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下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何梓林[1](2021)在《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政府监管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污水外溢、污水处理未达标排放、污水管网覆盖率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城镇化重要的配套设施,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从2000年起不断受到国家重视和支持,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数量、污水处理率对比2000年至少翻了一番,基本完成十三五定下的目标,标志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也标志着我国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从开始的快速建设期转向稳定运行期。在国家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相关监管体系的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建设运营及优化污水处理设施监管的同时,地方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政府监管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政府部门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重视和研究不足,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体系,政府部门监管措施难以落实;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影响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协同机制不完善,涉及的部门过多,导致监管不力和影响政策的贯彻执行;排水用户缺乏科学的管理影响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效果等,反映了政府监管不完善,影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步伐和水环境质量提升。论文从公共物品理论、协同理论和现状研究入手,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政府监管现状为例,对该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存在的监管部门职能实现度不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监管流程不顺畅等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出该地区政府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结论。通过借鉴国内外的成熟经验,以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和监管质量为目的,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监管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能力、鼓励群众监管和实现智能化监管等建议。
杜敏[2](2021)在《烟台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
吴颖[3](2020)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文中提出面临复杂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探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理念。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的缺口日益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仍需进一步改革创新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因此,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水资源管理,对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切实扭转低效利用、过度开发的水资源形势,有效转变经济增长形式,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温州市泰顺县水资源管理为例,立足该县正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背景,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系统掌握泰顺县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管理举措及成效。通过分析水资源管理现状,得出目前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水资源行政管理仍有薄弱环节、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水资源工程管理压力大、水资源经济管理不到位、节水管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水资源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经济管理手段单一、节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五个方面。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公共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结合泰顺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泰顺县水资源管理的思路与对策:第一,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集中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第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提出健全价格杠杆机制、建立水资源工程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的建议;第三,立足区域特色,提出编制相配套的水文旅游资源专项规划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建议;第四,落实制度、考核、科技、资金等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保障措施;第五,注重信息化建设,加快多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本次研究将研究范围延伸至县级行政区,丰富了地、县两级同步推进水资源管理的思路,也丰富了国内对泰顺这样的山区县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案例,同时也为促进泰顺县水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对策,为提高同类山区县水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潘科[4](2020)在《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文中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控制性要素。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漳河是我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边界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以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部门对砂子等基础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漳河河砂滥采乱采现象愈演愈烈。河道中砂石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以及保护堤防的重要屏障。长期采砂加剧了河水对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冲刷,在洪水期加大了堤防等防洪工程被冲毁的危险,对漳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从而保护漳河堤防安全和水源地地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漳河非法采砂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漳河非法采砂是一种低效的砂石资源配置活动,受到市场经济价格机制调节,根源在于砂石供需关系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指出要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手段,从河砂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侧发力,化解漳河河砂供需关系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
