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武警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武警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新形势下加强武警医院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施根林,黄勇,杨亚军,吴之琳,孙富增[1](2021)在《军队医院对外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文中提出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防与军队改革双重改革形势下,军队医院参与军队改革和国家医改势在必行。分析了某军队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推进、医保基金严格监管、薪酬制度改革、医师多点执业准入等新形势下面临的对外医疗药品零差价、财政补贴无政策支撑、技术竞争压力凸显、人才保留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军队医院对外医疗策略,包括:加强政策研究,拓展军民融合发展;重视人才培养,保持特色优势;开展公益医疗,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适应医保监管,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卫勤保障和对外医疗服务水平,保持军队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侯燕[2](2019)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年,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影响社会问题的不定因素。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与各种政治力量的走势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青年与青年问题也因此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世界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由于曾从事共青团工作,胡锦涛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有着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高度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与青年变化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与判断,从而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但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任何科学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独特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胡锦涛青年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也有其内在根基,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都遵循社会历史基本规律。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厚积薄发的新篇章,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热情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身的特征与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时代气息。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青年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把青年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服务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生力军作用的发挥,指引着当代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和梳理,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总体脉络和逻辑体系,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以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青年素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是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和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胡锦涛自身成长和青年工作经历则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就其发展阶段来看,胡锦涛青年思想经历了由孕育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也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价值、青年的优势与不足、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些也恰恰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立论基础。在总论其形成基础、发展阶段和基本出发点之后,本研究选取胡锦涛青年思想极具时代特征的政治视角、利益视角、人才视角、实践视角、全球视角等维度对其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实施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等方面论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从为大局服务与为青年服务的一致性、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着力服务青年的根本需求等方面讨论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从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执政能力与干部选拔等方面剖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从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无悔青春、党和国家需要青春力量、伟大时代召唤创业者等方面分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从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最后,提出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坚持服务青年,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青年思想系统且全面地回答了关于青年的基本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既有理论范畴,又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胡锦涛青年思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品质,开拓青年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为了阐明胡锦涛青年思想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多个案例,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形式印证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实践价值。比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简述了党和青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例,从剖析职业获得感生成入手,对于如何立足青年的基本特征、遵从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青年的实际状况、在服务中赢得青年进行了探讨;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就共青团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进行了分析;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青年自组织为例,讨论了新时期青年社会实践主体的拓展形式,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自组织这一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对于青年参与社会、投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贴近青年、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以孔子学院的形成发展为例,简析青年国际交流状况,以此说明青年拓展世界眼光的重大意义,并印证青年对于促进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分析青年和青年工作,不难看到胡锦涛青年思想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品质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青年争夺战愈演愈烈,党的青年工作也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挑战,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运动的主题,在根本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全面梳理、分析胡锦涛青年思想对青年工作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成效,对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责任,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与指导价值。

