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附1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陈光彬,孙礼侠,刘志刚,胡明华[1](2021)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变为目前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LCBDE有经胆总管(LCD)和经胆囊管(LTCBDE)两种途径,LCD+T管引流术适用范围广,LCD+胆管一期缝合术免除了T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LTCBDE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创伤小,腔镜技术的提高与新型器材的应用也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本文就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罗聪[2](2021)在《逐级导管扩张与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中行腹腔镜逐级导管扩张术(laparoscopic progressive dilatable catheter dilatation,LPCD)与腹腔镜球囊导管扩张术(Laparoscopic balloon catheter dilatation,LBCD)治疗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探讨逐级导管扩张及球囊导管扩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二者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远端狭窄共95例,按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术式分为两组,其中50例术中施行腹腔镜下逐级导管扩张术处理胆总管远端狭窄,简称LPCD组,45例术中施行腹腔镜下球囊导管扩张术处理胆总管远端狭窄简称LBCD组,分析比较LPCD组及LBCD组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胆总管最宽处直径、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单发、多发)、术前AST、ALT、DBIL及AMY、术前狭窄程度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ST差值、ALT差值、DBIL差值、WBC差值、PCT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狭窄情况、术后胆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AMY差值、术后急性胰腺炎、术后鼻胆管拔出时间、术后消化道不良症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胆总管远端狭窄程度、狭窄扩张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直径、术前P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使用LPCD及LBCD解除胆总管远端狭窄手术成功率高,解除狭窄有效且安全,二者均保护了Oddi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LPCD组较LBCD组后急性胰腺炎发生更少,术后住院日更短,恢复更快。
严朝成[3](2021)在《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同期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两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直接一期缝合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数据,探讨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ENBD)术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之间所收治的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213例,根据是否行气囊鼻胆管引流分为两组,其中气囊鼻胆管组115例;无引流组98例。本研究收集了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营养指标(体重指数、白蛋白)、术前肝功能(ALT、AST、TBIL、DBIL)、胆管炎分度、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大小及数目,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疾病;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三日肝功能(ALT、AST、TBIL、DBIL),术后并发症(术野出血、腹腔脓肿、胆漏、术后胰腺炎、残余结石、电解质紊乱),术后随访3~6月。采用SPSS 20.0软件将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前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术前营养指标(体重指数、白蛋白)、术前肝功能、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表明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20)min、85(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行液电碎石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4(1)天、5(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1)天、7(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7654(5434)元、24254(533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ALT、△AST、△TBIL、△D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资料中,术后胆漏气囊鼻胆管组明显少于无引流组,分别为2(1.7%)例、10(1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余结石气囊鼻胆管组稍少于无引流组,分别为2(1.7%)例、7(7.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术后术野出血、腹腔脓肿、术后胰腺炎、总并发症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鼻胆管引流情况显示术后气囊鼻胆管无打折或堵塞导致无任何液体流出。气囊鼻胆管组术后三日引流量平均为(223±85)ml、(230±95)ml、(251±103)ml,其中两例因患者活动时不慎非计划拔除,拔除后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无不良反应,顺利好转出院;余患者鼻胆管造影于术后5~7天进行,术后5~13天拔除气囊鼻胆管。入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无引流组于术后1~3月内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7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胆道狭窄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在未提高术后总并发症率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胆漏的发生率,缩短了腹腔引流时间,但是残余结石率未见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严格筛选病例的情况下是一种同时具备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的手术方式。
李健[4](2021)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的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求三种微创术式的合理应用,探讨三种微创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9月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就诊于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或经胆囊管探查术(LT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LC+LCBDE+T管引流术)、B组(LC+LCBDE+一期缝合术)、C组(LC+LTCBDE)。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46例病人,其中A组72例,B组50例,C组24例,平均年龄53.2±13.9岁,三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均降低,其中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蛋白(ALB)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术后胆漏、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结石复发率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在经过选择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LCBDE后选择一期缝合优于T管引流;2.LTCBDE与一期缝合一样安全有效,且性价比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赵亮[5](2021)在《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文中指出目的:由于饮食习惯的西方化和体育活动的减少,近年来中国人群中胆结石疾病的流行有所增加,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病人倾向于选择微创手术,传统的外科手术逐渐走向微创化。