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论文文献综述)
艾孜合尔江·艾乃吐拉[1](2019)在《吐鲁番葡萄“产”和“业”的现代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吐鲁番地区是我国着名的葡萄之乡,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吐鲁番传统葡萄生产知识是吐鲁番农民世世代代在葡萄生产活动过程当中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而逐渐创造的生产技术,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当地人们在葡萄园地的选择、葡萄的灌溉技术、葡萄病害虫的预防与控制、土壤肥力的保持、葡萄的贮藏和收割、其采收、开藤和埋藤等方面所采用的本土方法反映着吐鲁番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便捷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理念不断涌入到吐鲁番葡萄生产当中,这些生产技术和理念对吐鲁番葡萄产业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在生产过程当中吐鲁番传统葡萄生产知识与现代化生产技艺之间面临着互相借鉴与结合的问题,尤其是用传统葡萄生产方式生产葡萄还是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生产葡萄之间的选择,成为当地农民关注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对吐鲁番地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主要探讨在葡萄生产过程当中,现代化葡萄技术给吐鲁番葡萄产业带来的促进作用和传统生产知识的补充作用;同时,分析了葡萄产业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侯思涵[2](2018)在《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关键酶、氨基酸及理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哈密瓜是新疆特色瓜果,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造就了哈密瓜“清香袭人、味甘如蜜”的特点。但由于哈密瓜的成熟采摘期较为集中,同时又不变贮藏运输。每年有大量优质哈密瓜无法运往内地市场而造成浪费。因此需要开发哈密瓜附加产品。采用超高压这种非热力加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瓜汁的风味品质,同时达到卫生标准。本论文以鲜榨哈密瓜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汁中6种关键酶: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酰基转移酶(Acyltransferase,AAT)、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ydroperoxide Lyase,HPL)、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Inhibitors,LOX)、磷脂酶(Phospholipase A1,PLA-1、Phospholipase A2,PLA-2)的活性变化。同时采用氨基酸自动检测仪对哈密瓜汁中的氨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探究超高压处理前后哈密瓜汁中氨基酸含量与组分的变化规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高压条件与6种关键酶活性、氨基酸含量及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了试验前后哈密瓜汁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超高压处理对ADH酶、AAT酶、HPL酶、LOX酶、PLA-1酶及PLA-2酶会产生一定的钝化效果。经过500 MPa、35℃、15 min超高压处理后的6种酶残存酶活分别为0、0、3%、73%、30.8%、28.5%。同时在350 MPa、400 MPa条件下6种酶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激活。35℃、400 MPa与45℃的绝大部分压力条件下6种酶残存酶活能够保持较高水平。进一步分析6种酶活性与超高压条件在主成分分析中呈现两类相关性。35℃与45℃条件聚为一类,55℃聚为一类。(2)压力改变对哈密瓜汁中氨基酸总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压力的增加氨基酸总量变化不大。350 MPa、400 MPa、450 MPa、500 MPa下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0.5 g/100 g、0.48 g/100 g、0.48 g/100g、0.47 g/100 g。35℃与55℃下的总含量为0.535 g/100 g、0.437 g/100g,相比常温条件下0.422 g/100g而言,适当的升温能够增加瓜汁中氨基酸的含量,但温度过高则会使氨基酸含量随之下降。时间对氨基酸总量的改变几乎可忽略不计,450 MPa下5 min、10 min、15 min分别为0.43 g/100 g、0.41g/100 g、0.41 g/100 g。氨基酸SRC值在试验条件中相差较大。450 MPa、35℃、5 min时为71.9,500MPa、常温、15 min下为15.7。随着试验条件加剧会一定程度上破坏瓜汁中氨基酸的平衡,使哈密瓜汁营养降低。500 MPa、55℃、15 min下氨基酸SRC值仅为39.0,此时瓜汁中氨基酸组分不平衡,营养价值偏低。