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鑫[1](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三农”工作作出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战略部署。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目前,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众多原因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乡村人才队伍发展瓶颈制约,这就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论文采用比较研究、系统分析、规范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探寻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论文由以下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绪论。这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这一章首先对人力、人才、人力资本、人才资源、人才支撑体系等概念进行了释义;其次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最后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拥有的机遇。第三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国外学者的相关思想,即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即以农为本思想、政以才治思想、养护农民思想。第四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在释义和阐述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紧迫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释义和阐述乡村专业人才内涵、类型、作用以及乡村振兴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释义和阐述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合理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释义和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客观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在阐述社会各界内涵、社会各界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必然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第五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实施阳光工程、实施雨露计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包括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包括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包括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第六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即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即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即教师定期服务乡村、医生定期服务乡村、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即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才兼职取酬、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即增加财政涉农资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在系统梳理了人力、人才、人才资本、人才资源等概念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维度,全面阐释了人才支撑体系概念。二是论文以各类人才资源为研究主体,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实践路径。三是论文完整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刘隽婷[2](2021)在《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现状及管理层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文中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园发展的根基,如何发掘潜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已成为现代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业务档案作为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详细反映幼儿园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资料,是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迫切需要的信息,是展开系列管理活动的保障与依据。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符合心理学测量的《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情况及管理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情况及管理层影响因素访谈提纲》。对辽宁省经济发展不同水平的四座城市:沈阳、大连、鞍山、辽阳的511名幼儿园业务档案管理者和制作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探讨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不同管理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其中在招聘培训与绩效考核运用情况最好;规划与分析最差;奖惩激励、绩效考核居于二者之间。2.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不同人口学变量存在差异:在管理者职务年限、工作总年限、园所规模存在显着差异,在不同职务管理者存在极其显着差异。3.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与分析、招聘与培训、绩效考核、奖惩激励四个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1)规划与分析在管理者职务年限上存在差异;在管理者职务、工作总年限、园所规模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2)招聘与培训在管理者工作总年限上存在显着差异;在管理者职务、职务年限、园所规模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3)绩效考核在管理者工作总年限、园所规模上存在显着差异;在管理者职务、职务年限上存在极其显着性差异。(4)奖惩激励在管理者职务年限、园所规模上存在差异;在管理者职务、工作总年限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4.不同管理层对教师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情况为:(1)规划与分析上,高层档案管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中层档案管理因素、档案制作因素。(2)招聘与培训上,中层档案管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高层档案管理因素、档案制作因素。(3)绩效考核上,高层档案管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档案制作因素、中层档案管理因素。(4)奖惩激励上,高层档案管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档案制作因素,中层档案管理因素不具直接影响。本研究针对以上结论讨论并提出建议。
王方方[3](2021)在《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洛阳市M高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新的考试和录取方式推动各级学校在普通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以满足新高考背景下育人方式的改革及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在各地生涯教育课程化的实践推进中,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生涯教育课程内容空洞乏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这样的现实问题下,本文旨在围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基于“生涯教育课程化”的视角,结合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来构建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结构以及开发环节。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洛阳市M高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该校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M高中在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生涯教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地位不高、开发主体对生涯教育课程资源认识不足、窄化生涯教育课程资源为教材,实践属性缺失;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呈点状、散状开发;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程序的规范度不高的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M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措施第一章,主要论述研究的缘由;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围绕研究的主题进行核心概念界定;确定研究方法并论述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的整体思路。