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肥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施氮肥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氮肥施放量影响菠萝产量和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如[1](2021)在《钾对幼苗期菠萝叶片矿质元素吸收与钾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菠萝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钾是菠萝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当前对菠萝钾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大田肥料试验,以提高菠萝产量、品质为主要研究方向,但却对钾元素在菠萝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吸收及内部转运机制研究不多。为探究菠萝对外施钾肥的响应及其内部转运机制,本文以“金菠萝”幼苗为试验材料,对菠萝进行了清水(CK1)、MS营养液(CK2)、磷酸氢二钾(T1)、硝酸钾(T2)、氯化钾(T3)等五种处理,研究了钾肥对幼苗期菠萝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SPAD)、碳氮代谢产物及矿质元素吸收,及钾转运蛋白KUP家族相关基因、谷氨酸合成酶(GOGAT)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整个施肥过程中,菠萝叶片SPAD值主要受硝酸钾(T2)影响显着升高,磷酸氢二钾(T1)的菠萝叶片SPAD值无明显变化。(2)钾肥处理对菠萝碳代谢产物有显着影响。施肥处理4 d,氯化钾(T3)的菠萝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施肥处理10 d,硝酸钾(T2)的菠萝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在整个施肥处理过程中,菠萝叶片淀粉含量主要受磷酸氢二钾(T1)的影响。(3)钾肥处理对菠萝氮代谢产物也有显着影响。在整个施肥过程中,磷酸氢二钾(T1)、硝酸钾(T2)、氯化钾(T3)的菠萝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说明三种钾肥均可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磷酸氢二钾(T1)、硝酸钾(T2)、氯化钾处理(T3)等三种钾肥处理的菠萝叶片氨基酸含量均在施肥处理10 d最高。(4)不同钾肥处理下,菠萝叶片对氮、磷元素的吸收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而对钾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在整个施肥过程中,磷酸氢二钾(T1)、硝酸钾(T2)、氯化钾(T3)的菠萝叶片钾元素含量显着升高,氮、磷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显着低于清水(CK1)处理,可能是钾肥的施用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N、P含量的积累。(5)不同钾肥处理下,菠萝叶片对硼、铁、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整个施肥过程中,施肥处理10 d,清水(CK1)、MS营养液(CK2)、氯化钾(T3)的菠萝叶片硼元素含量较高,显着高于磷酸氢二钾(T1);硝酸钾(T2)比氯化钾(T3)的菠萝叶片铁元素更高,更有利于菠萝叶片对铁元素的吸收;磷酸氢二钾处理(T1)、硝酸钾(T2)、氯化钾(T3)的菠萝叶片均在施肥4 d镁元素含量最高,有利于菠萝叶片镁元素含量的积累;施肥处理10 d,硝酸钾(T2)、氯化钾(T3)的菠萝叶片锌元素含量显着增加。(6)钾肥处理下碳、氮代谢产物及矿质元素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含量及矿质元素B、Fe、Mg、Zn含量与施肥天数呈极显着正相关,N、P含量与施肥天数呈极显着负相关。(7)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钾转运蛋白KUP家族相关基因、谷氨酸合成酶(GOG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所差别。Ac KUP4、Ac KUP5、Ac KUP6对磷酸二氢钾(T1)较为敏感;Ac KUP2、Ac GOGAT1对氯化钾(T3)较为敏感;Ac KUP1、Ac KUP3、Ac KUP5、Ac KUP6、GOGAT基因Ac GOGAT2对硝酸钾(T2)较敏感。(8)不同钾肥处理下,菠萝钾转运蛋白KUP家族Ac KUP5与K显着负相关,Ac GOGAT1与K显着正相关。

王少群,向赛男,迟志广,潘畅,李宝深[2](2021)在《火龙果养分管理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火龙果的基本生长特性,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我国火龙果的养分吸收规律和养分管理现状,分析了国内火龙果在养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火龙果生产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双重影响,不同地区和品种火龙果的养分需求及管理模式差异较大,提高了火龙果标准化种植的难度,限制了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建议综合考虑火龙果养分管理的各方面因素,制定因地制宜的栽培措施和养分管理方案。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引领火龙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郑知临[3](2020)在《不同发育时期茶籽转录组及其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种子(简称茶籽)作为茶叶生产过程的副产品,茶树果实年产量高达100万吨左右,除了少数用于繁殖以外,其余未被有效利用。茶籽的主要成分为脂肪、粗纤维、茶皂素等,其中种仁含油量24%~25%,其脂肪酸组成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铁观音’不同发育时期(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茶籽为试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这些基因在茶籽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分在茶籽发育过程中的相对含量变化。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茶籽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产物相对含量变化,为深入研究茶籽脂肪酸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果叶两用茶树品种的选育和茶籽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茶籽发育过程中的转录组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转录组共获得36951条Unigenes。设计荧光引物,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表达量并与转录组数据对比,验证了转录组准确性。通过与GO和KEGG数据库比对,从中筛选出与脂肪酸合成有关的35条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9条脂类代谢通路。分析差异基因理化性质,构建进化树分析同源性,发现大部分基因与油茶同源性较高,最高可达99.75%。2.茶籽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变化分析测定了铁观音茶籽发育过程中12个时期(7月29日、8月12日、8月26日、9月9日、9月23日、10月7日、10月21日、10月28日、11月4日、11月11日、11月18日和11月25日)中主要脂肪酸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茶籽油中主要的5种脂肪酸占所有脂肪酸含量的96.84%~98.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占70.51%~75.14%。