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漫谈提高图书流通率(论文文献综述)
花玉娟[1](2017)在《农村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名着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发现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经典名着对初中生的价值是其他书籍无法代替的,尤其在农村初中,名着阅读的意义更是不容忽视。就个体而言,名着阅读能满足农村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提升语文水平。从学校层面看,名着阅读可消除校园里的不良现象,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改善学习的氛围。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农村初中学生名着阅读现状:学校物质条件匮乏,书籍少,大部分人观念陈旧,阅读的氛围尤其是名着阅读的氛围淡薄,家长不支持,学校、老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与名着有一定的距离感。加上农村初中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和阅读习惯,没有系统的指导,导致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较差。据此,本研究从丰富资源,提供名着阅读物质条件;更新观念,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遵循教学规律,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三方面入手,并且结合笔者在名着阅读教学中的尝试,探索改善农村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的途径。
鄢进波[2](2016)在《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研究(1949-195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以来,上海因为商业的兴盛逐渐发展为远东地区最为现代化的城市,也曾被中共看作“罪恶的都市”与“革命的堡垒”1的集合体。建国初期政权新建之时,中共以执政党身份在国内城市人口最多、社会成分最为多样、工商业最为兴盛的上海,开展了面向社会各阶层群众的统战、宣传和组织等方面的工作,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赢得了社会各界群众对中共执政地位合法性的支持。本文从历史视角厘清在建国初期特殊的国情背景下,面对上海这样一座特别的城市,党的群众工作经历了从重构、整顿到巩固的特殊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阶层采取了统战、组织、宣传等体现中国特色的工作路径,为现时代中共以执政党身份在特大型城市贯彻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提供历史借鉴。导言指出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群众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成为国内各政党的执政根基和争取对象,党群关系的好坏更是左右了政权更替。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的工商业中心,社会结构错综复杂、群众思想异质多元,是考验执政党治理能力的重要场域;建国初期,中共以执政党身份在这样一座特别城市贯彻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对党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第一章论述建国初期上海群众工作的缘起。首先,本章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阐释群众路线及群众工作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殊革命历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群众工作是中共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宣传、组织、教育等实践活动,是贯彻具有中国特色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其次,中共开展群众工作经历了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等不同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对象、方式存在差异,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理论奠定了基础。再次,近代上海城市人口结构、社会阶层、治理方式鲜明体现了旧中国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中共在建国初期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与上海城市的特殊实际情况结合,重新确立上海发展方向,这必然要求党的群众工作从上海实际情况出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成功运用于大城市实际情况的典范。第二章分析建国初期上海群众工作从重建到强化阶段的不同特征。首先,中共接管上海后,面临原国民党政权与群众关系疏远的不利局面,为争取各阶层群众支持,中共根据城市实际情况整顿纪律,以恢复生产为核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原则有序接管城市政权,探索构建新型党群关系途径;其次,面对建国初期上海市民复杂的社会心态,中共动员“单位”与“非单位”群众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加强对社会各界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巩固了城市政权的合法化地位,体现了特殊时代环境下新型党群关系;再次,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中共根据上海私营工商者集中、利益关系复杂的格局,以多种方式动员公私合营,强化了在工商界的群众基础。第三章从实践角度分析对各阶层群众开展的统战、组织和宣传工作。本章分析中共与旧职员、民主人士、工商业者等群体的合作方式,认为统战政策是党在特殊时代环境中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工商界灵活运用的体现;同时,宣传教育作为改造群众思想的重要手段,中共通过“反投机运动”、“镇反运动”教育社会各阶层群众,并借助报纸、图书馆等宣传载体加强思想渗透,增强了党群之间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共发挥人民代表会议、工会、工商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的协助作用,将社会各阶层群众纳入组织体系,为联系群众提供了多样化渠道。由此可见,中共在上海城市采取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在城市实际工作中的体现。