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粉煤灰综合利用新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崔荣基[1](2021)在《粉煤灰基催化剂协同脱硫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燃煤发电不仅会释放出NOx和SO2等大气污染物,同时也会排放出大量的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治理以及粉煤灰的资源化合理化利用关乎着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目前,燃煤电厂多采用一对一的脱硫脱硝技术,其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成本高、氨逃逸、空预器堵塞、蓝色烟羽和催化剂失活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国粉煤灰利用也存在着综合利用率及高附加值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基于这些工程技术现状,本文提出了粉煤灰基催化剂协同脱硫脱硝新工艺,即粉煤灰基催化剂催化H2O2快速氧化NO,并结合碱吸收装置实现烟气协同脱硫脱硝。该工艺不仅可以实现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同时符合以废治污、循环经济的新发展理念。以粉煤灰为原材料制备多种催化剂,测试其催化H2O2氧化NO的性能以及耦合碱吸收后的脱硫脱硝效率,并结合各种表征手段推测其反应机理。最后在设有烟气预氧化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实验平台上开展协同脱硫脱硝中试实验,初步探究其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球磨和碱改性改善粉煤灰微观结构。湿法球磨对粉煤灰的破碎效果好于干法球磨,粉煤灰粒度随着球磨时间、粉煤灰与水的重量比以及球磨珠与粉煤灰的重量比的增大而不断降低。碱改性破坏了粉煤灰玻璃体中的硅铝网状结构,释放出活性氧化硅与氧化铝,同时使粉煤灰变得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通过磁选、碱酸复合处理制备粉煤灰基铁基催化剂。湿法磁选对煤粉锅炉粉煤灰的除铁效果要好于流化床锅炉粉煤灰,且磁选所得磁珠的全铁含量随着磁选次数、磁场强度、水灰重量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粉煤灰粒度的减小先增大后降低。磁珠经过碱酸复合处理后,铝铁组分分别以氧化铝和赤铁矿的形式富集在磁珠表面,其中表面氧化铝数量的增加不仅提高了赤铁矿在表面的分散性,还增加了表面L酸酸量,促进H2O2在表面的吸附。而Fe OAl的形成导致催化剂带有大量的氧空缺位,这有利于催化反应过程中Fe3+向Fe2+的转变,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速率,因此表现出较高的催化H2O2氧化NO性能,结合碱液吸收可以实现90%左右的脱硝效率和100%脱硫效率。通过碱熔-水热晶化法合成粉煤灰基HY分子筛。粉煤灰基HY分子筛可以实现76%的脱硝效率和100%的脱硫效率。脱硝效率与分子筛的B酸含量呈正相关,结合原位红外测试以及电子顺磁共振表征结果推测,NO经过氧化以及非均相裂解而产生的NO+先取代HY分子筛中B酸的质子,然后被H2O2氧化成硝酸而离开分子筛表面,留下带有单电子轨道的B酸则作为催化活性中心催化H2O2氧化NO为硝酸。但硝酸会使分子筛的骨架铝脱除,进而导致结晶度降低,表面结构变差,B酸含量降低,因此催化稳定性变差。通过浓硫酸酸浸制备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浓硫酸高温酸浸不仅使粉煤灰中大量铝组分溶出,还会与脱铝残渣的硅羟基反应生成固体酸催化剂(Si O2-O-SO3H)。相比于原灰,所制得的固体酸催化剂比表面明显增大,吸水性增强,且表面L酸含量增多。该固体酸催化剂可以催化H2O2氧化NO,催化氧化反应对H2O2浓度表现为零级反应,而对NO浓度表现为一级反应,指前因子与活化能分别为1.1×104 s-1和19870 J/mol。推测NO氧化机理为固体酸催化剂通过与H2O2之间的氢键进一步增强了氧原子的电负性,该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可以快速将NO氧化为NO2。在结合碱吸收情况下,可以实现92%的脱硝效率和100%的脱硫效率,脱硝产物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脱硫产物为硫酸盐。粉煤灰基HY分子筛、铁基催化剂和固体酸催化剂的脱硝效率随着烟气中NO与SO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氧气含量相对较高时,增大氧含量有利于粉煤灰基HY分子筛和铁基催化剂脱硝效率的提高,而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脱硝效率不受氧含量变化的影响。粉煤灰基固体酸和HY分子筛的脱硝效率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而粉煤灰制铁基催化剂的脱硝效率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三种催化剂的脱硝效率随着H2O2流量以及反应温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粉煤灰基固体酸和HY分子筛的脱硝效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而粉煤灰制铁基催化剂的脱硝效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在长时间脱硫脱硝中性能最为稳定,其催化H2O2氧化NO的工艺具备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低的经济性优势。基于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开展NO预氧化的烟气循环流化床协同脱硫脱硝中试实验研究。实验条件为:双氧水浓度为15%,烟气湿度为6%,SO2浓度为1000 mg/m3,NO浓度为500 mg/m3,Ca/(S+N)=1.6,催化氧化空速为81400 h-1,获得100%的脱硫效率和81.6%的脱硝效率。协同脱硫脱硝实验中,烟气中NO和SO2浓度、双氧水浓度、入口烟气温度和停留时间影响烟气预氧化与床内碱吸收两个过程的化学反应,脱硝效率随着停留时间和双氧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烟气NO和S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烟气温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而脱硫效率主要受烟气入口温度影响较大,随着烟气入口温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Ca/(S+N)和烟气湿度主要影响床内碱吸收过程,脱硫脱硝效率随着Ca/(S+N)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随着烟气湿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