第二章,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概述。明确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与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关系;开发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学理依据和行动框架以及开发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实践环节。第三章,依据调查数据,对M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归纳M高中在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第五章,针对M高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第六章,论述研究的结论并进行反思与展望。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生涯教育课程价值仍有待提升;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亟需规范化的培育平台;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有赖于学校课程制度的建立;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亦是教师课程意识与能力发展的过程。
马蜀媛[4](2020)在《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复杂而严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还在不断凸现。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发展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新常态等多重因素影响,推动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国有外贸企业必须采取的应对之策。人才的推动作用,是传统国有外贸企业成功实现升级逆转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研究作为论文题材,一方面是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市场环境快速更迭的今天,依托国企改革的大背景,要实现“转型蜕变”,T公司就必须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开发,T公司能够最终形成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从而完成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目标。T公司成立40年以来,公司在员工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始终没有得到完善。现有的培训体系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理念大相径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例如:培训需求分析有效性不强、培训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培训流程及制度不健全、培训效果评估不全面等等,这些不足之处制约了T公司员工潜力的迸发,同时也阻碍了该企业业务规模的发展以及经营业绩的增长。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国有外贸T公司培训体系现状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T公司员工培训体系进行优化建设。希望通过以人为本、深厉浅揭的培训体系架构,助力公司完成国企改革飞跃,实现人员职业发展与企业经营目标相融合的新型学习型企业,为企业筑牢人才基地建设,最终实现企业蓬勃发展、员工“名利双收”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旨在从国有外贸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理念方面进行创新,基于国有外贸企业实际情况和人力资源发展现状背景分析,运用人力资源培训相关理念,为其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培训体系,为推动国有外贸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希望本文能对国有外贸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胡鹏[6](2020)在《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工作的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现实重任、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才的强劲需求与现实的人才瓶颈,使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民族地区,这一工作的急迫性、重要性更为突出。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恩施州茶产业研究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倍受党和国家特别关注的地区。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开发农业人力资源,对于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恩施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恩施茶产业历史悠久,具有自然环境好、茶叶自然品质优异、茶叶天然含硒量高和茶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是恩施州的特色产业。特色产业,不同于传统的体力农业,需要新型的知识、智力人才作支持。而与此同时,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整体还比较薄弱,极大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全力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是关键,否则茶产业发展就难以成功,难以为继,进而地方农业振兴、乡村振兴,就无法顺利推进。因此,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发展,恩施州茶产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论文主体共分九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导论,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恩施州茶产业及人力资源发展概况,是论文的基础部分。从第四部分开始进入对主题的论述,结合恩施州茶产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提出创业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关联产业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的分析工具,并运用这个工具研究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并且提出解决方案。论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两个,一是工具创新。基于现实约束条件,提出创业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关联产业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的分析工具,研究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问题。二是观点创新。基于新的分析工具,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战略,即整体强力超常规开发,创业人力资源与关联产业人力资源重点开发,基础人力资源整体协同开发,市场人力资源融合开发。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定量研究与微观分析方面。一是定量研究不足,对茶产业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的研究,缺少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影响了论文研究的精度与深度。二是微观分析不足,对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与中观层面,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实际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需求调查了解不充分,提出的对策不够细致、不够精准。下一步针对这两个不足予以改进,一是充分运用计量分析的工具,在“显微镜”下精准观察分析人力资源的现状与问题,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二是聚焦微观层面,进一步开展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针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源实际状况与需求,精准出策。