随着茶籽的发育成熟,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在茶籽发育的过程中棕榈酸的相对含量从24.9%下降至16.2%;硬脂酸的相对含量从1.43%上升至2.86%;油酸的相对含量从21.0%上升至50.6%;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从46.4%下降至28.1%;亚麻酸的相对含量从3.11%下降至0.44%。茶籽主要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11月18日开始趋于稳定。3.茶籽发育过程中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茶籽发育过程中与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的9条途径上35个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茶籽发育I期(幼果期):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脂肪酸合酶系统FAS中的Cs ER2表达量最高,FAT基因中Cs FATB1在I期(幼果期)时表达量最高。这一时期饱和脂肪酸合成主要受Cs HD、Cs MCAT、Cs ER2和Cs FATB1的影响。在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中,Cs SAD6和Cs FAD3基因表达量达到较高水平。(2)茶籽发育II期(膨大期):Cs HD、Cs ER2表达量仍处于高水平,Cs ACAT基因表达量上升为I期(幼果期)的5.26倍。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中Cs SAD3基因表达量上升为I期(幼果期)的2.0倍,在所有去饱和酶基因中表达量最高。这一时期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受Cs ACAT、Cs HD和Cs ER2基因的影响,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受Cs SAD3基因影响最大。(3)茶籽发育III期(成熟期):脂肪酸合成过程中Cs ACAT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为I期(幼果期)的5.9倍,这一时期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主要由Cs ACAT基因影响。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中SAD家族基因表达量均上升至高水平,Cs SAD3基因表达量仍是最高,为I期(幼果期)的2.3倍。Cs FAD2表达量上升至最高,为I期(幼果期)的2.1倍,是影响亚油酸合成的主要基因。这一时期是脂肪酸去饱和的主要时期,也是油酸含量上升的主要时期。

桂莎[4](2019)在《碱性肥料和生防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效果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我国香蕉生产过程存在的长期大量过量施用化肥及其导致的土壤酸化、土壤养分失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恶化、香蕉枯萎病加剧及肆虐等问题,本研究提出“碱性肥料和生防放线菌制剂耦合”以碱性肥和生防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思路。分别在三种土壤上研究碱性肥料和生防放线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耦合效应和机理;并通过水培、基质培、土培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探讨了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生防效果的稳定性及其抗病机理,为推进碱性肥料和生防菌制剂在香蕉枯萎病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碱性肥料是既可以营养香蕉,同时兼具改良土壤酸性的功能性肥料,在香蕉栽培中可以取代常规肥料。无论碱性肥料单施,还是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合施用,在蕉园酸性土壤(A)、非蕉园酸性土壤(B)和微碱性蕉园土壤中,均能促进香蕉生长发育,明显增加香蕉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较常规肥料,碱性肥料对香蕉生物量的增产率为25.81%~62.4%。施用碱性肥料同时还能显着提高土壤p H值,土壤p H值在三种土壤上较常规肥料分别提高了0.44、0.17、0.33个单位。(2)在三种土壤上,碱性肥料与生防放线菌制剂配合处理(AF+Act)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常规肥料(CCF,CK)处理分别降低了14.34%和20.96%、41.7%和46.71%、38.95%和33.21%。(3)碱性肥料与生防放线菌制剂配合在改良土壤酸性的同时优化了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常规肥料(CCF,CK)处理相比,能明显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而降低真菌和古巴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Foc),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幅分别为36.99%~301.31%和13.02%~171.05%,真菌和Foc的降幅分别为42.26%~63.63%和28.89%~34.85%。AF+Act处理还能显着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了土壤生物学活性;增加土壤矿质态氮(Nmin)含量、有效磷、交换性钙、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明显改善了土壤矿质营养环境。研究发现,土壤p H值、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Nmin、有效铁、有效锌含量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均呈显着的负相关,而Foc的数量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呈显着的正相关。(4)生防真菌混合接种或施用复合生防真菌制剂处理(NFP和NFPT)能显着增加香蕉生物量或香蕉产量,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水培条件下,生防真菌混合接种处理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了57.89%~63.16%。在基质培和土培条件下,NFP和NFPT处理病情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8.24%~58.82%和43.18%~47.73%。在大田条件下,NFP和NFPT处理发病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8.37%和18.25%,病情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9.66%和25.13%,香蕉单位面积总产量较对照增加了52.35%~139.96%。(5)生防真菌混合接种或施用复合生防真菌制剂(NFP和NFPT)能诱导香蕉产生系统抗性,较对照均能显着降低香蕉叶片或根系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在土培和大田条件下,与对照相比,NFP和NFPT处理能显着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呈极显着的负相关。(6)施用复合生防真菌制剂(NFP和NFPT)增加了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刺激了土着有益微生物中其他拮抗菌种,显着减少了病原菌的数量,重塑了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增强了香蕉的抗病性。