李博琦,谢贤,吕晋芳,朱辉,黎洁,康博文,宋强[2](2020)在《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经长期大量堆积,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越发至关重要。论文介绍了我国粉煤灰的物化性质及其分类,详细总结了我国粉煤灰有用组分回收和高附加值应用的方法及研究现状,简要叙述了粉煤灰在建筑工程、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了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周鑫,崔薛萍,王峰,董延钰[3](2020)在《山东省某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省某电厂粉煤灰年排放量约100万t,但年利用率仅为12%。该电厂为解决粉煤灰的排放和堆存,选择征购233.33hm2(3500亩)土地露天堆存,不但占用了大量珍惜土地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大部分的可利用资源。开展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是消除危害,使其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该电厂粉煤灰含碳质较高、可浮性好的物化特征,采用一次浮选试验,脱碳率达到92.42%,精煤产品含碳66.51%,可直接作为燃料煤使用。经试验,采用浮选和重选工艺使其有用成分得以分离、富集、提纯,其产品实现了粉煤灰资源化,基本解决了粉煤灰利用率低、存放占用空间和环境污染问题。
尹奎[4](2020)在《提高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济效益综合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环保的任务越来越重,粉煤灰综合利用行业如何在不给环境污染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就成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大多数粉煤灰销售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方法,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从燃煤电厂,用物料运输车辆直接将粉煤灰销售给如水泥厂、搅拌站等终端客户,赚取粉煤灰的中间差价和物料运输车辆运费。当市场不需求或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燃煤电厂粉煤灰基本为露天临时堆放,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淡季粉煤灰的去向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粉煤灰销售的淡季,对粉煤灰的储存方式以及储存带来的增量经济效益,就成为粉煤灰经销公司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前粉煤灰储存经营大部分采取散装储存、临时露天储存、袋装储存等储存方式。本文针对XFY公司经营的郑州YZ能源公司2*300MW燃煤电厂,每年淡季生产出约20万吨粉煤灰,如不能得到有效储存,将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现实问题。根据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XFY公司对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储存模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储存项目建设市场范围、市场供应量、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市场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深入分析,结合XFY公司目前营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并明确提出对淡季粉煤灰进行有效增量储存。为此,对粉煤灰的特性、粉煤灰淡旺季价格、粉煤灰存货商品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投建2*20000吨、2*25000吨粉煤灰螺旋钢板仓,实现了对粉煤灰资源社会化、功能化、有序化、增量效益化的有效利用。
李巧云,陈文瑞,黄修行[5](2019)在《浅析国内外火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粉煤灰的产生既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害,也蕴藏着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笔者通过具体介绍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浆、筑路及工程填筑、非烧制粉煤灰建筑制品、陶制材料、农业方面、精细化利用,以及废水、废气处理等七个领域方面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火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并提出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从而加大人们对粉煤灰基本性质的认知,加快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步伐,把粉煤灰变废为宝,实现粉煤灰高效率、多途径、多价值的综合利用。
王建新[6](2019)在《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全球经济和资源形势面临重大转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战略性矿产的兴起,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将不断拓展地质勘查的空间。新的形势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探索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更好的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及国内的地质勘查形势、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等方面,围绕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动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地勘经济体系”,新地勘经济体系是由地勘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是建立新地勘经济体系,包括地勘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和对外地勘。