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滋肾健脑法对脑萎缩智能状态及老龄小鼠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田丹枫[1](2020)在《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痴呆常见类型之一,以记忆力进行性衰退、认知功能障碍及性格、情感等精神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VD的病理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突触可塑性改变、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显着提高VD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课题组基于VD的“毒损脑络”中医创新病因病机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具有解毒通络作用的参知健脑方。前期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修复受损海马神经元,通过调控谷氨酸突触囊泡转运关键蛋白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减轻谷氨酸所致神经兴奋性毒性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但研究大多仅从单个靶点或通路评估参知健脑方对VD的干预作用,并未完全解释其药效机制;且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深入分析验证,其分子机制值得更深入地探索研究。目的:基于VD“毒损脑络”理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2)通过体外实验,筛选干预药物的适宜浓度,并探讨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3)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及细胞内游离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VD细胞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参知健脑方的治疗有效性及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4)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RAB5B和NMDA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发挥对VD的治疗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第一部分:依托多种数据库检索并收集参知健脑方的入血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VD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第二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IncuCyte动态细胞成像技术筛选出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干预剂量。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及毒性的作用。第三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游离Ca2+、活性氧和超氧化物(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第四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技术检测clathrin和NMDAR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3个单味药,18个活性化合物,154个治病靶点。其中,芍药苷、白芍苷和新芒果苷等活性成分关联基因较多,FGF1和FGF2位列治病靶点首位。(2)PPI网络包含154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NS、ALB、AKT1、CASP3、JUN、PTGS2等。(3)GO富集分析共有条目4960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条目4176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306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478个。(4)KEGG富集分析共有相关通路30条,涉及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等。第二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药物干预剂量筛选: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为22.5 mM,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05、0.1、0.2 mg/mL,盐酸美金刚干预剂量为10 μM。(2)细胞形态学:正常PC12细胞呈不规则长梭形,形态完整,突起明显,贴壁牢固;谷氨酸处理的PC12细胞呈圆球形,结构不完整,胞体皱缩,易聚集成团;突起变短或减少、消失,细胞贴壁不牢;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死亡率显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参知健脑方各剂量组细胞胞体均相对完整,部分细胞突起少量存在,存在突触间联系;细胞贴壁较模型组牢固;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增多不明显,细胞死亡率没有显着上升。盐酸美金刚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略有改善。(3)CCK-8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显着降低PC1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P<0.05);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明显提高PC12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毒性(P<0.01)。(4)IncuCyt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持续增加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细胞融合率持续下降;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有效减少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降低,融合率呈上升趋势;盐酸美金刚的各项结果趋势与谷氨酸类似。(5)CFS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明显增高CFSE平均荧光强度(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CFSE平均荧光强度均呈减弱趋势,但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细胞周期:谷氨酸可以显着增加S期细胞比例,使细胞阻滞在S期(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1)。(2)细胞凋亡: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凋亡率(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减少细胞凋亡(P<0.01)。(3)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谷氨酸可明显升高细胞内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内Ca2+和ROS水平(P<0.05,P<0.01)。(4)qRT-PCR: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显着降低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第四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免疫荧光:clathrin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RAB5B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早期内体;NMDAR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突触。谷氨酸显着降低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P<0.01,P<0.01),增加NMDAR1的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上调clathrin、RAB5B水平(P<0.05,P<0.05),下调NMDAR1水平(P<0.05)。(2)qRT-PCR:谷氨酸可明显降低clathrin mRNA的表达(P<0.01),并增加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可明显增加clathrin的表达并显着降低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3)Western Blot:谷氨酸可抑制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明显增加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显着上调clathrin、RAB5B表达水平,下调NMDAR1 的水平(P<0.01)。结论:(1)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机制呈现多角度、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其治病靶点大多与血管、神经保护及突触可塑性调节相关,且靶点与通路之间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提示这可能是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其他机制提供了新思路。(2)适宜浓度的谷氨酸可以显着促进PC12细胞增殖,但谷氨酸浓度过高会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参知健脑方各剂量能均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活力及细胞融合率,减少死细胞数目及死亡率,减少细胞毒性损伤;均对细胞形态有一定修复作用,改善细胞贴壁不牢的状态。(3)参知健脑方能有效修复细胞周期循环,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而阻止Ca2+内流并增强细胞清除ROS和Superoxide的能力,减少谷氨酸毒性积累及氧化应激损伤。参知健脑方可影响上述多种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计算机预测结果的可靠性。(4)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障碍导致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积累,“解毒通络”的参知健脑方可改善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而降低谷氨酸神经兴奋性毒性。其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larhrin和RAB5B的表达,促进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有关。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解毒通络”法则治疗VD提供了微观证据。
