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K镜片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

其他K镜片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

一、Other-K镜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汉瑜(Lam Hon Yu)[1](2021)在《针灸治疗近视的系统评价与用穴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研究针灸治疗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近视患者使用针灸治疗后在总有效率、裸眼视力、眼压等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建立针灸治疗近视用穴数据库,对针灸治疗近视选用的标准穴位进行收集、筛选以及分析。运用基于偏序结构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用穴规律分析,为针灸治疗近视的临床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方法:(一)系统评价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所有符合要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收集。收集数据后对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后得出科学的分析以及综合性的结论。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检索方法:按照标准统一的检索策略,通过网络数据库进行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搜索。检索数据库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Pub 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的中英文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从各大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的文献。检索文献词包括主题以及自由词。以“疾病类型:近视+假性近视+屈光不正”,“干预措施:针灸+针+针刺+电针+耳针+耳穴+腹针+皮内针+梅花针+眼针+头针”,“研究方法:随机+随机对照+随机分配+RCT”进行检索。英文检索词以“myopia OR degenerative myopia OR high myopia OR Acupuncture OR Pharmacopuncture 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R randomized OR placebo”进行检索。(2)应用Noteexpress软件对获得的文献进行去重初筛,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及全文筛选出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文献(RCT);(3)参照Cochrane评估手册以及改良后的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4)提取相关数据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Review5.3进行Meta分析;(5)解释结果,得出结论。(二)用穴规律研究(1)文献检索方法: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检索策略和文献资料收集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2)根据纳入标准收集近视的针灸疗法的临床RCT文献,采用Excel 2019建立针灸治疗近视用穴数据库。文献选用的穴位需符合国家标准的十四经穴的针灸穴名,数据库的变量名由:编号、作者、发表年份、选用的穴位等组成;(3)根据针灸疗法治疗近视用穴数据库为对象,借助基于偏序结构大数据知识发现方法,生成能多层次、多因素反映针灸疗法治疗近视选择穴位、穴位-归经、穴位-位置和近视分类的属性偏序结构图;(4)根据生成的偏序结构图中可视化信息,研究对象普遍性和特异性之间的关系;(5)总结针灸治疗近视的用穴规律。结果:(一)系统评价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检索策略和文献资料收集方法,共收集到783篇文献。其中在知网(CNKI)检索获得190篇文献、维普数据库(VIP)检索获得121篇文献、万方数据库检索获得442篇文献、Pub Med检索获得8篇文献、Emba se检索获得10篇文献和Web Of Science中检索获得12篇文献。将各大数据库例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导入Noteexpress管理软件中,将重复文献264篇剔除,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余下文献进行全文阅读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数为71篇。其中高质量文献有17篇(2篇5分文献,15篇4分文献),低质量文献有55篇(3分文献共55篇)。共计17篇高质量文献以及54篇低质量文献。纳入本系统评价的71项研究,共纳入8285例近视患者,其中对照组4031例,实验组4254例。本次研究实验组采用单纯针刺或者针灸配合其他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入的71个研究中的实验组,有37个研究包含针刺治疗近视,有9个研究包含针灸联合中药薰眼治疗近视,有39个研究包含耳穴贴压治疗近视,有2个研究包含腹针治疗近视,有2个研究包含针刺联合灸法治疗近视,有2个研究包含针刺联合梅花针治疗近视,有13个研究包含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近视,有4个研究包含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近视。在主要结局指标这方面:本次系统研究的主要结局为总有效率,在纳入的71个研究均报道了针灸治疗近视的总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方面:本次系统研究的次要结局为治疗前后裸眼视力、眼轴和眼压的参数变化。在纳入的71个研究中,有28个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患者裸眼视力值,有2个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眼轴值,有3个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眼压值。安全性概要:71个研究中,有2个研究报告了共10例失访或脱落案例。3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1)1个研究报告了有晕针现象;(2)1个研究报告了出现5例口干、4例眼缘部皮肤瘙痒、2例眼睑分泌异常、4例脸部潮热;(3)1个研究报告了出现2例患儿眼外周红肿并伴有轻微疼痛、3例患者耳部轻微疼痛和3例耳穴皮肤溃烂。Meta分析结果:(1)针灸疗法对照常规治疗对总有效率评分的影响71个研究均采用总有效率作为评估治疗近视的疗效的测量指标。对治疗后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更好提高总有效率。