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袁春兰[1](2021)在《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拱胀机理及处治措施研究》文中指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拱胀机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原材料、施工温度等方面揭示拱胀机理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方案,可为减少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发生提供一定保障,对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造价的降低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文章探讨了干旱地区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拱胀机理及处置措施。
刘金辉[2](2021)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对于整个公路结构而言,基层是十分关键的承重层,因此加强基层施工控制,有助于优化整个公路项目的建设质量,进而提高国家交通网络的运营水平。经施工实践证明,天然沙砾是一种良好的筑路材料,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强度,且应用成本较低,故而深受道路施工建设企业的欢迎。但天然沙砾因含泥量较大,因此往往会存在级配不均匀等问题。对此,在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原材料检测,设计科学的配合比,提高基层施工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公路项目的建设水平。文章主要介绍了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张东山[3](2021)在《吐鲁番地区水稳砂砾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依托连霍高速(G30)吐鲁番至小草湖段公路建设项目路面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工程验证等手段,对吐鲁番地区水稳砂砾基层配合比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全厚一次摊铺的水稳砂砾基层,设计了特制水稳砂砾基层配合比,提出了重型双钢轮与重型胶轮组合的"半遍碾压"工艺,并研制一种薄膜覆盖机具及提出了"封闭固定"养生法。工程实践表明:特制配合比和关键技术成果在吐鲁番地区应用,解决了特高温大风干旱气候环境下水稳砂砾基层施工技术难题,提高了基层施工质量。
贾亚星[4](2021)在《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公路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态势。沥青路面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加之施工经验的累积,极大促进了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更新换代。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技术、材料产地等也不尽相同,仅依据现行规范进行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是不全面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气候环境恶劣,在全年冻融循环、大温差的持续低温作用下,各国省干线使用耐久性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本论文将基于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调研结果以及相关设计文件资料,全面分析主要路况指标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适用于黑龙江省的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即参考以往沥青路面结构,归纳总结成套整体的路面结构作为设计参照的模板,可在设计时可直接进行选择,进而节省繁锁的结构计算过程,而又能保证路面结构设计选择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本论文首先对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路面使用状况进行调研和整体分析,明确黑龙江省国省道现存在的问题和干线特征。依据国省道干线的交通数据对黑龙江省交通量的分布进行划分。介绍黑龙江省气候特征。另外,参考大量的设计文件,汇总出目前黑龙江省常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常用路面结构类型,并结合具体路段分析黑龙江省沥青路面主要的病害及成因。其次,依据最高温、最低温、降雨量等指标对黑龙江省气候状况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得出黑龙江省气候分区情况。依据沥青路面性能对比典型路段得到影响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将多个影响因素同PQI、PCI、RQI进行模型关联,寻找影响沥青路面性能最主要的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在不同交通荷载、路基类型时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并对其进行不同气候分区下的力学验算与性能评价。同时,针对黑龙江省处于季节性冻土地区的特性,对黑龙江省进行冻土分区,并针对不同区进行抗冻设计。最后,结合气候分区,对不同分区气象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气候分区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其他等级公路最佳施工期。另外,将典型结构同设计常用路面进行经济性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典型结构的优越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文耀[5](2021)在《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低等级公路里程数长,路面开裂、沉陷等结构性破损严重,这些公路往往没有可供分流交通的其它道路,因而,路面维修养护不能长时间中断交通,找一种成本较低,能快速通车的路面养护材料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天然砂砾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通常在其中掺加一定数量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材料用作低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维修养护材料。基于硫铝酸盐水泥快硬早强、凝结时间短、抗冻、环境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快速修补工程中受到广泛的青睐,本文选用石灰-粉煤灰-硫铝酸盐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和石灰-粉煤灰-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拉伸强度试验、冻融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稳定砂砾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石灰-粉煤灰-硫铝酸盐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用作路面基层快速维修养护材料的可行性。