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背角无齿蚌离体培养的外套膜组织钙代谢(论文文献综述)
曹玉香[1](2020)在《三角帆蚌不同蚌龄外套膜细胞及其适龄蚌不同组织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物矿化活性》文中研究说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中国最主要的淡水育珠蚌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三角帆蚌不同蚌龄的外套膜的细胞增殖能力和形成珍珠质的能力尚未有系统的研究,研究不同蚌龄外套膜细胞的增殖及生物矿化相关因子的活性,以选择具有细胞增殖快、生物矿化能力强的蚌龄外套膜细胞作为供体,对加快育珠进程、缩短育珠周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研究了不同蚌龄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物矿化活性,确定细胞增殖快以及生物矿化能力强的蚌作为珍珠培育的供体蚌。然后对最适蚌龄的外套膜、鳃、内脏团等组织进行离体细胞培养,探究不同组织细胞的增殖和生物矿化活性,以及氦气诱变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确定最佳组织细胞作为供体物。最后将外套膜细胞和鳃细胞移植到活体外套膜内,探究细胞移植体内后生长状况以及活体环境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旨在为深入探讨三角帆蚌细胞增殖及人工育珠中供体蚌和最佳组织的选择提供基础性资料。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三角帆蚌不同蚌龄外套膜细胞增殖能力及其生物矿化本研究首先选择5组不同蚌龄三角帆蚌(0.5龄,1龄,2龄,3龄,4龄),通过流式细胞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外套膜细胞周期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r I=(S+G2/M)/(G0/G1+S+G2/M)、胞内Ca2+浓度和生物矿化相关的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基因表达及其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2龄蚌的外套膜细胞Pr I及胞内Ca2+浓度显着高于其他蚌龄(P<0.05);ALP和CA等生物矿化相关因子,在不同蚌龄阶段的外套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低龄阶段(0.5龄和1龄)高表达,而随年龄的增长表达能力逐渐下降,2龄蚌仅次于低龄蚌呈现持续的高表达,提示了在低龄阶段矿化因子主要用于调节蚌壳的生长,2龄蚌矿化活性显着高于3龄蚌和4龄蚌(P<0.05),提示该蚌龄具有较好的珍珠质积累优势。综上所述,2龄蚌外套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内Ca2+浓度和生物矿化相关基因及酶的活性也相对较高,表明2龄蚌比较适合做为供体蚌,并合适于细胞培养。本研究将(0.5龄,1龄,2龄,3龄,4龄)三角帆蚌外套膜制成组织小片,插入育珠蚌(2龄)外套膜内外表皮间。对插片手术后5d、20d、30d珍珠囊形成过程中取样,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珍珠囊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2龄蚌做供体蚌的珍珠囊发育显着快于其他蚌龄做供片蚌(P<0.05),手术后20d时其最先出现高柱状细胞,30d珍珠囊初步形成,高柱状细胞转化成矮柱状扁平细胞。由此进一步证明了2龄蚌做供体蚌确有显着优势。2、对2龄三角帆蚌不同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对2龄三角帆蚌的外套膜、鳃、内脏团进行细胞培养。连续培养240 h,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细胞活力测定、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细胞周期的Pr I,胞内Ca2+浓度,并探讨了生物矿化相关CA、ALP基因表达和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鳃细胞和外套细胞在细胞增殖方面和生物矿化方面具有显着的一致性,就显微观察发现鳃细胞的相比外套膜和内脏团细胞更有优势,但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尤其是在细胞体外最优培养阶段(96h-120h)内脏团的细胞增殖能力不如外套膜细胞和鳃细胞活力高(P<0.05)。实验中还引进了ARTP技术,以氦气为诱变剂对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诱变,结果显示ARTP诱变后第24 h外套膜、鳃、内脏团细胞的活力均显着高于NC组24 h时细胞的活力(P<0.05),其次外套膜细胞120h时ARTP组细胞活力略高于NC组(P>0.05),鳃细胞120 h时ARTP组细胞活力显着性最高(P<0.05)并在140 h时细胞活力也持续呈现较高的水平(P<0.05)。表明氦气诱变可以缩短细胞恢复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胞增殖活性。本实验研究为三角帆蚌细胞培养开辟了新方向,发现鳃细胞和外套膜细胞具有类似的功能,甚至鳃细胞增殖能力和生物矿化能力比外套膜细胞强。本实验为三角帆蚌细胞建系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大颗粒有核珠孵育时间点的选择确定了新思路。3、体外培养的外套膜细胞和鳃细胞植入活体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取2龄蚌外套膜细胞和鳃细胞体外培养至24 h、72 h、120 h、240 h,分别移植到活体蚌的外套膜内外表皮之间,然后检测细胞移植后后第24 h、72 h、120 h、192 h、240 h细胞的活力。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至24 h、72 h、120 h细胞在移植后的一段时间内其在移植体内的细胞均高于移植前的细胞活力,但是随着移植活体时间延长相应的细胞活力呈下降趋势;而体外培养至240 h时细胞移植至活体后则呈现下降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培养至24 h、72 h、120 h的鳃细胞和外套膜细胞在活体内均能存活且活体环境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对于体外培养活力较差的细胞即使植入到活体细胞活力也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尚朝[2](2016)在《不同Ca2+浓度养殖环境下三角帆蚌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CaM和CaLP基因的表达》文中提出我国珍珠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珍珠质量不高,大型珍珠更是产量低下。为了解决珍珠质量低的问题,本实验室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内脏团育珠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内脏团空间大,更有利于大核珍珠培育。