目前临床上对于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的选择、适应症仍有较大争议,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文旨在总结我科治疗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特点、手术方式及适应症的选择,来探讨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依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2021年1月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同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二期LC。统计的资料分别为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重、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直径;术中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更改手术方式;术后资料包括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胆瘘、术后出血、胆道感染、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二次取石术。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BC)、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淀粉酶(AMS)。资料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 test秩和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一般资料:LTCBDE组、ERCP+同步LC组、ERCP+二期LC组在年龄、体重、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直径方面无明显差异。术中资料:在术中出血量、更改手术方式方面,三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方面,LTCBDE组<ERCP+同步LC组和ERCP+二期L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资料:在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方面,LTCBDE组<ERCP+同步LC组<ERCP+二期L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上,ERCP+二期LC组患者高于LTCBDE组和ERCP+同步L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总并发症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检查方面:ERCP+二期LC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低于ERCP+同步L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ERCP+二期LC组术前血清淀粉酶(AMS)最高;LTCBDE组的术后1天、术后3天的血清淀粉酶(AMS)最低;ERCP+二期LC组术后3天的AMS低于ERCP+同步L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TCBDE、ERCP+同步LC、ERCP+二期LC这三种手术方式均可以安全、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LTCBDE对比ERCP+同步LC、ERCP+二期LC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患者术后有较低的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快等特点;通过严谨的术前评估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具有优势。ERCP+同步LC相比于ERCP+二期LC可以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以及减少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陈世荣[6](2021)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中小型结石微创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针对胆囊结石合并直径小于1.0cm的胆总管中小型结石,比较ERCP取石+ENBD(或ERBD)+LC(两步法)、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一步法)以及检查性ERCP+球囊扩张+ENBD+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简称DEPELIP、新两步法)三种方案的治疗差异,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中小型结石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并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中小型结石患者77例,对其进行随机化分组,其中ERCP+ENBD或ERBD+LC组(两步法组)共计31例、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或T管引流术(简称一步法组)共计19例以及检查性ERCP+小号球囊扩张+ENBD+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新两步法)共计27例。比较上述三种方法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长、手术成功率、净石率、术中出血、手术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第1、3、5天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研究成果:本研究共入组病例77例,其中ERCP取石+ENBD或ERBD+LC组(两步法组)共计31例、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或T管引流术(一步法组)共计19例以及检查性ERCP+小号球囊扩张+ENBD+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新两步法)共计27例,两步法组中一人因ERCP术中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中途退出本研究,其余76人均完成此研究。对比三组患者的23项术前相关资料,其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ERCP+L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方面优于其他两组,其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手术时长(min)分别为:两步法组(120.57±24.78)、一步法组(133.26±27.84)、新两步法组(140.63±21.07);住院时长(天)分别为:两步法组(10.27±2.83)、一步法组(12.84±2.89)、新两步法组(14.04±4.17)。LC+LCBDE组在住院费用(元)方面少于其他两组,其分别为:两步法组(66162.71±9315.21)、一步法组(52739.01±10908.17)、新两步法组(67323.42±11898.56),P=0.001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性ERCP+小号球囊扩张+ENBD+LC+LCBDE+术中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组在ERCP术后3h及24h VAS评分、腹腔镜术后3h VAS评分优于其他两组,ERCP术后VAS评分分别为术后3h:两步法组(1.63±0.72)、新两步法组(1.19±0.48)及术后24h:两步法组(1.20±0.45)、新两步法组(1.07±0.67),腹腔镜术后VAS评分分别为术后3h:两步法(1.83±0.95)、一步法组(2.74±1.24)、新两步法组(2.07±0.78),其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次在术后创伤分析上新两步法组创伤更小,其中术后Hb及术后ALB降低情况均低于其它两组,术后第一天Hb(g/L)情况为:两步法组(4.40±4.68)、一步法组(6.68±8.61)、新两步法组(1.33±5.92);术后第一天ALB(g/L)为:两步法组(4.34±4.37)、一步法组(8.90±1.9)、新两步法组(2.43±3.5),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净石率、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情况、肝功能、减黄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新两步法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其它两组,分别为:两步法组8例(26.6%)、一步法组5例(26.3%)、新两步法组2例(7.4%)。结石复发因素分析:胆总管直径>12mm、多发胆总管结石、泥沙样结石、乳头旁憩室为结石复发的高风险因素。其中胆总管直径>12mm是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RCP+LC、LC+LCBDE、DEPELIP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疗效是肯定的。2.LCBDE术,对于需保留了Oddi’s括约肌功能的青少年、消化系统重建术后、胆管结石直径>2cm及肝内胆管结石的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对符合一期缝合的患者建议行胆管一期缝合。对于胆总管直径小于8mm患者谨慎考虑。3.ERCP+LC术,对于病情严重、凝血功能异常、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因其永久性损伤了Oddi’s括约肌的功能,对于青少年患者谨慎考虑。