按照不同针灸类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针刺治疗近视、耳穴贴压治疗近视、腹针治疗近视、针灸配合中药熏眼、针刺配合梅花针等与常规治疗相比能更好的提高总有效率;仅2个研究报道了针刺结合灸法治疗近视,结果显示本组研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RR值大于1,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未来需要更多证据以验证该种疗法的有效性;(2)针灸疗法对照常规治疗对患者裸眼视力的影响71个研究中有29个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患者裸眼视力,对治疗前、后患者裸眼视力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与常规治疗相比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裸眼视力;(3)针灸疗法对照常规治疗对患者眼压、眼轴的影响71个研究中有3个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患者眼压值,对治疗前、后患者眼压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与常规治疗相比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眼压值;共有2个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患者眼轴值,对治疗前、后患者眼轴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研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未来需要更多证据进行验证;(二)用穴规律研究共有53篇文献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所有文献中含有52种穴位,共计394频次的穴位被录入数据库。对纳入的文献中选用穴位、穴位归经、穴位位置和近视分类进行分析与研究。(1)选用穴位本次研究治疗近视文献使用攒竹穴37频次,睛明穴33频次,四白穴32频次,太阳穴29频次,丝竹空穴25频次,风池穴24频次,鱼腰穴22频次,光明穴17频次等。研究者运用针灸治疗近视,使用最多的穴位是:攒竹穴、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丝竹空穴、风池穴和鱼腰穴等。攒竹为最常用的穴位,是治疗近视的主要穴位。[攒竹-睛明-四白-太阳-鱼腰]、[攒竹-睛明-四白-太阳-丝竹空]、[攒竹-睛明-四白-鱼腰]、[攒竹-睛明-太阳]、[睛明-四白]、[四白-太阳]等为医家运用针灸治疗近视时常用的穴位配对。(2)穴位归经本次研究治疗近视文献使用足太阳膀胱经穴位48频次,足少阳胆经41频次,足阳明胃经43频次,手少阳三焦经24频次,手阳明大肠经20频次,足太阴脾经13频次,经外穴41频次等。研究者运用针灸治疗近视使用最多的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为最常用的经络,是治疗近视的主要经络。[膀胱经-胃经-经外穴]、[膀胱经-胃经]、[膀胱经-胆经]、[膀胱经-经外穴]为医家运用针灸治疗近视时常用的经络配对。(3)穴位位置本次研究治疗近视文献使用眼周部穴位50频次,头面部穴位50频次,四肢35频次,胸腹部3频次,背部10频次。研究者运用针灸治疗近视使用最多的穴位位置为“眼周部和头面部”。(4)近视分类本次研究治疗近视文献使用近视53频次,其中青少年近视27频次,儿童近视7频次,假性近视11频次。研究者运用针灸治疗近视使用最多的穴近视分类为“青少年近视、儿童近视和假性近视”。结论:1.针灸疗法治疗近视有效:针灸疗法中单纯针刺治疗近视,耳穴贴压治疗近视,腹针治疗近视,针刺配合梅花针、针灸配合中药熏眼等针灸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针灸疗法在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及改善眼压上也优于常规治疗;2.针灸治疗近视中常用穴位为:攒竹、睛明、四白、太阳、丝竹空和凤池,其中攒竹为最常用穴位。[攒竹-睛明-四白-太阳-鱼腰]、[攒竹-睛明-四白-太阳-丝竹空]、[攒竹-睛明-四白-鱼腰]、[攒竹-睛明-太阳]、[睛明-四白]、[四白-太阳]为医家运用针灸治疗近视时常用的穴位配对;3.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是针灸治疗近视最常用的经络,[膀胱经-胃经-经外穴]、[膀胱经-胃经]、[膀胱经-胆经]、[膀胱经-经外穴]为医家运用针灸治疗近视时常用的经络配对;4.针灸治疗近视常用的位置为:眼周部和头面部;5.医家在运用针灸治疗近视时较为常用的近视分类是:假性近视、儿童近视和青少年近视。针灸治疗近视有效,但是临床试验方法存在质量欠佳,审慎对待该结论。

高雅晴[2](2020)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extraction,SMILE)或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质量差异。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要求进行屈光手术且眼部检查同时适合行SMILE及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共86眼),其中男性19例(34眼),女性29例(52眼),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29±9岁)。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SMILE组32例(56眼),男性13例(23眼),女性19例(33眼),平均年龄28±9 岁,等效球镜度数-7.90±0.87D,散光-1.25±0.47D;ICL 组 16 例(30眼),男性6例(11只眼),女性10例(19眼),平均年龄30±9岁,等效球镜度数-8.28±1.11D,散光-1.18±0.44D。两组患者于手术前均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散光、眼压、眼轴、白到白、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前节、眼底及角膜地形图检查,并应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评价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TMⅡ)检测患者视觉质量参数,包括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 frequency,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对比度视力(visual activity,VA)。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3月、6月两组UCVA、残留SE、残留散光、MTF cut off、OSI、白天对比度视力(VA100%)、黄昏对比度视力(VA20%)、夜晚对比度视力(VA9%)的差异。采用SPSS25.0软件对两组患者年龄、术前BCVA、SE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性别构成比采用X2检验;术后3月、6月UCVA与术前BCVA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3月、6月残留散光与术前散光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内术后3月、6月UCVA、残留SE、残留散光、MTF cut off、OSI、VA100%、VA20%、VA9%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术后3月、6 月 UCVA、残留 SE、残留散光、MTF cut off、OSI、VA100%、VA20%、VA9%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MILE组与ICL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术前BCVA、术前SE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基本一致。2.手术有效性和准确性比较:术前,SMILE与ICL组的BCVA分别是1.08±0.10、1.04±0.13;术后 3 月,SMILE组与 ICL 组的 UCVA 分别为 1.15±0.15、1.19±0.20;术后 6 月,SMILE 组与 ICL 组的 UCVA 分别为 1.16±0.16、1.18±0.20。