高玲[2](2019)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益髓解毒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基于“脑髓”理论,从中风病“髓虚毒损”的病机关键入手,通过行为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海马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海马组织PI3K/Ak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益髓解毒法对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为VD的中医病机认识和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和实验证据。方法:1.将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复制VD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益髓解毒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另选取15只只分离未结扎颈总动脉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第2d开始灌胃治疗,各组每日灌胃药物及剂量分别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0.9%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052mg/k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益髓解毒中药复方农本方颗粒溶液,22.22g/kg、11.11g/kg、5.56g/kg,等体积(1mL/100g)灌胃,持续30d治疗结束。2.Morris水迷宫对大鼠进行行为学功能监测,灌胃治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水迷宫测试,通过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分析益髓解毒法对VD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3.通过对大鼠海马组织HE染色和海马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益髓解毒法对VD大鼠海马病理组织及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干预效果。4.应用Nissl染色和TUNEL(绿色荧光)细胞凋亡检测法,分析益髓解毒法对VD大鼠海马组织内尼氏体及神经元阳性细胞数量和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5.应用IHC法、Western-blot法、Rt-PCR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I3K、Akt、p-Akt、Caspase-9、Caspase-3、NF-κB、Bad的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分析益髓解毒法对VD大鼠海马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1.行为学监测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结果中,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比较,VD模型组大鼠首次到达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中药中剂量组大鼠首次到达平台的时间明显缩短,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P<0.01)。2.海马病理组织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VD大鼠模型组海马组织CA1区的神经元结构欠完整,形态不规则,排列疏松而紊乱,细胞间质水肿明显,细胞核固缩深染,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宽,神经元丢失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结构相对完整,形态较规则,层次较清晰,细胞间质水肿不及模型组明显,细胞核固缩减少,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缩小,神经元可见少量丢失。TEM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形态异常,异染色质增多,细胞器排列紊乱,线粒体结构不完整,有嵴和膜融合现象,空化严重,嵴出现断裂和缺失。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神经元结构较完整,胞膜溶解程度较轻,线粒体空化和扩张明显减轻。3.干预海马细胞损伤及凋亡结果:Nissl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丢失明显,染色变浅,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与中药中剂量组神经元胞体内尼氏小体染色明显,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D模型组大鼠海马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表明VD过程存在细胞凋亡;中药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4.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结果:IHC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海马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与中药中剂量组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显着(P<0.05,P<0.01)。WB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海马PI3K、Akt、p-Akt、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9、Caspase-3、Bad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两组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药中剂量组可明显上调PI3K、Akt、p-Akt、NF-κB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9、Caspase-3、Bad蛋白表达。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PI3KmRNA、AktmRNA、NF-κBmRNA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9mRNA、Caspase-3mRNA、Bad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中药中剂量组可明显上调PI3KmRNA、AktmRNA、NF-κBmRNA表达,下调Caspase-9mRNA、Caspase-3mRNA、BadmRNA表达。结论:1.益髓解毒法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2.益髓解毒法可明显改善VD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构,保护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完整性,修复神经元损伤。3.益髓解毒法可明显增加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尼氏小体的数量,修复神经受损功能,抗神经元细胞凋亡。4.益髓解毒法可明显上调大鼠海马组织内PI3K、Akt、p-Akt、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Caspase-9、Caspase-3、Bad蛋白和基因表达,这可能是益髓解毒法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以解毒之法解“神经毒”性,抗细胞凋亡,以益髓之法修复神经元损伤,实现脑保护,从而改善VD学习和认知功能,发挥保护VD的作用机制之一。
黄培初[3](2019)在《健脑宁神颗粒治疗心肾不交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健脑宁神颗粒治疗心肾不交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健脑宁神颗粒治疗AD的临床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不交型AD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给予健脑宁神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安理申片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两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各组均由本科室专科医师对患者分别在治疗的前后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疗效,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行为功能,使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ZBI)评估照料者护理压力,同时监测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记录观察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下降(P<0.01),试验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88.78%,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在疗效评价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的MMSE、MoCA积分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认知功能改善方面两组的效果基本相同。3、两组的ADL积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行为能力改善方面两组的效果基本相同。4、两组的ZBI积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在降低照料者的护理负担方面,试验组有更好的疗效。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治疗期间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对照组中,5例患者出现短暂性的厌食、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的不适,表明试验组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心肾不交型)患者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方面,健脑宁神颗粒与安理申片疗效相当,在改善中医证候和降低照料者护理压力方面,健脑宁神颗粒优于安理申片。健脑宁神颗粒在治疗AD的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找到了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谢苗[4](2018)在《改良三甲散通过调控神经炎症与自噬及凋亡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老年性痴呆病即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隐匿、病因不明、病机复杂、症状多样,临床主要以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行为改变和功能减退为特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学对本病的辨证治疗历史悠久,特色独具,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文献研究部分首先梳理了古今中医学家对本病病名、症状、病机、辨证论治的认识,古代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髓减脑空、神机失灵,五脏虚损、气化不足,五神失用、七情内伤,痰浊阻窍、瘀血阻络等是痴呆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多采用养心补肾生精、补心健脾安神、填精益髓增智、化痰逐瘀开窍等方法,侧重于以调补心肾为主。现代医家继承并发展了古人对痴呆的认识,明确了老年性痴呆病名及症状,辨治仍以本虚标实为主线,本虚强调肾、髓、脑的关系,标实强调痰、瘀、毒的蓄积,治则以补肾充髓养脑为主,兼顾祛痰化瘀逐毒。治疗时虽有补虚、化痰、扶阳、逐瘀、祛毒等的偏重,但总的治法还不离补肾填精生髓,滋肝补肾益髓,温肺补肾填髓,养心健脾化髓,化痰逐瘀通髓,解毒通络充髓,使脑窍通,脑髓充,脑神得养,神机得用。文章进一步回顾了现代中医学运用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针灸等方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概述了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梳理了自噬与老年性痴呆病的关系,以期对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病有所帮助。最后对改良三甲散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理论机制进行探讨并梳理了其临床及基础研究概况,认为改良三甲散是依据老年性痴呆病肾虚髓减、痰瘀阻窍的基本病机而设的有效方,能补肝肾之阴津,充脑窍之精髓,祛痹阻之痰浊、化凝滞之瘀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研究部分以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传代BV2细胞及PC12细胞为观察对象,探讨神经炎症与自噬的关系及对神经元细胞毒性及凋亡的影响。首先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纯度,用MTT方法检测LPS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用WB实验方法确定LPS对BV2细胞产生自噬作用浓度及时间。用CCK-8法检测含药脑脊液等药物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用WB方法检测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作用后BV2细胞LC3、Beclinl、P62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上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IL-4、IL-10的水平,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原代小胶质细胞自噬小体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原代小胶质细胞自噬超微结构的变化,用WB方法检测BV2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途径蛋白的表达,观察各指标的变化。然后将各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作用于PC12细胞,分别用WB和RT-PCR方法检测用药24h后PC12细胞APP、BACE1、BAX、BCL-2、Caspase-3蛋白和mRNA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PC12细胞的凋亡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纯度达到99%,可用于后续实验。LPS对小胶质细胞的毒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5pg/mlLPS作用于小胶质细胞24小时可以使其自噬蛋白LC3II的水平处于二次稳定峰值,以此作为后续造模条件。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对小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缓解LPS等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可以通过下调LC3、Beclin1、PI3K、p-AKT、IL-1β、IL-6、TNF-α水平,上调 P62、p-mTOR、IL-4、IL-10 的表达,减少小胶质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量,调节自噬超微结构的变化,改善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和过度自噬反应。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作为条件培养液可以降低PC12细胞APP、BACE1、Bax、Caspase-3的蛋白和mRNA的水平,上调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缓解神经炎症和过度自噬反应引起的细胞凋亡。提示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可能通过调节Beclin1依赖的PI3K/AKT/mTOR信号途径调节神经炎症和过度自噬,对抗炎症和自噬过激诱发的细胞凋亡,从而提高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改良三甲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向。
