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丙烯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余路遥,姜杰林,王善平[1](2021)在《轻质量型网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轻质量型网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行腹股沟疝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型网片,试验组采用轻质量型网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质量型网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满意度。
贺从涛,罗贤茂,李志锋[2](2021)在《轻、重型聚丙烯网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儿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轻、重型聚丙烯网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儿术后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亳州市人民医院91例经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轻型组(n=45)和重型组(n=46)。其中轻型组患儿给予轻型聚丙烯网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重型组患儿则给予重型聚丙烯网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48 h,轻型组VAS评分分别为(4.85±1.26)、(3.47±1.14)、(2.87±1.03)、(1.08±0.44)分,显着低于重型组[(5.01±0.25)、(4.87±1.22)、(4.44±1.02)、(2.13±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轻型组患儿的GST、CAT和SOD活性水平分别为(92.24±9.09) min·mg、(14.36±1.28) min·mg、(9.14±0.77) U/mg,均显着高于重型组[(86.44±9.34) min·mg、(12.21±2.00) min·mg、(8.42±3.41) U/mg],MDA[(5.03±0.43) nmol/mg]水平则显着低于重型组[(5.73±5.55)n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轻型组患儿CRP、IL-6和IL-8水平分别为(8.65±3.21)μg/mL、(4.45±1.21) pg/mL、(7.11±2.02) pg/mL,均显着低于重型组[(12.65±3.54)μg/mL、(7.65±3.54) pg/mL、(10.12±4.0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轻型组为4.44%(2/45)显着低于重型组28.3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重型聚丙烯网片,轻型聚丙烯网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势在于其术后疼痛评分、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陈皆超[3](2020)在《腹腔镜TEP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修补术与改良Kugel修补术(modified Kugel repair,MKR)及开放式Lichtenstein修补术(open Lichtenstein repair,OLR)两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日1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3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TEP组(80例),MKR组(96例)和OLR组(87例)。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麻醉风险评分(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EHS分型、疝类型、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早期疼痛、复发情况等数据;并在术后随访期间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和率描述,三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三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SA评分、EHS疝分型、疝类型、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TEP组相比MKR组和OLR组手术时间短(P<0.05),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早期疼痛轻(P<0.05),慢性疼痛发生率低(P<0.05),住院费用高(P<0.05)。且对BMI>27的肥胖患者,TE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相比MKR组(80%)和OLR组(88.9%)明显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TEP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双侧腹股沟疝时都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特点。相比之下腹腔镜TEP手术还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和减轻急慢性疼痛的优势,特别是对肥胖患者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费用较高且对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有一定要求。
尚玉龙,李鹏,翟长元[4](2020)在《两种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06例。根据手术类型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少,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范中宝,沈建芬,王键,于灏,刘严峰[5](2020)在《3Dmax轻量型疝补片和Prolene重量型网片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比较》文中提出背景: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膜前疝修补腹股沟疝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术中选择哪种补片能够加速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目的:对比3Dmax轻量型疝补片和Prolene重量型网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97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均接受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膜前疝修补,其中67例采用3Dmax轻量型疝补片,43例采用Prolene重量型网片,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试验获得辽宁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Dmax补片组非感染性发热例数少于Prolene网片组(P <0.05),两组切口感染、尿潴留、血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②3Dmax补片组术后3,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Prolene网片组(P <0.05);③术后7 d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示,3Dmax补片组健康状态、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3个方面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Prolene网片组(P <0.05);④术后3,6,12个月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示,3Dmax补片组走路、抬重物与体育活动等日常生活受限程度轻于Prolene网片组(P<0.05);⑤结果表明对比Prolene重量型网片,采用3Dmax轻量型疝补片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膜前疝修补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疼痛程度、加速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杨刚[6](2020)在《基于P(CL/LLA)/猪源纤维蛋白构建纳米纤维复合疝修补片的研究》文中认为疝气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只可通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普外科疾病。采用疝修补片修补疝环口的治疗术式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以及疝的复发,但多数商用补片材料由于无法被降解吸收,会使患者出现异物反应。与此同时,可吸收的生物补片由于缺乏促进腹壁再生的能力,最终导致缺损处修复失败,复发率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补片产品用以应对临床及市场需求。为了构建一种可完全降解吸收的同时又可诱导组织再生的疝修补片,本文依托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组织工程纳米纤维基补片支架,同时在支架结构中引入猪源纤维蛋白作为诱导性再生因子,研究中首先通过调整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电纺距离以及灌注速度,探究了过程参数对聚(ε-己内酯-L-丙交酯)[poly(ε-caprolactone-co-L-lactide),P(CL/LLA)]膜片表面纤维形貌的影响。随后将浓度为9%的P(CL/LLA)溶液与猪源纤维蛋白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0、2:1、1:1、1:2、0:1共混纺丝,制备了一系列P(CL/LLA)/猪源纤维蛋白复合电纺膜,利用SEM结合孔隙率的测定结果对补片样品的表观形貌进行了评价;通过FITR和XPS来表征了复合补片样品表面的基团和元素;以静态水接触角实验评价了样品的亲水性;并对P(CL/LLA)/猪源纤维蛋白复合电纺膜的机械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进行了测试与评价;最后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也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了后续的尺寸加工和溶剂挥发性检测等。研究结果显示,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CL/LLA)纳米纤维材料具有与天然ECM类似的微观结构,其形态结构随着不同参数的设置有规律的变化:电纺纤维直径会随纺丝液浓度的升高而变粗且P(CL/LLA)最佳的纺丝浓度为6%9%;纤维直径会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变小;接收距离过短或灌注过快都会导致溶剂难以充分挥发,使纤维之间产生粘连。P(CL/LLA)与猪源纤维蛋白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成一种孔隙率高、孔隙相连性好的材料,且两种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P(CL/LLA)/猪源纤维蛋白复合电纺膜对细胞没有毒性,且随着猪源纤维蛋白的比例逐渐提高,膜中纤维直径逐渐减小、孔隙率增大、亲水性能以及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的性能均有所提升,然而其抗拉伸、顶破、撕裂和缝合牵拉等力学性能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对比各组复合疝修补片样品性能可知,当P(CL/LLA)/猪源纤维蛋白体积为2:1时,其细胞相容性以及诱导细胞生长增殖的能力最好,力学性能也可满足临床使用的标准,具有潜在的诱导组织再生的能力。此外,临床操作过程可以通过在复合疝修补片上打孔的方式使其在植入后获得紧密的和耐久的固定,切割打孔后的补片的尺寸会610天内发生一定程度的缩小,因此在出厂前应予以调整使其尺寸充分稳定。最后,还需要将补片解析35天使其六氟异丙醇残留量<最低标准0.55mg/g,同时辐照灭菌并保证28℃的避光真空条件保存。
邱维龙[7](2020)在《老年腹股沟疝(≥65岁)腹腔镜下手术与开放式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腹股沟疝老年患者(≥65岁)予以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疗效,进一步明确开放式治疗与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80名患者(≥65岁)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手术方式将研究样本分为两组,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组作为对照组,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组作为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发现合并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术后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复发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记录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在性别、年龄、疝的类型、发病部位、伴随疾病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资料之间的对比具有合理性。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8.5±20.6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3.65±25.89min,p>0.05,差异不明显。实验组术中探查发现3位患者合并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45±0.60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60±0.96天,p<0.05,差异显着。实验组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为6.75±0.81h;对照组是8.35±1.31h,p<0.05,差异显着。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4.88±3.06ml;对照组为6.55±3.71ml,p<0.05,差异显着。实验组住院费用为10500±1130元;对照组住院费用为8800±950元,p<0.05差异显着。实验组中有2位患者出现术后阴囊水肿,3患者出现尿潴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率为8%;对照组中有3位患者出现阴囊水肿,1位患者出现尿潴留、1位患者发生慢性疼痛,并发发生率为8%,二者无显着差异。