第四章分析群众工作的制度建设。稳定的宣传、组织工作制度有利于城市政权的巩固;为了转变宣传工作薄弱的局面,中共根据上海工商企业众多的实际情况,以单位为主要对象进行宣传网制度建设,在基层培养联系群众的宣传员,强化了宣传教育在群众中的作用。同时,针对党与上海无组织里弄群众之间的松散关系,中共领导各里弄居民建设自治性组织制度,在服务居民生活的同时承担了组织、教育居民的责任,是特殊时空环境下中共在城市市民生活空间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尝试。第五章考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的动因及效果。本章从执政党与群众关系角度分析建国初期上海城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取得的历史成就,认为中共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形成了符合当时上海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群众工作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容易导致党群关系紧张,是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引以为鉴的地方。
张敏[3](2015)在《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初期,随着图书馆文化的“西学东渐”、近代图书馆事业和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图书馆学期刊应运而生。1915年12月创刊的《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期刊的肇始。此后至1949年,历经初创、兴盛发展、艰难发展、复苏恢复四个发展阶段,基于学术研讨、业务交流、国际合作、阐扬传统、藏书推介、沟通读者、理念宣传等缘由,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164种图书馆学期刊。这些期刊,在地域上集中于苏浙沪及北京、广东等地,从编辑出版主体来看,主要有公立图书馆、私立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图书馆协会和学会等类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刊载内容较为多元:一是对中国传统文献学和目录学的传承和拓展,王献唐等文献学家对此做出卓越贡献;二是对近代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的译介与研讨,刘国钧和杜定友等由此奠定了“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的学术地位;三是记载馆史和馆务报告,开展图书馆界动态信息交流;四是向社会灌输“读书救国”理念,推介图书,指导读书方法。受经费支绌、人员短缺、受众面窄、时局动荡等因素的困扰,多数图书馆学期刊存续时间不长、刊期不稳定,发行量较小,学术影响力有限,但也有若干种典型刊物存续时间较长、编辑出版规范,相对稳定地集聚了一批学者,在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学期刊史、图书馆学教育史乃至民国学术史、民国报刊史等领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力。其中,最早创刊的《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是图书馆学期刊初创期的代表性刊物。《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所图书馆专门学校主办的图书馆学期刊,呈现出鲜明的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师学生校友共同编辑的特色。北平图书馆主办的《图书季刊》是中英双语文字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不仅素以高学术水准的撰稿队伍着称,也推动了国内外图书馆学的学术交流。从历史作用来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图书馆史及相关文化史的文献资源,传承了“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学术团体的形成和图书馆学学科体制的确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也为当代图书馆学期刊在功能指向、内容体例、优势发掘、学科传承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王佐[4](2014)在《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文中认为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存在的真正意义,读者不仅是图书馆能够一直存在下去的重要参与者还是使图书馆的职能与其目标能够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承担者。所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核心。这种具有核心作用的服务不仅表现在向读者推荐合适的书籍,或者使读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其所需要的文献,还有一项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在于图书馆管理员对自身岗位的爱岗敬业的精神上。
陆晓红[5](2014)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儿童的阅读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及家庭的重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各地形成一种运动。这一运动中,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主体之一。然而,现有关于儿童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侧重于零散的经验介绍,缺少系统的理论构建,只能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借鉴,不能成为公共图书馆完善自身阅读推广工作的系统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的理论研究作为重点,旨在丰富图书馆学理论的同时,为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推动我国儿童阅读推广工作更加规范、有效。本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与理论回顾、述评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网站调查法等,考察了我国儿童阅读现状,包括儿童阅读兴趣、儿童阅读需求、儿童利用图书馆现状等;以及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推广现状、公共图书馆对开展儿童阅读推广相关问题的认识等,为研究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第二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理论探究、实证调研,通过引入战略管理理论、营销理论、儿童发展理论、阅读理论等多学科理论,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并通过专家访谈法,对研究构建的模式进行初步论证,进一步修正模式。