侯江淇[5](2017)在《阿尔茨海默病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方法,探讨AD不同证候类型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的差异及相关生物学机制,部分阐释AD同病异证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方面的微观病理改变,为同病异证理论提供现代生物学依据。方法:1.构建AD三典型证候病证结合模型、AD疾病模型及假手术组模型。(1)AD肾精亏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持续48天,构建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模拟肾精亏虚证;并于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25-35毒性片段,复合构建AD肾精亏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简称肾精亏虚组)。(2)AD痰浊阻窍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持续48天,构建衰老期肾精亏虚的大鼠模型,同时给予高脂饮食喂养,于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25-35毒性片段,复合构建本虚标实的AD痰浊阻窍证病证结合模型(简称痰浊阻窍组)。(3)AD瘀血阻络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持续48天,构建衰老期肾精亏虚的大鼠模型,并予0℃冰水浴28天,于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25-35毒性片段,复合构建本虚标实的AD瘀血阻络证病证结合模型(简称瘀血阻络组)。(4)AD疾病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于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25-35毒性片段,构建AD疾病模型,与上述三典型证候组做阳性对照(简称AD组)。(5)假手术组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持续48天,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灭菌生理盐水,与上述四组做对照。实验中,除痰浊阻窍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外,其余组别大鼠均以普通饲料喂养。2.疾病及证候模型的验证。检测各组大鼠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的改变,以验证肾精亏虚证候模型;检测血脂水平的变化,以验证痰浊阻窍证候模型;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验证瘀血阻络证候模型;Morris水迷宫及海马组织尼氏染色法用以从行为学和组织形态学验证AD疾病模型。3.AD同病异证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AD上述三种典型证候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差异,检测位点包括Thr181、Thr231、Ser409、Thr212、Ser396、Ser214、Thr205、Ser199、Ser404。4.与tau蛋白磷酸化相关蛋白激酶的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D各证候类型组中与tau蛋白磷酸化相关蛋白激酶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cyclin dependence kinase 5,CDK5)和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lycogen synthesis kinase 3β,GSK3β)的表达情况。结果:1.证候模型的验证:(1)肾精亏虚证:各证候组大鼠皮层、海马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NOS及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增多,表明给予D-gal后,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衰老期的肾精亏虚证候模型构建成功。(2)痰浊阻窍证:痰浊阻窍组大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表明痰浊阻窍证候模型构建成功。(3)瘀血阻络证:瘀血阻络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表明该组大鼠的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状态,瘀血阻络证候模型构建成功。2.疾病模型的验证: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AD组以及不同证候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区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表明给予Aβ25-35毒性片段脑定位注射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AD疾病模型构建成功。3.WB检测结果:(1)肾精亏虚证:该组海马tau蛋白在Thr181、Thr231、Ser409、Thr212、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均有增加。(2)痰浊阻窍证:该组海马tau蛋白以Thr181、Thr231、Ser409的过度磷酸化显着增加为主。(3)瘀血阻络证:该组海马tau蛋白以Thr212、Ser396的过度磷酸化显着增加为主。(4)CDK5和GSK3β两种蛋白激酶在AD组及三典型证候模型组的表达均有增加,其中GSK3β在三证候组中的增加更显着。结论:1.以D-gal长期颈背部皮下注射可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模拟中医肾精亏虚证;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可构建痰浊阻窍证候模型;以0℃冰水浴可构建瘀血阻络证候模型;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定位注射Aβ25-35可制备AD疾病模型。这几种方法结合,复合制备AD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病证结合模型。这一方法基本符合中医学病因病机证候理论内涵。抗氧化能力水平、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改变、Morris水迷宫检测、海马组织尼氏染色可以作为验证模型是否成功的生物学指标。2.AD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tau蛋白磷酸化位点存在差异,其中肾精亏虚证在Thr181、Thr231、Ser409、Thr212、Ser396位点的磷酸化均有增加;Thr181、Thr231、Ser409位点的过度磷酸化与痰浊阻窍证相关;Thr212、Ser396位点的过度磷酸化与瘀血阻络证相关。3.GSK3β在AD三典型证候组的表达明显增加,该蛋白激酶可能在衰老机体内参与了 Aβ25-35促进tau蛋白相关位点的磷酸化过程。4.本研究对AD不同证候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微观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的特异性tau蛋白磷酸化位点在肾精亏虚证候模型中均有增加,支持了中医学对AD病机以“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滞脑络为标”的理论认识和同病异证理论。
伍大华[6](2013)在《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的补肾活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中医脑髓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温肾活血、滋肾活血两种不同的补肾活血法治疗(Vascular dementia, VaD)的临床疗效,并评价两法对VaD患者胆碱能系统神经递质及血管内皮功能活性物质的影响,以探讨作用机制;另外,通过对肾阳虚血瘀证、肾阴虚血瘀证VaD患者智能障碍结构差异、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和血管内皮功能活性物质变化的不同特点及对应治法干预效果的分析,验证补肾活血法治疗VaD分阴阳论治的优越性,提出“脑髓阴阳论”的假说。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原则,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符合肾阳虚血瘀证VaD诊断标准的50例肾阳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温肾活血组25例和对照1组(奥拉西坦胶囊)25例;将符合肾阴虚血瘀证VaD诊断标准的50例肾阴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滋肾活血组25例和对照2组(奥拉西坦胶囊)25例。温肾活血组给予温肾活血方治疗,滋肾活血组给予滋肾活血方治疗,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给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中枢胆碱能神经递质、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研究,观察温肾活血方和滋肾活血方治疗V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生化机制。另外,从临床表现特点、智能障碍构成、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等方面,比较肾阳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血瘀证VaD的差异,寻找脑髓分阴阳的临床与物质依据。结果:共收集患者100例,包括肾阳虚血瘀证患者50例、肾阴虚血瘀证50例。其中剔除、脱落病例5例,最终纳入统计的病例为95例,其中肾阳虚血瘀患者47例(包括温肾活血组24例、对照1组23例),肾阴虚血瘀患者48例(包括滋肾活血组24例、对照2组24例)。温肾活血组、滋肾活血组、对照1组、对照2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或P<0.05),而且温肾活血组、滋肾活血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或P<0.01));温肾活血组、滋肾活血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均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5)。MMSE项目增分上,四组的记忆积分、计算积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温肾活血组与对照1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滋肾活血组与对照2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温肾活血组的语言积分、滋肾活血组的视空间执行能力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1组的语言积分、对照2组的视空间执行能力积分均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5)。温肾活血组与对照1组的定向力积分、视空间执行能力积分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滋肾活血组与对照2组的定向力积分、语言积分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肾阳虚血瘀组与肾阴虚血瘀组MMSE构成因子比较: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语言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肾阳虚血瘀VaD的语言损害重于肾阴虚血瘀证VaD。视空间执行能力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肾阴虚血瘀证VaD的视空间执行能力损害重于肾阳虚血瘀证VaD.