丁悦[3](2019)在《新形势下警卫秘书及其工作特殊性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为确保警卫对象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警卫秘书应需而生。近年来,伴随着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严峻的社会维稳形势以及日益递增的涉外工作需要,警卫秘书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认可。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通过文献研究、综合调查、实地访谈和个案分析,从梳理警卫秘书工作的职能和沿革入手,分析警卫秘书工作的特殊性,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对警卫秘书的新要求,研究警卫秘书工作的难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分为五部分:一是绪论,明确新形势下研究警卫秘书工作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警卫秘书的研究现状和背景进行综述并给出全文整体思路架构。二是梳理警卫秘书的沿革与职能,概括秘书和警卫的概念并尝试给警卫秘书定义,梳理警卫秘书的沿革与发展,总结警卫秘书工作的特殊性。三是研究新时代新形势对警卫秘书工作的新要求,阐述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对传统的警卫秘书通讯联络和服务工作全新要求,提出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加大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加强在情报信息研判、提升警卫应急通信系统等高科技设备使用的实操能力和水平;强调严峻的社会维稳工作要求警卫秘书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突出新时代的涉外警卫秘书工作务必在参政辅政能力、学习国际礼仪和习俗等方面下大力气。四是分析当前警卫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从高强度的环境与职业倦怠、警卫训练的简单机械化、职业化发展缓慢等三方面、多维度分析当下必须解决的工作难题。五是探索新形势下警卫秘书工作的创新发展之路,提出提升警卫秘书整体素养尤其是政治素养,加强警卫秘书体能与战术训练的科学化,进一步完善战术训练体系,加强警卫秘书工作的职业化,加强组织关怀和完善警卫秘书工作体制、机制,从而健全职业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张日晓[4](2019)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 ——以武警G总队医院为例》文中认为2015年以来,军队进入调整改革重要时期,为了理清新时期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的能力建设问题,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做法,为军队医院全面稳妥推进改革顺利进行,建设一支快速高效的卫勤保障力量提供参考。本文以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和深化军队改革相关政策为依据,以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等方法,对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概括总结,以参与者和当事人对军队改革的认识为参考,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国外成功经验,发现了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综合能力偏弱”、“装备器材落后”、“后勤保障不强”、“军民发展不畅”等一系列主要问题,在对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要求,就如何抓住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一支快速高效的卫勤保障力量,从内部“自身能力建设”和外部“环境支撑建设”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李博[5](2018)在《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正值武警内卫总队改革强军的关键期,随着编制体制调整不断深入,练兵备战要求不断提高,官兵紧迫的医疗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体系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积极化解当前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矛盾,紧紧把握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内卫总队平战医疗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基于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实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对当前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的结果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军队医疗保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在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外军医疗保障和武警部队医疗保障与改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梳理了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对研究问题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内卫部队和医疗保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说明,对军队医疗保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第三,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首先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和资料查阅等途径,取得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的详细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对造成现有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四,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泸州支队“军地协作”医疗保障模式、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障模式,德国“实报实销”医疗保障模式,以及日本“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启示。最后,提出了完善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分析与经验启示的总结结果,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策略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思路方法和实践指导。

饶琨[6](2018)在《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探析》文中指出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以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勇气和智慧,为推进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对当下推进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在领导全党全军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对我国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给予极大关注。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他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的重大论断,夯实了我军依法治军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国防和军队法治化”为牵引,反复强调要“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指明了我军依法治军的主要目标;着眼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多次要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和从严相统一”“坚持法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概括了依法治军的基本原则;依据依法治军的形势任务,围绕“军事立法”“法规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我军依法治军的要求举措。这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依法治军思想的理论渊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依据,以及个人的经验与品性是密不可分的。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从基本形成到丰富发展的历史阶段。其精神内核彰显出深厚的传承性、浓郁的时代性和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根本遵循,也必将为我军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张青磊[7](2018)在《我国公民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类发展的首要条件。