石烨[7](2020)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支持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团结共荣、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实施计划,大力发展民族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加强民族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农村地区教师专业素养势在必行。多年来,我国民族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以数学为核心的理科教育发展水平却相对较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理科师资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与重要,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对民族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数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支持体系如何建构等问题。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阿克苏”、“新疆吐鲁番”、“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宁夏固原”等地的农村地区初中和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四个维度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出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通过探索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尝试建构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其专业成长。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总体水平较好,其中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有着较为清晰、正确的教育教学观与良好的学生观,但部分数学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理解与认识有待加强,专业学习意识较强,但专业学习执行力需进一步强化;在专业知识方面,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已基本掌握,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数学教学法知识、数学课程知识如数学课程标准相关知识、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有待改善;在专业能力方面,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反思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教材分析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基本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却有待加强;在专业情意方面,民族地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划意识,文化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较高,但部分数学教师的执行力较弱,职业倦怠感较强,自我成长意识需进一步提升。本研究探索出影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方面,其中内在因素有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自我成长意识、职业认同感、文化认同感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等,外在因素有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学校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社会舆论氛围、教育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实施程度、专业培训、师资配置等。依据调查结果,本研究将“以政府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为政策支持、以中小学校支持为实践环境支持、以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支持为人力资源支持”作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结构框架,在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支持、中小学校支持共同协调的社会系统中,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制度、专业、人文关怀等多种资源与保障。整体来说,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层面”、“五大主体”,即以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从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两个层面出发,将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视为五大支持主体建构了支持体系。本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希望研究结论能够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及教育界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应有的重视,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并推广到各民族地区,使更多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受益,加快提升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戴煌[8](2020)在《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并且我国在21世纪全面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为课程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政策性依据。尤其是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与城市差距较大,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少之又少,所以更需要将立德树人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地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株洲市10所农村小学的600名学生以及30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校外资源、自然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六个部分对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体育师资短缺,农村学校缺乏高学历人才,男女比例、职称结构不平衡,缺乏高级教师。(2)在物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基本可以满足上课的需求,只是煤渣跑道、水泥篮球场有一定的安全隐患。(3)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基本上都进行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其理论来源都是教材,体育课程实践方面形式单一,基本以大课间操为主。(4)在课外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大部分学生课外活动次数较多,校外体育活动的项目相对单一,新兴的体育项目参加较少。(5)株洲市农村小学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体育教师对校内自然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合理利用校内的自然资源。(6)在体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校内的体育信息平台主要以广播为主,电视、体育书籍使用较少,都没有校外体育信息平台。(7)影响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因素有:政治因素、学校因素、体育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社会因素等五大影响因素。最后研究基于立德树人视阈下,为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六点对策:(1)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协同效能(2)充分利用浓郁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体育课程(3)整合湖湘红色体育文化,开发红色体育文化课程(4)构建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四方良性交流纽带(5)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保障与自我激励评价机制(6)拓展与优化体育信息资源
李辰辰[9](2020)在《保定市A小学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少先队活动是把握组织属性,通过特有的活动方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引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实践体验。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是开发主体依据少先队活动理念与资源开发目标,对满足少先队活动目标与实施内容要求的现有或潜在各类校内外系统资源,对其进行纵深度挖掘,重新发现或重组整合,通过少先队活动特有实施途径与方式,转变为现实的少先队活动资源,使之有效服务于少先队活动实施的实践过程。选取保定市A小学作为研究个案,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其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现状,从注重家庭资源、争取领导支持两方面总结其经验。但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资源开发主体认识中开发目标不清晰,资源开发内容不平衡,资源开发方式缺乏深度整合。其原因主要包括:微观系统层面辅导员主体资源开发素质不够高、中观系统层面学校资源开发保障体系不完备、宏观系统层面团教部门协调学校不紧密等方面,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支持,从微观系统层面辅导员注重提升资源开发素养、中观系统层面学校加强资源开发保障体系建设、宏观系统层面团教部门协同社会支持学校资源开发实践出发,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为保定市A小学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实践提供指导,为其他学校少先队活动实施提出优化参考。
