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形成和发展的突出贡献

刘少奇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形成和发展的突出贡献

一、刘少奇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卓越贡献(论文文献综述)

张潇琳[1](2020)在《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一个国家或政权而言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发挥着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作用,是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构成此中坚力量的骨干分子,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党的一切工作,都有赖于这支队伍去承担和完成。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优秀的干部队伍,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刘少奇对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锤炼与沉淀,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且特点鲜明的理论体系,涵盖了干部队伍建设的诸多内容,切实解决了当时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导了干部队伍建设。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行研究。第一章,理论性探索了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章,系统梳理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对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特征及历史贡献进行归纳总结;第四章,结合我国国情,现实性论述了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干部观创造性的发展和补充,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分析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对新时代国家治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白丹妮[2](2020)在《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意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刘少奇作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他曾长期在白区领导党的地下工作,是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着名领袖;他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卓有成效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他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位,致力于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刘少奇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同党内各种错误倾向进行坚决斗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思想,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和《论党》等一系列着作中所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献,值得学习和研究。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特征,最后着重探讨了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指出刘少奇在长期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工作中,归纳经验,吸取教训,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了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宝库,同时也为我们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在新时代,深入学习和研究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性开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宽新时代党思想宣传渠道,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大意义。

陈杏[3](2020)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文中指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运动蓬勃高涨。但是,敌强我弱,且力量悬殊太大。要打败强大而凶狠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华民族各个阶级和阶层就必须紧紧地凝聚团结起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然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推行单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根本不能承担起领导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重任。历史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头。中国共产党不辱使命,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群众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成熟的理论形态。在这一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深化,上升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与此同时,党的群众路线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在抗日战争的独特环境中,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极其鲜明特点,即: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为目标,指向清晰;为调整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采用灵活的践行方式;践行对象多样,适用于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和阶层;坚持党的领导,以保证群众路线的成效。党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要始终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行动;三要协调好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画好最大“同心圆”;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经验对我们党在新时代创造性地运用群众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任鹏[4](2019)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尽管称谓不同,但群众从来就有。不管是中国古代群众附庸愚昧的定位,还是西方视域的乌合之众,群众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直到进入马克思主义视野。唯物史观的创立,理顺了群众的世界,群众也获得了正本清源和本真解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唯物史观的理论支柱,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看待群众地位和作用,并正确处理与群众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和形成轨迹,其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在历经“关注群众”、“走近群众”并最终“走进群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作为“现实的历史的人”,人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因此,人不仅有自然的关系,更表现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动物,人需要对关系相对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看法,涉及到“群众”这个群体的就是群众观问题。总体上,群众观是有关群众问题的世界观,是对群众相关问题稳定、连贯和系统的追问与思考而形成的关于群众的地位、作用等的总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哲学世界观在群众世界的具体体现。时代的问题往往会表现为“群众的问题”,对群众世界的追问与思考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哲学立场的差异,群众观也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意义之别。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历史唯心主义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科学内涵,大多数思想家把历史的发展诉诸于“英雄”之流,从而以一种唯心史观的迷雾抹杀了群众的真正地位和作用。早在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青年马克思表达了对于德国现状不满:“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同时,他提出了“实践”的解决方案——“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对德国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它就不会专注于自身,而会专注于课题,这种课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实践。”显然,像黑格尔那样的唯心主义大师不可能是实践的真正主体,实践主体只能是理论所掌握的群众。正如《导言》中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里,马克思确立了实践的意义,思想不再局限于纯粹的思辨,而是融入社会实践。也首次确立了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实践中的伟大作用,初步奠定了唯物主义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着述中,进一步阐明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财富的创造者的思想;揭示了人民群众的自我解放及解放道路;论证了人民群众与政党的关系、无产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以及世界范围内民众的大联合等重大群众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阐释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扬弃西方传统群众观而创立的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经过普列汉诺夫等人的初步尝试,列宁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俄国化,形成了列宁群众观,并助力开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这一进程中,毛泽东确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核,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的坚实基础,江泽民胡锦涛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习近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怎么“看”群众、如何“待”群众的实践思考和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群众主体论、群众力论、群众关系论、群众工作论、群众标准论构成的严密逻辑体系。