公民安全与公民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公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另一方面公民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国家和公民已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幸福的首要价值性标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民对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长,维护和保障公民安全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使保障公民安全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民主法治不断完善,军事科技实力逐步增强,互利共赢的和平外交顺利推进,我国公民安全总体上得到较好保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渗透,境内不稳定因素与境外不稳定因素相互作用,我国公民安全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极端贫困问题、食品不安全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生产安全事故、盗窃诈骗类侵财性刑事犯罪、城镇化进程中的强征强拆、生态环境破坏、公权力腐败等对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是新时代推进公民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新时代,我们必须从维护公民生存和发展的立场出发,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微观角度探寻克服公民安全困境、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具体路径;同时,我们还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公民可持续安全理念,从宏观角度思考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总体路径。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七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及研究问题的说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正文第一章是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有关人的生存、人的财产、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和西方批判安全研究与“人的安全”理论及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等进行梳理分析,挖掘“中、西、马”有关公民安全的理念、思想和观点,为科学界定公民安全做好理论铺垫。第二章对公民安全进行科学界定。根据第一章对“中、西、马”有关公民安全理念、思想和观点的梳理分析,结合学界对安全的不同界说,对公民安全进行科学界定,明确公民安全的概念,核心内容和演绎路径,并分析探讨实现公民安全的条件和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的关系,为后文对我国公民安全进行系统分析奠定基础。该部分指出,公民安全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在实际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免受来自内部或外界的非法侵害,以及所拥有的一种有保证或有保障的状态。公民生命安全、公民财产安全、公民自由安全是公民安全的核心内容,也是公民安全的价值所在。将自由安全纳入公民安全核心内容突破了传统上认为公民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界限。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亦可称为公民安全的萌生条件。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伴生,但公民安全作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安全的一个研究领域则是20世纪90年代“人的安全”理念提出以后的事情,这说明公民安全提出、形成和发展是需要条件的。该部分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等五个方面发生的变化来分析探讨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第四章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从我国公民安全安全核心内容的三个层面对我国公民安全概况进行现实考量,即主要从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层面分析了我国公民安全的现状、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是本论文的重点。第五章是本文的另一个重点,分析探讨了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该部分从中国公民安全实际出发,按照“分——总”的思路提出了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第一节主要是针对我国公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自由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第二节主要是根据我国公民安全的总体概况,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对如何实现我国公民安全进行了总体思考。通过“分——总”思路分别提出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路径,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共同保障和推进我国公民安全的实现。最后一部分是结语,虽然我国公民安全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威胁公民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元,而且有些难以预测,但在中国共产党党、中国政府、社会力量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威胁公民安全的因素会逐步得到解决或减少,公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保障和实现公民安全的条件也会越来越完善。

王忠良[8](2018)在《军营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想研究 ——以武警福建森林总队某支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自信是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营文化是执行特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所形成的特有文化,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当今世界,国际格局不断加速,军事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覆盖美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改革浪潮汹涌而来,其中军营文化建设是军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军队的军事文化体系不断巩固和完善,但与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建立世界一流军队仍有一定差距。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十九大报告这一新思想明确了党和人民赋予军队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要求,加强使命驱动下的军营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军人对军营文化的自信,用军营文化建设牵引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凝聚强大动力,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撑。本研究将新历史条件下的军营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共管理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相关知识,紧贴时代背景,首先理清新时代军营文化的基本内涵、功能、特性,阐述了新时代武警部队的职责使命,并系统总结了我军军营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了外军军营文化好的经验做法。然后,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军营文化现状,找到影响军营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对军队的新时代新使命进行充分分析,创新地以新时代军队职责使命为牵引,从军营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探索使命驱使下的军营文化建设对策构想,并以实例进行论证。

许翔杰[9](2017)在《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军队来说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之别,而战场上的胜负,更多的取决于战争准备。要做好战争准备,唯独靠强军兴军,而人才兴方能军队兴。军事院校MAP是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培养关系到我军新质战斗力生成。研究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对于摸索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特点和规律,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构建了“培养模式”研究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质量管理”五个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在研究发现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实战化背景下、不同于地方高校的,具有我军特色的MAP培养模式。根据“培养模式”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研究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全体军事院校MAP研究生,共计81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5位军事教育专家、军事教育工作者、一线部队人员和部分MAP研究生,其中军事教育专家15位,军事教育工作者10位,一线部队人员10位,MAP研究生10位,进行访谈。