞技性体操与大众性体操的更有效地协同发展,对我国的奥运争光、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以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研究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本体基础、存在样态、动因机理与理论构想,考察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践案例,提出了推进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现实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体操内涵的源于竞技性,宽于大众性,形成了竞技性体操与大众性体操双轨共同发展与相互促进的新局面,表现了“强身心、悦身心、美身心”的内涵属性与价值效应。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是以内涵属性表达的身心协同,外延结构表达的发展协同,价值理性表达的效益协同为本质基础;以转变体操的主体认知系统,延展体操的客体对象系统为实践旨归。2.我国体操类项目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竞技性项目与大众性项目从分离到并行,到促进融合。我国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表现为组织主体的协同、联动性的赛事活动平台,互助式的推广普及模式与合作性的组织管理体制。其发展动因机理表现为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宏观推动,体操人才培养与体操普及的微观诉求,体操管理制度与资源配置的结构转变,体操治理主体与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其面临困境包括竞技性体操发展的时代冲突,大众性体操与竞技性体操发展的失衡,以及管理主体的角色双重与冲突。3.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是以项目间的兴强扶弱、项目互动与主体互支为基本原则;体操类项目动作内容属性表现的同质性与管理主体关系表现的同构性,以及解决其发展面临的现实困惑是促动其协同发展的主要现实依据;管理机构、发展方式、运行过程的协同发展是其整体构想;项间协同、内外协同、纵横协同、竞赛协同与校社协同是其主要的呈现方式。4.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组织管理表现为政府、协会、学校协同管理的模式;总体特征表现为协同项目的大众性与多样性,协同主体的多元性;运行机制表现为运动项目间的协同、组织主体间的协同与裁判的协同。5.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要在更新理念、创新制度、强化治理、优化资源、赛事建构与目标融入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体操类项目的协同发展需要不断明晰其管理主体职能与责权利益,促进其项目结构优化与均衡,以及管理制度的科学与规范,形成同时代与社会发展相应的运行机制。

王乃倩[8](2020)在《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律动于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律动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内容,其随乐律动中所发挥的价值是任何领域的教育活动都无法代替的,同样,韵律活动的价值于幼儿的成长发展中亦有长久而深远的意义。故本研究通过调查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的现状,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要求为基础,参照许卓娅、黄瑾以及阮婷等人对于幼儿园韵律活动要素与内容的分类解析,以韵律活动中的材料选择、韵律活动要素等韵律活动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与探讨,探求幼儿园有效开展韵律活动于教师、于幼儿园的教学与支持建议,以求改善幼儿园韵律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韵律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教学借鉴。研究通过观察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对所选择的三所幼儿园的大、中、小班共66节的韵律活动进行观察,按目的性抽样对三所幼儿园中共10名教师进行访谈,加以使用韵律活动案例分析,综合数据共同讨论了当前幼儿园韵律活动开展的现状。分别从韵律活动类型、韵律活动材料、韵律活动组织实施、韵律活动的评价反思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进一步总结出韵律活动目标设置不当、材料运用效果不佳、组织实施单一以及缺失评价等开展中的问题,并从教师方面与幼儿园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相应为幼儿教师与幼儿园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支持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有效开展。

王昱婧[9](2019)在《江西省幼儿园开设足球活动课程现状及课程内容设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对足球体育项目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在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这促进了“校园足球”焕发活力,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理应成为“校园足球”发展蓝图中重要板块,因此,研究设置幼儿足球活动课程内容是为更好的开设幼儿足球活动课程奠定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对江西省120所幼儿园开设足球活动课程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对专家的访谈,并依据《幼儿园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足球活动课程内容进行设置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1)在所调查的120所幼儿园中有63所幼儿园已开设幼儿足球活动课程,有57所幼儿园未开设足球活动课程,其未开设的原因:1)缺乏师资力量;2)没有足球活动课程教材提供教学;3)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管理者提供学习机会较少。(2)江西省已开设足球活动课程的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1)幼儿园园长与教师对幼儿足球活动课程重视程度较低;2)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形式单一化;3)缺乏教材,部分幼儿园足球硬件条件较差,家长担心安全问题。(3)基于幼儿足球活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取原则,以及五大领域模块内容等分析,结合专家提出的建议,设置出不同年龄段足球活动课程内容。小班:在足球活动游戏中尝试拉球、拨球、夹球等足球技术动作;学习足球历史、足球场地等小知识;学习简单的足球规则;组织幼儿观看足球影视、听足球故事;组织幼儿进行室内足球游戏以及学习足球韵律操。中班:在足球活动游戏中体验运球、踢球、接球等足球技术动作;认识比赛场上人员及其工作职责等小知识;学习足球礼仪及规则;组织幼儿观看足球影视,学唱足球儿歌;组织幼儿进行室内足球绘画以及学习足球韵律操。大班:在足球活动游戏中体验和尝试运球、踢球、射门等足球技术动作;学习简单的足球技术名称以及了解足球界的奖项荣誉等小知识;学习足球规则并组织幼儿进行足球游戏或亲子足球活动;讲述足球故事,并与同伴分享;学唱世界杯主题曲,学习足球韵律操。

殷荣宾[10](2017)在《基于学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理论体系,有效指导体育课程实践工作,基于学生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十分必要和重要,不但有助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缺乏有效衔接的长期弊病,同时也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英美日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历时演变、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以及基于学生的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现状进行研究,获得研究结论如下:(1)英美日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构建了完善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且层次分明,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相互衔接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英美日构建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体系对我国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启示为:基于体育素养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递进衔接;体能与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并重;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趋向生活化与终身体育相嵌合;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彰显本国体育传统与文化;建立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和环境。