本实验采用三角帆蚌作为育珠蚌,从三角帆蚌的外套膜前中后部位、内脏团、性腺、淋巴组织中采集组织进行RNA提取,测得转录组数据。从三角帆蚌的转录组文库中挑选了与钙代谢相关的基因——钙调蛋白类似蛋白(Ca LP)基因。首先进行了转录组筛选基因的验证,实验证明了序列的真实有效,可直接做后续分析。分析发现,四个Ca LP基因中,Ca LP1基因可以编码152个氨基酸,具有4个EF-hand Ca2+结合域;Ca LP2基因编码163个氨基酸,同样具有4个EF-hand Ca2+结合域;Ca LP3基因编码150个氨基酸,具有3个EF-hand Ca2+结合域;Ca LP4基因编码163个氨基酸,具有4个EF-hand Ca2+结合域。其中Ca LP1、Ca LP3、Ca LP4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都在74%以上,具有高度保守的EF-hand区域。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三角帆蚌四个基因与同属的合浦珠母贝和长牡蛎在进化树图上聚为一支,关系密切。为了探索钙调蛋白基因(Ca M)和Ca LP基因在淡水珍珠蚌中钙离子沉积中的功能,研究0、0.5、1.25、2、3 m M五个不同Ca2+浓度水环境下养殖三角帆蚌,并在插核后的0天、20天、50天、90天、120天对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采样,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组织Ca M基因和4个Ca LP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Ca M基因:Ca M基因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在0 m M Ca2+浓度下始终处于过低表达水平;0.5 m M浓度下先降低后升高并维持稳定;1.25 m M浓度下在20天内脏团出现降低,之后升高至0天水平并保持稳定;在2 m M浓度下表达量在20天时显着上升达到各浓度中最高后保持高表达量状态;3m M浓度下在插核后20天表达量升高,之后时期表达量开始不断降低(P<0.05)。在插核后不同天数中,0天各浓度表达差异不明显;之后各天数的表达出现明显差异。相同条件养殖下,内脏团相比外套膜Ca M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研究发现,0.5 m M和2 m M Ca2+浓度会促进Ca M基因的表达,但0 m M和3 m M的浓度则会抑制Ca M基因的表达。(2)Ca LP1基因:在缺乏Ca2+的情况下,Ca LP1基因会由于钙的缺乏而降低,在2 m M和3 m M高浓度情况下会受到促进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在3 m M中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作用。(3)Ca LP2基因:Ca LP2在低浓度和高浓度下都变现出降低的趋势。在插核的前期由于免疫但应会抑制Ca LP2基因的表达。外套膜中Ca LP2基因的表达量远远低于内脏团中的表达,外套膜多次出现未表达的情况。(4)Ca LP3基因:在插核0天,外套膜和内脏团相比,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着差异。插核后,低浓度下(0 m M、0.5 m M)内脏团表达量高于外套膜,而在高浓度下(2 m M、3 m M)内脏团表达量高于外套膜。外套膜在3 m M下表达出现稳定,而内脏团一直处于明显上升趋势。(5)Ca LP4基因:外套膜始终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表达量变化。在内脏团中,在20天时,在低浓度下表现出高的表达量,而在高浓度下表达量受到抑制。高浓度下(2 m M、3 m M),20天之前没有明显变化,在50天及之后表达量开始升高,出现差异。为了研究不同钙离子浓度养殖环境下珍珠质沉积的情况,随机挑选了300只壳长8cm左右的蚌进行内脏团与外套膜有核珍珠插核手术,将经过手术插核后在不同Ca2+浓度环境下养殖180天,取样后对其珍珠直径和珍珠质沉积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珍珠直径测量和珍珠质沉积重量测量发现,2 m M Ca2+浓度比较适合珍珠珍珠沉积,浓度过高(3 m M)和过低(0 m M、0.5 m M)都会造成珍珠质沉积量下降。在珍珠质沉积的外观上观察发现,外套膜和内脏团沉积各有特点。外套膜沉积量少于内脏团,而且内脏团珍珠更加圆整,外套膜中则出现少数畸形珠。外套膜珍珠颜色红嫩,珍珠表面光滑;而内脏团珍珠表面沉积较粗糙且不平整。拉曼光谱分析仪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类胡萝卜素成分引起的拉曼峰1131 cm-1、1527 cm-1处,内脏团的峰值小于外套膜。文石结晶参与的155 cm-1、706.5cm-1和1085.5cm-1处峰值内脏团也小于外套膜。
刘越[3](2013)在《三角帆蚌供片蚌对珍珠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中国最主要淡水珍珠蚌,全世界85%以上的珍珠由三角帆蚌生产。研究三角帆蚌育珠蚌和供片蚌对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是制定三角帆蚌育种规划、提高珍珠质量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定量分析了育珠蚌和供片蚌对珍珠质量的影响,基于供片蚌对珍珠质量的贡献,开发了三角帆蚌活体取供片蚌外套膜技术,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外套膜活体切除后的愈合再生情况,探索了供片蚌对珍珠质量影响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为以提高淡水珍珠质量为目标的供片蚌和育珠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资料。1三角帆蚌供体和受体对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在插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各100个的生长性状和特定生长率(SGR)。插珠后18个月,测量了所产100个育珠蚌合计1746颗珍珠的大小、重量、圆度和颜色参数。育珠蚌SGR(壳长)、SGR(壳高)、SGR(壳宽)和SGR(体重)与珍珠珠重和大小均有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程度:SGR(体重)>SGR(壳宽)>SGR(壳长)>SGR(壳高),与珍珠圆度及颜色参数a*、b*和C*相关性不显着。育珠蚌SGR(体重)与珍珠明度L*极显着正相关,与珍珠色差△E极显着负相关。珍珠珠重和大小与供片蚌壳高和壳长极显着正相关,圆度与供片蚌壳长、壳宽和体重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程度为壳宽>体重>壳长。珍珠颜色参数与供片蚌生长性状均无显着相关。珍珠珠重、大小、和颜色参数与育珠蚌内壳颜色参数L*、a*、b*、C*和△E均无显着相关,珍珠圆度与育珠蚌和供片蚌内壳各颜色参数均无显着相关。珍珠珠重和大小与供片蚌内壳L*极显着正相关。供片蚌内壳颜色对珍珠颜色有较大影响,其中珍珠L*与供片蚌内壳L*极显着正相关,与a*、C*和△E极显着负相关。珍珠a*与供片蚌内壳a*、b*、C*和△E极显着正相关。珍珠b*和C*与供片蚌内壳b*和C*极显着正相关,与△E显着正相关。