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汽轮机动静碰摩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翁振宇[1](2021)在《某电厂1000MW机组通流改造后启机振动问题处理》文中认为通过对某10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发生振动故障案例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了机组启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典型振动问题,介绍了故障简况、振动特征、分析判断过程和现场处理方法,可为同类型机组振动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何郴阳,王勋,李佳明[2](2021)在《基于相关分析法的汽轮机动静碰摩故障定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相关分析理论为基础,针对汽轮机内存在的各种动静碰摩现象进行研究,诊断其位置。通过信号分解,即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方法实现分解结果的多尺度性,然后从中得到细节分量,以此为对象通过相关计算分析的方法确定出碰摩故障发生的位置。同时,本研究也对提出方法得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碰摩故障定位软件的仿真功能进行了验证。
聂凡茹[3](2021)在《大型汽轮机转子Z形围带碰-摩阻尼及减振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核电汽轮机组具有大功率、高效和清洁环保等优势,已成为能源动力装备发展的热门趋向,但其转子系统的柔性长扭叶片及其与弹性转轴间的弯扭耦合振动难以抑制,目前工程常采用的整圈Z形围带的耗能阻尼特性及减振机理尚不明确,缺少Z形围带碰-摩阻尼建模及计算方法,导致在机组的设计阶段无法准确预判Z形围带对大型汽轮机组振动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已成为限制大型机组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本文以大型汽轮机Z形围带碰-阻尼及减振机理为研究目标,建立综合考虑围带间法向碰撞和切向摩擦耗能作用的Z形围带碰-摩阻尼模型及计算方法,采用理论解析和数值仿真等方法对Z形围带减振机理及其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综合Z形围带接触面间法向碰撞耗能和切向摩擦耗能作用,建立碰撞恢复系数b、初始碰撞速度v0m、摩擦系数μ和法向接触刚度Kn等多变量耦合影响的Z形围带碰-摩阻尼模型,结合修正系数法提出不同运行工况下围带碰-摩阻尼计算方法,并利用已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考虑大型机组“双柔性”非线性和不同运行工况激励下的围带碰-摩阻尼等因素建立大型汽轮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采用提出的围带碰-摩阻尼计算方法定量计算不同运行工况下Z形围带碰-摩阻尼并辨识其敏感变量,探讨不同运行工况下碰撞恢复系数、初始碰撞速度、摩擦系数和法向接触刚度等围带参数对Z形围带碰-摩阻尼及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阐明Z形围带减振机理:Z形围带对系统低阶模态频率及振型影响较明显,而对高阶模态频率及振型影响有限;考虑Z形围带碰-摩阻尼与考虑纯摩擦阻尼相比,相同激励下系统振动响应频率成分基本相同,各频率成分的响应幅值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对高转速工况下系统振动响应减幅作用更为明显;低转速工况下,Z形围带接触面间法向碰撞消耗更多能量起主要阻尼作用,提高碰撞恢复系数可有效提升低转速工况下Z形围带的减振效果;中高转速工况下,围带接触面间切向摩擦消耗更多能量起主要阻尼作用,提高切向摩擦系数可有效提升中高转速工况下Z形围带的减振效果。建立基于围带碰-摩阻尼的大型汽轮机转子系统稳定性预测方法,分析不同运行工况和围带参数下Z形围带碰-摩阻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Z形围带转子系统的失稳区间一般出现在转速较高、摩擦系数较小、法向接触刚度较大、碰撞恢复系数较小及初始碰撞速度较小的范围内,其中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对比分析不同围带阻尼模型对转子系统失稳极限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目前设计中普遍使用的围带纯摩擦阻尼模型相比,本文中提出的围带碰-摩阻尼模型预测的转子系统失稳区间更大,这意味着目前常用的围带纯摩擦阻尼模型是偏危险的,有可能因围带设计偏差导致其阻尼抑振作用不足威胁系统安全运行。以全运行周期内围带碰-摩阻尼及转子系统稳定性最优为动态优化目标,以机组各部件均通过安全校核且使用寿命不降低为约束条件,以不同运行工况下Z形围带参数敏感变量(摩擦系数和碰撞恢复系数)为优化设计变量,建立基于Z形围带碰-摩阻尼的转子系统稳定性动态优化方法。动态优化后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围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围带碰-摩阻尼均有所上升,增幅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尤其是额定运行工况下,Z形围带碰-摩阻尼提高35%,能更有效抑制系统振动。
