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户信用制度与应收帐款的管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马莹[1](2020)在《交通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法制体制不健全,经营理念滞后等诸多原因,有一些不正常的经济往来越演越烈,以及发展到现在企业的连环债越积越多,坏账损失也越来越大,且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发展,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会造成一些企业的破产,倒闭,因此企业间的呆死账也会必然会增加,有必要切实研究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自身就是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企业既想利用应收账款促进收入,提高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又想避免应收账款的存在而引发资金回收难、坏账率高等现象,针对于此,此篇论文就应运而生。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之间、企业和相关客户之间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未收账款,从表面上看,账面上应收账款增长过快,就会直接增加利润,但是,从长远上看,不利于企业的科学发展计划,这就需要应收账款的收款是及时的、按期的。对于不能收回,现金流量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间接影响运营系统下一阶段的正常运行,对原本经营计划产生不利影响,故而需要对应收款进行科学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是回收,也是资本收益的管理。本文通过对应收账款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以及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控制理论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以A客运公司的经营状态—客运收入的应收管理现状作为案例,对A公司应收账款进行整合梳理,参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善问题这一模式对管理过程中应收款回收率低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证明了A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着历史局限性,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只要将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控制变化,但殊不知,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会产生正面影响,能扩大业务量、提高收入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虚增收入,压占资金,所以说企业能否把握好这把双刃剑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彭波[2](2020)在《德邦快递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物流行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尤其是现在网购的普及,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巅峰期,同时也加快了物流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出现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近14%;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21万亿元,年均增长36%;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近25万亿元,每年增长率约4%;快递业务量超过200亿件,年均增长近55%。“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果,为“十三五”计划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升级且中等收入群体成为了消费的主要群体,物流行业强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增效升级和平稳较快发展。营运资金的管理一直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营运资金日常运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物流企业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的重视程度。好的营运资金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效的资金利用率来持续减少营运资金的持有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花费支出,达到提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目的,从而创造比同行业竞争者更高的竞争力。物流行业具有资金需求缺口大和周转密集的特点,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新形势下的物流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选择2018年登陆资本市场的物流企业德邦快递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德邦快递近年来的转型发展情况。其次,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各项财务数据,从多角度出发,对德邦快递及其同行业上市的物流快递企业的各项营运资金管理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找出了德邦快递与同行业其他快递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差异。同时,通过分析其近年来营运资金管理结构和效率的趋势,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诊断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其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提出了改善其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孙高洁[3](2018)在《煤炭上市企业ZM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行业的企业都纷纷采用信用销售的手段来争取客户,保持市场份额,这就导致了企业在经营中应收账款规模变大,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也就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适当范围内的应收账款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乏风险管理,超过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反过来危及企业,给企业造成信用、经营、财务等方面的风险,为了规避这样的现象发生,应当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上市煤炭企业ZM公司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以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进行研究。通过分析ZM公司应收账款现状与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得出对于ZM公司来说,应收账款管理上主要存在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应收账款管理流程粗放、催收制度有待完善以及ERP系统未发挥应有作用这几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ZM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时间点为线索,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包括完善事前应收账款相关体系与部门建设、加强事中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强化事后的催收管理并转移风险、以及建立合同管理共享制度将各个流程与部门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强调了正确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要性。