地勘产业体系是建立行业化管理、专业化细分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产业体系;企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实体经济就是组建地矿集团公司,地矿集团公司采取勘查开发一体化、大地质、地质跨界的战略。并论述了地质跨界战略实施是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衍生和实体经济的补充。建立了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就是要创建高效的组织管控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健全的地勘金融机制,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机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勘新经济,地勘新经济就是在地质勘查业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与新经济的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体。
戴枫[7](2017)在《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优化决策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运行,电力行业经历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电力装机容量已经当之无愧地高居世界第一位;由于资源禀赋的局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燃煤发电仍将是中国电力装机的主流。截至2015年年底的数据,中国总装机容量已超15亿千瓦,其中燃煤发电近10亿千瓦。燃煤电厂每天产生大量的固体排放物,主要以粉煤灰为主,因为处置这类排放物成本较高,一般直接露天堆放;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对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市场消化不了的固体排放物须运送到特定场所进行填埋、碾压、覆土、植被处理,占地、运输和整治成本都很高,且存在很大的环保风险。由于环境容量对固体排放物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发电企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粉煤灰的结构一般都为空心微粒状,活性高,一旦有风就会四处扩散,形成二次扬尘,从而给空气带来污染;若露天堆放的时间过长,粉煤灰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渗透到水体中,导致水体中的悬浮物增加,甚至出现氟化、碱化等现象;此外,粉煤灰盐分高、碱性强,一旦渗透到土壤中就会使得附近的土地盐碱化,农作物不宜生长,阻碍农业的发展并威胁生态环境的健康。在先进的建材制造技术的支撑下,电厂固体排放物如粉煤灰、石膏等,可以被回收利用于建材生产的过程中去。近年来,由于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迈进,建材市场对这类固体排放物的需求不断增长,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厂废弃物的处置问题,但是也给市场管理带来困扰。比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运输距离不同,难以确定销售处置比;市场无序化竞争恶劣,资源严重浪费;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影响了环境污染的防治。针对上述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包括:(1)提出了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基于信息预测与竞价及调度优化决策的市场化管理新模式。本文对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燃煤电厂主要固体排放物粉煤灰销售项目管理模式现状,研究了目前粉煤灰销售项目的各类现有模式,各个管理销售环节,按照其特性分析存在的管理弊端,总结各种模式的利弊,依据优选预测理论、市场竞价理论、调度优化理论、风险评估理论,提出了基于信息预测与竞价及调度优化决策的市场化管理新模式。(2)在本文提出的市场化管理新模式下,建立了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产销量基于BP-GRNN-BFM的综合优选预测模型。对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产量、销售量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适合其规律的预测模型,选取BP神经网络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RNN)、贝叶斯优化预测模型(BFM)对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的产量与销售量进行预测。并使用预测优选的方法从上述预测模型中选择最优预测结果建立了综合优选预测模型,其产销量预测结果将用于后续的计算竞价优化策略和确定调度优化决策。(3)在本文提出的市场化管理新模式下,建立了基于模糊博弈均衡的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竞价优化策略模型。对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市场竞价优化策略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燃煤电厂在固体排放物销售市场中的报价行为,在对固体排放物产销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为了表示燃煤厂不同竞价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情况,构建了混合策略模型,并借助于模糊集方法量化竞争对手报价行为,建立了基于模糊博弈均衡的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竞价优化策略模型,其竞价优化策略计算结果将用于后续的确定调度优化决策。(4)在本文提出的市场化管理新模式下,建立了基于预测与竞价的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多目标调度优化决策模型。