董艺[10](2020)在《管理学着作Workforce Inter-Personnel Diversity(Chapter 1-3)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愈加认识到管理对于决策、组织发展及领导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相应地对管理学研究也愈加深入。在此背景下,翻译介绍西方管理学着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国内管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翻译实践报告选自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克拉雷萨·休斯所着Workforce Inter-Personnel Diversity:The Power to Influence Human Productivity and Career Development(《员工人事关系多元化:影响人力生产力和职业发展的力量》)。该文本信息量大、专业性强、逻辑严密。结合以上文本特点和笔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如词义缺失、词性类别的不对应、英汉语言单位顺序排列的差异、语篇衔接回指手段的差异,笔者分析并总结出词义引申、词类转换、语序调整、调整或保留回指词等翻译方法。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够补充管理类文本翻译实践,丰富该领域的翻译实践成果,为翻译该领域文本的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2.1.1 人力 |
2.1.2 人才 |
2.1.3 人力资本 |
2.1.4 人才资源 |
2.1.5 人才支撑体系 |
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
2.2.1 产业兴旺 |
2.2.2 生态宜居 |
2.2.3 乡风文明 |
2.2.4 治理有效 |
2.2.5 生活富裕 |
2.3 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 |
2.3.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 |
2.3.2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挑战 |
2.3.3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机遇 |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 |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
3.1.1 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 |
3.1.2 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 |
3.1.3 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 |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 |
3.2.2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
3.2.3 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 |
3.3 国外学者相关思想 |
3.3.1 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 |
3.3.2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 |
3.3.3 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 |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
3.4.1 以农为本思想 |
3.4.2 政以才治思想 |
3.4.3 养护农民思想 |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
4.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4.1.1 职业农民 |
4.1.2 新型农民 |
4.1.3 新型职业农民 |
4.1.4 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 |
4.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4.2.1 乡村专业人才 |
4.2.2 乡村专业人才的类型 |
4.2.3 乡村专业人才的作用 |
4.2.4 乡村振兴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
4.3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
4.3.1 农民工 |
4.3.2 新生代农民工 |
4.3.3 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 |
4.3.4 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合理性 |
4.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
4.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4.4.2 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
4.4.3 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 |
4.4.4 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客观性 |
4.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
4.5.1 社会各界 |
4.5.2 社会各界是乡土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 |
4.5.3 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 |
4.5.4 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必然性 |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
5.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 |
5.1.1 实施阳光工程 |
5.1.2 实施雨露计划 |
5.1.3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
5.1.4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
5.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
5.2.1 实施特岗教师计划 |
5.2.2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
5.2.3 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
5.2.4 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
5.2.5 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
5.3 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的路径 |
5.3.1 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 |
5.3.2 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 |
5.3.3 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
5.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路径 |
5.4.1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
5.4.2 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 |
5.4.3 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 |
5.4.4 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
5.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路径 |
5.5.1 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
5.5.2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
5.5.3 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 |
5.5.4 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 |
第6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
6.1 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
6.1.1 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 |
6.1.2 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
6.1.3 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 |
6.2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
6.2.1 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
6.2.2 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
6.2.3 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
6.3 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
6.3.1 教师定期服务乡村 |
6.3.2 医生定期服务乡村 |
6.3.3 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
6.3.4 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
6.4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
6.4.1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
6.4.2 科技人才兼职取酬 |
6.4.3 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 |
6.5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