与黑格尔等人排除群众来建立思想体系进而解释世界不同,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以实践为基础建立自己的历史哲学体系,聚焦群众的世界,确立起群众的主体地位,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怎么“看”群众的逻辑。群众是“对象性”活动的能动主体,并在“对象性”活动中释放和表现出群众的主体性,其基本表现为群众的认识力、实践力、审美力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整体的群众力。正是在群众力物化和实现的过程中,形成了近代以来社会历史特有的政党关系。依据主体间性原则,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考察了群众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群众关系的理论。于此相关,由“看”群众决定并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待”群众的问题,即“群众工作”的理论应运而生。同时,回应群众对群众工作的评价,马克思主义把外在的群众评价转化为群众观内在的群众标准的问题,并建立其群众标准的理论。至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因此,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依然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从理论视域讲,不仅有利于批判唯心主义思潮对唯物史观的解构,有利于群众时代群众话语体系的构建,更有利于深化对新思想价值精髓的理解。从实践角度看,不仅有助于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也有助于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同时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王彦琦[5](2019)在《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的十三年,这一时期,刘少奇关于党建的许多重要阐述,有力地解决了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他的党建思想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着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这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挑战,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上,如何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的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当前我们党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延安时期刘少奇的党建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革命环境中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群众性的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们从新时代的具体要求出发,进一步研究刘少奇的党建思想,以便促进我们党的建设打开新的思路,拓宽新的视野。关于“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研究,主要以刘少奇在延安时期进行的党的建设实际和理论成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力求探索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的重要思想,给新时代我党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现实启示。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探讨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延安时期,刘少奇的党建思想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优秀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新成果。第二,阐述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六个方面对党的建设进行了论述。在思想建设方面,刘少奇提出了着名的党性修养思想和党内思想斗争思想,并在七大作党章修改报告时,明确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统一全党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政治建设上,他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政治路线、坚持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在作风建设方面,刘少奇对毛泽东提出的三大作风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说明,丰富了其内涵。在组织建设方面,刘少奇提出,我们党必须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指导下,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和基础组织建设,并提出做一个好党员的标准,保证了延安时期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纪律建设方面,刘少奇认为党的纪律是党的路线的保障,并且他提出要将党的纪律建立在党员自觉的基础上,形成铁的纪律和自觉纪律的统一。制度建设方面,刘少奇认为党章以及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的制定、落实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三,总结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历史贡献。这些历史贡献有:明确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领导;发展了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将密切联系群众概括为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丰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揭示了党的纪律的特征;推进了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第四,概述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现实启示。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对加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前我国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新时代,我们党必须坚持加强党中央领导以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员党性修养常态化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通过正确处理党和群众的关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用党员纪律自觉以保持党内生活的严肃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来保证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陈怡阳[6](2019)在《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党的政治建设。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对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我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革命根据地。但是,日本全面侵华使得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面对共同外敌进行了第二次合作,然合作障碍重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在进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合作的矛盾,在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经验基础上,基于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采取有效举措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举措体现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坚定共产主义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为进行革命斗争提供政治保证;实行灵活正确的政治政策和政治策略,确保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制定严惩贪污腐败的政治纪律,有力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高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锻造德才兼备的革命队伍。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锻造无产阶级先锋队,推动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助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延安精神的形成,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走向成熟。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梁程虎[7](2019)在《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列宁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以及毛泽东建党思想是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从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从党性修养、党内民主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党内工作稳定的运转机制;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在维护党内团结、确立更高的党员标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斗争、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等多个方面。