结论:腹腔镜下手术与开放式手术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各有优势。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组,且在术中还可探查对侧腹股沟区是否是存在隐匿性疝,如存在隐匿性疝可一并修补,可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身心方面的痛苦,节约患者治疗费用,并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术后快速康复领域对比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从解剖学来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的正常解剖生理结构。但两组在术中、术后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差别。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多。开放式手术能够在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局麻下进行,对于评估后无法耐受全麻的患者而言,这种手术方式更有优势。总之,两种术式各有优势,对于老年性腹股沟疝患者,应结合患者身体评估情况、经济情况、及自身意愿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手术方式。
武志强[8](2020)在《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补片材料的不同,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组)20例,对照组(聚丙烯补片组)3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疝修补的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疝复发(P>0.05)。但对照组异物感发生率9例(30.0%)明显高于观察组1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肿发生率为5例(35.0%)、住院花费为(20197元),对照组血清肿发生率为2例(6.7%),住院花费为(15495元),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异物感发生率,但治疗费用增加。
刘俊[9](2019)在《腹腔镜下免输精管(子宫圆韧带)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免输精管(子宫圆韧带)分离腹膜前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下免输精管(子宫圆韧带)分离腹膜前隙腹股沟疝修补术83例、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APP)59例、腹腔镜下完全腹外补片置入术(TEP)56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其相关指标包括计量指标和计数指标两类:①计量资料: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最高体温、最高体温出现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②计数资料病例发生数:切口感染、阴囊血清肿、尿潴留、异物感、慢性疼痛、疝复发。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数据的差异,评估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中的意义。结果:1.TAPP组手术时间与TEP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免输精管分离组手术时间比另外两组手术时间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该术式手术时间随手术医师手术例数增多明显缩短,50例后手术时间与另外两组相近。2.免输精管分离组、TAPP组、TEP组在术后平均最高体温、术后最高体温出现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方面三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3.(1)TEP组与TAPP组异物感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免输精管组与TAPP组(P=<0.0167)、免输精管组与TEP组的异物感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167)。(2)TEP组与TAPP组阴囊血清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0.05),而免输精管组与TAPP组(P=0.009<0.05)、免输精管组与TEP组的阴囊血清肿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7<0.05)。(3)三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尿潴留、慢性疼痛并发症两两比较,P值均大于0.05,各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三组患者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出现。结论:(1)腹腔镜下免输精管(子宫圆韧带)分离腹膜前隙腹股沟疝修补术与TAPP、TEP术式相比,具有相似的甚至更好的临床效果;(2)术中避免了精索腹壁化或子宫圆韧带分离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减少了精索损伤的可能性,减少了术后血肿等并发症。
王小文[10](2019)在《kugel补片可吸收弹力环材料在大鼠体内的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聚己内酯Kugel补片可吸收弹力环材料在大鼠体内的安全性。方法:清洁级Wistar健康雌性大鼠8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A组(新型Kugel补片可吸收弹力环截段)和B组(普通Kugel补片不可吸收弹力环截段)。取大鼠腹部右旁正中切口长约4cm,分别将A、B两组弹力环截段(直径2mm,长20mm)植入肌后腹膜前层面,用4-0不可吸收缝合线将弹力环截段与周围组织固定,3-0不可吸收缝合线缝合皮肤切口,术后单只单笼饲养老鼠,术后观察老鼠进食、活动情况。两组分为1、3、6月及1年随机选取10只进行取材评估,分别评估其弹力环截段周围一般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扫描电镜等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A组死亡1只,原因不明;B组大鼠死亡3只,其中一只因弹力环截段刺破腹膜致肠坏死死亡,一只伤口感染死亡,另一只原因不明;余均无伤口感染、渗血情况,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肠瘘发生及皮下气肿形成。2.大体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A、B两组弹力环截段均被少量周围组织包绕,且弹力环截段无变形,未刺破周围组织及腹膜穿透腹壁,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A、B两组弹力环截段已基本与宿主组织整合,A组弹力环截段变软,B组弹力环截段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A、B两组均可见弹力环截段完全与宿主组织整合。A组弹力环截段已变形,未降解。B组弹力环截段无变形、降解;术后1年:A、B两组均可见弹力环截段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A组弹力环降解,但未刺破周围组织及腹膜。B组弹力环截段无变形、降解。3.