珍珠△E与供片蚌内壳L*极显着负相关,与a*、C*和△E极显着正相关。供片蚌前部和后部外套膜小片所产珍珠珠重、大小、圆度和L*四个性状无显着差异,a*、b*、C*和△E四个性状存在极显着差异。后部外套膜所产珍珠在a*和b*平均值均显着偏大,饱和度C*和色差△E显着高于前部外套膜所产珍珠,表明供片蚌后部外套膜所产珍珠颜色更深更鲜艳,前部所产珍珠颜色较淡且偏白。2三角帆蚌供片蚌贡献外套膜小片后愈合与再生研究了切除外套膜组织后三角帆蚌的存活率、生长率及组织愈合再生过程。在三角帆蚌腹缘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切除小规格(8~12mm×8~12mm)切口,并与对照组同时养殖三个月,成活率分别94.7%、92.0%、95.3%和94.7%,差异不显着。不同切口位置三角帆蚌的SGR(壳长)、SGR(壳宽)和SGR(体重)差异不显着,前部切口组的SGR(壳高)显着小于其它两组和对照组。在腹缘中部切除小规格、中规格(8~12mm×28~32mm)和大规格(8~12mm×48~52mm)外套膜组织后养殖三个月,三组和对照组成活率分别为92.0%、90.0%、90.7%和94.7%,大规格组成活率显着低于其它三组。SGR(壳长)、SGR(壳高)、SGR(壳宽)和SGR(体重)在四个组中趋势为:对照组>小规格组>中规格组>大规格组。肉眼观察,组织切除后12d再生组织使伤口面积缩小。再生组织生长至与正常组织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小规格组、中规格组和大规格组中分别需要40d、75d和90d。组织学观察伤口组织切除后血细胞立刻大量积聚在伤口位置,至12h完全封住伤口。72h上皮形成使伤口完全愈合,15d时3个突起开始形成,25d时再生突起与正常组织相比在形态上差异很小,90d时再生组织无论在形态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与无切割处理的正常组织无异。本研究表明在不杀死供片蚌情况下,可取其外套膜制作小片,评价所产珍珠质量,为良种供片蚌选育提供技术支持。3三角帆蚌供片蚌小片对珍珠生长过程起作用的分子证据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小片移植入三角帆蚌体内培育珍珠10个月。利用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ITS1基因片段之间核苷酸序列多态性设计特异性引物。在珍珠囊组织总DNA中扩增出与Genebank中背角无齿蚌ITS-1片段匹配分值为517,覆盖率为99%,E value为3e-143,PCR产物匹配一致性达99%。说明三角帆蚌在接受背角无齿蚌小片养殖10个月后,背角无齿蚌DNA仍存在与珍珠囊细胞内。这表明随着珍珠生长,供体小片细胞并没有死亡溶解,而是在持续增殖。本研究为淡水无核珍珠生长时期,供体细胞一直存在与珍珠囊中提供了证据,为三角帆蚌良种供片蚌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刘芳兰[4](2012)在《不同植核手术对池蝶蚌外套膜和珍珠囊中钙调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钙调蛋白被认为在贝壳和珍珠形成过程中的钙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能参与贝壳和珍珠形成的矿化过程,但到目前为止,钙调蛋白在调节淡水贝类特别是池蝶蚌的钙代谢过程中具体行使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通过对钙调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来了解和探索其在池蝶蚌贝壳和珍珠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QRT-PCR结果表明:池蝶蚌CaM在4月底、8月底和9月底表现出表达高峰;有核手术后第8天,CaM mRNA表达水平在珍珠囊中有明显增强,而无核手术后第8天,CaM mRNA表达水平在外套膜中有明显增强;同时本实验结果还发现,有核和无核手术后的第120天,珍珠囊组织中CaM mRNA的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两种植核手术后CaM mRNA在外套膜及珍珠囊中的表达量均基本低于对照组外套膜的表达量。2、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钙调蛋白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了钙调蛋白纯化产物,并将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成功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池蝶蚌CaM大量分布在外套膜的内外表皮组织、正在发生增殖和迁移的供体细胞小片的表皮组织、珍珠囊上皮组织以及肌肉纤维上。
李家乐,刘越[5](2011)在《影响养殖珍珠质量的主要因子》文中认为珍珠被誉为"宝石皇后",养殖珍珠质量的提升是珍珠产业关注的焦点,也是珍珠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着重介绍了评价养殖珍珠质量的6个方面内容,包括颜色、大小、形状、光泽、光洁度、有核珍珠珠层厚度等。详细陈述了各主要育珠贝种类及其产珠特点,它们所培育的淡水无核珍珠和海水有核珍珠的质量情况,论述了不同规格、不同壳色育珠贝对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作为制作小片供体的供片贝不同种类,以及供片贝不同年龄、不同壳色对育珠贝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插片手术过程中,化学药物因素、小片分离方式、插片个数等插片手术工艺对珍珠质量的影响。此外,还从水质、水体微量元素、养殖深度、养殖方式和养殖周期等几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外部条件对养殖珍珠质量的影响。
郝莹莹,施志仪,李文娟,靳雨丽[6](2011)在《维生素D3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得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细胞,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外套膜内外表皮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的游离Ca2+浓度及不同浓度维生素D3(VD3)孵育后的外套膜细胞的Ca2+的动态情况。结果表明,未添加VD3(1.25 mmol/L Ca2+)时,外套膜外表皮细胞的Ca2+荧光强度显着高于内表皮细胞内的Ca2+(P<0.05)。在添加不同浓度VD3后,内表皮细胞与外表皮细胞内Ca2+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细胞内Ca2+沉积量的变化是随着VD3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对照组与添加50 IU/L组差异不显着(P>0.05);当添加浓度为100 IU/L时,与对照组和50 IU/L组差异显着(P<0.05);当添加组浓度达到500IU/L时,与前3组有显着差异(P<0.05);当添加的浓度增大到1 000 IU/L后与500 IU/L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与其他组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本实验为外套膜细胞的钙代谢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郝莹莹[7](2011)在《三种环境因子对三角帆蚌外套膜Ca2+代谢和ALP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最主要的育珠母蚌,所产珍珠色泽鲜艳、细腻光滑,是淡水珍珠生产用的首选蚌种。