6.5.1 增加财政涉农资金 |
6.5.2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6.5.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2)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现状及管理层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优化幼儿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幼儿园的发展的需求 |
(二)业务档案的有效运用是幼儿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 |
(三)当下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 |
(二)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 |
(三)幼儿园管理层 |
四、相关研究综述 |
(一)幼儿园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 |
(二)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的相关研究 |
(三)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四)已有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现状研究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研究对象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二)访谈调查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问卷法 |
(二)访谈法 |
五、研究工具 |
(一)确定研究思路和工具 |
(二)收集整理与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现状情况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总体情况 |
(二)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各维度运用情况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情况 |
(一)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影响情况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规划与分析影响情况 |
(三)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招聘与培训影响情况 |
(四)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绩效考核影响情况 |
(五)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奖惩激励影响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现状讨论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讨论 |
(二)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总体情况的讨论 |
(三)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各维度运用情况在人口学差异的讨论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影响情况的讨论 |
(一)档案如何物尽其用,高层档案管理层起到关键决策作用 |
(二)档案如何恰当运用,中层档案管理层起到重要执行作用 |
(三)档案能否一物多用,档案制作层起到根本决定作用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一)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结论 |
(二)不同管理层对业务档案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影响情况的结论 |
二、建议 |
(一)高效运用,充分发挥业务档案作用 |
(二)精准合作,发挥各档案管理层作用 |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洛阳市M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新高考驱动学校课程建设 |
二、校本课程深度开发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生涯与生涯教育 |
二、生涯教育课程与生涯教育课程资源 |
三、课程开发与课程资源开发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概述 |
第一节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与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关系 |
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要基于“课程”视角 |
二、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反哺普通高中生涯教育 |
第二节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学理依据与行动框架 |
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学理依据 |
二、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框架 |
第三节 普通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环节 |
一、定位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目的 |
二、开展生涯教育课程资源收集 |
三、优化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
四、进行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 |
第三章 M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说明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
第二节 M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一、生涯教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地位不高 |
二、开发主体对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认识不足 |
三、窄化生涯教育课程资源为教材,实践属性缺失 |
四、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呈点状、散状开发 |
五、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规范度不高 |
第四章 M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尚未认识到生涯教育课程育人价值所在 |
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未形成课程资源观 |
三、未能实现对学生发展规律由认识与实践转化 |
四、缺乏对生涯教育课程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 |
五、仍未建立完整的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程序 |
第五章 M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措施 |
一、明确生涯教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
二、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形成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
三、组织各种生涯活动,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过渡 |
四、建立课程资源库,整合生涯教育课程资源 |
五、形成规范的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体系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生涯教育课程价值有待提升 |
二、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亟需规范化的培育平台 |
三、生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有赖于学校课程制度的建立 |
四、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促进教师课程实践力的发展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一、生涯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有待深掘 |
二、在经典框架下基于“课程整合”理念探索课程资源开发路径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外文文献 |
三、其他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部分教师访谈实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人力资源培训 |
2.1.2 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2.2.3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
3 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分析 |
3.1 T公司所在纺织外贸行业概况 |
3.1.1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1.2 行业人力资源问题分析 |
3.2 T公司概况 |
3.3 T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
3.3.1 年龄结构分析 |
3.3.2 学历结构分析 |
3.3.3 岗位结构分析 |
3.4 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分析 |
3.4.1 培训需求分析 |
3.4.2 培训计划的制定 |
3.4.3 培训实施与控制 |
3.4.4 培训效果评估 |
4 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T公司现有培训体系调查分析 |