(3)基于主成分分析下哈密瓜汁中的氨基酸可提取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93%,能基本全面概括所有氨基酸信息。超高压作用下氨基酸的综合评分中500Mpa、35℃、15min条件下得分最高,450Mpa、常温、15min条件下的得分最低,分别为0.190、0.140。(4)超高压处理后哈密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pH值变化很小,总体与原瓜汁的差距不大。超高压处理后哈密瓜汁浊度较原瓜汁升高,450 MPa、55℃、15 min的浊度值为723.4 NTU,随着试验条件加剧浊度值减小。哈密瓜汁的色泽在超高压作用下则是趋于鲜亮的。450 MPa、55℃、15 min下L值为34.81,较原瓜汁升高有所升高。还原型Vc的保存率在超高压作用下降低。中低温协同压力条件下保存率则维持在一定水平,500 MPa、35℃、5 min为84.8%。中高温则对瓜汁中还原型Vc造成一定破坏,500 MPa、55℃、15 min下的保存率为61.2%。同时瓜汁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在温度协同压力的作用下被杀灭,450 MPa以上的菌落总数均≤10,保证了瓜汁的安全性。
冯胜利,张以和,肖欢,张娟[3](2014)在《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吐鲁番地区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哈密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祥波[4](2009)在《超高压加工哈密瓜细胞水技术及产品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具有丰富的哈密瓜资源,每年哈密瓜的产量平均在70万吨左右,而目前除了以成品瓜形式销售外,主要深加工方式是生产浓缩汁和果蔬粉。一般果蔬的含水量为85%~90%,加工成果蔬粉的含水量只有8%~10%,有80%左右的果蔬水分在浓缩和喷粉的工序中蒸发掉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损失。本课题主要以哈密瓜为原料,研究了哈密瓜细胞水提取工艺,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细胞水中微生物、香气的影响以及包装材料和贮藏期对产品香气的影响,为建立合适的超高压加工条件及开发一种饮用水饮料奠定基础。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方法对哈密瓜细胞水提取工艺中的蒸发温度、提取时间、Vc和柠檬酸(1:1)用量及浓缩比例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蒸发温度60℃,提取时间15min,Vc和柠檬酸用量为0.125%,浓缩比例为7:1。(2)通过响应面法(RSM)建立了超高压杀灭大肠杆菌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Y=4.37-0.12x1-2.67x2-0.26x3+0.037x1x2+0.14x1x3-0.29x2x3-0.12x12-0.93x22+0.37x32,证明了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中温协同超高压杀灭大肠杆菌是可行的。(3)超高压压力处理对哈密瓜细胞水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影响,与未处理相比,超高压处理后主要新产生了乙酸甲酯、丁酸甲酯、2-甲基丁酸甲酯、3-壬烯醇等,且经过超高压处理后的哈密瓜细胞水的青鲜气表现柔和。经热力杀菌处理后酯类和醛类的损失较大,乙酸乙酯、乙酸丁酯、2-己烯醛等没有检测出,总体呈现明显的煮熟异味。(4)根据Guadagni的香气值理论,通过对哈密瓜细胞水香气检测分析和嗅闻,确定了哈密瓜细胞水的特征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2-甲基丁酸甲酯、乙酸异丁酯、2-甲基丁醛、丁酸甲酯、乙酸丁酯、己醛、2-己烯醛、乙酸苯乙酯、甲酸己酯、2,3-丁二醇二乙酸酯。(5)通过对玻璃瓶、PET瓶和聚氯乙烯袋包装材料的比较分析,采用玻璃瓶和PET包装的哈密瓜细胞水检测出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不明显,主要有酯类、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如乙酸乙酯,2-甲基丁醛、丁酸甲酯、2-甲基丁酸甲酯、乙酸丁酯、己醛、2-己烯醛、3顺-壬烯醇、乙酸苯乙酯等等。而采用聚乙烯袋包装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较少,包装材料对细胞水的香气影响较大。
竞中梅[5](2008)在《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哈密瓜产业发展》文中认为阐述了新疆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吐鲁番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提出实施品牌战略来推动哈密瓜产业的发展,以及具体主要措施。
孙昌华[6](2007)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吐鲁番地区是我国着名的优质、早中熟商品瓜综合性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吐鲁番地区的哈密瓜产业还存在着品牌意识薄弱、管理技术得不到落实、哈密瓜的品质下降等问题。在全国哈密瓜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实施哈密瓜名牌战略,是摆脱困境,赢得竞争新优势的唯一选择。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培育发展哈密瓜品牌战略。