16Sr RNA和ITS区域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相似,细菌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再次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真菌群落组成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但是,不同处理间某些菌群相对丰度有差异,施用复合生防真菌制剂处理(NFP和NFPT)提高了大理石雕菌属Marmoricola、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水恒杆菌属Mizugakiibacter、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Gibellulopsis属相对丰度,而CK处理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土微菌属Pedomicrobium、曲霉属Aspergillus、Calcarisporiella属、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较高。病原菌q PCR分析结果表明,NFP和NFPT处理能显着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研究过程还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生防菌属,如大理石雕菌属Marmoricola、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水恒杆菌属Mizugakiibacter、酸杆菌属Acidobacterium、粘鞭菌属Gliomastix、扁孔腔菌属Lophiostoma、白黄笋顶孢属Acrostalagmus、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Gibellulopsis属的相对丰度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均呈显着负相关。

穆兰[5](2014)在《覆盖对温室辣椒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长时间连续种植使土壤理化状况恶化,病虫害频发,导致产量下降,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农产品安全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由于种植辣椒经济效益好,近年来,辣椒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设施蔬菜作物,同时也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作物。而地面覆盖以其效应好在农业生产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大田方面,且主要研究某一覆盖方式对作物的效应,而缺少对各种覆盖效应的系统研究,尤其在温室蔬菜生产中,这种系统研究更少。为此,本试验于2011年和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日光温室内进行,以辣椒为研究对象,以对照(不作任何覆盖,CK)、地膜覆盖(FM)、秸秆覆盖(SM)、地膜加秸秆覆盖(CM)为试验因子,分析了覆盖对辣椒生长发育、生理特征、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为合理覆盖方式的选择及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通过试验,得到如下研究结果与结论:(1)不同覆盖处理改变了土壤环境。覆盖处理在各个测定时期土壤含水量一直高于对照处理,表现为CM>FM>SM>CK;各个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异显着,覆盖处理的温度总体高于不覆盖处理;覆盖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对照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是显着低于覆盖处理,并且与覆盖处理间达到显着差异(p<0.05),而CM覆盖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根系活力、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是影响覆盖方式下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其中以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呼吸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以土壤pH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联度最小,为0.707。(2)不同覆盖条件下辣椒光合生理特征的变化。在整个生育期不同覆盖处理之间光合速率差异显着(p<0.05),CM覆盖处理最高(15.98umol CO-12m-2s),CK最低(8.15umol CO-12m2s-);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能很好的模拟不同覆盖条件下辣椒的光合响应曲线,实测曲线和拟合曲线较为吻合(决策系数均>0.9);CM(0.13)和FM(0.08)表观量子效率高于CK(0.07)和SM(0.06),光能利用效率较高;CM处理条件下光补偿点较小(17.67umolm-2s-1),而SM处理条件下饱和点较高(1000umolm-2s-1),说明了辣椒在CM处理下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而SM处理下辣椒对强光的适应能力较强。(3)不同覆盖条件下辣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分析。覆盖处理能显着提高辣椒产量, FM、CM和SM相比对照增产55.76%、160.58%、135.58%;CM覆盖处理经济收入最高(16.26yuan m-2),CK处理的辣椒经济收入最低(6.24yuan m-2);不同覆盖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也达显着水平(p<0.05),依次为CM>SM>FM>CK,分别为对照的2.07倍、5.21倍和4.19倍,CM处理无论在节水还是增产、增收方面,显着优于其他覆盖方式。(4)不同覆盖处理条件下辣椒果实的品质变化。覆盖对辣椒的感官品种影响表现为:辣椒果长顺序为CM>FM>SM>CK,各处理之间差异显着(p<0.05);FM、CM、SM覆盖处理比对照处理的辣椒果径分别宽了5.18%、12.35%和1.19%;从果形指数来看,CM覆盖处理的辣椒果形指数在整个结果期变化幅度最小仅为0.03,更好的保持了商品的一致性;FM覆盖处理的辣椒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33.81mgkg-1,对照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最低,为22.73mg kg-1;CM和SM覆盖处理能够提高辣椒的辣椒素含量,最高可达0.25%,并且与其他两种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覆盖处理降低了辣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FM处理硝酸盐含量最低(29.81mg kg-1)。(5)覆盖效益对日光温室辣椒影响的综合质量评价。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不同覆盖处理模式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的结果为:CM>SM>FM>CK,其中CM处理的得分最高为4.21,而CK处理的得分最低为1.53;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4种不同覆盖处理关联模式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其结果为:CM>SM>CK>FM,其中CM处理的关联度最大,为0.912,FM处理的关联度最小,为0.709;CM在两项综合评价方法中均是最高,说明CM处理能实现辣椒高效、优质及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在设施高效农业中应该加以推广。