肾阳虚血瘀证与肾阴虚血瘀证两组VaD患者的胆碱能神经递质和血管内皮活性物质比较:Ach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肾阳虚血瘀VaD患者的Ach含量较肾阴虚血瘀更低;AchE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肾阴虚血瘀VaD患者的AchE活性较肾阳虚血瘀增加更明显;ET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肾阴虚血瘀VaD患者的血浆ET含量较肾阳虚血瘀增加更明显;CGRP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肾阳虚血瘀VaD患者的血清CGRP含量较肾阴虚血瘀降低更明显。四组的Ach含量提高、AchE活性抑制、ET含量降低、CGRP含量增加均明显(与治疗前比较,P<0.01或P<0.05),而且温肾活血组治疗后的Ach含量提高较对照1组明显(P<0.05)、滋肾活血组治疗后的AchE活性抑制较对照2组明显(P<0.05),两中药组治疗降低ET含量、增加CGRP含量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1.温肾活血方和滋肾活血方均为VaD临床有效的治疗组方,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2.温肾活血方和滋肾活血方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障碍因子构成改善的针对性可能是分阴阳论治肾虚血瘀证VaD的优势体现。3.调节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及调节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失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温肾活血方和滋肾活血方干预VaD的疗效机制之一。4.脑髓亦有阴阳之分,肾阳虚血瘀证和肾阴虚血瘀证VaD在痴呆临床表现、认知能力构成、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是脑髓阴阳论的临床和物质基础。
陈地灵[7](2012)在《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抗老年痴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巴戟天是着名的补肾要药,也是广东的道地药材,需种植5年才能采收。长期以来巴戟天的经济价值偏低,以至于道地产区德庆、高要等地种植面积逐步减少。为了开发出高水平的新药,显着提高巴戟天的经济价值,应当对巴戟天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老年痴呆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重大疾病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巴戟天低聚糖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活性。为此,作者在完善巴戟甲素工业化制备工艺、巴戟天药材中巴戟甲素的定性和定量鉴别研究、巴戟甲素纯化工艺及质控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和动物体内外实验结合法,观察巴戟甲素对Aβ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和Ap致SD大鼠拟痴呆模型的影响,阐明其抗老年痴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为其抗老年痴呆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900离子交换树脂对巴戟天低聚糖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树脂用量、不同流速和不同pH值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以脱色率和低聚糖保留率综合评价其脱色效果,优选巴戟天低聚糖最佳脱色工艺。而后采用不同浓度乙腈-水双相多次热回流提取法从低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巴戟甲素原料药。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定性鉴别方法;采用HPLC-ELSD法建立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定量检测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巴戟甲素对正常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采用A β25-35制备细胞损伤模型,应用MTT和LDH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试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Ca2+]i,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等指标;采用试剂盒-酶标仪法测定细胞内SOD、MDA和GSH·Px等氧化指标;采用RT-PCR, 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BAX、P21、E2F1、CDK4、 NF-κB、JAK2/STAT3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活性成分对Aβ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探讨巴戟甲素对Aβ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实验利用硫代乙酰胆碱(ATCh)在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下分解,生成硫代胆碱(Thiocholine),硫代胆碱与显色剂DTNB迅速作用,生成在412nm处有特征吸收的黄色物质,在酶催化反应的稳态阶段,其吸光值即可代表起始反应速率这一原理,体外评价巴戟甲素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在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评价基础上,采用SD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 β25-35各10μ g制备拟痴呆模型,下设巴戟甲素高、中、低剂量组和巴戟天组,同时设空白组、假手术组和阳性药组;连续灌胃给药2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试剂盒酶-标仪法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等氧化指标,以及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TchE)以及Na+/K+-ATPase等含量;采用HPLC-ECD法检测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海马椎体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等相关指标,观察巴戟甲素对A β2535致SD大鼠拟痴呆模型的影响,揭示巴戟甲素抗老年痴呆药理学作用。[结果]脱色工艺研究表明D-900树脂吸附巴戟天低聚糖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动态吸附,柱溶液温度45℃,流速1.0Bv·h-1,上样液pH值6.0。取由脱色工艺得到巴戟天低聚糖,加5倍量80%乙腈热回流提取30min,趁热过滤,滤渣加5倍量55%乙腈热回流提取30min,趁热过滤,取滤液调乙腈至75%,冷藏24h析晶,取结晶重复以上步骤3次,即得纯度达95%的巴戟甲素原料药。巴戟天中巴戟甲素薄层鉴别方法:取巴戟天粗粉1.0g,80%丙酮热回流1.0h,滤过,滤渣加40%乙腈热回流0.5h,滤过,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吸取样品溶液3μL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无水乙醇:水:磷酸(3:2.6:2:0.3)、喷10%硫酸乙醇液,在105℃烘至斑点清晰。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定量检测方法:采用HPLC-ELSD法,Rezex RCM色谱柱(Phenomenex,300mm×7.8mm),流动相:超纯水,流速0.6mL· min-1;柱温:35℃;飘移管温度:100℃;载气:空气,流速2.0L·min-1;在此色谱条件下,巴戟甲素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无杂质峰干扰。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的巴戟甲素能促进细胞生长,且存在量效关系。巴戟甲素在100μ g·mL-1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加快,超过此浓度细胞生长开始被缓慢抑制,说明巴戟甲素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MTT、LDH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结果显示A p25-35诱导PC12细胞的IC50为21.46μ mol· L-1,在该浓度下,细胞凋亡率、[Ca2+]i、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等指标,以及Caspase-3、 BAX、P21、E2F1、CDK4、NF-κB、JAK2/STAT5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A β25-35对PC12细胞具有损伤作用。给予巴戟甲素与Aβ25-35处理后,其以上各项指标皆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提示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巴戟甲素具有保护A 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内[Ca2+]i、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和JAK2/STAT5等促凋亡因子的激活,同时激活P21的表达,抑制CDK4、E2F1等周期蛋白的表达等有关。巴戟甲素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与反应时间具有相关性,反应前50min,随着时间延长,效果越好,反应50min后,保持一定抑制率,不再增大;巴戟甲素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与药物浓度具有相关性,浓度越大,其抑制率越大。灌胃给予巴戟甲素25d后,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Aβ模型组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定位航行总路程明显高于空白组,而各给药组明显得到改善。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在第一象限(即平台原所在区域)游泳时间(27.36±3.38)s长于其他象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第一象限游泳时间(20.77±5.63)s明显较短,巴戟甲素高剂量组(31.93±3.39)s比空白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在第一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果提示Aβ具有神经毒性,可模拟老年痴呆长时记忆障碍特征;给予巴戟甲素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缩短,说明巴戟甲素具有改善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记忆障碍。脏器系数测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脑、脾、肾、睾丸等脏器系数比空白组都降低,说明Aβ影响机体脏器功能,而给予巴戟甲素后,各脏器系数相应升高,说明巴戟甲素对老年痴呆大鼠各脏器具有补益作用。各给药剂量组动物脑内氧应激水平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表现为大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可显着增加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脑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显着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显着升高;海马CA1区、大脑皮质和前脑基底核神经元凋亡抑制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D-900离子交换树脂建立巴戟天低聚糖的脱色工艺具有显着的脱色效果,低聚糖保留率较高;再从低聚糖中采用不同浓度乙腈-水提取纯化得到巴戟甲素,其工艺稳定,操作简便,耗时比原来节省三分之二,可为大规模工业化制备工艺。实验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具有巴戟甲素特征斑点,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能定量检测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含量。实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探讨了巴戟甲素对Aβ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巴戟甲素具有抑制Aβ致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巴戟甲素通过降低细胞内[Ca2+]i,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细胞损伤的发生;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JAK2/STAT5等促凋亡因子的激活,切断Caspase-3执行细胞凋亡级联反应的必经之路,发挥抗凋亡作用;同时激活P21的表达,抑制CDK4、E2F1等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以纠正细胞周期的紊乱,使细胞得以正常分化,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体外巴戟甲素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实验说明巴戟甲素具有一定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呈现量效关系。实验采用β-淀粉样蛋白多肽25-35片段(Aβ25~35)(20μg)于大鼠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诱发制备了拟痴呆动物模型。从行为学、氧化应激、胆碱能系统、能量代谢、神经递质和神经元凋亡等方面,观察了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巴戟甲素可以改善Aβ致大鼠痴呆症状,其机制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激活脑能量代谢、改善胆碱能系统损伤和抑制大脑神经元凋亡等有关。本研究主要创新点1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了巴戟甲素通过降低细胞内[Ca2+]i,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JAK2/STAT5等促凋亡因子的激活,同时激活P21抑制CDK4、 E2F1等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达到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2实验通过整体动物实验,揭示了巴戟甲素还可通过激活脑能量代谢、改善胆碱能系统损伤以达到防治老年痴呆症的目的。