胡中正,曹志佐[7](2007)在《探渊源 找寻归宿》文中研究表明“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你尝块哈密瓜,这里的人们最好客,引你走进这绿色的家,提来山泉洗风尘,吃块甜瓜好解乏……”中外游客来吐鲁番,无不陶醉在大街小巷飘出的这支优美的旋律之中。在吐鲁番,唱哈密瓜的歌曲、写哈密瓜的美文、表现哈
胡中正,曹志佐[8](2007)在《打品牌 科学决策》文中研究指明$F编者的话$E $T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此节候,本报推出《强力推进哈密瓜品牌战略系列报道》一组六篇。这是本报为贯彻地委、行署《关于大力推进哈密瓜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而精心组织的重点报道。这组报道以地委书记孙
陈和清[9](2005)在《新疆哈密瓜在广东南澳县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密瓜(Cucumis melon L.)是新疆哈密地区特色农业重要资源之一,但该地区种植哈密瓜面积偏小,一直未能成为一门规模化的产业,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本论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了新疆哈密瓜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并基于哈密瓜的生物学特性、新疆与广东沿海地区气候特点比较、新疆哈密瓜在广东南澳的种植试验以及珠海、深圳和南澳3个沿海地区引种哈密瓜成功经验等的总结与分析,探讨了哈密瓜在广东沿海地区种植与推广的可行性与相关技术措施。 1、新疆哈密地区是哈密瓜的原产地,其生产的哈密瓜在南方瓜果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新疆哈密地区具有哈密瓜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悠长的生产历史,但其哈密瓜产业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并因之限制了该地区哈密瓜产业做大做强。 2、以4个不同类型的哈密瓜品种为材料,在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以金凤凰和雅香综合表现最佳,其次为香妃密,这3个品种在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丰产、优质、抗病,可在广东省沿海地区扩大示范推广。 3、对哈密瓜授粉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其发育呈“S”形曲线。其中,坐果初期(授粉后0~5d)果实果径增长与增重较慢;授粉后5~25d,为果实迅速膨大期,其果重、果径增长速度最快;授粉25d后至采收的成熟期,果径与果重增长缓慢,主要是果肉内在品质的转化;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授粉后25~40d内变化不大,而45d后显着增长。 4、在田间生长条件下对哈密瓜单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瓜叶片展开后叶面积呈对数模式扩展,幼叶光合能力也随叶龄呈对数型增长,单叶高效光合寿命期约4周。通过技术措施加强对光照的调节是非常必要的。 5、提高哈密瓜品质,应施用最好的完全肥料,依次是鸡粪、猪粪、牛、羊等家畜厩肥,化肥可在哈密瓜地施用,应尽量施用N、P、K复合肥。增加甜度,白糖是最好的叶面喷施增甜剂。中熟品质栽培密度应为667m2保留1800株,产量和效益最好。晚熟哈密瓜不宜在广东沿海地区种植。
乔志霞,张艳荣[10](2005)在《新疆哈密瓜产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文中指出在分析新疆哈密瓜生产历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新疆哈密瓜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弱势、机遇、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哈密瓜产业生产阶段、销售阶段、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议,以推动新疆哈密瓜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论文提纲范文)
(1)吐鲁番葡萄“产”和“业”的现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
1.研究理论 |
2.创新之处 |
3.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吐鲁番葡萄的生产种植 |
第一节 吐鲁番地区概况 |
一、自然生态环境 |
二、行政沿革 |
第二节 灌溉技术与园地选择 |
一、葡萄灌溉 |
二、葡萄园地选择 |
第三节 葡萄品种与气节的重视 |
一、葡萄品种 |
二、气节的重视 |
第四节 葡萄栽培与灾害防治 |
一、葡萄栽培 |
二、葡萄灾害防治 |
三、收割与储藏 |
第二章 吐鲁番地区葡萄相关产业 |
第一节 葡萄种植情况 |
第二节 葡萄制干产业 |
第三节 葡萄酒产业 |
第四节 文化旅游产业 |
一、葡萄沟旅游 |
二、吐鲁番葡萄节 |
第五节 其他产业 |
一、医药产业 |
二、新的商业良机:葡萄叶加工 |
三、葡萄糕点制作 |
第三章 葡萄产业的传统与现代化 |
第一节 吐鲁番葡萄产业的现代化 |
一、传统农业的内容 |
二、现代化农业的内容 |
三、吐鲁番葡萄栽培技术的现代化 |
四、鲜食葡萄产业的现代化 |
五、葡萄制干产业的现代化 |
六、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 |
第二节 传统生产与现代技术的对接 |
一、现代技术的促进作用 |
二、传统知识的补充作用 |
第四章 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一节 葡萄业现代化途径中存在的问题 |
一、传统生产的问题 |
二、现代化带来的问题 |