第三阶段,根据研究模式,从国家、政府、公共图书馆三个层面提出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四方面的结论:第一,我国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儿童阅读推广。我国儿童整体上具有较浓的阅读兴趣,但其阅读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城乡儿童阅读资源、阅读环境差异明显;儿童老师及家长对儿童阅读的引导和榜样作用有待加强。我国公共图书馆需要通过加强儿童阅读推广提高儿童阅读满足率,为儿童阅读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第二,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需要有效的推广模式。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未涵盖全部年龄段儿童,低幼儿童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未惠及全部区域儿童,农村及偏远地区儿童服务不到位;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宣传不够,儿童对图书馆认知度低;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儿童及家长的信任度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的频率、覆盖范围、活动内容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比县级图书馆、乡镇级图书馆拥有更好的设施、环境、资源、人力等条件,而这样的差异又带来了儿童阅读推广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儿童阅读推广缺乏有效模式。第三,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存在着随意性、同质性问题,不注重长远规划和经验总结与提升,缺少针对适合本馆本地儿童读者的推广策略分析和实践探索。本研究在理论、实证研究基础上,总结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基本理论,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以儿童阅读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儿童、家长的问卷调研以及对公共图书馆的问卷调研、网站调研及专家访谈,总结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阶段性的规律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不同活动选择,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合作主体及物理、虚拟、移动的推广渠道,强调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制定儿童阅读的战略规划、推广计划、实施方案、推广指南及手册等。第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需要多层面的支持和保障。本研究在结合模式及调研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对策建议,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应将儿童阅读列入国家文化及教育战略、构建儿童阅读保障体系;二是地方政府层面,应加强落实儿童阅读权利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儿童阅读发展战略规划、鼓励和培育儿童阅读公益项目建设;三是公共图书馆层面,应加强儿童阅读推广宣传、加强儿童阅读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内部合作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引入多学科理论,包括战略管理理论、营销理论、儿童心理理论、儿童发展理论、阅读学理论等,使得研究构建的模式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和多元化视角。第二,构建具有系统性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现有研究提出的模式,主要关注的是阅读推广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的模式,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本研究以纵向的阅读推广流程为经,以各环节要素为纬,形成有机的、系统性的推广模式,具有更丰富的理论意义。第三,提出儿童阅读推广的四个阶段,即“导入服务期”、“树立形象期”、“强化形象期”、“塑造品牌期”,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儿童阅读推广不同阶段的主要策略参考,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王晶锋[6](2014)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分析》文中认为以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为例,总结总分馆建设的管理模式,分析各种管理模式下分馆服务效益分析,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走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益之路提供实证依据。
尹桂平[7](2012)在《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为中国藏书史和医学史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从历史学、文献学、中医学、图书馆学的角度入手,选取北宋从太祖、太宗、真宗到仁宗庆历元年(《崇文总目》修成时间)这个时间段,对馆阁藏书机构和制度,以及围绕所藏医书而进行的征集、编目、典藏、利用和管理等活动,还有它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进行全面系统地深入研究,得出:北宋庆历前馆阁的内涵,狭义上专指三馆秘阁,广义上包含龙图阁、天章阁;馆阁制度是宋代特有的国家藏书制度,以其在政治上的优势,为国家藏书的兴盛提供了保障;医书分藏于昭文馆书库、集贤院书库、史馆子库、秘阁书库和龙图阁下层的子书阁;北宋庆历时国家访书之道已经走向成熟,为国家藏书的兴盛提供了有效的征书手段和方式;“钱氏辑释本”《崇文总目》实际记载医书296部2154卷;钱侗对医书类最大的贡献,不是在辑释,而是在考证;从医书成书年代可以看出庆历时馆阁主要收藏唐代医书,宋代医书收之不多;从医书分类可以看出时至庆历时医学从基础到临床各科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其中尤以方剂最为兴盛,临床各科已分科,已有医家开始专门研究《伤寒论》,房中养生和服石养生已走向衰退;馆阁的医书以藏为主,但经校勘定本并刊行后,广播社会,打破了官府“秘书”的局面,使藏书真正得到了保存和利用;对藏书的管理上,既防人为散失,又防自然侵害,管理措施科学而完备;馆阁医学藏书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保存医书、流传后世,至今尚见19部,并促进了采访、目录、版本、校勘、医学、藏书等的发展;古代藏书服务当今,为我国现代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建设贡献智慧。