对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多目标调度优化决策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固体排放物处置成本和销售收入,确定了各电厂固废处置、销售比例;根据产销量综合优选预测的结果和竞价优化策略模型得到的价格,调整各市场销售比例,从而建立了基于预测与竞价的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多目标调度优化决策模型和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5)在本文提出的市场化管理新模式下,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估的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特点,设计了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对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可以提升供需双方进行市场交易的积极性,维护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交易市场有序、稳定、健康的运行。(6)在本文提出的市场化管理新模式下,建立了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交易信息化管理新平台。在上述理论建模基础上,研究了如何建设并有效管理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交易信息化平台,主要涵盖招投标管理、产品销售预测、交易竞价、销售调度、风险评估五个管理模块的建立和应用,实现了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的闭环市场化管理,提高了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本文基于对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生产、销售预测模型、竞价模型、销售调度模型及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建立了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交易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确保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对固体排放物销售和无害化处置进行合理调度,不但能给电厂和客户带来可观的收益,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周边地区承受的环保压力,对提高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效益具有建设性意义。
朱万信[8](2016)在《粉煤灰物性与资源化利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减轻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及提高其综合利用率,本文阐述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介绍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矿物组成。通过粉煤灰性能的研究,介绍了粉煤灰在建筑材料、农业、筑路、生态回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最后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进行展望。
姚厚霞[9](2013)在《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及存在问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途径,从而减少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
庄静华,贺鸿珠,周敏[10](2009)在《上海市2008年粉煤灰综合利用概况及面临的困境》文中指出介绍了上海市2008年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状况、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面临的困境。
二、粉煤灰综合利用新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煤灰综合利用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粉煤灰基催化剂协同脱硫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
1.1.1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 |
1.1.2 燃煤烟气脱硫技术 |
1.2 燃煤烟气协同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固相吸附/再生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
1.2.2 气固催化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
1.2.3 吸收剂喷射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
1.2.4 催化氧化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
1.2.5 氧化剂氧化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
1.2.6 高能电子活化氧化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
1.3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 |
1.3.1 粉煤灰的产生与危害 |
1.3.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 |
1.3.3 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研究进展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脱硫脱硝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 |
2.1 引言 |
2.2 固定床协同脱硫脱硝实验平台 |
2.2.1 平台简介 |
2.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3 烟气循环流化床协同脱硫脱硝实验平台 |
2.3.1 平台简介 |
2.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4 脱除效率计算方法 |
2.5 催化剂及反应产物表征手段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粉煤灰活化与磁选 |
3.1 引言 |
3.2 实验步骤 |
3.3 粉煤灰活化 |