郑杰峰,朱孔臣,张正军,高瑞哲,彭永强[4](2020)在《振动信号分析技术在汽轮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分析汽轮机典型故障成因,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时—频联合分析技术的汽轮机故障诊断方法。分别基于专家经验和经验模态分解法对采集到的汽轮机振动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提取了多个与汽轮机故障状态相关的特征量,然后搭建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诊断模型,并依据在线振动监测数据完成了训练,最后测试各模型在测试集中的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方法的平均准确率可达95.12%,可以有效识别汽轮机的振动诱因。
王磊[5](2019)在《新海电厂#1机组汽轮机振动的研究与处理》文中指出目前,国内正在运行的百万机组已经超过百台,其中西门子机组市场占有率较高,机组容量大,效率高,经济性指标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轴承振动就是很多电厂存在的共性问题,振动问题诊断难度大,问题处理较复杂,最关键是故障一旦发生很不受控,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本论文针对新海电厂#1机组#1轴瓦出现的振动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基础和现场实践监测入手,分析造成其轴瓦振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论文通过对冲击力、摩擦力以及轴系刚度改变产生效应入手,研究动静碰摩的振动机理,分析动静碰摩产生的原因,得出动静碰摩的动力特性,并且通过实践得出碰磨振动信号主要特征以及诊断方法,根据现场多次实测数据以及诊断设备的采集数据分析,结合碰摩的振动特征以及频谱特征,确定动静碰摩是影响其轴瓦振动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资料整理,分析总结轴瓦因动静碰摩而引起振动大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另外,本文还对轴承形式、几何参数以及轴承在轴颈中的位置来研究油膜失稳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轴承失稳的特征和诊断方法,研究轴承油膜失稳的机理。重点研究滑动轴承的基本特性,包括基本原理,轴心静态轨迹,轴承的承载能力以及滑动轴承的动态特性。最后从轴承设计结构研究并根据现场实践调整经验,得出轴瓦出现油膜失稳的处理办法。结合动静碰摩和油膜失稳的理论研究,对新海电厂轴瓦振动大的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振动特点和振动原因,确定动静碰摩和油膜失稳的研究和解决方向,得出解决轴瓦振动大在运行和检修方面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提出了检查轴承室油档、调整高中压转子对轮中心以及高压转子对汽缸找中检查等方案,解决机组存在的动静碰摩问题。通过对轴瓦基本数据检查以及解体过程中发现的轴瓦存在的问题,确认油膜失稳的存在,并提供解决具体方案。为同类型机组类似问题总结很有针对性的检查方向及处理意见。
张景润[6](2019)在《船用转子振动信号分析与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汽轮机作为大型机械的动力装置,广泛应用在大功率机械设备中,而转子是汽轮机中主要零件之一,高速重载的工作环境使其非常容易出现故障。本文针对一种模拟汽轮机实际工况的大型轴承-转子试验台开展振动信号分析与诊断方法研究,实现对汽轮机的早期故障监测,以有效避免机器损坏,减少经济损失,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转子振动机理和振动基本特性,对汽轮机转子常见故障及轴心轨迹类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分析了各种故障的原因、波形特点和频谱特征,介绍了本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2)采用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对转子轴心轨迹进行提纯研究。针对转子振动信号干扰信号多、非平稳的特点,考虑奇异值分解是一种非线性滤波,其消噪具有无时延、零相移的特点,采用奇异值分解对转子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利用奇异值差分谱选取特征奇异值来进行SVD重构,由此剔除信号中随机噪声,还原出转子真实的故障信息,实现轴心轨迹的提纯。