黄琼[8](2010)在《解毒补肾法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毒侵脑府、脑府受损,肾精亏虚、脑失所养理论探讨AD的发病机理,遵循中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提出解毒补肾法治疗AD。建立D-gal致亚急性衰老模型与Aβ25-35海马双侧定位注射制备复合型AD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解毒补肾法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CRP的含量、NF-κB及iNOS阳性表达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解毒补肾法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AD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8月龄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治疗组(简称脑复康组)、千层塔合剂低剂量组(简称千低组)、千层塔合剂高剂量组(简称千高组),每组15只。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正常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颈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脑复康组、千高组、千低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D-gal致大鼠亚急性衰老,6周后,大鼠海马双侧定位注射Aβ25-35制备复合型AD大鼠模型。手术3天后,各手术组大鼠经相应药物灌胃治疗4周,正常组常规喂养。治疗4周后,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行为学试验,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的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R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F-κB、iNOS的阳性表达。结果1.行为学实验,各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的平均潜伏期、20%、40%区域百分比,空间探索实验的潜伏期、象限百分比、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该造模方法能显着降低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千高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千高组能显着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千低组与脑复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千高组与脑复康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千高组对于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果优于脑复康组。表明此AD大鼠模型是成功的,解毒补肾法可显着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疗效优于脑复康组。2.电镜、光镜检测,病理形态上,模型组主要表现为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颗粒空泡变性、核固缩、胞膜、核膜界限不清。可见线粒体水肿,线粒体体积明显增大,基质变均匀、颜色变浅淡,基质内出现多个亮区或全部变空,嵴变短变少甚至很难见到。内质网扩张囊泡变。突触数目明显减少,肿胀变性。千高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改善,无神经元凋亡,神经元胞核清晰,细胞间连接较为紧密,胞浆中可见较为丰富的线粒体,仅轻微水肿,无颗粒空泡样变性。千低组与脑复康组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有改善,但不如千高组改善明显。表明解毒补肾法具有显着改善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3.放免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含量较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均能降低IL-1β、IL-6、TNF-a的含量,千高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脑复康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解毒补肾法可显着降低AD模型大鼠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减轻AD模型大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4.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RP含量,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含量较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各组均能降低CRP含量,千高组CRP含量最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脑复康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千低组与脑复康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O.01)。表明解毒补肾法可显着降低AD模型大鼠CRP的含量。5.免疫组化法检测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F-κB、iNOS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光镜下见棕黄色颗粒最多,说明模型组NF-κB、iNOS阳性表达最强,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棕黄色颗粒均有减少,说明各治疗组均能抑制NF-κB、iNOS阳性表达。治疗组中千高组的棕黄色颗粒明显减少,脑复康组与千低组的阳性表达与千高组比较又明显要多,千低组与脑复康组比较差异不明显。表明解毒补肾法可抑制AD大鼠海马组织NF-κB、iNOS的阳性表达。结论1.毒侵脑府、脑府受损,肾精亏虚、脑失所养是AD的基本病机,解毒补肾法是治疗AD的有效可行方法。2. D-gal致亚急性衰老模型与Aβ25-35海马定位注射制备复合型AD大鼠模型不仅模拟出AD的行为学变化,而且模拟复制出AD主要的病理学、免疫学等多方面的改变,是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3.解毒补肾法能有效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AD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的改变;降低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血清CRP的含量,抑制NF-κB、iNOS的阳性表达。4.解毒补肾法能减轻AD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抗炎治疗作用,改善AD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改变,增强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新的治疗AD的方法,复方千层塔合剂是治疗AD的有效药物。
陈泽宇[9](2010)在《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的理论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病变,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淀粉样蛋白沉积及神经元空泡变性与大量丢失等。常表现为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定向能力的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痴呆里所占比例最高的,约占所有老年痴呆患者的60%以上。AD不仅是一个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的疾病,还是一个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在发达国家AD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肿瘤和卒中而位居第四位的死亡原因。此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晚年健康、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预防治疗老年性痴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世界性课题,对于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本文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入手,对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探讨,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简要概述目前中西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第二部分首先总结了督脉的循行、联络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其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督脉与老年性痴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督脉络属的脏腑脑、肾、心功能失常及督脉自身经气虚弱或督脉瘀阻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等神志疾病的发生。第三部分将从1990年到目前为止从督脉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实验研究报道及典型病例做了分类列举,从实践经验上来证实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的密切相关性。第四部分总结分析从督脉论治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则,治疗途径和常用的穴位,以供临床使用参考。本论文意在分析讨论督脉与老年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明确督脉联络脏腑及督脉自身在老年性痴呆研究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及研究老年性痴呆提供参考依据。