3.3.1 粉煤灰机械球磨 |
3.3.2 粉煤灰改性研究 |
3.4 粉煤灰磁选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粉煤灰基铁基催化剂催化 H_2O_2氧化 NO协同脱硫脱硝性能 |
4.1 引言 |
4.2 催化剂制备 |
4.3 粉煤灰制铁基催化剂脱硫脱硝实验 |
4.3.1 催化剂表征分析 |
4.3.2 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 |
4.3.3 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 |
4.3.4 铁负载量对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 |
4.4 磁珠制铁基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 |
4.4.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4.4.2 脱硫脱硝性能 |
4.4.3 脱硫脱硝产物及反应路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粉煤灰基HY分子筛催化 H_2O_2氧化 NO协同脱硫脱硝性能 |
5.1 引言 |
5.2 分子筛制备与处理 |
5.3 粉煤灰基 HY 分子筛的合成研究 |
5.3.1 碱熔处理对粉煤灰的影响 |
5.3.2 碱度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
5.3.3 导向剂添加量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
5.3.4 硅铝比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
5.3.5 晶化时间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
5.4 粉煤灰基HY分子筛脱硫脱硝实验及机理分析 |
5.4.1 粉煤灰基HY分子筛脱硫脱硝实验 |
5.4.2 HY分子筛脱硫脱硝机理分析 |
5.5 硝酸处理对HY分子筛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 |
5.5.1 分子筛表征分析 |
5.5.2 脱硫脱硝性能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催化 H_2O_2氧化 NO协同脱硫脱硝性能 |
6.1 引言 |
6.2 催化剂制备 |
6.3 催化剂表征分析 |
6.3.1 催化剂结构表征 |
6.3.2 催化剂的XPS表征 |
6.3.3 催化剂表面酸性表征 |
6.3.4 催化剂TG表征 |
6.3.5 催化剂SEM表征 |
6.3.6 催化剂BET表征 |
6.4 固体酸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性能 |
6.5 酸处理时间与温度对脱硝性能的影响 |
6.6 固体酸催化 H_2O_2氧化 NO的脱硝反应动力学 |
6.6.1 内外扩散影响 |
6.6.2 反应级数 |
6.6.3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
6.7 脱硫脱硝产物分析及机理推测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粉煤灰基催化剂技术经济性比较分析 |
7.1 前言 |
7.2 催化性能分析 |
7.2.1 烟气组分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7.2.2 H_2O_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7.2.3 H_2O_2流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7.2.4 催化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7.2.5 催化剂剂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7.3 催化稳定性分析 |
7.4 经济性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烟气循环流化床协同脱硫脱硝中试试验研究 |
8.1 前言 |
8.2 烟气循环流化床试验操作参数 |
8.2.1 催化剂用量 |
8.2.2 颗粒带出气速 |
8.2.3 操作气速与停留时间 |
8.2.4 双氧水浓度与流量 |
8.2.5 模拟烟气各组分浓度 |
8.2.6 烟气湿度 |
8.2.7 流化床入口温度 |
8.2.8 Ca/(S+N) |
8.3 结果与讨论 |
8.3.1 停留时间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8.3.2 双氧水浓度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8.3.3 Ca/(S+N)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8.3.4 烟气湿度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8.3.5 入口烟气温度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8.3.6 烟气SO_2和NO浓度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8.3.7 脱硫脱硝产物分析及反应路径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粉煤灰物化性质及分类 |
2.1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 |
2.2 粉煤灰的化学性质 |
2.3 粉煤灰的分类 |
3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
3.1 有用组分提取 |
3.1.1 提取空心微珠 |
3.1.2 提取磁珠 |
3.1.3 提取炭 |
3.1.4 提取氧化铝 |
3.1.5 提取稀有金属元素 |
3.2 高附加值的应用 |
3.2.1 合成沸石分子筛 |
3.2.2 合成地质聚合物 |
3.2.3 合成陶瓷材料 |
3.2.4 合成催化剂载体 |
3.2.5 橡胶填料 |
3.3 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
3.3.1 水泥生产 |
3.3.2 混凝土添加剂 |
3.4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3.4.1 改良土壤 |
3.4.2 生产肥料 |
3.5 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
3.5.1 废水处理 |
3.5.2 废气处理 |
3.5.3 矿井回填 |
4 结论与展望 |
(3)山东省某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粉煤灰性质 |
1.1 粉煤灰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 |
1.2 粉煤灰的化学特征 |