谐波小波包变换能对振动信号的所有频带进行无限细分,因此本文也将该方法应用在轴心轨迹提纯。根据汽轮机实际工况搭建了大型轴承-转子振动试验台,利用转子位移信号进行轴心轨迹提纯研究,在两组实验中发现,SVD和谐波小波包变换提纯出的轴心轨迹形状均为典型的外8字和花瓣状,分别对应着不对中和油膜振荡故障。但是谐波小波包与SVD的提纯结果相比,SVD提取的轴心轨迹更加清晰、光滑,尤其是花瓣状的轴心轨迹,SVD的提纯效果要比谐波小波包优异。(3)在轴心轨迹特征提取方面,采用不变矩和傅里叶描述子对轴心轨迹图形进行特征提取,发现两种方法的图形表征能力弱,不同轴心轨迹图形间特征区分度小,无法准确描述轴心轨迹图形特征。为此对原始不变矩进行改进,利用Sobel算子提取轴心轨迹的轮廓,计算轮廓的形状几何特征和不变矩构造出组合矩,提升了图形特征的有效性。(4)在轴心轨迹自动识别方面,采用了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对轴心轨迹进行分类研究。将SVD提纯后的5类实测轴心轨迹作为样本集,以轴心轨迹的不变矩、傅里叶描述子和组合矩作为特征向量输入到以上三种分类器模型中进行分类实验,实验表明,基于随机森林对轴心轨迹进行分类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且组合矩的图形表征能力比不变矩更强,表明本文讨论的研究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
唐贵基,李琛,卢盛阳,张伟江,高翔[7](2018)在《汽轮机组动静碰摩故障振动特征分析与处理》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当中经常发生动静碰摩故障的情况,介绍汽轮发电机组碰摩故障的原因、机理、振动特征以及处理措施,并给出了现场的实际案例,分析该案例中机组的振动特征和故障原因,确定机组发生了局部动静碰摩,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给出了处理措施。
杨璋[8](2018)在《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不平衡响应特性及典型振动故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核电产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新建并投产了多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相较于常规火电的汽轮发电机组,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从结构尺寸、不平衡响应动力学特性及变负荷动态响应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全面研究该类型机组不平衡响应特性及典型动静摩擦故障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目前国内在运数量最多的ARABELLE型百万千万级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RABELLE型湿蒸汽核电汽轮发电机组的结构特性、安装方式、运行工况等可能影响动静摩擦的主要因素及容易发生动静摩擦的部位;结合核电湿蒸汽汽轮机变工况运行特性及典型边界条件,定性分析了变工况时汽轮机缸体、转子及汽封等关键部件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索汽封与转子轴颈间动静间隙的变化规律;基于转子动力学理论构建ARABELLE型核电湿蒸汽汽轮机组的质量-基础-轴承-转子耦合的综合动力学模型;系统性地结合其转子动力学特性、运行工况和现场加配重块方式等,研究了弹簧减振基础上的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的不平衡响应特性及高中压转子动静摩擦发生弯曲事故后的评估与处理,并建立了基于转子动力学模型的核电湿蒸汽汽轮机高中压转子弯曲故障评估及解决系统。结合一组典型案例实测了高中压转子的弯曲度并完成了现场不揭缸动平衡验证工作,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模型正确及构建的系统有效。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对于评估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高中压转子弯曲程度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提出的转子弯曲度评估系统对于制定后续决策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应用转子不平衡响应特性研究成果分析了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和发电机转子典型振动故障的原因并提出运行控制策略与处理措施。由于核电湿蒸汽汽轮机缸体体积大,刚度偏低,在变工况外界扰动下容易出现下凹变形,加上低压转子跨距长,端部汽封长度较长等影响,容易激发低压转子两端的动静摩擦。该类摩擦具有响应缓慢等特点,工程实践中往往通过磨合解决。提高低压转子动平衡精度有利于降低动静摩擦的幅度。该型机组的半转速发电机转子由于跨距长,质量大,容易因锻件材料不均匀产生热不平衡。对于热不平衡激发的冲转过程中振动高缺陷,端部加重效果对一阶振型的改善程度不明显,需要重点控制出厂动平衡精度予以解决。本文还对该机型轴系不规则振动波动故障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现场试验排查,总结了部分振动规律。该问题目前还处于摸索解决阶段,有待后续工作中继续研究。