王荣[10](2010)在《补肾活血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血管新生是决定脑缺血病理损伤后缺血性神经元存活的关键因素,与认知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本课题从分子和细胞两个水平探讨补肾活血方——首乌益智胶囊通过调节VEGF-Notch/Delta级联信号通路,从而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产生的影响,为补肾活血法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初步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将120只大鼠经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组、首乌益智组。造模后药物干预4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第Ⅷ因子表达以观察缺血脑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Notch/Delta级联信号通路上Notch4、D114、VEGF、VEGFR-2等基因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造模后海马锥体细胞缺失、线粒体肿胀、血管管壁变薄,治疗后锥体细胞缺失减少,细胞器基本正常、血管周围水肿减轻。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时间,模型组大鼠明显延长,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脑复康组、首乌益智组逃避潜伏期时间依次缩短,与假手术组比较,首乌益智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脑复康组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与脑复康组比较,首乌益智组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缺血灶周围微血管密度方面,模型组、脑复康组、首乌益智组较假手术组依次升高;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复康组、首乌益智组差异均有极显着性(P<0.01);与脑复康组比较,首乌益智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VEGFR-2、Notch4、D114水平较假手术组大鼠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P<0.05)。药物干预后,脑复康组和首乌益智组脑组织VEGF、VEGFR-2、Notch4、D114水平进一步升高;除VEGFR-2外,首乌益智组大鼠脑组织VEGF、Notch4、D114表达升高,与脑复康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1,P<0.05)。在首乌益智胶囊干预的VCI模型大鼠的VEGF和D114之间存在着显着正相关性。结论:补肾活血法通过对VCI大鼠VEGF-Notch/Delta级联信号通路的调节,精确调节脑组织缺血灶及其周围组织的血管新生,对受损神经元产生营养和修复作用,从而有效纠正脑缺血导致的认知障碍。并且,对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首乌益智胶囊明显优于脑复康。
二、滋肾健脑法对脑萎缩智能状态及老龄小鼠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滋肾健脑法对脑萎缩智能状态及老龄小鼠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参知健脑方各组分药物改善认知机制研究 |
1 人参 |
1.1 中医认识 |
1.2 化学成分 |
1.3 改善认知机制 |
2 知母 |
2.1 中医认识 |
2.2 化学成分 |
2.3 改善认知机制 |
3 赤芍 |
3.1 中医认识 |
3.2 化学成分 |
3.3 改善认知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途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
1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CME)与神经系统疾病 |
1.1 网格蛋白包被组装 |
1.2 质膜内陷和凹窝形成 |
1.3 凹陷收缩和剪切 |
1.4 囊泡去包被 |
2 Kiss and run途径 |
3 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大量内吞作用(clathrin-independent bulk endocytosis,CIE) |
4 超速内吞作用 |
5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知健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 |
1 研究材料 |
1.1 数据库 |
2 研究方法 |
2.1 参知健脑方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
2.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的预测 |
2.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
2.4 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参知健脑方潜在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筛选结果 |
3.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预测结果 |
3.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
3.4 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 |
4.2 参知健脑方的理法方药分析 |
4.3 参知健脑方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参知健脑方和谷氨酸干预浓度筛选及其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PC12细胞培养 |
2.2 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最适宜造模浓度筛选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适宜浓度筛选(CCK-8法) |
2.3 谷氨酸造模适宜浓度及干预药物适宜浓度的筛选验证(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 |
2.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
2.5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 |
2.6 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
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生理状态下PC12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
3.2 不同浓度谷氨酸和参知健脑方溶液对PC12细胞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
3.3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的增殖及毒性影响 |
3.4 CFSE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毒损脑络”与VD |
4.2 “毒损脑络”的现代生物学内涵 |
4.3 “解毒通络”是治疗VD的重要法则 |
4.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 |
4.5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增殖及毒性作用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钙离子浓度及活性氧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PC12细胞培养 |
2.2 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各组给药 |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周期 |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 |
2.5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 |
2.6 qRT-PCR技术检测PC12细胞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PC12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
3.2 PC12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3.3 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检测结果 |
3.4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周期阻滞 |
4.2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 |
4.3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内钙超载及氧化应激损伤 |
4.4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
2.2 qRT-PCR检测PC12细胞clathrin mRNA和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 |
2.3 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及NMDAR1的表达水平 |
3 研究结果 |
3.1 PC12细胞的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
3.2 PC12细胞的qRT-PCR检测结果 |
3.3 PC12细胞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参知健脑方与clathrin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
4.2 参知健脑方与NMDA受体的内吞过程 |
4.3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
5 小结 |
结语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益髓解毒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益髓解毒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章 益髓解毒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三章 益髓解毒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四章 益髓解毒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五章 “髓虚毒损”中风病机思想对VD益髓解毒治疗大法的指导 |
1.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
2.髓虚毒损病机关键对血管性痴呆的理论指导 |
3.益髓解毒法治疗VD的理论依据及组方分析 |
4.益髓解毒法与VD细胞凋亡机制的关联分析 |
5.课题研究不足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
(3)健脑宁神颗粒治疗心肾不交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祖国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
1.1.1 历史沿革 |
1.1.2 病因病机 |
1.1.3 治疗现状 |
1.2 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
1.2.1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 |
1.2.2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
1.2.3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
1.2.4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分期 |
1.2.5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 |
1.2.6 阿尔茨海默病的照料者的负担现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病例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
2.1.6 样本量估计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3 治疗方法 |
2.2.4 治疗疗程 |
2.2.5 观测指标及疗效评价 |
2.2.6 疗效标准评价 |
2.2.7 统计学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一般资料的分析 |
2.3.2 疗效评价指标的比较 |
2.3.3 安全性指标 |
2.3.4 依从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3.1 阿尔茨海默病心肾不交的立法思想 |
3.2 健脑宁神颗粒的药物组成及组方分析 |
3.3 健脑宁神颗粒的药物分析 |
3.4 疗效评价 |
3.4.1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
3.4.2 认知功能疗效分析 |
3.4.3 行为功能疗效分析 |
3.4.4 照料者护理压力分析 |
3.5 安全性评价 |
3.6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4)改良三甲散通过调控神经炎症与自噬及凋亡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古代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病的认识 |
1.1 病名沿革 |
1.2 症状描述 |
1.3 病因病机 |
1.3.1 髓减脑空,神机失灵 |
1.3.2 五脏虚损,气化不足 |
1.3.3 五神失用,七情内伤 |
1.3.4 痰浊阻窍,瘀血阻络 |
1.4 治疗方法 |
1.4.1 养心补肾生精 |
1.4.2 补心健脾安神 |
1.4.3 填精益髓增智 |
1.4.4 化痰逐瘀开窍 |
2 现代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病认识的丰富和发展 |
2.1 现代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病病名和症状的认识 |
2.2 现代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病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
2.2.1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 |