其中,加强党性修养是坚定政治信仰的基本要求,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的重要路径,贯彻民主集中制是提高党的政治能力的重要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必由之路,党的根本宗旨、更高的党员条件等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对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究,进一步深化对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研究,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而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张娇娇[8](2019)在《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把自己锻造成始终走在时代前面,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党建思想丰富而深厚。因此,研究刘少奇的党建思想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牢固党的执政根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一共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介绍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四个发展阶段。第三章主要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五个方面论述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具体内容。刘少奇的党建思想作为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创了党性修养理论、论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把党的干部规定为党的领导骨干,这些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并且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出刘少奇党建思想三个鲜明特点,即从调查研究中形成的思想的求实性、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严肃的批判性、实践教训中形成的理论的独创性。第四章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本文将刘少奇的党建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期党建联系起来,结合新的世情、国情,从注重理论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群众路线,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党的政治觉悟;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四个方面来具体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当代价值。

杜立芳[9](2018)在《刘少奇研究史》文中研究说明“刘少奇研究史”,将对刘少奇生平思想宣传和研究的发生发展、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对刘少奇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进行相关的背景条件分析阐述,概括其研究的特点和价值,并将选取代表作,对内容、思想、成就、方法乃至缺陷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和评论,点面结合,是刘少奇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梳理和评介,是展现刘少奇研究的发展史。这个课题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的研究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研究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等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耻辱救亡和中国工人运动时代的到来催促对刘少奇这一革命人物的宣传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宣传和研究主要包括:少小时的他评和自评;生平事迹的报刊报道;中共党内评价;简要的刘少奇传记作品。刘少奇重要着作的出版也有重要宣传和研究意义。总体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大都是对刘少奇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等各方面思想理论的真实报道和出版宣传,研究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是刘少奇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最初的研究宣传资料,这些研究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了中国革命。《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一文由民国时期创办的《新闻杂志》于1949年4月17日第3卷第1期发表,这篇文章呈现出“篇幅长、详细具体”深度报道的特点,是1949年之前刘少奇评传中引人注目的一篇。此文作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二章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宽松的社会氛围、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提上日程、炭子冲刘少奇旧居对外开放等等,使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有了可能性,由于刘少奇是不主张对自己的宣传研究的,没有《刘少奇选集》等真材实料做支撑,对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科学研究很难开展起来,研究成果也只能是零星的,多见于一些文章理论的宣传、对刘少奇活动的一些报道和一些老同志对刘少奇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性文章。它们是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也是开展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一些基础资料。建国后十七年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出政治化倾向明显,研究成果具有预热性、宣传性、不系统性等特点,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实践上推进和理论上积累的价值。《刘少奇同志在山东》是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编着出的诸多宣传报道性的小册子之一,主要记录了刘少奇在山东的视察情况,是此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刘少奇地域性生平活动报道的小册子。吕振羽、江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记述了刘少奇1942年3月到1942年12月底期间回延安途中革命斗争的历史,展现了英明决断、光辉伟大的领导人形象,是一篇幅较长的回忆文章。这儿都视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三章曲折和歪曲(1966.5-1976.10)。即“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破坏了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非法打倒,刘少奇研究多为污蔑伪造不实之词,是“失真”的研究。“失真”的研究集中体现为:报刊杂志文章对刘少奇的大批判;各类书籍小册子对刘少奇的批判;中共党史书对刘少奇污陷、批判,而此时张志新等喊出人民心声。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具有政治宣传性,歪曲性、粗糙性等特点,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而有不少研究的教训可以记取。《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一书,主要是对炮制出来的一个个所谓的刘少奇叛徒集团进行批判,同时也对刘少奇很多思想言行进行批判,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批判刘少奇书籍,这里作为评介的代表作。这时大陆外的研究略显客观,如美国洛厄尔·迪特默《刘少奇》等。第四章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刘少奇百年诞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国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学术界学术研究的局面尚未打开,刘少奇研究依然属于学术禁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思想、政治、文化等政策环境的改变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正常化、学术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后,刘少奇研究的春天开始到来。最初,研究的文章较多,多是纪念性的,或者着重批判林彪、“四人帮”对刘少奇制造的种种污蔑不实之词,带有拨乱反正、澄清历史是非的性质。由于《刘少奇选集》和他的各种专题文集相继出版,刘少奇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水平也不断提高,出版的书籍逐步增多,研究涉及到刘少奇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文艺等各方面思想理论。1988年7月陈君聪《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出版,1992年1月陈绍畴《刘少奇在白区》出版,1992年8月王世谊《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出版,1993年4月商孝才《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1月谭献民《刘少奇建党思想与民族传统文化论纲》出版,1996年9月黄峥编《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出版,1997年7月李万青《刘少奇统战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刘少奇年谱》出版,1998年10月《刘少奇传》出版,等等。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掀起了刘少奇研究和宣传的高潮,研究宣传刘少奇的图书总数达到60种之多。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经历了由比较粗线条的勾画到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真实过程,还原了被歪曲的刘少奇的光辉形象和风貌。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指导思想、领袖的思维逻辑方法和道德风范一览无遗,发挥了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刘少奇在白区》一书,系统地记述了刘少奇在白区的斗争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上作出的独特贡献,是刘少奇白区工作研究最具权威性和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文中作为刘少奇实践和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一书对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主要思想理论作深刻、多方面的考察研究,是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专着,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在众多学术成果中,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和《刘少奇传》最引人瞩目。