(2)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类别逐步增多并更加完善,形成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游戏类、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类、游泳和冰雪类、新兴运动类等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类别;田径类、体操类和球类运动项目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各学段的主体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征;基础教育各学段选修内容的比重逐渐增大,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利逐步放开;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呈现竞技化倾向,注重体育学科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取向与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存在共济关系,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取向共经历了四个演进阶段:强调体育课程为国家服务的社会本位;融合体质与技能教育的学科本位;身心一体视域下的多元课程价值取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本位。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价值诉求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终身化和民族化;破除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竞技化;强调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衔接性与结构化。(4)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包括:确立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优选标准,划定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平衡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容量和难度,确定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递进梯度,进行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改造。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原则为教育性原则、健身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基础教育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应以继续性、顺序性和衔接性为依据进行梯次递进,小学低年级以体能、基本身体活动和游戏为主,小学高年级以体能和运动项目共同技能为主,初中阶段以体能和多种运动项目为主,高中阶段以体能和专项运动为主。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认为应该学习的运动项目类别排序存在学段差异,部分运动项目类别排序存在性别差异。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学习过的运动项目较为固定和重复,各学段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与正在学习的运动项目并未完全形成一致;学生正在学习和学习过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均以田径类、球类和体操类运动项目为主,缺少新兴运动和民族民间体育类运动项目。学生对喜欢的运动项目想要掌握的程度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的运动项目掌握到的程度小学高年级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和高中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正在学习的运动项目要求掌握的程度小学高年级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和高中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基于学生选择符合学生运动需求与兴趣爱好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要求,以达到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各学段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定。

二、韵律体操和舞蹈"课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韵律体操和舞蹈"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建国七十年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及发展趋向 ——以“人教版”为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对教科书建设与改革的高度重视
        1.1.2 教科书的作用与价值
        1.1.3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科书的使用情况
        1.1.4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研究尚未涉及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教科书与教材
        2.1.2 教科书与教师教学用书
        2.1.3 编写范式
    2.2 体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科书演变研究
        2.2.2 体育教科书内容研究
        2.2.3 体育教科书编写研究
        2.2.4 体育教科书使用情况研究
        2.2.5 研究评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文本分析法
        3.2.5 德尔菲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范式理论概述
        4.1.1 范式理论产生的背景
        4.1.2 范式理论内容梳理
        4.1.3 “范式”维度的确立
    4.2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的历史考察
        4.2.1 “统编教材”阶段(1949年-1985年)
        4.2.2 “一纲多本”阶段(1986年-1999年)
        4.2.3 “体育与健康”阶段(2000年至今)
    4.3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特征
        4.3.1 第一套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总结(1997年)
        4.3.2 第二套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2001年)
        4.3.3 第三套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2004年)
        4.3.4 第四套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2019年)
        4.3.5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特征
    4.4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危机
        4.4.1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师生使用率低
        4.4.2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师生满意度低
        4.4.3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作用与价值尚未显现
        4.4.4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内容对学生吸引力低
        4.4.5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内容较难且讲解浅泛,多数学生难以掌握
        4.4.6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时代适应差,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4.7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实际操作性不强
        4.4.8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人员结构不合理
    4.5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的发展趋向
        4.5.1 科学共同体
        4.5.2 理念
        4.5.3 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特征
        5.1.2 师生从不使用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原因
        5.1.3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危机
    5.2 建议
        5.2.1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建议