收集了军事院校和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相关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地方高校MAP培养模式相比,军事院校更突出军事教育特色和军人职业特殊性,聚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强调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但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上,宣传教育及贯彻力度不够,系统设定值参差不齐,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征不突出,包含创新精神培养不足;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比例有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观化不规范现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联度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训练、研究和作战融合性不够,体系不够完备;教学方式上,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部队实践欠缺且实施中落实少,职业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育间统筹不足,教学中训练量偏少;师资队伍上,部队导师带教指导力度不够,多数院校导师遵循学术型带教方式,带教效果受到影响;质量管理上,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考核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培养要求,教管结合不够,质量管理统筹性不强。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过程中未能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加以有机整合,与适应实战要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适应实战化要求,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需要做以下改进:在培养目标上要聚焦岗位需求,体现职业素养,坚持战斗力标准和创新精神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瞄准实战,突显课程对出学员岗位能力的塑造,建构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案例战例式教学的核心地位,加大实践式教学力度,发挥问题式教学引导作用;在师资队伍上要更新导师教育理念,丰富导师带教经验,帮助研究生融入部队;在质量管理上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根据研究发现,研究者认为,要改进在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必须进一步贴近和适应实战要求,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进行有机整合。为此,在借鉴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沉浸理论、系统科学论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了军事院校MAP训研战培养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训研战培养模式是训练、研究和作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训为主,研战为之一体两翼。“训”是在教学中组织模拟训练、综合演练、想定作业和部队实践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研”是面向部队做研究,研究部队现实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从部队研究中来,到部队研究中去,促使研究生面向实战去研究问题;“战”指肩负军队任务和使命,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完成重大军事任务,通过参加军事任务和军事作战行动来强化研究生使命感,提升其核心军事作战能力。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培养目标聚焦实战化与职业能力生成;课程设置依据岗位核心能力模型,构建“模块组装+精选”联合式课程及训练体系;教学中运用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突出以训练为中心的军事心锚,构建激发双轨心智模式运转的教学过程;导师队伍建设上树立导师军事匠人精神,突出导师强军兴军的责任、对作战及战场的专注和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建立以全程质控体系、自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建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未来战场变幻莫测,作战态势日新月异,作战战法推陈出新,不确定、非线性、复杂性因素影响着战争态势进程,唯独适应这种态势变化才能立足于未来战场,军事院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和MAP训研战培养模式构建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有关这一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生成的机制和要素是什么?这一模式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如何建立有机联系?训-研-战三要素如何相互协调?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董亮[10](2016)在《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正规化管理是部队建设永恒的主题,我军的建设史就是一部正规化管理史,是一部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史。在新形势下,习主席审时度势,战略性地提出“要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强军目标,并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一战略思想摆上新的历史高度,这对加强我军正规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火箭军作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掌握的战略打击力量,地位作用突出、使命任务艰巨,对正规化管理提出了更为迫切要求和更为严格的标准。正规化管理似乎是军队管理学的专用词汇,军外研究成果中鲜有涉及,但与正规化管理理论相近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理论,早已各成一脉并结出了丰硕的理论应用成果。我军对正规化管理的研究也同样硕果累累,无论是学术论文和研究专着的理论成果,还是集训研讨取得的制度成果,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正规化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关乎部队建设方方面面,涉及全领域、全要素、全时域的“大管理”,其主要特点是高效有序、正规统一。要提升部队正规化管理水平,在贯彻落实好以条令条例为核心的各项军队法规制度的同时,还应总结推行有益的经验做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此,有必要构建一个符合火箭军部队实际的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以在书面制度与行为执行之间搭建一座转化实现的桥梁。目前,大部分火箭军部队都各自量身定制了一套管理规范,但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不够全面、操作性不够强、合理性有所欠缺等问题,特别是相同类型部队之间没能形成统一标准,这也不符合正规化管理的“统一性”要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理论要点,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总结提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必须遵循合法性、可行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采取立足管理实践、人员广泛参与、坚持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内容、着眼适度开发、配套保障机制的方法,提出了在决策筹划、人员选配和策略选择等环节上的具体意见,以及在规范体系的施行与修订的具体步骤和注意要点。依据管理组织三层设计理论,构建了以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为主体框架,涵盖火箭军部队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方面建设的管理规范体系,并结合部队管理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已在部分火箭军部队得到推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该研究成果对火箭军机关、科研院校以及其他军种部队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也具有借鉴价值。

二、新形势下加强武警医院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形势下加强武警医院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军队医院对外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对外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对外医疗药品零差价财政补贴无政策支撑
    1.2 对地方患者服务份额发生变化
    1.3 技术竞争压力凸显
    1.4 聘用社会人才队伍不稳
2 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对外医疗策略
    2.1 加强政策研究以拓展军民融合发展
    2.2 重视人才培养以保持特色优势
    2.3 开展公益医疗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2.4 适应医保监管及规范诊疗行为
    2.5 优化服务流程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2)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理论文化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
        四、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
    第二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现实需求: 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三、个人因素: 胡锦涛自身的成长与青年工作经历
    第三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胡锦涛青年思想孕育阶段
        二、胡锦涛青年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三、胡锦涛青年思想丰富完善阶段