2.2.2 五脏虚损,七情内伤 |
2.2.3 痰瘀阻窍,毒损脑络 |
2.3 现代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
2.3.1 临床辨证分型治疗依据 |
2.3.2 临床证候要素分型分析 |
2.3.3 名老中医辨证治疗本病 |
3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现代研究 |
3.1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研究 |
3.2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临床研究 |
3.4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基础实验研究 |
3.5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临床研究 |
4 西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病的认识 |
4.1 阿尔兹海默病发病的基本假说 |
4.2 阿尔兹海默病的诊断和治疗 |
5 细胞自噬与老年性痴呆病的关系 |
5.1 细胞自噬发生的基本机制和过程 |
5.2 细胞自噬在老年性痴呆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5.3 调控细胞自噬在老年性痴呆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6 改良三甲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研究基础 |
6.1 改良三甲散的历史源流 |
6.2 改良三甲散的组方特色及用药思路 |
6.3 改良三甲散契合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病病机和治疗的认识 |
6.4 改良三甲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现代研究基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原代细胞培养和鉴定、传代细胞培养及含药脑脊液的制备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2 LPS对小胶质细胞毒性检测及诱导细胞产生自噬浓度及时间的确定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3 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对LPS作用的BV2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表达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4 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对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产生自噬小体和自噬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5 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调控自噬对LPS诱导原代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IL-4、IL-10、TNF-α表达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讨论 |
6 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对LPS作用的BV2细胞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6.1 实验材料 |
6.2 实验方法 |
6.3 实验结果 |
6.4 讨论 |
7 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等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作用的PC12细胞APP、BACE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
7.1 实验材料 |
7.2 实验方法 |
7.3 实验结果 |
7.4 讨论 |
8 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条件培养液对PC12细胞凋亡的流式检测和凋亡相关BAX、BCL-2、Caspase-3蛋白及mRNA的影响 |
8.1 实验材料 |
8.2 实验方法 |
8.3 实验结果 |
8.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阿尔茨海默病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探讨 |
一、中医学对AD的认识 |
(一) AD病因 |
(二) AD病机 |
(三) AD证候类型 |
(四) AD辨证施治 |
二、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研究 |
三、西医学对AD的认识 |
(一) AD发病机制 |
(二) AD治疗药物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A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及验证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仪器 |
(三) 药品与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一) 实验设计 |
(二) A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 |
(三)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
(四) 样本采集 |
(五) 样本检测 |
(六) 统计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一) 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 |
(二) 血脂检测结果 |
(三) 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
(四) MWM行为学检测结果 |
(五) 尼氏染色结果 |
四、讨论 |
(一) 肾精亏虚证候模型的验证 |
(二) 痰浊阻窍证候模型的验证 |
(三) 瘀血阻络证候模型的验证 |
(四) AD疾病模型验证 |
第二部分 AD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仪器 |
(三) 药品与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一) 实验设计及分组情况 |
(二) AD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 |
(三) 试剂配制 |
(四) 待测样本的收集与检测 |
(五) 统计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一) AD痰浊阻窍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 |
(二) AD瘀血阻络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 |
(三) AD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 |
(四) 无明显改变的tau蛋白磷酸化位点 |
(五) AD肾精亏虚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 |
(六) CDK5、GSK3β在AD三典型证候中的表达情况 |
四、讨论 |
(一) AD与tau过度磷酸化 |
(二) AD典型证候相关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
绪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6)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的补肾活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与文献研究 |
一、脑髓理论的研究 |
1. 脑髓构造 |
2. 脑髓生理功能 |
3 肾与脑的密切相关 |
3.1 肾与脑结构上的联系 |
3.2 肾精为脑髓之源 |
3.3 肾精与脑髓在生理上密切相关 |
3.4 肾精和脑髓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
4 脑髓理论的阴阳观 |
4.1 脑髓的生成、结构形态与阴阳关系密切 |
4.2 脑髓的功能与阴阳关系密切 |
5 基于脑髓理论的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
5.1 对脑髓本质内涵的现代研究 |
5.2 基于脑髓理论的应用进展 |
二、从补肾活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1 肾虚血瘀为VaD的主要病机 |
1.1 中医传统理论溯源 |
1.2 现代研究 |
2 补肾活血法治疗VaD的临床疗效研究 |
3 补肾活血法治疗VaD的机制研究 |
3.1 补肾中药方、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VaD的机制研究 |
3.2 活血中药方、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VaD的机制研究 |
3.3 补肾活血法治疗VaD的机制研究 |
4 问题与展望 |
4.1 研究方法方面 |
4.2 具体辨证、治法、方药方面 |
4.3 具体机制方面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补肾活血方干预VaD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一)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7 疗效评定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方法 |
2.2 药物选择 |
2.3 给药方法、疗程及随访 |
2.4 试验要求 |
3 观察内容 |
3.1 一般信息资料 |
3.2 临床疗效观测 |
3.3 ADL积分比较 |
3.4 MMSE项目增分的比较 |
3.5 NIHSS积分比较 |
3.6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7 中医证候疗效指数评定 |
4 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
二、补肾活血方对VaD胆碱能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检测指标 |
2.1 胆碱能神经递质:Ach、AchE |
2.2 血管内皮活性物质:ET、CGRP |
3 材料与方法 |
3.1 主要仪器 |
3.2 主要化学试剂 |
3.3 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结果与分析 |
5.1 血清胆碱能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5.2 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血管性痴呆与脑髓理论 |
二、补肾活血是治疗VaD的大法 |
1. 肾虚精亏、精不生髓是VaD的发生基础 |
2. 瘀阻脑络为VaD发生的关键 |
3. 补肾活血是治疗VaD的主要治法 |
三、导师分阴阳补肾活血论治VaD的经验与研究 |
1. 理论研究 |
2 临床研究 |
3 实验研究 |
四、温肾活血方、滋肾活血方的方药分析 |
1. 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
1.1 温肾活血方 |
1.2 滋肾活血方 |
2 现代药理研究 |
五、选用奥拉西坦胶囊作阳性对照的依据 |
六、临床疗效的评价 |
1. 认知功能疗效 |
1.1 温肾活血方 |
1.2 滋肾活血方 |
2 ADL疗效 |
2.1 温肾活血方 |
2.2 滋肾活血方 |
3 NIHSS疗效 |
3.1 温肾活血方 |
3.2 滋肾活血方 |
4 中医证候的疗效 |
4.1 温肾活血方 |
4.2 滋肾活血方 |
5 对VaD患者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 |
5.1 温肾活血方 |
5.2 滋肾活血方 |
6 对VaD患者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 |
6.1 温肾活血方 |
6.2 滋肾活血方 |
7 随访疗效分析 |
七、温肾活血方、滋肾活血方的疗效作用机制分析 |
1. 对中枢性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 |
2 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 |
八 脑髓阴阳论假说的提出依据 |
1 肾阳虚血瘀证与肾阴虚血瘀证VaD患者的差异 |
1.1 一般临床特点的差异 |
1.2 痴呆特点差异 |
1.3 胆碱能神经递质失衡特点差异 |
1.4 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差异 |
2 差异分析 |
九、本课题特色及创新点 |
1. 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VaD |
2. 提出“脑髓阴阳论”的假说 |
十、本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主持读题及发表论文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7)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抗老年痴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文献研究部分 |
第一章 老年痴呆症研究现状 |
第一节 老年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抗老年痴呆药物研究进展 |
第三节 老年痴呆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
第四节 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巴戟天研究进展 |