组间比较:两组间术前BCVA及术后3、6月U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比较:SMILE组术后3、6月UCVA与术前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48,P<0.05),ICL组术后3、6月UCVA与术前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79,P<0.05),说明两组术后UCVA均优于术前BCVA,两种手术方式在高度近视的矫治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术前,SMILE 组与 ICL 组的散光分别为-1.25±0.47D、-1.18±0.44D;术后 3 月,SMILE组与ICL组的残留散光分别为-0.11±0.19D、-0.21±0.15D;术后6月,SMILE组与ICL组的残留散光分别为-0.18±0.22D、-0.25±0.20D。组间比较:两组间术前散光及术后3、6月残留散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比较:SMILE组术后3、6月与术前散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267,P<0.05),ICL组术后3、6月UCVA与术前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34,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在散光的矫治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比较:术后3月,SMILE组与ICL组的残余SE分别为-0.18±0.55D、-0.15±0.30D;术后6月,SMILE组与ICL组的残余SE分别为-0.24±0.51D、-0.14±0.37D。两组间及组内在术后3、6月的SE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月,SMILE组与ICL组残留SE在±1.0D范围内占比分别为87.5%(49眼)、93.3%(28眼),在±0.50D范围内占比分别为80.3%(45眼)、90.0%(27眼);术后6月,SMILE组与ICL组残留SE在±1.0D范围内占比分别为89.2%(50眼)、93.3%(28眼),在±0.50D范围内占比分别为75.0%(42眼)、93.3%(28眼)。两组在上述范围内占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在高度近视矫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及稳定性。4.手术安全性比较:SMILE组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两位患者出现夜视力下降,1位出现夜间眩光,至6个月逐渐适应均有好转且患者可接受。ICL组除术后3眼一过性眼压升高经前房放液处理正常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两位患者各一眼出现光圈,其中一眼3月消失,一眼6月逐渐适应且患者可接受。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在高度近视矫治方面具有良好安全性。5.客观视觉质量比较:组内比较:SMILE组术后3、6月的MTF cut off值分别为33.576±10.376、33.065±9.771,OSI 值分别为 1.161±0.892、1.045±0.700,VA100%分别为1.098±0.370、1.102±0.317,VA20%分别为0.791±0.292、0.773±0.262,VA9%分别为0.473±0.182、0.454±0.158。SMILE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客观视觉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L组术后3、6月的MTF cut off值分别为33.795±8.443、34.248±8.512,OSI值分别为1.130±0.743、1.137±0.689,VA100%分别为 1.127±0.278、1.137±0.289,VA20%分别为0.800±0.270、0.820±0.250,VA9%分别为0.500±0.166、0.480±0.165。ICL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客观视觉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术后3月及6月两组间各客观视觉质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能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结论:1.SMILE及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均具有良好的屈光矫正效果,短期内能保持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准确性。2.高度近视患者行SMILE及ICL植入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滕月[3](2019)在《中医药干预近视发生发展诊疗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小样本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调查、近视发生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及近视中医综合疗法前瞻性研究,初步开展中医药干预近视发生发展的诊疗模式的研究,为中医防控近视诊疗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第一部分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河北省某2所小学一年级小学生近视情况,并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用眼行为,进而分析用眼行为与近视的相关性,探讨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发中医药近视防控APP。方法:①选取河北省2所小学,为一年级小学生检查远视力(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屈光度并记录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②通过“问卷星”发布《小学生用眼行为评定问卷》,调查小学生用眼情况,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筛查建档(1)河北省某2所小学一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率约为29.52%,其中轻度视力不良占52.50%,中度视力不良占36.87%,重度视力不良占10.62%;以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数<-0.50D为近视筛查标准,近视率为12.20%,占视力不良总数的41.30%;(2)建立眼健康电子档案;(3)开发手机护眼软件(慧眼小星APP)。2、《小学生用眼行为评定问卷》调查(1)本次问卷共回收655份,全部为有效问卷;(2)近视学生中,男生占比41.67%,女生占58.33%,在性别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多于男生;(3)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学生的年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近视人数随年级升高逐渐上升,非近视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低;(4)已经发生近视的小学生当中,2/3左右的学生其父母至少有一方为近视;近视组与非近组视学生相比,父母患近视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学生的父母患近视比例更高;(5)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在读写姿势、读写时长、读写习惯及读写环境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在拥有电子设备和使用视频设备后自觉视力情况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