不同配合比的稳定砂砾试样置于标准养护箱中,养护龄期1 d、4 d、7 d、28d、90 d,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UCT)与劈裂拉伸强度试验(STT)。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结果可知:抗压强度(UCS)随无机结合材料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无机结合料(石灰,粉煤灰,水泥)掺量25%时强度最高。UCS随着养护龄期或水泥掺量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且前期强度增长速率大于后期;养护1d的硫铝酸盐水泥稳定类砂砾强度远高于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稳定类砂砾,且后期强度没有出现倒缩现象。最后建立养护龄期、水泥掺量与UCS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劈裂拉伸强度试验可知,抗拉强度主要由无机结合料之间以及结合料与集料间的胶结作用提供,骨架充当的作用很小;强度随水泥含量或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养护1d的硫铝酸盐水泥稳定砂砾的劈裂拉伸强度(STS)远高于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养护龄期、水泥掺量与STS之间的函数关系。将养护龄期28天的稳定砂砾试样,冻融循环5次,探究水泥掺量、水泥种类、无机结合材料掺量对稳定砂砾抗冻性的影响,得到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对材料抗冻性影响最大,骨架密实型结构的抗冻性能最好。
夏至[6](2021)在《南疆戈壁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沥青路面拱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水泥稳定砂砾材料在路面基层中被较多的使用,尤其在沙漠戈壁等砂砾较为丰富的地区被广泛应用于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砂砾材料在大部分地区被应用时其性能都非常理想,但近年来,随着基层厚度的不断增大,在沙漠戈壁等温差较大的地区逐渐出现了一种路面拱胀的新型病害,拱胀病害呈现出对道路的横向贯穿,严重危害了行车安全,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性能,增加了养护成本。本文针对南疆戈壁地区出现的路面拱胀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对拱胀病害的研究:第一,对该地区发生拱胀病害的多条高速进行实地调查,统计拱胀病害特征;第二,对路面结构层内部的温度以及位移进行监测,分析环境温度与结构层各部分温度的关联,分析结构层的温度变化导致的位移变化;第三,对水泥稳定砂砾材料的膨胀性能进行研究;第四,通过限元分析软件,分析验证结构层温度变化导致的结构层位移变形情况;最后,研究拱胀病害的处置措施,对拱胀病害进行有效的处置。研究表明:结构层的温度变化、基层的纵向位移以及基层材料的膨胀性能是路面拱胀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结构层温度和位移的监测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南疆地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最高温度可接近60℃,温度升高使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纵向膨胀,产生了纵向位移,升温阶段实验路段累计最大纵向位移为8.6cm;经过实验得出,南疆和田地区级配为C-B-3、水泥剂量为5%、养生龄期为7天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膨胀系数为1.751×10-5,其中级配类型对水泥稳定砂砾材料的膨胀系数影响最大,其次是水泥剂量;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拱胀病害的理论拱起位置、拱起高度以及横向位移进行验证和分析,发现最先拱起的部位以及拱起最高的部位为结构层的中间部位,400m的道路模型两端固定时会产生最高9.7cm的向上拱起,一端固定时单侧最大纵向位移为19cm;研究发现,采用在基层设置胀缝的方法可以有效处置拱胀病害,胀缝宽度宜取20cm~30cm,胀缝间距依实际情况取150m~200m。
于照海[7](2021)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裂缝防治方案在垦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将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材料应用于垦区公路基层建设中,分别以不同水泥剂量、养生条件、处治方法及倒装结构铺筑了8个试验段,对砂砾基层强度和裂缝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稳砂砾基层的水泥适宜剂量不宜超过4. 5%,水稳砂砾层的养生有利于强度形成和减少初期开裂,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塑料薄膜的覆盖养生方式。采用沥青面层和水稳砂砾层之间设置级配砾石的倒装结构、在水稳砂砾基层顶面铺设土工材料可有效抵抗反射裂缝,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倪正坤,杨昊[8](2020)在《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进行研究。首先对路面水泥稳定砂砾技术施工前的基本要求进行论述,其次分析了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技术影响因素,最后对提升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技术的控制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该技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的效果,促进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闫国领[9](2020)在《水稳砂砾基层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道路工程发展迅速,水稳基层以强度高、抗融冻、交变荷载强、施工效率高和技术简单等独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施工中。文章以水稳基层为切入点,结合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分析了当下水稳砂砾基层施工管理和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水稳砂砾基层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希望有利于道路工程中水稳基层施工的研究,提高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杨露[10](2020)在《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伊犁地处我国西北部,自治区居民居住地分散且彼此之间距离较长。公路作为新疆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障公路的使用功能极为重要。