王丽艳[8](2012)在《充分利用中学图书馆资源促进语文教学》文中研究表明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越来越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而对于把图书馆如何促进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作为研究课题却人数不多,所以目前来讲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很具现实意义。为此,我针对中学的教师、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发现实际上图书馆在目前教学改革中确实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原因有图书馆建设方面的问题,有图书馆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因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对本校图书馆资源情况缺乏了解、无暇顾及图书馆的问题等。我针对发现的这些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认真思考,提出了中学图书馆适应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教师和学生不了解图书馆,图书馆就开设图情知识课,让他们去了解;教师和学生希望能快捷准确地查找资料,而教师更想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做好专业课题研究,图书馆就加强专题书目、索引服务、定题跟踪服务;图书馆自身还要在建好传统图书馆的同时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中学图书馆的优势,我就中学图书馆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如何发挥作用问题上,设计出一系列颇具创新意义的对策。语文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比较分散,借助图书馆采取资源库支撑策略,既使语文教师的资源得到优化,又能具有系统性,还能满足教师个性化的需求;为了拉近图书馆与语文教师的距离,我提出的合二为一利用策略,建议教研活动进图书馆和语文课程专门开设图书馆阅读课。还有综合活动场所策略、第二课堂策略等,这些都是我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在理论方面积极探索,在实践方面也作出的尝试。
戴诗银[9](2009)在《用书香浸润校园,营造优质育人环境》文中研究说明为扎实有效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明确了创建书香校园的目标体系,精心打造了书香校园环境,创新地整合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规范了师生读书活动,建立了高效的评价机制,并把读书活动延伸到了社会、家庭,
蔡卫平[10](2006)在《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布局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着眼我国公共图书馆布局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布局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探讨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二、漫谈提高图书流通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谈提高图书流通率(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界定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行动研究法 |
(四)经验总结法 |
四、文献综述 |
(一)名着阅读教学的实施价值 |
(二)名着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
(三)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第一章 名着阅读对农村初中的意义 |
第一节 滋养心灵,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
一、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二、充实精神生活,汲取成长的力量 |
三、疏导成长困惑,获得情感支持 |
第二节 丰富积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
一、开拓视野,丰厚人生底蕴 |
二、培养语言感悟力和理解力 |
三、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
第三节 净化校园,改善学生学习氛围 |
一、填补单调课余生活 |
二、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
三、改良学校学习风气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农村初中名着阅读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学校物质条件匮乏,图书短缺 |
一、家庭普遍无书房,藏书少 |
二、学校图书室建设与运行成问题 |
三、书店少,书价贵 |
第二节 名着阅读氛围淡薄,观念陈旧 |
一、家长不知名着为何物 |
二、学校的阅读课形同虚设 |
三、师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
四、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低俗化 |
第三节 师生阅读能力偏低,基础薄弱 |
一、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不高 |
二、阅读教学欠缺系统指导 |
三、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差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改善农村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的措施 |
第一节 丰富资源,提供阅读物质条件 |
一、建设农家书屋,形成阅读风尚 |
二、校园图书漂流,实现资源共享 |