石国华[6](2013)在《前茬与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文中认为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和番茄(Fructus Lycopersici Esculenti L.)为研究对象,选择青笋(Lactuca sativa L.)、大蒜(Alliumsativum L.)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前茬,在每个前茬下设不施放线菌制剂和施放线菌制剂两个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番茄和辣椒的产量品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对其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番茄和辣椒选择适宜前茬及改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大蒜茬施放线菌制剂后较青笋茬和小麦茬明显提高辣椒和番茄产量。大蒜茬施放线菌制辣椒和番茄产量均显着高于不施放线菌制剂,分别提高了9.4%、13.7%。施放线菌制剂后小麦茬辣椒各营养品质指标均显着高于不施放线菌(P<0.05),其中VC含量小麦茬显着高于青笋茬、大蒜茬,分别提高了39.4%、45.3%;施放线菌后辣椒可溶性糖、辣椒素含量分别提高了9.4%、33.3%。小麦茬施放线菌制剂番茄果实VC、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比不施放线菌制剂分别提高了12.1%、14.0%、9.5%及39.8%。施放线菌制剂显着改善了小麦茬番茄和辣椒品质。2、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前茬施放线菌制剂后辣椒和番茄的光合速率显着性提高。从盛果期来看,番茄的光合速率施放线菌制剂较不施高于辣椒。青笋茬、大蒜茬和小麦茬施放线菌制剂后番茄的光合速率较不施分别提高了21.4%,8%,17.1%;三种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后辣椒的光合速率较不施分别提高了14.6%,15%,11.9%。施放线菌制剂后辣椒和番茄光合速率的提高,为其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层0-5cm)呈正相关。即土壤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后辣椒和番茄的土壤呼吸速率显着提高。青笋茬、大蒜茬和小麦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后辣椒和番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提高了1.3%,3.5%,1.7%;4.5%,6.3%,5.1%。由此可见,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后土壤呼吸速率显着性提高,尤其是大蒜茬的辣椒和番茄。3、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后对盛果期辣椒和番茄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显着(P<0.05)。其中,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提高,真菌数量降低,而到结果末期细菌、放线菌数量有所减少,真菌数量升高。

尹平[7](2001)在《氮肥施放量影响菠萝产量和品质》文中研究指明

二、氮肥施放量影响菠萝产量和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氮肥施放量影响菠萝产量和品质(论文提纲范文)

(1)钾对幼苗期菠萝叶片矿质元素吸收与钾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菠萝概述
    1.2 钾的生理功能
        1.2.1 酶活性
        1.2.2 蛋白质合成
        1.2.3 细胞水势
        1.2.4 光合作用
        1.2.5 碳氮分配
        1.2.6 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1.3 植物对钾的吸收和转运
    1.4 钾对碳代谢的影响
    1.5 钾对氮代谢的影响
    1.6 钾对植物矿质元素的影响
    1.7 菠萝施钾肥研究现状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施肥处理与样品采集
    2.3 样品采后处理
    2.4 试验测定方法
        2.4.1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
        2.4.2 碳代谢物质含量测定
        2.4.3 氮代谢物质含量测定
        2.4.4 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2.4.5 菠萝钾转运蛋白KUP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SPAD值的影响
    3.2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碳代谢的影响
        3.2.1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
        3.2.3 施肥天数、钾肥处理与菠萝叶片碳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
    3.3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3.3.1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3.3 施肥天数、钾肥处理与菠萝叶片氮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
    3.4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3.4.1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氮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3.4.2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磷元素含量的影响
        3.4.3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钾元素含量的影响
        3.4.4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硼元素含量的影响
        3.4.5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铁元素含量的影响
        3.4.6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镁元素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锌元素含量的影响
        3.4.8 施肥天数、钾肥处理与菠萝叶片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3.5 不同钾肥处理下菠萝植株各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6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钾转运体KUP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3.6.1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AcKUP1基因表达的影响
        3.6.2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AcKUP2基因表达的影响
        3.6.3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AcKUP3基因表达的影响
        3.6.4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AcKUP4基因表达的影响
        3.6.5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AcKUP5基因表达的影响
        3.6.6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AcKUP6基因表达的影响
        3.6.7 KUP家族基因相对表达量与K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3.7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GOGAT基因表达的影响
        3.7.1 不同钾肥处理对Ac GOGAT1基因表达的影响