陈素蓉[4](2014)在《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之探讨 ——基于台湾上市(柜)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分析》文中认为企业的「公司治理」议题,是近年来一直被聚焦关注的重要课题,回顾全球国际之间陆续传出了许多企业组织,可能因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善、董事会职能不彰及高阶经营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等等现象,导致该企业组织因产生舞弊而面临经营管理或营运危机问题。过去十数年间,台湾地区也发生了许多企业组织舞弊案例,其归根究底都是因为高阶经营管理人员的败德行为导致,充分显露企业「公司治理」的成果良窳,是系于公司内部人之身,尤其是隶属于高阶经营管理层的经理人。企业组织营运一旦发生任何经营管理或营运危机问题,若无法完善应对处理,社会投资大众的血汗钱即可能在瞬间成为泡影,同时也将影响社会投资大众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度。因此本研究采取美国舞弊稽核师协会的案例作为分析架构,探讨高阶经营管理人员之败德行为,并藉由台湾地区上市(柜)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例,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为探索性个案研究法,研究的进行,首在文献回顾、整理及分析,再则样本个案的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并据以提出研究命题,主要的研究命题包括:(1)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显着特征是什么?(2)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关键动因是什么?(3)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主要模式是什么?(4)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财务报表舞弊操纵手段有那些?(5)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与公司治理关系?本论文研究,以十七家台湾地区上市(柜)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个案,为主要研究标的,探讨企业高阶管人员败德行,并就财务报表舞弊、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涉及之年数、败德行为与公司治理、财务报表信息之营业收入净额、每股盈余、现金流量、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及每股现金流量等研究面向,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十七家样本个案及文献信息,藉以探讨分析企业高阶经营管理人员败德行为,获得研究结论,并就产业发展观点、政府发展观点及学研界发展观点等各方面提出个别建议。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如下:1.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显着特征、主要模式及操纵手段:(1)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以财务报表舞弊为主,其次为挪用资产;(2)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报表舞弊,采取以营业循环假之半套作假及融资循作假之假发行ECB为最多;(3)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以资产评价不当之操纵估计数及揭露不当最为显着,虚假收入之销货凭证造假为其次显着,再其次显着则是虚假收入之循环交易;(4)样本个案企业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涉及年数以1-2年较多。2.企业高阶管理人员的败德行为,进行财务报表舞弊为主要模式及手段,而企业财务质量受影响是其必然结果,从财务报表影响情形分析归纳显着特征为:(1)样本个案企业的营运资金主要依赖融资活动现金流量,而非来自营业活动现金流量;(2)样本个案企业之营业活动现金流量皆非如同正常企业模式持续上扬成长,且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呈现负数年度在3年(含)以上的计有十二家个案企业;(3)样本个案企业之每股现金流量无法支应同期每股盈余应行之分配。3.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明显关联的特征,包含有:(1)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是关键动因、(2)主导或参与股票内线交易、(3)创新财务报表舞弊模式、(4)专业团队配套舞弊进行、(5)公司治理机制不规范。本论文的研究的创新贡献主要由下列各点显现:1.藉由本论文研究的结论来唤起社会各界,尤其是产业人士对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及其采取舞弊手段模式的认知,在其了解企业高阶管理人员的败德行径后,思考如何有效建立企业舞弊的侦测及防治机制,即是跨出成功杜绝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与舞弊的第一步。2.本论文借镜台湾产业个案经验,从中汲取经验菁华,所探讨样本个案信息及实务经验观点分享建议,提供因应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及其舞弊的方向与作法,并关注企业(产业)所面临败德舞弊手段创新模式的问题,提供未来建立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与舞弊防治机制,并透过计划、进行、查核、行动(Plan, Do, Check, Action)等模式循环执行,持续不断的改善及提升企业防治高阶管理人员败德及舞弊行为之管理控制绩效。3.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探讨之研究并未多见,尤其本论文从实务个案接口导入研究,并就财务报表信息包括:营业收入净额、每股盈余、现金流量、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及每股现金流量等、公司治理机制及创新舞弊手法等研究面向探讨,在学术研究领域辅以实务经验及从业观点,充实本论文研究并迎合趋势潮流,连结学术理论基础与实务积累,企图填补学术与实务不脱节。
林沧海[5](2012)在《双重委托代理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及其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物流金融服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物流金融运作获得了银行贷款授信而改善了企业的资金链;同时,众多知名的物流企业和银行都因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在物流金融服务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三方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处于信息劣势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面临着很多业务风险,如融资企业造假违约、物流企业监管不力、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合谋欺骗等现象均影响着金融机构提供物流金融融资服务的积极性。由于金融机构往往通过制定严格规定,最大限度地将部分风险责任转嫁给物流企业,而对物流企业的报酬激励不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些物流企业参与高级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积极性。换言之,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制约着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发展。