三、选择网络购书,筹划图书捐赠 |
第二节 更新观念,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
一、开展宣传活动,转变家长的观念 |
二、争取学校的支持,将阅读课落到实处 |
三、多元化评价,平衡功利阅读与自由阅读 |
四、借助媒体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
第三节 遵循规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
一、借鉴国内外实践成果 |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
三、指导学生精读与泛读 |
四、师生共读,提高人文素养 |
第四节 亲身尝试,探索阅读教学方法 |
一、建设班级图书角,营造浓厚氛围 |
二、“悦读”课型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
三、实施专题研究,开发名着课程 |
四、以活动为契机,提供展示平台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课题研究情况 |
附录:关于农村初中学生名着阅读现状的调查问卷 |
后记 |
(2)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因商而兴:上海精神与上海人 |
三、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四、研究文献综述 |
五、研究路径 |
第一章 建国初期中共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的缘起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和研究范围阐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范围 |
二、1949至1956年的时段内涵 |
第二节 中共群众路线的起源及城市群众工作的缘起 |
一、中共群众路线的提出及群众工作实践历程 |
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城市群众工作的探索过程 |
三、上海解放前中共接管城市的群众工作经验总结 |
第三节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 |
一、上海城市发展促使商人、资本家、知识分子等上升为精英阶层 |
二、上海城市发展为工人阶级壮大创造了社会条件 |
三、上海城市发展为底层边缘群体提供了生存空间 |
四、上海城市发展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 |
第四节 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的四重变奏与发展定位 |
一、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 |
二、从帝国主义的桥头堡到海防前沿和国际友好交流平台 |
三、民间社团组织从散漫到有序化 |
四、人口结构从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化 |
第二章 重构到强化: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的发展阶段 |
第一节 重构:中共在上海构建新型的党群关系(1949-1950) |
一、劫收: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与上海群众关系恶化 |
二、集训:中共部队接管上海前的筹备工作 |
三、接管:中共密切上海群众关系的实践活动 |
第二节 调整:“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党群互动(1950-1953) |
一、抗美援朝运动前上海各阶层群众的社会心态 |
二、中共领导上海各阶层群众参与抗美援朝运动过程 |
三、上海各行业群众参与抗美援朝运动的方式分析 |
第三节 强化: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阶段群众的道路选择(1953-1956) |
一、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前利益各方的复杂关系 |
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合作方式分析 |
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工会的作用及工作方式 |
第三章 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的路径分析 |
第一节 协调: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运用 |
一、留用与改造:中共对原政府机构人员的工作方式分析 |
二、协商:中共与上海民主人士的合作方式分析 |
三、中共与上海工商界人士的合作特征分析 |
第二节 宣传教育:中共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 |
一、反投机活动中宣传教育的特征及作用分析 |
二、群众性运动中宣传教育的特征分析 |
三、宣传载体联系群众的作用与方式分析 |
第三节 组织协助:中共开展群众工作的部门机构 |
一、人民代表会议是党和政府沟通群众的渠道 |
二、工会是协助党和政府组织群众的助手 |
三、工商联合会是协助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
第四章 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的制度分析 |
第一节 群众工作的宣传制度分析 |
一、宣传网制度初建阶段宣传员的发展方式分析 |
二、宣传网制度巩固阶段宣传员联系群众的作用分析 |
三、宣传网整顿阶段宣传员联系群众的方式分析 |
第二节 群众工作的组织制度分析 |
一、里弄临时性群众组织制度建设特点分析 |
二、里弄常规性群众组织制度建设特点分析 |
三、里弄群众组织制度的案例分析——以宝兴里为例 |
第五章 历史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的动因与效果考察 |
一、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的动因分析 |
二、走向社会主义: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的效果考察 |
第二节 历史经验与启示 |
一、历史经验分析 |
二、评价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3)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概念界定 |
三、学术史回顾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五、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一、图书馆文化的“西学东渐” |
二、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兴起 |