《刘少奇年谱》,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材料为依据,对人物资料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梳理,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的生平事迹、革命实践、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刘少奇传》,以大量文献档案、回忆录、采访录为基础,记述了刘少奇光辉的一生,反映了刘少奇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丰功伟绩。文中对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与《刘少奇传》进行了比较性的评介。第五章巩固和深化(1999-)。全国各地各类研讨会的举办和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等研究平台的搭建,再加上刘少奇相关文献资料的进一步出版,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学术界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向全面和纵深方向发展,研究内容涵盖刘少奇生平思想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方面,一些研究论着具有新领域的开创性,思维角度方式方法都比较新颖,丰富了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1999年至今,出版了60多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专着。2001年2月鲁彤等《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出版,2001年12月胡长水等《刘少奇之路:一个伟人的奋斗与命运》出版,2005年7月王双梅《刘少奇与抗日战争》出版,2006年1月黄峥执笔《王光美访谈录》出版,2008年陈成文等《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出版,2009年1月黄祖琳《刘少奇家世》出版,2011年5月徐占全等主编《工运领袖刘少奇》出版,2014年5月董一冰《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出版,等等。这一时期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的纵深性,研究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学术研讨和成果汇集呈现的常态化,特别是研究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突出这些特点和价值。《刘少奇家世》一书,探寻了刘少奇家世的渊源历史,详细地介绍了众多的与刘少奇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这本书是在对家世人物生平事迹进行仔细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完成的,史料价值突显。此书视为代表作分析。《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一书,记述了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一系列民生思想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刘少奇的民生思想,是研究刘少奇民生思想的第一本专着,开拓了刘少奇思想新领域的深入研究,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王光美,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20年的妻子,作为刘少奇的秘书和最亲近的人,是刘少奇一手资料的获得者,对刘少奇宣传和研究贡献卓着,如刘少奇早期的口述资料和生平活动工作笔记,资料、文物的保存和捐赠以及纪念会和研讨会的参加,她还撰写和发表多篇回忆文章。访谈论着《王光美访谈录》,主角仍是刘少奇,文中对此进行了探究论述。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以后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方面的参考,并推动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推陈出新、更出彩出色。

秦刚[10](2017)在《刘少奇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杰出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刘少奇在不同理论维度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卓越的思考,撰写了大量的理论着作,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又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党建思想。刘少奇从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属性的描述和要求出发,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修养理论进行创造性改造,提出了以无产阶级党性锻造和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修养论;第一次科学阐明毛泽东思想的定义,系统论述其主要内容,并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实践土壤、斗争策略、表达形式等角度,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晶,同时也通过党章的形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中的一元指导地位;以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坚决同党内错误思想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形成了丰富的党内斗争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情况下,刘少奇就如何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并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执政党建设思想。刘少奇党建思想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诉求,无论是在指导工人运动,还是在领导党的白区斗争,亦或在推进解放战争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保持清醒的理论和实践自觉;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有着深刻的理论认知,并以这一矛盾观为基础,提出党的白区工作和实践策略的具体辩证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向和诉求,始终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对于理论的基源性和优越性,把实事求是作为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强调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刘少奇党建思想中还体现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旨趣,以及通俗化、大众化语言风格。刘少奇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其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这些思想仍然显示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

二、刘少奇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卓越贡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刘少奇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卓越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历史背景
    (一)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2.毛泽东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中国历代选官用人思想
    (二)历史背景
        1.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2.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二、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必须善于选拔和任用干部
        1.坚持党管干部和民主集中制的干部选任原则
        2.奉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选任标准
        3.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部选任方法
    (二)干部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相统一
        1.提高干部的文化理论和政治理论水平
        2.学习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3.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三)从严管理干部,全面提升队伍质量
        1.保持干部和群众间的血肉联系
        2.注重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3.促进干部队伍的团结统一
        4.经常性地对干部进行考核评价
    (四)增强干部队伍的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
        1.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监督
        2.各级干部必须严守党纪党规
        3.从制度入手加强对干部的监督
三、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特征与历史贡献
    (一)理论特征
        1.全局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2.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3.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二)历史贡献
        1.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2.丰富了毛泽东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
        4.指导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四、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巩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
        1.党员干部务必要坚定理想信念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3.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贯彻干部队伍组织建设
        1.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2.对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三)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1.加强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建设
        2.加强干部队伍生活作风建设
    (四)完善干部队伍制度建设
        1.严明党纪党规党法
        2.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3.以更高的标准监督管理干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2.研究的主要内容
        3.研究重难点
        4.研究方法
        5.创新之处
二、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条件和发展历程