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以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以及物流金融服务三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机制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及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双重委托代理下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及其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在对传统物流金融服务的各种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识别了不同运作模式下物流金融服务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在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营运流程视角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主要模式,并在信息不对称下对中国台湾地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三方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尝试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构建了一套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物流金融服务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并进行了研究展望。
龙小兵[6](2011)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创新探析——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新探索》文中指出信用风险和应收帐款管理问题是当前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设立信管理部门、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帐龄控制制度等,有效地改善了公司应帐款的市场结构和客户结构,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应收帐款的风险大幅度降低,发展、改善了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企业管理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李小霞[7](2010)在《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应收帐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持有规模和持有时间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资产营运能力。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大多是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采取赊销的方式实现的,这种赊销方式在扩大销售、拓展市场、降低整体经营成本、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进而实现规模经营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结算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随着商业信用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日益严峻。许多企业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现金流紧张、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本文从应收帐款管理的理论入手,分析了应收帐款管理的现状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应收帐款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应收帐款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对逾期应收帐款的处理以及融资措施,又以TC公司为例,对一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应收帐款管理实务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对全文做出归纳性总结。
谷丽[8](2010)在《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酒店业也迅猛发展起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后,为了赢得市场份额,酒店的赊销经营不断增长,应收帐款余额不断增加,财务风险也日益加大。酒店业客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一些大中型星级酒店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潜在客源,留住老客户,实现销售量最大化,不断增加协议客户、放宽信用政策,使得挂帐数额占营业总额的比例由原来的20%-30%上升至50%甚至70%。长此以往会引发破产的危机。本文以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采用项目管理、项目计划与控制等相关知识,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套有效的应收帐款管理模式来解决目前酒店应收帐款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规避由于应收帐款管理不善而给酒店经营带来的各种风险。提高酒店应收帐款周转率,减少坏帐损失,为酒店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张然[9](2010)在《HY公司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自从商品销售从卖方市转变为买方市场时起,企业要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纷纷采用了赊销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渗透以及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销售,赢得市场份额。然而赊销是一把―双刃剑‖,既风险与收益同存。许多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对于经营活动中的信用风险防范不够,造成在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的同时,其背后的财务状况极不乐观,甚至出现资金断流的危机。2008年企业倒闭潮席卷了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和长三角,许多企业陷入资金财务危机,甚至是―资金链断裂‖。据万德资讯的统计显示:中小板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36.42%,净利润增长47.08%。但同时现金流净额大幅减少。而中小板公司中近一半公司2008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将是决定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问题的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助于加强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因此,论文选择了企业客户信用管理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对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对中小企业信用管体起到参考和借鉴的意义。首先,论文对信用销售、信用风险的产生、风险的评估与防范,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评价模型以及应收帐款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介绍,为后续的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然后,运用叙事方式再现了HY公司的资金危机,陈述了其变革前的信用管理状况和应收帐款管理状况,以及危机后HY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信用管理改革措施,最终扭转了局面,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最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一方面分析HY公司变革前的应收帐款状况、其信用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及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分析了HY公司新的信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要保障。