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是一条重要的省级干线公路,由于路线经过的地区特殊土较多,路基路面病害较多,严重影响该段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本文在分析省道219线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基础上,对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和路面病害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的处治措施对保障省道219线的使用功能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促进伊犁地区交通和经济发展。在分析了省道219线沿线的自然地理情况、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分区、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基础上,发现该路段不良特殊性土较多,对公路路基稳定和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为分析该路段特殊土路基和路面病害原因提供了基础。通过调查省道219线原有路基基本情况和路基损坏状况,分析了省道219线常见盐渍土、湿陷性黄土、软弱土、杂填土等特殊土路基病害特征。结合勘察结果,系统提出了省道219线不同类型的特殊土路基处置措施和方法,为省道219公路特殊土路基病害的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详细调查了省道S219线路面结构和路面病害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路面病害路段的特殊土分布情况和路基病害状况,分析了省道219线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路面状况技术评价和路面结构强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省道219的路面损坏情况比较严重,主要病害是裂缝和车辙。最后,在对沥青路面各类病害处置措施进行分类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省道219线的路基和路面病害调查资料,分析发现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主要是由特殊土路基病害引发。提出了在处理路面病害前必须先行处理路基病害,再根据交通资料,重新设计道路结构层的处理方法。对于基层压实度尚可,稳定性较好的路段,总结提出了沥青路面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其他类型的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二、简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拱胀机理及处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特性 |
2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拱胀机理 |
2.1 原材料对水稳基层拱胀的影响 |
2.1.1 水泥的影响 |
2.1.2 水的影响 |
2.1.3 集料的影响 |
2.2 施工温度对水稳基层拱胀的影响 |
3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拱胀处置措施 |
3.1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
3.2 加强施工温度的控制 |
3.3 预先设置伸缩缝 |
4 结语 |
(2)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优点 |
2 工程概况 |
3 施工流程 |
3.1 测量放样 |
3.2 机械准备 |
3.3 材料准备 |
3.4 配合比设计 |
3.5 下承层准备 |
3.6 混合料摊铺 |
3.7 混合料碾压 |
3.8 成品养生 |
4 结束语 |
(4)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公路基本特征 |
2.1 干线路面状况现状 |
2.1.1 整体概况 |
2.1.2 具体分布 |
2.2 干线公路特征 |
2.2.1 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 |
2.2.2 普通国道与普通省道 |
2.2.3 不同技术等级公路 |
2.2.4 国省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组成 |
2.2.5 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类型组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与分析 |
3.1 国省道交通量 |
3.2 黑龙江省气候特征 |
3.2.1 气温的分布特征 |
3.2.2 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
3.3 沥青路面等级与结构 |
3.3.1 公路技术等级 |
3.3.2 公路路面结构 |
3.4 典型病害与成因 |
3.4.1 典型病害 |
3.4.2 成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气候分区的沥青路面典型路段对比分析 |
4.1 气候分区 |
4.1.1 分区指标选取与计算 |
4.1.2 插值处理 |
4.1.3 聚类分区 |
4.1.4 典型路段基本特征 |
4.2 典型路段服役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2.1 环境因素 |
4.2.2 交通荷载 |
4.2.3 路面结构 |
4.2.4 使用年限 |
4.2.5 材料性能 |
4.2.6 路基状态 |
4.3 沥青路面服役性能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4.3.1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
4.3.2 计算模型构建 |
4.3.3 影响因素灰关联系数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典型结构的力学验算与性能评价 |
5.1 典型结构的拟定 |
5.2 气候与环境 |
5.2.1 路基参数 |
5.2.2 环境参数 |
5.3 交通量与荷载等级 |
5.3.1 重等级交通信息 |
5.3.2 中、轻等级交通信息 |
5.4 材料参数 |
5.5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 |
5.6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 |
5.7 沥青贯入强度 |
5.8 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性能 |
5.9 防冻设计 |
5.10 气候分区推荐结构 |
5.11 本章小结 |
第6章 黑龙江省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施工期与经济分析 |
6.1 施工期 |
6.1.1 Ⅰ区施工期 |
6.1.2 Ⅱ区施工期 |
6.1.3 Ⅲ区施工期 |
6.1.4 Ⅳ区施工期 |
6.1.5 Ⅴ区施工期 |
6.2 典型结构经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选用、试验介绍及其强度形成机理 |
2.1 引言 |
2.2 材料的选用 |
2.2.1 石灰的技术指标及性质 |
2.2.2 粉煤灰技术指标 |
2.2.3 水泥的技术指标 |
2.2.4 天然砂砾 |
2.3 试验方法介绍 |
2.3.1 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击实试验方法 |
2.3.2 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2.3.3 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材料劈裂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
2.3.4 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材料冻融试验方法 |
2.4 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
