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及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冯巧根[1](2022)在《管理会计的情境特征: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应用环境"丰富多彩。从管理会计理论基础观察,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已经形成,管理学文化演进对管理会计理论自觉与学术自信提供了积极的能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完善公平与效率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等;二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履行"碳达峰"与"碳中和"等环境承诺等问题。管理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尽管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个性化等特征,但是充分彰显其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及理论与文化自信,是管理会计向国际学术界展现其价值和意义的重要路径或手段。

韩鹏[2](2021)在《管理会计内容变革扫描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管理会计边界并不清晰。通过梳理管理会计内容变革,发现传统管理会计内容是在传统管理理论统御下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新环境下管理理论的滞后性,管理会计为应对经济环境的挑战,通过自我创新而实现变革的动因越来越明显。本研究基于管理会计内容变革脉络,对管理会计内容发展自组织性下的管理会计边界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构建管理会计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管理会计要素及其对应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等。研究结果对于丰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促进管理会计价值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王保忠,马佳颖[3](2021)在《现代会计发展演进的基本路径与未来趋势——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现代会计发展演进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大智移云"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会计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文章从技术进步视角总结了现代会计发展演进基本路径的三个阶段: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智能化。会计电算化阶段的核心特征是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通过财会部门核算效率的提高改善了企业的整体效率;会计信息化阶段的核心特征是企业广泛利用互联网,将财会部门与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等所有环节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使发端于财会部门的效率延伸到企业采、供、销等各个环节,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会计智能化阶段的核心特征是"大智移云"等新技术快速应用于企业财会等各个领域,使得单一企业的效率提升快速扩展到行业及整个社会领域,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会计行业的运行规则。现代会计演进的趋势是由传统核算型会计向价值创造型会计转型,会计人员由关注传统核算能力向提升数字分析综合能力转型,会计业务将从监管的后馈控制转向服务的前馈控制和事中控制,并更加主动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刘梦丹[4](2021)在《信息化赋能下企业“业财融合”管理实践研究 ——以TCL科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现代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人类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大数据爆炸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极速跨界正在推动着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财务产业结构的快速变革,对企业财务人员如何实现跨界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自2013年以来,我国就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快速进步发展的关键阶段。2015年国家政府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使得人们的财产生活和日常工作行为方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对我国社会实体经济、企业的整体生产力和经营管理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效率进展过慢,造成日常业务上的财务预算决策时间延迟,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在组织经营管理发展的过程之中,要做到将组织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与其他业务管理相关工作活动进行有机地相结合,从而能够不断优化整体企业内部组织财务管理,提升企业财务资源整合利用力度的根本推动作用,为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稳步提升发展起到有力的经济推动效果。随着当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创新应用,赋能相关理论不断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已深入到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再造构建中,其特有的有效性、便捷性和准确性为企业实施“业财融合”进行财务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探究信息化赋能下TCL科技实施“业财融合”为重点,通过网络、报刊、图书馆等资料来源渠道,同时利用百度百科、谷歌学术、社会科学院等网络信息系统,从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文献查询地址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文献查阅,进而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息化赋能和“业财融合”的研宄现状进行总结,尝试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对“在当今信息赋能条件下,如何深度探索实施‘业财融合’进行具体分析了解。通过对TCL科技“业财融合”的案例研究,探究信息技术驱动下企业财务转型的演变路径,研究发现随着企业的财务转型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企业财务、业务流程也随之变化,企业信息能力的进步促进了集团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加强了财务对业务的专业指导作用。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本文对TCL科技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具体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集团实施“业财融合”的实际情况,从而总结出TCL科技财务转型的经验启示,归纳总结集团公司实施“业财融合”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企业能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地落实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并有效推动其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希望为其他公司作有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借鉴参考,推动自身“业财融合”一体化发展,在实际运营中能更好地合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先天性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创新集团公司实施“业财融合”的管理机制,优化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管淑慧[5](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曾祥飞[6](2019)在《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文中认为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经历了时代变迁、体制改革和新经济环境挑战等。