        5.2.2 其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使用情况与满意度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使用情况与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四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六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发展趋向专家评判表(第一轮)
附录七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发展趋向专家评判表(第二轮)
附录八 问卷效度调查表
附录九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
致谢

(2)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逻辑分析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对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
        2.1.1 体育校本课程历史渊源
        2.1.2 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原则
        2.1.3 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2.1.4 体育校本课程内容设置
        2.1.5 体育校本课程教学实施
    2.2 国外对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
        2.2.1 美国
        2.2.2 日本
        2.2.3 苏俄
        2.2.4 英国、韩国
    2.3 国内外体育校本课程发展启示
第3章 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现状
    3.1 校本课程目标体系
    3.2 校本课程内容、学分、学时情况
    3.3 校本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3.4 校本课程组织实施
    3.5 校本课程建设力量
    3.6 校本课程教材编写情况
第4章 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4.1 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 校本课程选修项目开设不广
        4.1.2 校本课程课时安排不足
        4.1.3 扩展课程不适应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
        4.1.4 校本课程场地器材运用不足
    4.2 校本课程建设影响因素
        4.2.1 师资因素
        4.2.2 学校人员因素
        4.2.3 政策思想因素
        4.2.4 场地器材因素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更新校本课程建设思路
        5.2.2 优化校本课程领域目标
        5.2.3 优化校本课程内容设置
        5.2.4 合理安排校本课程课时
        5.2.5 优化校本课程考核评价
        5.2.6 加强课程建设能力培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武汉三中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 2:武汉三中体育教师问卷调查
附录 3:武汉三中教师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基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1.2.3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对比分析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国内外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与分析
        3.1.1 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研究
        3.1.2 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特征分析
        3.1.3 日本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研究
        3.1.4 日本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特征分析
        3.1.5 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研究
    3.2 基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天津市中小学体操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2.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操教学内容的设置
        3.2.2 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操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3.2.3 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操教材内容的授课情况调查分析
        3.2.4 天津市中小学体操教学场地与器材调查分析
        3.2.5 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情况调查分析
        3.2.6 天津市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7 天津市中小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
    3.3 基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调查与分析
        3.3.1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
        3.3.2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3.3.3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学时分配分析
        3.3.4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实践环节分析
        3.3.5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作业安排分析
        3.3.6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考核评价分析
        3.3.7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方法调查
    3.4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体操课程教材内容对比分析
        3.4.1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操课程内容分析
        3.4.2 中学《体育与健康》体操课程内容分析
        3.4.3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体操课程内容与我校体操课程授课内容对比分析
    3.5 国内外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优化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的改革启示
        3.5.1 标准对体操课程内容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3.5.2 标准对体操课程内容改革具有创新作用
        3.5.3 标准对体操课程内容改革具有创造作用
        3.5.4 标准对体操课程内容改革具有榜样作用
        3.5.5 标准对体操课程内容改革具有完善作用
    3.6 中小学体操课程教学现状对优化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的改革警示
        3.6.1 提供社会需求帮助创新体操课程内容
        3.6.2 提供现实状况分析帮助制定精准体操课程内容
    3.7 我校2021 版体操课程教学大纲与旧版体操课程教学大纲对比分析
        3.7.1 新旧大纲授课形式对比分析
        3.7.2 新旧大纲培育目标对比分析
        3.7.3 新旧大纲授课内容对比分析
        3.7.4 新旧大纲考核评价对比分析
        3.7.5 对我校2021 版体操课程教学大纲解读分析
    3.8 基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
        3.8.1 对我校体操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优化
        3.8.2 对我校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3.8.3 对我校体操课程教学大纲考核评价的优化
        3.8.4 对我校体操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实践的优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天津市中小学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现状调查问卷(问卷 1)