第二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 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
        二、“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离不开党”
        三、“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
    第二节 青年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年“最具创造活力”
        二、青年“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三、青年要“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第三节 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四个新一代”
        二、实现路径: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基本原则: “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
第三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
        一、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二、注重对青年的引导方式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
        一、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推进青年道德建设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
        一、服务科学发展是青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青年为本
        三、发挥青年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四节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
第四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
    第一节 “把为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二、服务青年是党的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
        一、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二、青年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
    第三节 “竭诚服务青年”
        一、服务青年学习成才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案例分析: 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以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为例
第五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
    第一节 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
        一、青年人才是最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三、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二、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持续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青年成才为终极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
        一、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二、“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
        三、青年的成才路径
    第四节 执政能力与青年干部选拔
        一、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共青团如何以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
第六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
    第一节 “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青年学习提高的大课堂
        三、“投身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青年要艰苦奋斗
        三、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
    第三节 “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一、当代青年“生恰逢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汲取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是青年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自组织——社会实践主体的新拓展
第七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
    第一节 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
        一、起点: 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二、任务: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三、基点: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
        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青年是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三、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之使命”
    第三节 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一、青年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留学工作
        三、构建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国际交流状况论析——以孔子学院为例
第八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青年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三、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接续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第三节 坚持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一、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
        二、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三、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新形势下警卫秘书及其工作特殊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五节 本研究的技术线路图
第一章 警卫秘书及其沿革与职能
    第一节 秘书、警卫、警卫秘书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警卫秘书的起源和沿革
    第三节 警卫秘书的职能
第二章 新时代对警卫秘书工作的新要求
    第一节 复杂的网络环境需要改进传统的通信方式
    第二节 严峻的社会维稳工作需要密切联系群众
    第三节 频繁的国际交流需要完善涉外警卫工作体系
第三章 警卫秘书工作的难点
    第一节 高强度的环境与职业倦怠
    第二节 简单机械的警卫训练
    第三节 缓慢的职业化发展进程
第四章 新形势下警卫秘书工作的创新发展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警卫素养的政治化
    第二节 警卫训练的科学化
    第三节 警卫秘书工作的职业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4)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 ——以武警G总队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有关概念的界定
2 军队卫勤保障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军队卫勤保障体制的演变
    2.2 现行军队卫勤保障体系
    2.3 军民融合体系的历程和新发展
3 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建设现状分析
    3.1 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概况
    3.2 调研设计与实施
    3.3 调研结果分析
4 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问题与原因
    4.1 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问题
    4.2 影响武警G总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原因分析
5 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抓好军队医院卫勤卫勤保障自身能力建设
    5.2 抓好军民融合发展外部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外军医疗保障研究现状
        1.2.2 武警部队医疗保障与改革研究现状
    1.3 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内卫部队与医疗保障
        2.1.1 武警内卫总队
        2.1.2 武警部队医疗保障
    2.2 军队医疗保障相关理论
        2.2.1 医疗保障的经济学理论
        2.2.2 医疗保障的系统分析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分析
    3.1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现状问卷调查