如何有效评价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会计,或者有效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经验快速发展的管理会计,尤其是如何评价当前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技术和管理需求挑战下的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将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国内外文献涉及到工具绩效评价、整体绩效评价和战略事业的发展评价的多个领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文提出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概念和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能力观视角的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内在关系:(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三种评价模式,认为能力观评价模式最符合现代新经济发展趋势;(2)通过预算管理工具对动态能力观诠释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检验;(3)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三维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机理;(4)从非正式视角考察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改进逻辑,证明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的存在性和对正式控制的互补效应;(5)在前面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基于样本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理论,论证了能力观视角MA有效性评价理论是符合现代MA发展趋势和要求;(2)基于能力观理论,论证了MA三维能力结构和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完善了MA有效性评价和改进的内在逻辑;(3)在能力观理论下,提出了MA有效性评价双重属性的要求,提升了有效性评价功效;(4)梳理并界定了MA有效性评价概念和外延,为MA绩效问题做了基础理论的工作。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价管理会计有效性转向能力视角的探索;有助于探析我国高科技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形成效应;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规范建设中,关注管理会计正式工具功效性的同时,不能忽略非正式控制以及两者相互作用效应,更不能忽视环境变化对工具背后能力转换的要求。

刘忠全[7](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超[8](2018)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及其应用,对促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价值共创与共享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供给,通过资源边界的扩展与价值创造方式的转变,企业所运用的资源由上游扩展到下游,将用户资源纳入到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实现企业与用户的价值共创。实际上,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全流程参与实现了供应链条的一体化,制造业企业只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且趋于平台化,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整合利益相关者资源,在实现用户价值的同时,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与共享,继而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进程。而制造业服务化的核心在于价值共创商业模式的变革,涉及到企业战略、内部运营模式、技术变革、与外部市场和顾客的变化等,不仅仅是服务科学领域的业务问题,更是价值创造与分配的财务问题。因此,文中从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角度,研究在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全过程中哪些价值应该被确认,哪些信息应该被披露、如何被披露以及这些信息该如何被运用等科学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融合了服务主导逻辑、服务科学、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型制造、价值共创、利益相关者以及增加价值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规范研究为主,辅之于案例研究和实证模型研究,聚焦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理论框架、基于增加价值的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内在机理、报告体系以及信息应用等科学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创新点与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扎根理论与文本挖掘的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及其财务报告案例研究。本文在传统增值表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将文本挖掘中的分词和词频统计技术与传统的扎根理论相融合,对海尔管理创新实践进行案例分析,降低了开放性译码阶段核心概念和范畴选择的主观性,最终得到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及其财务反映的内在机理。(2)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内在机理及有效性研究。基于海尔管理实践,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关键在于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核心在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目标是构建制造业的服务生态系统,而制造业企业成为资源整合平台。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是基于企业社会性角色综合反映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并分享价值的信息,相比于传统利润指标,增加价值可以作为企业目标变量和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编制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理论分析框架以及基于增加价值的价值共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最后,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和生态学的Logistic共生增长模型分别从经济有效性和价值分享有效性角度验证基于增加价值构建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与共享机制是有效的。(3)以增加价值和小微核算为基础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体系研究。