附录2 《天津市中小学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录3 天津体育学院体操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中小学体育课程体操动作汇总表》
致谢

(5)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1.1 实践困惑: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亟需进行科学测评
        1.1.2 理论关注:如何科学推进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一直被人们关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2.1.1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征及问题
        2.1.3 国内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总结述评
    2.2 国外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综述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测量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德尔菲法
        3.3.5 观察法
        3.3.6 内容分析法
        3.3.7 数理统计法
4 我国专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形态与特征
    4.1 20世纪60-80年代初:“运动训练式”的单项运动体育课程
        4.1.1 以“竞技体育”思想为指导
        4.1.2 以“运动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4.1.3 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竞技化”倾向
    4.2 20世纪80、90年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专项选修”体育课程
        4.2.1 逐步确立“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4.2.2 教材内容实现了“由教师选择”到“学生自主选择”的转变
        4.2.3 仍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开始理性对待技术教学与增强体质关系
        4.2.4 教学方法实现从“训”向“教”的观念转变
    4.3 2017年至今,学科素养引领下的上海市高中专项体育课程
        4.3.1 以“健康第一,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
        4.3.2 以高中为桥梁,切实帮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特长为目标
        4.3.3 明确将技术传授方法纳入课程,注重学生认知学习能力培养
        4.3.4 以学生体育素养的养成为评价参考
5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5.1 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与遴选
        5.1.1 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专家验证与优化
        5.1.3 评估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5.1.4 评估指标内容、调查意向及数据来源
    5.2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能达成的效果测评
        5.2.1 改革前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各体能指标的结果
        5.2.2 改革后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各体能指标的结果
        5.2.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后学生体能达成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3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运动技能达成的效果测评
        5.3.1 专项化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
        5.3.2 专项化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情况的实地测量
        5.3.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运动技能达成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4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的效果测评
        5.4.1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体育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总体比较
        5.4.2 不同项目间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3 不同项目间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基本部分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4 不同性别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5 不同年级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6 不同肥胖程度(BMI)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比较
        5.4.7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达成的综合性分析
    5.5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一周身体活动情况的达成效果测评
        5.5.1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比较
        5.5.2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周频次的比较
        5.5.3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平均每天中高强度能量消耗的比较
        5.5.4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形式的比较
        5.5.5 专项化与非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意向的比较
        5.5.6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一周身体活动情况达成的综合性分析
    5.6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效果测评
        5.6.1 对专项教师、专家的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情况访谈
        5.6.2 对专项化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
        5.6.3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5.7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效果测评
        5.7.1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达成的总体分析
        5.7.2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积极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3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自主与探究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4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运动参与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5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体育关注兴趣达成效果测评
        5.7.6 不同性别、年级间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情况测评
        5.7.7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综合性分析
    5.8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对专项教师体育教学行为的效果测评
        5.8.1 专项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态度
        5.8.2 专项教师的课前设计行为
        5.8.3 专项教师的课中实施行为
        5.8.4 专项教师的课后评价与反思行为
    5.9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6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1 课程改革对不同项目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
