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症肝炎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朱辉[1](2019)在《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观察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评估目的:评估肝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儿童认知功能发育情况,为国内儿童肝移植术后远期预后以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11年至2017年期间行肝移植手术后一年以上的儿童,测试时期年龄在2岁6个月-6岁11个月,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fourth edtion,WPPSI-Ⅳ)中文版对儿童的认知功能评估得出总智商以及各分指数的合成分数值,与常模正常值比较;根据肝移植时年龄分为小于一岁组(A组)和大于1岁组(B组)与常模正常值以及组间各分指数比较其差异。结果:87例肝移植后儿童总智商95.55?12.91,显着低于国内常模正常值(P<0.01);A组总智商97.35?13.01,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总智商90.23?11.26,与正常值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A、B组间总智商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情况落后于国内正常儿童。肝移植时年龄小于一岁组认知功能发育情况优于肝移植时年龄大于1岁组。第二部分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缺陷的原因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缺陷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儿童肝移植术后远期预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WPPSI-Ⅳ中文版完成87例肝移植术后儿童的认知功能评估得出总智商以及各分指数的合成分数值。收集87例儿童移植前后相关信息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性别、移植时的月龄、身高、体重、Child-Pugh改良分级评分、相关生化检查、术中情况;移植后住院天数、在ICU住院天数、发生感染次数、再次肝移植时间、再次修正手术次数等;以及患儿现阶段基本情况如血常规、肝功能等能生化指标、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居住地和父母的教育程度。使用方差分析(ANOVA)统计方法分析性别、父母亲教育、居住地等非疾病因素对肝移植术后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疾病因素中探寻导致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缺陷的风险因素。结果:总共有87例肝移植术后儿童,男性37例(42.53%),女性50例(57.47%)。肝移植儿童的性别、居住地以及双亲的教育程度作为非疾病因素使用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是一项影响因素,女性总智商优于男性,P<0.05,有统计学显着差异。而儿童父、母亲的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对肝移植术后儿童总智商预后没有关联。回归分析结果发现4个预测因子可作为肝移植术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缺陷的风险因素。1.肝移植时体重的百分位中位数它是肝移植术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可作为言语理解、视觉空间、流体推理、工作记忆分指数以及总智商的认知功能预测风险因素,移植时体重越低其认知功能发育越有可能受到损害。2.自肝移植至评估时间它可显着预测总智商、视觉空间和工作记忆的计分值,即自肝移植至评估时间越长神经认知功能发育可能越完善。3.Child-Pugh改良评分它可以显着预测总智商、视觉空间、流通推理的计分值,其评分愈高肝移植术后儿童的神经认知功能发育愈容易受到损伤。4.ICU住院天数它可显着预测加工速度的评分值,ICU住院时间越长其加工速度的评分值越低。结论:肝移植时体重的百分位中位数、Child-Pugh改良分级评分、自肝移植至评估的时间、住ICU的天数可作为肝移植术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缺陷的四个预测因子。儿童肝移植术前的营养情况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是影响肝移植术后儿童认知功能发育预后的重要因素。
欧晏娇[2](2018)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的应用探索》文中指出慢性肝病(CLD)被认为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CLD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发,中国是乙肝大国,慢性肝病患者数量庞大。大量的CLD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和重型肝炎。一旦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常规保守不能逆转疾病进展,预后极差。肝移植(LT)被列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因为器官衰竭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仅不足百分之一的患者等到供体。移植捐赠者的短缺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供需之间的差距仍在增加。为了满足更多有器官移植需求的患者,移植团队在不断尝试扩大移植供体器官的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研究出扩大供体来源的一些方式。这些包括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脑死亡捐赠(DBD)供体和心脏死亡(DCD)捐赠供体。DCD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增加使用。在部分国家,DCD捐赠者占捐赠总额的5%至35%。因此,DCD的使用显着增加了LT的供体池。幸运的是,自2010年红十字会和中国卫生部制定DCD标准以来,DCD器官的使用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DCD供体通常被认为是―扩大标准供体‖。从历史上看,DCD器官的使用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血管血栓形成等的高风险相关,这些都是由于在宣告死亡和器官获取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热缺血。标准肝脏静态冷保存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冷缺血损伤、复温损伤和再灌注损伤。与传统的静态冷保存相比,近几年来使用机械灌注保存器官开启了供体器官保存的新时代,可明显减少肝移植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及缺血性胆道病等并发症。另一种新的器官维护的方法是―原位(体内)‖机器灌注,称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装置,其首次报道在2000年,一例因心衰使用ECMO后死亡捐献的供体,成功用于器官移植。我们的移植中心从1999年开展肝移植至今,对于使用ECMO维护心死亡供体的相关数据非常有限。在这项临床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心死亡供体维护的应用,并制定一套应对DCD供体不同情况的临床策略。首先,我们讨论中国DCD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对DCD供体的定义。其次,我们讨论器官获取及保存的现有技术和方法。在器官获取之前确定何时以及如何使用ECMO维护DCD供体。最后,纳入36例DCD供体肝脏器官分别给予不同的维护方法。将它们分为两组:ECMO维护供体组(ECMO组)和常规治疗组(无ECMO组)。在获取供体肝脏器官之前,及时送检血液生化,评估并维护供体内环境的稳定,积极地纠酸,护肝。在供体维护过程中,ECMO组使用ECMO技术维护。无ECMO组,及时撤除生命支持,心跳停止5分钟后开始获取肝脏。观察获取供肝的病理改变情况;移植后的受体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手术后原发性肝功能不全,缺血性胆道病变的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前ECMO组与无ECMO组肝细胞坏死有显着差异,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变性没有显着差异。ECMO组和无ECMO组的原发性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和缺血性胆道疾病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45,0.026)。肝移植后,ECMO组和无ECMO组ALT,AST,TBIL,Alb和PT等肝功能凝血指标均随时间有不同程度下降,ECMO组各指标数值均优于无ECMO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以更安全地在肝脏移植中使用DCD供肝。鉴于器官供需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随着指南的制定和实施DCD捐赠将在未来重新获得更多关注并具有巨大潜力。
