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V固化涂料用木器着色剂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朱炜健[1](2020)在《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及聚氨酯水性乳液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聚碳酸丙烯酯多元醇是一种绿色环保性能优异的材料。目前以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聚碳酸丙烯酯多元醇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碳酸丙烯酯(PC)为单体,二乙二醇为起始剂,在锡酸钠催化下开环聚合制备了聚碳酸丙烯酯二醇(PPC),为聚碳酸丙烯酯多元醇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本文以聚碳酸丙烯酯多元醇、T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乳液(PUD),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不同需求制备了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和水性聚氨酯木器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表明:(1)随着单体/起始剂的比例增大,产物的分子量越高,分子量分布越窄。(2)开环聚合催化剂用量在0.3%-0.5%为宜。(3)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14h,锡酸钠用量0.3wt%,碳酸丙烯酯与二乙二醇摩尔比为100:1。对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究表明:(1)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胶膜的拉伸强度、粘接强度随HDI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HDI的加入增加了胶膜的耐水性。(2)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胶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加,而断裂伸长率下降(3)在本章实验选取的几种填料中,以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填料制备的防水涂料性能最好。(4)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的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配方,得到配方性能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对水性聚氨酯木器漆的研究表明:(1)随着IPDI含量增大,乳液粒径越来越小,乳液外观更透,乳液稳定性更高,没添加IPDI木器漆漆膜硬度很低,但是IPDI含量大于15%后耐水性和耐醇性下降。(2)加入扩链剂使其内交联可提高涂膜的光泽、硬度和耐水性耐醇性,其中BDO和TMP复配使用效果最好;探讨了扩链工艺,优化了扩链反应条件。(3)与本实验选取的其他类型多元醇相比,以聚碳酸丙烯酯为软段的水性木器漆硬度更高使。(4)通过正交实验对木器漆配方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水性聚氨酯木器漆光泽度高、附着力好,耐水性佳,综合性能优良。
袁腾,胡剑青,王锋,涂伟萍[2](2012)在《水性木器涂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水性木器涂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水性木器涂料企业的发展现状、水性木器涂料用树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水性木器涂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李桂林[3](2008)在《UV固化涂料》文中研究说明UV固化反应属于能量引发聚合反应,在光引发剂存在下,成膜物经自由基反应几秒钟可形成交联固化涂膜。UV固化涂料可分为水性UV固化涂料、UV固化粉末涂料和溶剂型UV固化涂料。本文重点介绍UV固化涂料的固化体系,UV固化粉末涂料、水性UV固化材料和溶剂型UV固化涂料。
张逸康,林泽聪[4](2007)在《我国工业水性木器涂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国内外水性木器涂料在工业中的用途和发展现状,并着重对水性木器涂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任飙[5](2001)在《UV固化涂料用木器着色剂的研制》文中提出分析了UV固化木器着色涂料存在的问题 ,确定了产品的基本配方 ,提出先对材料进行染色 ,再进行UV固化涂料施工的方法
苏琴[6](1999)在《国内外辐射固化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表明辐射固化技术是利用紫外线(UV)或电子束(EB)等能源的辐射作用,使液体化学物质通过快速聚合交联来实现固化。它具有低VOC排放、快速固化、节约能源、节省空间、适宜流水线生产等优点。本文通过对辐射固化技术市场应用的分析对比,找出国内在这一领域存在的差距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刊编辑部[7](2021)在《2021年全球顶级涂料制造企业排行榜(TOP 83)》文中指出8月初,美国《涂料世界》(Coatings World,July/August 2021)杂志发布了"2021年全球顶级涂料制造企业排行榜"。本刊结合实际企业公开数据及行业数据采集,对榜单进行了补充,形成"2021年全球顶级涂料制造企业排行榜(Top83)"(见附录)。此次发布的榜单中,共27个国家的83家公司入围(其年销售额均在1亿美元以上)。宣伟公司首次排名位居榜首。其中,中国有10家公司入围,日本15家,美国12家,德国12家。中国10家企业中,排名最前的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年销售额12.57亿美元位居全球榜第14位,跻身全球涂料前列。其他国内企业排名见表1。