袁超[10](2010)在《浅析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管理》文中认为应收帐款管理是昆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重点之一,也是本部门本人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故选此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本文结合在应收帐款管理过程中的实际,以应收帐款管理为例,并查阅了相应的资料,从应收帐款的成因、应收帐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二、客户信用制度与应收帐款的管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客户信用制度与应收帐款的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交通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3 研究的方法 |
1.3.1 国内外文献的精读及泛读 |
1.3.2 案例分析法 |
1.3.3 实地调查法 |
1.3.4 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以定性分析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4.2 预期产生的不足 |
第二章 理论的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应收帐款的相关理论 |
2.1.1 应收账款的概念 |
2.1.2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
2.1.3 应收账款质量分析方法 |
2.1.4 应收账款与市场业务部门的关系 |
2.2 应收账款的相关理论综述 |
2.2.1 基于信用管理角度 |
2.2.2 基于风险管理角度 |
2.2.3 基于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角度 |
2.2.4 基于应收账款的管理角度 |
第三章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
3.1 A公司及其所属行业概况 |
3.1.1 A公司基本情况 |
3.1.2 公司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
3.1.3 A公司企业文化 |
3.1.4 A公司组织结构 |
3.1.5 A公司经营状况 |
3.2 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现状 |
3.2.1 事前管理 |
3.2.2 事中管理 |
3.2.3 事后管理 |
3.3 应收账款财务指标分析 |
3.3.1 应收账款的增长程度占营业收入比例情况 |
3.3.2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情况 |
3.3.3 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 |
3.3.4 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
3.3.5 A公司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价 |
3.4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四章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
4.1 A公司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A公司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
4.1.2 缺乏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 |
4.1.3 日常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 |
4.1.4 缺乏应收账款管理人才 |
4.1.5 应收账款催收方式过于单一 |
4.2 A公司选取客户存在的问题 |
4.3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4.3.1 外部原因 |
4.3.2 内部原因 |
第五章 优化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应对措施 |
5.1 应收账款管理事前优化策略 |
5.2 优化公司内部环境的建议 |
5.2.1 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完善信用管理机构设置 |
5.2.2 加强应收账款跨部门协作能力 |
5.3 应收账款管理事中优化措施 |
5.3.1 加强应收帐款的日常动态监管 |
5.4 强化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
5.5 合理运用应收账款融资 |
5.5.1 进行应收账款的保理 |
5.5.2 借助应收账款证券化 |
5.5.3 运用应收账款质押 |
第六章 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展望 |
6.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6.2 展望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德邦快递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2.1 营运资金概述 |
2.1.1 营运资金的概念 |
2.1.2 营运资金的特点 |
2.2 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
2.2.1 营运资金需求量管理 |
2.2.2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
2.2.3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
第三章 德邦快递现状分析 |
3.1 德邦快递企业简介 |
3.1.1 德邦快递概况 |
3.1.2 核心竞争力 |
3.2 德邦快递转型发展分析 |
3.2.1 转型发展背景 |
3.2.2 转型发展必要性 |
3.2.3 德邦快递面临的经营风险 |
3.3 德邦快递的营运资金总体情况 |
第四章 德邦快递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4.1 营运资金管理结构分析 |
4.1.1 德邦快递自身营运资金结构分析 |
4.1.2 德邦快递与同行营运资金结构对比分析 |
4.2 德邦快递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分析 |
4.3 德邦快递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3.1 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4.3.2 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德邦快递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化建议 |
5.1 建立扩张型的财务战略 |
5.2 保障企业现金流安全 |
5.3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 |
5.4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
5.5 加强预付款项和应付账款的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6.1 论文的结论 |
6.2 论文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煤炭上市企业ZM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 |
1.2.2 国内文献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3.3 结构框架图 |