禹博[5](2020)在《内蒙古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关键就在于解决好各种各类的环境问题,要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因此,开展水土资源保护,是当前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深入的研究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掌握乌海市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研究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管理政策和机制体制,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方面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下乌海市水土流失的现状,着重梳理了乌海市水土流失管理部门的管理历程、管理现状、管理手段和成效,通过分析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中政府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监管落实问题、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生态环保意识及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剖析了引发问题的原因。笔者调查总结了乌海市水务局、乌海市水行政执法局、乌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及市所辖的三区农牧水务局历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和经验,结合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和要求,提出了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应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职能手段、构建法制体系,确保水土流失治理的各项保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公众参与、做好宣传工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制度创新,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等对策和建议,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下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王小玲[6](2019)在《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洋县居江汉平原与鄂西北山区结合部,西北高东南低,干旱频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旱南涝,是鄂中受旱涝威胁最严重区域之一。基于县域内洪涝干旱自然灾害的防治,沙洋县历来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丰富的水旱灾害治理经验。沙洋县水务局是沙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导力量,在沙洋县水利发展与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特殊的自然水文出发,分析沙洋在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旱灾害历史。尝试运用历史文献法、社会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依托沙洋县水务局档案室馆藏档案及相关文献资料,对沙洋县水务局的成立、机构设置、职责等进行调研与分析,探讨其在1988年至2017年间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关水利管理单位的沿革,通过对这一县级水利事业发展的论述,力图对沙洋水利事业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988年,成立沙洋区水利局,负责沙洋地区水利建设管理和日常工作。通过对沙洋水利三十年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制约因素。虽然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制约,沙洋县水务局许多规划未能实施,但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经过多方努力,沙洋水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总之,沙洋县水务局在沙洋水利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水利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为该县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沙洋水利事业近30年的考察,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沙洋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预期,为当代水利事业发展、后期水利机构改革及职能完善,提供参考与指导,具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周燕琴[7](2019)在《一体化管理体制下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为了将保护环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做出了不少的调整与改革,依法遵照节约用水,科学治水的管理理念,大力提倡水资源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水务一体化的形成,因此,本文就一体化管理体制下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如何提升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田强[8](2018)在《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新疆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此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新疆兵团第六师拥有充足阳光与热量,但降水稀少且蒸发强烈,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很强依赖性。水利工程管理是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则是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的关键。因此,针对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促进第六师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推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进程,为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本文使用了文献调研法、资料收集法、案例分析法和现实问题分析法,通过对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对相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第六师公益性与经营性水利工程摸底调研和分析,得出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存在分级而立,管理人员较多,农业水费收支中水管单位运行经费占比较大等急需解决的问题。(2)通过对第六师与内地及周边其他灌区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对比分析,得出第六师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管理范围、农业水价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性。(3)为保证灌区良好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落实、二分开”的具体改革思路和适应第六师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内容涉及加强行政管理、建立管理站、推进水价改革等方面,为第六师今后水利工程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黄丽[9](2018)在《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命脉和生态环境维持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各界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水资源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高水利行政管理效率,协调经济、生活、环境等各方用水问题,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源污染问题,保障水生态平衡已被各地政府所重视。近年河源市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也日显突出。同时由于河源市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三江之源,辖区内新丰江水库作为粤港地区主要的供水水源地,港澳民众非常重视其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每年都有多个政府团体或社会组织到新丰江水库进行实地考察。所以,如何解决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方法,随后以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从河源市水资源及供用水现状、水资源管理机构基本情况、监管职能分工、涉水活动行政执法、节水管理及主要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目前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机构和人员配套力量不足、行政职能交叉、行政决策缺乏公众参与、执法监管力量薄弱、节水管理工作落后、部分管理工作力度欠缺等。最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结果,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组织机构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整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节水制度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重点工作推进力度等对策和建议。