        3.7.2 不同钾肥处理对Ac GOGAT2基因表达的影响
        3.7.3 GOGAT相对表达量与K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SPAD值的影响
        4.1.2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碳代谢的影响
        4.1.3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4.1.4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4.1.5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各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影响
        4.1.6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叶片钾转运蛋白KUP基因表达的影响
        4.1.7 不同钾肥处理对菠萝谷氨酸合成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1.8 菠萝基因KUP、GOGAT相对表达量与K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4.2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火龙果养分管理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火龙果的生长特性
2 火龙果养分吸收特征
3 火龙果养分管理现状
    3.1 果园土壤管理现状
    3.2 火龙果施肥管理现状
4 火龙果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不能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条件优势
    4.2 肥料投入比例不均衡,养分利用率低
    4.3 现代化施肥技术应用率低,自动化水平不足
    4.4 生产管理比较粗放
5 火龙果养分管理可持续发展应用对策
    5.1 紧密结合火龙果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5.2 科学均衡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5.3 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5.4 结合其它农艺措施,提高种植水平
    5.5 建立多极化培训体系,培育科学意识

(3)不同发育时期茶籽转录组及其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植物油脂的研究进展
        2.1.1 脂肪酸成分研究进展
        2.1.2 植物油产业研究进展
        2.1.3 茶籽油研究进展
        2.2 转录组研究进展
        2.3 脂肪酸研究进展
        2.3.1 脂肪酸合成途径
        2.3.2 脂肪酸合成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2.3.3 脂肪酸链的延长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2.3.4 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4 主要创新点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茶籽发育过程中的转录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RNA样品制备
        1.2.2 上机测序样品制备及上机测序
        1.2.3 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
        1.2.4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序结果及质量评估
        2.2 Unigene的 GO注释分析及分类统计
        2.3 Unigene的 pathway注释分析
        2.4 茶籽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验证
        2.5 茶籽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合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 讨论
第三章 茶籽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相对含量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发育时期茶籽干燥
        1.3.2 不同发育时期茶籽油脂提取
        1.3.3 不同发育时期茶籽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测定
        1.3.4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铁观音茶籽含水率变化
        2.2 铁观音茶籽含油率变化
        2.3 铁观音茶籽脂肪酸主要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
        2.3.1 铁观音茶籽发育过程中主要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
        2.3.2 铁观音茶籽发育过程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第四章 茶籽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合成代谢基因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剂与方法
        1.2.1 主要分子及生化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2.3 总RNA提取及c DNA合成
        1.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籽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1.1 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1.2 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中关键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1.3 脂肪酸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茶籽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基因表达分析
        2.2.1 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2.2.2 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2.2.3 脂肪酸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碱性肥料和生防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效果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以及香蕉枯萎病的危害
        1.1.2 香蕉枯萎病的防控
        1.1.3 肥料和施肥与香蕉枯萎病
        1.1.4 生防放线菌与香蕉枯萎病
        1.1.5 碱性肥料和生防放线菌配合防控香蕉枯萎病技术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1.1.6 生防真菌防控香蕉枯萎病技术的提出和相关研究
    1.2 研究的切入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1.4.2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机理
        1.4.3 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1.4.4 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机理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试验方法