1.4 研究方法 |
2 应收账款与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 应收账款基本理论 |
2.1.1 应收账款的定义与特点 |
2.1.2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
2.1.3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
2.2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
2.2.1 应收账款风险的分类 |
2.2.2 应收账款风险的影响因素 |
2.2.3 应收账款风险的表现 |
2.2.4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内容 |
2.3 风险识别理论与方法 |
2.3.1 风险识别的基本理论 |
2.3.2 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 |
3 ZM公司应收账款及其风险管理现状 |
3.1 企业概况 |
3.1.1 简介 |
3.1.2 组织架构 |
3.2 应收账款现状 |
3.2.1 应收账款余额 |
3.2.2 应收账款流动速度 |
3.2.3 客户赊销情况 |
3.2.4 2016 年度坏账准备计提情况 |
3.3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现状 |
3.3.1 销售流程风险管理 |
3.3.2 信用评级风险管理 |
3.3.3 会计核算风险管理 |
3.3.4 应收账款回款风险管理 |
4 ZM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 |
4.1.1 信用评级过程简单 |
4.1.2 信息管理系统混乱 |
4.2 应收账款管理流程粗放 |
4.2.1 机构设置简单 |
4.2.2 责权划分模糊 |
4.3 催收制度有待完善 |
4.3.1 缺乏应收账款的催收流程 |
4.3.2 欠缺第三方的协调催款 |
4.4 ERP未发挥应有作用 |
4.4.1 客户档案冗杂 |
4.4.2 流程间缺乏连贯性 |
5 ZM公司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
5.1 完善事前应收账款相关体系与部门建设 |
5.1.1 合理优化销售体系 |
5.1.2 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
5.2 加强事中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 |
5.2.1 整合应收账款管理部门 |
5.2.2 升级应收账款信息管理系统 |
5.3 强化事后的催收管理 |
5.3.1 加强后续催收工作 |
5.3.2 转移应收账款风险 |
5.4 建立合同管理共享制度 |
5.5 正确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之探讨 ——基于台湾上市(柜)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背景 |
一、研究动机 |
二、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范围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范围 |
第三节 研究流程与架构 |
一、研究流程 |
二、研究架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高管败德概述 |
一、高管败德的定义 |
二、高管败德的理论基础 |
三、高管败德的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二节 舞弊概述 |
一、舞弊的定义 |
二、舞弊的类型 |
三、舞弊动因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财务报表舞弊概述 |
一、财务报表舞弊之型态 |
二、财务报表不实表达之类型 |
第四节 败德舞弊与公司治理概述 |
一、公司治理概述 |
二、公司治理与败德舞弊的关系 |
三、台湾地区防止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舞弊行为之治理法规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探索性与个案研究法 |
一、探索性研究 |
二、个案研究法 |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命题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资料 |
三、研究命题 第四章 研究个案分析 |
第一节 研究个案介绍 |
一、研究个案样本选择 |
二、研究个案背景介绍 |
第二节 研究个案舞弊过程分析 |
一、研究个案舞弊手法与过程 |
二、研究个案财务报表问题特征 |
第三节 研究个案舞弊所呈现公司治理问题分析 |
一、研究个案公司治理问题 |
二、研究个案内部控制问题 第五章 研究成果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构面与个案资料综合分析 |
一、财务报表舞弊 |
二、高阶管理人员进行财务舞弊手法汇整 |
三、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 |
四、财务不实表达舞弊年数 |
第二节 个案舞弊的公司治理解析 |
一、败德行为参与主体面向 |
二、败德行为动因及目的面向 |
三、败德行为与公司治理面向 |
第三节 个案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影响财务报表解析 |
一、从企业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及融资活动现金流量面向 |
二、从企业营业收入净额及营业活动现金流量面向 |
三、从企业每股盈余及每股现金流量面向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限制 |
一、研究方法之限制 |
二、研究样本个案之限制 |
三、研究议题范围限制实证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论综合整理 |
一、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显着特征 |
二、财务报表舞弊影响显着特征 |
三、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关联特征 |
第三节 后续研究方向与建议 |
一、研究建议 |
二、研究贡献 |
三、后续研究方向 附录A 样本个案企业财务报表信息 附录B 样本个案企业现金流量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双重委托代理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及其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委托代理理论综述 |
2.1.1 单重委托代理理论的沿革 |
2.1.2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的沿革 |
2.1.3 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及其要素 |
第二节 激励机制设计综述 |
2.2.1 激励目的 |
2.2.2 激励方式 |
2.2.3 激励机制设计 |
第三节 物流金融服务综述 |
2.3.1 国外物流金融服务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物流金融服务的研究现状 |
2.3.3 物流金融服务的研究工具 |
2.3.4 相关文献评析 |
第三章 物流金融服务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识别 |
第一节 物流金融服务的主要职能与组织架构 |
3.1.1 物流金融服务参与主体的界定 |
3.1.2 物流金融服务的主要职能分析 |
3.1.3 物流金融服务的组织架构与功能传导 |
第二节 传统物流金融服务各种运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
3.2.1 融资双方传统合作模式:不动产抵押 |
3.2.2 抵押方式的突破:基于动产质押的仓单质押模式 |
3.2.3 超越实物质押:与担保整合的保兑仓模式 |
3.2.4 物流金融结算的服务模式 |
3.2.5 融资租赁的一般形式与物流金融特性 |
第三节 不同模式下物流金融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识别 |
3.3.1 委托代理关系的转变 |
3.3.2 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确定 |
3.3.3 三种融资模式下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识别 |
第四章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及主要模式 |
第一节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分析 |