基于小微核算构建对内和对外的分层次报告逻辑,将内外增值表打通,更好地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提出了包括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资产权益状况表在内的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体系;在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构建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基于多方法与多视角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在绩效评价与绩效提升中的应用研究。其中,通过指标历史趋势、时间序列图、行业对标等方式分析海尔价值共创总额、共创效率与价值分享情况,揭示了海尔服务化转型的分阶段过程和不同阶段的表现;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证据理论、AHP、白化权函数等方法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组织管理、财务成果以及未来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对海尔服务化转型以来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战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的概率达94.4%;在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融合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和评价指标,运用集合论中的定性比较分析法(QCA)探究制造企业取得高绩效的路径,结果发现,高绩效的取得是战略、组织、运营、利益相关者共创等多因素组合共同的结果,股东、员工和用户获得高价值分享可以取得高绩效,而短期内员工和用户进行价值分享并配以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即使股东未得到高利益分享,企业仍然可以取得高绩效。综上所述,以增加价值为核心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反映了除利润指标之外更多的信息,可以作为传统财务报告体系的补充或未来集成报告的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企业进行尝试以及推广,反映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信息,更好地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决策服务,提升企业创造价值责任体系的有效性。

胡春晖[9](2011)在《人本会计理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经济给予传统会计系统以巨大压力,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物为中心、为根本的哲学思想几乎渗透到社会机制的每一个毛孔,会计系统亦不能例外。陈旧的社会机制与注重知识、以人为中心的知识经济在某些方面是相冲突的,甚至由此导致了社会人文秩序的混乱,人类也因此面临诸多“危机”与现实问题。受以物为中心、为根本思想“侵害”下的传统会计,在市场经济中无处不在,亦成了社会人文伤害的最大“帮凶”。鉴于此,本文从会计自为的视角在探究会计深层次伦理的基础上,以知识经济条件下内外环境的特征为思考的基准,以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为总要求,在充分继承传统会计科学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价值的全方位关注,以人本理念为指引,重新构造会计理论体系,构建起符合人文生态具有自我价值驱动潜质的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会计系统。在研究论证的过程中,本文将此研究课题置放在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的沃土之上,以规范研究为主,结合应用经验论证的方法,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研究人本会计理论体系。本文首先以会计的伦理属性为切入点,探究了会计深层次伦理,提出会计价值判断公式,并基于此提出会计治理的论断,即会计的伦理属性是一种治理机制。依据会计价值判断公式,会计治理的好坏,从根本来说,一方面取决于对经济活动的行为事实的客观规律认识之真假,另一方面取决于对主体道德目的认识之真假。这其中,经济活动的行为事实的客观规律认识是治理的前提,如果经济活动的行为事实认识错误,治理无从谈起;主体道德目的则决定了治理的方向或治理的优劣。基于此,本文在对物本主义人文伤害揭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集体视角下研究个体为逻辑的“伦理单元”假设,藉此修复“经济人假设”对主体道德目的的“侵害”,促使会计治理方向的转变:从物本会计治理到人本会计治理。人本会计概念的提出是人本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起点。它和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共同成为人本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理论铺垫。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人本会计理论体系总体框架构建与论证和人本会计理论体系具体框架构建与论证为总体布局来阐释人本会计理论体系这个命题。在构建论证的过程中,本文始终秉持结构主义哲学和系统论的思想。依据系统论的原理,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是从系统内部对系统整体性的描述。因此,本文不管是人本会计理论体系整体的构建与论证还是人本会计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论述,都是首先进行结构的阐述和论证,然后才进行内容的具体构建。结构论证成为本文驾驭理论体系研究这一课题的红线。本文构建的人本会计理论体系基本框架由人本会计的理论基础、人本会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人本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和人本会计应用理论体系四个基本部分构成,其中人本会计应用理论体系是以人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为中心,由其和人本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组成。人本会计基础理论体系和人本会计应用理论体系是人本会计理论大厦的主体。人本会计基础理论体系逻辑支撑着人本会计应用理论,其理论结构是以人本会计环境为起点,以人本会计目标为导向,以人本会计本质为核心,以人本会计假设为前提的体系。本文在对人本会计基础理论结构论证的基础上,逻辑推演出如下结论:人本会计环境由人本会计外环境和人本会计内环境组成,它包含了人本会计实践的全部内容和孕育着人本会计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人本会计目标为行为的优化管理与行为价值的公允、公正与如实反映:人本会计本质为行为价值的计量、报告与管理的人造系统;人本会计的结构假设由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信息转化假设、价值流转假设组成;人本会计对象为经济活动,其基本要素是资产、行为、权益;人本会计具有立体动态反映、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监管控制和价值创造管理四个基本职能。人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人本会计应用理论的中心,本文将其界定为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价值创造的支持决策与管理控制系统。人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由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人本管理会计规则、人本管理会计的工艺和整合性人本管理会计工艺制度四部分组成。本文在对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人本管理会计规则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仿生学的视角对人本管理会计工艺进行模拟神经元网络的仿生学设计,并通过借鉴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引入三维立体结构分析范式展开构建,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管理会计一盘“散沙”的局面。但是对于人本管理会计系统来说,它不是独立的系统,它是内存于企业管理系统当中,因此,基于整合的观点,本文单独用第九章具体阐释和构建整合性人本管理会计工艺制度。整合性人本管理会计制度依据系统论思想,以人力资本的确立为“基轴”,以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三维立体结构分析范式为整合的基础框架,依据逻辑维按照时间维依次构建了组织战略形成系统、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具体行动化系统、人本管理会计基础工程系统、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反馈系统四大系统的模型。