第一节 巴戟天糖类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巴戟甲素研究进展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评价 |
实验研究部分 |
第一章 巴戟甲素制备工艺及质控技术研究 |
第一节 D-900树脂对巴戟天低聚糖脱色工艺研究 |
第二节 巴戟甲素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三节 巴戟天中巴戟甲素的薄层鉴别 |
第四节 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二章 巴戟甲素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巴戟甲素抗Aβ25-35诱导分化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二节 巴戟甲素对AD细胞损伤模型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第三节 巴戟甲素对AD细胞P21、CDK4、E2F1、BAX、NF-κB p65、Caspase-3等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四节 巴戟甲素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三章 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的影响 |
第一节 巴戟甲素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评价研究 |
第二节 巴戟甲素对Aβ25-35致大鼠痴呆模型行为学及相关脏器的影响 |
第三节 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
第四节 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
第五节 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特征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巴戟天药材及巴戟甲素原料质量研究相关图谱 |
附录Ⅱ 动物实验相关图谱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解毒补肾法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理论探讨 |
1 有关老年性痴呆古代文献记载的扼要回顾 |
2 老年性痴呆毒侵脑府、脑府受损,肾精亏虚、脑失所养病机探讨 |
3 解毒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探讨 |
4 解毒补肾法方药分析 |
5 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建立 |
6 老年性痴呆与细胞因子、CRP、NF-κB、iNOS的关系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解毒补肾法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实验二 解毒补肾法对AD模型大鼠病理形态的影响 |
实验三 解毒补肾法对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
实验四 解毒补肾法对AD模型大鼠血清CRP的影响 |
实验五 解毒补肾法对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F-κB、iNOS阳性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西医对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三 老年性痴呆与炎症的研究进展 |
附图1:各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轨迹图 |
附图2:各组大鼠空间探索实验轨迹图 |
附图3: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观察 |
附图4: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
附图5:各组大鼠海马NF-κB表达 |
附图6:各组大鼠海马iNOS表达 |
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的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的理论探讨 |
第一部分 中西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1 西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1.1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 |
1.2 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改变 |
1.3 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 |
1.4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
2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2.1 古代对痴呆的认识 |
2.1.1 历代记载 |
2.1.2 古代对于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2.2.1 病位 |
2.2.2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 |
2.2.3 治疗 |
第二部分 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 |
1 督脉的循行部位及联系脏腑 |
2 督脉的生理病理 |
2.1 生理功能 |
2.2 病理病症 |
3 督脉与心、脑、肾的关系 |
3.1 督脉与脑肾的关系 |
3.2 督脉与心脑的关系 |
3.3 督脉与心肾的关系 |
4 督脉与阳气的关系 |
5 督脉与神的关系 |
6 督脉与老年性痴呆 |
6.1 督脉络属脏腑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 |
6.1.1 脑与老年性痴呆 |
6.1.2 肾与老年性痴呆 |
6.1.3 心与老年性痴呆 |
6.2 督脉经脉与老年性痴呆 |
6.2.1 督脉经气虚衰与老年性痴呆 |
6.2.2 督脉瘀阻与老年性痴呆 |
第三部分 从督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 |
1 督脉经穴在老年性痴呆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1.1 针灸治疗 |
1.2 针药结合治疗 |
1.3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 |
1.4 其它 |
2 督脉经穴在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
3 从督论治老年性痴呆的典型病案 |
第四部分 从督论治老年性痴呆的治疗途径和常用穴位 |
1 治疗原则 |
2 治疗途径 |
2.1 穴位的应用 |
2.2 经脉的应用 |
2.3 药物的应用 |
3 常用的穴位 |
结语 |
1 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 |
2 对本病应强调预防 |
2.1 从督脉入手预防 |
2.2 其他预防措施 |
参考文献 |
参考书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补肾活血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古代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记载 |
二、中医学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 |
(一) 有关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 有关辨证分型及治法的认识 |
(三) 有关VCI/VAD中医诊治的国家标准回顾 |
三、现代医学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 |
(一)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
(二)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理特点——小血管病变 |
(三) 脑缺血后的保护措施——血管新生 |
四、血管性认知障碍补肾活血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 |
(一) 补肾活血法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
(二) 补肾益精法治疗VCI的现代医学依据 |
(三) 活血化瘀法治疗VCI的现代医学依据 |
五、导师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学术思想 |
(一) 肾精亏虚是发病之本 |
(二) 瘀血阻络是发病之标 |
(三) 脑髓不足、神机失用是基本病机 |
(四) 补肾填精、化瘀通窍是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基本治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条件 |
(三) 实验试剂 |
(四) 实验仪器 |
(五) 实验器械和材料 |
(六) 实验药物 |
二、实验方法 |
(一) 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
(二) 模型的筛选 |
(三) 分组及给药方法 |
(四) 取材方法 |
(五) 检测指标 |
(六) 检测方法 |
(七) 统计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一) 行为学观察 |
(二) 形态学观察结果 |
(三) 脑组织缺血灶周围微血管计数比较 |
(四) 脑组织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缺血的关系 |
(一) 认知产生的生理学基础 |
(二) 脑缺血时认知障碍的产生 |
二、血管新生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 |
三、血管新生的决定因素 |
(一) 促血管新生因子 |
(二) 抑血管新生因子 |
四、本研究中动物模型的特点 |
(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 |
(二) 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
五、研究药物的选择及意义 |
(一) 首乌益智胶囊 |
(二) 脑复康 |
六、补肾活血法对VCI血管新生的机制探讨 |
(一) 补肾活血法对VCI大鼠缺血灶周围脑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
(二) 补肾活血法对VCI大鼠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影响 |
(三) 补肾活血法对VCI大鼠NOTCH4及其配体DLL4的影响 |
(四) 补肾活血法对VCI大鼠VEGF-NOTCH/DELTA级联信号通路的影响 |
(五) 补肾活血法对V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七、结论 |
八、本研究的创新点 |
九、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1 |
参考文献 |
综述2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中文详细摘要 |
四、滋肾健脑法对脑萎缩智能状态及老龄小鼠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丹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益髓解毒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 高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健脑宁神颗粒治疗心肾不交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D]. 黄培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改良三甲散通过调控神经炎症与自噬及凋亡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机制研究[D]. 谢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2)
- [5]阿尔茨海默病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研究[D]. 侯江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7)
- [6]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的补肾活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伍大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8)
- [7]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抗老年痴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陈地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3)
- [8]解毒补肾法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D]. 黄琼.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01)
- [9]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的理论探讨[D]. 陈泽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10]补肾活血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 王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