第二节 解决途径 |
一、调整产业结构 |
二、提高葡萄标准化生产水平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关键酶、氨基酸及理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杀菌技术概述 |
1.1.1 传统热力杀菌技术 |
1.1.2 新型非热力杀菌技术 |
1.2 超高压杀菌技术 |
1.2.1 超高压概念 |
1.2.2 超高压技术的发展史 |
1.2.3 超高压技术原理 |
1.2.4 超高压技术特点 |
1.2.5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6 超高压技术的局限性 |
1.3 哈密瓜及其加工现状 |
1.3.1 哈密瓜的营养学特性 |
1.3.2 哈密瓜研究加工进展 |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1.4.1 论文研究背景 |
1.4.2 目的意义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试验仪器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1.4 酶活性测定方法 |
2.1.5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ADH酶活性的影响 |
2.2.2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AAT酶活性的影响 |
2.2.3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HPL酶活性的影响 |
2.2.4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LOX酶活性的影响 |
2.2.5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PLA-1酶活性的影响 |
2.2.6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PLA-2酶活性的影响 |
2.2.7 基于主成分分析超高压对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哈密瓜汁中氨基酸在超高压条件下的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1.2 试验仪器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压力对氨基酸的影响 |
3.2.2 温度对氨基酸的影响 |
3.2.3 时间对氨基酸的影响 |
3.2.4 瓜汁中氨基酸的主成分分析 |
3.2.5 氨基酸综合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主要理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仪器设备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4.2.2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pH的影响 |
4.2.3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浊度的影响 |
4.2.4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褐变度的影响 |
4.2.5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颜色变化的影响 |
4.2.6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还原型Vc的影响 |
4.2.7 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微生物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表 |
(3)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
1.1 光热资源 |
1.2 历史资源 |
1.3 品种资源 |
1.4 科研资源 |
1.5 区域优势 |
2 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现状 |
2.1 生产规模 |
2.2 生产技术 |
2.3 基地建设 |
2.4 品牌建设 |
2.5 市场销售 |
2.6 社会组织 |
3 哈密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产业技术体系发展不平衡 |
3.2 产业“四化”程度不高 |
3.3 哈密瓜品质需要提升 |
3.4 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
3.7 商品化处理不高、 |
3.8 科技培训不足 |
4 对策建议 |
4.1 建立完善产业技术体系,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
4.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
4.3 科学合理规划, 推进规模化发展 |
4.4 加强标准化生产, 提高哈密瓜质量 |
4.5 实施品牌战略, 增强市场竞争力 |
4.6 规范农民合作社建设, 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4.7 加强产学研企结合, 提高商品化处理程度 |
4.8 围绕哈密瓜产业,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
(4)超高压加工哈密瓜细胞水技术及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哈密瓜的分类、种植和加工状况 |
1.2 超高压哈密瓜细胞水及传统杀菌方法 |
1.3 超高压概述 |
1.3.1 超高压技术简介 |