        3.1.1 医疗保障基本情况
        3.1.2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1.3 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结果
    3.2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3.2.1 医疗保障能力欠缺
        3.2.2 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2.3 医疗保障效益不高
    3.3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医疗保障理念落后
        3.3.2 医疗保障机制僵化
        3.3.3 医疗保障能力欠缺
        3.3.4 系统建设能力不足
        3.3.5 医疗保障经费不足
        3.3.6 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军队医疗保障经验与启示
    4.1 美军医疗保障
    4.2 德军医疗保障
    4.3 日本自卫队医疗保障
    4.4 武警泸州支队医疗保障
    4.5 经验与启示
        4.5.1 保障理念科学合理
        4.5.2 保障模式灵活多样
        4.5.3 保障模式方法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的策略建议
    5.1 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医疗保障理念
        5.1.1 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与教育
        5.1.2 强化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1.3 完善相关法规与保障政策
    5.2 探索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体制机制
        5.2.1 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的优势
        5.2.2 构建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体制机制
        5.2.3 明确责任分工构建协调机制
        5.2.4 依托实践优化提升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能力
    5.3 加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
        5.3.1 明确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战略目标
        5.3.2 加强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内容
        5.3.3 确定总队医疗保障系统建设指标
    5.4 探索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经费投入
    5.5 加强医疗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5.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总队医疗保障情况问卷调查表

(6)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不足之处
    1.3 概念界定
        1.3.1 法治
        1.3.2 依法治军
        1.3.3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提出背景和发展历程
    2.1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提出背景
        2.1.1 理论渊源
        2.1.2 现实依据
        2.1.3 个人因素
    2.2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发展历程
        2.2.1 基本形成
        2.2.2 丰富发展
第三章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
    3.1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关于依法治军战略地位思想
        3.1.2 关于依法治军主要目标思想
        3.1.3 关于依法治军基本原则思想
        3.1.4 关于依法治军要求举措思想
    3.2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鲜明特色
        3.2.1 深厚的传承性
        3.2.2 浓郁的时代性
        3.2.3 强烈的实践性
第四章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1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理论价值
        4.1.1 马克思主义依法治军思想的重大发展
        4.1.2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科学指南
        4.1.3 对世界其他国家国防与军队法治建设具有理论借鉴
    4.2 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的现实意义
        4.2.1 听党指挥的坚强保证
        4.2.2 能打胜仗的重要基石
        4.2.3 作风优良的有力保障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我国公民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关于公民安全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公民安全的研究
        2.3 小结:公民安全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3 研究的问题与内容
        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3.2 研究问题的说明
        3.3 研究的内容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2 技术路线
第1章 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相关思想
        1.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存的基本思想
        1.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财产的基本思想
        1.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
        1.1.4 小结:马克思主义人学相关思想蕴含人的安全理念
    1.2 西方批判安全研究与“人的安全”理论
        1.2.1 西方人的安全研究的历史溯源
        1.2.2 批判安全研究
        1.2.3 “人的安全”理论
        1.2.4 小结:批判安全与“人的安全”研究为界定公民安全提供思想滋养
    1.3 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
        1.3.1 中国民本思想蕴含的安全理念
        1.3.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安全理念
        1.3.3 小结:中国主流思想中的安全理念为公民安全研究提供重要指引
    1.4 公民安全的理论源流研究述评
第2章 公民安全的界定
    2.1 安全及其相关概念
        2.1.1 安全的不同界说
        2.1.2 安全相关的主要概念
    2.2 公民安全的内涵
        2.2.1 公民安全的概念
        2.2.2 公民安全的内容
        2.2.3 公民安全的演绎路径
    2.3 公民安全的基本特征
    2.4 公民安全的实现条件
        2.4.1 国家善治
        2.4.2 社会和谐
        2.4.3 公民安全意识内化于心
        2.4.4 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2.5 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之关系
        2.5.1 国家安全与公民安全“对立统一”
        2.5.2 社会安全与公民安全相互交织
        2.5.3 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民安全“和而不同”
第3章 我国公民安全的成长环境
    3.1 政治环境
        3.1.1 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
        3.1.2 四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1.3 “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完善
    3.2 经济环境
        3.2.1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
        3.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3 社会环境
        3.3.1 社会异质性增加
        3.3.2 社会转型发展
    3.4 文化环境
        3.4.1 儒家文化的历史传承
        3.4.2 “以人为本”文化生态的建立
    3.5 国际环境
        3.5.1 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3.5.2 国际公约的规制
        3.5.3 世界人权斗争的影响
        3.5.4 联合国“人的安全”的提出
    3.6 小结
第4章 我国公民安全的现实考量
    4.1 我国公民安全的现状
        4.1.1 公民生命安全总体得到保障
        4.1.1.1 威胁生命安全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4.1.1.2 威胁生命安全的战乱因素总体得到控制
        4.1.2 公民财产安全基本实现
        4.1.2.1 公民财产稳步增长
        4.1.2.2 国家重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安全
        4.1.2.3 保障公民合法财产安全的法律比较完善
        4.1.3 公民自由安全逐步完善并落实
        4.1.3.1 公民真实自由逐步实现
        4.1.3.2 公民政治权利逐渐完善和落实
        4.1.3.3 公民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共同发展