郑岳[3](2018)在《肝穿病理分期与抗病毒治疗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进行肝脏穿刺了解其肝细胞炎症、纤维化程度并结合血清学检测,分析他们之间相互联系,掌握抗病毒治疗最好时机与抗病毒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研究,选出对诊断肝纤维化有意义的指标,提供有效的、易于被患者接受的适合的诊断方法,为不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但肝功轻度异常的慢性肝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及观察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病人的诊断开辟新思路。方法 研究对象为收集2015年9月-2017年11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病理科符合条件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90例,治疗组70例,对照组20例,年龄范围在26岁至62岁之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诊断需符合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脏活组织检查前后2天内行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检查,肝脏活组织检查前需行完善腹部超声及肝脏无创纤维化(FibroScan)检查,对患者肝脏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进行了解,入选患者均进行肝组织活检,使用巴德一次性活检针(美国巴德生产),在贝尔斯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选取合适的穿刺部位,在定位点处行肝脏穿刺,全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送检分别与肝活检病理学分期进行比较,根据受检患者肝穿病理结果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找到对肝纤维化程度有意义的血清学检查指标,对比抗病毒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得出肝细胞炎症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并对抗病毒治疗有指导意义,可以根据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分期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患者及时抗病毒治疗,在其抗病毒治疗24周后再次行肝穿刺活检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后显示,完全应答的治疗组肝细胞炎症或纤维化程度均有所改善(P<0.01),部分应答组肝细胞炎症程度得到部分改善(P<0.05),而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而无应答组治疗前后相比,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ALB、GLO、HA、PCIII、CIV、ALT、AST、GGT、TBIL、LN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HA、CIV、PCIII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升高。ALT、AST、GGT、TBIL、ALB、GLO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增加无明显改变。结论 1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获得病毒学完全应答均可明显改善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2直接血清学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LN的符合率较低,PCIII、IV型胶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HA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抗病毒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3间接血清学指标中可能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的有:ALT、AST、GGT、TBIL。抗病毒治疗后观察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及血清球蛋白水平在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诊断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FibroScan检查测得肝硬度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S4期符合率最高,在S1-S3期诊断中准确率有待于提高,抗病毒治疗后部分患者肝弹性值有所下降。
陈立华,马菊,赵婷,范宇,江妹[4](2010)在《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护理》文中认为总结了31例全麻下接受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患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穿刺前准备充分、穿刺中密切配合、穿刺后严密观察。认为穿刺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穿刺后严密观察是护理的重点,也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
李清华[5](2002)在《重症肝炎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陶森,郭卉[6](2015)在《肝活检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肝组织活检是对各种肝脏疾病的性质判定及严重程度评估的金标准。近年来肝活检术在肝病患者诊治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报道颇多,表明其对肝损害病因判定、占位性病变性质判定等诸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从携带者到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以及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判定有重要作用。该文将介绍肝组织活检的方法与安全性以及肝损害病因判定,重点介绍肝组织活检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应用。
彭东娟,陈春,李耀才[7](2015)在《护理干预在肝脏穿刺活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脏穿刺活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拟实施肝穿刺活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恐惧发生率、疼痛程度、治疗配合度、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Ⅰ、Ⅱ、Ⅲ级焦虑、恐惧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Ⅰ、Ⅱ级疼痛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配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着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尚金霞,王玉华,单彪,王守云,林玲[8](2009)在《肝穿刺活检术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 病毒性肝炎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化验检查大部分可作出诊断,但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临床诊断和肝脏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54.6%~78.9%。在慢乙肝的诊治过程中,如有肝组织病理检查,则可按病变活动分极、按组织结构改变分期、发现早期较代偿的肝硬化及了解肝组织的炎症