    (一)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条件
        1.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3.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
    (二)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
        1.发端于领导工人运动的白区工作时期
        2.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
        3.继续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三、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1.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夺取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2.改造旧思想、提高群众思想觉悟的重要手段
        3.激发广大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思想武器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
        1.说服教育方针
        2.服务于党中心工作的方针
        3.发扬民主方针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2.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3.政治与物质相结合原则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
        4.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5.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教育
    (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人格感染法
        2.典型教育法
        3.自我教育法
        4.实践锻炼法
四、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科学性
    (二)针对性
    (三)前瞻性
    (四)实践性
五、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
    (一)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贡献
        1.有力促进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2.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3.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1.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3.明确宣传工作方向,坚持弘扬正能量
        4.立德树人,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主要概念界定
        (一)群众
        (二)群众路线
        (三)政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框架
    五、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背景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厚文化根基
    二、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
        (二)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教训
    三、全民族抗战的新形势要求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群众路线
        (一)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抗日救亡运动蓬勃高涨
        (三)两条抗战路线尖锐对立
        (四)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战争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成熟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成熟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基础:人民群众是创造抗战历史的动力
        (二)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抗战服务
        (三)工作方法:从抗日群众中来,到抗日群众中去
        (四)领导艺术:同抗日群众在一起,而又领导群众抗日
        (五)组织保障:建设“广大群众性”的党,壮大抗战力量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
    一、党的群众路线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践
        (一)进行政权建设,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开展整风运动,全党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四)开展社会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二、党的群众路线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实践
        (一)深入开展抗日救国宣传
        (二)大力支持人民民主运动
        (三)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四)争取国民党左派和地方实力派
    三、党的群众路线在沦陷区的实践
        (一)广泛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二)争取与瓦解伪军和日伪政权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斗争
        (四)开展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五)发动各种力量支援抗日根据地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鲜明特点
        (一)目标指向清晰: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二)践行方式灵活:旨在调整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三)践行对象多样:适用于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和阶层
        (四)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群众路线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行动
        (三)协调好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画好最大“同心圆”
        (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束语 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研究创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的相关问题考察
    第一节 群众的异化与回归
        一、群众的中国传统视域
        二、群众的西方审视
        三、群众的革命性变革与回归
        四、群众的个性与共性
    第二节 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意蕴
        一、作为整体性与个体性统一的群众
        二、作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的群众
        三、作为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的群众
    第三节 与群众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
        一、作为跨阶级的政治性范畴的人民
        二、作为西学东进的政治法律范畴的公民
    第四节 群众观及其相关问题的澄清
        一、群众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史观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形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成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生成的历史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生成的理论逻辑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生成的实践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的形成轨迹
        一、马克思群众观的孕育
        二、恩格斯群众观的萌芽
        三、《神圣家族》搭建理论框架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提供核心论证
        五、《共产党宣言》着力系统完善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演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演进的源头
        一、发展演进源于经典群众观的奠基
        二、发展演进源于理论的开放性
        三、发展演进源于实践的发展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俄国化
        一、俄国化的初步尝试
        二、俄国化群众观的创立
        三、俄国化的发展及其终结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
        一、站起来的历程中奠定内核
        二、改革开放进程中重新确立
        三、富起来的道路上深化发展
        四、强起来的征程中守正拓新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系建构
    第一节 群众主体论
        一、实质主体:群众历史主体论
        二、核心主体:群众实践与认识主体论
        三、关键主体:群众价值与利益、权力与执政主体论
    第二节 群众力论
        一、群众主体力
        二、政党组织力
        三、群众力也是生产力
    第三节 群众关系论
        一、共产党源于群众
        二、共产党需要群众
        三、群众需要共产党
    第四节 群众工作论
        一、群众工作方法
        二、群众工作手段
        三、群众工作目的
    第五节 群众标准论
        一、群众标准源于群众评价
        二、群众标准的内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价值
        一、群众史观助力唯物史观的坚守
        二、人民中心体现新思想的价值精髓
        三、直面现实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实践价值
        一、有助于建设最强大的政党
        二、有助于增强执政合法性基础
        三、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结语:群众力助推中国梦
参考文献
后记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5)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研究的意义
    0.2 相关文献综述