徐文可[8](2020)在《对喷墨用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外对于水性UV墨水的研究较多,然而专门针对水性UV喷墨色浆的研究则比较少。色浆分散稳定性直接影响水性UV喷墨墨水的印刷性能,优良的水性UV色浆是制备水性UV喷墨墨水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目标在于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一种低粘度,分散稳定且能够提高墨水光固化的水性无树脂UV色浆。本文根据颜料分散稳定性理论和数码喷墨技术的要求,对水性无树脂UV喷墨色浆组份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确定了水性无树脂UV喷墨色浆的组份及用量范围。水性无树脂UV喷墨色浆由颜料颗粒、分散剂、感光单体、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润湿剂、消泡剂和抗菌剂等助剂组成。研究过程中,首先把颜料颗粒、分散剂、去离子水和感光单体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各种助剂,最后加入研磨珠,利用高速搅拌器搅拌分散一定时间后制备成颜料色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分散剂和感光单体种类对水性无树脂UV色浆稳定性的影响。系统研究了七种不同分散剂Solsperse 46000(46000)、Tego Dispers 750W(750)、Tego Dispers 760W(760)、Tego Dispers 761W(761)、Tego Dispers 655(655)、Tego Dispers 685(685)及Tego Dispers 750W与Tego Dispers 760W(750+760)的复配,三种不同的感光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羟丙酯(HPA)及丙烯酰吗啉(ACMO)对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影响。采用每种感光单体与去离子水比例分别为2:1、1:1及1:2的基体,与不同的分散剂进行正交试验,并测试其研磨色浆的粒径,粘度及耐候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感光单体HPA与水为1:2时,分散剂为655及复配分散剂750+760时,粒径在120nm左右,粘度在4~6之间并且室温放置24h无分层或结皮现象。第二部分主要针对颜料含量、研磨时间、分散剂655、复配分散剂750+760用量及复配分散剂750与760的最佳比例四个因素对色浆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表征颗粒微观形貌,测定了水性无树脂UV喷墨色浆中粒径及粒度分布、粘度大小和色浆稳定性。结果表明:当颜料克莱恩PY74为15%,感光单体丙烯酸羟丙酯(HPA)与去离子水配比为1:2,分散剂750+760为3:1复配分散剂且含量为15%,研磨时间为6h时得到的水性无树脂UV喷墨色浆在粘度、粒径及粒度分布、耐热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等性能均表现良好。第三部分主要开展研磨色浆在水性UV喷墨墨水应用验证。测试了不同含量色浆配制的墨水理化指标,确定出初始水性UV喷墨墨水配方,并考察了墨水在基材上的固化时间,色彩饱和度及打印后墨滴的分散情况。结果证明水性无树脂UV色浆成功应用到UV喷墨墨水中,墨水的理化指标,色彩饱和度均可以达到市场使用要求,固化速度稍有欠缺。
孙家娣,陈卫东,刘雪锋[9](2019)在《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紫外光(UV)固化涂料是一种环保型涂料,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受到涂料研究领域的重视。简述了UV光固化涂料的特性,重点综述了光固化涂料的组成及性能,阐述了其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分析了UV光固化涂料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郝博,于全蕾,纪瑀[10](2018)在《轨道车辆涂装VOCs废气治理技术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轨道交通车辆涂装工艺中有机废气的现状、特点及其治理工艺的选择,重点介绍了沸石浓缩转轮串联催化氧化系统的原理、设备构成、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在轨道车辆涂装废气治理中的应用,并以实例分析了该系统在某轨道交通涂装车间的应用效果。
二、UV固化涂料用木器着色剂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V固化涂料用木器着色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及聚氨酯水性乳液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聚碳酸酯多元醇合成方法 |
1.3 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 |
1.4 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 |
1.5 水性聚氨酯木器漆 |
1.6 课题主要内容及特色创新 |
1.6.1 课题主要内容 |
1.6.2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反应的研究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设备仪器 |
2.3 实验方案 |
2.3.1 原料的预处理 |
2.3.2 碳酸丙烯酯的开环聚合 |
2.3.3 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反应合路线图 |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2.4.2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 |
2.4.3 红外光谱分析(T-IR) |
2.4.4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反应温度对开环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