    4.2 我国公民安全的主要困境
        4.2.1 公民生命安全面临的威胁
        4.2.1.1 贫困威胁依然存在
        4.2.1.2 食品不安全威胁突出
        4.2.1.3 重大疾病威胁加大
        4.2.1.4 生产安全事故威胁频现
        4.2.1.5 恐怖主义威胁增多
        4.2.2 公民财产安全遭遇的挑战
        4.2.2.1 强征强拆侵犯公民财产安全
        4.2.2.2 侵财犯罪损害公民财产安全
        4.2.3 公民自由安全存在的问题
        4.2.3.1 公民真实自由存在诸多短板
        4.2.3.2 侵犯公民自由安全的现象还存在
    4.3 我国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原因
        4.3.1 经济发展不科学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根本原因
        4.3.2 民主法治不完善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关键原因
        4.3.3 公民安全理念缺位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重要原因
        4.3.4 社会安全问题是公民安全困境孳生的直接原因
第5章 新时代我国公民安全的实现路径
    5.1 新时代实现我国公民安全的具体路径
        5.1.1 新时代我国公民生命安全威胁的应对
        5.1.1.1 以“精准扶贫”为指引,打赢扶贫攻坚战
        5.1.1.2 以“社会共治”为主线,保障公民食品安全
        5.1.1.3 以“预防”为中心,防控重大疾病威胁
        5.1.1.4 “规范”为导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灾难
        5.1.1.5 以“去极端化”为基础,打好反恐“组合拳”
        5.1.2 新时代我国公民财产安全挑战的化解
        5.1.2.1 以“法律”为准绳,杜绝强征强拆行为
        5.1.2.2 以“打防控”为举措,制止各类侵财犯罪
        5.1.3 新时代我国公民自由安全问题的处置
        5.1.3.1 以“发展”为根本,筑牢公民自由安全的基础
        5.1.3.2 以“制度”为核心,约束公权力对公民自由的侵害
    5.2 新时代实现我国公民安全路径的总体思考
        5.2.1 正确架构政党、国家、社会与公民安全的关系
        5.2.1.1 突出中国共产党维护公民安全的主导作用
        5.2.1.2 强化政府保障公民安全的主体作用
        5.2.1.3 发挥社会力量保护公民安全的重要作用
        5.2.2 全面推进公民安全保障法治化
        5.2.2.1 法治是保障公民安全的必由之路
        5.2.2.2 加快推进公民安全保障法治化建设
        5.2.3 推动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筑牢保障公民安全基础
        5.2.3.1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5.2.3.2 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
        5.2.4 科学发展军事实力和外交关系厚植保障公民安全优势
        5.2.4.1 强军兴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5.2.4.2 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外交关系
        5.2.5 提升公民安全意识,升级公民安全理念
        5.2.5.1 努力提升公民安全意识
        5.2.5.2 升级公民安全理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8)军营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想研究 ——以武警福建森林总队某支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军营文化相关概念
    2.1 文化的内涵及结构
        2.1.1 文化的内涵
        2.1.2 文化的结构
    2.2 军营文化的内涵及结构
        2.2.1 军营文化的内涵
        2.2.2 军营文化的结构
    2.3 军营文化的主要特性
        2.3.1 鲜明的政治性
        2.3.2 顽强的战斗性
        2.3.3 内在的先进性
        2.3.4 广泛的群众性
    2.4 军营文化的基本功能
        2.4.1 引导教育功能
        2.4.2 凝聚人心功能
        2.4.3 约束规范功能
        2.4.4 鼓舞激励功能
第三章 武警福建森林总队某支队军营文化建设现状
    3.1 武警森林部队基本情况
        3.1.1 基本概况
        3.1.2 主要贡献
        3.1.3 历史沿革
    3.2 新时代武警森林部队的军营文化构建
    3.3 武警福建森林总队某支队军营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3.3.1 教育引领深入,官兵争做森林卫士的政治热情高涨
        3.3.2 文体设施完善,服务保障作用明显
        3.3.3 使命任务牵引,军营文化富有内涵
        3.3.4 作风养成规范,官兵精神风貌良好
    3.4 武警福建森林总队某支队军营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精神文化趋于浅表化
        3.4.2 行为文化趋于形式化
        3.4.3 制度文化趋于随意化
        3.4.4 物质文化趋于简单化
    3.5 武警福建森林总队某支队军营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四章 我军文化建设概况及外军军营文化建设经验
    4.1 我军军营文化建设概况
        4.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营文化建设
        4.1.2 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军营文化建设
        4.1.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军营文化建设
    4.2 我军军营文化的优良传统
    4.3 外军军营文化建设经验
        4.3.1 注重多样宣传提升军人形象
        4.3.2 重视传统教育培育官兵荣誉感
        4.3.3 利用宗教解决官兵思想和现实问题
        4.3.4 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军人保障体系
第五章 军营文化建设的对策构想
    5.1 军营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5.2 军营文化建设的原则
        5.2.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5.2.2 坚持服务军队建设中心任务
        5.2.3 坚持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5.2.4 坚持紧贴时代要求创新发展
    5.3 军营文化建设的途径
        5.3.1 军营精神文化建设
        5.3.2 军营制度文化建设
        5.3.3 军营物质文化建设
        5.3.4 军营物质文化建设
第六章 武警福建森林总队某支队实证分析
    6.1 基本情况
    6.2 主要做法
        6.2.1 抓好顶层设计,捋顺基层文化建设思路
        6.2.2 结合部队实际,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6.2.3 紧贴历史使命,注重传承与创新
    6.3 反思和总结
        6.3.1 紧贴历史使命
        6.3.2 舍得投入
        6.3.3 加强组织领导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9)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军事背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1.1.2 我军建设背景:强军目标的实现
        1.1.3 现代作战背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需要
        1.1.4 军事教育背景:军事职业教育的兴起
        1.1.5 教学改革背景: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1.3.2 有助于军队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1.3.3 有助于推进军事教育理论创新
        1.3.4 有助于探索军事院校MAP培养的特点与规律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模式
        1.4.2 培养模式
        1.4.3 应用心理硕士(MAP)
    1.5 文献回顾
        1.5.1 “培养模式”的要素
        1.5.2 “培养模式”的层次
        1.5.3 “培养模式”的类型
        1.5.4 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1.5.5 小结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概念框架
        2.1.1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提取
        2.1.2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修订
        2.1.3 研究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
        2.3.2 访谈
        2.3.3 文本收集与分析
        2.3.4 研究方法反思
第3章 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分析与改进
    3.1 现行培养目标主要内容
        3.1.1 现行培养目标总要求
        3.1.2 现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3.1.3 军地MAP培养目标比较
    3.2 现行培养目标分析
        3.2.1 现行培养目标的特征
        3.2.2 现行培养目标的不足
    3.3 现行培养目标改进
        3.3.1 培养目标核心类别
        3.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培养目标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分析与改进
    4.1 现行课程设置情况
        4.1.1 现行课程开设情况