        0.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0.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0.3 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0.3.1 研究的基本概念
        0.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0.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0.4.1 研究的创新
        0.4.2 研究的不足
1.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
        1.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
        1.1.2 列宁的党建思想
        1.1.3 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2.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
        2.1.1 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
        2.1.2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1.3 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2.1.4 正确进行党内思想斗争
    2.2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2.2.1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的政治路线
        2.2.2 提高党员政治觉悟
        2.2.3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领导
    2.3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2.3.1 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2.3.2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2.3.3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2.4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
        2.4.1 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4.2 做一个好党员的标准
        2.4.3 干部队伍建设
        2.4.4 党的基础组织建设
    2.5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内容
        2.5.1 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障
        2.5.2 坚持铁的纪律和自觉的纪律的统一
    2.6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2.6.1 完善以党章为根本的制度体系建设
        2.6.2 保证党的制度完整彻底的执行
3.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历史贡献
    3.1 发展了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
    3.2 维护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领导
    3.3 概括了群众路线为党的工作方法
    3.4 丰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容
    3.5 揭示了党的纪律的特征
    3.6 推进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现实启示
    4.1 坚持推进党性修养常态化以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4.2 坚持维护党中央领导以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3 坚持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4.4 坚持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以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4.5 坚持加强党员的纪律自觉以保证党内生活的严肃性
    4.6 坚持完善党内制度体系以推进党的建设工作规范化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6)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相关概念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1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
    1.1 应对延安特殊环境的迫切需要
        1.1.1 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紧迫需要
        1.1.2 争取抗战胜利的必然选择
        1.1.3 克服国共合作障碍的迫切要求
    1.2 吸取党的政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选择
        1.2.1 形成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1.2.2 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1.3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1.3.1 建立全国性大党的紧迫需要
        1.3.2 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要途径
第2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及主要成效
    2.1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2.1.1 强化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1.2 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2.1.3 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2.1.4 实行灵活的政治政策和策略
        2.1.5 严明惩治贪污腐败的政治纪律
        2.1.6 加强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
    2.2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效
        2.2.1 锻造无产阶级先锋队
        2.2.2 推动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2.2.3 助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2.4 促进延安精神的形成
        2.2.5 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内容
        2.2.6 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走向成熟
第3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当代启示
    3.1 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2 必须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3 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7)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及核心概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2章 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发展历程
    2.1 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
    2.2 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3章 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加强党性修养是坚定政治信仰的基本要求
    3.2 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的重要路径
    3.3 贯彻民主集中制是提高党的政治能力的重要基础
    3.4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必由之路
    3.5 党的根本宗旨、加强理论学习等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4章 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
    4.1 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历史意义
    4.2 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8)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形成
    2.1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影响
        2.1.2 列宁党建思想的影响
        2.1.3 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影响
        2.1.4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2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实践基础
    2.3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3.1 初步形成时期
        2.3.2 逐步成熟时期
        2.3.3 继续发展时期
        2.3.4 完善时期
第3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1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党的思想建设
        3.1.2 党的政治建设
        3.1.3 党的组织建设
        3.1.4 党的作风建设
        3.1.5 党的制度建设
    3.2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特点
        3.2.1 调查研究中形成的思想的求实性
        3.2.2 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严肃的批判性
        3.2.3 实践教训中形成的理论的独创性
第4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1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意义
        4.1.1 为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4.1.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4.1.3 指导了党的建设实践
        4.1.4 扞卫了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纯洁性
    4.2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实践价值
        4.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4.2.2 贯彻群众路线,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4.2.3 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党的政治觉悟