1.3.2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
1.3.3 超高压处理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 |
1.3.4 超高压处理对食品风味的影响 |
1.3.5 超高压技术食品的工业化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哈密瓜细胞水提取工艺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试剂与设备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哈密瓜细胞水浓缩提取工艺流程 |
2.3.2 提取工艺条件优化实验设计 |
2.3.3 测定方法 |
2.3.4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提取工艺条件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2.4.2 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
2.4.3 主因子效应分析 |
2.4.4 单因子效应分析 |
2.4.5 互作效应分析 |
2.4.6 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 |
2.5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细胞水超高压杀菌工艺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试剂与设备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菌悬液制备及超高压处理 |
3.3.2 微生物数量测定 |
3.3.3 试验设计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模型的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
3.4.2 超高压杀灭大肠杆菌的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
3.4.3 模型验证 |
3.5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超高压处理对哈密瓜细胞水香气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试剂与设备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哈密瓜细胞水的提取 |
4.3.2 哈密瓜细胞水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 |
4.3.3 SPME萃取纤维头老化和操作步骤 |
4.3.4 GC-MS参数条件及分析方法 |
4.3.5 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及定量 |
4.3.6 GC-O技术与特征香气成分确定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超高压压力处理哈密瓜细胞水香气分析 |
4.4.2 超高压与热处理对哈密瓜细胞水香气分析 |
4.4.3 超高压哈密瓜细胞水特征香气分析 |
4.5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包装材料和贮藏环境对哈密瓜细胞水香气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试剂与设备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样品制备 |
5.3.2 超高压哈密瓜细胞水pH测定 |
5.3.3 超高压哈密瓜细胞水电导率测定 |
5.3.4 超高压哈密瓜细胞水溶解氧测定 |
5.3.5 SPME萃取纤维头老化和操作步骤 |
5.3.6 GC-MS参数条件及分析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包装材料对超高压哈密瓜细胞水理化指标的影响 |
5.4.2 三种包装材料对超高压哈密瓜细胞水香气的影响 |
5.4.3 贮藏环境对超高压哈密瓜细胞水香气影响影响 |
5.5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5)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哈密瓜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哈密瓜产业发展现状 |
2 存在问题 |
2.1 优质化生产规模小, 商品基地建设滞后 |
2.2 品牌意识不强 |
2.3 科技培训工作滞后, 科技素质较差 |
2.4 品种适应性不强, 品种类型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 |
2.5 创品牌、名牌, 闯市场的意识淡薄 |
2.6 哈密瓜商品化处理低 |
3 实施品牌战略, 推动哈密瓜产业发展 |
4 实施哈密瓜品牌战略的主要措施 |
4.1 加强组织领导 |
4.2 确保精品, 推行哈密瓜标准化生产 |
4.3 加大科技攻关, 解决制约精品瓜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
4.4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
4.5 完善保障体系, 规范品牌经营 |
(6)新疆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二、大力实施哈密瓜名牌战略 |
三、实施哈密瓜名牌战略的主要对策措施 |
1.增强品牌意识, 加强组织领导。 |
2.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哈密瓜名牌战略。 |
3.加大科技普及推广, 全面提高瓜农综合素质。 |
4.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 确保哈密瓜优良品质。 |