张扬[10](2017)在《兰州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不断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近年来各级政府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兰州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地位也愈加突显。近年来,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设立,为兰州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和管理滞后,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成为严重制约兰州市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指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通过研究国内外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兰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现状,提出兰州市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笔者从明确水务一体化管理主体、理顺水务一体化管理职责、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提高一体化管理效率几个方面入手对兰州市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下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下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简要评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逻辑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 |
2.政府监管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1.公共物品理论 |
2.协同理论 |
二、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政府监管现状 |
(一)污水处理设施概况 |
1.污水处理设施发展进程 |
2.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现状 |
(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政府监管概况 |
1.监管主体 |
2.监管对象 |
3.监管流程 |
(三)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政府监管主要成效 |
1.建立了可基本满足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政府监管机构 |
2.建设了可基本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污水处理设施 |
3.监管流程不断完善和创新 |
三、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主体职能实现度不够 |
1.管理人员不足 |
2.群众参与度不足 |
3.部分监管主体职责仍不清晰 |
(二)监管对象的运行效率不高 |
1.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处理效率匹配度不足 |
2.污水处理设施未完善影响水环境质量提升 |
(三)监管流程不顺畅 |
1.突发事件处置不及时 |
2.排水用户信息监管尚不到位 |
3.监管考核指标科学性不足 |
四、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
1.人才储备力量和信息化利用有待加强 |
2.宣传工作力度不大 |
3.部分监管主体职责还不明确 |
(二)监管对象规划与规模未均衡 |
1.污水处理设施仍需继续新建和改造 |
2.多头建设运营影响污水管网系统统一运营 |
(三)监管流程未完善 |
1.协同监管机制未完善 |
2.排水用户监管流程未完善 |
3.监管考核制度未完善 |
五、优化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一)国内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政府监管的主要经验 |
1.北京市“厂网一体化”模式 |
2.深圳市“全面监管”模式 |
(二)国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政府监管的主要经验 |
1.美国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行业监管制度 |
2.英国成熟的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运行监管制度 |
(三)国内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政府监管的经验启示 |
1.国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模式的经验启示 |
2.国外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法律法规的经验启示 |
3.国内外因地制宜的监管模式的经验启示 |
(四)优化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1.加强政策引导 |
2.完善监管制度 |
3.提升监管能力 |
4.鼓励群众监管 |
5.加强规划建设,实现智能化监管 |
结束语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节水型社会建设 |
2.1.2 水资源 |
2.1.3 水资源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2.2.3 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 |
第三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现状 |
3.1 泰顺县水资源现状 |
3.1.1 水资源概况 |
3.1.2 地下水资源基本情况 |
3.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2 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成效 |
3.2.1 完善政策机制建设 |
3.2.2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
3.2.3 严格用水总量控制 |
3.2.4 注重用水效率提升 |
3.2.5 全面推进行业节水工作 |
3.2.6 常态落实水资源保护工作 |
第四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水资源行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
4.1.1 涉水管理部门多,职能重叠 |
4.1.2 各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弱 |
4.2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 |
4.2.1 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
4.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
4.3 水资源工程管理压力大 |
4.3.1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 |
4.3.2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有待提升 |
4.4 水资源经济管理不到位 |
4.4.1 农村水费征收标准偏低 |
4.4.2 水费收缴率不高 |
4.5 节水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 |
4.5.1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
4.5.2 公众节水意识淡薄 |
第五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5.1 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
5.1.1 水资源管理队伍力量不足 |
5.1.2 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系不健全 |
5.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 |
5.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
5.2.2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有待扩大 |
5.3 水资源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
5.3.1 水资源工程管理投入不足 |
5.3.2 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基础薄弱 |
5.4 水资源经济管理手段单一 |
5.4.1 市场投入动力不足 |
5.4.2 公众参与决策不足 |
5.5 节水管理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 |
5.5.1 政府引导不够,行业用水结构有待完善 |
5.5.2 政府宣传不够,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 |
第六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