李俊海[9](2018)在《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故障的处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动静碰摩故障是汽轮发电机组最常见的一种故障问题,一旦发生会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汽轮发电机组出现动静碰摩故障时,不仅会给汽轮机组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负荷,还有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故障的研究与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故障产生的原因加以详细分析,结合个人在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故障上的研究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从动静碰摩故障产生的原因、故障机理、故障诊断入手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张宏,樊增权,王永庆[10](2018)在《电力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设备分类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现场故障诊断的对象通常是动力学特性不明确的旋转机械。为了提高故障诊断正确率,在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根据转子质量、设备容量等综合指标进行电力旋转机械分类的方法。以2种多发故障为例,介绍不同类型设备故障振动信号特征和实例。实践证明,采用这种设备分类方法可以实现故障特征的细分,可以明显减少误诊。
二、大型汽轮机动静碰摩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汽轮机动静碰摩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某电厂1000MW机组通流改造后启机振动问题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
1 机组情况简介 |
2 振动问题分析及处理 |
2.1 机组启动冲转情况 |
2.2 机组定速3000r/min后振动情况 |
2.3 机组后续振动情况 |
2.4 机组振动原因分析 |
2.5 振动处理措施 |
(1)提高低压轴封供汽温度 |
(2)在3000r/min时高真空运行 |
(3)在3000r/min时维持真空-90kPa运行 |
(4)快速变真空试验 |
3 结 论 |
(2)基于相关分析法的汽轮机动静碰摩故障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背景 |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机组动静碰摩的原因及机理 |
1.3??动静碰摩的诊断方法 |
2??相关分析法的数学基础 |
3??转子碰摩故障定位实验方案设计 |
3.1??实验装置 |
3.2??实验方案总体设计 |
3.2.1??实验目的 |
3.2.2??实验内容 |
3.2.3??实验方案设计 |
3.3??实验结果 |
3.4??MATLAB小波分析的结果 |
3.4.1??相关分析故障定位实现 |
3.4.2??误差分析 |
4??结束语 |
(3)大型汽轮机转子Z形围带碰-摩阻尼及减振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大型汽轮机转子系统围带阻尼研究现状 |
1.2.1 围带摩擦阻尼 |
1.2.2 围带碰撞阻尼 |
1.2.3 围带碰撞-摩擦阻尼 |
1.3 流体激励下有围带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特性及稳定性研究现状 |
1.3.1 汽流激励下有围带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特性研究现状 |
1.3.2 有围带转子系统稳定性预测及优化研究现状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内容 |
1.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有Z形围带大型汽轮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
2.1 考虑Z形围带碰-摩阻尼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
2.1.1 基于相对柔度法的叶栅结构简化 |
2.1.2 基于CN群论的系统维度缩减 |