2 粉煤灰中有益成分的分离与回收 |
2.1 煤屑的分离与富集 |
2.2 尾灰中硅铝球状体的分离试验 |
3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情况 |
3.1 应用领域 |
3.2 发展情况 |
4 结论 |
(4)提高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济效益综合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我国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 |
1.3 国内外对粉煤灰的储存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独创或新颖之处 |
1.4.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粉煤灰储存的管理及相关效益提升研究概述 |
2.1 粉煤灰储存及管理 |
2.1.1 粉煤灰储存的概念 |
2.1.2 粉煤灰储存的管理 |
2.1.3 粉煤灰储存管理改善及效益提升 |
2.2 粉煤灰储存经济效益提升常用方法 |
2.2.1 以改善管理为导向的方法 |
2.2.2 以改善经营为导向的方法 |
2.2.3 以创新为导向的方法 |
2.3 有关商品储存管理及效益提升研究 |
2.4 有关商品储存经营管理及效益提升研究的评价 |
2.4.1 有关商品储存经营管理及效益提升研究的不足 |
2.4.2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方向 |
第三章 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营管理现状 |
3.1 XFY粉煤灰公司简介 |
3.1.1 XFY粉煤灰公司成立的背景 |
3.2 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管理概况 |
3.2.1 XFY公司粉煤灰储存及类别 |
3.2.2 XFY公司对粉煤灰的储存管理 |
3.3 XFY公司粉煤灰经营概况 |
3.3.1 XFY公司近几年粉煤灰销售情况分析 |
3.3.2 公司近年粉煤灰成本情况分析 |
3.3.3 公司近年资金情况分析 |
3.4 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 |
3.4.1 面临的管理问题 |
3.4.2 面临的经营问题 |
第四章 影响XFY公司储存经营效益的主要问题分析 |
4.1 影响XFY公司储存经营效益的原因调查 |
4.1.1 影响XFY公司效益因素的频数-强度调查表设计 |
4.1.2 影响XFY公司经营效益因素的频数调查 |
4.1.3 影响XFY公司经营效益因素的强度调查 |
4.2 频数-强度指向下影响公司经营效益主要因素 |
4.2.1 管理维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
4.2.2 经营维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
4.2.3 创新维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
4.3 三维度下XFY公司经营效益提升设想 |
4.3.1 三维度下XFY公司经营效益改善的方向 |
4.3.2 三维度下XFY公司经营效益提升的目标 |
第五章 提高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营效益的不同方案 |
5.1 以改善管理为重点的方案 |
5.1.1 减少产品进出库的损耗 |
5.1.2 改善产品的运输方式 |
5.1.3 提高人员的作业效率 |
5.1.4 改善管理可能产生的效益 |
5.2 以改善经营为重点的方案 |
5.2.1 试行储存的时间-成本管理 |
5.2.2 优化资金占用及债务结构 |
5.2.3 优化应收账款管理 |
5.2.4 改善经营可能产生的效益 |
5.3 以创新为重点的方案 |
5.3.1 采用先进合理的储存方式 |
5.3.2 产品分类以提供价值更高的品种 |
5.3.3 开发新的市场和产品新的用途 |
5.3.4 创新方案可能产生的效益 |
5.4 三类方案的组合 |
5.4.1 管理改善为主创新为辅的方案组合 |
5.4.2 经营改善为主创新为辅的方案组合 |
5.4.3 管理与经营方案组合 |
5.4.4 创新方案为主管理改善和经营改善为辅的方案组合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论文不足之处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浅析国内外火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粉煤灰性质 |
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
2.1 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浆中的应用 |
2.2 粉煤灰在筑路及工程填筑中的应用 |
2.3 非烧制粉煤灰建筑制品 |
2.4 粉煤灰在陶制材料中的应用 |
2.5 粉煤灰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2.6 粉煤灰的精细化利用 |
2.7 粉煤灰在废水、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
3 粉煤灰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 小结 |
(6)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5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2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方式 |
2.3 转型升级研究评价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体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
3.1 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
3.2 国内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
3.3 小结 |
4 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
4.1 综述 |
4.2 矿产资源 |
4.3 地质矿产勘查 |
4.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
4.5 小结 |
5 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 |
5.1 内蒙古地勘行业单位情况 |
5.2 内蒙古地勘行业从业人员 |
5.3 内蒙古地勘行业资产状况 |
5.4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历程 |
5.5 内蒙古地矿集团SWOT分析 |
5.6 小结 |
6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