三、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从发刊词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创刊缘由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刊词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创刊缘由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展历程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时间分布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地域分布 |
三、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发展阶段 |
小结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编辑出版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刊名与刊期特点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刊名特点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刊期特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编辑出版者 |
一、公立图书馆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二、私立图书馆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三、学校图书馆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四、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学会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五、日伪机构出版的图书馆学期刊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出版发行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出版经费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发行概况 |
小结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主题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献学、目录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
一、省立图书馆馆刊对传统文献学研究的拓展 |
二、图书馆书目与目录学理论方法研究 |
三、文献学家、目录学家王献唐的学术贡献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探讨 |
一、国外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的译介 |
二、《图书馆学季刊》对图书馆实务的理论探讨 |
三、“第一代图书馆学人”刘国钧、杜定友的学术成就 |
第三节 馆务汇报与图书馆界动态信息交流 |
一、记载馆史及馆务报告 |
二、揭示馆藏文献 |
三、交流和讨论图书馆界信息 |
四、图书馆界一线工作人员的撰述 |
第四节 读书理念的灌输与读书方法的指导 |
一、“读书救国”理念下的图书推介 |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
小结 |
第四章 典型性期刊个案研究 |
第一节 图书馆学期刊的肇始——《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 |
一、《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编辑出版概况 |
二、《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的内容与地位 |
三、《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评价 |
第二节 专门学校期刊——《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 |
一、《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编辑出版与发展阶段 |
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传播特色 |
三、《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历史价值 |
第三节 双语期刊——《图书季刊》 |
一、《图书季刊》的编辑出版 |
二、《图书季刊》的传播内容 |
三、《图书季刊》的历史意义 |
第四节 报社出版的图书馆学副刊 |
一、报社出版的图书馆学副刊创刊背景 |
二、报社出版的图书馆学副刊概览 |
三、民国时期报社出版的图书馆学副刊评析 |
小结 |
结语 |
一、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的历史意义 |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的现实启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 |
附录 1: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期刊名录 |
附录 2:民国时期外国主要图书馆学期刊目录 |
后记 |
(4)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爱岗敬业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读者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 |
二、培养图书馆员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 |
三、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
四、从实际出发, 改变服务模式 |
五、结束语 |
(5)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标、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内容框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理论 |
一、阅读学相关理论 |
二、儿童教育相关理论 |
三、推广相关理论 |
四、战略理论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
一、公共图书馆的界定 |
二、儿童的界定 |
三、阅读的概念 |
四、阅读推广及儿童阅读推广的概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二、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国内外儿童阅读推广现有研究述评 |
第三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读者调查 |
第一节 7-18岁儿童阅读现状及阅读推广需求的问卷调查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问卷发放 |
三、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四、小结 |