        4.2.4 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刘少奇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特定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
第二章 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研究准备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山东人民出版社《刘少奇同志在山东》
    第四节 吕振羽、江明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
第三章 歪曲和曲折(1966.5——1976.1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失真”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
    第三节 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卫东》编辑部《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
第四章 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
    第一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研究条件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陈绍畴与《刘少奇在白区》
    第四节 王世谊与《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
    第五节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刘少奇传》
第五章 巩固和深化(1999—)
    第一节 1999至今研究的有利条件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黄祖琳与《刘少奇家世》
    第四节 董一冰与《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
    第五节 王光美的宣传和回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刘少奇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意义和缘由
    二、学术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基本内容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
    第一节 理论基础:经典作家开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
        1、马克思恩格斯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创立
        2、列宁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东方实践
    第二节 思想启迪:中国共产党人的早期建党主张和革命运动
        1、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党的诞生和无产阶级革命纲领确立
    第三节 现实土壤:亲自参与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1、在指导中国工人运动过程中深化党的理论认知
        2、在开展党的白区工作过程中与错误思想作斗争
        3、作为党内主要领导人实际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第四节 直接营养:毛泽东开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1、理论基调的一致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坚持
        2、思想内容的交叉性:在党建理论问题上的各有建树和突破
        3、理论品格的承接性:刘少奇对毛泽东党建思想运用和实践
第二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梳理
    第一节 启蒙阶段:从革命热血青年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
        1、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民主思想的启蒙
        2、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中接触马克思主义
        3、确立革命信仰立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第二节 创立阶段:从工人运动领袖到实际指导白区党的建设工作
        1、在指导工人运动中把握中国革命现实境遇
        2、在指导白区党的工作中对党建规律的探索
    第三节 成熟阶段: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发挥
        1、刘少奇党建思想的正式形成和确立
        2、刘少奇党建思想的逐步完备和系统
    第四节 发展阶段: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的党建新思考
        1、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求和思考
        2、对长期执政的风险的认识和把握
第三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
    第一节 以无产阶级党性锻造和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修养论
        1、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提出和边界划分
        2、思想认识和组织纪律的双重修养逻辑
        3、无产阶级党性修养的实践路径选择
        4、文革期间对刘少奇党员修养理论错误评价的再纠正
    第二节 在概括和阐述毛泽东思想中确立党的思想一元指导论
        1、“毛泽东思想”概念的历史生成性分析
        2、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系统概括与论述
        3、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不同态度
    第三节 在正确与错误思想矛盾交织中坚持正确的党内斗争观
        1、刘少奇党内斗争观的形成过程
        2、党内斗争产生的问题根源分析
        3、党内斗争的内容与性质的界定
        4、党内斗争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5、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思考
    第四节 在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中保持党先进性的执政观
        1、在阐释党员标准问题上保持主体先进
        2、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群众观念
        3、在坚决抵制腐败中保持党的政治本色
第四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特质和个性风采
    第一节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诉求
        1、实践层面的准确把握和执行
        2、理论层面的深刻认知和自觉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发挥
        1、深化矛盾理论问题的思想认知
        2、辩证的革命策略的运用和发挥
    第三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指向和诉求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旨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法
    第四节 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大众化的语言表达
        1、对于植根中华民族心理的传统文化的辩证考察
        2、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的合理利用和借鉴
        3、具有显着特色的大众化语言运用和通俗化表述
第五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第一节 永葆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1、无产阶级党员修养理论中蕴含的时代价值
        2、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下的重塑党员精神之钙
    第二节 树立核心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1、刘少奇在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上的突出作用
        2、以团结巩固的坚强领导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事业
    第三节 坚守革命之道: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1、刘少奇在党的作风上的身体力行和理论思考
        2、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创举
    第四节 坚持忧患意识: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1、刘少奇的廉政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
        2、十八大以来党内反腐斗争取得的新经验和新胜利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刘少奇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卓越贡献(论文参考文献)

  • [1]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 张潇琳.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2]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意义研究[D]. 白丹妮.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D]. 陈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D]. 任鹏. 东南大学, 2019(01)
  • [5]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探析[D]. 王彦琦.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6]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D]. 陈怡阳.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7]刘少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研究[D]. 梁程虎.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19(01)
  • [8]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D]. 张娇娇.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9]刘少奇研究史[D]. 杜立芳. 扬州大学, 2018(07)
  • [10]刘少奇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秦刚. 南京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刘少奇对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形成和发展的突出贡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