2.4.1 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结构类型 |
2.4.2 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强度形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验配合比的确定 |
3.3 试件的制作与养生 |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4.1 养护时间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3.4.2 无机结合料掺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3.4.3 水泥掺量和水泥种类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稳定砂砾混合料的劈裂拉伸强度试验 |
4.1 引言 |
4.2 材料及试验程序 |
4.2.1 材料及试样制备 |
4.2.2 试验方案设计 |
4.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4.3.1 养护时间对劈裂拉伸强度的影响 |
4.3.2 无机结合料掺量对劈裂拉伸强度的影响 |
4.3.3 水泥掺量和水泥种类对劈裂拉伸强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抗冻性能试验 |
5.1 引言 |
5.2 半刚性材料抗冻损坏机理 |
5.3 抗冻试验条件的确定 |
5.3.1 冻融温度的确定 |
5.3.2 冻融时间的确定 |
5.3.3 试件养生龄期的确定 |
5.3.4 冻融循环次数的确定 |
5.4 材料及试验程序 |
5.5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5.1 不同因素对抗冻性能的影响 |
5.5.2 无机结合料掺量对抗冻性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南疆戈壁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沥青路面拱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对于半刚性基层拱起开裂的研究 |
1.2.2 基层材料及胀缝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路面拱起的病害调查与原因分析 |
1.3.2 结构层内部的温差及位移分析 |
1.3.3 材料膨胀性能研究 |
1.3.4 道路结构有限元分析 |
1.3.5 处置措施研究与依托工程分析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南疆地区拱胀病害调查与原因分析 |
2.1 拱胀病害地区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概况 |
2.2 拱胀病害表象调查 |
2.3 地区环境温度与结构层温度分析 |
2.3.1 路段环境温度分析 |
2.3.2 路表温度及基层温度分析 |
2.4 病害路段基层材料与盐渍化调查 |
2.4.1 病害路段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材料 |
2.4.2 盐胀对拱胀病害的影响 |
2.5 拱胀病害的原因分析 |
2.5.1 病害路段调查表象分析 |
2.5.2 拱胀的影响因素 |
2.5.3 拱胀的产生机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温度与路面各结构层纵向位移分析 |
3.1 路面及基层位移测点布设 |
3.2 路面温度与基层位移检测点位移分析 |
3.2.1 高温条件下路表温度变化与基层位移变化情况 |
3.2.2 低温条件下路表温度变化与基层位移变化情况 |
3.3 基层特征位移桩号位移分析 |
3.3.1 位移左右连续波动特征桩号分析 |
3.3.2 持续向终点桩号位移的特征桩号分析 |
3.4 面层与基层测点相对位移关系图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稳定砂砾材料膨胀性分析 |
4.1 原材料特性检验 |
4.1.1 砂砾 |
4.1.2 水 |
4.1.3 水泥 |
4.2 水泥稳定砂砾检测 |
4.3 水泥稳定砂砾膨胀性分析 |
4.3.1 水泥稳定砂砾膨胀性实验方案设计 |
4.3.2 实验方法 |
4.3.3 级配对水泥稳定砂砾材料膨胀性的影响 |
4.3.4 水泥剂量对水泥稳定砂砾材料膨胀性的影响 |
4.3.5 养护龄期对水泥稳定砂砾材料膨胀性的影响 |
4.4 不同因素对水泥稳定砂砾材料膨胀性能影响的显着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构有限元分析 |
5.1 试验路段情况 |
5.2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5.3 有限元分析 |
5.3.1 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3.2 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赋予 |
5.3.3 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 |
5.3.4 热分析 |
5.3.5 静力结构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处置措施研究及依托工程分析 |
6.1 胀缝研究 |
6.1.1 拱胀与胀缝设置 |
6.1.2 拱胀初步处置措施 |
6.1.3 填缝材料 |
6.1.4 胀缝间距设计 |
6.1.5 切缝宽度 |
6.1.6 胀缝施工工艺 |
6.2 选择适宜的施工时间 |
6.3 病害依托工程处置研究 |
6.3.1 病害处置措施 |
6.3.2 处置效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7)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裂缝防治方案在垦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背景 |
1.2 试验路方案 |
1.3 试验段养护与取芯 |
2 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材料性能研究 |
2.1 水泥剂量及成型方式对强度的影响分析 |
2.2 养生条件对强度的影响分析 |
2.3 不同压实程度对强度的影响分析 |
2.4 不同结构与水稳砂砾基层强度 |
2.5 基层弯沉试验与分析 |
2.6 裂缝观察 |
3 结语 |
(8)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施工前的基本要求 |
1.1 对原有路面进行修整 |
1.2 砂砾质量要达标 |
2 对水泥砂砾稳定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 |
2.1 影响水泥砂砾基层强度的因素 |
2.2 选取水泥标号的原则 |
2.3 集料的选择 |
2.4 水泥的用量标准 |
2.5 搅拌用水的选用 |
3 技术控制 |
3.1 安装水泥稳定砂砾厂拌设备 |
3.2 试配水泥稳定砂砾 |
3.3 搅拌水稳料 |
3.4 安装护肩带 |
3.5 水泥砂砾基层的铺设 |
3.6 压实处理 |
4 路面施工过程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5 结 语 |
(9)水稳砂砾基层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稳基层概述 |
1.1 水稳基层 |
1.2 水稳砂砾基层施工案例 |
2 水稳砂砾基层施工管理和质量存在的问题 |
2.1 原材料质量差,配合比控制不合理 |
2.2 水泥剂量控制不到位 |
2.3 含水量控制不到位 |
2.4 水稳砂砾基层易出现松散、离析等现象 |
3 水稳砂砾基层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 |
3.1 严格检测原材料的质量 |
3.2 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拌和质量 |
3.3 严格控制水稳基层施工过程 |
3.4 加强对养护质量的控制 |