第二节 0-6岁儿童家长问卷调查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问卷发放 |
三、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四、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主体调查 |
第一节 网站调查 |
一、研究设计 |
二、调查对象确定及抽样 |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四、小结 |
第二节 问卷调查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及问卷发放 |
三、问卷结果描述分析 |
四、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构建 |
第一节 构建依据 |
一、理论依据 |
二、网站调查依据 |
三、问卷调查依据 |
第二节 模式的要素分析 |
一、制定儿童阅读战略规划 |
二、设立儿童阅读推广部门 |
三、制定儿童阅读推广年度计划 |
四、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
五、总结、评估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
六、制定儿童阅读推广指南/手册 |
七、小结 |
第三节 专家访谈分析 |
一、关于专家所在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推广的现状、经验与不足 |
二、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的相关意见 |
三、关于模式的应用意向及重点措施 |
第四节 模式的修正与完善 |
一、模式的修正 |
二、模式的特点 |
第六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
一、将儿童阅读列入国家文化及教育战略 |
二、构建儿童阅读保障体系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
一、加强落实儿童阅读权利相关法律法规 |
二、制定本地区儿童阅读发展战略规划 |
三、鼓励和培育儿童阅读公益项目建设 |
第三节 公共图书馆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
一、加强儿童阅读推广宣传 |
二、加强儿童阅读推广人员队伍建设 |
三、加强公共图书馆内部合作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主要贡献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主要贡献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及推广需求调查问卷(7周岁~18周岁儿童填写) |
附录B 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及推广需求调查问卷(0-6周岁儿童家长填写) |
附录C 公共图书馆网站调查名单 |
附录D 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调查问卷 |
附录E 专家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历程回顾 |
2 宝安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管理模式 |
3 总分馆服务效益分析[2-3] |
3.1 单馆及总分馆运作服务效益对比分析[4] |
3.2 分馆服务效益横向对比分析 |
3.3 分馆服务效益纵向对比分析 |
4 如何充分发挥总分馆制的服务效益 |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区域服务体系结构 |
4.2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保障分馆可持续发展[6] |
4.3 经费保证,人员稳定,保障分馆充分发挥服务效益 |
(7)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内容 |
5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北宋庆历前的馆阁 |
1 馆阁的由来 |
1.1 唐代以前的文馆和秘书省 |
1.2 唐代的弘文馆、史馆、集贤院 |
1.3 五代的三馆 |
2 北宋庆历前的馆阁 |
2.1 庆历前馆阁的建立 |
2.2 庆历前馆阁的建制 |
2.3 庆历前馆阁的职能 |
2.4 庆历前馆阁和秘书省的关系 |
2.5 庆历前馆阁制度的特点 |
2.6 庆历前医书所藏馆阁处 |
第二章 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的征集 |
1 医书征集的途径 |
1.1 继承前代政权医书 |
1.2 收归割据政权医书 |
1.3 访求民间医书 |
1.4 抄写补录医书 |
1.5 编着修撰医书 |
1.6 刻印刊行医书 |
2 医书征集的特点 |
第三章 北宋庆历前馆阁的藏书目录 |
1《史馆新定书目》 |
2《馆阁图籍目录》 |
3《龙图阁书目》 |
4《崇文总目》 |
4.1 《崇文总目》的成书经过 |
4.2 《崇文总目》的编撰者 |
4.3 《崇文总目》的版本 |
4.4 “钱氏辑释本”着录医书的数量 |
4.5 钱侗对《崇文总目》医书类的贡献 |
第四章 从“钱氏辑释本”看北宋庆历时馆阁医学藏书的内容 |
1 从医书成书年代看馆阁医学藏书的内容 |
1.1 医书成书年代标准的确立 |
1.2 医学藏书的内容 |
1.3 医学藏书的特点 |
2 从医书分类看馆阁医学藏书的内容 |
2.1 医书分类标准的确立 |
2.2 医学藏书的内容 |
2.3 医学藏书的特点 |
第五章 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的利用和管理 |
1 医学藏书的利用 |
1.1 医学藏书为校勘之用 |
1.2 医学藏书为编目之用 |
1.3 医学藏书为编撰之用 |
1.4 医学藏书为抄写之用 |
1.5 医学藏书为刊印之用 |
1.6 医学藏书为流通之用 |
1.7 医学藏书为中外交流之用 |
2 医学藏书的管理 |
2.1 防乱 |
2.2 防盗 |
2.3 防失 |
2.4 防佚 |
2.5 防虫 |
2.6 防霉 |
2.7 防火 |
第六章 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的历史贡献 |
1 保存医书流传后世 |
2 约定俗称国家藏书机构 |
3 被仿制建设藏书机构 |
4 促进藏书专着的产生 |
5 促进采访有目的地进行 |
6 促进采访理论的形成 |
7 促进目录学的发展 |
8 促进版本学的发展 |
9 促进辨伪学的发展 |
10 促进医学学术的发展 |
11 带动医书大规模的校勘 |
12 带动医书的大量刊行 |
13 带动私人医学藏书的发展 |
第七章 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的现实意义 |
1 提高保护古医籍的意识 |
2 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
3 建设特色资源 |
4 建设样本书库 |
5 提高馆藏质量 |
6 增强采访的连续性和计划性 |
7 增强采访新书的及时性 |
8 加强藏书的有效管理 |
9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