2.1.3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转子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
2.2 Z形围带碰-摩阻尼建模及定量计算方法 |
2.2.1 Z形围带碰-摩阻尼建模 |
2.2.2 基于修正系数法的Z形围带碰-摩阻尼计算方法 |
2.2.3 Z形围带碰-摩阻尼模型及计算方法验证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围带碰-摩阻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1 Z形围带碰-摩阻尼计算实例 |
3.1.1 不同围带结构转子系统的模态特性 |
3.1.2 考虑Z形围带碰-摩阻尼的转子系统瞬态响应分析 |
3.1.3 Z形围带碰-摩阻尼定量计算 |
3.2 Z形围带碰-摩阻尼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碰撞恢复系数b对围带碰-摩阻尼的影响 |
3.2.2 初始碰撞速度v_(0m)对围带碰-摩阻尼的影响 |
3.2.3 摩擦系数μ对围带碰-摩阻尼的影响 |
3.2.4 法向接触刚度系数K_n对围带碰-摩阻尼的影响 |
3.2.5 辨识围带碰-摩阻尼敏感变量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Z形围带阻尼减振机理及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 |
4.1 Z形围带减振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1 碰撞恢复系数b对转子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 |
4.1.2 初始碰撞速度v_(0m)对转子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 |
4.1.3 摩擦系数μ对转子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 |
4.1.4 法向接触刚度系数K_n对转子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 |
4.1.5 Z形围带减振机理分析 |
4.2 Z形围带碰-摩阻尼对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4.2.1 基于围带碰-摩阻尼的转子系统稳定性预测方法 |
4.2.2 Z形围带碰-摩阻尼对稳定性的影响 |
4.3 有Z形围带转子系统稳定性动态优化 |
4.3.1 确定动态优化要素 |
4.3.2 有Z形围带的转子系统动态优化方法 |
4.3.3 有Z形围带的转子系统动态优化实例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A:围带碰-摩擦阻尼计算公式 |
附录B:湿蒸汽激励载荷建模及计算方法 |
附录C:转子系统重频及振型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振动信号分析技术在汽轮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汽轮机转子振动诱因分析 |
1.1 动静碰摩 |
1.2 转子质量不平衡 |
1.3 转子不对中 |
1.4 油膜涡动 |
2 转子振动信号的分析与特征提取 |
2.1 基于专家经验的频域特征提取 |
2.2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时域特征提取 |
2.3 建模流程 |
3 算例验证 |
3.1 试验数据 |
3.2 特征提取 |
3.2.1 频域特征提取 |
3.2.2 时域特征提取 |
3.3 结果分析 |
4 结束语 |
(5)新海电厂#1机组汽轮机振动的研究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2 动静碰摩对汽轮机轴瓦稳定性影响分析 |
2.1 径向动静碰磨的振动机理 |
2.2 动静碰磨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法 |
2.3 碰磨分析诊断 |
3 油膜失稳对汽轮发电机轴瓦稳定性影响分析 |
3.1 轴承油膜失稳的机理分析 |
3.2 动压滑动轴承的基本特性 |
3.3 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 |
3.4 轴承油膜失稳的处理方法 |
4 新海电厂#1汽轮机#1轴瓦振动特征研究 |
4.1 设备概述 |
4.2 典型特征图形 |
4.3 轴瓦异常特征研究分析 |
5 新海电厂#1汽轮机#1轴瓦振动检查及处理方案 |
5.1 动静碰摩的检查方案及处理办法 |
5.2 轴瓦稳定性检查方案及处理办法 |
5.3 处理效果 |
6 结论与展望 |
6.1结论 |
6.2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船用转子振动信号分析与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轴心轨迹提纯 |
1.2.2 轴心轨迹特征提取 |
1.2.3 轴心轨迹识别 |
1.3 课题来源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汽轮机转子振动与轴心轨迹原理分析 |