4.1.1 普通金融模式与物流企业融资困境 |
4.1.2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利益主体的激励相容 |
4.1.3 物流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博弈与契约选择 |
第二节 营运流程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主要模式 |
4.2.1 物流金融服务的创新路径 |
4.2.2 销售中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
4.2.3 销售前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
4.2.4 销售后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
4.2.5 加值型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台湾案例研究 |
4.3.1 失败案例分析:“仕钦”物流金融诈贷案 |
4.3.2 成功案例分析:“火金姑”物流金融项目 |
第五章 双重委托代理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风险分析 |
第一节 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委托代理风险 |
5.1.1 金融机构的委托代理风险 |
5.1.2 物流企业的委托代理风险 |
第二节 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
5.2.1 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的选取原则 |
5.2.2 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3 物流金融运营风险的评价方法 |
第三节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风险规避:一个系统工程框架 |
5.3.1 环境风险规避:强化市场监管 |
5.3.2 流程风险规避:服务模式与制度创新 |
5.3.3 信用风险规避: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5.3.4 服务主体的自我约束:完善治理结构 |
5.3.5 综合性风险规避与稳定机制 |
第六章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双重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研究 |
第一节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参与主体的三方博弈 |
6.1.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6.1.2 博弈模型的构建 |
6.1.3 博弈三方均衡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
6.2.1 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报酬激励机制的缺陷及措施 |
6.2.2 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声誉博弈内在机理 |
6.2.3 严格契约与打击作假相结合的约束机制 |
第三节 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
6.3.1 融资企业的资信甄别机制 |
6.3.2 阶段性融资及担保中断机制 |
6.3.3 融资配额分配机制 |
第七章 结论、政策及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7.1.1 物流金融宜以质权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7.1.2 制度经济学的逻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
7.1.3 契约经济学的逻辑激励兼容多方共好的诱因 |
第二节 完善物流金融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
7.2.1 金融机构视角下完善我国物流金融激励机制的建议 |
7.2.2 物流企业视角下完善我国物流金融激励机制的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7.3.1 藉银行广度采集产业田野调查研究 |
7.3.2 藉产业供应链核心厂深度采集产业田野调查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创新探析——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商帐信用管理制度提出的背景和理由 |
(一) 商帐信用问题是当前制约企业 |
(二) 商帐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核心作用 |
(三) 加强商帐信用管理是永利公司强化管理的迫切要求 |
二、创新企业商帐管理的主要内容 |
(一) 建立客户信息档案 |
(二) 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
(三)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
(四) 内部授信制度 |
(五) 应收帐款管理制度 |
三、创新商帐信用管理的主要做法 |
(一) 创新客户信用信息管理模式 |
(二) 创新和建立客户授信和资信评价体系 |
(三) 创新应收帐款的动态跟踪管理 |
(四) 加大对逾期帐款清收和坏帐处理的工作力度 |
四、创新商帐信用管理的效果评价 |
(1) 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
(2) 有效地改善了公司应收帐款的市场结构和客户结构 |
(3) 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 |
(4) 应收帐款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
(5) 发展、改善了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 |
(7)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 国际国内研究的状况和进展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 论文的总体结构 |
2 应收帐款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应收帐款的定义 |
2.2 应收帐款的特点 |
2.3 应收帐款的分类 |
2.4 应收帐款形成的原因 |
2.5 应收帐款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
2.5.1 持有应收帐款的功能 |
2.5.2 持有应收帐款的风险 |
3 应收帐款的管理和控制 |
3.1 我国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现状[2] |
3.1.1 应收帐款占取公司总资产的比重过大 |
3.1.2 利用坏帐准备调节利润 |
3.1.3 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
3.1.4 现阶段"滞后"的应收帐款管理模式 |
3.2 应收帐款管理的内容 |
3.2.1 企业的应收销货款 |
3.2.2 分期收款应收帐款 |
3.2.3 应收票据 |
3.2.4 其他应收帐款 |
3.3 应收帐款管理的目标 |
3.3.1 应收帐款管理的总体目标 |
3.3.2 应收帐款管理的具体目标 |
3.4 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
3.4.1 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的原则和意义 |
3.4.2 制定企业信用政策因素的综合考虑 |
3.4.3 实际管理过程中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松紧的情况 |
3.4.4 对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 |
4 TC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 |
4.1 TC公司概况 |
4.2 TC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
4.2.1 TC公司应收账款财务指标分析 |
4.2.2 TC公司应收帐款的账龄分析 |
4.3 TC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4.4 TC公司逾期应收账款和坏账形成的原因 |
4.4.1 信用销售前资信评估薄弱,缺乏规范程序 |
4.4.2 坏账损失确认政策存在问题 |