10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8)充分利用中学图书馆资源促进语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0.1 中学图书馆是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
0.2 中学图书馆是信息保障和实践基地 |
0.3 中学图书馆是培养和提高师生素质能力的场所 |
0.4 中学图书馆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 |
第1章 中学图书馆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现状及分析 |
1.1 目前对图书馆地位、作用的认识及利用现状 |
1.1.1 对图书馆地位、作用的认识 |
1.1.2 中学图书馆利用的现状 |
1.2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对图书馆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2.1 图书馆方面的原因 |
1.2.2 学校的因素 |
1.2.3 教师和学生的原因 |
第2章 中学图书馆适应教学改革的措施 |
2.1 细化参考咨询工作 |
2.1.1 开设图情知识课 |
2.1.2 加强专题书目、索引服务 |
2.1.3 做好定题跟踪服务 |
2.1.4 努力拓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
2.1.5 建立信息导航库 |
2.2 建设管理好电子阅览室 |
2.2.1 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
2.2.2 电子阅览室的开发利用 |
2.3 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
2.3.1 数字化图书馆的产生、概念 |
2.3.2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系 |
2.3.3 建好图书馆网站 |
2.3.4 有选择地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 |
第3章 中学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的策略 |
3.1 资源库支撑策略 |
3.1.1 开发建设好中学图书馆的语文学科电子资源库的前提 |
3.1.2 创建个性化学科教学资源库的一般过程 |
3.2 合二为一利用策略 |
3.2.1 教研活动进图书馆 |
3.2.2 语文课程专门开设图书馆阅读课 |
3.3 综合活动实践场所策略 |
3.3.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 |
3.3.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
3.3.3 修改延伸课本,开阔学生的视野 |
3.3.4 立足图书馆,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3.4 第二课堂策略 |
3.4.1 让图书馆成为课堂的延伸 |
3.4.2 以图书馆为依托,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
3.4.3 联合图书馆,组织竞赛活动 |
3.4.4 从学校全局出发,充分利用图书馆 |
结论 |
附录A |
附录B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用书香浸润校园,营造优质育人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立了书香校园发展目标 |
二、加强了书香校园环境建设 |
三、纳入课程, 规范管理 |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五、把书香延伸到家庭、社区 |
(10)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布局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公共图书馆布局研究现状 |
1.1 合理布局的原则 |
1.2 公共图书馆走小型化道路 |
1.3 中心图书馆分馆制 |
1.4 “流动图书馆” |
2 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布局现状分析 |
2.1 目前广东公共图书馆布局存在的问题 |
2.2 公共图书馆布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 广东公共图书馆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
3.1 法治原则 |
3.2 民本原则 (或便利性原则) |
3.3 公平与效益并举原则 |
3.4 互补原则 |
4 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合理布局的对策 |
4.1 深入调查研究, 提高理论水平, 正确指导图书馆规划和布局 |
4.2 以文化大省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进图书馆地方立法工作 |
4.3 以城市为单位, 按民本原则和互补原则设立、配置和管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 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或乡村图书馆 |
4.4 适当控制单体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 |
4.5 适当配置专门或专业图书馆 |
4.6 创新管理体制 |
5 结语 |
四、漫谈提高图书流通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研究[D]. 花玉娟. 苏州大学, 2017(04)
- [2]建国初期上海城市群众工作研究(1949-1956)[D]. 鄢进波. 上海大学, 2016(02)
- [3]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D]. 张敏. 苏州大学, 2015(11)
- [4]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爱岗敬业精神[J]. 王佐. 黑龙江史志, 2014(09)
- [5]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D]. 陆晓红. 南开大学, 2014(04)
- [6]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分析[J]. 王晶锋. 新世纪图书馆, 2014(04)
- [7]北宋庆历前馆阁医学藏书研究[D]. 尹桂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4)
- [8]充分利用中学图书馆资源促进语文教学[D]. 王丽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6)
- [9]用书香浸润校园,营造优质育人环境[J]. 戴诗银.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09(11)
- [10]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布局探讨[J]. 蔡卫平. 图书馆论坛,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