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负应与充实并举(论文文献综述)
赵英华[1](2014)在《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弱化及提升研究 ——以天津市中学校长执行力为例》文中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并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之回顾“中国式减负”历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减负政令持续推出却难见实效,但过重的课业负担依然是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顽症。执行力是政策实施的关键,是预期目标顺利达成的前提。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对内主持校务、对外代表学校、总理全校校务,是决定能否有效贯彻落实教育政策的最大影响者。对贯彻落实减负政策而言,校长可谓减负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其是否具有一定的执行力,将直接决定教育政策能否在学校层面得以有效贯彻和落实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就校长执行减负政策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校长存在对减负政策理解不到位,有些校长尽管思想上重视,行动到位,但是没有整体的扎实的执行减负政策,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上处于被动;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政策执行中不作为等执行力弱化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减负政策在学校层面的贯彻和执行。为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运用期望理论、激励约束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导致校长执行力弱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校长教育理论素养底下;减负文化愿景不清晰;对减负政策期望值不高,缺乏配置教育资源的积极性;约束机制不健全,难以规避校长在执行减负政策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制约。提高校长执行力,不仅要增强校长对减负政策内涵的掌握和了解,还要塑造良好的执行文化愿景,而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此,提升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的具体举措,一是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素质教育理念有效运用于教学管理之中;二是改善学校管理方式,实施专业的教育监查和评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要提高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的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撑。优化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的教育环境,首先是加强减负政策的解读力度,形成良好的减负增效社会文化氛围和愿景;其次是改革教育评价和考核选拔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校长、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素质而不是单纯的分数;再次是提高减负期望值,使贯彻执行减负政策并确定取得一定成效的校长能够得到社会的赞誉和认可,提高校长执行减负政策的积极性;再次是建构约束机制,将执行减负政策情况与校长政绩乃至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校长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从而达到规范校长执行减负政策行为的目的。
刘郁,杨丽[2](2010)在《探索减负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文中研究表明对中学生"减负"既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又是一种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它是在保证中学生教育效果的同时,又不忽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一种手段,包括对中学生"减负"政策上的规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减负"政策的具体落实,还有中学生自我"减负"等一系列减轻中学生负担、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刘珍珍[3](2006)在《关于初中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以宜昌市某初级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课业负担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宜昌市城区某初级中学8年级265名学生进行调查,力求在把握详细、充分、可信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课业负担”等相关概念、衡量学生课业负担是否过重的标准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了简明阐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调查过程及结果。调查发现:1、当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很重的,且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主观感受上。2、学生的课业负担具有个体差异性,同样的学习时间、相同的课业量、一样的课业难度,不同的学生对负担的感受是不同的。3、学生通常认为他们过重的课业负担与教师低水平的教学有关,与自身学习生活的机械重复性有关,另外,把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作了自己“厌烦”的压力有关。4、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即家长对学生的过高期望和不当教育方法、学生为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压力带来的竞争。 第三部分结合以上调查与分析,对当前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建议。首先,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合理的课业负担,这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教育、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教育的现实,提出了减轻学生负担的相应对策:1.让学生掌握“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力求能够高效的学习;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3.倡导理性的家庭教育。
刘万伦,蔡明兰[4](2003)在《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 ,为加强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依据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某市普通小学 1— 6年级 2 85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1、小学生课业负担比以前有所减轻 ,其中数学课业时间比语文少 ,但总体来说仍存在偏重情况 ;2、小学生对课业负担的认知大部分并不觉得太重 ,少部分认为较重 ,因而存在个体差异 ;3、小学生对课业负担的认知不存在性别差异 ,但存在年级差异 ;4、小学生对课业负担的认知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减负”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家长共同努力 ,逐步解决
刘万伦[5](2002)在《小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安排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为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和在家的主要活动,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某市普通小学1—6年级265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存在学业负担偏重的现象;做作业、看电视、自由玩耍、兴趣活动、看课外书是小学生在家中的主要活动,小学生在家的主要活动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儿童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王亚东[6](2002)在《对“减负”的理性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依然很普遍,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它的严重危害性。减负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现念、课程、教学及教育制度改革,涉及学校、社会、家庭诸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冉平,冉蓉[7](2001)在《减负应与充实并举》文中指出对学生素质提高有着重要和直接作用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难以顾及和完成的学习内容应该得到补充和落实。学校应增加学生活动时间,但绝不能搞成活动课,应该把学校变成一个由现实社会浓缩了的、净化了的“小社会”,让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地活动。
张天宝[8](2000)在《关于“减负”的几点理性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二、减负应与充实并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减负应与充实并举(论文提纲范文)
(1)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弱化及提升研究 ——以天津市中学校长执行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三) 概念界定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弱化的表现 |
(一) 校长对减负政策理解不到位 |
(二) 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
(三) 政策执行中不作为 |
小结 |
二、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
(一) 校长教育理论素养低下 |
(二) 减负文化愿景不清晰 |
(三) 校长对减负政策期望值不高 |
(四)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
三、提升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的对策和建议 |
(一) 提升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的具体举措 |
(二) 优化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的教育环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关于初中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以宜昌市某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课题提出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课业负担的界定 |
二、对衡量学生课业负担是否过重的标准的认识 |
三、对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认识 |
四、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调查过程、结果及分析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的实施情况 |
三、调查结果 |
四、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三章 讨论和建议 |
一、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足够的合理的课业负担 |
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和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生课业负担调查表 |
附录二 对学校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对学校学生的访谈提纲 |
后记 |
(4)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
二、研究结果 |
三、分析和讨论 |
四、结论 |
(8)关于“减负”的几点理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什么要“减负” |
二、“减负”的目的是什么 |
三、应该减什么“负” |
四、如何“减负” |
五、“减负”以后学生干什么 |
四、减负应与充实并举(论文参考文献)
- [1]校长减负政策执行力弱化及提升研究 ——以天津市中学校长执行力为例[D]. 赵英华. 西南大学, 2014(10)
- [2]探索减负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维护[J]. 刘郁,杨丽.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0(00)
- [3]关于初中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以宜昌市某初级中学为例[D]. 刘珍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9)
- [4]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J]. 刘万伦,蔡明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 [5]小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安排的调查研究[J]. 刘万伦. 教育科学研究, 2002(09)
- [6]对“减负”的理性思考[J]. 王亚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 [7]减负应与充实并举[J]. 冉平,冉蓉. 教育探索, 2001(01)
- [8]关于“减负”的几点理性思考[J]. 张天宝. 教学与管理, 2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