拥有电子设备的比例更高,使用视频设备后自觉视力下降更明显;(7)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在户外活动时长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非近视组户外活动时间更长、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更高;(8)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在饮食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近视组更喜欢甜食和肉食,非近视组营养摄入更均衡;(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级、父母亲近视、读写距离短、读写时间长、用眼习惯不良、读写环境不适宜、眼保健操不规范、喜吃甜食肉食、拥有电子设备、使用视频设备后自觉视力下降等都是近视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周末平均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保护因素;(10)多因素回归分析,年级、性别、母亲是否近视、每天读写总时间、读写间隙有休息习惯、使用视频设备后自觉视力有下降、课间到室外远眺、经常吃肉食、周末平均每天连续看电视时间等指标对近视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河北省某2所小学一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率、近视率与同期数据接近;(2)导致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众多,早期干预和行为控制在近视防控中至关重要。第二部分小样本近视中医综合疗法前瞻性研究目的: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中医综合疗法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方法,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双眼屈光度可能不完全相同,故将入组患者以近视度数较高的一只眼为准分为<-1.00DS及-1.00DS~-3.00DS两层,每层120例,再将两层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根据前期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及对照组每层各组分别纳入60例。目前纳入6~12岁青少年患者156例(312只眼),将符合分层要求的治疗组78例(141眼)、对照组78例(146眼)纳入统计。治疗组健康宣教、常规配镜,予耳穴压豆、梅花针叩刺、脉冲、中药外敷,每周2次,共3个月;对照组健康宣教、常规配镜;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根据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屈光度数稳定率为36.88%,对照组稳定率为21.23%;治疗组进展率为63.12%,对照组进展率为78.77%,两组的稳定率和进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屈光度数更稳定;(2)各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自身前后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裸眼视力下降、屈光度增加、眼轴长度增长,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角膜曲率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干预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干预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干预后两组的角膜曲率、眼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调节参数自身前后对照:干预后<-1.00DS的治疗组、-1.00DS~-3.00DS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调节灵敏度均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和对照组调节参数干预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调节功能、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结论:本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全程防控、科学干预、中医参与、分级管理”的防-控-治相结合的青少年近视干预诊疗模式。

张月强[4](2019)在《益精通络方对离焦型近视豚鼠眼部结构及视网膜DAT含量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验证益精通络方可通过提高离焦型近视豚鼠视网膜游离多巴胺含量,阻止眼轴的延长,脉络膜变薄,抑制近视的进展,为该方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益精通络方对离焦型近视豚鼠眼部结构的影响。选取2周龄健康三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中药组、阿托品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中药组及阿托品对照组在透镜(-5D)诱导的同时分别给予益精通络方汤剂2ml/次/日灌胃、0.01%阿托品滴眼液1滴/次/晚点眼;模型对照组只进行透镜(-5D)诱导;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右眼为实验眼,干预4周。所有豚鼠在干预前、后均进行散瞳检影验光和A超检查。对不同组干预前、后两个时间点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同一组内干预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HE染色法及NIS-Element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不同组干预后脉络膜厚度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干预后的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脉络膜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探讨益精通络方对离焦型近视豚鼠视网膜多巴胺转运体含量的影响。上述4组豚鼠干预4周后,取眼球,行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多巴胺转运体的表达及NIS-Elements图像分析系统测算视网膜多巴胺转运体的阳性细胞表达数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组间比较:干预前4组间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均>0.05);干预后4组间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尸均<0.05),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均>0.05);干预后4组间脉络膜厚度比较除中药组与阿托品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后4组间视网膜多巴胺转运体阳性细胞数比较除中药组与阿托品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尸均<0.05)。组内比较:各组内干预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尸均<0.05),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离焦型中度近视豚鼠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呈负相关,与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及脉络膜厚度不相关。结论:1、离焦型近视豚鼠随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长度显着增加,脉络膜厚度变薄明显,但前房深度及晶体厚度变化不明显;中度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长度密切相关,与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及脉络膜厚度不相关。2、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视网膜多巴胺转运体的表达减少,即视网膜游离多巴胺表达减弱。3、益精通络方口服可通过抑制视网膜多巴胺含量减少从而抑制豚鼠离焦型近视的进展。4、益精通络方与0.01%阿托品滴眼液均可抑制豚鼠离焦型近视的进展,在抑制屈光度及眼轴增长方面,0.01%阿托品滴眼液优于益精通络方,但在抑制脉络膜萎缩及增加游离多巴胺含量方面两组无差异。