6.1 转型升级发展模型构建 |
6.2 深耕地勘产业体系 |
6.2.1 行业化管理 |
6.2.2 专业化细分 |
6.2.3 企业化经营 |
6.3 服务绿色矿业发展 |
6.4 “走出去”拓宽地质市场 |
6.4.1 海外发展方案 |
6.4.2 境外投资架构 |
6.5 小结 |
7 实现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动力 |
7.1 发展动力指标构建 |
7.2 构建新型组织管控制度 |
7.3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
7.4 强化地勘金融管理 |
7.5 探索科技创新途径 |
7.6 小结 |
8 结论 |
8.1 成果和认识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优化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产销量预测研究现状 |
1.2.2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市场竞价优化策略研究现状 |
1.2.3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调度优化决策研究现状 |
1.2.4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利用现状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2.1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利用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固体排放物利用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固体排放物管理研究现状 |
2.2 预测基础理论研究 |
2.2.1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2.2.2 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2.2.3 BFM贝叶斯优化预测模型 |
2.3 竞价基础理论研究 |
2.3.1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报价函数理论依据 |
2.3.2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竞价的数学模型 |
2.4 调度基础理论研究 |
2.4.1 分量加权和法 |
2.4.2 最大最小原理法 |
2.4.3 目标规划法 |
2.5 风险评估基础理论研究 |
2.5.1 专家打分法 |
2.5.2 模糊评估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
3.1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概述 |
3.1.1 粉煤灰的形成 |
3.1.2 粉煤灰的分类 |
3.1.3 粉煤灰的影响 |
3.2 授权和规范多经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
3.2.1 管理模式分析 |
3.2.2 利弊分析 |
3.3 集团化层级管理模式 |
3.3.1 经济效益分析 |
3.3.2 环境效益分析 |
3.3.3 利弊分析 |
3.4 全面改革专业公司的统一管理模式 |
3.4.1 管理模式分析 |
3.4.2 利弊分析 |
3.5 基于信息预测与竞价及调度优化决策的市场化管理新模式 |
3.5.1 管理模式分析 |
3.5.2 优势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产量、销售量优选预测模型研究 |
4.1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生产、销售现状研究 |
4.2 固体排放物产量、销售量预测模型分析 |
4.2.1 产量预测模型分析 |
4.2.2 销售量预测模型分析 |
4.3 基于BP-GRNN-BFM的综合优选预测模型 |
4.4 综合优选预测模型的固体排放物产量预测实例分析 |
4.4.1 原始数据选取 |
4.4.2 神经网络的参数设置 |
4.4.3 预测结果综合优选 |
4.5 综合优选预测模型的固体排放物销售量预测实例分析 |
4.5.1 原始数据选取 |
4.5.2 预测结果综合优选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市场竞价优化策略模型研究 |
5.1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竞价混合概率策略模型 |
5.2 基于模糊博弈均衡的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最优竞价策略模型 |
5.2.1 模糊集相关概念 |
5.2.2 基于模糊博弈均衡的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最优竞价策略模型 |
5.3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市场竞价优化策略实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多目标调度市场交易优化决策模型研究 |
6.1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调度模型研究 |
6.1.1 生产销售调度优化问题特点 |
6.1.2 生产销售调度优化问题研究方法 |
6.2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多目标市场交易调度优化模型构建 |
6.2.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6.2.2 调度优化决策模型的建立 |
6.3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多目标市场交易调度优化决策实证分析 |
6.4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市场交易调度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
6.4.1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6.4.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4.3 综合效益评价的实现 |
6.4.4 实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
7.1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7.2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7.2.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7.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7.2.3 模糊综合风险评估分析 |