6.1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
6.1.1 完善集中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
6.1.2 健全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
6.2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
6.2.1 健全价格杠杆机制 |
6.2.2 建立水资源工程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
6.3 配套水资源规划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
6.3.1 以时尚体育小镇为依托充分挖掘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
6.3.2 以氡泉小镇为依托充分挖掘泉水旅游资源 |
6.3.3 适当开发利用水工程旅游资源 |
6.4 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措施 |
6.4.1 加强地下水保护、鼓励非常规水利用 |
6.4.2 完善考核评估程序 |
6.4.3 强化节水科技支撑 |
6.4.4 扩大投融资渠道 |
6.5 注重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
6.5.1 加快多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 |
6.5.2 注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思路 |
3 技术路线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 |
1 研究方法 |
2 创新与不足 |
二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1 砂石及采砂 |
2 采砂管理和采砂治理 |
3 非法采砂 |
(二) 理论基础 |
1 治理理论 |
2 公共物品理论 |
三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状 |
(一) 漳河砂资源状况 |
1 漳河概况 |
2 采砂情况 |
(二)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情况 |
1 采砂危害 |
2 治理情况 |
四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一)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存问题 |
1 非采现象难以杜绝 |
2 采砂管理理念落后 |
3 采砂执法力量薄弱 |
4 采砂管制滋生腐败 |
(二) 原因分析 |
1 市场需求催生非采 |
2 忽视市场公民作用 |
3 采砂治理投入不足 |
4 政府监管引发寻租 |
五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对策 |
(一) 稳定砂石供需关系 |
1 推进砂石需求侧改革 |
2 推进砂石供给侧改革 |
(二) 引入采砂治理理念 |
1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
2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
3 两种制度绩效比较 |
4 充分发挥公共作用 |
(三) 加大采砂治理投入 |
1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经费 |
2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编制 |
3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设备 |
(四) 加强渉砂腐败监督 |
1 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
2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
3 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
4 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
六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内蒙古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有关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有关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不足与展望 |
1.4.1 不足 |
1.4.2 展望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水土流失相关概念 |
2.1.1 水土流失的概念 |
2.1.2 水土保持的概念 |
2.2 水土流失治理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法理学基础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习近平“两山论” |
2.2.4 公共物品理论 |
2.2.5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3 乌海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
3.1 乌海市水土流失现状 |
3.1.1 乌海市基本状况 |
3.1.2 乌海市水土流失现状 |
3.2 乌海市水土流失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
3.2.1 管理部门历程 |
3.2.2 管理部门职能职责 |
3.2.3 管理部门分工情况 |
3.2.4 监督管理手段 |
3.2.5 管理成效 |
4 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4.1 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 |
4.1.1 政府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 |
4.1.2 监管落实不到位 |
4.1.3 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经费保障困难 |
4.1.4 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4.2.1 特殊的地理位置 |
4.2.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
4.2.3 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严重 |
4.2.4 忽视矿山资源开发承载力 |
4.2.5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
4.2.6 管理部门责任和目标不清 |
5 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管理体系 |
5.1.1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
5.1.2 规范行政管理工作流程 |
5.1.3 严抓管理工作重心 |
5.2 强化管理职能手段,构建法制体系 |
5.2.1 强化管理职能手段,落实责任 |
5.2.2 构建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 |
5.3 完善保障措施,强化队伍建设 |
5.3.1 完善保障措施 |
5.3.2 强化队伍建设 |
5.4 推动公众参与,做好宣传工作 |
5.4.1 以政府宣传为中心 |
5.4.2 做好企业宣传工作 |
5.4.3 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宣传 |
5.5 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现代化发展 |
5.5.1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相关制度的创新 |
5.5.2 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
三、基本概念辨析 |
(一)水利与水利管理 |
(二)农田水利工程 |
(三)公共水利管理 |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沙洋县水利基本情况 |
第一节 沙洋自然水文概况 |
一、地理位置 |
二、地形地貌 |
三、气象 |
四、水系 |
第二节 沙洋水患历史 |
一、新中国成立前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 |
第三节 人民政府兴修水利的设想 |
一、治理水利,变水害为水利 |
二、主抓工程兴建 |
三、把水利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上来 |
第二章 沙洋县水务局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沙洋区水利局的成立 |
一、成立前的管理概况 |
二、筹建沙洋区水利局 |
第二节 沙洋区水利局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
一、成立初机构设置 |
二、沙洋区水利局主要职责 |
第三节 沙洋县水利管理机构沿革 |
一、名称变更与职责调整 |
二、其他机构成立与撤消 |
三、水利事业单位发展 |
第三章 沙洋县水利工程与管理三十年 |
第一节 防洪抗旱减灾 |
一、组织体系 |
二、防汛抗旱调度 |
第二节 水政水资源主要工作 |
一、水行政法律法规 |
二、水资源管理 |
三、水行政执法 |
四、水利规费征收 |
五、水利经济 |
第三节 水利工程建设 |
一、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五、小农水项目建设 |
六、中小河流治理 |
七、水利补短板重点项目 |
第四节 水利改革 |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
三、河湖长制 |
第四章 沙洋县水务局三十年历史评析与现实预期 |
第一节 沙洋水利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
一、防汛救灾能力显着提升 |
二、抗旱灌溉条件明显改善 |
三、水利建设投入持续加强 |
四、水利改革工作深入推进 |