2.5.2 单体与起始剂摩尔比对开环聚合反应的影响 |
2.5.3 催化剂含量对开环聚合反应的影响 |
2.5.4 反应条件对产品转化率的影响 |
2.5.5 红外光谱分析 |
2.5.6 核磁氢谱测试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DI-HDI型水性防水涂料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料 |
3.3 实验方案 |
3.3.1 原料处理 |
3.3.2 TDI-HDI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
3.3.3 TDI-HDI型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路线 |
3.3.4 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 |
3.3.5 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胶膜的制备 |
3.4 防水涂料的性能测试 |
3.4.1 防水涂料胶膜的拉伸性能测定 |
3.4.2 防水涂料的固体含量测定 |
3.4.3 防水涂料胶膜吸水率测试 |
3.4.4 防水涂料胶膜的不透水性测试 |
3.4.5 防水涂料粘接性能测试 |
3.4.6 红外光谱分析(T-IR)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1 红外谱图分析 |
3.5.2 HDI含量对防水涂料性能影响 |
3.5.3 硬段含量对防水涂料乳液胶膜性能的影响 |
3.5.4 填料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
3.5.5 软段对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
3.6 配方优化后的防水涂料性能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DI-IPDI型水性木器漆 |
4.1 引言 |
4.2 实验原料 |
4.3 实验方案 |
4.3.1 TDI-IPDI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
4.3.2 木器漆的制备 |
4.3.3 样板的制作 |
4.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4.4.1 红外光谱分析(T-IR) |
4.4.2 木器漆性能测试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1 红外图谱分析 |
4.5.2 IPDI含量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
4.5.3 扩链剂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
4.5.3.1 扩链温度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
4.5.3.2 扩链剂种类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
4.5.3.3 扩链剂加入方式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
4.5.4 干燥温度对木器漆漆膜性能的影响 |
4.5.5 软段对木器漆性能的影响 |
4.6 配方优化 |
4.6.1 消泡剂的选择 |
4.6.2 成膜助剂的选择 |
4.6.3 配方优化后的木器漆性能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致谢 |
(2)水性木器涂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国内水性木器涂料现状 |
2 水性木器涂料用树脂及其研究进展 |
2.1 水性丙烯酸树脂 |
2.1.1 聚合工艺研究进展 |
2.1.2 自交联改性 |
2.1.3 有机树脂改性 |
2.1.4 有机硅 (氟) 改性 |
2.1.5 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改性 |
2.2 水性聚氨酯 |
2.2.1 单组分WPU及其改性 |
2.2.2 双组分WPU及其改性 |
2.3 水性醇酸树脂 |
2.4 水性硝基纤维素 |
2.5 水性UV固化涂料 |
3 水性木器涂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
3.1 主要问题 |
3.2 解决思路 |
4 结语 |
(3)UV固化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1 涂料固化体系 |
1.1 自由基光固化体系 |
(1) 自由基光引发剂: |
(2) 自由基光固化树脂: |
(3) 活性稀释剂: |
1.2 硫醇-烯类光固化体系 |
1.3 阳离子光固化体系 |
(1) 阳离子光引发剂: |
(2) 阳离子光固化体系的树脂: |
①环氧化合物: |
②多环单体: |
③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
1.4 双重固化体系 |
(1) 阳离子与自由基混合光固化体系: |
(2) 光固化与其他固化混杂体系: |
2 UV固化粉末涂料 |
2.1 涂料基本组成 |
(1) UV固化树脂: |
(2) 光引发剂: |
(3) 固化剂: |
(4) 颜填料: |
(5) 助剂: |
2.2 UV固化粉末涂料配方示例 |
3 水性UV固化材料 |
3.1 水性UV固化材料组成 |
(1) 水性光固化低聚物: |
(2) 表面活性剂: |
(3) 水性光引发剂: |
3.2 水性UV固化材料的应用 |
(1) 纸张上光油: |
(2) 木器涂料: |
(3) 皮革涂料和织物涂料: |
(4) 丝印油墨: |
(5) 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 |
(6) 其他领域: |
4 溶剂型UV固化涂料组分 |
4.1 基料品种确定 |
(1) 用酚醛环氧制造乙烯基酯树脂: |
(2) 在乙烯基酯树脂分子中增加双键含量: |
4.2 活性稀释剂 |
(1) TAIC的应用: |
(2) 有机硅改性活性稀释剂应用: |
4.3 光引发剂 |
4.4 助剂 |
4.5 颜填料 |
5 溶剂型UV固化涂料示例 |
5.1 保光、保色性UV固化涂料 |
(1) PUA合成: |
①配方: |
②合成工艺: |
(2) UV固化涂料配方与技术指标 |
5.2 白色UV固化涂料 |