目前,珍珠产量不断增长,但同时养殖淡水珍珠的质量却日益退化,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对珍珠生长的分子遗传机制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Ca2+代谢调控下的珍珠贝和珍珠生长的分子基础和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阐明。开展珍珠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珍珠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还可以为其产业发展中珍珠培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指导,因此是当前育珠业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鉴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研究内容:一、三种不同环境因子对三角帆蚌钙代谢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外Ca2+的运动方向与速率、细胞内Ca2+囤积进行测定。试验将3只育珠蚌的外套膜培养组织或细胞分成3个组(3个重复/组),每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Ca2+(对照组、0.5、1.25、3 mmol/L)、不同浓度的VD3(对照组、50、100、500 IU/L),及置于不同温度下(20、26、30℃)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a2+时,细胞外Ca2+流动方向是从外排逐步变为内流,并随浓度增大,Ca2+流动速度增大,细胞内部的荧光信号增强,其中添加3 mmol/L组Ca2+内流速度最大,细胞内部信号最强,相比其余组差异显着(P<0.05);添加VD3时,Ca2+的流动方向也从外排逐步转变成向外套膜细胞方向内流,并且随着浓度增加,Ca2+流动速度增大,细胞内部的Ca2+荧光信号增大,其中500 IU/L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温度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Ca2+的代谢也有重要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Ca2+运动方向的变化从外排到内流再外排(P<0.05),细胞内部Ca2+信号也不断增强,其中在温度26℃的条件下,Ca2+内流速度最大,细胞内部信号最强(P<0.05)。二、三种不同环境因子对三角帆蚌碱性磷酸酶(ALP)基因表达、酶活性性的影响及其与钙代谢水平的相关分析碱性磷酸酶(ALP)与珍珠质的形成关系密切,在钙转运和珍珠生物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试验探讨了ALP对三角帆蚌体内钙代谢的影响。试验通过巢式及3’-RACE PCR技术获取ALP基因3’端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Real-time Q-PCR,运用双标准曲线法分析ALP mRNA在外套膜外表皮、腮、内脏团、斧足、珍珠囊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在不同Ca2+、VD3、温度培养条件下的ALP表达差异和酶活性的差异。试验得到ALP基因3’端序列长度为924 bp碱基,该基因在三角帆蚌珍珠囊内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三种培养条件下的外套膜外表皮组织中ALP基因表达以及酶活性差异综合分析表明,高浓度的Ca2+与VD3,以及26℃条件下,ALP基因表达及酶活性最高(P<0.05),而ALP基因mRNA在三角帆蚌外套膜外表皮中大量存在,有促进钙代谢的作用,推测ALP基因高表达可促进Ca2+在细胞内大量的沉积,有利于Ca2+的储存,促进蚌的贝壳与珍珠质的沉积。本研究为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的钙代谢机制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对于阐明珍珠形成机理,提高珍珠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靳雨丽[8](2011)在《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的改进及大型有核珍珠的培育》文中研究表明三角帆蚌(Hypriosis cumingii),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育珠蚌之一,其所产珍珠层厚,光泽鲜艳,细腻光滑,产珠质量上乘,是淡水珍珠生产用的首选材料。目前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销售额却只占18%,出现严重产销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所产淡水珍珠颗粒小、质量低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为培育出大颗粒优质的淡水珍珠,本文从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育珠的生产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Ca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的影响a)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Ca2+(0 mmol/L, 0.5 mmol/L, 1.25 mmol/L, 3 mmol/L.),对体外培养的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细胞增殖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活力与ALP活性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随着Ca2+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力与ALP活性也逐渐增高,在1.25 mmol/L时达到最大,3 mmol/L时又有所降低。1.25 mmol/LCa2+浓度组的ALP活性和细胞增殖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状态及贴壁情况也明显好于其它三组。从而得出1.25 mmol/L Ca2+浓度适合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体外培养。