        6.1.1 不同项目间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的问题表现
        6.1.2 不同项目间运动技能达成效果差异明显原因分析
    6.2 课程改革后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2.1 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水平达成效果欠佳问题表现
        6.2.2 专项化学生课堂身体水平欠佳原因分析
    6.3 高中专项体育课程体育品德的培养价值有待展现
        6.3.1 专项化学生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问题表现
        6.3.2 专项化学生体育品德培养价值有待展现原因分析
    6.4 课程改革尚未促进学生良好身体活动行为形成
        6.4.1 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的问题表现
        6.4.2 专项化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的原因分析
    6.5 课程改革后专项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不足
        6.5.1 专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不足的问题表现
        6.5.2 专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不足的原因分析
    6.6 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自身设计有待继续完善
7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改进建议
    7.1 形成共识:专项体育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
    7.2 拓展资源:从社会中弥补专项体育课程资源的不足
    7.3 课程开发:因校而宜的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教材
    7.4 强化师资:不断提高教师专项技能教学能力
    7.5 注重竞赛: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联赛体系
    7.6 因材施教:克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7.7 完善评定: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
    7.8 加强监控:通过动态数据监测课程改革的成效
8 结论、建议、创新与不足
    8.1 结论与建议
    8.2 创新
    8.3 不足
    8.4 展望
9 致谢
参考文献
教育背景与读博期间的科研经历
附件
    附件1 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调查问卷
    附件2 体力活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记录表
    附件3 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品德培养访谈表
    附录4 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附件5 家长告知书
    附件6 指标体系专家评价表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体育受到国家的极大重视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值得研究和借鉴
        3.我国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有待完善
    (二)相关概念界定
        1.课程
        2.学校体育
        3.学校体育课程
    (三)相关文献综述
        1.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的研究
        2.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一、小学体育课程的兴起与发展(1927-1935)
    (一)发展背景
        1.清末民初体操科发展的奠基
        2.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3.“新生活运动”的推进
        4.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熏染
    (二)小学体育课程兴起与发展的表现
        1.课时比重居于前列
        2.课程目标详细具体
        3.课程内容种类丰富
        4.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5.体育教材数量繁多
        6.成绩考查标准明确
    (三)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的案例考察
        1.安庆市第二实验小学
        2.上海市立求知小学
二、小学体育课程的繁荣与调整(1936-1949)
    (一)发展背景
        1.“战时体育体制”的确立
        2.民族主义体育思想的冲击
    (二)小学体育课程繁荣与调整的表现
        1.课时数依学生年龄调整
        2.课程目标增加国防技能
        3.课程内容增设军事训练
        4.体育教材增添战时内容
    (三)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的案例考察
        1.上海市立西成小学
        2.开封市立第一小学
        3.乡村小学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的特点
    (一)指导思想由自然体育思想向民族体育思想转变
    (二)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由个人向社会转变
    (三)课程内容由竞技性运动向军事训练转变
    (四)课程评价由单一化向综合化转变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的问题及启示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参照西方,缺失民族特色
        2.盛行锦标制和选手制体育
        3.偏重军事训练,忽略育人功能
        4.课程标准实施力度不够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的当代启示
        1.探索体育课程模式,形成中国特色课程体系
        2.重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尊师重教的风气
        3.创新体育课程内容,落实体育的育人功能
        4.保障体育课程实施效果,发挥体育实际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与综述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文献综述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2.本体诉求: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属性基础
    2.1 体操类项目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2.1.1 体操类项目的内涵与外延
        2.1.2 体操类项目的特点与分类
        2.1.3 体操类运动的价值与功能
    2.2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本质
        2.2.1 内涵属性表达的身心协同
        2.2.2 外延结构表达的发展协同
        2.2.3 价值理性表达的效益协同
    2.3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践旨归
        2.3.1 转变体操的主体认知系统
        2.3.2 延展体操的客体对象系统
    2.4 小结
3.存在样态: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表现形态
    3.1 我国体操类项目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体操类项目竞赛发展现状
        3.1.2 体操类项目推广普及现状
    3.2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方式呈现
        3.2.1 组织主体的协同助推大众体操发展
        3.2.2 联动性的体操类项目赛事活动平台
        3.2.3 互助式的体操类项目推广普及模式
        3.2.4 主体合作性的体操类项目管理体制
    3.3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动因机理
        3.3.1 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宏观推动
        3.3.2 体操人才培养与体操普及的微观诉求
        3.3.3 体操管理制度与资源配置的结构转变
        3.3.4 体操治理主体与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
    3.4 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
        3.4.1 竞技性体操发展的时代冲突
        3.4.2 竞技体操与大众体操的失衡
        3.4.3 管理主体的角色双重与冲突
    3.5 小结
4.理论构想: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理性思考
    4.1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4.1.1 兴强扶弱——促进均衡发展
        4.1.2 项目互动——优化资源利用