这四大模型不仅确立人本管理会计在人本会计应用理论中的中心地位,而且也确立了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人本机制与行为价值账户设置子系统是人本管理会计基础工程系统中区别于传统管理会计最显着的系统。它从机制上完整确立了人力资本的地位,促使行为单元达到自我管理的境界。这一子系统的制度构建由人本机制和行为单元账户设置两部分组成。人本机制不仅抛弃了传统会计“物力资本决定论”的思想,而且也摒弃了目前人力资源会计中以人力资本存量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思想。它主要通过“双向承诺机制”作为具体实现纽带,基于收益分享和行为单元利益衔接处理两项制度实现企业提供资源,行为单元提供智慧进行“负债”经营的总体构想。行为单元账户设置是人本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亦是人本管理会计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本管理会计提供了信息集成的工具,同时也为信息集成指引了方向。本文设计了人本会计账户设置的“二元结构模式”,并通过“二元结构”借贷记账法,不仅将人本管理会计系统与人本财务会计系统进行有效得衔接与融合,而且为传统物本会计制度向人本会计制度转变提供了“路径”。人本财务会计,本文将其界定为,以解除利益相关者受托责任为主,以行为单元链为对象的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价值计量、确认与报告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基于系统论的思想,从信息来源的角度,本文将其定位为人本管理会计系统的附属系统。基于此,本文构思了以为恒等式的“二元结构”借贷记账法,并着重构建了基于人本管理会计系统的人本财务会计信息生成工艺,从而将人本管理会计与人本财务会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薛东升[10](2009)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浅析》文中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知识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都必将经历新的发展与变革。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的滞后,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实务界。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及现在面临的问题加以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当代知识经济的特征研究我国企业会计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及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管理会计的情境特征: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情境特征下的管理会计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与制度体系
    (二)管理会计理论基础变迁与制度优化
    (三)组织技术进步与管理会计工具创新
三、管理会计情境特征下的应对策略
    (一)基于“应用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
    (二)实现可持续性成功的管理会计制度创新
四、结束语

(2)管理会计内容变革扫描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管理理论演进下的管理会计内容变革
    (一)近现代管理理论演进下的管理会计内容变革
    (二)现代管理理论发展下的管理会计内容变革
        1. 战略管理理论与战略管理会计。
        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管理会计。
三、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内容变革
    (一)促进责任会计理论体系重构
        1. 内部控制制度替代责任会计制度。
        2. 责任会计理论体系滞后服务经济环境。
    (二)促进智力资本管理会计进一步发展
    (三)促进大数据管理会计发展
四、管理会计内容变革下的思考
    (一)管理会计内容变革路径问题
    (二)管理会计内容发展自组织性下的管理会计边界问题
        1. 管理会计目标。
        2. 管理会计要素。
        3. 管理会计内容体系。
五、总结与展望

(3)现代会计发展演进的基本路径与未来趋势——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现代会计发展的动因分析
    (一)外在动因:经济发展
    (二)内在动因:技术进步
三、技术进步与会计发展演进的基本路径
    (一)会计电算化时代:
    (二)会计信息化时代:
    (三)会计智能化时代:
        1. 财务共享中心
        2. 云计算会计
        3. 业财融合
    (四)技术变革脉络
四、技术进步与现代会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基本趋势:由传统核算型会计向价值创造型会计转型
    (二)会计人员:由关注传统核算能力向数字分析综合型能力转型
    (三)会计业务: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促使会计业务发生巨大变化
五、结语

(4)信息化赋能下企业“业财融合”管理实践研究 ——以TCL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技术路线及创新不足
        一、技术路线
        二、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业财融合”的文献综述
        一、“业财融合”定义研究
        二、关于“业财融合”的研究
    第二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业财融合”
        二、信息一体化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化理论
        二、资源配置理论
        三、流程再造理论
第四章 企业“业财融合”理论框架与实践
    第一节 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目标和条件
        一、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二、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必要条件
        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目标
    第二节 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机理分析
        一、建立与“业财融合”匹配的信息技术
        二、企业“业财融合”的工作方式与运行机理
        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路径
第五章 TCL科技“业财融合”案例分析
    第一节 TCL科技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二、业务情况
        三、财务情况
        四、“业财融合”转型变革背景
    第二节 TCL科技“业财融合”管理实践
        一、“业财融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组织设计
        二、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改造财务流程
        三、完善业务财务BP职能,改造业务流程
        四、发掘业务增值点,提升企业价值
        五、加强风险管控,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六、产融结合促进企业价值提升
    第三节 TCL科技“业财融合”财务转型效果分析
        一、分析指标选择
        二、偿债因子分析
        三、盈利因子分析
        四、营运因子分析
    第四节 TCL科技“业财融合”经验启示
        一、加强顶层设计,创造“业财融合”的文化氛围
        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助力财务转型
        三、保证资金来源,创新资金管理
        四、具体流程再造推动“业财融合”
        五、以制度为抓手,依托预算是有效的“业财融合”切入点
        六、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业财融合”财务转型的关键
第六章 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第一节 “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应环境建设