4.DEPELIP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在本研究中其在手术疗效、手术安全性方面均有着优秀的表现,尤其在术后疼痛及术后应激创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值得推广及应用。5.结石复发因素:胆总管直径>12mm、多发胆总管结石、泥沙样结石、乳头旁憩室为结石复发的高风险因素。其中胆总管直径>12mm是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庆钊[7](2021)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有胆总管探查取石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通过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及甘肃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74例,行回顾性分析。将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的手术资料、术后的恢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74例,其中一期缝合(PS)组34例,T管引流(TD)组40例。经统计学分析:1.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影像学胆总管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多发与单发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前黄疸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黄疸指标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min)TD组(131.63±35.97)明显大于PS组(113.53±2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d)PS组(2.66±0.68)短于TD组(2.23±0.76),引流量(ml)PS组(37.13±7.24)少于TD组(28.82±10.0),术后住院天数(d)PS组(7.35±2.31)少于TD组(5.94±1.50),住院费用(万元)PS组(2.30±0.51)低于TD组(2.59±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没有增加胆漏的风险,与T管引流相比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少,且不需要留置T管,更加符合微创外科观念。2.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而且性价比方面较T管引流高。
解大威[8](2021)在《PTCD与ENBD两种外引流方式在LCBDE一期缝合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PTCD与ENBD两种外引流方式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各自优缺点,为临床医师在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依据和参考。[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1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作两组:PTCD组(3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一期缝合+PTCD(LC+LCBDE+PTCD);ENBD组(3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LC+LCBDE+ENBD)。对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使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 果]1.术前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术前肝功能的比较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术后资料存在可比性。2.术中资料PTCD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75±27min,ENBD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9±45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CD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ENBD组短。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资料两组患者的术后通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病例的住院费用比较中,PTCD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26188±3395元,ENBD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31224±3997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CD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NBD组。两组的并发症相关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后胆漏、术后结石残留、术后胆管炎、术后胰腺炎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LC+LCBDE+ENBD一期缝合与LC+LCBDE+PTCD一期缝合均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式,联合外引流有利于预防LCBDE术后胆漏的发生。2.“三镜联合”鼻胆管引流适用于术前胆管未扩张的患者,此方法既可保护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的完整,术中行鼻胆管造影还有利于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的可能性。3.LCBDE一期缝合联合PTCD管引流适用于术前存在胆道梗阻伴胆管扩张且已留置PTCD管的患者,相比鼻胆管引流而言,其手术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
杨晨[9](2021)在《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术式利弊及适应症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5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和EST组,比较两组患者以下资料: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最大直径及结石数目;2.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恶心或呕吐症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3.实验室指标:白细胞、总胆红素和血淀粉酶的术前、术后值及前后变化差值;4.术后近期并发症: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胆漏、十二指肠乳头出血;5.术后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反流性胆管炎,并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到的15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男性78例(49.7%),女性79 例(50.3%),年龄≥70 岁患者 43 例(27.4%),<70 岁患者 114 例(72.6%),LCBDE组患者77例,EST组患者80例。(一)两组患者病例资料经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最大直径,EST组年龄≥70岁的高龄患者更多,而结石直径≥1cm或胆总管直径≥1.5cm的患者在LCBDE组更多;2.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恶心或呕吐症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EST组较LCBDE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恶心或呕吐症状更轻,住院时间更短且费用更低;3.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血淀粉酶术后值和手术前后变化差值,LCBDE组术后第一天白细胞水平及其较术前上升程度更高,EST组术后第一天血淀粉酶水平及其较术前上升程度更高;4.术后近期并发症: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EST组术后这两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LCBDE组。(二)两组患者病例资料经比较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的包括:性别(P=0.381)、结石数目(P=0.306)、取石成功率(P=0.738)、结石残留率(P=0.25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P=0.137)、总胆红素(P=0.223)、急性胆管炎(P=0.965)、胆漏(P=0.307)、十二指肠乳头出血(P=0.325)、结石复发(P=0.139)及反流性胆管炎(P=0.325)。[结论]1.LCBDE与EST均能安全、高效的治疗胆总管结石,EST在患者术后主观感受、住院时间及费用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2.EST对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且耐受较差的患者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作为首选。3.LCBDE更适用于结石直径较大、胆管扩张明显或较年轻的患者,可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4.LCBDE可作为ERCP紧急引流后的择期治疗,ERCP也可处理LCBDE残留结石,临床中术者应取长补短,严格把握两术式适应症,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姚天尉[10](2021)在《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患者。