        4.1.3 主体互支——保障高效发展
    4.2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主要依据
        4.2.1 体操类项目动作内容属性的同质性
        4.2.2 体操类项目管理主体关系的同构性
        4.2.3 解决体操类项目发展的现实困惑
    4.3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整体构想
        4.3.1 管理机构的协同
        4.3.2 发展方式的协同
        4.3.3 运行过程的协同
    4.4 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具象规划
        4.4.1 项间协同——体操类项目间的协同
        4.4.2 内外协同——体操与其它项目的协同
        4.4.3 纵横协同——管理主体间的协同发展
        4.4.4 竞赛协同——基层比赛的裁判协同
        4.4.5 校社协同——学校与社会的协同
    4.5 小结
5.实例呈现: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个案探析
    5.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
        5.1.1 研究案例的基本情况
        5.1.2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5.2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5.2.1 社会变迁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2.2 学校体育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2.3 体育文化与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发展
    5.3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的总体特征
        5.3.1 协同项目的大众性
        5.3.2 协同项目的多样性
        5.3.3 协同主体的多元性
    5.4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的协同机制
        5.4.1 运动项目间的协同
        5.4.2 组织主体间的协同
        5.4.3 裁判间的协同
    5.5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5.5.1 参赛对象来源与类型存在不平衡
        5.5.2 制度要求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矛盾
        5.5.3 赛事组织管理还存在提高的空间
        5.5.4 赛事资金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5.6 小结
6.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实现策略
    6.1 更新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理念
    6.2 创新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制度
    6.3 强化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治理
    6.4 优化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的资源
    6.5 构建体操类项目的四级竞赛体系
    6.6 融入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目标
    6.7 小结
7.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8)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1.关于韵律活动的相关研究
        2.关于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相关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相关概念界定
        1.韵律活动
        2.幼儿园韵律活动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访谈法
    (六)理论基础
        1.体态律动学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1.《幼儿园韵律活动综合观察记录表》
        2.访谈提纲
    (四)幼儿园韵律活动要点内容的框架与结构
二、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的现状
        1.韵律活动类型分析
        2.韵律活动材料选择与使用分析
        3.韵律活动组织实施分析
        4.韵律活动评价分析
    (二)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韵律活动目标设置不当
        2.韵律活动材料的运用效果不佳
        3.韵律活动组织实施有失多样化
        4.韵律活动评价低质且缺失
    (三)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2.幼儿园方面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教师方面
        2.幼儿园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9)江西省幼儿园开设足球活动课程现状及课程内容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的支持
        1.1.2 社会发展的趋势
        1.1.3 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幼儿足球”的界定
        2.1.2 “活动课程”的界定
        2.1.3 “幼儿足球活动课程”的界定
        2.1.4 “幼儿足球活动课程内容”的界定
    2.2 国内关于幼儿足球的研究
        2.2.1 关于幼儿足球启蒙的研究
        2.2.2 关于幼儿足球对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
        2.2.3 关于幼儿足球活动开展可行性研究
        2.2.4 关于幼儿足球开展现状的研究
        2.2.5 关于幼儿足球活动教学的研究
    2.3 国内关于幼儿活动课程的研究
        2.3.1 关于幼儿活动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2.3.2 关于幼儿活动课程生活化的研究
        2.3.3 关于幼儿主题探索活动课程的研究
        2.3.4 关于幼儿韵律活动课程的研究
    2.4 国外关于幼儿足球的研究
        2.4.1 日本对幼儿足球的研究
        2.4.2 德国对幼儿足球的研究
        2.4.3 巴西对幼儿足球的研究
        2.4.4 法国对幼儿足球的研究
        2.4.5 瑞典对幼儿足球的研究
    2.5 国外关于幼儿活动课程的研究
        2.5.1 澳大利亚对幼儿活动课程的研究
        2.5.2 新加坡对幼儿活动课程的研究
        2.5.3 美国对幼儿活动课程的研究
        2.5.4 英国对幼儿活动课程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专家访谈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路线
4 分析与讨论
    4.1 江西省幼儿园开设足球活动课程现状分析
        4.1.1 幼儿园开设体育活动课程的情况分析
        4.1.2 开设足球活动课程的幼儿园基本情况分析
        4.1.3 未开设足球活动课程的幼儿园原因分析
        4.1.4 江西省幼儿园开设足球活动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4.2 江西省幼儿足球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分析
        4.2.1 江西省幼儿足球活动课程内容设置的依据分析
        4.2.2 江西省幼儿足球活动课程目标的设置分析
        4.2.3 幼儿足球活动课程内容选取原则分析
        4.2.4 江西省幼儿足球活动课程五大领域模块内容的设置分析
        4.2.5 江西省不同幼龄段足球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分析
    4.3 江西省开设幼儿足球活动课程的未来展望
        4.3.1 潜心教研,推磨推广
        4.3.2 家长助兴,社区联动
        4.3.3 感知足球,展现风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文论(着)及科研情况

(10)基于学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路径
        1.1.2 基于学生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是体育教学实践的现实诉求
        1.1.3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衔接是体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1.4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载体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调查法
        1.3.4 实地考察法
        1.3.5 数理统计法
    1.4 研究程序与框架
        1.4.1 研究程序
        1.4.2 研究框架
    1.5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范畴