        二、业财目标不一致
        三、信息化水平较低
        四、“业财融合”人才短缺
    第二节 “业财融合”优化建议
        一、基于“业财融合”理念创造相应的环境基础
        二、统一业财目标,加强沟通
        三、加强内部协同,加快信息技术建设
        四、转变财务职能,提高“业财融合”质量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6)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
    1.4 涉及本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
        1.4.1 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management account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1.4.2 管理会计能力(management accounting ability)
        1.4.3 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informal contro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1.4.4 管理会计正式与非正式控制匹配(match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control of MA)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MA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1.1 关于MA绩效概念范围文献
        2.1.2 关于MA工具绩效评价文献
        2.1.3 关于整体MA绩效评价文献
    2.2 MA战略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2.1 关于西方MA战略评价文献
        2.2.2 关于我国MA战略评价文献
    2.3 能力观理论的相关文献述评
        2.3.1 能力理论文献
        2.3.2 动态能力理论文献
        2.3.3 能力观与MA能力文献
    2.4 非正式控制理论的相关文献述评
        2.4.1 管理控制中的非正式控制理论文献
        2.4.2 非正式控制与MA文献
    2.5 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MA有效性评价与能力观提出
    3.1 我国企业MA发展与有效性评价必要性
        3.1.1 我国企业MA发展历程
        3.1.2 MA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3.2 MA有效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3.2.1 MA有效性评价的概念提出
        3.2.2 MA有效性评价概念的外延
    3.3 MA有效性评价的内容组成
    3.4 MA有效性评价的三种观比较与能力观的提出
        3.4.1 MA有效性评价三种观的比较
        3.4.2 基于能力观MA有效性评价的提出
    3.5 本章与后续章节的内容衔接
第四章 MA能力观遵循性的实证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模型和基本假设
        4.2.1 理论模型
        4.2.2 预算管理与组织绩效
        4.2.3 预算管理与MA能力
        4.2.4 MA能力与组织绩效
        4.2.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4.3 样本和研究方法
        4.3.1 研究样本
        4.3.2 变量计量
        4.3.3 结构方程模型
        4.3.4 信度和效度检验
    4.4 实证检验结论
        4.4.1 相关性分析
        4.4.2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能力观下MA三维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MA三维能力关系
        5.2.1 动态能力并列观
        5.2.2 动态能力阶层观
    5.3 研究模型的重新确立
        5.3.1 对修正模型的再检验
        5.3.2 环境变量的调节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能力观下MA非正式控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MA的非正式控制概念的提出
        6.2.1 MA非正式控制含义
        6.2.2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相互关系
    6.3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动态能力体现
        6.3.1 两种控制与学习能力
        6.3.2 两种控制与整合能力
        6.3.3 两种控制与重构能力
    6.4 MA非正式控制存在性与关联性的实证检验
        6.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4.2 研究设计
        6.4.3 多元回归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能力观下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匹配关系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关系与匹配类型
        7.2.1 MA的控制匹配类型
        7.2.2 匹配的模型构建与基本假定
        7.2.3 不同匹配下高科技企业正式和非正式控制的相互作用机理
    7.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1 动态能力与能力重构理论
        7.3.2 MA的两种能力表现
        7.3.3 生命周期对两种能力匹配的要求
    7.4 研究设计
        7.4.1 变量定义
        7.4.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7.5 多元回归分析
    7.6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7)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一、宏观经济后果
        二、微观经济后果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案例研究思路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总结
    本章小结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8)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价值共创研究
        1.2.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研究
        1.2.3 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报告模式研究
        1.2.4 文献述评与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
第二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价值共创理论
        2.1.1 传统价值创造理论
        2.1.2 价值共创概念诠释
    2.2 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共创理论
        2.2.1 服务主导逻辑
        2.2.2 服务科学与服务生态系统
        2.2.3 服务型制造理论
        2.2.4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
    2.3 基于价值共创的财务报告理论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2 增加价值与增值表理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价值共创模式及其财务报告的案例研究
    3.1 海尔案例描述
        3.1.1 研究情景
        3.1.2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案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数据处理
        3.2.3 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
    3.3 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过程及其财务报告分析