        2.2.4 观测项目与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香蕉生长发育的影响
        2.3.2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香蕉生物量的影响
        2.3.3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机理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土壤酸碱度和香蕉枯萎病相关性研究
        3.2.2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
        3.2.3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3.2.4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土壤酸碱度和香蕉枯萎病的相关性
        3.3.2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3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4 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耦合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水培条件下生防真菌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研究
        4.2.2 基质培条件下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研究
        4.2.3 土培条件下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研究
        4.2.4 大田条件下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研究
        4.2.5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水培条件下生防真菌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4.3.2 基质培条件下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4.3.3 土培条件下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4.3.4 大田条件下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生防真菌制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机理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生防真菌制剂对香蕉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
        5.2.2 生防真菌制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5.2.3 生防真菌制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生防真菌制剂对香蕉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3.2 生防真菌制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3.3 生防真菌制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讨论
    6.1 碱性肥料和生防放线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机理分析
    6.2 复合生防真菌制剂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稳定性分析及其机理
    6.3 碱性肥料和生防菌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应用前景及其施用技术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5)覆盖对温室辣椒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设施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前景
        1.2.2 地面覆盖研究进展
        1.2.3 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1.2.4 覆盖对作物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
        1.2.5 设施蔬菜覆盖研究进展
        1.2.6 设施辣椒研究进展
    1.3 存在问题与不足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地面覆盖对温室内辣椒土壤环境的影响
        2.1.2 地面覆盖对辣椒生理特性的研究
        2.1.3 地面覆盖对辣椒生长发育、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1.4 不同覆盖处理对辣椒各项指标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材料与栽培管理
        2.2.3 试验设计
        2.2.4 试验水肥处理
        2.2.5 土壤样品的采集
        2.2.6 植物样品的采集
        2.2.7 试验温室小气候环境状况
        2.2.8 数据分析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不同覆盖方式对温室辣椒土壤环境的影响
    3.1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3.1.1 土壤水分的测定
        3.1.2 土壤温度的测定
        3.1.3 日光温室大气各环境要素的测定
        3.1.4 土壤 pH、电导率、有机质的测定
        3.1.5 土壤氮、磷、钾的测定
        3.1.6 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
        3.1.7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覆盖处理对温室辣椒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影响
        3.2.2 不同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动态变化规律
        3.2.3 生育期内不同覆盖处理土壤平均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关性分析
        3.2.4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 pH 的影响
        3.2.5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3.2.6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2.7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2.8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2.9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2.10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3.3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不同覆盖方式对温室辣椒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4.1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4.1.1 光合指标测定
        4.1.2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4.1.3 光响应曲线模型及相应光合生理参数计算