(1) 聚氨酯丙烯酯低聚物的合成: |
(2) 白色UV固化涂料: |
①配方: |
②制备工艺: |
③施工及应用: |
5.3 含有机硅的UV固化涂料 |
5.4 UV固化木质地板涂料 |
5.5 汽车前照灯透镜用UV固化涂料 |
5.6 摩托车用UV固化涂料 |
(8)对喷墨用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喷墨印刷概况 |
1.1.1 喷墨印刷技术 |
1.1.2 喷墨印刷墨水 |
1.1.3 水性UV喷墨墨水 |
1.2 喷墨印刷色浆的研究概况 |
1.2.1 水性色浆 |
1.2.2 溶剂型色浆 |
1.2.3 UV色浆 |
1.2.4 水性UV色浆 |
1.3 喷墨水性无树脂色浆制备理论 |
1.3.1 颜料分散稳定性 |
1.3.2 水性无树脂UV喷墨色浆制备过程 |
1.3.3 数码喷墨水性无树脂UV色浆影响因素 |
1.3.4 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组成部分 |
1.3.5 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性能要求 |
1.4 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主要设备 |
2.2 水性无树脂UV色浆体系性能测定 |
2.3 原料初选实验 |
2.3.1 实验方法 |
2.3.2 研磨时间的确定 |
2.3.3 初选实验结果分析 |
2.4 色浆配方实验 |
3 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分散稳定性与粘度性能研究 |
3.1 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分散稳定性 |
3.1.1 研磨时间对色浆粒径的影响 |
3.1.2 颜料含量对色浆粒径的影响 |
3.1.3 分散剂对粒径的影响 |
3.1.4 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粒度分布 |
3.1.5 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热稳定性 |
3.1.6 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离心稳定性 |
3.1.7 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微观形貌 |
3.2 水性无树脂色浆的粘度性能 |
3.2.1 颜料含量对粘度的影响 |
3.2.2 不同分散剂含量对水性无树脂UV色浆粘度的影响 |
3.2.3 感光单体对UV色浆粘度的影响 |
3.2.4 分散剂复配比例对水性无树脂UV色浆粘度的影响 |
3.3 小结 |
4 数码喷墨水性无树脂UV色浆应用研究 |
4.1 数码喷墨水性UV墨水组成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4.2.2 实验过程 |
4.2.3 性能测试 |
4.3 复配分散剂色浆含量对水性UV墨水性能影响 |
4.3.1 色浆含量对墨水粘度的影响 |
4.3.2 色浆含量对墨水粒径的影响 |
4.3.3 色浆含量对墨水pH的影响 |
4.3.4 色浆含量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
4.3.5 不同色浆含量在铜版纸上的着色 |
4.3.6 不同材质上色浆含量对固化速率的影响 |
4.3.7 色浆含量对织物的耐摩擦及皂洗牢度的影响 |
4.3.8 水性UV墨水在牛皮纸上的打印性能 |
4.4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光固化涂料的特点 |
2 光固化涂料的组成 |
2.1 低聚物 |
2.1.1 环氧丙烯酸酯 |
2.1.2 聚氨酯丙烯酸酯 |
2.1.3 水性UV低聚物 |
2.2 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及助剂 |
3 光固化涂料的应用及展望 |
(10)轨道车辆涂装VOCs废气治理技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中产生的涂装VOCs废气特征 |
2 轨道交通车辆喷涂VOCs废气治理方案的选择 |
2.1 吸附浓缩方案及其吸附剂的选择 |
2.2 高浓度再生废气治理方案的选择 |
3 沸石转轮浓缩+催化氧化 (CO) 系统在车辆涂装废气治理中的应用 |
3.1 废气的除湿、预过滤处理子系统 |
3.2 沸石转轮浓缩子系统 |
3.3 催化氧化 (CO) 子系统 |
4 沸石转轮浓缩+催化氧化系统的技术特点 |
5 沸石转轮浓缩-催化氧化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
5.1 系统设计参数的计算 |
5.1.1 风量计算 |
5.1.2 废气浓度及组分检测 |
5.2 系统工艺设计 |
5.3 系统的处理效果 |
6 结语 |
四、UV固化涂料用木器着色剂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及聚氨酯水性乳液的制备[D]. 朱炜健.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2]水性木器涂料的研究进展[J]. 袁腾,胡剑青,王锋,涂伟萍. 中国涂料, 2012(06)
- [3]UV固化涂料[J]. 李桂林. 涂料工业, 2008(05)
- [4]我国工业水性木器涂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 张逸康,林泽聪. 中国涂料, 2007(06)
- [5]UV固化涂料用木器着色剂的研制[J]. 任飙. 中国涂料, 2001(06)
- [6]国内外辐射固化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发展前景[J]. 苏琴. 上海涂料, 1999(02)
- [7]2021年全球顶级涂料制造企业排行榜(TOP 83)[J]. 本刊编辑部. 中国涂料, 2021(08)
- [8]对喷墨用水性无树脂UV色浆的研究[D]. 徐文可. 郑州大学, 2020(02)
- [9]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J]. 孙家娣,陈卫东,刘雪锋.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9(05)
- [10]轨道车辆涂装VOCs废气治理技术的探讨[J]. 郝博,于全蕾,纪瑀. 涂料工业,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