2.1 转子振动机理与基本特性 |
2.2 转子动力学模型 |
2.3 常见故障及轴心轨迹类型 |
2.3.1 转子不平衡 |
2.3.2 油膜涡动 |
2.3.3 转子不对中 |
2.3.4 动静碰摩 |
2.3.5 转子松动 |
2.3.6 转子裂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船用转子轴心轨迹提纯 |
3.1 SVD信号处理 |
3.1.1 SVD定义 |
3.1.2 SVD性质 |
3.1.3 矩阵建模与分解 |
3.1.4 有效秩阶次的确定 |
3.1.5 信号恢复 |
3.2 SVD差分谱特征提取仿真实验 |
3.3 实验装置 |
3.3.1 试验台简介 |
3.3.2 实验准备工作 |
3.3.3 轴心轨迹的测量 |
3.4 谐波小波包提纯轴心轨迹 |
3.4.1 谐波小波变换 |
3.4.2 谐波小波包及其实现 |
3.4.3 谐波小波的应用 |
3.5 SVD差分谱提纯轴心轨迹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轴心轨迹特征提取 |
4.1 基于不变矩的特征提取 |
4.2 基于组合矩的特征提取 |
4.3 基于傅里叶描述子的特征提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轴心轨迹识别 |
5.1 随机森林理论 |
5.1.1 随机森林的数学定义 |
5.1.2 随机森林的性质 |
5.1.3 泛化误差与OOB估计 |
5.1.4 算法步骤 |
5.1.5 效率指标 |
5.2 基于随机森林的轴心轨迹识别 |
5.3 基于神经网络的轴心轨迹识别 |
5.3.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
5.3.2 BP神经网络算法原理 |
5.3.3 BP神经网络的特点 |
5.3.4 BP神经网络轴心轨迹识别实验 |
5.4 基于SVM的轴心轨迹识别 |
5.4.1 支持向量机定义 |
5.4.2 核函数 |
5.4.3 SVM轴心轨迹识别实验 |
5.5 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汽轮机组动静碰摩故障振动特征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机组动静碰摩原因及振动特性 |
1.1 机组动静碰摩原因 |
1.2 机组动静碰摩机理及振动特征 |
2 动静碰摩故障易发部位及处理措施 |
2.1 机组经常发生碰摩的部位 |
2.2 动静碰摩故障识别及处理措施 |
2.2.1 故障识别 |
2.2.2 处理措施 |
3 实例分析 |
3.1 机组概况 |
3.2 机组的故障振动特征 |
3.3 机组振动情况分析及处理措施 |
4 结论 |
(8)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不平衡响应特性及典型振动故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汽轮机组转子动静摩擦机理 |
1.2.2 汽轮机转子及缸体传热研究 |
1.2.3 汽轮机变工况时汽封体变形研究 |
1.2.4 汽轮机转子不平衡响应研究 |
1.2.5 汽轮机组转子弯轴事故处理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核电湿蒸汽汽轮机组动静摩擦机理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
2.1 引言 |
2.2 百万千万级核电半转速湿蒸汽汽轮机结构特点 |
2.2.1 整体结构 |
2.2.2 高中压缸模块 |
2.2.3 低压缸模块 |
2.2.4 发电机模块 |
2.2.5 振动监测系统 |
2.3 汽轮机转子动静摩擦机理 |
2.4 核电湿蒸汽汽轮机转子动静摩擦特点 |
2.5 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动静摩擦影响因素 |
2.5.1 热变形 |
2.5.2 安装间隙 |
2.5.3 初始不平衡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特性仿真研究 |
3.1 引言 |
3.2 机组简介 |
3.3 数学模型及算法 |
3.3.1 基础的建模 |
3.3.2 支撑轴承的建模 |
3.3.3 轴系的建模 |
3.3.4 基础—轴承—转子的动力学模型 |
3.4 转子临界转速及振型 |
3.4.1 本文仿真计算结果 |
3.4.2 制造厂仿真计算结果 |
3.4.3 现场实测结果 |
3.5 各轴承结构及动态特性 |
3.5.1 轴承参数 |
3.5.2 轴承性能参数的分析结果 |
3.6 加配重时轴系振动响应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弹簧减振基础隔振效率研究 |
4.1 减振弹簧柔性基础设计参数分析 |
4.1.1 弹簧隔振装置设计简介 |
4.1.2 弹簧基础固有频率测量 |
4.2 减振弹簧柔性基础模型分析与隔振效率计算 |
4.2.1 隔振原理简介 |
4.2.2 单自由度隔振系统运动数学模型 |
4.2.3 传递系数和隔振效率 |
4.2.4 方程解的讨论 |
4.2.5 振幅放大系数 |
4.2.6 单自由度隔振系统隔振原理简介 |
4.2.7 单自由度隔振系统隔振的目标与方法 |
4.2.8 单自由度隔振系统隔振的效率 |
4.3 减振弹簧柔性基础隔振效果的实测数据及初步分析 |