        3.3.1 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开放性译码与主轴译码
        3.3.2 海尔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过程与财务报告的经验总结
    3.4 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及其财务报告反映的内在机理
        3.4.1 基于选择性译码的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构建
        3.4.2 海尔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的财务反映内在机理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构建机理及有效性
    4.1 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
    4.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理论分析框架
        4.2.1 基于增加价值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内涵界定
        4.2.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主体界定与分类
        4.2.3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网络与共创机制
    4.3 基于增加价值的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概念框架
        4.3.1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目标
        4.3.2 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增加价值确认
        4.3.3 基于增加价值的价值共创财务报告要素及信息质量特征
    4.4 基于增加价值构建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的有效性研究
        4.4.1 基于增加价值的价值共创经济有效性
        4.4.2 基于增加价值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价值共享有效性定量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5.1 基于小微核算和增加价值的分层次价值共创财务报告
        5.1.1 小微核算经营体的引入
        5.1.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分层次结构及逻辑关系
    5.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内容
        5.2.1 对内报告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增值表设计
        5.2.2 对外报告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增值表设计
        5.2.3 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共享资产权益状况表
    5.3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应用指标体系构建
        5.3.1 基于价值共创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3.2 基于价值共创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4 小结
第六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应用研究
    6.1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绩效分析
        6.1.1 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环节财务绩效分析
        6.1.2 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分享环节财务绩效分析
        6.1.3 基于家电行业市场数据的海尔价值共创财务绩效分析
    6.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战略绩效评价
        6.2.1 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2.2 基于证据理论的绩效评价模型
        6.2.3 基于证据理论的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战略绩效评价
    6.3 基于价值共创财务报告信息的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6.3.1 定性比较分析法概述
        6.3.2 海尔制造服务化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6.3.3 家电行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与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遴选调査
附录2 海尔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能力专家评估调査表
附录3 关于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相关调查
附录4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重要程度比较调査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人本会计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述评
        1.3.1 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1.3.2 人本会计理论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逻辑框架
        1.4.2 研究方法
2 会计治理方向的转变与人本会计的提出
    2.1 会计的伦理属性:一种治理机制
        2.1.1 伦理与休谟难题
        2.1.2 会计“实然”与“应然”的辩证思考
        2.1.3 会计的伦理属性
    2.2 物本主义的人文伤害与会计治理方向的转变
        2.2.1 物本主义的人文伤害与“伦理单元”假设的提出
        2.2.2 会计对象本质与“伦理单元”假设的壁合
        2.2.3 人文秩序的重建与会计治理方向的转变:人本会计的提出
3 人本会计概念的界定与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3.1 人本会计概念的界定
    3.2 人本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3.2.1 系统论
        3.2.2 控制论
        3.2.3 信息论
        3.2.4 仿生学原理
4 人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4.1 物本会计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对人本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启示
        4.1.1 物本会计理论体系的解析
        4.1.2 对人本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启示
    4.2 人本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目标
    4.3 系统分析与人本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原则、模式与机理
        4.3.1 系统分析与人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原则
        4.3.2 系统分析与人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模式
        4.3.3 系统分析与人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机理
    4.4 人本会计理论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
        4.4.1 关于人本会计理论体系基本框架的说明
        4.4.2 人本会计理论体系基本框架的特点
5 人本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5.1 人本会计的理论基础
        5.1.1 人本主义