b)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bFGF(0μg/L, 0.3μg/L, 0.6μg/L, 0.9μg/L),对体外培养的外套膜细胞的ALP活性和细胞增殖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胞增殖活力与ALP的活性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随着bFGF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的活力也逐渐增高,在0.6μg/L时达到最大,0.9μg/L时又有明显降低,表明了bFGF促进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0.6μg/L,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外套膜细胞生长增殖;ALP的活性则随着bFGF浓度的升高而逐步增高,0.9μg/L时ALP的活性为最高,表明ALP活性的bFGF最适浓度为最高0.9μg/L。同时显微镜观察表明,各浓度的bFGF对细胞形态及贴壁情况没有显着影响。2、改进细胞培养后进行内脏团大型有核珍珠培育的研究为得到大颗粒优质的淡水有核珍珠,本试验进行了游离细胞植入法在三角帆蚌内脏团插核的生产育珠研究。实验采用两种培养基(培养基1、2)进行外套膜外膜细胞的培养,对不同培养时间(2、4、6、12 h)的细胞增殖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将处理过的珠核分别置于两组细胞悬液中共培养,6 h后采用内脏团插核手术,对500只三角帆蚌进行插核,并进行为期5个月的淡水有核珍珠生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的细胞增殖活力都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大,培养到6、12 h时,两种培养基的细胞增殖活力较2、4 h时均有显着提高(P<0.05),6 h与12 h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两种培养基之间相比,在培养2 h时两组间细胞增殖活力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培养4、6、12 h时培养基2组的细胞增殖活力显着高于培养基1组(P<0.05)。再通过用两种两种培养基进行珍珠培育的结果来看,培养基2组培养的细胞孵育珠核6 h后,贴附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均匀,插核5个月后,形成了包裹完整、具有光泽、沉积0.8 mm珍珠质的大型珍珠;而采用培养基1组培养的外套膜细胞进行珠核孵育而后插核,得到的素珠较多,且没有形成完整珍珠质包被的珍珠。本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培养基有利于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从而有利于内脏团有核珍珠的培育,这为进一步开展淡水贝类细胞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为大型有核珍珠的培育提供了依据。
李文娟,施志仪,郝莹莹,叶显峰[9](2011)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Ca2+在三角帆蚌组织内的积累与分布》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淡水贝类Ca2+吸收和转运信号传递机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了三角帆蚌不同组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以及水体Ca2+浓度对外套膜组织细胞内钙沉积的影响。试验选取10只健康的三角帆蚌,分别获得外套膜外膜、内膜、斧足、腮及内脏团上表皮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后用Fluo-3/AM荧光探针孵育细胞1 h,观察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蚌不同组织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存在显着差异,外套膜外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最高,内脏团上表皮细胞的最低(P<0.05);育珠三角帆蚌在相同Ca2+浓度的孵育水平下,外套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比非育珠蚌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1.25 mmol/L添加组中,两组外套膜内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不同Ca2+孵育水平对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Ca2+在孵育液中浓度的升高,外套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着增强(P<0.05),表明外套膜是从外界吸收Ca2+的主要组织,蚌体珍珠的培育增强了其对Ca2+的沉积,并且水体Ca2+浓度在1.25~3.00 mmol/L有助于蚌体内Ca2+的贮藏,这对进一步开展淡水蚌类育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为珍珠培育的生产实践工作提供了依据。
施志仪,郝莹莹,李文娟,韩健,靳雨丽[10](2010)在《三种不同因子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Ca2+流动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主要的育珠母蚌,其所培育出的珍珠色泽鲜艳、细腻光滑,因而成为目前淡水育珠生产中首选的育珠母蚌之一。蚌的外套膜是贝壳和珍珠形成的重要组织器官,有内外两层表皮细胞及其间的结缔组织构成。它对钙具有高度通透性,其上皮细胞具有通过细胞膜主动吸收Ca2+和贮存Ca2+的功能,并通过胞吐作用排出钙至外套膜外腔中,这些钙就是形成珍珠的基础。维
二、圆背角无齿蚌离体培养的外套膜组织钙代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圆背角无齿蚌离体培养的外套膜组织钙代谢(论文提纲范文)
(1)三角帆蚌不同蚌龄外套膜细胞及其适龄蚌不同组织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物矿化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珍珠的形成 |
1.1.1 珍珠贝的矿化机制 |
1.1.2 珍珠贝Ca~(2+)代谢的研究 |
1.1.3 珍珠形成的相关研究 |
1.2 珍珠贝细胞培养及外套膜的研究 |
1.2.1 珍珠贝细胞培养 |
1.2.2 外套膜的结构 |
1.2.3 外套膜细胞培养存在的问题 |
1.3 淡水珍珠贝育珠技术及面临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二章 三角帆蚌不同蚌龄外套膜细胞增殖能力和生物矿化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2.1.3 本章试剂的配制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不同蚌龄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周期的测定 |
2.2.2 不同蚌龄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Ca~(2+)荧光强度的测定 |
2.2.3 不同蚌龄外套膜组织ALP和CA活性测定 |