第二节 沙洋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依然滞后 |
二、水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
三、行业发展基础不够坚实 |
第三节 沙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现实预期 |
一、水利资源条件优势 |
二、水利改革发展机遇 |
三、沙洋县水利发展规划 |
四、沙洋水利现实预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一体化管理体制下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 |
2 一体化管理体制下提升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措施 |
2.1 坚持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理念 |
2.2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
2.3 流域与区域相结合 |
2.4 加大执法力度, 推进依法治水 |
2.5 鼓励多元化的供水方式 |
2.6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
2.7 创新和变革管理体制 |
3 结束语 |
(8)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水利工程管理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概述 |
2.1 水资源基本情况 |
2.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
2.3 水资源利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
3.1 水利工程与资产 |
3.2 水利管理机构情况 |
3.3 水利结构人员分析 |
3.4 农业水费收支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国内相关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概述 |
4.2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
4.3 人员及农业水价测算 |
4.4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优化改革 |
5.1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
5.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措施 |
5.3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人员纳编分流 |
5.4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风险评估 |
5.5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相关理论及内容 |
2.1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相关概念 |
2.1.1 水资源的含义 |
2.1.2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含义 |
2.2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理论 |
2.2.1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
2.2.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
2.2.3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2.3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现状 |
3.1 河源市水资源基本情况 |
3.1.1 河源市水资源现状 |
3.1.2 河源市供用水现状 |
3.2 河源市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
3.2.1 河源市水务局机构编制情况 |
3.2.2 各县区水务(水利)局的机构体制情况 |
3.3 河源市水资源监管职能分工 |
3.4 河源市涉水活动行政执法 |
3.5 河源市节水工作管理 |
3.6 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绩 |
3.6.1 水资源保护管理责任机制情况 |
3.6.2 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及水功能区划分情况 |
3.6.3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
3.6.4 水利水资源工程建设情况 |
3.6.5 水资源保护管理防治结合情况 |
第四章 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存在问题 |
4.1 供水形势严峻,用水安全有隐患 |
4.2 组织机构不畅和人才队伍建设力量不足 |
4.3 行政职能交叉 |
4.4 行政决策缺乏公众参与 |
4.5 执法监管力量薄弱 |
4.6 节水管理工作落后 |
4.7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欠缺 |
第五章 对策和建议 |
5.1 政府主导,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5.2 优化组织机构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5.2.1 优化组织机构 |
5.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5.3 逐步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 |
5.4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5.5 有效整合执法资源 |
5.6 完善节水制度建设 |
5.7 加大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 |
5.7.1 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
5.7.2 强化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5.7.3 开展水生态修复与治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兰州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水务一体化管理相关概念及必要性 |
一、水务一体化管理相关概念 |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
第二章 国外水务管理经验及我国水务一体化管理实践案例 |
一、国外水务管理经验 |
二、国外水务管理经验的启示 |
三、我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及实践案例 |
第三章 兰州市水务管理现状 |
一、兰州市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 |
二、兰州市水资源管理现状 |
三、兰州市水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四、兰州市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
第四章 兰州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对策建议 |
一、明确一体化管理主体,理顺一体化管理职权 |
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
三、规范水务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强企业监管工作 |
四、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提高一体化管理效率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下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佛山市南海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政府监管研究[D]. 何梓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烟台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D]. 杜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3]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D]. 吴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4]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D]. 潘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5]内蒙古乌海市水土流失治理对策研究[D]. 禹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一个县级水务局的历史 ——沙洋水利30年[D]. 王小玲. 三峡大学, 2019(06)
- [7]一体化管理体制下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探讨[J]. 周燕琴. 中外企业家, 2019(08)
- [8]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田强.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9]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黄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10]兰州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对策研究[D]. 张扬.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