根据手术是否留置T管将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在此前提下按照患者手术时Trocar的穿刺孔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即改良组与传统组,分别运用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术前相关指标、术中相关数据、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总共纳入患者211人,其中一期缝合组患者118人,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大小、胆总管结石性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术中数据对比,手术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缝合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数据对比,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梗阻性黄疸、术后轻症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生活质量测评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一个月的胃肠道生活质量测评结果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三个月与第六个月恢复情况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管引流组患者103人,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大小、胆总管结石性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术中数据对比,手术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缝合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数据对比,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梗阻性黄疸、术后胆漏、术后轻症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生活质量测评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与第六个月恢复情况,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孔入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改良穿刺孔入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胆总管缝合时间。在一期缝合的情况下,改良穿刺孔入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能够减少术后胆瘘出现的可能,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尽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附1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附1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逐级导管扩张与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同期三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术中内镜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狭窄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器材 |
1.3 研究方法 |
1.4 术后随访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化验指标比较 |
2.3 三组病人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4 三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
2.5 术后随访 |
3 讨论 |
3.1 对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的认识 |
3.2 对LTCBDE的认识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石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进展 |
2.2 肝外胆道的解剖 |
2.3 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 |
2.4 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
2.4.1 非手术治疗 |
2.4.2 手术治疗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1.1 患者入选标准 |
3.1.2 患者排除标准 |
3.2 手术方法 |
3.2.1 术前检查 |
3.2.2 术前准备 |
3.2.3 手术原则与麻醉方式 |
3.2.4 手术具体操作步骤 |
3.3 术后治疗 |
3.4 出院标准 |
3.5 统计相关观察指标 |
3.5.1 术前资料 |
3.5.2 术中资料 |
3.5.3 术后资料 |
3.5.4 术后并发症 |
3.5.5 实验室检查 |
3.6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术前一般资料 |
4.2 术中资料 |
4.3 术后资料 |
4.3.1 术后一般资料 |
4.3.2 术后并发症 |
4.3.3 术前、术后 1 天、术后 3 天实验室检查变化 |
第5章 讨论 |
5.1 LTCBDE、ERCP+同步 LC、ERCP+二期治疗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比较分析 |
5.1.1 三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分析 |
5.1.2 三组患者的术中资料分析 |
5.1.3 三组患者术后资料分析 |
5.1.4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 |
5.1.5 患者术前、术后 1 天、术后 3 天实验室检查变化分析 |
5.2 本医疗组开展LTCBDE的经验总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中小型结石微创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及文献回顾 |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研究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流程 |
4.手术方案 |
5.观察指标 |
6.随访情况 |
7.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病例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2.1 围术期准备 |
1.2.2 手术方式 |
1.3 观察指标 |
1.4 术后并发症定义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对比 |
2.2 术前影像学指标 |
2.3 术中情况 |
2.4 术后情况 |
2.5 手术前后胆红素指标 |
2.6 术后短期并发症 |
2.7 术后长期随访 |
第3章 讨论 |
3.1 两组数据分析讨论 |
3.2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3.3 T管引流的优势与劣势 |
3.4 一期缝合优势及适应症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PTCD与ENBD两种外引流方式在LCBDE一期缝合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附1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应用进展[J]. 陈光彬,孙礼侠,刘志刚,胡明华.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7)
- [2]逐级导管扩张与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对比研究[D]. 罗聪.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D]. 严朝成.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D]. 李健.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D]. 赵亮. 吉林大学, 2021(01)
- [6]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中小型结石微创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陈世荣.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比较[D]. 李庆钊.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8]PTCD与ENBD两种外引流方式在LCBDE一期缝合中应用的对比研究[D]. 解大威.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D]. 杨晨.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10]改良穿刺孔入路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D]. 姚天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标签:胆总管论文; 胆总管结石论文; 腹腔镜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 胆囊结石微创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