2.2.4 不同蚌龄外套膜组织中ALP和CA基因表达 |
2.2.5 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组织形态学观察 |
2.2.6 数据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不同蚌龄外套膜细胞的PrI分析 |
2.3.2 不同蚌龄外套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分析 |
2.3.3 不同蚌龄三角帆蚌ALP和CA活力分析 |
2.3.4 三角帆蚌AL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3.5 ALP和CA基因在外套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2.3.6 不同蚌龄的三角帆蚌做供体蚌形成珍珠囊的形态学观察 |
2.4 讨论 |
第三章 三角帆蚌不同组织体外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物矿化 |
3.1 材料 |
3.1.1 动物材料 |
3.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3.1.3 本章试剂的配制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三角帆蚌外套膜、鳃、内脏团细胞培养 |
3.2.2 体外培养外套膜、鳃、内脏团细胞生长活性的检测 |
3.2.3 体外培养的细胞周期的测定 |
3.2.4 体外培养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测定 |
3.2.5 体外培养的细胞ALP和CA活性测定 |
3.2.6 体外培养的细胞ALP和CA基因表达 |
3.2.7 ARTP对三角帆蚌外套膜、鳃、内脏团细胞细胞活力的影响 |
3.3 结果 |
3.3.1 细胞培养的显微观察分析 |
3.3.2 体外培养细胞生长活力分析 |
3.3.3 体外培养细胞PrI分析 |
3.3.4 体外培养细胞内Ca~(2+)分析 |
3.3.5 体外培养的细胞ALP和CA活性分析 |
3.3.6 体外培养的细胞ALP和CA基因表达分析 |
3.3.7 ARTP对体外培养细胞活力影响的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细胞植入体内培养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1.1 动物材料 |
4.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4.1.3 本章试剂的配制 |
4.1.4 主要仪器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三角帆蚌外套膜、鳃细胞培养 |
4.2.2 Hoechst 33342 标记细胞 |
4.2.3 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活体移植 |
4.2.4 活体移植后细胞活力检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体外培养细胞植入的荧光检测 |
4.3.2 体外培养的细胞植入外套膜中细胞活力变化分析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不同Ca2+浓度养殖环境下三角帆蚌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CaM和CaLP基因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三角帆蚌钙调蛋白及钙调蛋白类似蛋白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总RNA提取与检测 |
2.2 转录组测序 |
2.3 反转录 |
2.4 引物设计 |
2.5 基因克隆 |
3 实验结果 |
3.1 转录组结果及基因的挑选 |
3.2 基因验证结果 |
3.3 筛选的CaLP基因分析 |
3.4 CaM与四个CaLP比较 |
4 讨论 |
第二章 不同Ca~(2+)浓度养殖环境下三角帆蚌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CaM和CaLP基因的表达 |
前言 |
1 材料方法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处理 |
2.2 总RNA提取与检测 |
2.3 引物设计 |
2.4 反转录 |
2.5 荧光定量PCR |
3 实验结果 |
3.1 CaM基因定量结果 |
3.2 CaLP_1 基因定量结果 |
3.3 CaLP_2 基因定量结果 |
3.4 CaLP_3 基因定量结果 |
3.5 CaLP_4 基因定量结果 |
4 讨论 |
4.1 CaM基因 |
4.2 CaLP_1 基因 |
4.3 CaLP_2 基因 |
4.4 CaLP_3 基因 |
4.5 CaLP_4 基因 |
第三章 不同Ca~(2+)浓度养殖环境下形成珍珠的分析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珠核采样 |
2.2 珍珠观察与测量 |
2.3 拉曼分析珍珠质 |
3 实验结果 |
3.1 珍珠观察与测量结果 |
3.2 拉曼光谱分析结果 |
3.3 讨论 |
3.3.1 珍珠观察与测量 |
3.3.2 拉曼光谱分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3)三角帆蚌供片蚌对珍珠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影响养殖珍珠质量的主要因子 |
1 养殖珍珠质量评价内容 |
2 育珠贝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2.1 育珠贝种类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2.2 育珠贝规格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2.3 育珠贝壳色对珍珠颜色的影响 |
3 供片贝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3.1 供片贝种类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3.2 供片贝年龄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3.3 供片贝壳色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4 插片手术工艺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4.1 手术中化学药物因素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4.2 小片分离方式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4.3 插片个数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 养殖条件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1 养殖水体水质及微量元素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2 吊养深度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3 吊养方式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4 养殖周期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第二章 三角帆蚌供体和受体对所产珍珠质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蚌 |