4.3.1 减振弹簧柔性基础减振效率现场实测系统简介 |
4.3.2 满负荷工况下振动数据及初步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核电湿蒸汽汽轮机发电机组典型摩擦振动故障 |
5.1 高中压转子弯曲故障及治理 |
5.1.1 转子弯曲响应理论模型 |
5.1.2 一阶振型弯曲振动计算 |
5.1.3 基于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弯曲故障评估 |
5.2 变工况下低压转子摩擦振动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
5.2.1 低压缸入口蒸汽参数偏离设计工况 |
5.2.2 变工况下低压转子摩擦振动故障 |
5.3 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与端部汽封间动静摩擦振动故障 |
5.3.1 低压转子与端部汽封动静摩擦特点 |
5.3.2 案例研究 |
5.4 初始不平衡发电机转子冲转时热致振动故障 |
5.4.1 引言 |
5.4.2 大型四极核能汽轮发电机结构 |
5.4.3 带热弯曲的转子动力学模型 |
5.4.4 热弯曲汽轮发电机转子在台架上的启停试验 |
5.4.5 热弯曲汽轮发电机启停机试验 |
5.5 轴系振动不规则波动 |
5.5.1 现象描述 |
5.5.2 可能的原因分析与试验排查 |
5.5.3 后续处理计划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后续工作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9)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故障的处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轮发电机组出现动静碰摩故障的原因 |
2 动静碰摩的故障类型 |
3 动静碰摩的诊断与处理对策 |
3.1 技术人员根据运行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
3.2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动静碰摩故障进行数据分析 |
3.3 做好动静碰摩故障的预防工作 |
4 结语 |
(10)电力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设备分类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力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设备分类 |
1.1 小型旋转机械 |
1.2 大型旋转机械 |
1.3 中型旋转机械 |
2 设备分类在不对中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2.1 不对中故障诊断原理 |
2.2 小型旋转机械不对中故障 |
2.3 大型旋转机械不对中故障 |
3 设备分类在动静碰摩故障中的应用 |
3.1 动静碰摩故障诊断原理 |
3.2 小型旋转机械动静碰摩故障 |
3.3 中型旋转机械动静碰摩故障 |
3.4 大型旋转机械动静碰摩故障 |
4 结语 |
四、大型汽轮机动静碰摩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电厂1000MW机组通流改造后启机振动问题处理[J]. 翁振宇. 汽轮机技术, 2021(06)
- [2]基于相关分析法的汽轮机动静碰摩故障定位方法研究[J]. 何郴阳,王勋,李佳明.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1(03)
- [3]大型汽轮机转子Z形围带碰-摩阻尼及减振机理研究[D]. 聂凡茹. 山东大学, 2021
- [4]振动信号分析技术在汽轮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郑杰峰,朱孔臣,张正军,高瑞哲,彭永强.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15)
- [5]新海电厂#1机组汽轮机振动的研究与处理[D]. 王磊.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6]船用转子振动信号分析与诊断方法研究[D]. 张景润.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7]汽轮机组动静碰摩故障振动特征分析与处理[J]. 唐贵基,李琛,卢盛阳,张伟江,高翔. 河北电力技术, 2018(06)
- [8]核电湿蒸汽汽轮发电机组不平衡响应特性及典型振动故障研究[D]. 杨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9]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故障的处理分析[J]. 李俊海. 黑龙江科学, 2018(16)
- [10]电力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设备分类问题[J]. 张宏,樊增权,王永庆.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