王医坛[5](2018)在《穴位针刺对儿童近视眼调节功能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拟研究采用眼部配合全身穴位针刺治疗儿童轻度真性近视眼,观察对调节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客观评价该治疗方法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从而探索穴位针刺治疗儿童轻度真性近视改善视力的可能作用机制,为眼科临床治疗儿童低度近视提供新的思路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轻度真性近视儿童,共45例(90眼),纳入本研究中。以半随机化的原则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治疗组及对照组。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负责进行关于近视眼的健康教育(附录2)及之后的治疗。治疗组24人(11男13女)共48眼,年龄(9.875±1.623)岁。对照组21人(10男11女)共42眼,年龄(10.333±1.879)岁。治疗组每周2次,间隔3天至我院眼科门诊行针刺治疗,共12周,在此期间予配带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均为1.0)治疗,除此外不予其他任何关于近视的治疗措施。对照组仅予配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均为1.0)治疗,12周为观察周期。两组患者在入组治疗前,及治疗满12周后分别测量裸眼视力、屈光度(以等效球镜表示,Spherical equivalent,SE)、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及黄斑各区厚度(附录4-5),以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一、基线比较:治疗组裸眼视力(0.562±0.146)、等效球镜(-1.697±0.647)D和对照组裸眼视力(0.531±0.148)、等效球镜(-1.869±0.646)D及两组性别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在治疗前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二、视力比较:治疗组经过12周的针刺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两组前后自身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三、屈光度比较:两组患者屈光度在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均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调节幅度比较:经12周的针刺治疗,治疗组调节幅度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调节幅度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正负相对调节比较:治疗组经针刺治疗后,正相对调节明显提高,而负相对调节未见明显改善,对照组正负相对调节在12周观察周期前后比较均未见明显改变。正相对调节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前后自身比较及两组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负相对调节值治疗后组间比较、自身前后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调节灵敏度比较:12周前后两组调节灵敏度无明显改。治疗后两组调节灵敏度组间比较、前后自身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对比: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厚度及9区(A、B1、B2、B3、B4、C1、C2、C3、C4)厚度,在治疗前后经过组间比较、前后组内自身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治疗组12周的针刺治疗与对照组观察对比视力明显提高,调节幅度及正相对调节改善。屈光度、调节灵敏度及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未见明显改变。提示针刺治疗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调节能力可能是针刺治疗发挥作用的机理所在。针刺可作为治疗儿童轻度真性近视的手段之一,造福广大患者。但其能否有效的控制近视的发展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更大样本、更长疗程的治疗研究。

叶俊巧,王文,胡庆军[6](2001)在《Other-K镜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二、Other-K镜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ther-K镜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治疗近视的系统评价与用穴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对近视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近视的中医学渊源
    1.2 近视的病因病机
    1.3 近视的中医治疗
        1.3.1 针刺治疗近视
        1.3.2 艾灸治疗近视
        1.3.3 耳穴贴压治疗近视
        1.3.4 推拿治疗近视
        1.3.5 中药治疗近视
        1.3.6 梅花针治疗近视
    1.4 针灸治疗近视的机制
第二部分 西医对近视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近视的定义与分类
    2.2 近视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2.2.1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2.2.2 眼部调节功能因素
        2.2.3 其他危险因素
    2.3 近视的发病机制
    2.4 近视的西医治疗
        2.4.1 配镜治疗
        2.4.2 药物治疗
        2.4.3 常规治疗
        2.4.4 手术矫正
第三部分 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系统评价
    3.1 纳入标准
        3.1.1 文献类型
        3.1.2 研究对象
        3.1.3 干预措施
        3.1.4 语言
    3.2 排除标准
        3.2.1 文献类别