1.2 插片手术 |
1.3 数据测量 |
1.4 计算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三角帆蚌育珠蚌和供片蚌生长性状及特定生长率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2.2 三角帆蚌育珠蚌和供片蚌内壳颜色参数对珍珠质量影响 |
2.3 三角帆蚌供片蚌取片部位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三角帆蚌供片蚌贡献外套膜小片后愈合与再生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数据计算与分析 |
2 结果 |
2.1 三角帆蚌外套膜组织不同切除位置对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 |
2.2 三角帆蚌外套膜组织不同切除规格对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
2.3 三角帆蚌外套膜组织切除后不同时间组织愈合和再生情况观察 |
3 讨论 |
第四章 三角帆蚌供片蚌小片对珍珠生长过程起作用的分子证据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外套膜小片异种移植 |
1.2 提取珍珠囊总 DNA |
1.3 扩增 ITS-1 基因片段 |
2 结果 |
2.1 异种小片移植后所产珍珠 |
2.2 PCR 产物 |
2.3 序列分析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不同植核手术对池蝶蚌外套膜和珍珠囊中钙调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池蝶蚌简介 |
1.2 生物矿化概述 |
1.3 贝壳的结构及珍珠的形成 |
1.4 贝类的钙代谢 |
1.5 贝壳基质蛋白研究进展 |
1.6 钙调蛋白(CaM)研究进展 |
1.6.1 CaM的结构 |
1.6.2 CaM的功能 |
1.7 贝类外套膜与生物矿化 |
1.8 贝类珍珠囊概述 |
1.9 本实验室关于池蝶蚌CaM已有的研究结果 |
1.10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钙调蛋白在池蝶蚌外套膜及珍珠囊中的表达特性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
2.1.3 cDNA模板的准备 |
2.1.4 QRT-PCR |
2.2 实验结果 |
2.2.1 总RNA提取结果 |
2.2.2 cDNA模板检测 |
2.2.3 植核蚌外套膜和珍珠囊以及未植核蚌外套膜中的钙调蛋白的表达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3章 池蝶蚌钙调蛋白在外套膜和珍珠囊中的定位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蛋白表达引物的设计 |
3.1.2 表达片段PCR扩增 |
3.1.3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3.1.4 PCR产物的切胶回收 |
3.1.5 池蝶蚌pET-28a-CaM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3.1.6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及超声波破碎重组菌 |
3.1.7 表达蛋白的纯化 |
3.1.8 蛋白浓度测定 |
3.1.9 钙调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 |
3.1.10 钙调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 |
3.1.11 池蝶蚌外套膜及珍珠囊组织冰冻切片的制作 |
3.1.12 免疫荧光染色 |
3.2 实验结果 |
3.2.1 目的片段PCR扩增结果 |
3.2.2 PCR产物回收结果 |
3.2.3 附性重组质粒的筛选 |
3.2.4 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
3.2.5 目的蛋白诱导表达 |
3.2.6 CaM融合蛋白的纯化 |
3.2.7 Bradford法测定融合蛋白浓度 |
3.2.8 钙调蛋白多隆抗体效价测定 |
3.2.9 池蝶蚌CaM在外套膜及珍珠囊组织上的免疫荧光定位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4章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影响养殖珍珠质量的主要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1 养殖珍珠质量评价内容 |
2 育珠贝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2.1 育珠贝种类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2.2 育珠贝规格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2.3 育珠贝壳色对珍珠颜色的影响 |
3 供片贝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3.1 供片贝种类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3.2 供片贝年龄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3.3 供片贝壳色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4 插片手术工艺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4.1 手术中化学药物因素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4.2 小片分离方式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4.3 插片个数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 养殖条件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1 养殖水体水质及微量元素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2 吊养深度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3 吊养方式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5.4 养殖周期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
(6)维生素D3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试剂、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外套膜细胞培养 |
1.2.2 外套膜细胞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 |