王璞洁,陈灵芝,郑冬梅[9](2009)在《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简称肝穿。肝穿适用于慢性肝炎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慢性肝炎随访病情、判断疗效等。由于肝脏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有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在行肝穿刺时可引起出血以致危及生命。采用B超引导下肝穿活检术,提高了对穿刺部位的精确度及穿刺成功率,同时使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安全性大幅度提高。我科于2008起对45例患者进行了B超定位后肝穿刺活检术获得成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李春卉,黄爱丽[10](2007)在《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临床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肝穿活检术,是临床上获取各种肝脏疾病时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一种良好手段,能够比较有效、直观的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临床上的正确诊断、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那些反复肝功能异常、重症肝炎、肝炎分型不明者都可进行肝穿术以明确诊断、辅助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操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肝穿活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二、重症肝炎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肝炎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评估 |
引言 |
1.实验资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部分 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缺陷的原因分析 |
引言 |
1.实验资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肝移植与术后认知功能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着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心死亡供体评估流程及分组维护获取 |
前言 |
第一节 心死亡供体分类标准及现行方法 |
分类标准 |
供体捐献流程 |
第二节 心死亡供体分组维护及供肝获取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第二章 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后各项指标观察分析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全文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ERCP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肝穿病理分期与抗病毒治疗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资料收集 |
1.1.1 入选标准 |
1.1.2 研究计划终止标准 |
1.1.3 病例采集 |
1.2 实验方法 |
1.2.1 肝穿刺方法及步骤 |
1.2.2 抗病毒治疗方法 |
1.2.3 肝穿病理制片 |
1.2.4 血清学生化检测 |
1.2.5 影像学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1.4 结果 |
1.4.1 疗效评价 |
1.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 |
1.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间接血清学生化指标的变化 |
1.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直接血清学指标变化 |
1.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弹性值的变化 |
1.5 讨论 |
1.5.1 肝穿结果分析 |
1.5.2 血清生化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
1.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肝纤维化防治的研究进展 |
2.1 血清学检查 |
2.1.1 直接血清学标志物 |
2.1.2 间接血清学标志物 |
2.2 影像学检查 |
2.2.1 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 |
2.2.2 超声检查 |
2.2.3 磁共振成像(MRI)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穿刺结果 |
2 护理 |
2.1 穿刺前护理 |
2.1.1 心理护理 |
2.1.2 穿刺前准备 |
2.1.3 用物准备 |
2.2 穿刺中配合 |
2.3 穿刺后护理 |
2.3.1 一般护理 |
2.3.2 体位 |
2.3.3 饮食 |
2.3.4 |
2.3.5 并发症的观察 |
3 小结 |
(6)肝活检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肝脏穿刺的方法与安全性 |
2不明原因的肝损害的病因判定 |
3自身免疫性肝病 |
4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性质的确定 |
5肝穿刺活体病理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应用 |
5.1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病毒携带者 |
5. 2 CHB |
6肝脏病理检查与药物疗效判定 |
7肝脏病理检查与肝移植术 |
8小结 |
(7)护理干预在肝脏穿刺活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术前护理 |
1.2.2 术中护理 |
1.2.3 术后护理 |
1.2.4 出院健康指导 |
1.3 效果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焦虑、恐惧发生率的比较 |
2.2 两组疼痛程度的比较 |
2.3 两组治疗配合度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
3 讨论 |
四、重症肝炎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肝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观察研究[D]. 朱辉. 苏州大学, 2019(06)
- [2]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的应用探索[D]. 欧晏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3]肝穿病理分期与抗病毒治疗相关性研究[D]. 郑岳.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4]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护理[J]. 陈立华,马菊,赵婷,范宇,江妹.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0(09)
- [5]重症肝炎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的护理[J]. 李清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12)
- [6]肝活检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J]. 陶森,郭卉. 医学综述, 2015(14)
- [7]护理干预在肝脏穿刺活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 彭东娟,陈春,李耀才. 中国当代医药, 2015(10)
- [8]肝穿刺活检术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 尚金霞,王玉华,单彪,王守云,林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12)
- [9]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A]. 王璞洁,陈灵芝,郑冬梅. 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9
- [10]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临床护理[J]. 李春卉,黄爱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7(07)
标签:肝穿刺论文;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论文; 活体肝移植论文; 肝病饮食论文; 穿刺活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