4.1.1 问卷调查情况 |
4.1.2 员工培训访谈情况 |
4.2 T公司现有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
4.2.1 培训需求分析有效性不强 |
4.2.2 培训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 |
4.2.3 培训实施流程及制度不健全 |
4.2.4 培训效果评估不全面 |
4.3 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管理层对于人力资源培训认识不足 |
4.3.2 员工对人力资源培训缺乏重视 |
4.3.3 人力资源培训投入有限 |
4.3.4 培训相关的专业人才开发滞后 |
5 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优化 |
5.1 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的原则与思路 |
5.1.1 优化原则 |
5.1.2 优化思路 |
5.2 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优化对策 |
5.2.1 构建有效分析渠道 |
5.2.2 制定丰富培训计划 |
5.2.3 打造健全流程制度 |
5.2.4 建立全面评估机制 |
5.3 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
5.3.1 创造良好培训氛围 |
5.3.2 健全培训制度保障 |
5.3.3 注重培训风险控制 |
5.3.4 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
5.4 新旧培训体系对比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T公司培训体系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国有外贸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访谈提纲 |
致谢 |
(6)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
(三)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人力资源开发 |
(四)恩施州茶产业相关研究 |
(五)研究述评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点 |
(一)工具创新 |
(二)观点创新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一、概念界定 |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 |
(三)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
(四)特色农业 |
二、相关理论 |
(一)人力资源理论 |
(二)产业发展理论 |
(三)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恩施州茶产业及其人力资源概况 |
一、恩施州概况 |
(一)地理位置 |
(二)地形地貌 |
(三)气候类型与特点 |
二、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
(一)茶产业链情况 |
(二)茶叶种植基地现状 |
(三)茶叶加工业发展现状 |
(四)茶叶品牌建设现状 |
(五)市场营销与茶文化建设现状 |
(六)茶旅融合发展情况 |
(七)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
三、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现状与不足 |
(一)恩施州人口基本情况 |
(二)茶农群体 |
(三)茶企茶叶合作社创业者 |
(四)茶企茶叶合作社从业者 |
(五)茶产业技术推广队伍 |
(六)茶产业管理队伍 |
(七)高校茶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 |
第三章 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与发展探究 |
一、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存在的不足 |
(一)没有紧扣产业发展的特定阶段,人力资源开发重点不突出力量不集中 |
(二)人力资源范围的界定比较狭窄,与茶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
(三)恩施茶设立了远大的发展目标,相应的未来人力资源开发考虑不足 |
(四)茶文化并非恩施独有,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力度不够 |
(五)人力资源开发整体层次不清晰,体系不健全 |
二、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工具 |
(一)创业人力资源 |
(二)基础人力资源 |
(三)关联产业人力资源 |
(四)市场人力资源 |
三、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
(一)创业人力资源数量不足,制约产业发展与后续人力资源开发 |
(二)开发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基础人力资源未能充分扬长避短 |
(三)关联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缺位,“茶+X”复合型领军型人才严重缺失 |
(四)市场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产业未来发展人才储备不足 |
四、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
(一)整体强力与超常规开发 |
(二)创业人力资源与关联产业人力资源重点开发 |
(三)基础人力资源整体协同开发 |
(四)市场人力资源融合开发 |
五、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体系结构与整体目标 |
第四章 创业人力资源开发 |
一、政府农业管理干部人力资源开发 |
(一)政府领导干部在茶产业发展中的创业引领作用 |
(二)政府基层管理干部在茶产业发展中基础作用 |
(三)政策建议 |
二、茶产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力资源开发 |
(一)培养目标 |
(二)培养的途径与方式 |
(三)培养的方向与规格 |
(四)政策建议 |
三、茶企茶叶合作社创业者人力资源开发 |
(一)政府开发的途径与方式 |
(二)自我开发的途径与方式 |
第五章 基础人力资源开发 |
一、茶农人力资源开发 |
(一)茶农人力资源开发的难点分析 |
(二)茶农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与规格 |
(三)政策建议 |
二、茶企茶叶合作社从业者人力资源开发 |
(一)茶企茶叶合作社主动开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
(二)茶企茶叶合作社在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
(三)政策建议 |
三、传统制茶艺人的人力资源开发 |
(一)新时期传统制茶艺人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
(二)传统制茶艺人培养的方向与规格 |
(三)政策建议 |
四、地方院校茶学专业人才培养 |
(一)恩施州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高度—硒茶学院解析 |
(二)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胜伟为例 |
(三)政策建议 |
第六章 关联产业人力资源开发 |
一、关联产业人力资源的界定与内涵 |
(一)界定与内涵 |
(二)定位与开发 |
二、茶叶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开发 |
(一)茶叶金融复合型人才开发的作用与意义 |
(二)政策建议 |
三、茶旅复合型人才的开发 |
(一)茶旅复合型人才开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二)政策建议 |
第七章 市场人力资源开发 |
一、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
二、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
三、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方针与路径 |
(一)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方针 |
(二)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与方式 |
四、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
(一)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的硬件环境建设 |
(二)市场人力资源开发的软件环境建设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 |
2.教师专业成长 |
3.支持体系 |
4.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 |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一)有关教师专业成长内涵的研究 |
(二)有关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研究 |
(三)有关教师专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 |
(四)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研究 |
(五)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研究 |
(六)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法 |
3.访谈法 |
4.课堂观察法 |
四、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调查 |
(一)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总体水平分析 |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现状分析 |
(三)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现状分析 |
(四)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分析 |
(五)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情意现状分析 |
五、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内在因素 |
(二)外在因素 |
六、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
(一)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 |