7.3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风险评估实证分析 |
7.3.1 确定指标权重 |
7.3.2 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
7.3.3 评估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市场交易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 |
8.1 招投标管理功能 |
8.1.1 系统需求分析 |
8.1.2 招投标用户及管理部分 |
8.1.3 招标信息发布和文件管理模块 |
8.1.4 竞标模块 |
8.2 产品产量与销售量预测功能 |
8.2.1 系统需求分析 |
8.2.2 相关数据采集模块 |
8.2.3 数据处理模块 |
8.2.4 产量与销量预测模块 |
8.3 销售市场竞价策略功能 |
8.3.1 系统需求分析 |
8.3.2 交易数据管理模块 |
8.3.3 交易辅助模块 |
8.3.4 市场交易出清模块 |
8.3.5 交易结果管理模块 |
8.4 销售调度功能 |
8.4.1 系统需求分析 |
8.4.2 交易中心总调度管理部分 |
8.4.3 电厂销售管理部分 |
8.5 风险评估功能 |
8.5.1 系统需求分析 |
8.5.2 供给方风险评估模块 |
8.5.3 需求方风险评估模块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粉煤灰物性与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粉煤灰性能 |
1.1 化学组成 |
1.2 物理性质 |
1.3 矿物组成 |
2 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
3 粉煤灰综合利用 |
3.1 粉煤灰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
3.1.1 粉煤灰生产水泥 |
3.1.2 粉煤灰生产砖 |
3.2 粉煤灰在道路工程和生态回填中的应用 |
3.3 粉煤灰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3.4 粉煤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
3.4.1 粉煤灰在烟气脱硫方面的运用 |
3.4.2 粉煤灰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
3.5 粉煤灰的精细利用[29] |
4 结语 |
(9)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及存在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综合利用发展现状 |
1.1 建筑材料工业 |
1.2 化学工业 |
1.3 农业 |
1.4 高新技术产业 |
1.5 环境保护 |
2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存问题 |
2.1 粉煤灰利用率低 |
2.2 技术落后 |
2.3 各地发展水平不均 |
3 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方法 |
3.1 加强技术研发, 提高创新意识 |
3.2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
3.3 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合作 |
3.4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总结成功经验 |
4 结语 |
(10)上海市2008年粉煤灰综合利用概况及面临的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
2 推进粉煤灰综合利用量逐年递增措施 |
2.1 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和技术研讨会 |
2.2 加强混凝土掺合料产品的质量控制 |
2.3 开展粉煤灰综合利用的调研 |
2.4 组织商品粉煤灰产品备案企业开展混凝土掺合料备案证到期的换证工作 |
2.5 做好减免税优惠政策落实工作 |
2.6 召开“上海市商品粉煤灰产品放射性问题专题研讨会” |
2.7 加强宣传培训、推动市场发展 |
2.8 优化粉煤灰等综合利用途径 |
2.9 举办了“建筑行业3R科技沙龙” |
2.1 0 协调粉煤灰产品供需平衡 |
3 粉煤灰综合利用面临的困境 |
3.1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影响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
3.2 粉煤灰用灰渠道和用量逐年减少 |
3.3 粉煤灰筑路工程利用减少 |
3.4 商品粉煤灰质量控制力度不够 |
3.5 粉煤灰供需不平衡 |
3.6 拖欠款问题严重 |
3.7 优惠政策尚未落实到位 |
4 上海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设想 |
4.1 主要工作目标 |
4.2 主要工作措施 |
四、粉煤灰综合利用新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粉煤灰基催化剂协同脱硫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D]. 崔荣基.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 李博琦,谢贤,吕晋芳,朱辉,黎洁,康博文,宋强.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5)
- [3]山东省某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J]. 周鑫,崔薛萍,王峰,董延钰. 山东国土资源, 2020(12)
- [4]提高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济效益综合方案研究[D]. 尹奎. 广西大学, 2020(07)
- [5]浅析国内外火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J]. 李巧云,陈文瑞,黄修行. 红水河, 2019(06)
- [6]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王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优化决策模型研究[D]. 戴枫.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12)
- [8]粉煤灰物性与资源化利用[J]. 朱万信. 有色设备, 2016(04)
- [9]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及存在问题分析[J]. 姚厚霞. 农业与技术, 2013(11)
- [10]上海市2008年粉煤灰综合利用概况及面临的困境[J]. 庄静华,贺鸿珠,周敏. 粉煤灰,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