5.实行“冷链”贮运, 提高哈密瓜商品率。 |
6.抓好营销环节, 推进哈密瓜名牌战略。 |
7.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 |
(9)新疆哈密瓜在广东南澳县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
1.1 新疆哈密瓜栽培历史与现状 |
1.2 哈密瓜的栽培价值及其品种分类 |
1.3 哈密瓜的品种分布 |
1.3.1 早熟商品瓜区 |
1.3.2 中早熟商品瓜区 |
1.3.3 中熟及中晚熟悉商品瓜区 |
1.3.4 中熟及晚熟商品瓜区 |
1.4 哈密瓜的生物学特性 |
1.5 哈密瓜生产的生态条件 |
1.5.1 哈密瓜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 |
1.5.2 哈密瓜对光照的要求 |
1.5.3 对水分的要求 |
1.5.4 对土壤的要求 |
1.5.5 对养分的要求 |
1.6 新疆哈密瓜生产的发展变化 |
1.7 哈密瓜南移东进生态育种和引种现状 |
1.7.1 引种 |
1.7.2 利用生态差南北选育扩大品种适应性 |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8.1 气候资源比较 |
1.8.1.1 新疆哈密气候资源特点 |
1.8.1.2 广东东南部部分地区气候特点 |
1.8.1.3 气候资源比较 |
1.8.2 本研究的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引种试验 |
2.2.1 引种试验,果实发育规律观察 |
2.2.2 哈密瓜光合特性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2 引种试验 |
3.2.1 秧苗素质 |
3.2.2 熟性 |
3.2.3 座果数及产量 |
3.2.4 果实性状测定 |
3.2.5 抗病性鉴定 |
3.3 哈密瓜果实发育规律 |
3.3.1 单果重 |
3.3.2 果径 |
3.3.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3.4.4 种子数和千粒重 |
3.4 哈密瓜光合特性研究 |
3.4.1 哈密瓜单叶面积发育动态 |
3.4.2 不同品种单叶光合性能差异 |
3.5 哈密瓜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
3.5.1 提高哈密瓜品质试验分析 |
3.5.2 哈密瓜栽培密度试验 |
3.5.2.1 中熟品种(金凤凰)的栽培密度试验 |
3.5.2.2 晚熟品种(红心脆)的栽培密度试验 |
4 小结与讨论 |
4.1 关于生态条件和植物学特性 |
4.2 关于引种试验 |
4.3 关于果实发育规律的观察 |
4.4 关于哈密瓜光合特性研究 |
4.5 关于哈密瓜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
4.6 关于选择适宜广东沿海地区种植的品种研究 |
4.7 关于在广东省沿海地区发展哈密瓜产业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图 |
(10)新疆哈密瓜产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哈密瓜的生产历史及发展现状 |
1.1 哈密瓜的栽培历史和主产区 |
1.1.1 早熟商品瓜区 |
1.1.2 中早熟商品瓜区 |
1.1.3 中熟及中晚熟商品瓜区 |
1.1.4 中熟及晚熟商品瓜区 |
1.2 哈密瓜的种植面积及产量 |
2 应用SWOT方法分析新疆哈密瓜的相关情况 |
2.1 优势 |
2.1.1 农民的优势 |
2.1.2 收购商的优势 |
2.1.3 批发与零售商的优势 |
2.2 弱势 |
2.2.1 农民的弱势 |
2.2.2 收购商的弱势 |
2.3 机会 |
2.3.1 农民的机会 |
2.3.2 收购商的机会 |
2.3.3 批发与零售商的机会 |
2.4 威胁 |
2.4.1 农民的威胁 |
2.4.2 收购商的威胁 |
2.4.3 批发与零售商的威胁 |
3 对策 |
3.1 生产阶段 |
3.2 销售阶段 |
3.3 服务体系 |
4 结束语 |
四、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吐鲁番(论文参考文献)
- [1]吐鲁番葡萄“产”和“业”的现代化研究[D]. 艾孜合尔江·艾乃吐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超高压对哈密瓜汁中关键酶、氨基酸及理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侯思涵. 石河子大学, 2018(12)
- [3]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调查研究[J]. 冯胜利,张以和,肖欢,张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2)
- [4]超高压加工哈密瓜细胞水技术及产品开发[D]. 李祥波. 江苏大学, 2009(08)
- [5]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哈密瓜产业发展[J]. 竞中梅. 新疆农业科学, 2008(S1)
- [6]新疆吐鲁番地区哈密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 孙昌华. 实事求是, 2007(05)
- [7]探渊源 找寻归宿[N]. 胡中正,曹志佐. 吐鲁番报(汉), 2007
- [8]打品牌 科学决策[N]. 胡中正,曹志佐. 吐鲁番报(汉), 2007
- [9]新疆哈密瓜在广东南澳县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陈和清. 湖南农业大学, 2005(06)
- [10]新疆哈密瓜产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 乔志霞,张艳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