(二)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构原则 |
七、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构 |
(一)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构 |
(二)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实施建议 |
八、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8)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地考察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专家访谈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概念界定 |
3.1.1 立德树人 |
3.1.2 课程资源 |
3.1.3 体育课程资源 |
3.2 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突出立德树人可行性分析 |
3.2.1 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突出立德树人已成为趋势 |
3.2.2 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突出立德树人成为课程设计的目标 |
3.3 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3.3.1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3.3.2 物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3.3.3 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3.3.4 课外校外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3.3.5 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3.3.6 体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3.4 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1 政策因素 |
3.4.2 学校因素 |
3.4.3 体育教师因素 |
3.4.4 学生因素 |
3.4.5 社会因素 |
3.5 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研究 |
3.5.1 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协同效能 |
3.5.2 充分利用浓郁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开发体育课程 |
3.5.3 整合湖湘红色体育文化,开发红色体育文化课程 |
3.5.4 构建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四方良性交流纽带 |
3.5.5 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保障与自我激励评价机制 |
3.5.6 拓展与优化体育信息资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体育教师问卷调查 |
附录二 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三 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学校领导、专家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排上小学体育课程开设家长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9)保定市A小学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个案研究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5 研究方案具体设计 |
1.5.1 明确研究问题、确定个案研究对象 |
1.5.2 确定研究方法、资料收集 |
1.5.3 资料分析、形成结论 |
1.6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6.1 研究创新点 |
1.6.2 研究难点 |
第2章 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少先队活动 |
2.1.2 少先队活动资源 |
2.1.3 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 |
2.2 理论基础 |
2.2.1 生态系统理论 |
2.2.2 生态系统理论与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关系释义 |
第3章 A小学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现状 |
3.1 少先队组织基本情况 |
3.2 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现状 |
3.2.1 资源开发主体 |
3.2.2 资源开发内容 |
3.2.3 资源开发方式 |
3.2.4 资源开发保障 |
3.2.5 资源开发效果 |
第4章 A小学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的经验、问题及原因 |
4.1 资源开发经验 |
4.1.1 注重对家庭资源开发以提升质量 |
4.1.2 争取资源开发领导支持以提升效率 |
4.2 存在问题 |
4.2.1 资源开发主体认识中开发目标不清晰 |
4.2.2 资源开发内容不平衡 |
4.2.3 资源开发方式缺乏深度整合 |
4.3 原因分析 |
4.3.1 微观系统层面辅导员资源开发素质不够高 |
4.3.2 中观系统层面学校资源开发保障体系不完备 |
4.3.3 宏观系统层面团教部门协调学校不紧密 |
第5章 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优化对策 |
5.1 微观系统层面辅导员主体注重提升资源开发素养 |
5.1.1 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理念 |
5.1.2 提升资源开发能力和水平 |
5.1.3 促进资源开发综合素质提升 |
5.2 中观系统层面学校加强资源开发保障体系建设 |
5.2.1 健全资源开发机构与制度建设 |
5.2.2 注重资源开发人员素质提升与队伍建设 |
5.2.3 吸引资源开发社会组织力量参与 |
5.3 宏观系统层面团教部门协同社会支持学校资源开发实践 |
5.3.1 确定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 |
5.3.2 完善资源开发保障体系 |
5.3.3 健全资源开发学校共享合作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管理学着作Workforce Inter-Personnel Diversity(Chapter 1-3)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
一、原文题材 |
二、体裁分析 |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
一、翻译目的 |
二、翻译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
第二节 准备事项 |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
三、翻译策略选择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一、翻译计划 |
二、写作计划 |
三、应急预案 |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
第一节 翻译过程 |
一、术语表制定 |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
第二节 译后事项 |
一、译文审校 |
二、译文评价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词汇层面的翻译 |
一、词义引申 |
二、词类转换 |
第二节 句内的语序调整 |
一、转换为汉语左分支结构调整语序 |
二、依据逻辑顺序调整语序 |
三、依据信息焦点调整语序 |
第三节 语篇衔接中的回指翻译 |
一、保留回指词 |
二、调整回指词 |
第五章 翻译总结与结论 |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
参考文献 |
附录 1:原文、译文 |
附录 2:平行文本 |
附录 3:术语表 |
致谢 |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 胡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2]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运用现状及管理层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D]. 刘隽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洛阳市M高中为例[D]. 王方方.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T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 马蜀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4)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恩施州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胡鹏. 中南民族大学, 2020
- [7]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支持体系研究[D]. 石烨.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立德树人视阈下株洲市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 戴煌.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4)
- [9]保定市A小学少先队活动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辰辰. 河北大学, 2020(08)
- [10]管理学着作Workforce Inter-Personnel Diversity(Chapter 1-3)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董艺. 黑龙江大学, 2020(05)
标签: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立德树人论文; 人力资源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