组织学观察结果A、B组弹力环截段植入后周围组织可见明显炎症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炎症可逐渐消退,各个时间点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弹力环截段植入后周围组织均可见新生血管,随时间的变化,新生血管减少,各个时间点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弹力环截段植入后周围组织均可见少量的多核巨细胞,随时间的延长,多核巨细胞无明显变化,各个时间点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弹力环截段植入后周围组织均可见胶原再生沉积,随着时间变化,胶原沉积增多,顺序排列,各个时间点组间无明显差异。4.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电镜结果显示:植入1个月内:两组材料表面光滑,仅有少量组织覆盖,材料表面未见明显吸收痕迹,可见少量间皮细胞,排列杂乱无张;植入3个月时:电镜显示B组弹力环截段表面光滑,表面覆盖组织增多,未见明显吸收痕迹,而A组弹力环截段表面可见较明显凹痕,局部有被吸收征象,材料表面见组织覆盖,并有腹膜间皮组织长入,尚稀疏,且排列方向性差,表面有较多分泌物附着;植入6个月时:电镜结果显示B组弹力环截段表面仍光滑,表面覆盖组织较密,未见明显吸收痕迹。A组弹力环截段表面则可见明显被吸收痕迹,表面凹痕逐渐融合,未见离断。两组弹力环截段表面腹膜间皮细胞较前生长好,较密,但排列方向性仍然稍差,表面无明显分泌物;植入1年时B组弹力环截段表面光滑,表面覆盖组织密集,未见明显吸收痕迹。A组弹力环截段表面吸收明显,凹痕融合,可见离断面,组织周围覆盖多,两组弹力环截段表面间皮细胞排列方向性较好,与正常腹膜间皮细胞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以聚己内酯为主要材料的可吸收弹力环植入大鼠体内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弹力环逐渐被降解吸收,但并不会出现普通不可吸收弹力环发生的材质逐渐变性,甚至出现断裂,损伤腹腔内脏器、血管等并发症。聚己内酯可吸收弹力环在一定时间内保留了普通弹力环的强度和弹性,且具有生物稳定性好、无毒害、可降解、炎症反应小、不引起组织变态反应等性能,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二、聚丙烯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丙烯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轻质量型网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2)轻、重型聚丙烯网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儿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4 观测指标 |
1.4.1 2组患儿疼痛评分 |
1.4.2 2组患儿氧化应激水平 |
1.4.3 2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 |
1.4.4 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2.2 2组患儿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
2.3 2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4 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3)腹腔镜TEP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收集资料 |
2.3 手术方式 |
2.4 术后管理及随访 |
2.5 疼痛评估 |
2.6 生活质量评估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结果 |
3.2 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比较的结果 |
3.3 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
3.4 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腹股沟疝的流行病学 |
4.2 腹股沟疝的形成机制 |
4.3 腹股沟区的重要解剖结构 |
4.4 腹股沟疝的分型方法 |
4.5 腹股沟疝的诊断 |
4.6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常用术式 |
4.7 腹股沟疝修补植入性假体的材料选择 |
4.8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
4.9 腹腔镜TEP与两种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的疗效论述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4)两种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5)3Dmax轻量型疝补片和Prolene重量型网片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对象 |
1.4 材料 |
1.5 技术路线 |
1.5.1 手术步骤 |
1.5.2 术后处理 |
1.5.3 术后随访 |
1.6主要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2.3 试验流程 |
2.4 两组手术、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的比较 |
2.5 两组术后7 d生活质量的比较 |
2.6 两组术疼痛及不适感随访结果 |
2.7 两组术后日常生活随访结果 |
2.8 补片材料生物相容性 |
3 讨论Discussion |
3.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疝外科的发展 |
3.2 现代快速康复疝外科实践中补片的选择 |
3.3 3Dmax轻量型补片与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膜前疝修补的优越性 |
3.4 小结 |
(6)基于P(CL/LLA)/猪源纤维蛋白构建纳米纤维复合疝修补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疝气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
1.1.1 疝气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
1.1.2 疝气的诱发病因 |
1.1.3 疝气的治疗方法 |
1.2 疝修补材料的分类及术后并发症 |
1.2.1 疝修补材料的分类 |
1.2.2 补片植入后的术后并发症 |
1.3 疝修补补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补片产品及研究现状 |
1.3.2 国内补片产品及研究现状 |
1.4 静电纺丝技术概述 |
1.4.1 静电纺丝及其影响参数 |
1.4.2 纳米纤维基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
1.5 课题意义 |
1.6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纳米纤维基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调控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3 实验部分 |
2.3.1 实验方法 |
2.3.2 纺丝液的粘度测试及其电纺膜的制备 |
2.3.3 不同电压下电纺膜的制备 |
2.3.4 不同接收距离下电纺膜的制备 |
2.3.5 不同灌注速度下电纺膜的制备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纺丝原液浓度对纤维膜形貌的影响 |
2.4.2 过程参数对纤维形貌的影响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组织工程复合补片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3 实验部分 |