        5.1.2 行为价值论
        5.1.3 人力资本理论
        5.1.4 行为科学理论
        5.1.5 自然法则之商业伦理与道德终极标准理论
    5.2 人本会计理论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5.2.1 人本会计理论的方法论
        5.2.2 人本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6 人本会计基础理论体系构建
    6.1 人本会计基础理论结构
        6.1.1 人本会计基础理论结构的涵义
        6.1.2 人本会计基础理论结构的构建标准
        6.1.3 人本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
        6.1.4 人本会计基础理论的结构框架
    6.2 人本会计的环境
        6.2.1 人本会计外环境关键因子及其趋势分析
        6.2.2 人本会计内环境本质元素及其趋势分析
    6.3 人本会计的目标
    6.4 人本会计的本质
    6.5 人本会计的假设
    6.6 人本会计的对象与职能
    6.7 人本会计的具体领域:人本管理会计与人本财务会计
7 人本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构建
    7.1 人本管理会计概念的界定
        7.1.1 人本管理会计概念
        7.1.2 人本管理会计与人本财务会计:一般界说
        7.1.3 人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一般界说
    7.2 传统管理会计的解析及其对人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启示
        7.2.1 传统管理会计的工艺:一个简评
        7.2.2 对人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启示
    7.3 人本管理会计理论结构
        7.3.1 人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要素
        7.3.2 人本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构建标准
        7.3.3 人本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框架
    7.4 人本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7.4.1 人本管理会计基础概念
        7.4.2 人本管理会计核心概念
        7.4.3 人本管理会计衍生概念
        7.4.4 人本管理会计相关概念
    7.5 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构建
        7.5.1 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涵义与特征
        7.5.2 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结构框架
    7.6. 基于仿生学原理的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分析范式
        7.6.1 人本管理会计系统与神经元网络:基于仿生学的视角
        7.6.2 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分析范式
        7.6.3 三维结构分析范式下的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活动矩阵
8 整合性人本管理会计工艺制度构建:战略与整合
    8.1 整合性人本管理会计工艺制度的基础:人力资本的确立
    8.2 人本管理会计工艺制度整合框架
    8.3 组织战略形成系统
        8.3.1 明确组织战略形成系统的议题和目标
        8.3.2 组织战略形成系统的模型构建
        8.3.3 组织战略形成系统模型方案的优化与结论
    8.4 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具体行动化系统
        8.4.1 明确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具体行动化系统的议题和目标
        8.4.2 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具体行动化系统的模型构建
        8.4.3 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具体行动化系统模型方案的优化与结论
    8.5 人本管理会计基础工程系统
        8.5.1 明确人本管理会计基础工程系统的议题和目标
        8.5.2 人本管理会计基础工程系统的模型构建
        8.5.3 人本管理会计基础工程系统模型方案的优化与结论
    8.6 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反馈系统
        8.6.1 明确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反馈系统的议题和目标
        8.6.2 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反馈系统的模型构建
        8.6.3 人本管理会计战略反馈系统方案的优化与结论
9 人本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构建
    9.1 人本财务会计概念的界定
    9.2 传统财务会计的解析与对人本财务会计体系构建的启示
        9.2.1 传统财务会计的工艺:一个简评
        9.2.2 对人本财务会计体系构建的启示
    9.3 人本财务会计理论结构
        9.3.1 人本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要素
        9.3.2 人本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构建标准
        9.3.3 人本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框架
    9.4 人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9.4.1 人本财务会计核心概念
        9.4.2 人本财务会计衍生概念
    9.5 人本财务会计准则的构建
        9.5.1 人本财务会计准则的涵义与特征
        9.5.2 人本财务会计准则的结构框架
    9.6 人本财务会计核算方法
        9.6.1 三维会计核算方法的一个简评
        9.6.2 “二元结构”借贷记账法
    9.7 基于人本管理会计系统的人本财务会计信息生成工艺
        9.7.1 行为单元的分解与会计主体的确定
        9.7.2 基于人本机制的信息确认、计量与记录
        9.7.3 行为单元会计主体合并列报的账务处理
        9.7.4 基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刚性需求的人本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10.2 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及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管理会计的情境特征:问题与对策[J]. 冯巧根. 财会通讯, 2022(03)
  • [2]管理会计内容变革扫描与思考[J]. 韩鹏. 财会月刊, 2021(17)
  • [3]现代会计发展演进的基本路径与未来趋势——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分析[J]. 王保忠,马佳颖. 会计之友, 2021(18)
  • [4]信息化赋能下企业“业财融合”管理实践研究 ——以TCL科技为例[D]. 刘梦丹.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6]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D]. 曾祥飞. 东南大学, 2019(05)
  • [7]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8]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财务报告及其应用研究[D]. 张超.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9]人本会计理论体系研究[D]. 胡春晖.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1)
  • [10]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浅析[J]. 薛东升. 科技信息, 2009(30)

标签:;  ;  ;  ;  ;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