4.4.3 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存在问题 |
4.5 案例分析及启示 |
4.5.1 建立与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
4.5.2 事前控制 |
4.5.3 事中控制 |
4.5.4 事后控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绪论 |
第1章 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项目概述 |
1.1 会馆简介 |
1.2 会馆应收帐款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 |
1.3 会馆应收帐款的现状 |
第2章 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的必要性 |
2.1 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2.2 会馆应收帐款的风险分析 |
2.3 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的必要性 |
第3章 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项目的团队组织结构 |
3.1 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项目的团队组织结构 |
3.2 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项目的计划形式与内容 |
3.3 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项目的过程控制 |
第4章 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项目的实施过程 |
4.1 改进应收帐款的流程控制 |
4.2 改进应收帐款内部控制程序 |
4.3 改进应收帐款信用管理办法 |
第5章 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项目的管理评价 |
5.1 项目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2 改进后应收帐款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推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9)HY公司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客户信用及信用销售的相关文献 |
1.2.2 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相关文献 |
1.2.3 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的相关文献 |
1.2.4 企业信用政策构成的相关文献 |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HY 公司的资金危机 |
2.1 资金链断裂引来巨额赔偿 |
2.2 摇摇欲坠的HY 公司客户信用管理状况 |
2.2.1 HY 公司客户信用管理职能及流程 |
2.2.2 HY 公司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
2.2.3 HY 公司应收账款政策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Y 公司的应对方案 |
3.1 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 |
3.2 ―帕累托法则‖对客户群进行分级管理 |
3.3 HY 公司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
3.3.1 特征分析模型 |
3.3.2 根据特征分析模型划分客户资信等级及信用期限 |
3.3.3 风险修正系统数的确定 |
3.3.4 授信额度的确定 |
3.4 建立客户风险预警机制 |
3.5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
3.6 HY 公司客户信用评价体系的应用 |
3.6.1 CRS 资信重评 |
3.6.2 WDI 信用期限的调整 |
3.6.3 BKN 列入黑名单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变革前HY 公司应收帐款状况分析 |
4.1.1 销售额与应收账款增长趋势分析 |
4.1.2 应收账款结构分布分析 |
4.1.3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
4.1.4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分析 |
4.2 HY 旧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及面临的风险 |
4.3 HY 公司新信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 |
4.3.1 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
4.3.2 信用信息的收集与科学管理 |
4.3.3 信用管理流程控制 |
4.3.4 信用政策的修订与完善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启示 |
5.1 客户信用管理工作的难点 |
5.2 客户信用管理工作的重点 |
5.3 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浅析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应收帐款管理的必要性 |
二、全面核算应收帐款的成本 |
1、机会成本 |
2、管理成本 |
3、坏帐成本 |
三、应收帐款管理中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
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
2、管理无章, 放任自流。 |
3、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
4、对帐不及时。 |
5、未对应收帐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
6、对应收帐款管理责任部门不清。 |
四、客户信用制度与应收帐款的管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交通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马莹.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2]德邦快递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彭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3]煤炭上市企业ZM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管理[D]. 孙高洁.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4)
- [4]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之探讨 ——基于台湾上市(柜)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分析[D]. 陈素蓉. 南开大学, 2014(04)
- [5]双重委托代理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 林沧海. 南开大学, 2012(07)
- [6]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创新探析——湖南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新探索[J]. 龙小兵. 财务与金融, 2011(05)
- [7]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李小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1)
- [8]中日会馆应收帐款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谷丽. 吉林大学, 2010(11)
- [9]HY公司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案例研究[D]. 张然.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10]浅析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管理[J]. 袁超.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