        3.2.2 文献内容
    3.3 文献检索
        3.3.1 文献检索用数据库
        3.3.2 检索时间
    3.4 结局指标
    3.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3.5.1 文献筛选
        3.5.2 记录文献数据
    3.6 文献质量评价
    3.7 统计学方法
    3.8 敏感性的评价
    3.9 发表偏倚的评价
    3.10 结果
        3.10.1 文献筛选情况
        3.10.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3.10.3 干预措施特征
        3.10.4 结局指标特征
        3.10.5 文献的质量评估
        3.10.6 疗效评价
    3.11 讨论
        3.11.1 文献一般情况
        3.11.2 临床疗效
        3.11.3 不良反应
        3.11.4 治疗近视有效的针灸方法
        3.11.5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3.11.6 结论
        3.11.7 创新点
        3.11.8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第四部分 基于偏序结构图方法的针灸治疗近视用穴规律研究
    4.1 知识图谱与偏序结构图
    4.2 文献纳入
        4.2.1 纳入标准
        4.2.2 排除标准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
    4.4 讨论
        4.4.1 小结
        4.4.2 从中医药传统理论解释结果
        4.4.3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不同手术方式对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术前检查
        2.2 术前用药
        2.3 手术方式
        2.4 术后用药
        2.5 随访时间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术前及术后一般情况
    2 视力与屈光状态比较
    3 客观视觉质量比较
讨论
    1 高度近视
    2 角膜相关屈光手术与晶体相关屈光手术
    3 客观视觉质量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医药干预近视发生发展诊疗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进展
    一、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二、近视的矫治方法
    三、青少年近视防控诊疗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五、结果
    六、小结
第三部分 小样本近视中医综合疗法干预前瞻性研究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与排除标准
    五、研究方法
    六、技术路线
    七、结果
    八、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一、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高度近视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二、用眼行为与近视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行为控制是近视防控的重中之重
    三、中医对近视早有认识,在近视防控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四、初步形成中医药干预近视发生发展的诊疗模式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学生用眼行为评定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4)益精通络方对离焦型近视豚鼠眼部结构及视网膜DAT含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引言
第一部分 益精通络方对离焦型近视豚鼠眼部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屈光度结果
        2.2 眼轴长度结果
        2.3 玻璃体腔长度结果
        2.4 前房深度结果
        2.5 晶体厚度结果
        2.6 脉络膜厚度结果
    3 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豚鼠离焦型近视模型的建立
        4.2 益精通络方对DIM豚鼠眼部结构的影响
第二部分 益精通络方对离焦型近视豚鼠视网膜DAT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屈光度对DIM豚鼠视网膜DAT含量变化的影响
        3.2 益精通络方对DIM豚鼠视网膜DAT含量变化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5)穴位针刺对儿童近视眼调节功能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近视概况
        二、近视的西医病因病机
    第二节 中医对近视的认识及防治
        一、近视的中医病因病机
        二、近视的中医治疗
        三、针刺治疗近视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三、统计学处理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研究技术路线(附录3)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治疗后组间及前后差值组间比较,见表7-表26.
第三章 总结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观察结果
    第二节 讨论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Other-K镜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配验方法
    1.3 适应症
    1.4 禁忌症
2 复查及疗效
3 讨论

四、Other-K镜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治疗近视的系统评价与用穴规律研究[D]. 林汉瑜(Lam Hon Y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不同手术方式对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D]. 高雅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中医药干预近视发生发展诊疗模式的研究[D]. 滕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4]益精通络方对离焦型近视豚鼠眼部结构及视网膜DAT含量影响的研究[D]. 张月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5]穴位针刺对儿童近视眼调节功能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影响的临床研究[D]. 王医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Other-K镜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J]. 叶俊巧,王文,胡庆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S1)

标签:;  ;  ;  ;  ;  

其他K镜片治疗近视112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