4 结束语 |
(10)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公路病害系统的集合性 |
1.3.2 公路病害系统的层次性 |
1.3.3 公路病害系统的相互性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的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分析 |
2.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自然环境情况 |
2.1.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 |
2.1.4 水文条件 |
2.2 区域地质构造、地震 |
2.2.1 区域地质构造 |
2.2.2 地层岩性 |
2.2.3 新构造运动 |
2.3 工程地质分区 |
2.3.1 Ⅰ类区 |
2.3.2 Ⅱ类区 |
2.4 特殊性岩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原路基情况、病害分析及处置措施 |
3.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原有路基状况调查 |
3.2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基损坏状况分析总结 |
3.2.1 路肩边沟不洁 |
3.2.2 水毁冲沟(路基边坡) |
3.2.3 土路肩损坏 |
3.2.4 路缘石缺损 |
3.3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情况分析 |
3.3.1 盐渍土 |
3.3.2 湿陷性黄土 |
3.3.3 软弱土 |
3.3.4 杂填土 |
3.4 不同类型特殊土路基病害防治方法和要点 |
3.4.1 盐渍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
3.4.2 黄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
3.4.3 软弱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
3.4.4 杂填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
3.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研究 |
3.5.1 盐渍土段路基处理 |
3.5.2 湿陷性黄土段路基处理 |
3.5.3 软弱土段路基处理 |
3.5.4 杂填土段路基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分析 |
4.1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及主要病害原因分析 |
4.1.1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 |
4.1.2 沥青裂缝类病害 |
4.1.3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 |
4.1.4 沥青变形类路面病害 |
4.1.5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 |
4.2 伊犁省道219线路面结构调查 |
4.2.1 原路段具体情况 |
4.2.2 病害调查结果 |
4.3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
4.3.1 横向裂缝 |
4.3.2 纵向裂缝 |
4.3.3 块状裂缝 |
4.3.4 路面车辙 |
4.4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状况技术评价 |
4.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结构强度评价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研究 |
5.1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处置 |
5.1.1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修复材料 |
5.1.2 沥青裂缝维修措施 |
5.1.3 裂缝修补办法 |
5.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处置措施 |
5.2.1 沥青路面坑槽处治措施 |
5.2.2 沥青路面麻面、松散处治措施 |
5.3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处治方法 |
5.3.1 沥青路面车辙处治方法 |
5.3.2 沥青路面雍包处治方法 |
5.3.3 沥青路面沉陷处治方法 |
5.4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处置措施 |
5.4.1 沥青路面冻胀翻浆处治措施 |
5.4.2 沥青路面泛油处治措施 |
5.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处置方案研究 |
5.5.1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置 |
5.5.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处置 |
5.5.3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处置和其他病害处置 |
5.6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结构(补强+新建)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研究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简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拱胀机理及处治措施研究[J]. 袁春兰. 西部交通科技, 2021(10)
- [2]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J]. 刘金辉. 工程技术研究, 2021(13)
- [3]吐鲁番地区水稳砂砾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 张东山. 路基工程, 2021(03)
- [4]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D]. 贾亚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5]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张文耀.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6]南疆戈壁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沥青路面拱胀研究[D]. 夏至.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7]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裂缝防治方案在垦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于照海. 北方交通, 2021(02)
- [8]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控制[J]. 倪正坤,杨昊.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12)
- [9]水稳砂砾基层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 闫国领. 工程技术研究, 2020(23)
- [10]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D]. 杨露. 长安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