        4.1.2 军地MAP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4.2 现行课程设置分析
        4.2.1 现行课程设置特点
        4.2.2 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
    4.3 现行课程设置改进
        4.3.1 课程设置核心类别
        4.3.2 适应实战要求的课程设置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5.1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
        5.1.1 两种培养形式
        5.1.2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类型
        5.1.3 军地MAP教学方式比较
    5.2 现行教学方式分析
        5.2.1 教学方式特点
        5.2.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 现行教学方式改进
        5.3.1 教学方式核心类别
        5.3.2 适应实战要求的教学方式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分析与改进
    6.1 现行导师带教规定与形式
        6.1.1 现行专业学位导师规定及制度
        6.1.2 现行军地MAP导师带教形式比较
    6.2 现行带教工作分析
        6.2.1 现行带教特征
        6.2.2 带教工作的不足之处
    6.3 现行师资队伍改进
        6.3.1 师资队伍核心类别
        6.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师资队伍改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
    7.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
        7.1.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及规定
        7.1.2 现行军地MAP质量管理比较
    7.2 现行质量管理分析
        7.2.1 质量管理特点
        7.2.2 质量管理不足
        7.2.3 现行质量管理改进
        7.2.4 质量管理核心类别
        7.2.5 适应实战要求的质量管理改进
    7.3 小结
第8章 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构建
    8.1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
        8.1.1 构建的理论基础
        8.1.2 构建的现实要求
    8.2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结构
    8.3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8.3.1 培养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生成
        8.3.2 课程设置:建构联合式课程体系
        8.3.3 教学方式:实施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
        8.3.4 导师特质:树立军事匠人精神
        8.3.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8.4 训研战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8.4.1 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
        8.4.2 设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
        8.4.3 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火箭军部队
        1.2.2 正规化管理
        1.2.3 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
    1.3 相关理论
        1.3.1 我军主要领导人正规化管理思想
        1.3.2 系统整合原理
        1.3.3 规范行为理论
        1.3.4 管理组织三层设计理论
    1.4 国内外正规化管理有关研究综述
        1.4.1 精细化管理
        1.4.2 规范化管理
        1.4.3 正规化管理
    1.5 研究目标
        1.5.1 揭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5.2 揭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方法论
        1.5.3 研究构建符合火箭军部队实际的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 研究方法
        1.6.2 创新点
2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状况与原因分析
    2.1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状况
        2.1.1 取得的成绩
        2.1.2 存在的问题
    2.2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对正规化管理理解不深
        2.2.2 人治思想还未彻底扫清
        2.2.3 存在军法化的认识误区
        2.2.4 研究推动力度还不够大
        2.2.5 配套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3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的法规依据
    3.1 我军管理法规体系
        3.1.1 我军管理法规的纵向划分
        3.1.2 我军管理法规的横向划分
    3.2 我军条令条例
        3.2.1 条令条例概念
        3.2.2 我军条令条例发展历程
    3.3 我军基层建设纲要
        3.3.1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发展历史
        3.3.2 新修订纲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4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构建思路
    4.1 规范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4.1.1 合法性
        4.1.2 可行性
        4.1.3 先进性
        4.1.4 针对性
    4.2 规范体系构建的方法路径
        4.2.1 立足管理实践
        4.2.2 人员广泛参与
        4.2.3 坚持科学合理
        4.2.4 突出重点内容
        4.2.5 着眼适度开发
        4.2.6 配套保障机制
    4.3 规范体系构建的组织实施
        4.3.1 研究工作的决策筹划
        4.3.2 研究小组的人员选配
        4.3.3 体系构建的模式选择
        4.3.4 规范施行的学习培训
        4.3.5 规范体系的修订完善
5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框架及内容
    5.1 战备秩序
        5.1.1 战备职责
        5.1.2 战备方案
        5.1.3 战备教育
        5.1.4 战备值班
        5.1.5 战备演练
        5.1.6 战备设施
        5.1.7 战备检查
    5.2 训练秩序
        5.2.1 训练计划
        5.2.2 训练准备
        5.2.3 训练实施
        5.2.4 训练考核
        5.2.5 训练保障
        5.2.6 登记、统计与报告
    5.3 工作秩序
        5.3.1 办公秩序
        5.3.2 共性业务工作
        5.3.3 专项业务工作
        5.3.4 安全工作
        5.3.5 保密工作
    5.4 生活秩序
        5.4.1 生活制度
        5.4.2 生活场所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6.2.1 规范体系的充实完善
        6.2.2 规范体系的拓展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新形势下加强武警医院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军队医院对外医疗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 施根林,黄勇,杨亚军,吴之琳,孙富增.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1(05)
  • [2]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 侯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3]新形势下警卫秘书及其工作特殊性研究[D]. 丁悦. 暨南大学, 2019(12)
  • [4]军民融合背景下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 ——以武警G总队医院为例[D]. 张日晓. 暨南大学, 2019(02)
  • [5]武警内卫总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以武警四川省总队为例[D]. 李博.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6]习近平依法治军思想探析[D]. 饶琨.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7]我国公民安全研究[D]. 张青磊.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8]军营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想研究 ——以武警福建森林总队某支队为例[D]. 王忠良.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9]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 许翔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10]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D]. 董亮. 武汉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新形势下加强武警医院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