3.3.1 P(CL/LLA)/猪源纤维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
3.3.2 SEM观察 |
3.3.3 孔隙率测定 |
3.3.4 FITR分析 |
3.3.5 XPS分析 |
3.3.6 静态水接触角的测定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不同比例P(CL/LLA)/猪源纤维蛋白膜片形貌对比分析 |
3.4.2 电纺纤维膜孔隙率的变化与分析 |
3.4.3 电纺纤维膜表面官能团的表征 |
3.4.4 电纺纤维膜表面元素分析 |
3.4.5 电纺纤维膜亲水性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组织工程补片的力学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补片的拉伸弹性性能测试 |
4.2.2 补片的顶破强度测试 |
4.2.3 补片的缝合强度测试 |
4.2.4 补片的撕裂强度测试 |
4.3 力学测试结果与讨论 |
4.3.1 补片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4.3.2 补片的抗顶破性能分析 |
4.3.3 补片的抗缝合牵拉性能分析 |
4.3.4 补片的抗撕裂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组织工程补片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3 组织工程补片的生物学表征方法 |
5.3.1 体外细胞毒性 |
5.3.2 细胞的增殖与黏附 |
5.3.3 细胞的活力检测 |
5.4 实验部分 |
5.4.1 细胞毒性测试 |
5.4.2 细胞增殖与黏附测试 |
5.4.3 细胞的活力检测 |
5.5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5.1 体外细胞毒性 |
5.5.2 细胞的增殖与黏附 |
5.5.3 细胞活力检测 |
5.6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组织工程补片的产品质量控制 |
6.1 引言 |
6.2 补片的切割与打孔 |
6.3 补片溶剂残留量评估 |
6.4 补片的短期尺寸变化规律 |
6.5 补片的灭菌处理以及保存条件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老年腹股沟疝(≥65岁)腹腔镜下手术与开放式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分组情况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临床病例基本情况 |
1.4 临床病例疝分型标准 |
2 治疗方法 |
3 术后处理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腹腔镜下免输精管(子宫圆韧带)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质量控制 |
2 手术方法 |
2.1 主要设备及材料 |
2.2 手术方法 |
3 围术期处理 |
3.1 术前处理 |
3.2 术后处理 |
3.3 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
4 临床观察指标 |
4.1 计量指标 |
4.2 计数指标 |
5 随访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临床计量资料 |
1.1 平均手术时间 |
1.2 术后平均最高体温 |
1.3 术后最高体温出现时间 |
1.4 平均下床活动时间 |
1.5 平均术后住院时间 |
1.6 平均住院费用 |
2 临床计数资料 |
2.1 临床计数指标:异物感 |
2.2 临床计数指标:阴囊血清肿 |
2.3 临床计数指标:切口感染、尿潴留、慢性疼痛 |
2.4 临床计数指标:术后复发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股沟疝的外科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kugel补片可吸收弹力环材料在大鼠体内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一、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 |
二、Kugel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中的应用 |
三、Kugel补片记忆弹力环相关并发症 |
四、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材料及器械 |
2. 动物分组及材料的理化特性 |
2.1 动物分组 |
2.2 材料理化特性 |
2.2.1 可吸收弹力环一般性能 |
2.2.2 弹力环物理性能 |
2.2.3 生物性能 |
2.2.4 化学性能 |
3. 手术方法 |
4. 观察指标及相关评估标准 |
4.1 一般情况观察 |
4.2 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 |
4.3 扫描电镜 |
4.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1 一般情况观察 |
2 剖腹探查 |
3. 组织学观察结果 |
3.1 大体观察 |
3.2 成纤维细胞,新生血管,炎性细胞,多核巨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比较 |
4. 电镜观察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可吸收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四、聚丙烯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轻质量型网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余路遥,姜杰林,王善平. 医疗装备, 2021(05)
- [2]轻、重型聚丙烯网片植入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儿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J]. 贺从涛,罗贤茂,李志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04)
- [3]腹腔镜TEP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D]. 陈皆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两种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尚玉龙,李鹏,翟长元.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10)
- [5]3Dmax轻量型疝补片和Prolene重量型网片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比较[J]. 范中宝,沈建芬,王键,于灏,刘严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34)
- [6]基于P(CL/LLA)/猪源纤维蛋白构建纳米纤维复合疝修补片的研究[D]. 杨刚. 东华大学, 2020(01)
- [7]老年腹股沟疝(≥65岁)腹腔镜下手术与开放式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D]. 邱维龙. 济宁医学院, 2020(01)
- [8]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分析[D]. 武志强.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腹腔镜下免输精管(子宫圆韧带)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观察[D]. 刘俊. 苏州大学, 2019(07)
- [10]kugel补片可吸收弹力环材料在大鼠体内的安全性研究[D]. 王小文. 厦门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