        4.1.4 辣椒生物量积累的测定
        4.1.5 辣椒冠层温湿度的测定
        4.1.6 辣椒根系活力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覆盖条件下辣椒生育期内光合生理特征日变化
        4.2.2 不同覆盖对辣椒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4.2.3 不同覆盖对辣椒冠层温度、湿度的影响
        4.2.4 覆盖对辣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2.5 不同覆盖对辣根系活力的影响
    4.3 讨论与结论
第5章 地面覆盖对辣椒果实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1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5.1.1 产量和灌水量
        5.1.2 水分利用效率
        5.1.3 辣椒果实品质的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覆盖处理对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2.2 不同覆盖处理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5.3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覆盖效应对日光温室辣椒影响的综合质量评价
    6.1 研究方法及原理
        6.1.1 主成分分析法
        6.1.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6.1.3 评价指标的确定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主成分分析法在覆盖效应对辣椒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6.2.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覆盖效应对辣椒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6.3 讨论与结论
第7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前茬与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立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依据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选题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轮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3.2 轮作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发病率的影响
        1.3.3 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3.4 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3.5 微生物菌肥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3.6 微生物菌肥对作物发病率的影响
        1.3.7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不同前茬与放线菌制剂对番茄和辣椒品质的影响
        1.4.2 不同前茬与放线菌制剂对番茄和辣椒产量的影响
        1.4.3 不同前茬与放线菌制剂对番茄和辣椒的光合作用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1.4.4 不同前茬与放线菌制剂对番茄和辣椒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1.4.5 技术路线
    1.5 材料与方法
    1.6 实验数据处理
第二章 不同前茬与施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1 不同前茬下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1.1 不同前茬下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2.1.2 不同前茬下放线菌制剂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2.1.3 不同前茬下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产量的影响
        2.1.4 不同前茬和放线菌制剂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2.1.5 前茬和放线菌制剂对番茄和辣椒品质及产量效应的差异性
    2.2 讨论
    2.3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前茬与施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3.1 不同前茬下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根系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3.2 不同前茬下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光合速率的影响
    3.3 不同前茬下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3.4 不同前茬施放线菌制剂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与产量和根系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
    3.5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不同前茬与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1 细菌数量
    4.2 真菌数量
    4.3 放线菌数量
    4.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1.2 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5.1.3 不同前茬下施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氮肥施放量影响菠萝产量和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 [1]钾对幼苗期菠萝叶片矿质元素吸收与钾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D]. 张亚如. 广东海洋大学, 2021
  • [2]火龙果养分管理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 王少群,向赛男,迟志广,潘畅,李宝深. 农业与技术, 2021(01)
  • [3]不同发育时期茶籽转录组及其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分析[D]. 郑知临. 福建农林大学, 2020
  • [4]碱性肥料和生防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效果及机理研究[D]. 桂莎.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5]覆盖对温室辣椒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D]. 穆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4(01)
  • [6]前茬与放线菌制剂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D]. 石国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7]氮肥施放量影响菠萝产量和品质[J]. 尹平. 热带农业工程, 2001(04)

标签:;  ;  ;  ;  ;  

施氮肥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