1.2.3 细胞内Ca2+监测 |
1.3 图像数据分析与统计 |
2 结果 |
3 讨论 |
(7)三种环境因子对三角帆蚌外套膜Ca2+代谢和ALP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贝类钙代谢生物过程 |
1.1.1 贝类的钙吸收与钙贮藏 |
1.1.2 外套膜与钙代谢的关系 |
1.2 碱性磷酸酶与蚌类钙代谢研究 |
1.3 外套膜组织钙代谢的影响因子 |
1.3.1 温度 |
1.3.2 Ca~(2+)浓度 |
1.3.3 VD_3 浓度 |
1.4 对蚌的钙代谢与矿化作用研究展望 |
1.5 研究目的、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试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三种不同环境因子对三角帆蚌钙代谢的影响 |
2.1 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2.2 方法 |
2.2.1 非损伤微电极技术对细胞外Ca~(2+)流量的测定 |
2.2.2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对细胞内Ca~(2+)浓度的检测 |
2.2.3 图像数据分析与统计 |
2.3 结果 |
2.3.1 非损伤微电极技术对细胞外Ca~(2+)流量的测定 |
2.3.2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对细胞内Ca~(2+)浓度的检测 |
2.4 讨论 |
2.4.1 非损伤微电极测定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运用 |
2.4.2 外套膜细胞对Ca~(2+)的转运贮存的重要性 |
2.4.3 环境因子对育珠蚌钙代谢的影响 |
第三章 三种不同环境因子对三角帆蚌ALP 基因表达、酶活性及其与钙代谢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3.1 材料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3.2 方法 |
3.2.1 ALP 基因表达的测定 |
3.2.2 ALP 酶活性性测定 |
3.2.3 统计方法 |
3.3 结果 |
3.3.1 总RNA 的鉴定 |
3.3.2 ALP 基因的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3.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扩增的特异性检测 |
3.3.4 ALP 实时荧光定量PCR 差异性分析 |
3.3.5 ALP 酶活性分析 |
3.3.6 ALP 基因表达、酶活性表达水平与及其与钙代谢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的改进及大型有核珍珠的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珍珠的形成 |
1.1.1 珍珠囊成因学说发展 |
1.1.2 表皮细胞变性成因学说 |
1.2 贝类外套膜的研究 |
1.2.1 贝类外套膜的结构 |
1.2.2 贝类外套膜组织及细胞培养 |
1.3 淡水育珠技术 |
1.3.1 淡水无核珍珠的培育 |
1.3.2 淡水有核珍珠的培育 |
1.4 淡水育珠面临的问题 |
1.4.1 质量与产量的矛盾 |
1.4.2 插核手术工艺的问题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a2+和bFGF 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1.4 统计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浓度bFGF 对细胞增殖活力和ALP 活性的结果分析 |
2.2.2 不同浓度Ca2+对细胞增殖活力和ALP 活性的结果分析 |
2.2.3 两种因子培养下细胞生长情况观测 |
2.3 讨论 |
2.3.1 不同浓度bFGF 对细胞增殖活力和ALP 活性的影响 |
2.3.2 不同浓度Ca2+对细胞增殖活力和ALP 活性的影响 |
2.3.3 两种因子培养下细胞生长情况 |
第三章 改进细胞培养后进行内脏团大型有核珍珠培育的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技术路线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细胞培养与活力分析 |
3.2.2 不同培养基对珠核培养效果差异分析 |
3.2.3 育珠蚌的生长与育珠分析 |
3.3 讨论 |
3.3.1 外套膜细胞培养条件的改进 |
3.3.2 大型有核珍珠的培育 |
3.3.3 淡水珍珠蚌内脏团培育得到素珠的原因 |
3.3.4 提高内脏团育珠留珠率的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Ca2+在三角帆蚌组织内的积累与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a2+在外套膜内外膜上表皮细胞内的分布 |
2.2 Ca2+在不同组织细胞内沉积差异 |
2.3 不同Ca2+浓度对外套膜外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影响 |
2.4 不同Ca2+浓度对外套膜内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影响 |
3 讨论 |
四、圆背角无齿蚌离体培养的外套膜组织钙代谢(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角帆蚌不同蚌龄外套膜细胞及其适龄蚌不同组织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物矿化活性[D]. 曹玉香.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2]不同Ca2+浓度养殖环境下三角帆蚌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CaM和CaLP基因的表达[D]. 尚朝. 上海海洋大学, 2016(02)
- [3]三角帆蚌供片蚌对珍珠质量的影响[D]. 刘越. 上海海洋大学, 2013(05)
- [4]不同植核手术对池蝶蚌外套膜和珍珠囊中钙调蛋白表达的影响[D]. 刘芳兰. 南昌大学, 2012(01)
- [5]影响养殖珍珠质量的主要因子[J]. 李家乐,刘越. 水产学报, 2011(11)
- [6]维生素D3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J]. 郝莹莹,施志仪,李文娟,靳雨丽. 动物学杂志, 2011(03)
- [7]三种环境因子对三角帆蚌外套膜Ca2+代谢和ALP基因表达的影响[D]. 郝莹莹. 上海海洋大学, 2011(04)
- [8]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培养的改进及大型有核珍珠的培育[D]. 靳雨丽. 上海海洋大学, 2011(04)
- [9]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Ca2+在三角帆蚌组织内的积累与分布[J]. 李文娟,施志仪,郝莹莹,叶显峰. 水产学报, 2011(02)
- [10]三种不同因子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Ca2+流动性的影响[J]. 施志仪,郝莹莹,李文娟,韩健,靳雨丽.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