        1.5.1 核心概念界定
        1.5.2 研究范畴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理论基础研究
    2.2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衔接研究
    2.3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评析
第3章 国外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及启示
    3.1 英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3.1.1 英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
        3.1.2 英国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特点
    3.2 美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3.2.1 美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理论基础
        3.2.2 美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
        3.2.3 美国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特点
    3.3 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3.3.1 日本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解析
        3.3.2 日本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特点
    3.4 英美日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启示
        3.4.1 基于体育素养选择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3.4.2 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递进衔接
        3.4.3 体能与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并重
        3.4.4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趋向生活化与终身体育相嵌合
        3.4.5 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彰显本国体育传统与文化
        3.4.6 建立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更新机制和环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历时演变
    4.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分类与衔接的历时演变
        4.1.1 1956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2 1961年《体育教材纲要》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3 1978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4 1987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5 1992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6 1996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7 2000年《体育教学大纲》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1.8 2001和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
    4.2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经验
        4.2.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类别逐步增多并完善
        4.2.2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4.2.3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利逐步放开
        4.2.4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
    5.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价值取向的嬗变过程
        5.1.1 强调体育课程为国家服务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1949-1976)
        5.1.2 融合体质与技能教育的学科本位价值取向(1977-1991)
        5.1.3 身心一体视域下的多元课程价值取向(1992-2000)
        5.1.4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本位课程价值取向(2001-至今)
    5.2 基于学生选择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价值诉求
        5.2.1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5.2.2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5.2.3 注重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终身化和民族化
        5.2.4 破除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竞技化
        5.2.5 强调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衔接性与结构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学生的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现状的调查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工具
        6.2.3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与分析
        6.3.1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6.3.2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视角和主体
        6.3.3 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6.3.4 基础教育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纵向衔接
        6.3.5 基础教育各学段运动技能课程内容的类别
        6.3.6 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及想要掌握的程度
        6.3.7 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学习过的运动项目及掌握到的程度
        6.3.8 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正在学习的运动项目及需要掌握的程度
    6.4 研究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7.3 研究反思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韵律体操和舞蹈"课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国七十年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及发展趋向 ——以“人教版”为线索[D]. 彭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武汉三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D]. 章志强. 江汉大学, 2021
  • [3]基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优化研究[D]. 肖妤倩.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4]瑶族长鼓在轻器械健身操运动中的融合与锻炼效果研究[D]. 秦博伟. 广州体育学院, 2020
  • [5]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D]. 王建.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D]. 陈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我国体操类项目协同发展研究[D]. 李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D]. 王乃倩.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0(07)
  • [9]江西省幼儿园开设足球活动课程现状及课程内容设置研究[D]. 王昱婧.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10]基于学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 殷荣宾.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艺术体操与舞蹈”课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